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若止水,本心長存相關作文20篇

靜若止水,本心長存 篇1

高一作文 ,709字

上帝只在我心頭灌注寧靜的蜜露,賜予我一片不受干擾的心境。—寫在前面

水,奔流不息,人永遠只看到它不停地流動,何曾注意到它靜下來的美,那種讓人陶醉的美;人,追求不斷,永遠只想著得到更多的金錢權力,卻不曾記得淡泊名利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願靜若止水,本心長存。

靜,是種本心,不為外界動搖,不被金錢權力迷惑。任它車水馬龍,任它燈紅酒綠,我只要竹屋一間,留住那世間的清涼,我只需古琴一架,彈走那世間的繁華。

車水馬龍,靜不是一無所有,靜反而讓人收穫更多。古代名僧,他們看淡一切,只留一顆本心,誦明靜之詩,歌本心之章,洗滌內心的汙垢,看盡世間繁華,心中不起漣漪。也許這就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一種“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著名畫家齊白石,晚年因為外界的高揚,失去了那顆原本讓他功成名就的本心,被名利所包裹著的他不再關注畫之基本功,好在艾青的舉動點醒了他,並且把“名利”這層外衣剝去,寧靜致遠。

並不是必須經受過什麼痛苦才會靜,而是一定會在失去某些東西的那一瞬間恍然大悟,當自己真正靜下來時,困擾、痛苦、名利都是浮雲。屠呦呦說,“名利已成為過去,不必再想,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我冥想:屠呦呦應該是已經習慣了默默地工作,靜靜地奉獻吧。她想的應該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可是又能貢獻自己力量的靜若止水,本心長存的生活吧!

如今,社會繁華無限,喧囂隨處可見,我們能保持本心靜若止水嗎?請暫放手頭的工作,品一杯茶,回味一下人生,這就是靜;做一件好事,不徇私,這是本心。

上帝賜予許多人才能和美麗。財富是平凡的,名望也不稀有,但心靈的寧靜才是他愛的最佳象徵。心之靜,本心方可長存!

心若止水波瀾不驚 篇2

高三作文 ,884字

靜,是一種生活態度,靜謐之美存在於深夜無眠,深藍色浩瀚的星空中,寧靜之美存在於秀美河山空無一人的沉默中,清淨之美存在於善飲者的一杯清茶中,安靜之美存在於山間清泉涓涓流淌的靜謐聲響中,靜不僅指身體形態的安靜,更要求內心淡定從容,重要的並非時間程序,而是做事時,內心是否不急不躁,從容淡定。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內心不靜,做事急躁,時常以消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波折而與成功擦肩,又有多少人因有定力,有定見,有對人生的長久規劃而輕鬆地完成了很困難的事情,走上人生巔峰,泰然自若地去面對功名。

陶淵明是我國古代偉大詩人,他的作品不計其數,其中《桃花源記》《飲酒》等詩作更是廣為流傳,為後世帶來深刻的影響。他是如此厭惡官場上的爭權奪位,爾虞我詐,於是他選擇了歸隱,摒棄了官場帶來的勞累與疲憊,選擇了“把酒東籬,三千愁腸誰人系”的田園生活。心若止水,波瀾不驚,在山林深處,不聞世事,只記得自己愜意的生活。正如此,才有陶淵明那時的創作成就,為後人所銘記的美妙詩篇。

著名畫家梵高在創作的歷程中曾有一段十分困頓的時光,他的畫作不被人所欣賞,生活十分拮据,到了後來,甚至要依靠他人的接濟才能勉強生存,但他的內心並不貧窮,反而有著狂熱的夢想。他潛心創作,將藝術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創作,終於在生命中最困苦艱難的時刻,用明亮的色彩創作出了令世人驚豔讚歎的《向日葵》。

不要感到失望,在你逐漸舒展人生遭遇痛苦,在你求學路上遭遇坎坷挫折,在你遭受打擊一蹶不振時,你應當奮力抓住最後一絲希望,與命運拼死相搏,在泰然之中學會處變不驚,不侷限於狹窄的一隅,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內心,體會深刻的觸動。

