2019江蘇語文高考作文相關作文20篇

2019江蘇語文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 ,3252字

【篇一:感受這五味雜陳的人生】

陳麗

你讀過安徒生的童話《最後的珠子》嗎?女主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守護神送來一顆又一顆的珠子,代表著健康、富饒、幸運和愛情,但安琪兒告訴她還少一顆,“這顆珠子決不可缺少”。她們在一個女人的棺材前找到了這顆珠子:悲哀的珠子。只有通過它,別的珠子才特別顯得光耀奪目。

人生是五彩斑斕的,酸甜苦辣鹹缺一樣都不算完滿。

這個道理我們並非不懂,只是我們常常缺少直面它的勇氣。

張愛玲的《第二爐香》以略為誇張的手法講述了蜜秋兒太太失敗的家庭教育:她像老母雞一樣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審查她們閱讀的書和報紙,限制她們的人際交往,以愛為名將一切令人不安的東西擋在女兒們的視線以外。結果她培養了兩個天真純潔得不近人情的女兒,大女兒離婚,小女兒間接逼死了自己的丈夫,而蜜秋兒太太並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英劇《黑鏡—方舟天使》,母親用高科技手段在女兒腦袋中植入奈米級晶片,可以用平板電腦實時收聽和收看到女兒的生活,必要時還可以過濾掉不良內容,真可謂用心良苦,但女兒感受不到真實的世界,越來越無知和叛逆,最後打傷母親,遠走高飛。

如果說,這些都是文藝作品裡的故事,不必當真,那麼當年的李天一案就是活生生的現實教材,李天一鋃鐺入獄之時,李雙江百思不得其解,他對記者說:“我們從來給他的都是正能量的東西,從來不捨得罵他一句”,是的,李天一一路名校上下來,藝術界體育界名師指點著長大,按理說應該根紅苗正,卻事與願違。也許他的人生缺少一顆名叫“悲哀”的珠子,李雙江給他的教育裡沒有感恩、敬畏與恐懼,致使他一錯再錯。

中國以前流行貶低教育,很多孩子一輩子也沒有從父母嘴裡得到過一句表揚,聽到的永遠都是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你還有多少多少不足,生怕孩子一表揚就驕傲自滿,生怕自己一說好話就喪失了為人父母的威嚴。

現在流行賞識教育,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的自尊心,一點點成功也要熱烈鼓掌,失敗了也要拼命找優點,找外部原因,怕孩子跌倒,怕孩子受委屈,不能忍受孩子掉一滴眼淚。

人的一生,最好是酸甜苦辣鹹統統嘗過,悲歡離合統統經歷過,才不失為一場多層次夠分量的人生盛宴。

為人父母,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卻沒有許可權把世界的一部分對孩子遮蔽起來,就像高明的畫家,不會嫌某一種顏色一無是處,而是相信它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篇二:共融共生,成就自我】

姜偉婧

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吃了。縈繞於心的倒不是玉盤珍饈,而是他親自下廚的家常菜“燒小蘿蔔”,這道菜讓他的作家朋友讚不絕口。汪老揭祕:因為蘿蔔嫩,配湯好。“正是小蘿蔔最好的時候,而且我是用乾貝燒的。”

汪老可謂深諳中國廚藝之深味,東漢思想家王充早有言:“大羹必有淡味。”

此菜品裡,北京本地產的時令小蘿蔔為君菜,取其清新嫩滑;來自遙遠海洋的乾貝為臣菜,取其鮮美爽口;再佐之碧綠蔥蒜調色、去腥,幾味調和,君臣相佐,共融共生,才成就這至簡中存真味的“燒小蘿蔔”。

其實何止廚藝之道,汪曾祺身為文學大師,想必也將他的寫作祕訣移用在燒菜中了。世人讀汪曾祺的作品,總有相似的感受:“於尋常中見奇崛。”

因為汪老的作品,初看清淡如小蘿蔔,未見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之情節,也未見綺麗明豔、華美藻飾之語言,可細細琢磨,這清淡文字中蘊藏的豁達通透的人生哲理,且原是用“乾貝”般貴重的風俗人情佐料吊的湯,他以“化骨綿掌”之功將這些脾性不同的元素融為一體,所以才耐讀耐品,經久不衰。

你看他寫《受戒》,以明海這小娃的視角敘事,描摹的也不過是泥土間的荸薺、繡嫁妝的懷春女子、閃著銀光的蘆葦,如此尋常淡泊的文字裡,容納的卻是士大夫般閒雅從容的人文理想;又如《鑑賞家》,開篇寫脆甜的青蘿蔔、雞蛋大的香白杏、珊瑚紅的櫻桃,主人公葉三就攜著季節鮮靈靈的水汽走進我們的視線了,看似隨意的描摹,卻蘊藏哲理:真正的鑑賞家並不是高坐於深不可測的理論故紙堆,而是懂得欣賞生活之美的。又如《熟藕》,那溫暖醇厚的風俗人情,包蘊於微火燉熬的甜香熟藕裡了。他將情與事慢燉為一鍋文字,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想來汪老真是文壇高手,他並不向人們單一說教豁達從容的氣度、溫暖真摯的人情,而是如畫師調配五色,廚師融和五味,將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容納在蘇北鄉間那一個個尋常風物裡、瑣碎事件中了,共融共生、自然妥帖。

這恰似白先勇先生在談起《紅樓夢》的魅力時,評點的那一句:“雅俗共賞,它容納了至高至深的儒道釋的哲理情思,它也呈現劉姥姥進大觀園時諧謔有趣的市井俚俗。”我想,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巔峰之作,之所以備受國人推崇,就在於這其中蘊蓄的是中國人對文化兼收幷蓄、有容乃大的襟懷與氣度。

當然,五味調和,共存相生,並不意味著損害某一方的本色。汪曾祺的“燒小蘿蔔”的好處在於,他尊重“物各有性”,既保留了小蘿蔔的“清”,也以適當比例佐之乾貝的“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並不會如《紅樓夢》裡那讓劉姥姥咋舌的“茄鯗”,用十隻雞來配本自清鮮的茄子,佐料太過嘈雜,反蓋住了泥土植物的本味。

其實人生也如此,我們在讀《紅樓夢》、讀汪曾祺時,理應學習那種兼收幷蓄、有容乃大的襟懷與氣度。但仍須謹記,無論和外物怎樣融合,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我們與世界相融,是為了不忘來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篇三:包容的胃,思鄉的心】

小蜜棗

初到江南,我曾經為了一件小事掉眼淚—食堂幾乎每天都喝鹹菜湯。

按說,我不是一個難伺候的人。打小,自定義為窮人家的孩子,哪裡輪得到我挑飯!食物各有其性,都可以果腹。人離鄉賤的時候,我居然嬌氣了起來,到了食堂,端起鹹菜湯的碗,那眼淚,不爭氣地就出來了。看看江南的土著同事“哎呦喂!今天的湯靈了!鮮!”我真是不解!鹹菜鮮在哪兒呢?鹹菜扔在開水裡,丟些小豆腐塊進去同煮,難不成變海鮮了?但同事的表情,是真陶醉。

我有一根筋的病,非認為鹹菜是不能入湯的。大約,並不精緻的故鄉皖北飲食,留給我的印跡太深。隨便哪種湊手的蔬菜打個油鍋,添水,稀了就勾芡,還嫌稀,就抓把粉絲,湯裡總就有牽牽連連的大氣象了。當湯當菜都行。勤儉節約的吃法,習慣了。

我還有盡信書的病r?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不為所動,懷石赴汨羅。倘屈原以皓皓之白融於濯淖汙泥之中,相機而動,庶幾有所成也。春秋叔孫豹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屈原之烈為世敬仰,然以命搏,竊深以為恨也,孰與立德、立功、立言於生前?《西遊記》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乃千古奇書,奇書有奇人,破石而誕之悟空、豬形粗夯之八戒、紅髮圓睛之沙僧皆驚世駭俗之顏。玄奘未至,悟空、八戒、沙僧各逞野性;玄奘至,悟空、八戒、沙僧雖偶有齟齬,然皆能識大體、顧大局,其間變化甚矣,何也?玄奘之融功莫大焉!或曰: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此言得之,一“調和”、一“相生”此之謂“融”。

宗族之興必在“融”。曩者榮氏毅仁,乃無錫賈人之後,弱冠之年即為父股肱,奮其智,歷職經理、董事,而榮氏一族行商坐賈者有二十餘家,榮公融諸榮為一,榮氏一族始乃聞名天下。丙申年榮公合諸榮謀,以產業獻國,舉國上下鹹頌其德焉,總理美其名曰:少壯派。故,“融”為發家肇始。

邦之興必在“融”。昔時秦據崤函之固,君民相融以窺天下,至商君佐秦孝公,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強橫一時。和合生力,及至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理固宜然。由是觀之,“融”乃興邦之不二法門。或曰:何為“融”?則曰:融小德而為大德;融小義而為大義;融小美而為大美;融小善而為大善……所謂“美美與共”,“循序漸進”,以至於盛。

今之中國,政通人和,潤澤之氣氤氳山林,萬類霜天競自由,此誠戮力同心之秋也。或曰,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入於水復為水,鹽入於鹽復為鹽,所憂者嫌隙也,一室之內,分則兩害,合則兩利,故共存相生必作於細,必融於細。

古希臘赫聖哲拉克利特雲:“美在和諧”。“和諧”即相融,百味相融,則世界燦然!

高考作文中國關鍵詞 篇2

高考作文 ,948字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為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著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著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著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為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著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著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程序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假如我是生活的作家高考作文 篇3

高考作文 ,2002字

【篇一:展望未來勿忘初心】

你問“初心”是什麼?萬事萬物,都在朝一個目標努力奮進著。“初心”小到人們堅守善良,真誠待人,大到人們崇高的飛天理想,渴望上太空一探究竟。

“只要你相信一件事,堅持一件事,命運是不會辜負有心人的。”的確,當你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用心去做一件事,你就會沉醉其中,獲得成功。

在幾個世紀前的天國盛世面前,仍不缺趨炎附勢的人,為了高官厚祿而失去初心,隨波逐流,而自己卻不以為然。然而,歷史中仍存在一股股清流。這時,便有了東晉時期,厭惡官場,選擇歸隱田園的陶淵明;熱愛自然風光充實自身的李白;讚賞“君子般蓮花”的周敦頤,以及許許多多“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志士……他們生存於此,卻不因他人而改變自己的初心,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永存內心的高潔。

重要的不是志向有多遠大,而是你身處其中,卻能否一枝獨秀。

人生是一部書籍,而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我們以自己的方式去書寫。而人各有長短,或許你的作品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回味,受人讚譽;或許你的作品平淡無奇,毫無出彩之處……但無論如何,那都是你的人生,不必豔羨,更不必自卑,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努力做好自己即可。

過去,現在,還是不久的將來,希望你永遠是那個初心永恆,永不氣餒的人。

要有夢想,即使遙遠,請望向遠方,永存初心,因為命運是不會辜負有心人的。(長江中學張悅)

【篇二:學會傾聽】

這一天,烏雲密佈,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樣,因為我考試了,而且考得很差。一想到媽媽生氣的樣子,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放學了,我在校門口來回走著,等待媽媽的出現。

沉重的心情使我邁不開步子,我心裡想:是我笨嗎?是我傻嗎?還是我上課聽得不夠認真?

不知不覺,媽媽的身影就出現了,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媽媽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就關心地問我:“怎麼了?”我說:“沒有什麼。”媽媽說道:“你考試考得怎麼樣?”我被這突如其來的這一問給愣住了,我嚥了下口水,支支吾吾地吐出兩個字:“很……差……”

我還以為換來的是一頓臭罵,結果媽媽卻握住我的手,拍拍我的肩,語重心長地說:“兒子,你不要氣餒,我也知道,你在考試中也很努力,所以這一次你考得差,我也不怪你,但你下一次要更加努力!”頓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的心情舒暢了許多。於是,我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更加努力,更加專心,爭取考出好成績。

聽了媽媽的話,以前覺得媽媽很煩,整天嘮嘮叨叨,所以我總是開啟遮蔽模式,左耳進右耳出,從來沒有聽過媽媽的話。今天我坐在她的身旁,靜靜地聽著她的訴說,第一次感受到媽媽的“嘮叨”並不是那麼煩,相反,從她的“嘮叨”裡,我聽出了她對我的愛。

媽媽,兒子以後會好好聽你的話,因為只有走出我那小小的象牙塔,我才能夠面對風雨,面對挫折,感受生活的美好。(東海實驗學校王樂騰)

【篇三: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我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是一意孤行。

就像中國古代有一個人叫呂蒙,他在剛開始時,只知道用蠻力而不懂得用策略去禦敵。等到成為了將軍後,他的主公孫權以自己為例,勸導呂蒙多讀兵書,最後呂蒙成了一代名將。正是因為他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而沒有以自我為中心一意孤行,才能有了他後來的成就,可以看出,我們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而現代也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傅雷家書》,這是一本傅雷寫給他兒子的家書。這本書中記錄了許多傅雷關心孩子近況的家書和一些對孩子的勸勉,正是這些勸勉才能使傅聰在音樂和生活上少走一些彎路,有更高的成就。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告訴我們,應當多聽取他人的意見。

哪怕是身居高位也一樣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就拿中國古代的齊王來說,鄒忌以親身事例告訴齊王,要善於聽取意見,而不是聽取別人的奉承來讓自己高興,齊王聽取了鄒忌的意見使齊國強盛了起來。由此可見,聽取別人意見十分重要,可以獲益其中。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平民還是身居高位,都應當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是隻聽好話,不聽忠言。古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如果你討厭聽別人說自己不喜歡聽的話,那麼也不易聽到忠言。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如果你把錯誤關在門外,那麼真理也會被關在門外。”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所以,我們應該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察納雅言不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嗎?(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李嘉琦)

高考作弊是可恥的行為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2字

高考,是人生的大轉折點,一些同學害怕考不好,而讓人生就此失敗,所以他們花功夫製作一些作弊工具參加考試。

這種事情的新聞報道數不勝數,網路上也常常在傳。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一條報道:一名高中生,他家境貧寒,爸爸傻,媽媽啞,可他很刻苦,很好學,他的學習成績挺優異。在今年高考那天,他害怕考不上大學,讓家庭走向衰敗,於是他打了小抄,被監考老師發現,考試成績瞬間變成一串“鴨蛋”。

網上的評論說,這孩子真可憐,家庭已經很貧寒,高考也廢了。有的說,他活該,自找的。還有的說,作弊不對,應該實事求是地面對高考!

