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邊上的明珠——丹東相關作文20篇

鴨綠江邊上的明珠——丹東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582字

我的姥姥家在遼寧省丹東市。只要有時間或假期,我們全家就會到姥姥家玩。

丹東是個美麗的城市,那裡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個旅遊的好地方。最出名的要數:鳳凰山、五龍山、青山溝、大鹿島,還有虎山長城……但我最喜歡的是市區的鴨綠江邊和錦江山公園。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江岸上鮮花盛開,綠樹成蔭,來自全國各地和外國的遊客都會成群結隊地以江為背景,照像留念。江面上野鴨成群,海鷗飛翔,遊船來來往往,給綠色的鴨綠江增添了新的生機。在這裡,你還能看見代表中朝友誼的“鴨綠江斷橋”,聽姥爺講:“它是紀念抗美援朝那段悲壯的歷史和中朝兩國比水深的‘友誼橋’。”

錦江山公園是來丹東必去的地方。在這裡,能看見漫山遍野的銀杏樹和楓樹。秋天來的時候,這裡一片火紅的是楓樹,那裡一片金黃的是銀杏樹。遠遠望去真是美極了!錦江山公園還是個“動物園”,裡面有許多珍稀的野生動物。有好些我叫不出名字、卻在電視裡見過的動物,在這都能見得到。再往山頂走,就來到了錦江亭。站在錦江亭上憑欄遠眺,整個丹東的景色盡收眼底。遠處的鴨綠江就像一條綠色的絲帶,圍繞著丹東緩緩流淌著,那景色別提有多壯觀了!

丹東的美景還有許多,如果你們有時間,我希望你們也能來丹東,看看這美麗的景色!

家鄉的鴨綠江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7字

我的家鄉座落於長白山腳下,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與朝鮮僅一江之隔,是中國最美的邊境小城。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那遠近聞名的鴨綠江。

鴨綠江的江面特別有趣,有的地方很寬,寬得一眼望不到邊;有的地方又特別窄,窄得彷彿可以一步跨到朝鮮。在晴朗的天空下,鴨綠江的江面非常平靜,幾乎沒有一點波紋。江水清澈見底,明淨透徹,江底的鵝卵石和小水草都清晰可見。水靜靜地流淌著,既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鏡子,又像一匹綠色的綢緞飄動在兩國邊境上。水面上一閃一閃的,像點綴著一顆顆的小星星,在陽光下顯得光彩奪目。看著這波光粼粼的江面,一天的疲勞也變成水滴隨江水而去了。鳥兒在江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在這鏡中欣賞著自己的舞姿。你瞧。江邊的垂柳迎風起舞,它就像準備演出的少女在對著鏡子梳妝,美麗極了!鳥的叫聲、水的流淌聲、汽笛聲……各種聲音混在一起,像是一首正在演奏的家鄉的讚歌。遠遠望去,江水奔流而去,氣勢浩瀚、無人能及。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組成了一幅最美的圖畫。

我愛家鄉的鴨綠江,愛她的清澈、溫柔,令人心馳嚮往。家鄉的人民祖祖輩輩都飲用這鴨綠江之水,老人健康長壽,孩子們聰明伶俐。遠方的朋友,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觀光旅遊,和我們一起暢飲這甘甜的鴨綠江之水吧!好客的家鄉人民期待你們的到來。

雲南一顆古老的明珠——傣族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6字

傣族,一個古老而神祕的民族,它是西雙版納頭頂上的桂冠,也是雲南一顆神聖的明珠。傣族有三大絕:建築絕!美食絕!服飾絕!

