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路梨花開——讀《雷鋒日記》學雷鋒精神相關作文20篇

驛路梨花開——讀《雷鋒日記》學雷鋒精神 篇1

讀後感 ,743字

雷鋒,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說起雷鋒,他就是全世界的偶像,是人們心中的英雄。

在舊社會,雷鋒家遭遇坎坷,家人都被地主活活逼死,雷鋒七歲成了孤兒。1949年8月,部隊路過他的家鄉,他就一直跟隨部隊,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後來他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多次立功。不幸在1962年8月15日的一次倒車中,被撞倒的電杆壓在身上,光榮殉職,年僅22歲。

他雖然只有22年的青春,但譜寫了一部無紀年的無比壯麗的人生詩篇,樹立了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豐碑,猶如古巴比倫的玄武石。雖然雷鋒早已不在人世,但人們永遠記住了這個名字—雷鋒。

我認識雷鋒是從閱讀《雷鋒日記》開始的。《雷鋒日記》記述了雷鋒苦難而光輝的一生。

在以前,我看《雷鋒日記》時並不怎麼在意,當看到“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學習就要有釘子精神。”時,我被深深吸引了,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學習不就是這樣嗎?後來,我看得更仔細了。每一句話就像磁鐵般吸引著我,我愛不釋手,一頁、兩頁、三頁……直到看完最後一個字。我猶如脫胎換骨,眼睛更明亮,心胸更寬廣,腦海裡時時浮現一個人的身影—雷鋒。他走到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默默奉獻而永不疲倦。雖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處處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雷鋒的精神照亮了我的思想。

我曾經在學習上,生活上,一遇到點點困難,就畏首畏腳,駐足不前。心想:明天再做吧,以後再努力吧。現在,有雷鋒時時鼓舞著我,我變得獨立、自信、堅強,一切困難並不是那麼難。

我想,雷鋒精神永遠不會落後於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雷鋒精神。人人學習雷鋒,人人做一個活雷鋒—“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私心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我們這個社會將是“雷鋒精神代代傳,驛路梨花處處開。”

驛路梨花 篇2

高二作文 ,795字

迷迷糊糊過了三岔口,卻暈頭轉向,無可適從……

路越走越平,經歷過無數個急轉彎之後,猛地回頭,才發現腳下的路是如此迂迴,如此泥濘。人們說生活裡的蜿蜒,如果能被細細咀嚼,會發現出奇不意的甘美。難道真是這樣,這究竟是怎樣一句話呀?是至理,還是荒誕?

夢裡的桃花源,一直以來都很朦朧,近些時日,似乎又被一些薄霧給繚繞上了,好象即將隱去……不經意間,遇上同歸的人,於是,又勾起了我心裡的魂……

欲得而不得的時代,是人類最無奈的時候。沉睡中,又悄悄回到這個地方。這個沒有硝煙,沒有壓迫,卻有百般幻想的地方。在這兒,人就變得煥散,由高山落到山麓,又順勢陷入沼澤,而後便到深淵裡去了。這是何等的狼狽,又是怎樣的恥辱。

不過,這也是自已一直以來精心策劃的。誰叫紅旗朝南飄,而我卻來個逆風而行呢?背道而弛確實有點不合邏輯,這種耍性子的玩笑有人叫它叛逆,有人叫它瘋狂,有人叫它個性,還有人叫它不可理喻。管它呢?叫什麼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我還是渴望春風駘蕩,畢竟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妙,我已經想念多時了。而它,確實也很美麗。

有時,真感到前所未有的落寞。什麼也不願聽,什麼也不想寫。這不,以上這些歪歪斜斜拼湊起來的字,委實讓人有些看不下去,心裡便反常態的萌發不安的念頭,可我知道,這種衝動必須到此戛然而止,為了春風,為了那一朵朵的梨花,也為了遏止筆下生不出花的惆悵。這時,也許我的思想想侷促一隅,也許,它已奔向遠方,遊目騁懷……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確實讓人心煩意亂。但它也很好看,極富雅趣。如果你放開胸懷,終會將其萬里寫入……