我覺得,作弊從源頭上說起,就是不對的。這個考生,他應該用平常心態去面對高考。高考並不什麼太難的事,也不應該緊張。有的時候,你越是緊張,越害怕考不好,就越是考不上大學。

其實,考不上大學,也不是沒有出路,可以去一些工地上當當工人也能掙錢養活自己,如果再艱苦一點,去菜場賣賣菜也是可以的。

應對高考消除緊張心理,有一些技巧,大家也可以用一用。在考前,在複習好的基礎上,好好的把握時間,到處走走,旅旅遊,散散心,放鬆放鬆是不錯的化解緊張的做法。

在考試的那天,用這樣的心理:這就是一次考試而已,考好就是敲開了大學的門,前程無限;而考不好,也不是沒路可走,而可走的路也很多,或許這樣會好很多。

不管怎樣,你一定要記著,作弊是犯法的,是可恥的,不作弊才是聰明人的抉擇!

2016高考漫畫作文範文 篇5

高考作文 ,12134字

【篇一:唯分論英雄功利何其重】

畫面中,第一個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揚,第二次考了98分捱到了耳光;第二個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評,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楊透過兩個孩子得到不同分數後的不同遭遇,我們不禁要感嘆:唯分論英雄,功利何其重!

孩子或許能在得滿分,有進步時感到成功的喜悅,但當帶著懲罰性質的耳光降臨,孩子的心中便陡然多了“失敗”帶來的焦慮與壓抑,最終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素質由於這種獎懲的反覆而一低再低,對考試畏懼,對成功焦慮。

說到底,這還是家長們“唯分論英雄”的功利心態在作祟。心中太過渴求孩子的成功,以致自己先患上了成功焦慮症,還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也染上這種“病症”:凡事必求完美,即使離完美只差一小步也是失敗。長此以往,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容易急功近利,心態浮躁,更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放眼當下,這種功利心態、焦慮心理也並不少見。茶餘飯後,人們津津樂道的總是那些出大名發大財掙大錢的人;畢業生擇業先看薪酬再談興趣;一些人甚至為名為利不擇手段,什麼都可以拋棄!

其實追求成功是一種態度,要讓這種態度趨於理性平和,而非虛浮躁動。家長和孩子都需擁有駕馭心態的能力。

人生須有一顆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捨,在紛繁中保持本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懂得知足才能快樂,懂得取捨方可輕鬆。

人生一世當擯除功利之心態永懷淡然之內心,唯有如此才能在紛繁的世俗中不迷失自我。

【篇二:任爾起伏沉浮,我自淡定如初】

瞥見分數,幾家歡喜幾家愁。由100分退為98分的孩子,經歷親吻到耳光的獎懲;由55分進步為61分的孩子,感受的則是耳光到親吻的悲喜。這幅場景,使人會心一笑之餘,不由得深思:正常的成績波動,何以如此強烈地牽動家長的情緒?

究其獎懲差別的原因,不過是退步的“好孩子”沒有取得滿分,而“差孩子”完成了由不及格到及格的飛越。簡言之,退步意味著懲罰,進步會換來獎勵,對巨集觀視角下孩子所表現出的穩定水準,家長們似乎並未予以考慮。然而,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家庭教育在孩童啟蒙中的地位尤其無可撼動。如此簡單幹脆的處理,影響的,豈止孩子稚嫩的臉頰?

今昔求索,這樣的案件比比皆是。聚焦新聞,被譽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其母得知他被中科院勸退的訊息時,歇斯底里著讓他“去死”,卻忽略毫無自理能力兒子的內心隱痛;放眼四海,一場考試完結後,多少“進步了重重有獎”的諾言正等待兌現?忽憶起馬克兰博教授的“過度理由效應”:金錢等物質獎勵的外在動機,會削弱對活動本身的享受和對滿足感的關心。

再將目光轉回那兩名為成績左右的孩童,雖不可危言聳聽斷言他們的未來將拘泥於“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的世俗,但在下一場測驗中,恐怕除了試題,他們也會投注幾分心思在對“糖果”的期待和對“棍棒”的惶恐上。由此推之,豈獨兩小兒哉?是否千千萬萬稚子,都不能意識到考試本身“查漏補缺”的效用,而是專注於腦海中家長時嗔時悅的臉色,緊張於罅漏中的獎懲?一聲長嘆。

無論如何,看見孩子無邪天真的笑顏是所有人的心願,“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的號召亦是無可非議。靜言思之,這並非不切實際的虛幻暢想,而是觸手可為的動人之舉。當面對孩子成績的55到61,或100至98時,應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曠達淡然置之。“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李贄絕假純真的《童心說》中坦率表露了對孩童的欣羨和維護赤子之心的吶喊。而作為家庭教育的施予方,家長們可否寵辱不驚,以良好的心態處理望子成才與循序漸進的理性平衡?衷心希望,進步也好,退步也罷,都能看到孩子臉上如花的明豔!

【篇三:教育不是親吻和巴掌作文】

“優秀”的小孩退步2分,親吻變成了巴掌。“落後”的小孩進步6分,巴掌變成了親吻。這幅漫畫述說著這樣一個當今教育的事實:真正的教育在簡單的肢體語言中迷失。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可以想到,或許對那個考98分的孩子來說,這次卷子更難一些,他需要的恰恰是鼓勵;而那個考61分的孩子因為馬虎,本可以考得更好,他需要的反而是鞭策。而一個吻或是一個巴掌,全然抹殺了閃光點,無視了背後的問題。

其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龍應臺在《跌倒—寄k》中寫道:“我們拼命學習一百米衝刺,但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膝蓋血肉模糊時怎麼包紮傷口;痛得無法忍受時怎樣面對別人;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同樣,林森浩的悲劇,無疑是在“唯分數論”下,對孩子素質教育,健全人格培養,成熟心態錘鍊等綜合素質的缺失的警鐘長鳴。

真正的教育,可以是涓涓細流,潤物無聲,給孩子以耐心與理解。阿爾爱迪生小時候成績奇差,被校長以“低能兒”攆出校門,母親輕描淡寫地說:“校長說你是低能兒,我不以為然。”正是母親的耐心教育,使得愛迪生最終成為“發明大王”。

真正的教育,可以是暗夜燈塔,給孩子以鼓勵和支援。股神沃倫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想中斷學業追求自己的音樂人夢想。當他忐忑不安地與父親商量時,父親微笑地說:“別擔心,你的哥哥姐姐不也沒有完成學業嗎?他們(媒體)頂多會說你步入了他們的後塵。”“爸爸把我的音樂放在與他的事業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說做我熱愛的就好。”已是著名的音樂家兼慈善家的彼得這樣回憶道。

我希望,更多的“虎媽”“狼爸”成為智慧的,善解人意的父母;我希望,孩子的臉上不再是脣吻和掌印,而是陽光的,自信的,充滿朝氣的笑容!

【篇四:分數不代表能力】

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成績優異的學生第一次考滿分得到了獎勵,第二次低了2分便受到懲罰。然而成績差的學生第一次考試不及格受到懲罰,第二次進步了一些就得到獎勵。

我不禁深思,優秀的學生偶爾發揮失常了,他的能力就該被懷疑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幅漫畫真實地反映出,許多家長被分數矇蔽了雙眼,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努力,否定了孩子的能力。因此,用分數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可取的。

看重能力的家長,會使孩子走向成功。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成績很糟糕。但他的母親諒解並耐心教導他,支援他親自對一些事物進行試驗,注重對愛迪生能力上的培養,終於,愛迪生髮明瞭許多對人類貢獻極大的物品。由此觀之,一個人的能力能夠脫離分數而存在,能力是自由的,不受分數所影響。

看重能力的領導者,一定不會錯失賢才。梁漱溟投考北大卻落選,然而他自修哲學,發表了《究元決疑論》一文。北大校長蔡元培十分賞識他,破格聘請他就任北大哲學教授。試問:若是梁漱溟遇到的只是一個看重分數的考官,他會成為北大講師嗎?若是蔡元培只看重分數,卻忽視了考生的能力與才學,他將會錯失一位才華橫溢的賢士。不僅如此,梁漱溟對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作出的偉大貢獻也將不復存在。

當然,生活中也不乏高分數高能力者,分數只是恆定一個人的表象因素,絕對不是唯一因素,正確看待分數,盡最大努力從多方面提升我們的實踐能力,相信我們人人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篇五:摘下那副有色眼鏡】

或許你曾是班級的“領頭羊”,成績優異,倍受青睞,可惜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手而頗受打擊自此一蹶不振;也許你當過班級的“吊車尾”,徘徊在及格線邊緣,因為一次小小的進步而受寵若驚,洋洋得意。其實,無論是領頭羊也好,吊車尾也罷,我們都需要摘下分數的有色眼鏡,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本質。

生活同學習一樣是一次漫長的旅程,有些人天生具有良好的潛質,在這漫漫旅途中,他們一路把別人甩在身後,讓人望塵莫及……可是正因為如此,他們輸不起。他們被貼上了標籤,他們成了世人的標杆,他們支撐著一個無數的憧憬與期待。任何微小的失利對他們來說都是致命的,他們必須時刻維持自己的完美形象,他們無法擺脫別人的目光,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影子裡。

還有另一群人,他們被稱作失敗者,他們是“不光彩”的,他們維持著最低的標準,在這追名逐利的環境下,他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他們的夢想被重新定義,不斷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因此不值一提的進步也會被他們視為成功的一大步,從此飄飄然,或會再次跌落谷底。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盡善盡美,審視自己和評價他人時,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戴上了世俗為我們制定好的有色眼鏡,而透過有色眼鏡看到的世界註定是不真實的。

在數字大於實績的今天,我們需要楷模,我們需要摘下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是真實的,他們不像電影中所拍的那樣無畏無敵,所向披靡。我們需要目睹他們的點滴,我們需要容納他們的失敗,我們需要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溫暖與鼓勵不是成功者的專利,打擊與諷刺也非失敗者的附屬,我們需要正視自己和他人,摘下那副有色眼鏡,清楚看見每一次成功與失敗。

【篇六:愛其子豈可擇分而待之】

一場考試過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多少臉蛋添笑顏,多少臉蛋印指痕。從古至今,這樣的悲喜劇總在不斷上演,而且看樣子將繼續下去。其實,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的愛總是摻雜著功利因素,我們的愛恨總隨著分數高低的曲線舞動,我們的哀樂總被分數進退的幅度牽絆。愛其子豈可擇分而待之?愛的目光豈能被分數矇蔽?

分數能夠成為衡量孩子成人成才的唯一標準嗎?清朝科舉狀元傅以漸、王式丹、林召堂等人,那可是考場中的戰鬥機。曾經金榜題名,曾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如今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而曹雪芹、胡雪巖、顧炎武等人,那是考場中的墜落機,曾經名落孫山,曾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卻最終在多個領域獨領風騷,名垂千古。若他們的父母當年擇分而待之,他們豈不早就被呼呼的大巴掌給扇的不知今夕何夕了?

歷史何嘗不是驚人的相似,現代社會也不乏這樣的人物。馬雲當年高考連考三年,數學考過1分,歷經千辛萬苦,才考入杭州師範學院,而如今資產279億美元,居世界財富榜23位;孟非高考落榜,從送水、拉廣告、做保安開始,到如今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主持人。若他們的父母當年擇分而待之,他們又豈能有今日的輝煌業績?而馬加爵、藥家鑫、林森浩,他們哪一個不曾經考過高分,哪一個沒有讓父母的愛印滿自己的臉龐?而如今他們只落得害群之馬的名號,為人唾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要只擇分而待之,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是一場綜合素質的較量與比拼,一時的領先與進步,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優秀與成功,一時的落後與倒退,也並不意味著永遠的低劣與失敗。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引導孩子自信快樂地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教育永遠不應以分高分進而喜,不應以分低分退而怒,我如果愛你,只是因為你是你,是獨特而唯一的你,你若能走得快,爬得高,那我就陪你去看那巍峨的高山與廣闊的海洋;你若行得緩,攀得低,那我就陪你去賞那潺潺的溪流與青青的草地。

【篇七:唯願教育不功利】

看罷漫畫,不禁憶起《論語》中,孔子與諸位弟子談論起人生志趣,眾弟子暢所欲言,子路言,要三載之內治理千乘之國;冉有言,要振興禮樂,使百姓富足;公西華曰,願為小相,主理宗廟會同之事。唯有曾皙語出驚人:願在暮春時節,呼朋引伴,“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若是放到現在,可憐的曾皙怕是要與漫畫中的被打巴掌的孩子一樣,被罵得狗血淋頭。儒家倡導的是“學而優則仕”,曾皙卻心心念念著在暮春時節,沐浴吹風,歌詠而歸。就像現在,我們總以分數論高低,以學習成績看優劣。可是,教育不應是春風化雨,不應是紅燭暖心嗎?不知何時,分數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教育的唯分數化,功利化,讓教育何其悲涼!

總會羨慕那個大師雲集的時代,“五四”風雲人物羅家倫數學成績零分,其他成績平平,胡適卻毫不猶豫給他作文滿分,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更是力排眾議,將其破格錄取。十二年後成為清華校長的他,也同樣破格錄取了數學只有15分的錢鍾書。國學大師季羨林考入清華時,數學也只有4分。聞一多、朱自清數學也是零分。可這又如何,季羨林依舊成為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錢鍾書的《圍城》依舊家喻戶曉,朱自清的《背影》也一樣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沒有分數這個光環,他們卻依然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歷史的星空熠熠生輝。

記得一年初雪看著窗外漫天輕舞的大雪,我突發奇想,讓學生看了一節課的雪。看著他們歡呼雀躍的樣子,心中更多的是心疼心酸:我們都明白,讓他們背再多關於雪的詩文,都不如讓他們在雪中玩個暢快淋漓。

臨近畢業,他們寫給我的畢業贈言裡有這樣一句話:三年了,那麼多節課。最難以忘懷的,是和您一起看雪的那一節,雖然您一句話也沒有講。

多久以後,我們可以再期待,可以像孔子那樣,與孩子們坐在一起談人生,聊理想?多久以後,我們會不再唯分數論高低,我們的教育不再如此功利化?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吧!

