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無以明志相關作文20篇

非淡泊無以明志 篇1

高二作文 ,1130字

一杯酒,一輪月,一個悵然的轉身,轉出了盛唐的半壁江山;一首曲,一個決然的眼神,唱出了《廣陵散》的千古絕唱。他們將人世看穿,將心靈停泊,暢遊在這浩渺的人世,書寫著時代不朽的凱歌。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在這偌大的世間,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有多少文人雅士泊于山水之間,尋求心靈的寄託;又有多少偉人名家淡泊名利,只為了追尋那永恆的真理。

五柳先生,他看不慣這嘈雜混亂的人世,多少次歸隱,躬耕田園,唱著那“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歌謠。他的心靈是“悠然見南山”的平靜泰然,是“晨興理荒穢,草盛豆苗稀”的無奈與悵然。他泊於南山,泊與那塊貧瘠的土地,用鋤子割出了淡泊名利的豁達胸襟,用晨露滋潤著平靜的心靈。“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望著南山,找到了心靈的寄託,尋到了那個真正的自己,看似無常,看似痴狂,卻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將心靈停泊,陶淵明化作躬耕者,在田間吟出了一首淡淡的樂歌。

一代詩仙李白,他身披皇恩,昂首闊步,走向他原本引以為傲的金鑾殿,他一心想著輔佐唐玄宗,報效國家,他是詩壇的“前無古人”是盛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也有過忘己,但又是在什麼時候,他躺臥在沉香亭,醉了,睡了。望著他不解的朝廷,望著那輪孤月,他嘗試擷取月光,照亮自己。黑夜是如此漫長,他累了更倦了。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唱出了內心的那個自己,同時唱出了時代的最高音。他走了,毅然決然離開了朝廷,忘記了名譽。回首昨日,一切宛如夢魘,“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他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自然,小心地將心靈停泊,於是他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渾壯闊的慨嘆;壯志未已,他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放不羈地長嗟。李白用筆墨揮斥著自己豪放的人生,一代詩仙的華麗人生之花悄然綻放。

他們將心靈停泊,同時,生命之花悄然綻放。

淡泊名利,法拉第置身自己於電與磁,面對國王的質詢,他直言相信世間有純淨的科學,終於發現了磁生電。電與磁這看似沒有交集的領域,從此成了密不可分的兄弟。從此世界有了“用之不竭”的光明;淡泊名利,居里夫人竟資財傾盡,一心投身於鐳的研究,終於發現了新放射元素鐳的存在。他們淡泊名利,忘卻了時間,將心靈停泊,置身於美好的世外桃源。他們是時代的偉人,站在歷史長河的最前方。

他們淡泊名利,花香沁著一世又一世人的心靈。

當今的社會,金錢利益充斥著我們最熟悉的空氣,在這渾濁的空氣裡,時時壓迫著我們,無法暢吸。不妨將自己的心靈停泊,深吸一口氣,堅持住,你會漸漸發現又有另一片心靈的天地,在那裡可以找到你要的美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將自己的心靈停泊,尋找屬於你的世外桃源!

非寧靜無以致遠 篇2

高二作文 ,784字

白鳥高喧,眾蟬清吟,蛩鳴切切,雪落嘶嘶,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音符,唯有內心寧靜之人才能放下塵心走入自然,聆聽那宇宙與生命的真實妙音與共鳴。

史載,莊周一生困頓,食不果腹,衣衫襤褸。是什麼讓他不為物質的貧乏而擔憂,而去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的逍遙遊呢?正是因為莊子是內心寧靜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才會對請求他赴楚為相的人持竿不顧,為妻子的去世鼓盆而歌。唯有內心寧靜之人才會有”與其死而尊於廟堂不如曳尾於塗中“的高尚思想,因為曳尾於汙泥,那都是大自然的肌膚之親。

反觀現實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被捆縛在慾望的戰車上,每個人都在衝鋒陷陣,都在拼命,有幾個人內心是真正寧靜的呢?答案不得而知。縱使現實世界不允許我們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生活,但林徽因曾說過:”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馬車喧囂,而是內心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濤聲依舊。“非寧靜無以致遠,莊子正是懂得寧靜才能夠逍遙,讓我們向莊子學習,成功必將青睞內心寧靜之人。

縱觀古今中外,除了莊子,亦有許多內心寧靜之人。安貧樂道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過著“即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的生活,在自然中尋找安閒與快樂;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遊遍祖國的山河,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在壯麗山河種寄託自己的豪情與壯志;不慕名利的華盛頓連任兩屆總統後毅然決然告別政壇回到佛農山莊,過著樸實平凡的生活,他們都為後人所敬仰,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都是內心寧靜之人。

在這萬般千態的浮世繪中,在錯亂複雜的名利場裡,的確存在幹露露、郭美美等炫富之輩,但我們不能為只感染,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寧靜,讓我們在心裡修籬種菊,讓我們懷抱謙卑寧靜的心走在社會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視自己為天地間的一顆塵埃,用寧靜平和的心態看待世界,我相信但到塵埃,便能開出花來!