駐足良久,我會選擇一條偏僻的小道,也許又該轉折,又該徘徊了。選擇它,正是由於它的獨特,或許,也正是因為在這不尋常的小路上偶然碰上驛路梨花的希望。

梨花開 篇3

抒情作文 ,625字

晚風靜曉微拂面,一曲笙歌醉梨香。

—題記

端坐在大大的樹蔭下,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將手放在微風裡,將心沉浸在自然中。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繁雜的學習生活,難得的一次放鬆,令我沉醉不已。

一縷晚風拂過我的臉頰,帶來了絲絲涼意,一寸芳香夾在在空氣中飄過,我驚喜的睜開雙眼,想來如今是梨花開的日子了,剛睜開眼睛便有些愣愣的看著已經黑下去的天空,什麼時候天都黑了,我暗笑自己的不注意,匆匆的給父母打了個電話說晚點回去。

隨便的在路邊買了幾個麵包,坐在樹蔭下的長椅上開始享受這清涼的晚風,看看這麼閒適的日子,頗有一點一夢黃粱的感覺,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夜晚的風景了,記得……

記得……細細想來,其實在我的記憶了,好像從來沒有過這麼悠閒地日子,過去好像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做題的日子似乎還在昨日,風雨交加,補習班裡也總有我的身影,一次次的流淚卻還要咬牙說再堅持一下,晚上從來沒有凌晨之前睡過覺,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好好睡一覺。

如今苦盡甘來,這難得閒適竟然有些不適應了,沒有目的的漫步在街頭,腦海裡是自己朝家匆匆的步履,那個時候的自己每天都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要做,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跟圓滿。

突然間,走到了梨花樹前,看著滿樹的梨花,我的心猛然平靜,從對過去的回憶裡回到現實。再次面對這年的梨花開,我感到我的人生似乎又有了方向,我記得在很久之前,我也曾在這棵梨花樹下許過願望……

如今,梨花開,我的夢想也隨著梨花朵朵盛開。

一夜春雨隨風來,茉莉香沁梨花開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7字

在一切如舊的江南古鎮,雨是那裡的常客,為人們所喜,為人們所愛。

在江南,我姥姥家已算是一個大戶人家了,而我最為喜愛的是她家的“茉莉花壇”和“錦繡梨園”的雨中美景。

傍晚,我坐在一棵梨樹下,天上已有著零星的雨滴。此時正處穀雨時節,豆大的雨珠已經落在地上,彷彿要和大地進行親密的接觸,從屋上傳來從大地之上傳來——

啪啦—啪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

滿世界都是雨,身後梨樹那高大的樹冠,滿樹如雪般的梨花為我擋住密雨的侵襲,我所端坐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雨漸漸的停了,原本那劈天蓋地的傾盆大雨也變成了零星的小雨,放眼望去,滿園的梨樹如雪般的花兒上還帶著一絲絲的雨水,這雨水上也沁上了一絲清香,使天地間更添了幾分色彩。

雨停了,我走到茉莉花壇前伸手摺下一朵湊近鼻尖,我嗅到了那股芬芳,頓時清香從鼻孔流入五臟六腑,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我深深的感悟到:此香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又如那首詩中所寫: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想到這兒。我不禁吟起了那首古老的梵音——-

假如我化為一枝茉莉,我會盡力顯出我那冷豔與高貴,我會盡力示出我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假如我化作一株梨樹,我會盡力讓我的身材變得高大,我會盡力使自己所散出的清香蔓延的更遠。

假如我化為一滴雨滴,我會盡力演奏出最為動聽的音韻,我會盡力去滋潤著時間所有的美好事物,讓他們永遠的停留在最美的那一刻,永遠!永遠!

雨中花園的每一物,都刻在了我記憶的心房,正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所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梔子花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73字

寒假裡,我閱讀了很多本圖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目就是《梔子花開》。《梔子花開》這本書分為散文篇和小說篇兩部分,作者是董巨集猷。

這本書是很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兒時的記憶和長大後的經歷,有作者家鄉的秋天、無私奉獻的大山、美麗的三峽等景色,還講述了作者成年以後的故事,有“窗臺上的湖”、“燈”、“春蠶、蝌蚪和孩子們的夢”等,還有“一棵樹也是一片風景”,在武漢的長街小巷中常常回響著梔子花和茉莉花的叫賣聲!這些景色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裡,反應出他對家鄉的濃濃情感。

回憶在每個人心中都是美好的,雖然回不到過去,但是這些記憶是真真實實的紮根在每個人心中,無法取代的!