【篇八:迴歸人學,淡化分數意識】

滿分少年稍有失誤輒遭責罵,後進兒童些微進步即迎讚許,而進退步間的衡量標準竟唯繫於分數,於如此轉折對比中不難看出簡單以分數為指標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現實圖景,著實令人嗟嘆!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幾乎每個為人父母者皆希冀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寄望於其在成長中能有所進益。其出發點絕對是無可非議的,但以分數論實施標準卻是有失偏頗的。然而,這種標準取向卻又非個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於是有學者韓桐彥在《素質教育》一書中尖銳地把中國教育模式概括為小學聽話教育,中學分數教育,大學方為知識教育。

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分數崇拜趨勢是考試機制所造就的功利主義的一種集中表露。在當下中國許多家長的思想裡,高分與好大學與光明未來之間是存在必然關聯的。且在施行高考體制的當下,考試也的確乃是多數人進入高校學校的唯一渠道。由是,功利教育觀便有了其存在的現實土壤,且在現實趨動下愈演愈烈。併產生了諸如虎媽、狼爸之類以激進高壓手段幫助子女成長的現象,且不乏擁躉。

似此般教育亂象無疑是與蘇霍姆林斯基的“人學”、陶行知的真教育相背離的。德國教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強調:“教育應是對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與認識的堆積。”可當下現狀許已是本末倒置了。家長、教師、學生往往如赫伯特、馬爾庫塞所形容的單向度社會中人一般為分數這一單一的指標因素所左右。並且,還淪陷到更深程度的教育領城的異化中去,喪失了支配自我的能力。

而這皆是根源於社會價值取向的單一化及教育體制機制的單一固化。眾人皆追利而去,為求高校青睞而千萬人同擠一獨木橋。競爭的不斷激化也使得教育不斷畸化。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是在指責高考機制。事實上,高考已是目前實現教育公平的最優化方案之一了。而應是要求個體在此般形態下的自我審視與調整。

德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有言:“在教育中一切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教育者的過度功利化將致使受教育者的偏離。雖無法脫離考試分數的框架桎梏,但一定程度上對人學本源的迴歸。盧梭提倡“自然主義”的教育觀,倡導遵循自然天性,讓孩子在教育中佔主動地位。或許現行體制下其難以實現,但逐漸淡化分數意識,呼喚教育迴歸已實乃當務之急。

【篇九:不同標準與同一標準】

當考了100分的孩子因下降了兩分被印上巴掌時,從55分升至及格線的孩子卻被獻上了香吻,此時定會有許多人為第一個孩子叫不平,憑什麼考了98分還要受批評?其實,皆是因評判的標準不同罷了。

忽的想起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乖巧的孩子沒糖吃。這無外乎是同一個道理,從小就乖巧順隨人意的孩子,人們早已習慣將乖巧的名頭釘在他的臉上,乖巧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而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人們則以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他,對於人們來說,乖巧早就超出其標準,故給顆糖也是理所當然。

既然皆是因標準不同而產生一系列看似不公的事,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秉持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事物,抑或是用一種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整個世界呢?

我們需要一種同樣的標準。無論是食品、藥物,或是人才、城市,這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事物都於各自的領域中擁有著一種同樣的標準,食品的安全與衛生,城市環境的汙染情況,這些都是需要一項同樣的標準來規範的,這種同樣的標準把控著整個世界,讓優良的事物留存,而剔除那些劣汰的事物,同時,也激勵著無數事物發展蛻變成更優良的一種形態。就如同考試中的60分及格線,它敦促著人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摒棄不同的標準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同的標準恰恰是我們更需要的,當公主於舞池中翩翩起舞時,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灰姑娘那樣擁有機遇和條件。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難道你的以繁華都市中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委身於荒島之中的人嗎?同樣的,當不同的標準喪失之時,拿什麼來激勵位於頂端的人和事突破自我做到更好,難道讓他們自甘墮落至同樣標準嗎?這顯然是可怕的,因此合乎自身而又略高於自身的標準是促進自身與世界進步不可或缺的。

不同的標準和同樣的標準,這兩者皆是這個世界的必需品。我們需要60分這個及格線來衡量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但我們也需要針對自我的100分與61分的知識漏缺的反省。

不同與相同,兩者看似矛盾卻又同時存在的標準,以相同規範整個世界,以不同促進與激勵個人與自我。

【篇十:雙標】

這世界總是太過苛待美好的人事物。好人好事的標籤一經烙上,那麼此後言行舉止必得符合一切人能想到的道德準則,否則動輒大把的罪名帽子扣上,聲名狼藉得與窮凶極惡之徒一般無二。人們要求善,必得要錙銖必較地善到十成十,才可點點頭說一聲好,而對惡,不論大小都是惡,稍有改善便可說是浪子回頭了。由大善變為小善,大惡變為小惡,歷經的是相同的量變,卻懲前褒後,態度反差有如天淵,令人心寒。

100分到98分,依舊是優秀嘛,而55分到61分的人被表揚,他卻被批評,這樣的雙重標準不成邏輯,但遺憾的是確實又很普通,如果是學生自己心裡覺得高興或沮喪,或許還可以理解,畢竟不同層次的人對自己要求高度亦不同。但對他們實行這種雙標的是一整個本該客觀按實際標準來評價的整個外界。

如果略微分析一下,奉行雙標的人或許以孔夫子自況,要因材施教,他們的反應是基於一種靜息狀態的潛意識來對映實際情況的,他們的意識裡,優秀與糟糕是一種不變的固態,98低於他們的期望而61高於他們的期望,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驚喜或震怒,為了一小段相同的量變。

那麼,這種固態認知的形成,就應是造成雙標的根本原因。這種認知大概是,他本該那麼優秀(他本就那麼糟糕),從好的那一撥人來說,他們個人的主觀努力被人打上了標籤,他們的後路被封死,成了象棋盤上的死士,只能不斷地向上重新整理人們對優秀的認知上限,而一往後退,即是萬丈深淵。封死他們去路的正是這種固態認識。在好的這一面,我想它來源於人性中的貪婪與欺弱怕硬,同時,外界將善神化,將其供上神臺,更大一部分或許是為了順理成章地索要更多的善,雙標在這裡意味,其實也就是打著道德旗號的利己主義罷了。而在壞的那一面,引起這種固態認知的也不外乎是人性的卑劣。說來說去,都是外界的人們自己用鐵一樣的意識與精神首先就區別對待了善惡與自己,捧高踩低,不外如是。

善的這一面不斷地被索要著善,是雙標的內在原因,與現今社會的道德綁架有些異曲同工,楊朱一毛不拔,誠然是有些道理的,如只談社會責任公理踐行的方面,98分的人先考了100分,拔下了自己的第一根毛,割捨了自己的第一分權利,讓人嚐到了甜頭,然後就被貪得無厭的人剝皮抽筋,瓜分骨肉了。怎能說對好人好事不苛刻呢?

我們輸在了雙標,輸在對善太苛求,而對惡又太優容,不由得冷笑自嘲,莫不是要給自己為惡留條後路,才這樣放任其猖獗?

善良的人在屍守鬼群間死死苦守,但願邪不勝正。

【篇十一:教育公平與分配正義】

一組言簡意賅的漫畫,直指教育的核心目的,引人深思。漫畫中,考過100分的優生因退步兩分而受懲罰,而原只有55分的差生因考了61分而受到獎勵。表面上是在諷刺當今教育的不公平,實則是在扣問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精英或是鼓勵差生?

我的回答是後者,教育的目的不應簡單地以功利主義的結果論來裁決,而應以培養並激發普通人的潛能使之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美德以及更幸福的生活為宗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98分的優生考得比61分的差生好卻遭到懲罰。因為教育的初衷是讓他們突破自我的桎梏,而非同他人比較。

這組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莫過於今年沿海化區高校招生名額向西北內陸轉移而引發的史上最大的家長維權活動。表面上看有能力考98分的考生無法獲得優質教育資源,而僅僅只考了61分的西北地區考生卻能輕鬆上名校是一種不合平邏輯的行為,是違背教育資源分配公平的行為。然而,細剖背後錯綜複雜的社會背景以及道德哲學的充分考量。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則以及分配正義的要求的。

西方哲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曾指出:“社會公平的基本原則就是分配正義。”這其中的“社會公平”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教育公平的問題。當前中國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政策的傾斜看似荒謬不合理,實則是為了最大程度上地維護教育公平分配正義。我們不能否認沿海考生的努力及成就,但受到於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影響,讓沿海考生與西北內陸的考生同臺競技。無疑只會加劇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和不同地域關係的緊張程度。因此,適當地“照顧”西北考生,是我國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和進步。這說明傳統的“擇優取士”已逐漸向現代教育理念靠攏—無論是考過100分的優生,還是隻有59分的差生,卷面的分數已不再是衡量教

【篇十二:告別狹義的優秀】

漫畫中兩位學生分別因為成績的退步和進步而受到了大相徑庭的對待方式,著實引人深思。也許有人會以此聲討教育方式的極端化,但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恰恰反映了一種廣義上的優秀評判方式,告別了狹義的優秀。

告別狹義的優秀,即把優秀以個人實際能力維度為基準,建立一套與個人能力相符的系統。對個人的優秀下定義。這恰恰是一種廣義上的優秀。這也給予我們在追求優秀時的多種角度和標準。漫畫中看似嚴厲苛刻的對待方式,實際上是對學習能力高的同學恰當的鞭策,對學習能力弱的同學以及時的鼓勵。

告別狹義的優秀,在個人與社會層面上都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個人層面上,告別狹義的優秀能夠合理引導並規範個人的行為,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以漫畫為例,若沒有因100分到98分的評判鞭策,學生也許會停滯在喜悅中而不前進,退步了也不能及時具備危機檢討意識。若沒有因55分到61分飛躍的鼓勵,學生也許會沉浸在否定自我價值的自暴自棄中停滯不前,從而缺乏動力與信心。而廣義上的優秀評價機制恰好成為一種張弛有度的調劑,針對不同能力維度的人群一個反省,自我勉勵的明鏡,以個人能力維度為基準合理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因為維度的不同,我們才能審時度勢,不會盲目追求不屬於我們的優秀。社會這個大染缸,有些人是石頭,有些人是碎石,碎石能夠上浮,石頭卻只能永遠沉底。所以優秀並沒有唯一標準。漫畫中恰恰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社會層面上,告別狹義的優秀,以廣義優秀作為評判機制,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首先,更多的機會將被激發,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同學,2分的鞭策看似嚴厲,卻能夠引發更多的學習可能,使自我更加完善。對於能力弱的同學,100分不再是優秀的代名詞,他從而有更多努力的動力和信心。這樣在一個大的學習環境之下,能夠在不同能力的人群之間引發一個良性迴圈,使對知識的探索,學習的動機更加純粹。在教育層面尚且如此,試想在社會中引進廣義的優秀機制,不是能夠激發更多的能量和動力,引起一個更大規模的良性迴圈嗎?如此,根據個人不同的基準,社會上的人們在不同層面、崗位上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由100分到98分,適當的鞭策能夠使他明白他個人定義下的優秀,不留懶惰的可能;由55分到61分,適當的鼓勵能夠給予他持續前進並突破維度的可能。

誠然,漫畫中的做法略顯極端,這套廣義優秀機制,若能在合適的尺度下實施,才能達到期待的理想效果。

【篇十三:唯分數論”背後的思考】

材料中孩子手持分數,臉呈傷痕,其中折射的仍舊是教育痛傷“唯分數論”這種缺陷的評價方式,不僅折射出我國某些教育觀念的落後,社會的暴躁,更加促使我們思考教育制度的改革。

傳統的“讀書是唯一出路”“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落後觀念,是造成孩子因成績不好而被家長批打的社會原因。從香港成就三位清華北大狀元的“狼爸”到大陸的“虎媽”,無不充斥著“棍棒暴力”的陰影。不可否認,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對孩子考上所謂“名校”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孩子所缺失的不僅僅是一個自由美好的童年,更是長大後步入社會自控,自制,自理能力的缺失。這樣的成績代價太大,當看到許多大學生失業,看到許多孩子因壓力跳樓,這樣的觀念是否還值得我們推崇?

造成“唯分數論”觀念的形成更加是整個社會的戾氣與暴躁。孩子因成績低下,遭受打臉。打的是孩子的臉,紅的卻該是家長的眼。社會的暴躁,戾氣十足,造成了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一味地責備孩子,或只是成績上升的表揚,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造成孩子成績不穩,信心丟失。對工作需要有“匠人精神”,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需要“匠人精神”的耐心與執著。而不是簡單的打罵批評或抑是獎勵表揚。

“唯分數論”由來已久,造成其的最根本因素仍然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不完善。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改革,但仍舊只是蜻蜓點水,未觸及根本。想要杜絕“唯分數論”的錯誤觀念,首要的就是要改變評價學生的方式。多元的社會體系,就是要有多元的社會人才,要支援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我們還應改變對於學校的評估,老師的評估方式。現在的學校制度中,學生,老師,學校有著一套叢林法則。學校評級要向老師拿優秀率,老師的升職要看學生的成績。這樣層層的壓力下壓,就造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弱者對弱者”的欺凌。想改變教育困局,就要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當然,我們要求有多元的評價體制,不是要“全面均衡發展”,不是這種“糨糊”思維,而是個性化評價學生;我們要求對待孩子要有耐心,不是在教育上“一棵樹吊死”而是發散思維,對孩子興趣與自信的培養,適時調整教育方法;我們要求不唯“讀書出路”,不是不鼓勵學習,唸書,而是用孩子的興趣去讀書。

【篇十四:拒絕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

有這樣一則漫畫:兩個孩子同時領回了考試成績,一個得了滿分受到誇讚,另一個因沒有及格而受到批評;可在第二次考試,原本的滿分學生退步受到責罵,不及格同學獲得進步受到了表揚。

當我們解讀這則材料,會發現不論是作者還是我們自己,都將成績與獎懲聯絡了起來,可這樣的“以成績論英雄”真的是恰當正確地態度嗎?我認為這並不可取。

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給出過這樣一個“冠軍理論”:面對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無論如何都要取勝,這就是成為冠軍的意義,這樣的“冠軍思維”是一種鼓勵人們努力拼搏,執著前進的人生態度,不可否認,它在許多人身處困境低谷時給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人都會成為像第一個滿分學生一樣“冠軍”嗎?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較量的時代,每個人都被督促著匆忙前進,彷彿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實現超越,卻很少有人自問一句“做冠軍真有那麼重要嗎?”如果註定成王敗寇,未得冠軍者僅能成為敗者,那麼慘敗的人生又有何意義,真正的成功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超越,應是不斷自我完善的歷程,但絕非“惟成績是論”的當代實用主義。

倫敦奧運會組委會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比賽的意義在於什麼,給出的回答是:學生獲得成功,更學會體面有尊嚴地去失敗。我想,你我如競爭賽跑般的人生意義也在於此。有價值的生命貴在勇於坦然面對成敗得失,用成績高低論成敗未免太過狹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無用。

我們的生命是不斷前進上升的過程,這其中會有許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決定生命質量的是我們以何種態度面對它,我們的社會用一種較為功利化的狀態影響了我們,也影響了學校、家長的教育態度,我想我們更應明確的是,學習並非只是為了讓我們披荊斬棘地去殺出一條血路,而最後卻在頭破血流中除了分數和成績一無所獲,無從尋找自己的價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學習的意義在於思想、智慧和修養,它決不是一紙分數可評判的,我們應理性看待,擁有“畢竟東流水”這般向高遠未來眺望的氣魄,不拘泥於自我,不汲汲於眼前,告別“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和“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才是實現自我的價值之道。

【篇十五:求分數之本,揚教育之光】

兩位考生裡,優秀的一位考了100分而被表揚,考了98分便受到批評,另一位考了55分被批評,考了61分便被表揚,前後態度反差之大讓人膛目結舌。兩位學生受到待遇的前後反差,歸根到底是因分數較上次的高低。我們固然可以看到,因人而異,對於分數的要求自然也不同,但倘若只看到眼前的分數便對孩子或賞或罰,也是不可取的。畢竟,分數僅僅只是衡量一次測驗的一種形式,而並不能完完全全評估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在對待學生的教育方面,不應拘泥於分數之高低,而應著眼於能力和知識的提升。