非寧靜無以致遠 篇3

高三作文 ,579字

夏風,沉在身旁,煽動著躁動的心,遠眺那一瀉千里的晚霞。不免感嘆:哦,高三了。

腦海裡依稀閃爍著昨日的身影,那是我們當初懷揣著一顆炙熱又憧憬的心步入創新校園。帶著最初的夢想。時光茬苒,已經步入高三的我們,不知是為了藝考、高考而奮鬥才變得有些浮躁,亦或更近一步接近我們的目標而顯得激動?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從官場辭退後,他毅然而然地選擇了田園生活,過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貧苦生活,但這也是他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穫,遭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苦,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檔毀於一旦之後,全家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而陶淵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他以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以田園為題材的詩歌創作。

非寧靜無以致遠。正是這種心態,造就了陶淵明,得以顯聞於後世。對我們的思考也是深刻的,為什麼陶淵明在做官時沒有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呢?

人生的道路上是要克服浮躁心理,向遠處眺望。

生活中,許多人抱怨環境的喧囂,大分貝的噪音干擾了他們的工作休息。誠然,喧囂的環境干擾了我們,但我認為浮躁不安的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自己的內心,是那顆躁動的心,在物慾橫流的海洋中沉浮。所以,讓我們攜一顆寧靜的心上路,走出人生的精彩與輝煌。

非寧靜無以致遠 篇4

非寧靜無以致遠作文1 ,1007字

學習之餘開啟手機點一份餓了麼,在公交車上品讀一份新聞,微信的提示音見縫插針於生活……不知不覺這場與碎片化的邂逅已經滲入了每一個人。

碎片化的好處顯而易見,父母與客戶通過語音聊天,省去了奔波的勞累;老人們使用我廚,不用再推著籃子每日奔波於菜場。如果把我們公平的24小時比作一隻裝著石塊的瓦罐,那麼碎片化就像細小的沙粒,充實了空間,豐富了品類。

然而,遇見碎片化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需要被警醒?

十分鐘的下課,總會有用功的同學從課桌肚裡掏出電子書汲取知識,甚至趁著上課做題的閒暇,貪婪地再翻上兩頁。如此碎片化的看書既影響了課堂,又不能真正掌握,石塊與沙粒的矛盾是得不償失的。

記得《朗讀者》中的許淵衝曾說過:“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在晃動的車廂內攝取的知識,來日又能想起多少?我想有時我們需要去沉澱,需要去總結。因此,我毅然拒絕了碎片化的kindle閱讀,選擇了紙質的《闖關東》,或許是為那清雅的紙墨香吸引,我覺得這本書值得完整地品味,這些時間值得如此分配。

碎片化的時間並非多多益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摘自陸游絕句的句子,也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詩中詞人提出了紙上的知識要通過實際行動才能嚼透的觀念。當然,“躬行”得建立在思考理解的基礎上,為什麼老師會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我們默讀縱觀全文?應該亦是賦予學生思考將知識化為己用的契機吧。不得不承認,沉澱是碎片化無法替代的。它提升的是質之效,而非量之多。

我曾經見識過一個知識層次金字塔,它把生活中獲取到的點滴分為以下幾類,從下至上排列如:資訊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和智慧。我們常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知識指的便是從外界直接接納的那一部分。它可以是公眾號上的聊齋志異,雜誌上看來的健康宣傳。大多數的碎片化知識也被涵蓋其中,因為它們的共同點是夠雜、夠細,宛若沙粒一般。若是我們不假思索抄錄教科書上的內容,對於知識的認知恐怕也就停於此了。

加工知識與體系知識則需要更多沉澱與磨合,它們必須需要被篩選。就像是一本《教材全解》與全新的語文書的差別,金字塔的中層是時間的產物,也是躬行的前提。而至於智慧就更為百不得一了,原因是通向它的是條單行道,唯有自下而上才終得一果。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有時,手持一本好書,不用如此碎片匆忙,沉澱總結,便足矣。

非寧靜無以致遠·論涵養 篇5

國三作文 ,927字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罵你,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居安思危,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這便是-涵養。—題記