這本書的小說篇很吸引我,講述的故事是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可又是我們現在覺得不可思議的。比如“西瓜的故事”,現在的生活條件很好,吃西瓜不是一件難事,可這本書中講的,想在炎熱的夏天,吃到一塊又甜有解渴的西瓜是多麼的不容易!作者描寫的角度和手法是我很喜歡的,從賣西瓜的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就能感受到在那種環境下,西瓜有多好吃!從想吃西瓜又買不起西瓜的孩子的心裡變化上,可以感受到那個時候孩子們的真實的想法,讀到這,我更加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理解爸爸媽媽的不容易。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清香清香的梔子花”這個小故事。家裡條件很好的春玲,經常是同學們矚目的焦點,習慣別人用羨慕的眼光看她,覺得同學的友誼也得來的那麼輕鬆,當她看見下雨天沒有雨衣和雨傘,只戴著斗笠的鳳嬌,可以給同學們每人一支梔子花,同學們都高興的圍著鳳嬌的時候,春玲心裡很不服氣。為了贏得同學們的友誼,春玲讓媽媽也弄到很多梔子花,她也帶到學校給每個同學發一支,可是後來知道這些梔子花都是媽媽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時候,春玲的心裡羞愧不已,春玲頓時覺得梔子花都失去了清香!細緻入微的心理變化反應出孩子們單純善良的心,不管大人的世界怎麼樣複雜,孩子永遠是那麼淳樸!

讀完這本書,感覺心裡酸酸的、甜甜的、暖暖的,讓我瞭解了另外一個城市的景色,也瞭解了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這真是一本值得我回味的好書!

百合花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77字

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讓我品嚐著人生的苦澀和甘甜;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像一個調味瓶,讓我品嚐著人生的酸甜苦辣;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像一艘向遠方行駛的小船,讓我走向人生的彼岸。

今天,我讀了一篇由林清玄所寫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偏僻遙遠的山谷裡,生長著一株小小的百合,它貌不驚人,可在內心深處,它認定自己就是一株潔白的百合。百合的想法引來了附近雜草的譏諷,鳳蝶鳥雀的嘲笑,可是它依然堅定內心的想法。終有一天,百合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它還努力的開花,結籽,年復一年,山谷上開滿了百合花,幾十年後,遠在百里之外的人,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花,這裡,被人稱為“百合谷地”。

在生活裡,有好多名人像《百合花開》這樣的,比如:杏林子他的全身被繃帶纏著,動彈不得,還有失語的殘疾,可他卻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求,他的手寫不了,就讓別人看著他的啞語代寫作品,他就是“深谷裡的那束百合花”。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的人也有像“深谷裡的百合花”一樣。比如:前幾天,我們班組織的1500米跑步比賽,劉禪參加了,有的同學就說:“你這麼胖,還參加什麼跑步比賽,你就死了這份心吧!”但是,劉禪沒有放棄,仍然參加了比賽,他居然拿到了前三甲,他就是“深谷裡的那束百合花”。

在這篇文章中,我最喜歡句子是“我們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百合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就有無數默默耕耘,不求奉獻的“深谷裡的那束百合花”,環衛工人、警察、公車司機、醫生、老師……

生活中,我們有可能也和野百合一樣,面臨著惡劣的生活環境,甚至是他人的譏諷、嘲諷、誤會、抑或是惡意的攻擊,我們要做的,就是像野百合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把他人的攻擊當做自己前行的動力,去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和人生意義。

我要向深谷裡的百合學習,也做一個像百合一樣的人!

