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謎底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餐桌上的謎底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971字

【餐桌上的謎底讀後感】

楊勝宇

孩子是家庭的寶貝。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這自然成了家長們的頭等大事。

《餐桌上的謎底》就是講的就是一位智慧媽媽的教子故事:“我”羨慕鄰居家每天晚上的大魚大肉。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去問媽媽,鄰居為什麼每天都有大魚大肉吃呢?媽媽把“我”帶到一個建築工地,向工頭要了一塊土方讓“我”挖,“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挖完。媽媽領了20元,買了魚和肉,把早已沒力氣的“我”揹回家去。吃著辛苦一天才換來的魚和肉,“我”明白了鄰居餐桌上的謎底—吃苦。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聯想到爺爺常對我說的話:“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爺爺常說,孩子很小時,父母讓他吃點苦是好事。如果父母承擔了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與糾纏,但是卻剝奪了孩子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其實是很大的危害。古代孟子也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意思也是一樣的,都告訴我們要善於吃苦。《餐桌上的謎底》一文中的媽媽不正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不只有中國才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國外也是。美國男孩子12歲就會給鄰居或自己家裡修剪草坪、送報,賺零花錢;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輩,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學習。這樣既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又不耽誤學習。只有從小經受了這樣的教育,孩子才會獲得戰勝困難的力量和勇氣。

俗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千年前,古人就知道“吃苦教育”。現在我們更應該執行這種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國家需要的棟樑之材,才能使華夏文明更上一層樓。

【餐桌上的謎底讀後感】

童鈺晗

星期日,我閒著無事幹,便從書櫃中隨手拿了一本《心靈雞湯》,翻開了書本的第一頁,映入我眼簾的是《餐桌上的謎底》一文。看到這個標題,我不禁心生疑惑,為什麼題目要取名為《餐桌上的謎底》呢?算了,不管這麼多了,先看看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吧!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小男孩,他非常愛吃肉。有一天,小男孩問媽媽,為什麼鄰居家的桌上總有魚有肉?媽媽並沒有正面回答他。一個星期後,媽媽帶著孩子來工地挖土方掙錢。媽媽帶著孩子拼命幹了一天活,掙了20元錢,買了魚和肉。吃飯時,孩子終於懂得了鄰居餐桌上的祕密,那就是吃苦,憑自己的勞動來掙錢。望著疲憊不堪的媽媽,孩子眼裡流出了兩行滾燙的液體。

文章讀到這裡,我知道了父母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不惜燃燒掉了自己的青春,時間,精力,體力。他們,為了使家庭變得更美好,為了讓孩子生活更幸福,不惜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所以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父母的愛”是世間不可缺少的情感!正如文中的那位母親,她,為了孩子,就算挖土方的手磨出了泡,就算衣服溼透了,就算體力已經透支了,她也咬牙堅持下去,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為孩子撐起一片愛的天地。

看到這位母親我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為了我和妹妹操碎了心。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從不言累。有時我或妹妹身體不好,她比自己生了病還著急。除了帶我們看醫生,還很精心地照顧我們,有時甚至徹夜未眠,但只要我們身體恢復了,她比誰都高興。

現在,我徹徹底底、明明白白地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更是純潔的!

【餐桌上的謎底讀後感】

向柏瑞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瞧見路邊髒亂的工地和辛勤忙碌的工人,聞到了路旁飯店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我又一次想起了《餐桌上的謎底》這篇文章。

文中的主人公—“我”,每天都聞著鄰居家飄來的肉香,非常羨慕。有一天,“我”忍不住問媽媽:“他們為什麼每天都有魚和肉吃?”媽媽並沒有說話,只是帶“我”去了工地幹活,幹了一天,又苦又累,“我”筋疲力盡,都沒有力氣走路了。媽媽揹著“我”回家後,我吃著辛苦掙錢買的魚肉卻不識滋味。“我”最終知道了“餐桌上的謎底”是什麼。媽媽告訴“我”:“這叫吃苦,孩子。”