六根不淨,功敗垂成。當你躺在已有的榮譽上,不思進取時,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已盡全力,是否給自己留有退後或前進的餘地。當你遭受瓶頸,西風悲涼獨自愁時,不妨回頭望望自己曾走過的路,心情便會豁然開朗,甚至感悟人生。

人的腳步不停,流水不腐,任何時候都要心靜,別在麻木庸碌中度過你本該精彩的一生。

君子以水喻德,以水明志,只有像流水一樣活著,心若止水,波瀾不驚,我們才能懷抱希望,體會生活的美好與動人。

心若止水 篇3

國二作文 ,818字

許多人徘徊於成功與失敗之間,沉著的人取得了夢寐以求的東西,急躁瘋狂的人以失敗告終。

人或多或少有時間會因急躁而丟失自我,卻又因冷靜而尋回自我。蝴蝶因靜靜地等待最終破繭成蝶;飛蛾因急躁地撲火最終化為灰燼。有人常說:冷靜如同是灼燒烈火之間的一場大水,冷靜的人,才能成就未來。

我們生活在喧鬧的都市中,過著快節奏的生活,卻總沒多少時間能夠真真正正地靜下心來,去好好地體會周圍除了汽車的鳴笛聲和賣場的喇叭聲外,人與人之間的聲音,時間的聲音。

從遙遠的古代開始,無數仁人雅士追求寧靜的生活,他們與世無爭,常年不浮躁,冷靜沉著,一生灑脫豪放,放蕩不羈。古時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有一個人想在傍晚進城,囑咐小書童用木板捆好了一疊書,在途中問擺渡人是否還能趕在城門關閉之前進城,擺渡人說,若是慢慢走則來得及,要是走的快了,就來不及了。那人以為擺渡人在戲弄他,便十分生氣,加快了腳步,卻不料小書童因此摔倒,書散了一地,等全部整理好,城門卻已經關閉了。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由來,想必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吧。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由於過分著急而做錯或失去東西。如果在每次考試前,為驅除緊張感,先閉上眼睛,冥想一段時間,當開考鈴聲響起時,就會發現自己內心已經平靜,可以冷靜的面對考試。如果遇到難度較大的題,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時,又因聽到老師說考試只剩下十五分鐘,我們會變得焦慮,思維會變得混亂,做題的正確率又怎能提高呢?所以不論遇到任何事,心如止水總是不會錯的,

回首當年,秦始皇的暴政簡直是罄竹難書,焚書籍,坑儒生,建阿房,無不昭示著秦皇的暴戾,所以我們常說是秦的暴政才導致了它的滅亡。唐朝時期的唐太宗,以魏徵的諫言為鏡,把百姓比作水,大庇天下,為百姓著想,慢慢出現了盛世景象,可唐太宗依然沒有大興土木,加重百姓負擔,真正做到了心若止水。

用眼看世界,世界是那麼渺小,用心看世界,世界卻是那麼碩大。用心體味,讀在眼中,品在心中。不驕不躁,心若止水,則能擔大任也。

責任之心長存 篇4

國三作文 ,899字

前段日子,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野獸傷人事件引發網友熱議。遊客不遵守,擅自下車,導致一死一傷,誰該為此承擔責任?

對於此次事件,我認為遊客首先沒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歌德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這名遊客沒有對自己的行為作要求,沒有對自己負責任,才會發生此次悲劇。

在這個世界,各行各業,都擁有責任。作為一名學生,學習為本。我們都肩負著一個家庭的希望,既然作為學生,就有責任去學習,學會去獨立,學會自信,學會交流,學習適應環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才不枉為一代自強不息的學生。從法律的角度上看,不僅遊客,所有人都應負責任。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各方面都受法律的約束。法律為我們提供了權利的行使機會,我們也要積極履行義務。法律禁止的我們不做,法律規定的,我們積極擁護。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社會也會回報你,因為這個社會一定會尊重那些為她盡到責任的人。

人人有責,每個人的出生都就意味著責任。就八達嶺動物園傷人事件而言,遊客擅自下車,既是對園內規定的無視,又是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生命的輕視!而且後果是,這不僅讓八達嶺動物園名聲蒙羞,一時臭名昭著,還讓自己的生命葬送獸口。