踏上傣家的土地,你就進入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一叢叢鳳尾竹,一大片油綜林,唯有叢林深處傳來的那一兩聲雞犬聲,顯然竹林隱藏在這蒼翠的綠色之中了。竹樓是傣竹傳統的建築形式,十分別致。整個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一般種植花木果樹,養殖牲口。主樓有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撐。屋內橫樑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好不典雅。傣家竹樓建築結構一般都比較簡單,但十分寬敞,清雅美觀,在室內坐著,定會覺得微風徐徐,花果飄香。

要說美食,何不品嚐一下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呢?其味獨特,源遠流長。青翠的竹節裡,米飯醬黃,口感柔韌,更有臘肉拌在其中,青豆更添加了一分鮮味。黃的黃,紅的紅,青的青,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口味極佳,嚼一口,甘美的米飯,鮮美的臘肉,脆嫩的豆子,總就一字兒:“絕!”更有那一絲若有若無的竹清氣,令人陶醉於它的美味。傣家菜的特點是清淡,開胃。既如此,就來了解下牛撒脾吧。牛撒脾的湯是綠的,菜是綠的,既有苦味又有清香,既有肉鮮,又有蔬菜的清香,喝一口,令人神清氣爽。

傣族服飾最為特別,不僅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男子服飾顯其英俊瀟灑,女子以腰細為美,因此穿著窄袖短衫,下身套著長筒裙,緊緊裹住身子,顯其修長苗條,不論走路做事,都給人一種俊俏、飄逸的感覺。

悠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川,蔥翠的竹林,清澈的河流,不遠處傳來悠揚的歌聲,這就是令人嚮往的傣族!

一顆璀璨的明珠 篇4

國三作文 ,1017字

自黃帝起至今,中國已有五千多年曆史,中國文學亦應運而生,併成為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早在先秦期間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華景象,而其中成就最大的當推儒家。其所表現的思想具有跨時代的積極意義,漢董仲舒就曾提出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到了今天,儒家的積極思想仍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儒家的代表作有《論語》、《孟子》,它們在文學史上亦佔了重要一席位,為後世的文學尤其是散文的發展作了很大貢獻。先秦時期在詩歌方面亦不遜色,《詩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孔子曾評論說:《詩》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它把人們之間的感情細膩地表現出來,成了我國古代人們生活極為真實的反映,是一部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史書。除此,更值一提的是著名詩人屈原,他把愛國之情融於詩中,獨創出楚辭體詩,其代表作《離騷》被稱為“舍相玉體”,並與《詩經》中“風”並稱“風騷”,一起影響了後世詩歌的發展,後來亦成了文學的代名詞。

到了六朝前期,三曹以及以孔融為首的七子創立了錚錚的建安風骨,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轉折,它即繼續了先秦文化思想,又打破了舊的傳統格式,形成一種質樸的文風,並使往後的詩文發生了蛻變。

自漢樂府以來,詩文亦發生了很轉變,經歷了六朝這個過渡時期後。到子唐宋年間已發展到了顛峰。一批批大詩人,大詞人如不息的流水般湧現,其成果更是累累無;文章此時亦有迅速的發展,以韓愈為首的八大家提倡古文運動,提倡建安風骨,以排斥先唐那種浮華的文風,賦文一再成為文學家的寵兒。詩文在這時期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鼎盛之期。

物極轉衰,到了明清年間,詩文進入了低谷。然而,另一種文學悄然而生,那就是小說,《三國演義》為此揭開了序幕,接著進入了一個發展時期,到了清乾隆年間,一部《紅樓夢》響徹雲霄,名揚四海,小說發展進入了高峰。到了近代,由於列強的入侵,中國文學發展就開始如蝸牛般前進。民國時期,魯迅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名篇的問世敲響了人們的覺悟,文學運動一再被積極掀起。同時期也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愛國作家,成立了“文學研究會”等文學社,出現了茅盾、沈從文等作家。

到了今天,文學發展還處於低迷狀態,特別是詩歌的發展,簡直如入谷底。雖然近年來也有一些小說獲得好評,水平已無法跟從前比了。而人們對文學的認識水平亦大不如前,這就需要我們用筆來點醒這群人:在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同時,我們也應顧及一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

相信不久後,我們會因迎來一場比西方更浩大的文學復興。

人生路上的明燈 篇5

國三作文 ,896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閱讀好的書,就如相識了位良師益友,與其打交道會令我們受益匪淺。書籍是我們人生路上一盞指引我們走向未來的明燈,每一本書籍就像一塊磚頭,成功的路便是由他一塊一塊鋪墊而成。