師長向來將分數的高低看作是衡量孩子學習的唯一標杆,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固化的理念認知。正如辜鴻鳴先生所言:“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但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師長對分數的執念正是他們“心中的辮子”,哪怕知道成績或許並非是學業的具體表現,卻也因學生在考試中成績的起伏而或喜或悲。然而,兩場考試中成績的波動並不能說明一切,考題難易的變化,學生考試狀態的不同都可能是影響成績的變數。若說(是)只以成績的進退來賞或罰,不過是受考試成績這一形式支配下的揠苗助長者罷了。

反觀當下,在“以成績說話”的應試教育中,無數學生淪為分數的奴隸,中庸異化為精緻的利己主義,知識淪為解題的工具,名著被稀釋成心靈雞湯。本該是年富力強的少年人最終卻成為龍應檯筆下遇事只知“淚眼汪汪”,將成績看作評判標準的“幼稚園大學生”。這不免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為師長者,需知成績不是衡量學習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獲取;為學生者,也切莫將成績奉為神明。且願兩者雙管齊下,還教育一股清流。

漢語詞典修訂高中作文 篇6

話題作文 ,9066字

【篇一:雅俗共賞也應注重內涵】

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我十分欣賞這一修訂版的包容性與雅俗共賞,但應指出的是,作為一部權威工具書,修訂時不僅要雅俗共賞也應注重內涵。

漢語素來以其廣博精深、內涵豐富聞名,《現代漢語詞典》這樣的權威漢語工具書理應體現漢語的這一特點。漢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語詞典應做到能夠恰當闡釋中華文化、體現漢語特色。收錄詞語時,就應當考慮該詞是否能體現漢語內涵豐富、含章蘊曜的特點。“給力”、“神馬”、“有木有”這樣的詞語,雖然近年來多為人們所接受,但其語言平庸乏味、內容貧瘠,雖然能傳意卻缺少了漢語傳神的部分能力。只因其簡明、流行,就不對其內涵加以甄別地收入詞典,未免有些貽笑大方。

既能雅俗共賞、又有深刻內涵,這應成為我們選擇詞典所收錄的詞語的標準。如果一個詞語含有深刻意義,卻過分晦澀難懂,是不可能得到廣泛使用更不可能起到傳播中華文明之火的作用的。而如果一個詞意思簡便明白,卻如“有木有”等詞一樣膚淺粗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內涵,也只能盛行一時而難登大雅之堂。權威漢語工具書,是漢語學習的標杆、漢語標準的制定者,如果連《現代漢語詞典》這樣的權威工具書都丟失了這條原則,國人怎能學好規範的漢語?

如果我們的權威漢語工具書丟失了雅俗共賞、內涵豐富這兩個標準中的任何一個,其結果都將是顛覆性的。例如二十世紀初期“五四”運動掀起了使用白話文、摒棄文言文的浪潮,就是因為在當時,人們平常交際往來、日常口頭用語皆為白話,做文章、寫信時卻要使用冠冕堂皇的文言。之乎者也矣焉哉,繁瑣不堪,不僅不便於使用,而且阻礙了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步伐,因此遭到拋棄。反觀今日,“有木有”、“藍瘦香菇”等無聊、無謂的新潮詞語席捲網路、大行其道。遍地皆是因其惡搞性、娛樂性流行起來的熱詞,令諸多中年、老年人感嘆“看不懂年輕人的世界”。彷彿凡事娛樂至上、內涵反為下品,謬矣!

雅俗共賞,是漢語能永葆活力、流傳至今的祕訣;內涵豐富,則是漢語成為世界語言之林中一朵奇卉的原因。要傳承漢語、光大中華文化,我們二者都不能丟。

【篇二:收錄潮詞不可操之過急】

在社會日益發展的當今,誠然,《現代漢語詞典》的變化合乎情理,也更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口味,看似合理。然而,新潮熱詞能否真正融入中國人的話語體系還有待商榷,收錄改版不可操之過急。

網路用語、潮詞大多來自年輕人的戲謔玩笑,本身並非傳統傳承的漢語本身,很多詞僅僅一時流行便很快被邊緣化。而將這一時興起的詞語標準化,加入詞典,一來形如雞肋,二來對許多年齡稍長的人而言,理解這些潮詞是十分困難的。不接觸網路等新媒體的他們,恐怕難以知道所謂“給力”、“神馬”究竟指代什麼。這種資訊不對稱,將使人們難以融入同一話語體系。那麼作為漢字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就不應將未達成共識、將僅僅停留在年輕人嘴邊的詞化為普遍標準。況且潮語有極強時新性,少有新詞能夠真正流傳。

收錄詞語的界限模糊,也使熱詞的收錄變得困難。縱使此事也並非沒有先例—牛津詞典中便存在簡縮語與網路用語的收錄。然而網際網路傳媒在歐美存在已久,這使他們有充分的時間見證由網路用語或潮詞轉向日常用語的過程。而縱觀中國此次收錄詞語,有許多已然過氣,早已被人棄置不用,那麼這種好似順應時代的行為,實際上有極大盲目性,以至於許多人對其標準存疑。價值觀與語言系統的個體差異,使潮詞這一新生事物難以成為普遍準則。

《現代漢語詞典》試圖吸納新生詞語一舉固然不錯,這也是當今時代飛速發展下的必然趨勢。然而在今日操刀恐怕操之過急,在新生語言尚未成為普遍接受的定則之前,就先放慢緊隨時新的步伐。人們對收錄的質疑,恰恰反映了個體與個體之間價值判斷的不同。基於不同階層的不同人,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形成同一語言習慣,則潮詞的標準化是需要時間的。

馬克思曾經說過:“作為整體的人類,在我們之前從未露出過像魔鬼一樣猙獰的面孔,也從未建樹過奇蹟一般的成就。”在日新月異如萬花筒般不斷變化的時代裡,讓文化傳承放慢步伐,沉澱下歲月的精華。尤其對於語言這一文化的基石,我們更應審慎對待。唯有在時光流逝的洗滌下,真正成為精華的,方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篇三:修訂的作用在於進步作文】

時代不斷地發展,語言定會一同進步。最新修訂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因記錄了隨時代發展出的新潮熱詞而備受關注、

有人為修訂結果點贊,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惡紫奪朱,使詞典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意義和作用。而我認為這次修訂是值得我們讚賞的。

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若不常年混跡於各大熱點媒體、網路論壇,難免時有與時代脫節之感。對“熱詞”來說,儘管已經被廣泛使用,卻難免有不知其大意之人;又或有不少只知其引申義,卻不知其淵源之人。而隨著“熱詞”熱度的退減,它們很可能會被遺忘。而用詞典將其記錄下來,未來也就有據可查,對未來的後人來說,可能還是有力的史據。因此,將部分熱詞記入詞典,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保護,更是對中華文化隨時代發展的記錄,是值得提倡的。

況且,詞典收錄熱詞並非僅此一次。我仍清楚地記得舊版詞典中,曾有粉紅色紙的附錄,收錄著當時人們所認識的“新潮詞”—如指代希臘字母“α”的“阿爾法”;還有不少詞語有著特別明確的釋義和出處,而現在這些詞語中的大部分經整合已經歸入了常用詞彙中。因此我們如今所見的奇詞在多年後,也許也將變得平常。況且此次修訂中所新增的詞彙也比較合理,並不單以流行度為標準,仍把握了應用的準則;而像“神馬”“有木有”這類因發音問題產生的熱詞,確實不應加入詞典。

一種語言的詞典,應被視為一種語言的官方教科書,是應當被恭敬、嚴肅地對待的;但同時因為有巨大的影響力與覆蓋面,因此更需要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反覆修訂。況且,比起內帶插畫例句的牛津詞典,我們漢語詞典的解釋能力稍遜一籌。因此我想,不僅是加入“熱詞”,我們可能還要向詞典中加入更多新奇的東西,讓我們的詞典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古板老先生,而像是更富有活力的年輕人,這才更有利於我們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中,發張出更富活力的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是中華名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深遠的文化血脈,要想使它延續,我們不能總希望從中“挖掘”出什麼,而應去“發掘”。並記錄下“發掘”的成果。詞典修訂,正是文化進步的體現,我們理應支援,理應為之奮鬥。

【篇四:詞典修訂是對社會變遷的反映】

2012年修訂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大量新潮熱詞因而備受關注,有人認為反映社會變遷,有人認為體現漢語活力,也有輿論質疑標準失當。我以為,漢語詞典收錄熱詞,承認熱詞,是對全方位社會變遷的反映。

《現代漢語詞典》作為權威工具書收錄新潮熱詞,代表社會和學術界對新潮熱詞的承認。此前這些詞語已被廣泛使用。融入生活,通過網路流傳,漢語詞典與時俱進的更新是對語言發展變遷的反映,更是對全方位社會變遷的反映。

語言本身就是描述社會世界的工具。語言是人用於表述想法而創作的發明,是對人思想的體現。楊麗萍認為人生來就是為了觀察世界:“看一朵花怎樣綻開,雲怎樣飄,河水如何流動。”人的思想是對世界觀察之後產生的,又用語言表述。因而語言來自於對自然對社會的觀察,語言的變遷便反映了社會的變遷,語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表現形式。

再者,新潮熱詞的出現源自網路科技的發展,詞彙的豐富和新舊融合體現了社會科技發展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劉慈欣《三體》中描繪過一個幻想出的未來:“中英等各種文字隨世界發展,一體化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形成一種全新的語言。”語言豐富,對新文化、陌生文化的接納是觀念的變遷,加入詞典的接納和承認是最隆重的讚美。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熱詞也源於其對生活的尊重。不拘泥於古制和規範,將生活中發展出的熱詞收入權威,是學術與生活的結合。周國平曾說:“一切的不平凡,最終都要回歸平凡來衡量其價值。”熱詞出現在平凡的日常對白之中,而被權威所承認,足見其對生活的忠實反映。

熊培雲在《自由在高處》中有言:“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詞彙語言文字這些由遠古陪伴人類至今的東西,自然也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們從古來的過去踽踽而來,自然也是要向著那高遠未來去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惟有作為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鏡子,與生活相伴同行。畢竟從“古老的過去”款款走來的語言本身,就已經是社會變遷的反映。

詞典修訂反映語言變化,語言變化反映社會變遷,一路走來,從未離開。

【篇五:詞為時所用,典為時所修】

2012年7月發行了最新修訂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作為規範漢字讀音、使用方法、釋義等的權威工具書,這一版《現代漢語詞典》因收錄了大量新潮熱詞而備受關注。我認為詞為時所用,典為時所修,《現代漢語詞典》正應突出它“現代”的特點。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許多新潮熱詞能展示出中國近年來全方面的變遷。中國進入資訊化社會以來,語言的傳播極為廣泛和迅速,資訊量也十分龐大。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可能沒有新詞產生,若新詞產生卻不被收錄,《現代漢語詞典》似乎會失去其“現代”的意味。收錄新潮熱詞的《現代漢語詞典》每段時間版本的更新不正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寫照嗎?每一個詞語都有它的背景,蘊含著一類人在特定時間內的思想或生活。多年以後,人們翻閱這本詞典,看著這些詞語,彷彿能體會到現在人們的處境。現在的新潮熱詞將會成為歷史的印證,展示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

此外,這一修訂反映了漢語超強的吸納力和活力。新潮熱詞被收錄,說明這些詞彙已經被專家認可。它們因此加入漢語詞彙,被記錄在詞典中流傳。新詞的加入給漢語充入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活力。事實上,把新潮熱詞納入詞典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幾年前中國式英語“人山人海”,和現在流行的“大媽”都被美國納入了官方詞庫中。這些舉動反映出美國的包容與開放。作為善於學習的中華民族,我們是否也應該借鑑他們呢?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上個世紀從國外傳來了許多詞語,現已被廣泛使用。如從英語翻譯過來的“坦克”、“巧克力”,從日本傳入的“公務員”等。對這些詞語的接納反映了漢語超強的吸納力,那以同樣的心態面對新潮熱詞,有何不可?

當然被專家認可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的詞語必定是經過審慎考慮能登大雅之堂的。“宅男”、“宅女”、“給力”等詞都是中性詞甚至具有積極意義。與此相比沒有收錄的“神馬”、“有木有”只是在原有詞彙的基礎上進行諧音,不僅不是全新的概念,還容易造成用詞不規範,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雖然有許多新潮熱詞,但我們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新潮熱詞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它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詞典也應符合時宜,為後人展示現在人們的生活。

【篇六:淺談“熱詞收錄”】

尊敬的校部編輯:

您好!

校報“爭鳴”欄目發現您正在徵集同學們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網路熱詞的看法,並對此十分感興趣,附上一些淺陋見解。

當今時代,是一個資訊爆炸,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有跟不上時代步伐的物體,都逐漸會被取代,泯滅在時代浪潮中。因此,《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當下熱詞,我認為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進步。

作為一種認識漢字,瞭解漢字的權威工具書,在繼承古老中國流傳千年的文化的同時,也應緊跟時代步伐,準確反映當今時代特徵,實現“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宅男”,“宅女”等新興熱詞正體現了當今社會人的生活狀態,而且對比起“踏實一個不愛出門,終日蹲在家裡玩的人”這樣冗長的解釋,用一個略顯俏皮揶揄的“宅女”形容,更加精確和形象。這不也是正體現了漢字千年不朽的強大生命力和活力嗎?但同時,字典作為“規範讀音,使用方法,釋義”的工具書,也並不是所有熱詞都能收錄其中。正好比“神馬”和“有木有”,其實是“什麼”和“有沒有”的諧音,若進行收錄便違反了“規範”這一基本標準,而且極易對漢字初學者造成誤解,便沒收錄。收錄新詞為字典注入新生活力,有原則,堅守收錄標準則為繼承漢字文化,如此結合,漢字才得以真正延續生命,為人所用。

字典是漢字的載體,漢字又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勇於吸收新成分,才真正反映了該文化超強的吸納力和活力。其實不只是字典,許多傳統文化都在接納新文化後,煥發了生命活力。梅蘭芳大師的兒子梅葆玖先生在京劇傳承中採用3D舞臺效果等先進技術,新京劇上映後廣受人們歡迎。試想,若今天京劇仍是咿咿呀呀地唱曲,傳統文化固然得意完整儲存,但無人問津的文化又如何能繼承下去?怕是不過百年便無跡可尋。字典亦是,若一味故步自封,兒孫們拿著它便如我們手捧《康熙字典》般四顧茫然,那它除了躺進博物館冰冷的展板上令人驚歎一聲便拋之腦後,又有何處可去?