我們知道,農民的責任是種田,糧食豐收就是他的責任;醫生的責任是治病;病人安康就是他的責任;老師的責任是教書,授業解惑就是他的責任。

……

事實上,體現在當今的責任,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信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夢想指引著我們前進。夢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給的責任。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去拼搏,為了完成責任的使命,拼完一個個春夏秋冬。只為一個無悔青春。夢想的責任,一直都在陪我們成長。

我們沒有文天祥“認識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愛國責任感;我們沒有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我們也沒有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壯氣魄。但我們有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顆心啊,我們可以在承擔社會責任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能提升我們自己的道德修養。何樂而不為呢?

讓責任之心長存,讓一己之私消弭。這便是我輩中人,該做之事!

感恩之心長存 篇5

高一作文 ,1151字

感恩是白雲對風的微笑;感恩是枯葉離開樹枝時的園舞;感恩是飛鳥對藍天的依賴,是感恩讓我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感恩之心理應長存。

當我們偶然降臨於世,迎著第一輪朝陽的升起,我們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這就提醒我們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一切事物心存感激。

感恩生活。生活並不常常是美麗如畫的,遠方清脆的山巒會在霧霾中漸變成灰褐色,皎潔的圓月也會有殘缺,怒放的鮮花也會有凋零的時候,可就如大仲馬所言“他終於從槍林彈雨中站了起來,撫摸著流血的身體仰天大笑”。感謝上帝,讓我們可以實實在在的感受痛苦,痛苦真好。它告訴我,我還活著,還有生命和希望。”是啊,能感受到身心的痛苦,也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恩賜。當上帝關閉所有的門時,它會給你留一扇窗,生活也是如此,在給了你失望、痛苦時,也會給你豐富的體驗和回味,他蘊含著無限期望與風光。

感恩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是父母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和關懷。為我們撐起一片藍天,可他們從不圖回報。父母是我們悲傷時的慰藉,沮喪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我們可以在他們的溫暖的臂膀裡躲避風雨,可慢慢的,父親矯健的步伐已略顯蹣跚,母親炯炯有神的眼睛也漸漸的黯淡。我們都習慣於沐浴著他們的愛成長,習慣於聆聽媽媽殷切的話語。面對爸爸深沉的目光,卻忘了感恩。“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天大的憾事。因此,學著感恩父母,感恩上蒼所賜予我們不需要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感恩老師。老師是太陽底下神聖的職業,人們常說老師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確,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求知若渴的少年,老師始終在一旁默默付出。老師是文化的傳播者,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老師是成長的領路人,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言傳身教,使我們終身受益。當我們從懵懂中走來,蹣跚的沿著知識的階梯拾級而上時,老師在身側牽引。感恩您,讓我們學會在失敗中獲取教訓,在困難中克服障礙。感恩您,給了我們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恩朋友,是他們在我們失意潦倒時伸出援助之手,和我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感恩對手,是他們給了我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和再次拼搏的勇氣,在不斷的較量中汲取能量。

不埋怨生活的不幸,不埋怨情感的坎坷,不埋怨工作的艱辛,因為世間不僅僅只有堅冰與深淵,還有熱情跳動的心臟。滿懷感恩,你將會越過一切艱難險阻,迎來通天的大道。

學會感恩,學會理解愛。給予愛,學會用寬闊的胸襟包容生活。我們不能摒棄這種包含真善美的情懷。正因為學會感恩,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正因為感恩之心長存,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才綿延不斷,歷久不衰,我們才能接受文明的薰陶與感染,並把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感恩之心長存,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文明和諧,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

心靜若水 篇6

國一作文 ,665字

獨坐在湖邊的長椅上,頭頂的綠樹遮擋住夏日那毒辣的陽光,樹上的鳥鳴更與之相映成趣。可是面對眼前的美景,我卻沒有心情去欣賞。

我的思緒在飄飛,回憶落在剛剛發生的那一件事上。我要為即將到來的書法比賽做好準備。剛開始的幾個字,寫得還不錯,落筆勻稱,大小適中,筆鋒連貫。慢慢地,我開始有一點自滿了,內心也變得浮躁起來。字也隨之變了樣,結構也失去了勻稱。我的心不禁慌了起來,一心安慰自己,下一個字會寫得更好。可是,事與願違。這時,窗外傳來幾聲鳥鳴,把我的心也帶走了。寫字的心思全無,心想:不如先出去走走,放鬆一下吧。