“莫見於隱,莫顯於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寥寥幾句,凝聚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而慎獨,便是君子的標準,也是涵養的體現。而涵養,卻遠遠不止於此。

涵養,是控制情緒的功夫。生活處處充滿了意外,若情緒不加以控制,便會成為災難的導火索。臨喜臨怒看涵養,此話不假。當人們被喜悅或憤怒衝昏頭腦時,失去了那份冷靜,從容,便容易犯下錯誤。而真正的智者,取而代之的便是冷靜的喜悅,冷靜的憤怒—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責任的擔當,他們保護了社會的利益,也維護了自己的尊嚴—這便是涵養。

涵養,是自身修養的體現。“閒看庭中花開花落,臥視天上雲捲雲舒”。一個人修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涵養。而修養則體現在為人處事的態度上。同農夫交流,不失自己的風度,同國王同行,能保持距離,這便是涵養的體現,“荀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句,更是將涵養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涵養體現在面對困難時的從容不迫,面對險境時的機智沉著,面對尊嚴時的大義凜然……保持自身的素質,是對涵養最好的體現。

涵養,更是一份滋潤,是一份培養。在當今社會,涵養自身變得愈發重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只有奮發進取,才會進步。“吾日三省吾身”,學會反思,才會做人,“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正視困難,勇往直前。涵養自身,讓心靈之樹,長滿繁花綠葉,結出碩實豐盛的果實。

但理解涵養,擁有涵養,絕不是一名空話!它需要我們每個人付出實際的行動,才能體現出涵養的價值。涵養並不總是那麼偉大,它也可以體現為身邊的一些微不足道之事—原諒別人不小心犯下的錯誤,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甚至是遵守紅綠燈的規則,撿起地下的垃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細節,來提高自身的涵養。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每念及先生這句話,便久久不能忘懷。同樣,涵養也需要時間的積累。所以,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有涵養的人!

非寧靜無以致遠 篇6

高二作文 ,1097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生如此,學習亦如此。要想將學習學得透徹、精細,就必須靜下心來感受知識的奇妙,感受遠方的安寧。

“焦躁”是當代中學生的通病,繁重的課業負擔,父母老師的殷切盼望,加上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對成功的渴求,使得大多數學生總想著一步登天,對自己的實力過於樂觀,而實際上學到胸中的知識卻難有幾分。急功近利幾乎是每一個的天性,而現實與生活卻迫使我們搓掉這幾分銳氣,以平和的心態學習。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很快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潛心創作新作;卡梅隆在推出轟動一時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之後,靜心籌備多年,終以一部《阿凡達》享譽全球;宋濂靜心苦學多年而“卒或有所聞”……偉人正因懂得追求寧靜而成功,而學習也只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才能學有所成。

學習的態度總是關係到學習的成效。“緊行無好步”、“欲速則不達”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因此在那一句“慢工出細活”的一個“慢”字裡,我們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細活就顯得尤為重要。是學後即忘還是學以致用?是為一世繁華,集功名利祿與一身,還是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這終歸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無論是“三十功名塵與土”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學海無涯,人有竟時,生命到最後,都歸於平淡。倒不如一開始便懷揣一顆平和之心,沉著面對一切。

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的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濤聲依舊。”寧靜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並不是終日閉關苦讀,而是即使置身鬧市,心中也能為學習留一片清淨。人生沒有捷徑,學習更沒有捷徑,只有淡定而學,才能事半功倍。陶淵明晚年歸隱田園,醉心農耕。首先,他擁有“清歡”的生活態度,才會發現自然的美好,才會在當時動盪的朝局中隱世而居,才會創作出諸多對後世影響極深的佳作。在清晨的初露與朝陽中感受自然的奇妙,在山間的鳥鳴與花語中尋求心靈的安寧,在雲淡風輕之中學到人生的真正意義。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南懷瑾在多年探索之後終於發出了對人生的感慨。與其深陷“臨考綜合症”而焦慮不安,不如找回最初的寧靜,讓寧靜不僅僅成為我們的一種態度,更是成功路上一塊堅實的墊腳石,終有一日能夠開出燦爛的花。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以淡泊名利的姿態前行 篇7

國三作文 ,522字

“名利”似乎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必需品,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但我卻認為:如果受到名利的拘束,以這樣的姿態前行,前行的路上必定如履薄冰,寸步難行。因此,淡泊名利是在人生道路上行走中必要的前行姿態。