字典收錄新詞更是一種時代變遷的見證。將當今熱詞收錄其中,或許便是我們曾經鮮活得存在過的證據了。熱詞是我們這一代生活的真實反映。

以上便是我對《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熱詞這一現象的些許看法。若有疏誤之處,懇請您指正!

此致

敬禮

【篇七:漢語之美,在於精而非廣】

對於《現代漢語詞典》的最新修訂版中收錄了大量新潮熱詞一事,有人認為這是漢語超強的吸納力與活力的體現,也有人質疑詞典收錄詞語的標準失當。事實上,從這件事情能夠引起軒然大波之勢中本身就可以看出人們對如今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定位或是對漢語本身的思考,而我認為漢語的優美與生命力,自不在於容納量之廣,而在於能夠傳承下來之精。

新潮熱詞的出現本是一時之勢,不足與千年語系共列入詞典。詞典本該是作為規範漢字讀音、使用方法、釋義等的權威工具書,可謂是漢語體系的度量尺度與標準;而新潮熱詞的流行往往只是漢語史上千年的日月更替中的一朝一夕,其生命力與傳承度之於漢語詞典的權威性,恍若朝菌之於大椿、蜉蝣之於天地、粟粒之於滄海,又將以何刊入詞典?況新潮熱詞朝夕更替,流行程度僅在萬千網民一念之間,僅以流行程度作為詞條的收錄標準,不是有失妥當?更何況同樣流行的其他流行之詞卻沒被收錄,此實為有失標準。

漢語詞典的內容往往是經歷時間沉澱後的產物,而新潮熱詞無法展現漢語的沉澱之美。漢語詞典中的內容,是經過錘鍊打磨的,是歷經海水洗刷的珍珠,是熬過漫漫冬夜的初春,給人以明確的方向。它應該是經典的,經得住推敲的。正如英語詞典的權威—牛津詞典曾因收錄了極度中式的用語而遭受熱議一樣,該用法本身是錯誤的,卻由於使用者基數過大,而被列入了正確語法的範圍。然而,追溯到源頭上,它本身是一個錯誤的表達方式。由此觀之,流行的未必是正確的,而新潮熱詞,更無法承載詞典的重量。

其實,當我們在表達對漢語詞典收錄新潮熱詞的質疑時,並沒有對新潮熱詞的出現表達不滿,畢竟,這本身是當今時代的形勢下、當今價值觀與生活態度的影響下發展出的一系列詞語,如表示線下生活豐富的“現充”、表示慵懶姿態的“葛優癱”等。然而,這畢竟是現下極短時間內人們口頭的慣用語,與漢語本身已形成的體系相比,還是不足為詞典收錄也。

因此,漢語的美不在於廣納萬字萬詞,而在於沉澱之精、傳承之力。

【篇八:新語言,新時代】

親愛的編輯:

你好!

關於“《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大量新潮熱詞”的事件,在此我想表達我的看法。

《現代漢語詞典》作為漢字的權威應保持其權威性,但權威不代表高高在上,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是要讓其融入生活,貼近生活。就收錄了大量新潮熱詞而言,我是持認可態度的。這體現了漢語的超強吸納力和活力,這是中華文化兼收幷蓄的包容性的體現,應當給予贊同。

現代漢語的革新提升了漢語的活力。在資訊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一板一眼的文學用語如同方便麵中沉浮著的未剝殼的雞蛋,在快餐化、碎片化流行的時代顯得格格不入。將“長時間待在家中的人”轉換為“宅男”“宅女”,更簡單明快。而對於這種“創詞”的現象,我們不應該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而是應該感慨現在人非凡的創造力又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添一絲點綴,激發了漢語的活力。漢語流傳了五千年,而如今卻依然生意盎然,這是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

現代漢語的革新與世界潮流同行。英國人欣然接受“中式英語”,“longtimenosee”等詞彙更是被英國國民直接使用。語言本就是勞動的產物,使人們為了便於生產生活而發明創造的交流方式。既然是創造的產物,不是更應該在使用的過程中增添與時俱進的元素嗎?語言革新是世界的潮流,我們就不應該固步自封,而是以吸納性,包容性,接受新事物。“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將文化發展如漢語發展等推上一個新高度。

現代漢語的革新也要注重現實意義。胡適先生有云:“語言須言之有物”。“宅男”“宅女”等詞具有現實性意義,即它們的的確確指代一個具體的事物;東北方言“?N瑟”之類的詞彙既具體指一個狀態,也體現了民族大融和的理念;而“神馬”“有木有”之類的熱詞僅僅只是從“什麼”“有沒有”等詞彙進行讀音上的扭曲,這不僅無意義,而且與詞典規範漢字讀音的功用是背道而馳的。

漢語文化的發展要順著時代潮流的發展變遷,切莫固步自封或“逆流而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借鑑一百年前魯迅、胡適先生提倡的白話文運動的經驗,發展新文化,引領新思潮,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特徵是中華兒女的責任。我們更應該藉著漢語權威詞典收錄熱詞的東風,發揮創造力為中華文化“造血”,激發中華文化、漢語文化的活力、吸納力和包容性。

【篇九:順時而變,權威不變】

親愛的校報編輯部的朋友們:

你們好!

時代的巨輪不停轉動,在新潮熱詞不斷湧現的語言環境裡,作為規範漢語使用的權威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因時而變,做出了收錄熱詞的舉動。我認為正是順時而變的積極態度,鞏固了《現代漢語詞典》的權威地位。

漢語具有超強的吸收能力和活力。這是與我國中華文化的強大包容性息息相關的。“宅男、宅女”等熱詞來源於我們的社會生活,是人們生活的產物,中華文化能夠包容漢語的現代發展,工具書應當是文化發展最忠實的反映者。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狀況正如“水土養分”一般滋養著中華文化。熱詞的出現不但給中華文化注入現代的文化氣息,還隱喻著當今中國發展的社會問題。例如,伴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便捷和網路遊戲裡的虛擬世界,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呆在屋子裡,化身為“宅男、宅女”;有在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四處打拼闖“天下”的勞動人民嘆息的“亞歷山大”;更有人民素質的提高,為好人好事的“點贊”……豐富多彩的網路熱詞更像是中國現代的稜鏡,折射人們日常生活的繽紛點滴,人們不可迴避也很難拒絕新詞熱詞的發展,那既然如此,何不如以更加坦然的態度接受新事物的發展呢?

《現代漢語詞典》的權威並不代表古板的詞類用法規則。詞典的真正權威在於真實的反映詞類用法的變化和運用。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權威的科學專家,他的權威結論,往往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伽利略的斜塔實驗,以正確地反映物體運動的規律,用真實的鐵餅落地的速度,打破了亞里士多德“重物比輕小物體更早落地”的權威結論。因此,評判一個結論一件事物的權威都應基於不斷髮展的客觀實際,只有真正反映時代規律的結論或事物,才能被稱為“權威”。而漢字的規範用法和新潮漢字的產生都順應著中國漢字的現代發展潮流,倘若工具書偏收一方,都難做到全面公正。難做到全面公正的工具書以“權威”稱呼便有失偏頗了。

然而收錄熱詞,並非全盤吸收流行語句。流行語句也應該好壞之分,工具書收錄的漢語新詞也應該有最起碼的內容底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收錄推動人類發展,符合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是工具書的底線。淘汰粗鄙的語言用語也可以成為推動漢字使用規範化的另一種途徑,有利於翻找詞典的人們學習另一些規範的語言用法—網路新詞。

順時而變,權威不變,在贊同詞典應時而變的同時,我們也應避免抱殘守舊的觀點,共同祝願我們的中華文化更加有活力!

【篇十:細甄新詞,再譜華章】

且觀今日之中國,古今中外之文化,激盪交融,網上線下,新詞迭出。對於部分新詞未能入選《現代漢語詞典》,我卻認為質疑大可不必。細甄新詞,方能再譜華章。

新詞的出現,恰是漢語漢字強大活力的體現。縱觀古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使漢語在一脈相承的同時,不斷為自身注入新的源泉:“胡床”一詞,源於漢末晉初的民族交融。若無此詞,有怎有青蓮居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流傳千年,為騷人遊子一遣鄉愁?“科學、民主”等詞,乃是清末留學歸來的愛國志士之碩果,這些詞語,伴隨中國走過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滾滾救國之潮,帶領中國走向光明富強……舊時之新詞,造就今日漢語之豐富深刻、靈活多變。快節奏、資訊化的今天,“宅女”“給力”等詞,不僅是當下社會現象、精神狀態的生動再現,更使我們傳承兩千多年的語言文字,蹣跚至今,又添活力,莊重嚴肅又時顯活潑俏皮。誰又能說,今日之新詞,不會是明日之華章?

因此,令新詞進駐《現代漢語詞典》,實是與時俱進的大智之舉。經過精心挑選的新詞,自是當下時代的精華。譬如“宅男宅女”,正是當今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頗具時代代表性;又有“給力”一詞,簡短二字,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表現了漢字極強的表意能力;而“?N瑟”這一濃濃的“東北風味”,加入標準漢語大家庭,既是對區域特色文化的肯定,又使漢語多幾分俏皮活潑。選用這類新詞,既體現時代風貌,又為漢語注入新的源泉,正是“錄字”而“記史”,傳之後人,多益無害。推陳出新,當是如此。

但是,並非所有新詞,都有入選價值。眾所周知,《現代漢語詞典》,乃規範漢字讀音、使用方法之權威,修訂詞典的語言學家、訓詁學家,肩負傳承正統、引導正路的重任。迭出之新詞,既有精華,亦有糟粕。有以讀音為謔、隨意使用漢字、有失規範者,應當去之。譬如“神馬”“有木有”“醬紫”之類,做口語尚可,卻不宜選入,以免造成誤導。又有消極頹廢、無益社會和語言本身發展者,亦宜去之。如“剩女”之類,雖生動形象,卻帶有歧視、鄙薄之義。若好事者以此為把柄,更要為中國人制造的這個詞冠上“性別歧視”的名號,於社會則徒增戾氣;於文化自身,則如於一泓清泉中注入汙墨幾滴,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可能使清流就此毀於一旦。若長期選入此類詞語,吾輩用之,後人習之,試想數十年後,當是遍地錯詞亂語,又何來泱泱中華之華章?

回望漢語千年長河,新詞舊詞前承後繼,相映生輝,同舞汗青,共譜華章。時至今日,面對更多新詞的出現,我們更應精甄細選,正確使用。《詞典》的修訂,正如師之先導,更應尊之、習之、用之,方能令時代之新秀薈萃漢庭,再譜華章。

高考之外作文 篇7

高考作文 ,9368字

【篇一:高考之外作文】

我喜歡穿著乾淨的格子衫和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在陽光下奔跑,在午後的草地上縱情玩耍,恣意揮霍。我並不認同為所謂高考的厚重意義而活是件多麼要緊的事,我以為我們所需要的僅僅是快樂的生活,無憂無慮的長大。而不是接受十多年的應試教育,為了幾張試卷熬夜惡補,或是因為高考失利而被否認,被拒絕,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隨著自己的不斷成長與對社會認知的逐漸加深,我漸漸明白應試教育是一種規則,而適應規則、使自身符合規則是一種值得我努力爭取的能力。高考源於應試教育卻又高於應試教育。從前我不這麼認為,可有一次奔跑在長跑的跑道上,精疲力竭卻又不能放棄。身體像被燃盡的燃料即將隕落,胸腔裡滾燙的血液和跳動的心臟卻又在命令我堅持!那一刻,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助,呼吸中有血腥味的霎那間,我明白學習比很多事情都簡單,又比很多事情都重要,於是,我決定了—決定酣暢淋漓恣意揮灑地繪寫我的高中畫板,用活潑的線條裝飾學業,用靈動的圖案渲染青春。高考是對知識掌握與思維轉化的綜合考查,同時也是對社會修養與心理素質的突擊檢驗。所以我們要適應高考,利用高考,但不能以高考為天,要讓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並非生活的全部。

不要害怕姿態笨拙,執著地通過高考向夢想高地出發,將失意變成詩意。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以理想為燈,照亮自己前進的方向。持之以恆地堅持每日查漏補缺,溫故知新,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短期目標,充分相信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自己的無限潛力,我相信這樣以後我一定能通過高考實現我的夢想,創造我的價值。

以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定意志追求高考,以太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豁達享受生活。不論遇到了何種挫折和苦難,都要仰起頭讓自己快樂的走下去。難道應該為了高考放棄其他嗎?

不要讓高考成為我們的枷鎖,只管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就算距離高考只有百天,只要你想去看看《藏在這世界的優美》,你都可以沿著登山的馬道緩步攀緣,抵達古堡,鳥瞰布萊德湖,那一湖靛草熬煮出的藍色染料,也似剛剛熨平的碧藍絲綢。或許你對峭立的阿爾卑斯山的感受會與畢淑敏不同,不再認為“積雪消融,如同一件白蠶絲勾連而起的網衣”,而認為那星星點點,如同一片毛茸茸秋冬時分的葦絮叢。

西西弗斯被無法抗拒的命運捆鎖著,被高高在上的諸神無休無止地懲罰著。布達拉宮裡被芸芸眾生頂禮膜拜的倉央嘉措,是黃金囚籠裡最高貴的犯人。他們都不能享受屬於自己的隨心所欲。而我們可以,生活本身就是隨心而行。

不要讓自己因為高考而遠離原來的路徑,行走在陌生迷茫的軌道。不需要為了與其他同學保持一致而將自己的時間安排的與他們的一模一樣。享受我們自己的平凡靜謐,就很好。向海子學習,“關心糧食和蔬菜”“與每一個親人通訊”就是我們平靜的小生活。無需為了高考,為了應試教育而做多餘的改變。

勿使你的目標與現實有遠距離,如泰戈爾所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在海底”。魚與飛鳥因遠距離而無法相見,我們的生活卻不可以因為高考的遠大目標而與自己的初衷漸行漸遠。不忘初心,才能始終。在學業的血液中擠出一點時間,散步品茗,看歲月靜好。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善良,得體,勤勞,真實。善良,不因為對方是競爭對手,就在背後議論他的言行。得體,不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儘自己的能力和睦共處。勤勞,學業方面勤學苦練,生活方面井井有條。真實,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撒謊欺騙,不虛情假意。所以不要讓高考成為我們虛假的理由,應永遠笑意盈盈,永遠熱愛自己簡單而又純潔的青春。

養就心中一段春,處處春意盈溢。重視高考,是因其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淡然處之,是因其固然重要,但並非我們生活的全部。

高考之外,精神優雅追求夢想,衝破枷鎖隨心而行,平凡靜謐享受生活。

【篇二:高考之外作文】

青春,是一本打開了便合不攏的書;青春,是一條踏上了就回不了頭的路。青春的成本很高,有些機會一旦丟掉了,就再也撿不回來了。高考,不是我生活的全部。高考之外,仍舊可以活出精彩。

隋朝起,我國利用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人們閱四書覽五經,品味儒家經典,樂此不疲,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功成名就。如今,人們依舊執著於在考試中書寫自己的人生。在今年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美國隊擊敗中國隊奪得了冠軍。擔任評分員的華人教授如是說:“國內打壓奧數很可笑,是頭疼治腳。中國教育的問題在於所有的學習都以考試為目的”。可即便是這樣,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願意深陷其中。有的家長自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開始計算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個日夜,每個老師都夢想著能把學生送進頂尖大學的大門。從小就被告誡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有好的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便意味著成功了一半,真正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事實正如此嗎?我並不贊同。

“你為什麼一定要學專業呢?書法是你的愛好,這很好,但等你考上大學以後一樣可以很好地學習,不是非得要這麼早給自己的人生下定義。”

“我不准你學專業,學專業的同學一般都是成績比較差為了考上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大學才做這樣的選擇,你是以我們班第一的身份進來了,你完全有能力考上一本的大學。”

“孩子,你學書法,將來就業該怎麼辦呢?書法專業選擇的餘地很小,更何況以後科技越來越發達,用電腦可以直接製作各種字樣,誰還會用筆去寫呢?”