“啪”的一聲,湖中的一條魚躍出水面,濺起了不小的水花。我的思緒又被重新拉回當下。這時,一陣和緩的暖風拂面而過,將我心頭的躁意吹散,讓我能靜下心來欣賞這份美景。此刻的水平靜而美麗,陽光灑落在湖面,讓那微波能折射出粼粼光芒。湖水極其平靜,靜得能映出周圍景物的倒影。此刻,我能體會到劉禹錫《望洞庭》中“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意境了。水能動亦能靜,當水動時,突破了一定極限,有時甚至會肆虐一番,禍害一方。但當水靜下來時,卻能映照萬物。人心何嘗不如此?這一瞬間,我似乎豁然開朗:我沒有找到字寫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心浮氣躁啊!

回家路上,我腦海一直浮現起剛才那平靜的湖面,努力讓自己像它那樣靜下來。回到家後,我再次提筆、落筆、收筆,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一連幾個字下來,比之前的好多了。

書法比賽如期進行。在這次比賽中,我獲得了銀獎。拿著證書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要想做到心靜若水,就要摒棄雜念,意隨心動,這說不準還能收到奇效。

長存心中的精神 篇7

國二作文 ,1467字

有一種精神長存心中,有一種信念永不磨滅;有一個人默默的伸出他的手,無私的奉獻他的生命。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別人。他的氣息永遠穿梭在歲月年華,他的愛心流淌在山川大海,他的精神烙刻在億萬人民心中。他,是雷鋒。

3月5日,我們踏著歷史的腳步,感受雷鋒叔叔走過的歲月。驟然間,我的心底湧出一種敬佩,一種感動,一種震撼。

我敬佩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當雷鋒叔叔聽到有的同志說工作這樣忙,實在沒有時間學習時,他便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

試想一下,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我感動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叔叔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叔叔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試想一下,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能否能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與溫暖。再想想山區的貧困孩子,我們又能否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讓他們走上求學之路。我想這都是可以的,只要人人伸出自己的手,獻出自己的愛,我相信世界將會充滿歡聲笑語。

我震撼雷鋒叔叔崎嶇而偉大的一生。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從小就知恩圖報,幫助六叔奶奶幹活,雖然去砍柴常被當地地主欺負,但他從不害怕。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雷鋒歷經各種困難,終於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他一直愛國家愛人民,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一九六二年,年僅22歲的雷鋒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試想一下,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風風雨雨,你是否坦然面對,我相信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一切不可能皆可以化成可能。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誰沒有跌跌撞撞?往往經受住這些考驗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能克服種種困難,說明你已經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人生的價值又何在?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只是一味索取,永遠也不會明白奉獻的快樂。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別人時,心是溫暖的。就像雷鋒叔叔,雖然他已經不在了,但他在人民心中就如一輪太陽,永遠閃爍著光芒,可以說雷鋒叔叔依然活著,他就像一縷陽光,永遠照亮我們的心田。

現在常有一句話“雷鋒叔叔黑戶口,三月裡來四月裡走”我認為雷鋒精神是需要長久堅持的,而不僅僅是在三月,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雷鋒精神,要把它當作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雷鋒叔叔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我們作為祖國希望的花朵,應該積極發揚雷鋒叔叔的精神。雷鋒叔叔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了一道道絢麗的彩虹,他的出現給大家帶來了永遠的溫暖,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向雷鋒叔叔學習。毛主席寫過“向雷鋒同志學習”;鄧小平題詞“誰願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朱德也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還有許多偉人都為雷鋒叔叔題詞,雷鋒叔叔能得到這些偉人的認同,是因為他的精神感動了大家。所以,我會時時刻刻謹記雷鋒精神,發揚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長存心中!

家若有情愛長存 篇8

國一作文 ,1124字

家中處處有情,處處有愛,在家中沒凜冽的寒風,只有溫暖的懷抱,沒有冷言冷語,只有乞求的叮嚀。父母的愛讓我們成長,我們應該感謝父母!

