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的青花泥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霧裡的青花泥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79字

買了《霧裡的青花泥》這本書後,我便愛不釋手地捧著讀,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如飢似渴吮吸著精神食糧,常為小說的故事情節牽腸掛肚。

《霧裡青花泥》是王勇英老師創作的長篇小說,在童話一般美麗的村莊,有一個童話般美麗的傳說:雪狼生活在神山上,青花泥是雪狼的後代,為了遠古代祖先的承諾,一直守護著霧裡村人。從青花泥的視角看霧裡村從古到今的歷史,說青巾老媽的人生,說青麥子的成長,說人世間的悲傷,看人間最溫暖的真情。青巾老媽對青麥子還有青花泥的愛,青麥子對青巾老媽還有青花泥的愛,青花泥對青巾老媽還有青麥子的愛,人們對青麥子的愛等,每一份愛都那麼有力,那麼動人,那麼美好。以一個古老的傳說來傳說一個關於守護與承諾的故事,讓每一個有愛的靈魂有了起飛的翅膀。小說以傳說與現實的結合,讓故事具有童話的特質,從而獲得更寬廣的空間舒展想象的翅膀。

從茶馬古道中看霧裡村,於陽光最輝煌處,有綠色的麥田,紫色的豌豆花,褐色的木樓,一個老婆婆揹著一隻竹筒,狗跟著她從山上下來,穿過綠油油的麥田,走向一棟木樓。一條炊煙在風中起舞。一個女孩在炊煙下抱著一把青菜,追一群蝴蝶。老牛躺在草地上,悠閒地嚼著草,吹著來自雪山的風,被陽光晒過的風都有了笑容。

一個童話般的小說就如春風花開般綻放開來,也把我的思緒帶到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愛中。

愛是在別人生病時的時候,給予一個親切的問候;愛是在別人哭泣的時候,遞給的一張紙巾;愛是在別人煩躁時,講的一個笑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要是所有的人都會關心別人,那麼這個世界將永遠是童話般的春天。

霧裡青花泥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99字

這個暑假我利用時間細心品味了《霧裡青花泥》這本極具詩意的書,其實這本書也給我上了人生中寶貴的一課。

在書中我認識了青麥子,一個雙目失明的美麗姑娘,我從她身上學到了樂觀開朗的寶貴精神,當一個人因為天生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覺得與別人不一樣時,不要自卑,樂觀一點,要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和別人是一樣的!“是的,你和別人是一樣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這樣說,而是會用一些憐憫、可惜的話語來安慰,其實上你是好心好意的,可是被你“安慰”的人可不會這麼想,他的內心反而會受到打擊那到底該怎麼做呢?我認為應該用鼓勵的語言方式。

我還感受到了青巾老媽相信萬物有靈,一切美好事物都有神靈居住的願望,其實這是對大自然的愛,對人和事物的愛。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善良的美德。是的每個人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樂於助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得到他人的回報。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我還學到了愛,愛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愛一個人可以為此付出一切,如果當你愛的那個人已經離去,那你肯定會很傷心,不過不要害怕也不要悲傷,更不要對過去和未來抱有某種態度,你還有以後的生活,一定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愛,可以愛家人、朋友、同學、以及那個愛你的人,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還可以是其他,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舉動,一杯熱茶、一個擁抱、一句溫暖的話:“我愛你!”。當你用你善良的心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充實了,世間一切在你眼裡都會變得美好,直到永遠。

菜園裡的大棗樹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05字

感恩於心,助人於行

在近一個月的寒假中,過新年、放鞭炮、走親戚、做作業,充實的寒假中,我閱讀了《我的多彩童年》一書,其中《菜園裡的大棗樹》感觸頗深,文章中作者回憶了童年時期自家門口的一棵大棗樹帶來的童年趣事和快樂。

作者在本文中講述了童年時,自家門口菜園裡媽媽默默種植和悉心照看,不僅為鄉鄰們提供了不少時令蔬菜瓜果,還給大家帶來了便利和樂趣,尤其菜園裡的那棵大棗樹,儘管棗子還未成熟就被大家幾乎摘完,作者和弟弟自家未能嚐到很多新鮮成熟的大棗,甚至當別人作為幫助之舉爬上棗樹打棗時也只能嚐到點點鮮棗,每到秋收季節棗子成熟時,這棵大棗樹就為全村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收穫的喜悅和樂趣,作者和弟弟更是樂於到大棗樹下草叢中尋找又大又白的棗子,作者在最後還重點描述了在深秋的一夜狂風暴雨後,媽媽帶著他們一起快樂檢棗,村裡的孩子們樂與其中,最後媽媽給大家分果實的熱鬧溫馨場景。