我喜歡書法,並想將其作為以後學習的專業,我並不是因為想要通過一條捷徑來考大學,而是內心的熱愛和渴求驅使我這樣去做。但我的班主任非常不支援我,她害怕我失敗。我的母親雖然支援我,但她總是在擔心我以後的就業問題,同時也為我的文化成績而緊張。她們都是為了同一件事情繃緊了弦—高考。她們都認為贏得了高考便是贏得了人生,漂亮的分數與漂亮的未來劃等號,輸了高考便是會毀了一生。沒有什麼會毀了一生,我也相信我能夠兼顧—堅持我所喜歡的事物不意味著丟棄高考,對自己的高考負責也不等同於放棄書法。我不會受他人觀點的干擾,我只會去遵循自己的本心,畢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的優雅。

人們的內心不盡相同,不會完全按照社會的要求而成長,同樣,現實生活也不會總是按照人們的設想去發展。清華北大是莘莘學子所向往的神級殿堂,有畢業生開米粉店、賣豬肉的訊息一經傳出便讓大家傻了眼,在大家的觀念裡,名牌大學出來的學生所幹的事情一定都不平凡。於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儘管大多數人都不太看好他們,但我還是想為他們喝彩,他們勇於跳出陳舊的觀念,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打造自己的營銷模式,開創了一番新的天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眼裡?我們為什麼要與他人千篇一律?我們有我們想要的人生。高考,又算什麼呢?它只是我們成長過程之中所經歷的一部分,或許它可以影響人生道路的走向,但它不能左右人生道路的終點。

我喜歡毛筆在空中舞動的灑脫,我喜歡漢字靜默於紙上的靈動,我喜歡墨汁像血液靜靜流淌在體內一般的感覺。用毛筆濡墨的時候,那死去動物的毫毛彷彿一根根活了過來。筆鋒觸到紙上,紙的纖維被墨汁一點點浸潤。很長的纖維,感覺像是一片樹葉的葉脈,透過光便可以清晰地知道養分被輸送到了哪裡。漢字書法之美,不僅在指腕之間,它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用,是性情的表達。我喜歡,花一下午徜徉於漢字的時光長廊,學習直線的耿直,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學習“圓”的包容。我願意,用一輩子,體味書法的敬意與喜悅。於我而言,漢字書法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儀式。

人這輩子任性很容易,不怕自己不想做什麼,就怕自己有一天想做什麼的時候,卻發現它的大門早已對你關閉。這就好比你高中選了文科,大學以後你就不要去想研究天體物理;就好比你記性好的時候不學外語,等到三四十歲拖兒帶女了,再來試一下就很難。青春就是這樣,熱血和希望之中也摻雜著些許悔恨與遺憾。

我不願做一隻折翼的小鳥,在高考的牢籠裡垂死掙扎。生命的列車徐徐開往未來,高考只是其停靠的一站,車門關閉後,生活仍要繼續。我背好行囊,即刻出發。哪怕夢想遙不可及,哪怕希望微弱渺茫,既然早已決定要去遠方,又怎能半路就返航。將來,有多遠?我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一起找。

高考之外,讓心獨自去流浪。

【篇三:高考之外作文】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搶了高偉的小汽車,想奪回來,可是我個子比他高,一把把他推到地上。他哇哇大哭,哭聲引來了老師,我本有些心虛,害怕老師會懲罰我。不料,老師只是輕聲安慰他,擦去他的眼淚,牽著他走了,我只以為她是偏袒我,心裡得意洋洋。多年之後才知道,是因為我的爸是局長,所以從小到大都沒有老師敢罵我,因此,在我的字典裡,從來沒有低頭,想要的東西在不必搶,太多東西,無須我努力爭取。

課桌是我的第二張床,可我嫌硬,一點都比不上我家那套別人送的紅木沙發。在學校,只要不影響周圍的同學,對於我睡覺和玩手機老師從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就算我遲到了,還能在我那幫書呆子同學羨慕的目光下大搖大擺的走進教室。正因如此,我和我同學的關係比陌生人還淡漠,除了高偉,兒時的齟齬並沒有讓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珍貴的友誼產生隔閡。

高二的盛夏,頭髮白了一片,總愛穿那套深色西裝的校長站在操場的國旗下發表自以為是的宣言,教育我們要努力要吃苦,高考就在眼前啦!白花花的日光下,一群面帶菜色,鼻樑上少不了一副眼鏡的同學低垂著頭,臉上的隱忍彷彿耶穌受難。而我內心的得意如同炒熟的板栗,炸得我心情盪漾。父親曾對我說:“家裡並不要求你參加高考。出國、買個文憑、或者現在就可以幫你找個工作,你隨便選。”在我看來,選擇高考無疑是最累而回報又甚微的路。校長那句“高考不就是你們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顯得尤為可笑。

大約是在某個困頓的午後,我問高偉:“你以後會去哪裡讀書?”

“我想去清華,那是我的夢。”他的眼裡充滿希望,我暗笑他的理想主義,但沒有打擊他。

高二混完,爸爸動用關係稍稍“美化”了我的會考成績,順利拿到了紅色的畢業證。我稍稍舒了口氣,打算九月份就去美國,不繼續參加高三和高考。爸爸對此並不意外,在此之前,我還要去見見我的老同學。

唉,一覺又睡到中午,到學校門口的時候,那個以前經常因為我遲到而攔我的門衛問我為什麼不穿校服,我懶得解釋,掉頭,輕車熟路的從後門翻進去。一路上只見香樟的疏影搖擺,不見幾個人,所幸我還沒有忘記我們班的路,開啟門,只見一條鮮紅的橫幅上寫著幾個大字—“離高考還剩**天。”令人生畏,倒有幾個拼命的昔日同窗還在苦讀,看到我,眼裡飛快閃過一絲驚訝,繼而漠然埋首於書海之間。氣氛微微尷尬,我對此毫不在意,往高偉的抽屜塞了一袋旅遊帶來的夏威夷果。敞開的窗戶捲入乾燥的夏風,潔白的窗簾上下浮動,我熟悉的一切和放肆的青春終於與我揮手作別。

初到美國的日子十分新鮮,西海岸的空氣清新,沒有紐約東海岸的紙醉金迷,人們也很好相處,儘管沒有父母的管制,可我的脾氣和生活習慣漸漸改善起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好景不常,一通電話突然把我帶入前所未有的恐懼。爸爸落馬了!在於爸爸短短兩分鐘通話中他的聲音十分慌亂,他呢喃:“快回國,只有靠你自己了!”我失控的呼喊:“我該怎麼辦?”一串忙音伴隨著我的絕望沉入深深的太平洋。

我回國了,帶著一身灰溜溜的塵土。媽媽的臉上流淌著淚水,寂寞的守在空蕩的房子裡。遠親近鄰和那些掛著笑找爸爸辦事的人也再未踏足,背地裡嘲笑我們的落魄。

我沉浸於自己的傷感,用酒精麻醉自己麻木的大腦。在美國我根本沒有學到一技之長,連畢業證也未拿到。如今的我,只是個廢物,偶而的清醒,我開始懷念我的學生時代,要是我認真學習,參加高考,人生的路或許更簡單。而那群被我瞧不起的書呆子,已經衝出象牙塔,本想自己的人生路吧?。

收到高偉的簡訊是我始料未及的。

赴約的那天,我找了件幾年的西裝,勉強能穿,穿在臃腫的身上,有些潦倒。陽光燦爛的午後,高偉那自信成熟的神色,扎入我眼簾,刺得我幾乎掛不住臉上的笑容。

他說:“高考幫他實現了夢想,閃亮的名校畢業證讓他輕鬆得到了重用,之後自主創業,事業風生水起。我低頭啜著咖啡,真苦。

“我知道你最近的生活也不容易。”他語氣小心翼翼。“我們這麼久的朋友,我想幫你個忙。不然你到我們這,我幫你找份工作。”我沉默了一會,鞠了一躬。

後來我在高偉的公司做了個計算機管理員,沒有過硬的基礎,技術還要從頭學,日子一天天安定了下來,下班的路上看見耷拉著腦袋的高中生,胸腔中總湧上一陣悵然。

高考是道堅硬的堡壘,城內是會讓玫瑰枯萎的沙漠,但只要不失去方向,一定會走出漫天黃沙,迎來綠洲。而高考之外,是廣闊的海洋,看似風平浪靜,抱著僥倖遲早會被捲入巨浪。

青春的我一直在尋找最簡單的路,兜兜轉轉六年後,驀然回首才發現最簡單的人生路本就在我腳下。

【篇四:高考之外作文】

世界總是這樣豐富多彩。有人野心勃勃勤勤懇懇卻仍然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也有人生來坐享榮華富貴從來不必為衣食住行而擔心。但是你有你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我有我的琴棋書畫詩酒花,各得其所也會有各自的幸福和歸宿。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過著不一樣生活的大多數人在年輕時都做著一個叫高考的夢。但生活不僅僅是高考這座高築的空中樓閣,高考之外,我們仍然可以悠然自得地耕耘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高考之外,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著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懷揣一支筆和希望,浪跡天涯。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像海子一樣,穿過寂靜長夜將火把高高舉起;像李白那樣仰天大笑出門去高歌一曲浪漫主義的極致與癲狂;像杜甫一樣把苦難譜寫成一首又一首的詩歌記錄下一個時代的壯闊與斑斕;像北島一樣,告訴這世界我不相信,不相信夢是假的,不相信沒有前路,不相信坎坷曲折的經歷換不來雲開和月明。

馬爾克斯說,詩歌是平凡生活裡的神祕力量,可以烹煮食物,點燃愛火,任人幻想。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外面的世界那麼寬廣那麼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閒適愜意;“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柔腸百結;“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的坎坷悲壯;也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寂寞惆悵;“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豪邁不羈。所有的歡笑哀愁都藏在詩裡面,具有著這樣感動人心的力量。

所以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我曾經覺得世界上不應該存在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它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可是事實上如果我們沒有夢想,我們的明天就只能是原地踏步的現實,我們會失去所有拼搏的動力。在每個追逐繁星的夜裡,夢裡的詩賦予我堅持下去的勇氣。沒有人可以拒絕夢想,就算經歷像詩人顧城死在太平洋上孤立無圍的紐西蘭島裡的寂寞與絕望;海子把自己困進無法掙脫的枷鎖裡的痛苦和悲歌;餘秀華被排擠時的掙扎與落魄,也不可以。歲月把苦難寫成一首又一首的詩讓我們一步步走過,每一步的坎坷都是荊棘後的一無所有洪水猛獸。沒有人能斷言未來會怎麼樣,就算是青史留名的詩人,或者是碌碌無為的夢想家們,也不可以。

高考其實也並沒有辦法讓莘莘學子一步登天。所以高考之外還要努力還要拼。這並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用雙手賺不到的也許只有愛情和生命。做了一場夢就可以信誓旦旦說高考之外也很充實嗎?所有讀過的書看過的字只是沙盤推演和一幅看起來美好得不得了的藍圖,但是然後呢?詩與遠方會在看不到的地方陪著我流浪,但是我的未來還是要自己一步步走過去。高考之外我有一個夢想,我會為了它拼命,就像……

就像詩裡說的那樣。

所以我有一個夢想,它是我在高考之外賴以堅持的動力。我會擁有這世界,就像我曾經許下的諾言一@作響,還是交頭接耳低語斂笑,無心去想。咳了一把,將書卷在手中,幾乎自言自語,解釋道高考不用考這類題,若有同學有興趣大可課後去網上查查。又將書夾在腋下匆匆離開。

不知怎的,那道題便在我的腦海中縈繞,發酵,分不清是那尷尬神色裡滴出眼角的不安令人動容,還是指節擊打著黑板把沉默讓給了喧囂令人失望,出門時背影寥落或是一襲黑色風衣難拘住的活潑忽的黯然,左思右想後驚覺是他說出的話--不考,齧食著隱祕而微如芥子的好奇心。

正為這個難得的發現出神,繞了一圈又想起他曾有的認真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記得他上課時總妙語如珠,國學教育薰陶出的儒生,破天荒的在高中樓漫淡楞次定律,安培定則。他所樹立的一貫的嚴厲夫子形象,是不必擔心厚祿高官,是整日只在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到底什麼才是他本來的面目。本不該一味追求分數,本不會掛念著誰的模考又失利、誰的奧賽缺了課,憑什麼他的孩子非得多加照顧、那些名字又何必青眼相加…不過,是傳道授業解惑罷了。是非成敗轉頭空,如果非要憑一場考試劃分那麼多人的一生。他只好反覆提醒再三強調,只是失了風度也沒了坦蕩。從前的照片裡,笑容溫和可親,依稀可見如今意氣風發的輪廓。現在沉穩了散漫的步履,多了些許白髮和指背零星倒刺,偶爾也會通宵達旦的只為趕製一張考卷,每個週末也無法全然休息,考點題型也早已爛熟於心,經年不改的教科書也倒背如流。三年又三年,眼見人去人又去,樓空樓未空,不知誰為他,他們曾灼熱年輕的心鋪一席褥子,點一爐沉香;本心有多難易,不知冷卻一分執著、一分熱情,需要幾個三年。難以身臨其境,難以感同身受。靜水深流,經年之後悄然改變的東西,仍以一種可以預見的、無可奈何的面目迫使人接受。

校園四角的天空下的一群,雖不及妙玉的才情風骨但也彷彿檻外人,眼見大觀園真真切切,並不涉足。而講臺上的他,和他們,莫若迫切指引牽連的檻內人。只見檻外人洪蒙未開,聽憑調遣,任人安排,潛伏或爆發、衝刺或積沉、勝利或犧牲。造就所謂資料--傷亡比例,為此檻內人軍令狀一立,戰戰兢兢、勤勤懇懇、步步為營,後來爾虞我詐,漸漸老謀深算,從渾水摸魚到暗渡陳倉,幾度拋磚引玉,終於列土封疆、贏得生前身後名。