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事實就一直存在著,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象,用心靈去感受。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開啟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神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便在於此。你可以進入到書中繽紛的世界,與書中的人物促膝長談,與他們一起呼吸,與他們一起探索未知的命運。儘管如今在這科技飛速發展的世界裡,琳琅滿目的電子書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流行,電子閱讀代替紙質閱讀的趨勢開始顯現出來。但我認為,只有紙質閱讀才能體會到書頁劃過指尖時的觸感,才能聞到那令文人墨客陶醉的書香氣息,才能看著時間將書頁慢慢染成淡黃。這些是電子書所不能給予的,現在不能,我想,將來也不能。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讚。然而除了讀好的書,讀多的書之外,有一點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並不一定能讀好書。有一些人雖然對讀書喜愛有加,但卻並不善長於讀書,儘管博覽群書卻難以從中有所收穫。過低的效率會導致我們極大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讀書的方法是在於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來,由淺入深,讀熟之後再認真去思考。這句話闡述了一個高效率讀書的方法。

由此可見,讀書數量多少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是否將書讀得精,讀得通。如果一個人只注重閱讀的數量而不去重視閱讀的質量,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其實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現在的我們,這種“有書等於沒書”的現象也是並不少見,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也就是不會讀書。就說語文課本,大家都認為沒什麼看頭;這樣一來,掌握的知識也相對於較為膚淺。因此更何況是其他書呢?面對現在激烈競爭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善讀。

對於書,只有善讀,才能像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

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讀《沙原隱泉》有感 篇6

讀後感 ,1338字

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最富哲理的一篇遊記,也無非就是這篇《沙原隱泉》了。文章不長,但蘊含的思考足夠人們細細品上一陣子,像一杯清茶,散發著悠長悠長的餘香。

山,名為鳴沙山—全副行囊的智者,手持登山杖,佇立在沙丘前。這一刻,他是侏儒,也是巨人。黃沙漫漫,大漠之景在他面前鋪展,金蛇般的線條向前伸沿,像終點線,又預示了新開始—那是個制高點,佔領它,你也許會有新發現。

就這樣,看著前人留下的一串一直鋪到盡頭的腳印,他開始了。出奇的是—沙子意外的軟。一踏,一陷,一滑,耗去了他大半力氣—而踏別人走過的路,更是舉步維艱。你越發火,沙子越是死一般的溫柔,溫柔得令你打不出心中硬碰硬的烈火,想取個巧,卻發現更為困苦,就算苟且登上了所謂的終點,也心虛地懷疑到底是不是你走過的路,摸著那陌生的腳印驀然發現自己沒留下一絲痕跡。懷著這種虛浮,即便站在厚實的高崗上,也不比站在快開融的冰面上強,總怕著自己會狠狠地摔下去,萬劫不復。而自力更生卻更需要勇氣和毅力,細沙的圓滑總能把你的心搓圓,磨光。講不定哪一步之後你突然感到腳下的平實,怯怯地抬頭,山頂就被你爬到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爬到了。

站在沙丘頂,大自然作為犒賞,鋪開了一道無與倫比的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金黃和黛赭純淨得毫無斑駁。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盪,大大方方,明明淨淨。色彩單純到了聖潔,氣韻柔和到了崇高。把自身的頂端和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籟般的梵唄。踏實的成功就應名正言順地享有這樣的壯闊雄渾,伸出手指順著線條傾瀉下去,這,就是你的。

然而,當你細嚼慢嚥完“一覽眾山小”的瑰奇之後,細細地往山谷端詳,分明是一彎清泉,來得突然,來得冒失,甚至有些莽撞,安靜地躲在一個本不該有它的地方,有些無辜,有些害怕。要想弄清它的祕密,就要靠近觀察,可,問題來了—剛剛才爬上的丘頂,怎麼這麼顯得無助,化成了悲哀。嚮往巔峰,嚮往頂端,嚮往那傲視雄奇,風臨天下的霸氣,卻又怎麼知那迷人的峰頂只是一線鋒利的刀刃,容不得t望臺,卻被生靈們擱得老高。