空說道理,不如讓其親身體驗。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方式卻不同。有些父母過於溺愛,結果自己的兒女一事無成;有些父母過於嚴厲,結果自己的兒女徹底絕望;有些父母嚴慈相濟,可卻沒放手讓孩子去親身體驗,結果兒女還是沒有成功。怎樣的教育最好呢?我想,《餐桌上的謎底》一文中的媽媽就是一個典型範例。如果她只是對兒子說:“因為他們有幹活”,作者會有那樣的領悟嗎?絕對沒有。文中的媽媽帶領孩子去工地幹活,自己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掙錢的不易,她讓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如果從小接受到這樣的教育,就會獲得去實踐的想法和行動的力量。

空說道理,不如讓其親身體驗。儘管體驗並不會一帆風順,可能受傷,可能沒有成果,但有領悟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讀餐桌上的謎底有感 篇2

讀後感 ,635字

母愛就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燃燒自己,照亮子女。

—題記

天地間最真摯的是母愛,最無私的是母愛,最永恆的更是母愛!

《餐桌上的謎底》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小時候很饞,一次問母親:“鄰居家的餐桌上為什麼總有魚和肉?”母親並沒回答。一天,母親帶作者去幹活,作者很累,後來,母親買了肉,吃飯時,作者明白:因為鄰居家的孩子已經長大,可以幹活,所以才常有肉吃。想到這兒,作者哭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被這位母親感動了,這是多麼偉大的母親啊!面對孩子的問題,這位母親明白:實踐比空談更加有用!於是,她帶著孩子去幹活,她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而兒子早已累的趴下。母親儘管揮汗如雨,卻仍堅持把活幹完,為兒子去買肉。看了這些,作者又怎能不被母親所感動?作者又怎能不因自己的提問而感到自責與內疚?作者又怎能不奮發圖強、好好學習?有人說父愛如山,父愛如燈塔,然而母愛又是何等的偉大!在南京731空難中,機上的乘客幾乎全部遇難,但在搜救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名被人抱住,奇蹟生還的女嬰,原來,那名女嬰的母親,在爆炸時抵擋住了衝擊波和亂石碎片,使得那名女嬰得以倖存。那位母親用死換來了女嬰的生!那位母親將女嬰抱得那樣緊,以至於人們花了好大力氣才把女嬰救出來。我讀這篇文章時,不禁淚眼朦朧,模糊中,我彷彿看見一尊被光芒環繞著的雕塑,那就是我們的母親!環繞她的正是中國母親的母性之光!

有人說過:“母愛就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燃燒自己,照亮子女。”正是母愛,促使我們不斷成長!

山谷中的謎底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29字

今天,我們學習了《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它使我深有感觸。

課文主要講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一座山谷的西坡有很多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原來,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那些雜樹的枝丫在東坡都被壓斷了,無法生存;唯有雪松,當大雪壓得它承受不了時,它便彎下樹枝,待雪滑落再反彈回來。如此反覆,雪松完好無損。最後,作者留給我們一句話: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越王勾踐。他兵敗被俘後,忍辱負重,假裝給吳王做奴僕,為吳王當牛做馬,好像很順從很馴服,他是害怕了嗎?不是。他不是害怕,也沒有承認自己的失敗,而是在養精蓄銳,為東山再起做準備,最終他滅掉了吳國。越王就如同雪松,在面對自己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先適當地彎曲一下,以求反彈的機會,最終大獲全勝

當然,還有一種人,就是在困難面前寧死不屈的那種人,比如:項羽。項羽被劉邦的軍隊打的大敗,他帶著50人來到了烏江邊,江邊的亭長已經為他準備好了船隻,對他說:“你乘船過了烏江,便是江東了,你在家鄉養精蓄銳,待來日東山再起。”但項羽覺得自己敗了,無顏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刎了。其實,他大可以先學學雪松那樣的精神,先彎曲一下,逃回江東,以求東山再起,如果那樣,我想中國的歷史很可能會被改寫吧?