讀完全文,不禁讓我走到我家後門外看著我家的大柿子樹,也想起每到金秋時節,村裡的鄉親們路過摘個嚐嚐,可能還帶點澀味,彷彿看到爸爸舉著一根上面綁著一把鐮刀的杆子去撈樹高處火紅的大柿子時,鄉鄰孩子們來樹下幫忙一起撿柿子的熱鬧畫面,和文中一樣的不管是打棗、撿棗還是分棗,到處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貼和幫助,一個棗子、一個柿子不僅僅給大家提供成熟的甜味,更給鄰里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秋收的喜悅和過程的樂趣,鄰里鄉親的互幫互助、大人孩子間的親情互動,果實採摘的無限樂趣,這些在孩子們看來是一生珍貴的記憶。

整篇文章中童年的回憶沉浸在甜蜜中,沒有爭吵,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助人的樂趣的蔓延,還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助人,是無私的,最受尊重的舉動;感恩之心,是內心永恆的,最需要珍藏的美德。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話、網路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最簡單最質樸的交流成了現在的稀有之物,放下我們手中的手機、ipad、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讓我們走入大自然,走入最基本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和互助,人與人之間需要直言傾訴、需要情感交流,需要親情互動,需要無私的愛的幫助。當然,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我們即便在用新技術交流、沒有近距離的互動,我們每個人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無處不在,每個人都獲得過愛、接受過幫助,每個人就應該提供愛和幫助,感恩於心,助人於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越來越溫暖。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382字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題記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一個少年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他就是大人眼裡所謂的壞孩子,他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像話,他也就是本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

霍爾頓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那些虛偽的事物,卻又不得不去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又不得不在無所事事時去那裡消磨時光。霍爾頓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髒透了的“阿克萊”、表裡不一的斯拉德萊塔等室友。他討厭卻又無奈,他不想與他們同流合汙,他看不慣周圍的世界,成績自然很差,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他的不用功,種種表現就是對資產階級現行教育制度的反抗。

霍爾頓一直希望變得勇敢、強大,被人欺負了不敢還手,被學校開除不敢回家,靜靜地躲避著父母親,他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有意義的叛逆。霍爾頓是青春期少年的代表,他的理想只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邊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們總認為他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是霍爾頓漸漸成熟的心中還存留著點點的夢想,即使它在那汙濁的世道里變得那樣細微渺小,他心甘情願地幫助每一個孩子避開風雨,陽光就會在此刻撫摸你的臉龐。

霍爾頓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很普通卻非常善良,雖然他的思想還很稚嫩,他有著很多的不足之處,但他勇敢地反抗現實,嚮往著美好的世界,一直在追尋著。

霍爾頓無論是在風雨中還是在麥田裡,他都會繼續守望著。守望著那沒有被虛偽溺死的真摯、沒有被虛榮殺死的樸實、沒有被金錢名利包裹著的夢想、守望著所有孩子純潔的生活。

我喜歡霍爾頓的理由很簡單:他擁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偽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芯真誠愛護、百般照顧。這些舉動都讓人感到十分欣慰,更難得的是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甘願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切的一切似乎成了定式。也許我們本可以去做自己喜歡,但在別人看來是不切實際的虛度光陰的事。但自己真的不想被本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拋在後頭。沒辦法,只有堅持下去,進而漸漸地竟然也希望過這樣的生活。很難想象自己拋開一切競爭、一切虛假的事物,像故事主人公一樣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根本不現實。因此,霍爾頓最終還是屈服於現實。“他不願做英雄,只希望自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要知道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想要擺脫別人給自己套上的枷鎖是一件多麼不易的事。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人,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人都在逐漸長大,所以會經歷很多事,遇到挫折,我們不要氣餒,也不要自暴自棄,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你的心中還有理想,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的。

站在麥田裡守望屬於我們的未來。我們青少年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在人生的道路上,縱然生活中有許多令我們迷惘和彷徨的,但是隻要我們牢記心中的夢想,做自己心靈的主人,守望著自己的未來,那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

《瓶子裡的兩條魚》讀後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2字

緣於書名的吸引,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開,坐下來聚精會神地看起來,深深地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所打動。短短几天,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有不同的收穫,令我受益匪淺。

瓶雙從小被外婆和舅媽帶大,沒有父母的陪伴。因為一場誤會,她不再依賴媽媽,反而很厭惡她,有什麼事都跟舅媽說。之後,爸媽離了婚,媽媽把她接到吉隆坡生活。一起生活後,瓶雙經常跟媽媽吵架,生氣憤怒促使她逃課、喝酒等,甚至還被人欺騙,經歷了一場瘋狂又懵懂的青春期。