處處蓮花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44字

“在這個粗魯的時代,細膩是要有的;在這個赤裸的時代,含蓄是要有的;在這個魯莽的時代,溫柔是要有的……只願人人心間蓮花開。”迎著一卷墨味書香,我,緩緩翻開了泛黃的紙頁,踱步進入林清玄締造的“另類桃源”。

第一次拿起林老的書,沒有那麼多的註定,更無平身所期待的巧合。只是孩童單純的嚮往吧。白淨素雅的書畫上鐫刻著五個濃墨潑灑出的大字—《處處蓮花開》。一瞬的邂逅,讓心無由的安靜,就若一桶摻著荷香的月光從頭頂緩緩傾瀉,釋光散香。我只想覓一個角落,安安靜靜地去了解這本書,認認真真地去訪尋這個人,無關任何嘈雜。

開卷。一頁頁白紙黑字,更像一朵朵傾盡溫柔描繪出的芙蓉花。每一字,樸實平淡,卻又是在平淡中醞釀出一個最純最淨的世界。林老說:“以平凡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思,以溫柔心除掛礙。”是了,說出這樣話的人,怎能不擁有一個至善至美的心。怎能不從繁雜中道出一縷禪意?心又澈了一層。

細品林老的書,總會發現,書中萬千總轉過一個“禪”字。無論是處處綻開的蓮花,還是一壺溫來下酒的月光,亦或是纏綿於詩詞間的微微茶香,佛性,深入其每一寸。也許是和兩次隱山修行有關吧,林清玄執著於將最深奧的禪意化入筆下一紙素箋中。也有人嘲諷林清玄,他們說,林清玄文章的禪意總是淺之又淺,無需多想,早已自現,這樣的文章只稱的上“偽禪”。對於這樣的評價,我是否定的。一個比喻便能盡述我的思量:林老就如一座跨越人佛兩界的橋,他將佛性的“淨”遍灑人間,誠然,他也將塵世的情懷融入“禪”中。“心美則萬物皆美,情深則永珍皆深”,這便是林老對“禪”最好的解讀。

蓮花處處開,香意自散來。我欣賞林老的這份通徹,更願意將林老對文字的追求化為我筆下的源源動力。

我多想要似林老般書寫下如水如境的生命之態。我願意在繾綣雜世中以情思、以淡然去凝結一抹厚重墨香。我渴望以己之筆,去勾勒出一條緩緩漫過赤裸腳踝的淺溪,讓文字的暢意四散開來。我向往筆下的文字能還讀者一份本心,誠如林老的文字之於冷血殺人囚犯。我在這邊仰望那頭林老那座高山,一顆飄忽的心似一頁汲滿靈氣的白紙潛入無盡海底,懂得沉澱累積,無關功名。

最後,謹以林老的一句話作為這篇小感的結尾:

我願意學習蝴蝶,再次蛻變,再次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頭,也不憂傷。

路旁花開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3字

一大叢一大叢的雜草長在牆縫中,已經好久沒人來清理了,這裡,是小路的盡頭。

這是一片髒亂的土地,地上到處是玻璃碎片、泥磚、泥巴。有時候下起雨來,地上坑坑窪窪,簡直不是一個人該去的地方。

小夥伴們都遠離這裡,他們說,這裡噁心極了,什麼遊戲也玩不了。

我也相當討厭這裡,到處是垃圾,還有點臭。

奶奶說,這是我們“祖先”爭鬥的地方,當時她還很小,只有五六歲,害怕地看著村裡的人吵架,摔盤子,摔碗,凡是別人家的東西都拿來這兒摔,這好像就變成了吵架的地方。說著,奶奶的眼神劃過一絲悲傷。

“真的嗎,為什麼他們要來這兒摔呢?”我小聲問奶奶。奶奶卻不作聲,我弄不清楚,到底是這事太過於悲傷,還是奶奶記不起來了呢?

“我看我們村子挺和諧的啊,沒有誰吵架呀。”我疑惑地搖了搖奶奶手臂,蹭了蹭她的衣服。

“咱們去清理不?”奶奶的聲音突然一響。

我很吃驚,聽奶奶的語氣,她不是不喜歡這兒嗎?