所以,彎曲有時並不是一件壞事,也許它是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寧折不屈”只會喪失所有的機會,而在彎曲中默默的努力,正是走向成功的腳步。

《手絹上的花田》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04字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手絹上的花田》的書。這本書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老奶奶讓郵遞員良夫保管菊酒壺。保管菊酒壺有兩個要求。一、不能告訴別人小人造酒的故事,更不能讓別人看見小人造酒的過程。二、不要用造出的菊酒來賣錢。一開始,他還遵守規定。後來,良夫和他的太太被金錢迷惑了雙眼,用菊酒來賣錢,導致他們變成了小人。最後,雖然他們又變了回來,但是他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訓,知道了人不能太貪心。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良夫和他的太太變成小人後,他們沒有絕望,尋找一切機會逃跑,最終又回到了人類世界。他們後悔、懊惱,無臉面對老奶奶。經過一場驚險的歷程以後,他們肯定會重新做人。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遵守誠諾,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不要只向錢看,因為錢不是萬能的。人與人之間要講誠信,要守信用,“一諾千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誠實、講信用、遵守諾言,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禮貌、和諧的大家庭。

《雲朵上的學校》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21字

漫長的假期裡,我徜徉在書的海洋中。一天,一條彩色的魚兒—《雲朵上的學校》,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雲朵上也會有學校?真奇怪!我決定跟著它看看它的世界有多精彩!

當初夏的陽光將這座城市變成一座美麗的綠城時,球球老老鼠的一個子孫為我們帶來一個令大家驚訝不已的訊息: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所云朵上的學校,小白和他的女主人—蜜兒,就在這所學校裡。

笑貓和球球老老鼠來到那裡之後,得知這是一所充滿魔力的學校。神祕的蜜兒老師讓孩子們感到世界到處都有值得去探索的祕密。從古代穿越而來的花臉獸,陪伴孩子們去尋找河流的源頭;仙鶴帶領孩子們飛越雪山,穿過一朵又一朵的雲彩,讓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收穫著知識、自信與快樂……

這些孩子,曾經會在學習的壓力下惡夢連連,為什麼在這個魔力學校卻都變得快樂無比呢?

細細想想,我找出了原因。那是因為一般的學校常常只是生硬地給孩子們灌輸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是消極、被動的。他們常常覺得學習是件很難的事,一旦成績不如意,就會失去自信,甚至產生畏懼和牴觸的心理。而云朵上的學校卻特別注重鼓勵孩子們通過探索與發現去主動學習知識。因為這樣去學習,孩子們會漸漸感到學習是輕鬆、有趣的,還會越學越自信,越學越快樂。正式因為教學理念的不同,才讓孩子們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若要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快樂,就要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

如果我的學校,是這麼一個魔力學校,那該有多好啊!

《綠山牆上的安妮》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34字

當我們的生活是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七色的彩虹;當我們生活在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頭頂的陽光;當我們生活在悲痛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微笑,用樂觀去面對世界,生活總有一天會充滿了陽光和快樂。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露西莫德蒙哥瑪麗著的《綠山牆上的安妮》這本書。主人公安妮就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她時常望著窗外,又時常幻想。她幻想著如果外面的花兒是我的皇冠,那我就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如果桌子是一張床,那我就是躺在床上的睡美人。安妮的世界真是多姿多彩,我會忍不住對她說:“安妮,我們交個朋友吧!”

愛幻想的安妮!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一個患上了絕症,而令一個卻什麼事也沒有。有一天,這兩人同時去醫院看病,醫院開了兩張證明,但是兩張證明卻被一位糊塗的醫生給搞亂了。沒有事的那個人拿到了有絕症那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患上了絕症,從此以後,天天悶在家裡,一句話也不說,最後,還真患上了絕症。有絕症的那個人拿到沒有事的那個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沒有事,所以從此便告別了憂鬱症,走向快樂的時光。

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多麼重要!只要你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看世界、去面對世界,你不會發現,原來天空中那些陽光是多麼燦爛耀眼!要相信,生活中的陽光與微笑無處不在。

冰河上的激戰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36字

開啟《冰河上的激戰》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如飢似渴地將其一口氣讀完。

書中展現的狼的社會等級森嚴。它們在無數的戰鬥中很少孤軍奮戰,一般都是群體作業,為了保證每一次戰鬥的勝利,狼王都會先派出偵察兵從左右兩翼對敵人進行偵查,然後部署精密的作戰計劃。在狼的詞典中沒有逃兵,一旦被發現臨陣脫逃,都會被處以“極刑”,被狼王殺死,拋給同伴吃掉。很難想象,當我們平常眼中的“蠢驢”遇到了精明的惡狼,會發生怎樣的弱肉強食的悲慘故事。