而檻外人如我,我們,檻內人極盡聲色形容的是世外桃源也好,刀山火海也罷。不慎窺見之景,一片荒蕪,難生寸草,便失了探求之心。青春期本該領一陣暖東風,挾夏雨劈天蓋地,染漫山盛秋飛葉,伴冬雪揚揚紛紛闖進通校十七八歲少年的生活,奈何春困秋乏夏打盹,加之題海浩瀚無邊,重難點多如牛毛,奧賽培訓接二連三。既已彷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眼看時針分針了無遮攔,考試節節迫近,一顆好奇心正因掙命生長而奇癢無比,轉瞬間便氣息奄奄,消沉下去,隱匿不見。

哀莫大於心死,檻外人唱著悼歌,檻內人尷尬相和。無名的凶手,被冠以命運的大名,或是任何龐大卻無力改變的現實。因此譴責無處不在,卻至今無人被審判,這無休止的惡性迴圈日益膨脹,像甲午年間大腹便便的官宦吞雲吐霧--結果是將煙霾籠罩在這裡,這時而喧騰時而靜謐的校園。

不過白日囈語,無能為力倒是真的。唯有識時務者為俊傑,我自嘲道。正面對抗一道超綱的題不是我的風格,遑論正面挑戰他得意門生的位置與風采。呵呵,還是復低頭去與更令我鬱結的幾何糾纏為好。

鈴聲響起,抬頭又不小心目睹他面無波瀾地踏進另一間教室。

【篇六:高考之外作文】

正午,燥熱,正要回家。常年在廊邊的石欄杆上多了幾道劃痕,落在旁邊的梧桐葉,微青泛黃。微風輕掠,樹上梧桐葉隨風而動或飄落。幾隻不知名的黑灰色的鳥,摻雜著幾縷白,停在她腳邊。亂蓬蓬,應經過梳理,帶幾分銀灰色的髮絲上,落有片小葉。低著頭,一直注視著腳下的落葉。帶上些許幹意的雙手,瘦而有力,指甲裡似乎有永遠無法清除的黑垢,拿著把有些斑駁的竹掃帚,黃中帶褐,握住自己包在掃帚上的布,一提,一放,一送,再走一步,如此重複。太陽似有些辣,不一會兒,細密剔透的汗珠,佈滿了她有或深或淺的皺紋的額上,還沒等流下來,衣袖一掃而過,將它們抹去,繼續一提,一放,一送。大概是累了吧,她坐在梧桐樹下休息,風,輕輕撩動她的髮絲。

“奶奶,累了吧,喝點兒水。”六七歲的小男孩拿著個水瓶,遞給她。“好,乖孫。”她笑眯眯的用幹黃的微枯的手指摸摸他的臉,“去玩吧。”小男孩跑到那堆梧桐葉上踩來踩去,發出清脆的聲響,咯咯的笑。拿起一塊小石頭在石欄杆上劃上一筆,“奶奶,你看。”她笑了笑,顯得了年輕幾分。

她繼續工作,掃完了最後一片梧桐葉,拖著垃圾車,牽著小男孩,仍在正午,打在他們背影上的陽光,似乎沒那麼辣了。

一陣微風,梧桐樹葉再次隨風而動或飄落,沒有聲響。

便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三年如一的辛勞。

不覺,走出校門,四散在空中的各種食物的香氣,衝入鼻中。火辣流油的燒烤,翻滾沸騰的麻辣燙,包羅永珍的手抓餅,香軟可口的臺灣飯糰,富裕飽滿的蒸餃,玲瓏有致的小籠包,餡肉有致的小餛飩……

“同學,同學,來碗餛飩吧。阿姨新做的。”說著,手中還在做,手靈巧而有力,橫著幾個傷口。一塊方形餛燉皮,一個小勺,挑起快見底的盆中餡兒,放在皮上,一轉,一捻,便做好了一個。“哦,好,來一碗。”“你能等一兩分鐘嗎?我做完這幾個。”她做得很快,已經見底了,再用小勺將盆旁邊的餡一點不剩的颳了下來,又做了兩個,才停下來。莫約有十個吧,她放入滾水中,“來,阿姨,再送你兩個,讓你久等了。”說著又放了兩個,激起了些沸水。蓋上蓋。在碗中加上鹽,油,和一些其他佐料,一大勺湯。揭開蓋,餛燉在上下翻滾,等到全都上浮,一個篩子,將它們全都撈起,放入碗中。淋上一勺辣椒油,幾段蔥,陽光下,格外誘人,似多了幾分亮。“給,同學,五塊錢。”將餛燉遞過來,手上多了個紅印應該是剛才燙的。付了錢,忙吃上一個,燙,辣,香。我吃完了它,連湯也不剩。

便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三年如一的美味。

傍晚,夕陽。

夕陽之下,在那條曲折漫長的,熟悉的小路走著。兩旁,草,略帶些枯黃,直不起腰,夕陽映襯著,它有了幾分生意。池塘,風過,帶起幾絲波紋。夕陽輝映,一閃一閃,它多了幾電頭飾。醉於景中,一晃神,踏入小水窪中,激起水的飛躍,夕陽籠在水滴上,它似乎變得柔和些,飛入枯草中,沒了聲響。它如一層紗,飄逸,輕柔,柔柔地籠在大地與你我之上。愈發動人。

順著小路,踏入一片小林子,沒有古鬆那般峻拔,高聳,卻有翠竹那般清秀,靈動。不時散出輕巧的,清幽的,淡淡的生的氣息。在雜糅著幾聲鳥鳴,生意盎然。夕陽散在林子周圍,輕悄地,那輕巧的,清幽的,淡淡的生的氣息似乎又濃了幾分。散在身上,暖暖的,細細地品著它與林子的幽香。它似一罈酒,香醇,厚實,悄悄地散於大地與你我身旁。愈發醇厚。

終於,夕陽直直地照在身上,沒了遮掩。那棟老房子,也多了幾分生意。屋前,一把竹椅,略帶傷痕;三杯清茶,冒著熱氣;一位老人,兩鬢微白,張望著,屋前那條曲折漫長的,熟悉的小路。不時低下頭來,重泡一杯,就這樣,在夕陽之下。她眼睛突然一亮,忙放下水壺,向我們迎來,在夕陽之下,髮鬢似乎多了幾綹黑髮,眼中滿是欣喜,雙手也更加有力。慢慢相擁,在夕陽之下,心中不知從哪來了幾分甜意。它像一抹蜜,甜蜜,濃稠,慢慢地滲入大地與你我心田。愈發悠久,更加舒心。

便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三年如一的動人,三年如一的等待。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學習,不只問最後的結果,更愛過程中那些辛勞,你愛的美味,動人的夕陽,和那如一的愛與等待。

望著窗外,窗外還有些什麼……

話題作文:看學兄學姐高考 篇8

國二作文 ,3568字

【篇一:話題作文:看學兄學姐高考】

中學是一群人的奮鬥,而大學是一個人的奮鬥。

我的家在一中對面,聽慣了早晨、夜晚的鳴笛聲,看慣了學子們奔跑的匆匆背影。當然,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也被默默的影響著……

又到了高考!今年的高考天氣不算太熱,伴著習習涼風和時不時落下的雨,那條往日喧囂的街道,沒有了來往的車輛,沒有了來回奔忙的學生,只有一條寧靜的路和站在考場外焦急等待的家長。

每當家中有親戚要高考,大人們都會說:“最後一場考試,考完就解放了!”解放?高考象徵著解放就一直是我對高考的認識,每當我覺得學習很無聊時,爸媽也常對我說:“堅持到高考就解放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我也在突然間覺得高考不是解放那麼膚淺,高考是一個起點,更是象徵著回憶與珍惜吧。

六年的中學時光被分成初中與高中,這六年不似小學六年的懵懂與幼稚,我們在期間邂逅最美的年齡與最好的自己,瘋過、鬧過、哭過、笑過、恨過、更愛過。曾抱怨過學習的無聊與枯燥,而當六年真的過去,看著母校和穿著熟悉校服的學弟學妹,心中是否會泛起層層漣漪?是否會懷念那如雪崩的作業和那與時光賽跑的學生時代……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學生。學生象徵著青春!看著那些身著潔白校服,懷揣著夢想邁入高考的莘莘學子,他們解放了嗎?不,他們只是給自己的中學時代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轉身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這又使我想到了我那還有一年的初中生活。兩年前,我們邁進這間教室是帶著夢想與過去的念想—開啟了我們跌跌撞撞的青春之旅—初中篇。本以為三年很長,卻沒想到一眨眼間,只剩一年了。前段時間面對老師口中的“準初三”也不以為然直到看到那些站在考場前,走向新起點的學哥學姐,我似乎才意識到珍惜!

今天下午,也就是高考結束的下午,看著考場外翹首以盼的家長和從考場裡走出的考生,這一刻,街道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結束了!卻又開始了!

香樟蔓蔓,綠色不變;晨光縷縷,溫暖如初;青春匆匆,日光流轉。不經意間,邂逅了最好的自己。目光傾斜,依然是那熟悉的課本。

十年後,回想起我們的高考或中考,她們會成為回憶的一點。那一群人的奮鬥—真好……

【篇二:話題作文:看學兄學姐高考】

我看不見海,我卻能從一滴水中感覺到它的存在。

又是一年高考季,莘莘學子們載著夢想出發了,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結束了,信念的彼岸就是水兒嚮往著大海,不顧一切,忘其所有,征程的開始就是以勝利號角的響起而停止了奔騰,卻又再一次的逐夢,水兒們不甘止步,向著遠方的地平線奔騰而去。

水遠遠而來,始自涓涓細流,在永不停息的流動中壯大和充實著自己。無論高山積雪,還是地底清泉,相同的生存理念將它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嘩嘩作響是它們不離不棄的質樸允諾。

水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在茂密的林間左衝右突,橫衝直撞,肆無忌憚地延續跑的軌跡。水的心中只有朝理想奔騰的理念,它毫不顧及天空的臉色,山的表情,甚至連樹枝友好的招呼都懶於理睬。自恃美豔的花瓣悄然飄落水的胸膛,卻纏繞不住水前進的方向,反而自己陷入空前的迷亂。陽光尖銳而強烈地直刺水的脊樑,然而水清澈的無懈可擊,它絲毫不在乎這遍野的燥熱,它藐視鳴蟬耐不住寂寞的俗套言語,忘情地奔跑,直至抵達懸崖邊。

空蕩的谷底是未知的命運,連風也不曾透露半點祕密,水會停下來麼?就在這仰望白雲幻化的自在,傾聽風過枝椏逍遙?不!水不會停止向目標奔跑的腳步,它拒絕被囚禁在懸崖上。水曾經的忘情奔流因為心繫遠方,曾經風雨兼程也是情牽浩海。水的理想是海洋,它曾想變成大海里朵朵小浪花,悄悄地揚起美麗,它也想成為浩瀚海洋裡洶湧的波濤,盡情地演繹壯闊,水以堅毅的步伐,勇敢地邁過懸崖,以最美的姿態朝命運的深處縱身一躍,在耀眼的瞬間水支離破碎,飛濺的水滴如同雙雙鮮活的眼眸,透露出智慧的靈感和生命的火花,水的靈魂絢爛中得到昇華。

紛飛飄揚的水重新聚攏,再次踏上漫漫征途,谷底只餘下水四散芬芳。瀰漫了整個山崗。

水永無止境地往前奔跑,它心靜卻也鏘然作響,跑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白浪滔滔向海洋奔騰,即使有天蒸發後重回原點,依然會再次向它的理想奮力奔騰,那不是宿命的輪迴,那是一次重生!

水還在往前不住的奔流,它的理想永不擱淺,觸礁,如同旗幟的飄揚,我們彷彿看見青春的本質,在於奔跑的同時帶上理想,自信而敢於展露堅強且意志飽滿。

【篇三:話題作文:看學兄學姐高考】

時間在筆尖上悄悄滑過,在奔走中匆匆流淌。昨天已成為過眼煙雲。今天還在繼續,明天是否能更加精彩?

面對高考的來臨,不由得便想到四年後的我也將踏上那個如戰場一般的考場,只是四年後尚遠,尚能雲淡風輕地看待,可這時光總是隨著流水匆匆離去,在短暫的時光,對高考更多的是一份期許。

想著那些高三的莘莘學子們,面對高考這一場備戰了三年的戰役,心中該是怎樣的心情?是胸有成竹還是忐忑不安?我無從得知。卻在這個氣氛下有了自己的一份思索。懷想著若是四年後的自己,該怎樣面對這場考試,也嘆青春易逝,每一屆的高考一過,便也意味著又一代學子們的青春,算是差不多結束了。

世事之樂不在於實現而在於希望,猶如風景之美不在於其中而在於其外。風華正茂的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希望之路,夢的越多,付出的也應該越多。

每屆高考都有傳奇人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於她現時的明媚,然而,她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語)我們應懂得,傳奇的光輝就如最美的玫瑰,不是開在眼前,而是盛放在心裡,融化了一切的苦難和風霜,唯留下希望的芬芳。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新的一天再次啟航,黎明的第一縷光輝升起,照亮的是你,我,他。

高三的那些學子們,踏上了最後的征途。十二年的奮勇,終至今日決戰。“雨為槍,風為纓,直上瓊霄,天闕破天兵。一腔豪氣化甲衣,疾書奮筆,決戰六月七!踏九天,臨九地,上下求索,劍指白雲西。孤燈挑盡不肯息,妄學鑿壁,不負友人期。”走吧,去吧,用過去的努力換取明日的榮光,書寫絢麗的篇章。

時光荏苒,過去的都將會過去。

漫漫長路,且行且珍惜。只是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初心。

我們終將踏上那個戰場,那個名為高考的戰場,翻過一頁走向新的篇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時間在悄悄流走,我們要在有限的時光裡書寫無限的人生。

昨日已不必留戀,一路走來,已歷經太多艱辛,可以放慢腳步,但不能輕言放棄。做好今天的自己,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儘管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會很後悔。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當下,讓明天發揮更好。

用勤奮的汗水去播種,等到風住塵香花盡時,便可看到最後的風清月明,花好月圓。

也衷心祝願正在考場上疾書奮筆的考生們取得優異的成績,為自己喝彩!讓青春,不留遺憾!

【篇四:話題作文:看學兄學姐高考】

今夜,祝你們好夢。

明天就奔赴戰場吧,明天就去陷陣殺敵吧,明天就去擁抱人生吧。別回頭,別抖瑟,這是收割的季節,這是勝利的號角!

“你的身後就是莫斯科了!”