人生道路上有各種包袱把我們壓彎了腰,而最為沉重的便是名利,現代社會中,攀權附勢的人大有人在,對於名利而孜孜以求的人更是不勝列舉,居里夫人的言行是否應引發我們的深思?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金質獎章給小女兒玩,面對朋友的質疑,她卻說:“我想女兒知道,名利就像玩具,只能玩玩,絕不能看的太重,否則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挺起脊樑,淡泊名利,不在原地打轉,而是以一種超脫名利的姿態為世人做出榜樣,以一種超脫名利的姿態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人生長路,人們需要的是不斷前行,而以什麼樣的姿態前行是最至關重要的。名利會使人滿足於現狀,生活和學習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將名利、榮譽置身於外,以這樣的姿態在茫茫書海中揚帆前行,在知識懸崖上奮力攀登,這樣前行的路程不是會更令人感到歡樂嗎?

只有超脫名利才能達到至高境界,才能一身輕鬆,無所顧慮,奮力奔跑。淡泊名利如一瓶香檳衝破了瓶塞的迸發,我們更應該摒棄名利,以一種超脫名利、淡泊名利的姿態向高峰邁進。

淡泊寧靜以致遠 篇8

高三作文 ,1045字

沉浸在淵明“心無車馬喧”的意境中,也很享受“採菊東籬下”的悠然寧靜;想象范蠡偕美人泛舟坐享萬千財富的逍遙得意,感謝歷史的風捲塵囂沒有讓他們在官場的浮利物慾中追尋一生而無法善終。驅使他們走向恬淡寧靜的樂土至此以老,不過緣於他們簡單淡泊的念想。

這種神話似的寧靜背後興許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但陶潛安於清貧想是十分欣悅的,他不過抓住了束縛自己慾望的韁繩,只想過一種簡單無憂的生活,誰又能比得上他身心的寧靜,遠離塵世喧囂所尋得的精神自由?相反如今物慾橫流的現代生活,讓人們在官場職場均學會廝殺拼搶,為的是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又或是滾滾而來的財富,膨脹著複雜的念想,一步一步走向深淵泥潭。午夜夢迴的無眠,內心有太多不甘和渴望,時時叫囂著桎梏內心。但究其初衷不過是想衣食無憂罷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渴望的寧靜?因為想要的太多而錯失迷茫,那些無法擁有的終究擦肩而過。如今因官場貪汙而走進死牢的血淋淋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因為對名利瘋狂的追求而興奮,卻又因懼怕而惶惶,最終走向末途。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古人如是說。而如今人們的內心太過陳雜,就連行善助人都是功利性的想法,最終受到道德的拷問。四川達州的孩子扶了老人卻被反過來勒索,斥責謾罵聲討之聲洶湧如流,我想老人的生活該是喧雜的吧,他的內心肯定也在無數次掙扎。人們渴求建設精神家園讓疲累之心棲息放鬆,卻又在背離淡泊的路上愈行愈遠,心中的聲音多了,世界也就不平靜了,而理想生活的路途卻背道而馳,甚至禁錮不前。

桃源裡的人們只是尋求淨土安享生活,這種簡簡單單給予了他們一個神話般寧靜的世界,也有現世村落鄉鎮平靜淳樸的生活。他們都是思想純真的智者,知道自己內心的追求並能安守簡單。這正如我們在學習上的態度,過於追求難題的解決優人一等,忽視了最簡單的東西,往往不盡如人意,於是煩躁愈加,無法調整心態取得學習進步。如果我們根據實際簡單點,不去多想,而使內心平靜,順其自然,恬淡對待最後結果,興許會取得日積愈久的長遠進步。這大抵是最能適用“淡泊寧靜以致遠”這一說的事情吧。

凡事無憂,心事簡單,這應該是人生境界的最高層。我們或許無法達到那樣的高度,去可以試著平淡簡單地對待生活中的繁雜瑣事,讓心靈沉靜下來。很喜歡“雪夜訪戴”的故事,就是如王羲之之子那樣的來去無意簡簡單單,才能平靜地欣賞雪夜而落的清輝吧。

“一個人把握很簡單的一點東西,就能夠像神一樣過一種寧靜生活。”不錯的,淡泊處世,寧靜生活,走向內心的恬淡和精神的自由,在人生道路上愈行愈遠。

以文明志,以詩勵行 篇9

高一作文 ,1187字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初次聽到這首詞,正值幼年。只覺時光荏苒,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轉已成兩鬢斑白的老者。初二的某個早晨,這首詞再次映入我的眼簾。我彷彿在這幾行文字中看到了詞人蔣捷一生悲歡,看到了大廈將傾的宋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掙扎。