“青春期會是迷茫的”。瓶雙在吉隆坡時認識了新同學,交了新朋友,其中有宣麗、還有個叫Jordan的男同學。這個男同學先是一次次熱情地幫助瓶雙,卻趁她昏迷不清的時候,成了一頭“披著羊皮的狼”,對瓶雙打壞主意,把她稱為“到嘴邊的魚”。我認為這個情節是在警示我們交友要謹慎,得學會辨別什麼樣的才是真朋友。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瓶雙媽媽始終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深深地愛著她,但一開始瓶雙並不能理解,經歷過好些事情,才漸漸地體會到這份深沉的愛。開始意識到母親有她的難處,很多時候也需要你的體諒與包容,需要在她孤獨的時候有你的陪伴。

在書的封面上寫著:愛,是給魚破瓶而出的自由。瓶雙媽媽把自己比做瓶子,一直守護著瓶子裡的瓶雙和她爸爸,隨著婚姻的破碎,裡面的兩條魚變成了一條魚。在本書的最後篇幅,瓶雙隨著對母親的越來越理解,勸母親不要再養魚了,應該解開束縛,讓魚兒像風箏一樣放飛去藍天翱翔。因為母親就是放飛風箏手上牽著的這根線,無論風箏飛去哪,牽著的線始終在這一頭。

《瓶子裡的兩條魚》這本書,像一個指南針,為我在“青春期”這座大山中指明方向。它又像一盞燈,照亮我在“青春期”的漫漫長路中繼續前行……

裝在信封裡的小太陽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77字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裝在信封裡的小太陽》讀後感觸頗深。

文中講的是,聖誕節後的第一天上課,丹尼斯帶來了十美元向同學們炫耀,在下午的遊戲時間,庫伯發現了這張十美元靜靜地躺在了書課桌上,經不住誘惑的庫伯把課桌下的十美元撿了起來,當庫伯想要還鈔票時,丹尼斯發現自己的錢丟了並報告老師,由於沒有人承認校長請丹尼斯的爸爸來到學校協商,當做為警察的丹尼斯的爸爸走進教室時,我都替庫伯擔心,擔心丹尼斯的爸爸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庫伯揪出來。這樣同學們就都會認為庫伯是小偷,大家都會指責他,斥笑他。也許他的一生就會因為這件事被毀掉。然而,事情發生了變化,丹尼斯的爸爸拿出了許多信封說:這些信封裡都有一個小太陽你們每個人從我這拿走一個信封,如果你拿了十美元就把十美元放在信封裡,留下小太陽,如果你沒有拿,那就把信封裡的東西一動不動的交給丹尼斯,第二天父子倆滿意地看到了信封裡的十美元。

多年後,庫伯也當了一名警察,由於他勇敢、正直,獲得了總部的嘉獎,巧合的是總部派來頒獎的是丹尼斯的爸爸,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敬佩丹尼斯的爸爸這種巧妙的做法,這樣既找回了十美元,又保護了庫伯的自尊心,而且也能讓庫伯改正錯誤。我認為丹尼斯的爸爸是一個善於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好警察,庫伯是一個知錯就改,做事認真勤奮地好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我們向庫伯學習做一個知錯就改、誠實的小學生吧!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78字

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師,把你帶入浩瀚的天地;讀一本好書,就像一雙眼睛,帶你瀏覽廣闊的世界。

我十分喜愛讀書,其中很欣賞的就有這部《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霍爾頓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無心讀書,只能被開除,又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的理想一一破滅,後來在他天真可愛的妹妹的話中,他最後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起初,我在讀的時候對它的印象並不深,直到後來我瞭解到了50年代美國情況後再讀這本書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這也讓我知道了越讀越懂的道理。

我喜愛這本書不僅在於它生動的情節與細緻的描寫,更在於它所包括的豐富內涵。

就比如說乘火車這一章中,我見到的人和事就告訴了我們,母愛是一種本能,那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全然的、不求回報的付出、陪伴與支援。以及兄妹情中,我為妹妹買唱片中的一處,可以深刻感觸到這樣一點是:那些為我們默默付出與支援的人,時刻溫暖著我們的心,使我們走得更遠更精彩。

而這本小說卻正是剖析了從主人公的憎惡虛偽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路歷程。雖然霍爾頓的結局並不佳,可是他有理想,只是無法實現。而有些人呢?只是碌碌無為,漫無目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理想是一盞明燈,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學習才會有動力,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吧!