無奈地滑下沙丘,看來老莊的預言實現了,站在丘底暇想頂峰的壯麗,身處頂峰又羨慕平原的溫暖,而所謂人生,也不過是在這矛盾中周而復始罷了。

急急向泉水奔去,卻發現這不僅是一灣小泉,中間寬處相當於中等河道,甚至還有幾隻水鴨在此輕浮游弋,岸邊盤虯臥龍的是幾棵百年古木,清泉靜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樹後有一陋室,遲疑間,步出一老尼。二十年前,這本有廟,毀了。為什麼在無垠大漠中會有如此的信仰者在此孤守?漠然沙丘不是答案,這源頭活水才是心靈的慰藉。壯麗之中寫一筆明麗,獷野之間抹一線溫柔,起伏之中鑲一份平實,浮囂之間躺一念寧靜。在浮誇裡給一份質樸,在居高裡給一份服帖,在狂野中給一份安靜,在厭俗中給一份清新。

生活需要調劑,只有這樣,生命才富有層次,才不會一味地大喜大悲。習慣了被各種單向誇張侵佔的思想才能在須臾之間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世間便有了歡騰與沉鬱,喜悅與憂傷,喧囂和平靜,膽怯和坦然—這個世界也會活出靈性,活出姿彩。

讀罷《沙原隱泉》,心中彷彿什麼充實著,有了厚度,也有了溫暖。

泉,你是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

《綠山牆上的安妮》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34字

當我們的生活是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七色的彩虹;當我們生活在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頭頂的陽光;當我們生活在悲痛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微笑,用樂觀去面對世界,生活總有一天會充滿了陽光和快樂。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露西莫德蒙哥瑪麗著的《綠山牆上的安妮》這本書。主人公安妮就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她時常望著窗外,又時常幻想。她幻想著如果外面的花兒是我的皇冠,那我就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如果桌子是一張床,那我就是躺在床上的睡美人。安妮的世界真是多姿多彩,我會忍不住對她說:“安妮,我們交個朋友吧!”

愛幻想的安妮!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一個患上了絕症,而令一個卻什麼事也沒有。有一天,這兩人同時去醫院看病,醫院開了兩張證明,但是兩張證明卻被一位糊塗的醫生給搞亂了。沒有事的那個人拿到了有絕症那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患上了絕症,從此以後,天天悶在家裡,一句話也不說,最後,還真患上了絕症。有絕症的那個人拿到沒有事的那個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沒有事,所以從此便告別了憂鬱症,走向快樂的時光。

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多麼重要!只要你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看世界、去面對世界,你不會發現,原來天空中那些陽光是多麼燦爛耀眼!要相信,生活中的陽光與微笑無處不在。

高密璀璨的明珠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3字

我的家鄉高密,位於山東省的東部,面積雖不大,卻是個美麗的地方。

高密,歷史文化悠久。大禹時代就封國,悠久的歷史長河裡閃爍著無數先賢哲人的智慧,古代的晏嬰、鄭玄、劉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更是讓高密名揚四海。高密的民間藝術別具特色,剪紙、泥塑、撲灰年畫、茂腔是高密四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作為高密的文化交流大使,已經走出了國門,飛向了全世界。我最喜歡撲灰年畫了,它是用柳枝燒成炭條打底稿拓印,粉臉敷彩,畫面質樸生動,訴說著高密悠久燦爛的歷史。

高密,它是旅遊的好去處。家鄉好玩的地方有許多,鄭公祠、莫言舊居、紅高粱影視基地……我最喜歡的還是膠河溼地公園,那裡有年代久遠的石橋,鬱鬱蔥蔥的原始樹林,草茂盛野禽飛的沼澤,這裡是家鄉人對環境保護最有力的證明。小朋友來這裡特別喜歡恐龍雕塑群,這兒曾經出土過恐龍化石,所以雕塑群的主題就是“遠古的呼喚”。

高密還是美食的天堂。傳統美食大爐包皮薄餡多,是我的最愛;大蜜棗用料考究,又香又脆,老少皆宜;姚哥莊燒雞古法制作,老遠聞香就令人垂涎三尺……、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高密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馬路上,車燈猶如奔流不息的長河,高樓大廈上的霓虹燈光彩奪目,歡迎來自五洲四海的遊客。