我不知道怎樣去描繪高考的緊張,我從未經歷過,沒有發言權。我只能傾聽那些即將高考的人說,但是,出於緊張,他們說不出口。

於是我才閉上了嘴,也許,這莫過於最好的詮釋了吧。

我看著高考前夕社會的重視程度,工地暫停,學校停課,交通管制;廣播裡傳授經驗,幫助調控;教室裡誇張而醒目的標語宣傳,不敢出一聲,啞口無言地注視著整個國家為了讓他們做好一張試卷所做的一切。這是渺小纖細的蒲公英的最後一次花期,明天,他們就天各一方。

即將就要天亮了,那時的家長一定會焦急的等在考場外,幾把遮陽傘從中升起,數只扇子在令人窒息的熱浪中搖曳著,數千雙眼睛守望著,守望著他們十幾年辛勤的培育會開出怎樣的花朵,彷彿透過那扇鐵門,就能從中端倪出是功成名就,還是歸於平凡。

在37度的高溫下,人們就這麼一動不動地站著。

總有人在茶餘飯後喜歡聽上那麼幾句,總不忘帶上對中國教育的抨擊,諷刺著中國的教育體制,然後再加上與發達國家的開放式教育的對比,感慨中國學生的悲哀。儘管也許他已經遠離這種體制幾十年了,甚至從未與此沾上任何關係。

相比去審判高考甚至“中國教育”,我更願意做一個觀眾,就只是看著,看著高考帶來的一切,看著在鐵門外堅守的愛;看著學生們為了奔赴未來的人生之前夜夜的努力;看著各種各樣的人為考生做出的讓路;看著高考前激情昂揚的教室和惜別的同學們;看著高考給我們帶來的一切,記錄下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

也許用這高考本身去詮釋它,才是對高考最公平的解釋。

我能幫到些什麼呢?仔細想想,四年後的這個夜晚,我會想些什麼?能收到這來自四年前的夜晚溫情的鼓勵嗎?或許,那時的我,只想睡個好覺。

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臨行前的夜晚祝福你們順利地迎接自己的成人禮,我為看到又一批國之未來而驕傲。

今夜,祝你們好夢!

高考小林漫畫作文 篇9

高考作文 ,800字

再看看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

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老師站在講臺上,她的身姿依然端莊,她的面容依然慈祥,可,我分明從那親切的眼神中,讀到了一縷淡淡的憂傷……

三年級時,我認識了老師,眯縫著眼,柳眉輕揚,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孩子們好!”那一刻,我便想,我和她一定會有許多故事。沒錯,四年級時,她成了我的班主任。她一直溫柔可親,課堂上,像一個陪伴我們學習的朋友;課間時,她和我們一起跳《小蘋果》;在陽光撒滿窗櫺的冬日,我們總喜歡依偎在她身旁,從背後抱住她,哪怕不說一句話,幸福的感覺也會在心間流淌。可是,五年級來了,她也變了,變得比之前嚴厲了許多。儘管我知道,她是為了治理班上那幾個調皮蛋,但有很多同學開始討厭她了。六年級,她對我們要求越來越嚴格,作業一天天多起來,休息的時間一天天少起來。我也有點討厭她了。

可,今天,這節課上的她,那麼親切的眼神,那麼慈祥的笑容,我彷彿又找回了三年前初識的她,我突然想要時光停留在這一刻……

我又望望坐在我後面的萌,她的小臉埋在一大摞書裡,說起我和她的故事啊,是一夜都講不完。

剛剛上小學,一個小姑娘獨自坐在座位上,沒有一個朋友。看到這個孤單的小姑娘,我伸出手,邀請她:“我叫李書樂,一起玩吧!”小姑娘羞怯地看了我一眼,隨之咧嘴笑了。從此,我知道了她叫萌,很快,我們便形影不離。

環視了一週教室,我那幾個傻瓜似的“老友記”居然莫名地安靜了下來。張佳怡呀,是我的老同桌,我們的同桌路可是幾經波折。哼哼,她這個人,時靜時瘋,現在,我竟看到她正黯然神傷,偷偷抹掉眼角的淚珠。張丁兮這“瘋子”也沉默了,這樣子,和把我羽絨服弄壞時的小樣,可真沒法比呀!“胖胖寧”又吃胖了,嚷了三年的減肥,也還是老樣兒。當年那個“小矮人”羅一軒一下子躥高了許多,也不知道他明天的考試還會不會再馬虎……

我想要再看看書,讓老師再看看我們。哪怕,靜靜地,不說一句話,幸福也會凝結在這一刻……

2019年長沙中考作文 篇10

中考作文 ,4281字

【篇一:我們與成長的距離】

在父母眼中,我們都知道自己永遠是他們長不大的孩子。而且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也習慣了將孩子視為他們生活的中心,比如“一切為了孩子”,這就是他們內心的真實寫照。但上了初中之後,我漸漸明白我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也屬於我自己。

我的初中學校在縣城,是一所寄宿學校。一開始,媽媽並不願意我離家去縣城唸書,鄉鎮中學離家就幾里路,還能免學雜費,為什麼要舍近取遠?而且女孩子一個在路邊搭車,要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去上學多不安全。聽起來似乎在家附近讀書是唯一的選擇了,我依然不願意留在農村中學就讀,當時並沒有什麼遠見,而是覺得在城市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便執拗地去了。

一開始的寄宿生活,我很不適應。學校偶然浮現幾片油星的菜盆,還有與室友格格不入的生活習慣,常常成為我心中抱怨的來源。但是這一切我不愛和媽媽說,因為我知道一旦這些抱怨說出口,眼前浮現的場景,便是飯桌上,媽媽悠閒地夾著菜,嘆著幾口氣說:“當初叫來鄉鎮中學讀你不去,現在在那裡不適應又在這兒抱怨”,之類的話。媽媽總愛把她對人關心,變成令人扎心的字眼。所以一想到這些,我便不自覺地講這些依賴的想法統統抹去,自己另找出路。

早早地,自己切斷對父母的依賴,雖然有的時候會有些埋怨自己的倔強,但現在想來不無好處。初中那會兒,正是對網路世界充滿好奇的時候,所以我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去網咖上網,可能是我沒有遊戲天賦,或者是比較理性,對於一些網遊我很有自制力,不會深陷其中。我更多的是查詢一些類似於《探索發現》講人文知識的紀錄片。一開始,媽媽見我總是鑽網咖非常擔心,甚至偷偷跟蹤我去網咖,看我在幹些什麼,發現我在聽音樂,查資料。而且也會按時回家,之後便對我很放心了。所以這份自強自立,讓我從小很有成就感,讓我學會理性地規劃自己,同時也用行動收穫了父母的信任

我們與成長的距離有多遠,我想我的答案,就是我的自立。

【篇二:“獨立”的花生地】

去吃火鍋,調醬料時喜歡加花生醬、碎花生;買碗涼麵,喜歡用熱切的雙眼盯著老闆,“再多加點花生!”我在花生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喜愛,於我而言,花生的美好並不僅僅是嚼碎後的無窮回味,更是自己慢慢走向獨立的成長見證。

在一切的花生食物中,我最喜愛的一直是其貌不揚的鹽炒花生。小學的時候,鎮子上的家家戶戶在過年時都會翻炒出一大口袋的花生,我家也不例外。每次看到爸爸拿出生花生倒進鍋裡,一鏟一鏟地翻炒時,都能感受到濃郁的新年氣氛。一次,嘴裡正嚼著鹽炒花生的我突發奇想,既然這麼喜歡吃花生,為何不嘗試著自己種一些呢?當我興致勃勃地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時,媽媽猶豫著說:“自己種花生?你一個沒種過地的小孩子能行嗎?”媽媽覺得我只是被瞬間的熱情衝昏了腦子,她堅信這一點熱情過不了幾天就會消散得無影無蹤。

但禁不過我的軟磨硬泡,媽媽最後還是帶著懷疑的心情同意了我的“申請”,在後院給我單獨空了一小塊地。

我熟練地剝開一個又一個的花生殼,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花生米的一件件紅外衣,一粒接一粒地埋進土壤裡。看著眼前的這塊地,它真的好小,被包圍在媽媽給自己準備的“辣椒地”、“白菜地”、“番茄地”之間,顯得那麼孤單。但是在那時,一種莫名的感覺在我心中盪漾開來,好像從此刻開始,我就成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彷彿看見了豐收的喜悅,看見了媽媽懷疑的目光正在慢慢變化……

自此以後,每次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後院看看我的那塊花生地怎麼樣了,時不時地給它澆澆水、施施肥。慢慢地,一株又一株翠綠的花生幼苗破土而出。

然而,現實總是不如想象中美好,花生的成長經歷並沒有那麼順利。一次放學後發現,花生地裡長出了許多雜草,我只能蹲下身子,替這些脆弱的花生苗清理掉它們成長路上的障礙。就在我哼著歌拔草時,突然傳來了媽媽的一聲驚呼:“你這個笨孩子,怎麼把草和花生苗都拔出來了?”媽媽的話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向我砸來,我措手不及地看著手中握著的“雜草”,果然發現了許多花生苗的身影,搖搖晃晃地,好似在哭訴著自己的悲慘境遇。“傻孩子,你快去做作業,我來幫你拔草。”媽媽的聲音讓我回到了現實,“不,我已經知道了,可以自己來!”,自己的錯誤需要自己彌補,對花生苗造成的傷害也只能獨自默默地用更用心的呵護來求得“原諒”。

上學、放學、看花生地……時間匆匆而過,終於,花生地迎來了自己的大豐收。當我把“碩大的”花生果從沉靜的土壤中拔出來,沐浴在陽光下時,我感受到了,在這塊被媽媽的菜地包圍著的花生地上,我也得到了只屬於自己的“獨立”的豐收。

“今年的花生收成很好!明年你繼續種花生吧!”媽媽吃著我種出來的花生,開心地“安排”了我明年的任務。

或許,逐漸被身邊的人信任、被大家需要、被抱有期待,就是成長中獨立的美好之處吧。

【篇三:請相信我可以】

親愛的爸媽,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們這些年事無鉅細地包辦式養育,讓我除了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之外幾乎不用操心其他的任何事情。只是你們忘記了,我需要學習的可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這些只是一部分,為了將來能夠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人,我還必須要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獨立承擔責任,要學會很多很多。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請你們相信,我可以。

老爸,你還記得嗎?有一天,天氣非常好,涼爽的春風迎面吹向我,一望無際的藍天上點綴著幾處淡淡的白雲,我在村裡的路上悠閒地騎著自行車,後來我發現,我騎得越快,天上的雲也跟著我似的飄得更快,哼!不相信我甩不掉你,我越騎越快,感受著速度帶來的風馳電掣的感覺,突然,腳蹬一下子失去了動力,再使勁蹬也無濟於事了,原來是自行車的鏈條掉了。天上的白雲依然輕盈地漂浮著,可是本來開心的我卻很不高興地推著自行車回家了,準備拿出工具,嘗試著自己修好自行車。剛好被你看見了,你直接奪過我手上的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把鏈條裝好了,還輕描淡寫地對我說:“竟幹‘掉鏈子’的事!這種活你幹不了的,我幫你修吧,你去寫你的作業就行啦!”我有些悻悻地走開了,心想著:我不會修,你可以在旁邊知道我嘛!你肯相信我,我就一定可以。

結果後來有一次,放學路上自行車鏈條又掉了,我又不會修,沒辦法,只能一路推著自行車回家了。如果上次自行車鏈條掉了的時候我能學會如何修理,這一次我就能自己修好,不再幹這樣“掉鏈子”的事了。親愛的爸媽,這樣的事情還非常多,你們不相信我能做到,所以你們把一切稍有難度的事情都替我做完了。我便這樣輕易地失去了本該學會的很多東西,失去了我成長的機會。

親愛的爸媽,陶行知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我可以自己修理好自行車鏈條,我可以自己洗衣服,我可以自己做好一頓飯,我還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只要你們肯相信!

請相信我可以!你們的信任會讓我更加堅強,我就一定能夠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獨立承擔責任,學會很多很多,將來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人!

【篇四:飄向遠方的蒲公英】

北方的初秋暫別了夏日的燥熱,小河邊、田野裡,清晨的一縷涼風吹過,喚醒了沉睡中的花草,它們便紛紛抖動著滋養了一個夏季豐盈的身體,成熟的蒲公英也撐開一把把淡白的小傘,在澄清高遠的藍天映襯下,飄向遠方。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在秋天的小河邊和父親一起尋找“寶藏”。

父親是一名中醫,用他的話說,夏末秋初的野外各種藥用價值很高的草藥已經成熟,如果不及時採摘,簡直是對不起大自然的饋贈。於是每年這個時候,他便會動員我和姐姐一起幫他打下手。我自然不是被動員的那一個,每次都是連蹦帶跳地衝往自己心中的樂園。

一天早上,陽光正好,我們剛到河邊,一陣泥土的氣味夾雜著花草的清香便撲面而來。父親不緊不慢地拿出幾個袋子對著我和姐姐說道:“你們的任務,就是採野薄荷、車前草、蒲公英這三種草藥,分別放在不同的袋子裡,裝滿之後你們就可以玩自己的了,能不能完成任務?”姐姐連忙點頭,我則伸長了脖子,腦袋像撥浪鼓一樣,四下張望尋覓著最佳的下河地點,嘴巴卻不住地敷衍著。

剛分配完任務,我便從姐姐手上奪過一個袋子,一把抓住小鏟子,衝向了河邊,盯著地上裝模作樣地找起草藥來。可是面對眼前一片茂盛得沒過我的腰,綠油油的草地,我壓根就分不清楚什麼是我需要採的草藥。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抬頭看了看離我七八米遠的父親和姐姐,他們的袋子已經像個吹滿氣的氣球了,而我的仍舊憋憋的。

沒過多久,我聽到姐姐對父親抱怨道:“我敢肯定,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摘什麼樣的草藥,你看,現在帶子還是空的,你也不說說他。”姐姐微微抬起頭,用眼神示意父親朝我這邊看去。我趕忙低下頭,心想:不能被他們發現,我要聽聽姐姐會繼續說我什麼壞話。

“哈哈”,父親輕鬆地笑了笑,放下手中的鏟子,用沾滿泥土的胳膊輕輕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緩緩說道:“既然把任務都告訴了他,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做得好與不好,都需要他親自去做。作為老爸,我如果一直干涉他的事情,恐怕他永遠也長不大。”父親頓了頓,隨手拔了一株脹滿的潔白的蒲公英,輕輕一吹,一個個的小傘就像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就像這蒲公英種子一樣,如果一直讓它固定在花徑上,為它輸送養分,那些種子又怎麼能夠獨立成長,飄到更遠的地方呢?”

聽到這裡,我的心不由地顫了一下。原來父親的不干預,並不是對我的“放任”。而是給我足夠的空間,創造條件讓我獨立地完成屬於自己的事情。我想這應該就是對我最好的關愛吧。

我不再心浮氣躁,努力讓自己按照對的方式去做自己的事情。伴著蟲鳴鳥叫,沉浸在秋日和煦的暖陽中。一縷秋風吹過,我看到,蒲公英就會放開種子,隨風而去,不管它們的後代會到什麼地方,不會為後代設計要走的路,給它們翅膀,讓它們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