惆悵、感慨瀰漫在心頭,不禁聯想到了自己。在時間這把利刃前,我的將來會是如何一番景象?站在心中那塊屬於未來的空白前,萌生出在這片空白上勾勒描繪的期待。

當時的我整日虛度光陰,最喜攜伴出遊,樂不思蜀,學習草草敷衍了事。“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莫待無花空折枝,莫待年老空嘆失。於是漸漸放下了玩樂的心思,雖做不到聞雞起舞,付出的十倍真心也讓我感到了莫大的快樂。每日起早看書,抽空閱讀,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再無懈怠。只為“我的夢想需要我努力爭取”,只為“我的明天不是今天的冷淡復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再只拘泥於課本上單一的知識內容,開始閱讀各類書籍,一改常態開始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渠清因活水,見識由新知。我發現了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知識多麼廣袤。

猛然意識到自己“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如沙漠中不起眼的一粒沙,花叢中普通的一朵花,平凡普通毫不起眼,有大片青年才俊凌駕於頭頂,他們的優勢和天賦遠不能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望著前方荊棘叢生的坎坷小道裹足不前再無所向披靡的傲氣和信心,就連夢想也變得遙不可期。

縱觀人生,無盡苦難,滿是無奈。每個人都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朝五晚九身心俱疲。父母為了工作忙碌奔波,到家還要照顧弟弟與我。每每思及他們不經意流露的疲憊,暗恨自己無能為力。但父母不以為意,說什麼痛並快樂著,說什麼甘之如飴。不能理解的我害怕得逃離,不想再看白得發憷的未來,只期冀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片刻歡愉。

過了一段時間,我走進書店,隨意取了本書翻閱,在魯迅先生的書中看到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句子。“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我怔然盯著那句,淚水不知怎的忽然流落。只有前行才能證明存在過,路夠黑,走過才更亮。我在那一刻看見了一位身著長衫清瘦倔強的智者苦心告誡每一個迷茫的年輕人,那麼真切,那麼和藹。他像農田裡的一頭老黃牛,在字裡行間默默耕耘,期盼收穫。為了祖國的明天筆耕不輟,一刻不歇。

我明白了,不是人們心甘情願被生活折磨,而是為了夢想走在路上、披荊斬棘,跌倒流血在所不惜。夢想就在前方,路就在前方,有何理由害怕受傷?加油吧,夢想指引方向,人生必將鏗鏘!

有一種美麗叫淡泊 篇10

國三作文 ,894字

諸葛亮曾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致遠”。的確,只有淡泊,才能獲得之前不曾有的體會。只有淡泊你所不必追求的,才能得到一片新的世界;只有淡泊你為之疲於奔命的,才能看到錯過的風景;只有淡泊你所視若珍寶的身外之物,才能體會到最珍貴的瞬間。有一種美麗,叫淡泊。

淡泊功名利祿,他心靈散發出的美麗光輝,便是淡泊。他有報國之志,但可與皇帝放入不為重用。他淡泊了一切的功名利祿,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留下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狂放。那楊貴妃磨墨,高力士捧靴的尊榮也未能留住他那顆自由淡泊的心。

沒錯,他就是酒入愁腸,七分釀成月光,餘下的三分呼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如果他看重世俗功名利祿,究其一生也不過是翰林院的李翰林罷了。淡泊了身外之物,他身上散發出的讓人無法忽視的氣質,便是淡泊。

淡泊世俗官場,他心靈散發出的美麗光輝,便是淡泊。他官場失意,隱居田園。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寄情于山水,反倒感受到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超脫。他,就是田園詩人陶淵明。

他如果久在官場,想必也不會得意多久,惟這田園,承載他那顆淡泊官場的心才足夠。如果不是淡泊,他何以看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美景?正是因為他的淡泊,才寫出瞭如是的傳世佳作。他身上散發出的清新氣質,便是淡泊。

不夠淡泊的人,總會被身外之物羈絆。李煜便是這樣的典型。作為一名君主,整日貪歡享樂,不思治國。當侵略的鐵騎踏平了他最後的幻夢,他為了私慾仍恥辱地接受了封侯的旨意。他仍不覺醒,寫下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等懷念昔日生活的詞牌。多麼可悲的一個人,想必到他42歲中“牽機”之毒而死也不會明白,是他對安逸、對奢華的貪圖毀掉了一切。正是因為他對物慾的不能割捨,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世上的誘惑有千千萬萬,但只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取得好的成就,只因為心靜。太過看重身外之物,只能徒增煩惱與羈絆。心靈最美之處,叫淡泊。

有一種美麗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物慾所擾,不為世俗所知,他來源於人的內心深處,是心靈最美光輝的閃現,這種美麗叫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