頌--慈愛之篇

從小,我的口中便長唸唸有詞,無論是幾首剛學的唐詩,還是一段胡言亂語,父母聽到都會十分開心,還記得幼兒園時,一回到家,我便向父母賣弄我新學的唐詩:"爸爸,我今天又新學了一首古詩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看,我是不是很厲害啊!"而父母的表現則是令我更有動力,他們抱起我,帶我嘗試了一遍"空中飛人",便逢人就說:"看我女兒多棒啊,你看,他都會被小詩了!"至今我也仍無法忘懷爸爸那時的笑臉,可能父母並未想到一次次的鼓勵,竟給我以後的努力帶來充實。曾經,在小學時,我因為拼音分不清而讓老師苦惱萬分。而媽媽得知此事後,一回到家,便放下手頭的工作,為我進行復習。"你看,這是一個a,一個圓圈拖出來的小尾巴。"媽媽在燈的照耀下,指著拼音教著我。"a-,我會了。"這羊持續了很久。當夜深時,媽媽將我抱到床上,撫好被角,又望了我幾眼才離開,我分明的看到他眼珠上多了幾條皺紋。

感恩爸爸媽媽,因為他們才有了今天的我,感謝,爸爸媽媽,你們為我操盡了心,感恩你們,感謝你們的付出。

吟--親情之歌

當我從一個懵懂女孩漸漸長大,與父母交往逐漸減少,不再讓父母陪我讀書,不再讓他教我識字,不再讓父母接我回家,不再……

這麼多的"不再",我似乎離他們越來越遠,而他們的愛卻在語言中,特殊的方式中:為了我的學習,他們為我買輔導書;為了我的快樂,他幫我買了禮物;為了我的溫暖,他們幫我準備了熱水袋;為了擴充套件我的視野,他們為我準備了大量的課外書。所有的一切都體現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愛,他們知道我已經長大了。

父母為我們做的遠不足此。我們對他們,不應該有厭棄之意,而要有感恩之心。他們將歲月付之我們,而我們的回報,遠比起他們,簡直是太微不足道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為父母減少一點負擔。

贊--感恩之章

在今年的母親節中,我為了母親為我所做的一切,做了一個小小的蛋糕,蛋糕雖小,但情深意重,裡面蘊含著我微小的回報卻包含著我的感恩之心,而當父母看見我做的蛋糕時,臉上露出了等待已久的微笑,而我卻才發現,母親的眼角又多了幾條皺紋,父親的額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歲月不饒人,在父母的臉上留下了深沉的痕跡,他們再也沒有年輕的俊朗,沒有了健壯的身姿,他們的歲月在流逝,時間不斷走,莫要再等待了,一句問候,讓父母開心,一次通電話,讓父母心安,一次陪伴,讓父母暢懷。如此的簡單,為何不去做呢?感恩要即時,莫待無心做。

慈愛之潛移,盡在靜默中,親情之美麗,感恩之簡單,盡在念想中。有快樂,有親情,這就是家!

家若有情,愛長存!

雷鋒精神長存我心 篇9

國二作文 ,931字

“雷鋒叔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是雷鋒的學生對雷鋒叔叔的最好評價。

但在這個市場經濟當道,物慾橫流,權利、金錢充斥的社會,每個人都戴上了面具,人與人之間只有猜疑,就像雷鋒的戰友喬安山那樣,救了不相識的老大爺,卻被不想付鉅額醫療費的大爺家屬誣賴。好心救人反而吃虧,那麼誰還願意助人為樂呢?“車匪”這一類人便是利用人們的愛心而搶奪財物。就像喬安山的兒子說的一樣:“現在是市場經濟,在這個人心不古的年代,誰還願意管閒事,我不損人利己,也不助人為樂,這才是明智的。”