我和奶奶帶了一些工具就出發了,我們來到了那條髒兮兮的小路。

我並沒有真的用心打掃,只是在那踢踢石子兒,玩玩泥巴,都是奶奶在幹。她鋤草,我也在那兒亂撥一通;她挖泥,我就扣扣泥土。

她的速度很快,一會兒就幹完了。她還在路邊種了很多花,還說,今後這裡會更漂亮。

我真的好高興,這裡再也不臭,再也不髒了。小夥伴們可以在這裡玩糖果屋的遊戲了。

彈指一揮間,已經是第二年春天了。要說我們小夥伴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哪兒?當然是小路的盡頭!不管男的女的,不管是活潑的還是斯文的都沒有異議,大家都喜歡去那兒玩。

大家來到小路的盡頭,看到的是一片花海,奼紫嫣紅,紅的黃的藍的綠的,橙的紫的粉的白的,好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向我們點頭。

“又開花了又開花了!”是小夥伴們的歡呼聲。

香菜花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63字

拋開人間事,撕掉名利紙。借一處雲月,草木與詩詞。靜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就那樣情願把心瘦成弦,任由往事悠悠寂寂的撥弄著。

讀《香菜花開》,讓人不禁被這樣一簇小花而心生感觸。隔著清風看過去,葉疏花細,很像藍印布上的那開著的一朵朵。花中生花,五朵環抱,精巧秀氣,每條都具有古典美。這樣的美讓人不禁為之心動,想要讓作者提筆記錄下它的美。

看著這樣的花,我彷彿又憶起了孩童時期的一朵別樣的花。可是,當它給我帶來最大感觸的時候,竟是它生命結束之時。

是那樣的一個午後,我坐於一池清幽旁。池水如鏡也如玉,人也如石。突然,一片粉瓣悄然落下,沒有驚擾到一絲的風。而這片粉瓣彷彿就是朝著自己的影子去的,如此寂靜的相遇,讓人為之感嘆。這粉瓣是要有多少年的等待,才可以盼得這短短的相遇!

我很喜歡季羨林。季羨林有一文提起一個詩人叫做陳恭尹,他的句子與這情景可謂是天造地設的。誰可知道一百年前的這一句“池花對影落”竟與今時一景如此相配?

人們都只知道花盛開之時的芬芳燦爛,可落時的美又會有誰知道呢?這一落是朝著自己的影子而去的,也是朝著自己靈魂而去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認為“落”是價值的體現,而陳恭尹認為是美的體現,可我認為是靈魂的體現。

花朵的一生,在腐朽之時便結束,而它卻因人的存在成為了千古佳句,又何必提什麼生死離別呢?

花,還是那樣的開,那樣的生長著。只管順應自然的法則。與香菜花一般,有人看,無人看,都不能阻礙它的價值體現。

如此,花落了,並不是孤寂,而是落成一闕詞,一首涼涼的詞。記入素箋,或是繪成畫卷,記錄下人生的百味。很快,也會有來年的香菜花盛開,看著清風明月,凌霜傲雪,孤芳自賞。

花的靈魂體現於它的勤勉生長,孤芳自賞;花的價值體現於盛開的美麗與凋零時候的恬靜與優雅;花的美則體現於花生命本身按照自然法則生長。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37字

【篇一: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讀後感】

王一帆

我讀了《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後,內心感受非常深刻,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憑著對自己的信心和開花的信念,演繹出一段美麗的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花兒竟然不向外界干擾而屈服,別人譏諷她,她被其他野草施壓了不少的精神壓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給他一定的心理壓力;環境的阻撓,偏僻遙遠的山谷高達數千尺的斷崖,這一切都成為百合花開花的自然阻力,但百合低頭了嗎?不!它沒有,面對這一切!百合絲毫不動搖,他以堅定的信念,不畏譏諷的自信,堅忍不拔的毅力,終於開花,宣告了自己的勝利。

花兒都可以這樣面對困境,要百折不撓!難道我們人就不可以嗎?

花兒充滿靈性,大智大慧。難道人就沒有嗎?我很喜歡這一句,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對!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什麼時候也不要放棄自己。要相信自己最終會開出世界上最靚麗的花朵,我們做人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面對困境要百折不撓,只有這樣才會成功。

【篇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讀後感】

李東陽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課文—心田上的白合花開,這一篇課文是林清玄先生寫的,讓人讀起來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一朵長在懸岸邊上的百合花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百合花的堅持不懈,它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它一直堅信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百合。

並且,到最後它還讓自己的後代記住:我們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已的存在,通過它的堅持,終於讓嘲笑它的那些花草無言以對,讓懸岸成為“百合谷地”。

而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的,在成長的道路免不了被人嘲笑,被人譏諷,被人誤會,但是,如果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去理會冷嘲熱諷,向著自己的目標前行,去出發,就像百合花一樣,綻放出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