大自然本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人如此、動物亦如此。不僅要不畏強勢,還要與強勢鬥智鬥勇方能戰勝。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給對方致命的打擊,必勝的信念和智慧的頭腦同等重要。就好像書中的驢,也許驢們在平時的練習中並沒有想到會與狼在冰河上狹路相逢,但平時嚴謹的作風、嚴格訓練造就了他們堅強機敏的品格、臨危不亂的智慧,在遇到危急情況時,就成了制勝的法寶。

這讓我想起了此次教育技術培訓,因為平時很少用上word或ppt上的一些功能,這次學習才發現非常有用,學到了就將內化為我們的技能,也許有一天在做課件時就會用到這樣的知識,與其到時四處求教,何不現在好好學習,認真練習。此外,大量的培訓不僅使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還增進了團隊的合作意識和同事之間的互相交流。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的儲備不就是為了臨危的“戰鬥”嗎?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學習平臺,藉助現代化手段,為自己不斷充電,才能適應優勝劣汰的社會生存的法則,才能在現代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當然我們不僅要學習驢的技巧,更要學習狼的“殘忍”。在這個知識爆炸的社會,對自己苛刻、殘忍,不斷地給自己新的學習目標,不斷地加強各方面的學習,這樣才能在漫漫征途中從容不迫。

樹上的小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82字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世界名著,但是它的沒一個章節都充滿著個性與創新。它就會是《樹上的小屋》,它的作者是加拿大的吉恩布克。

它的大致內容是:克麗絲坐在一棵古老的楓樹上的一個小屋,向外眺望到的一處鬼宅。有一天一個冒充是這處鬼宅的繼承人莉娜的人來到克麗絲的家中,來與克麗絲的繼母一起賣鬼宅裡的東西,可她的種種舉動應起了克麗絲和她朋友的注意,在她們的調查下,她們認為莉娜想要私吞一輛老爺車,可拍賣會那天莉娜卻帶走了克麗絲的弟弟,在警察的調查下一切都得到了解釋,這莉娜原來是克麗絲繼母的前夫的夫人,目的是帶走克麗絲的弟弟,最後在警察的幫助下克麗絲的弟弟格連也找到了。

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情節是:格連被警察找到後,克麗絲的房間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被格連弄亂,她也十分擔心弟弟是不是受到了傷害,但她把紀念冊拿出來後,一切又回覆正常了,因為上面出現了很多花生醬。在這裡可以看出克麗絲雖然平時十分討厭弟弟亂翻她的東西,但是可能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弟弟出事後是多麼關心他、多麼愛自己的弟弟,也許愛就是這樣雖然自己平時嘴上不說,但是在自己真正關心的人出事後,才會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愛他們。所以平時就要關心他們,讓他們知道你的愛。

還有一個情節,就是格連回來後,克麗絲跟她父親吵了一架,並說:“你一點都不愛我只愛我的弟弟。”父親聽完後,一把抱住克麗絲並對她說:“我一直都愛著你,只是最近期末考試還有你和你弟弟的事讓我煩躁,可我的確一直是愛著你的。”是啊,我們的父親母親不就是這樣的嗎他們可能用一種你不理解的方式去愛你,他們有時也會對你生氣(但是你一定說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但是不要因此認為他們是不愛你的,所以,一定要關心、尊重他們。

我通過這本書瞭解到了許多東西,比如對朋友不能有一些不滿、嫉妒,因為他們是你朋友。但是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本書最後的親情,讓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屋頂上的小孩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87字