高密,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蓮湖公園璀璨的明珠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0字

蓮湖公園是玉泉山腳下的一個公園,是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那裡景色宜人,有許許多多來來往往的遊客,是個美麗、熱鬧的地方。

星期六,媽媽帶我去蓮湖公園遊玩。我們從玉泉山大橋右拐,就看見前方有個又大又粗的紅柱子,上面刻著四個大字—莲湖公園。柱子上還有著一株株“爬山虎”,仔細一瞧,它們正奮力向上“爬”呢!看看,這是不是很有趣?接著我們走過一條條平坦的小路,來到了蓮湖公園。

來到蓮湖公園,第一個撲入眼簾的是那猶如綠寶石般透亮的湖水。蓮湖的湖水碧綠碧綠的,就像一條青綠色的腰帶,把蓮湖打扮得更加美麗了!湖面又平又靜,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在陽光地照射下,湖水波光粼粼,十分耀眼!一陣微風吹過,清清的湖水泛起條條波紋,在這波紋中,呈現出一個金燦燦的太陽。往湖裡定睛一看:許多小魚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可好看了!魚兒們的形狀千奇百怪,色彩多樣:有的全身佈滿彩色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櫻;還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遊的時候飄飄搖搖,樣子可滑稽了!

蓮湖兩岸長著幾棵美麗的柳樹,柳樹姑娘們扭扭身子,彷彿在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身影。在綠油油的草地上,開滿了朵朵鮮花,紅的、白的、紫的、淡黃的……五顏六色,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橫跨在湖面上的橋:這座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橋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小橋洞,蔥遠處極目遠眺,橋的身影倒映在水中,看,真像一個人的一張臉。橋上有著像花苞一樣的雕塑,美極了!

每當夜幕降臨,蓮湖公園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在條條小路上,有來來往往的遊客,拿著攝像機的攝影師……在這個時候,蓮湖公園變得十分熱鬧!

我愛你—家鄉的蓮湖公園!一顆璀璨的明珠!

黃河邊上的年味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7字

今年放寒假,我和爸爸、媽媽驅車回黃河邊的農村老家過年了。

農村的年三十,老家的哥哥和嫂子們掛紅燈籠、貼對聯、包餃子,忙裡忙外,籌備齊全,年貨豐富,看來他們是要和我們過個團圓熱鬧的好年了。

除夕晚上,農村不禁響,剎時鞭炮齊鳴,紅燈高掛,再加上升天的煙花,給除夕的夜色更增添了絢麗多彩的熱鬧氣氛。年夜飯開始了:滿桌的家鄉涼拌菜和熱氣騰騰的各種扣碗肉,伴著裊裊炊煙撲鼻的香,讓我大飽口福,真是“口水直下三千尺”啊!

吃著年夜飯,品著美酒,欣賞著春節晚會,全家人臉上都洋溢著祥和與幸福的滿足感。不用多說,這頓年夜飯我們吃得多麼快樂呀!

伴著春晚午夜的鐘聲,村裡到處響起了鞭炮聲,這一刻標誌著新春佳節到了,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

新年的早上,人們陸陸續續走出了家門。小夥們穿得更帥,姑娘們穿得更美,村裡人走家串戶興高采烈,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歡聲笑語,真是快快活活過大年咧!

過大年時,媽媽給我的七個侄子和侄女發紅包,他們都很高興地接受了。我的大侄子說:“東東叔,走,我們到花棚看花去。”我跟著他們來到花棚,這裡有玫瑰、百合、水仙、牡丹、仙人掌,真是絢麗多姿,百看不厭,又給過大年增添了更濃厚的色彩。

看完花,我們乘車到了黃河邊,觀賞黃河在春節裡的風采。黃河又寬又長,一眼望不到頭,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祖國的母親河原來是這麼寬闊美麗,令人神往。

這次在黃河邊過新年,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家鄉是這麼富饒,年味是這麼濃。鄉親們淳樸善良,哥哥們和侄子們是那麼熱情,令我依依不捨,帶著許多留戀回到了信陽。

黃河邊上的年味,我永遠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