然而雷鋒生活的那個年代,助人為樂的事情十分常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951年,在唐山發生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地震,這次地震摧毀了人們的家園,死傷達24萬人,那時候,剛建國不久,人們的經濟水平並不高,但全國各族人民聞訊趕來,幫助唐山人民重建家園。1995年,我國又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澇災害,武警官兵與志願者們一同抗災,戰勝水魔。2007年底,我們這塊華夏的土地上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一次雪災,在這次雪災中湧現了一大批“活雷鋒”。唐山的13位農民在大年三十顧不了和家人吃團年飯,自費租了一輛車馬不停蹄地奔赴湖南郴州,和電力工人一起搶修電力設施。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62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9歲。正式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郴州市才能在正月十五以前恢復用電。寒風冷雪的京珠高速線上處處演繹著大自然的冷酷無情。但就在這樣一條冰雪肆虐的公路上,卻處處能感受到人間真情的流露。劉吉桂,一位普通、樸實的農民,通過他的一雙手,挽救了四十四名旅客於危難之中。2008年1月25號的凌晨一輛由廣東普林開往湖北鬆滋的長途客車發生了側翻事故。當時車上有44名乘客,除3名男士,其餘全部是婦女和兒童。風雪把玻璃窗凍的堅硬無比,車內的人無法逃生。就在他們陷入絕望時,高速公路的圍欄邊出現一個身影,讓他們又重燃了希望。這個人就是劉吉桂,他同石頭砸開車窗,將44人全部救出,事故除了司機右腿受傷,其他人都安然無恙,並且在這個窮困的好心人家中吃住了4天,但劉吉桂卻分文不取。無疑,這正是雷鋒精神最真實的寫照。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雖然我不信佛,但我懂得,要多做好事,雖做不到雷鋒那樣好,但至少助人為樂也是一件高尚的事啊!

保持長存善意的心 篇10

高一作文 ,1520字

善,顧名思義就是對他人友好,和諧。這個世界不缺少善良的人,缺少的是一顆長存的善良的心。

我們時常會聽到一句話:“你變了,變得讓我不認識你了。”這句話說的就是人心的變化,隨著事物的變遷,時間的流逝,人不可能一成不變,但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心就不會和大部分人一樣,他們往往不會太表現在表面。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心,光看是看不出的,這需要時間來證明他那顆是惡是善的心。

在一本書上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後卻發現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置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上,卻沒有請那位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後仔細一看,發現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瞭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臺北。下了車之後,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但是從嘉義到臺北這麼久,中途大可請她把位置還給你,換你坐一下。”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了許多。

“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多浩然大氣、慈悲善美的一句話。它能將善意傳達給別人,影響周遭的環境氛圍,讓世界變得善美,圓滿。“善良”,多麼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彙,它淺顯易懂,它與人終生相伴,但願我們能常追問他、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啊。

善良,它不是軟弱,更不是屈服,善良是一種品質,一種境界,人們總是覺得做了一件好的小事,這個人就很善良,善良的人他不止只做一件好事,真正善良的人,他做的好事不需要別人看在眼裡,更不需要別人把他放在心上。做了好事,想要他人感恩,這不是真正的善良,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個常存善良之心的人,他們不需要任何外界的物質和精神感謝,在他們眼裡,善良的品質就是他們身體中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做到這些,又有多少人呢?

社會核心價值觀中,就有提到友善二字,這說明善良,不僅僅只是個人的品質問題,而是值得全社會人民值得關心的問題。“善人者,人亦善之”,說的就是,想要得到他人的關心與幫助,就必先關心與幫助他人。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雖然很不科學,但看那些做了壞事的人,他們往往得到了他們應得的報應。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的古國,這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友善,這並不只是我們現代社會才有的品質,古人們同樣擁有著比我們更加寶貴的品質。

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叫做將相和。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於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藺相如於是就稱病不上朝,以免見到廉頗。外人都以為藺相如是害怕廉頗,其實不然。藺相如是為了趙國國家利益,認為將相不和會給秦國可乘之機。廉頗知道真相之後,主動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保衛趙國。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同僚。

還有一個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生爭執。張家人寫了一封信,張英看後,淡然的寫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收到信後,起初不明白,以為張英會用什麼手段可以擺平吳家,誰知道寫了這麼一封信,不過也只好照辦。誰知吳家竟被感動了,也讓出三尺來。於是在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成為佳話。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真摯的品質,那就是友善的作用。一個人要想要活得有意義,其中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保持一顆長存善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