當我們爬上屋頂時,既可以抬頭看天上的浮雲,也可以低頭看地上的人行走;可以流淚,更可以看清身上正在生長的節節疤痕,哪怕太陽會灼傷我們的面板……

—題記

涼風習習,夕陽西斜。我手裡捧著《屋頂上的小孩》,在屋頂上抱膝而坐。我也想體驗下在屋頂上的感覺,體驗下薇拉和她小妹的心情。

《屋頂上的小孩》是美國作家奧黛莉克倫畢斯寫的,是她現實生活的寫照。這本書寫得既有趣又傷感,而且很真實,把薇拉一家失去親人的痛楚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本書曾經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寫得非常出色。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薇拉,主要講述了自從薇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後,薇拉一家陷入了痛苦,小妹也不再開口說話,家中一片混亂。派蒂姨媽決定把薇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卻不想兩個孩子與她格格不入,這讓她非常氣惱。但在溫和的霍伯姨夫的周旋下,派蒂姨媽終於讀懂了兩個孩子的心,而兩個孩子也不再怨恨她們的姨媽。最後,小妹又開口說話了。姊妹倆盼望著早日回到媽媽的懷抱,而這一天已經到來。

《屋頂上的小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事。文中的薇拉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她喜歡和小妹一起爬上屋頂去看日出,在最小的妹妹夭折後更是如此,有時還會在屋頂上待一整天。

當派蒂姨媽問薇拉為什麼喜歡坐在屋頂上看天空、太陽時。薇拉說,坐在屋頂上,是因為這樣比較接近天堂和寶寶。屋頂離我們很近,可我們幾乎從未爬上去過,看風景,唱歌,衝底下的人吐舌頭……反而會想起屋頂上的騎兵,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熱烈而又讓人躁動。但在奧黛莉的小說《屋頂上的小孩》裡,屋頂平常得就跟我們每一個人抬頭看到的一樣。它告訴我們一些很多人都經歷著,卻又不夠珍視的片斷。

死亡帶來了一個失衡的世界。媽媽不停的流淚、作畫;小妹闇然失語;而薇拉在這樣的環境中封閉了自我。大家各自圈定了自己的領地,在心靈上彼此隔絕,語言也無濟於事。薇拉一家都不懂得愛與表達愛,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封閉起來。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對我影響頗大:不論是痛苦還是歡樂,都一起分擔,別埋在心裡,那樣會讓你和身邊的人都很痛苦的。那麼,薇拉又是怎樣回到地上的呢?

這要感謝霍伯姨丈,這個溫和高大的男人,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薇拉痛苦的時候,要適時地學會坦然無懼地流淚,否則就無法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痛苦與愛。

就這樣學會流淚,學會安慰,學會愛與表達愛。最後,坐在屋頂上等待太陽下山的,就是四個人了。離天空更近,彷彿離死者也更近,這種紀念也讓我們與自己該有的樣子更近……

坐在屋頂上,離天堂更近,離死者更近。所以爬上屋頂,從鮮亮的日出時分,到炙熱的正午,甚至暗淡的黃昏,更多的是為了遺忘。

屋頂上,離天空的距離有多遠呢?

蘋果樹上的外婆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64字

讀完《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我認識了安迪這個陽光的孩子。但是安迪覺得如果他和別人一樣有外婆和奶奶會更好,自己會更快樂。

有一天,外婆突然出現在安迪家後院的蘋果樹上,外婆是一個和藹的老頑童,她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樂趣,她總是會和安迪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後來,鄰居家搬來了一位新的老奶奶,她的故事也很特別,安迪會主動為她做家務。而安迪在兩位老人的愛護中收穫了親情,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是安迪在外婆的藍色小轎車上吃東西的部分。藍色小轎車就像是一座施了魔法的城堡,會變出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外婆說:“我渴了!你按一下那個紅色圓鈕!”安迪按了一下,一個小托盤轉出來,託著一瓶汽水和一個杯子,他給外婆倒了一杯,又為自己按了一下黃色按鈕,因為他更喜歡檸檬汽水的味道。“按這些橢圓形的小按鈕會出現什麼呢?”“你試試吧!”之後跳出幾個托盤,這次托盤裡裝的是油炸麵包、醋醃黃瓜、盒裝巧克力和肝泥丸子湯。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安迪。因為安迪非常尊敬長輩,而且很有禮貌,也樂於助人!

讀完了《蘋果樹上的外婆》,我要向安迪學習如何尊敬長輩和助人為樂。同時我也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想出了一位如此有趣、可愛的外婆!雖然蘋果樹上的外婆是安迪想要的愛,但鄰居的奶奶是真實關愛著安迪,使安迪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並學會了把自己的愛獻給親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