書包裡的孫悟空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52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很多書,有《蝙蝠香》《好心眼巨人》,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何光佔筆下的《書包裡的孫悟空》。

這本書講的是:西孫悟空誤打誤撞的來到了人間,無處可依,被熱心男孩魯格格收留。魯格格幫孫悟空治好了感冒,孫悟空和魯格格也玩得很開心。孫悟把自己的生日定到了魯格格和魯媽媽一天裡,還認了魯格格的媽媽為自己的媽媽。

魯格格帶孫悟空來到自己的兩個好朋友家,他的兩個好朋友是——鐵頭、羅毛毛。鐵頭和羅毛毛很喜歡孫悟空,他們仨給孫悟空起了一個很親切的名字——猴哥,這讓孫悟空非常感動。

魯格格他們給孫悟空變了一些戲法,比如:可樂噴泉,紙杯電話,桃味五行山。孫悟空把鐵頭變成了黑貓,把羅毛毛變成了龍之女,他們打敗了大恐龍,獲得了勝利。

我覺得以《書包裡的孫悟空》作為小說的文字基礎,使得情節新鮮別緻,文字逗趣活潑,想象力別具一格,並將現實與幻想結和在了一起。

最後,孫悟空從“它”,一點點演變成了他"……

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37字

這一週,我們學過的課文很多,有《蝙蝠和雷達》,有《呼風喚雨的世紀》,有《蝴蝶的家》……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

這篇課文來自安徒生爺爺的筆下,主要寫了一個豆莢裡有五粒豌豆成熟了,它們都想要做點兒事情。一個頑皮的男孩把它們當子彈,射了出去。第一粒豌豆渴望飛到廣闊的世界裡去,卻落到水筧裡,被鴿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渴望直接飛到太陽裡去,卻落到臭水溝裡,脹得大大的;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希望飛到最遠的地方,卻也被鴿子吃掉了。只有第五粒豌豆落到了一戶人家的窗臺裂縫裡,頑強地生根發芽,給生病的小女孩帶來生機和希望。

讀了這篇課文,我不禁感慨萬千,幾粒豌豆各有自己的心願和夢想,命運卻截然不同:它們有的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下場可悲;有的隨遇而安,努力生長,給別人帶來了希望。

學完這篇課文,我不禁想到暑假裡的一件事,這件事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那天,我正在專心致志地做奧數題。突然,一道難題擋住了我的思路。這道題可真難呀!無論我怎麼絞盡腦汁地想,就是想不出來。就在我要放棄的時候,我抬頭一看,一株碧綠的小草竟然從陽臺下面的磚頭裡探出小腦袋。在陽光的照耀下,那株小草格外顯眼。我驚奇地想:小草在沒有水和土地裡生長是多麼艱難啊!我面對的這道難題,跟小草的生存環境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怎麼能輕易放棄呢?於是,我又重新振作起來,換個思路,繼續思考這道難題。在我幾個鐘頭的努力下,這道難題終於向我低下了頭。我望向那株小草,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微笑。

我想,世界上沒有什麼可怕的事情,被困難擊倒的往往是自己那顆膽怯的心。面對人生無數的困難和坎坷,不要自己嚇自己,要有逾越和戰勝它的勇氣和信心。豌豆、小草尚且如此,我們,不也應該是這樣的嗎?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218字

秋日裡的陽光照射了整整一片麥田,那諾大而溫飽的珠粒裡隱藏孩子們的歡笑,而你——站在麥田裡守望,如稻草人一般。如若得此生活,此生,你已足矣。

從星期六到星期三,你一個人在那虛情假意的城市裡,竭心盡力地尋找生命的出口,可是卻無功而返。為什麼你不尋求他人的幫助,不,我應該說,他不知道向誰尋求幫助。

期待尚存的柔和

你以為,你以為內心足夠堅強,心靈就能夠敞亮;你以為下壓獵人帽的前簷,就可以眼不見為淨;你以為逃避別人的言語,就可以過自己的世界。不,你錯了,即使這樣,你依然在彷徨與苦悶中度過每一天。然而,你期待有一天這渾渾噩噩的生活會從你的世界中剔除掉,可是這根本無法實現。

於是,你拉起了旅行箱,毫不猶豫,毅然轉頭,半夜三更,悄無聲息……

此夜的霍爾頓在等待陽光的來臨,可惜連月亮也吝嗇得不願探頭。一個人,一條路,隨著“咕咕”的聲音,他的內心卻有著無比的孤寂,不知該走向何方?

用青春的刺包裹起自己

你的青春——就是懷疑、偏執、荒唐、頹廢、麻痺的總和,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可言。所以,你決定封鎖自己,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逃離父母的束縛,去外面流浪——即使窮愁潦倒,他自己依然甘願如此。

這樣的霍爾頓也許是叛逆的,但是他對修女的慷慨捐款,對妹妹菲比的愛護卻是最樸實和最真誠的。只是面對外界的虛偽和欺騙,用青春的一種叛逆的、任性的方式埋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他不願受到傷害,更不願傷害別人,故一直被別人傷害。他用一種膽小怕事和不屑一視的刺包裹起自己,用嘶啞的喉嚨向青春宣誓。

耳濡目染,漸行漸遠

“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但卻不屬於這個世界。”我想這就是霍爾頓想表達的,那幾天的敏感生活與他的思想行為方式是那麼格格不入,致使思考之後的他想去遠行。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妹妹的出現,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他的決定讓我明白,因為家人的不捨,束縛了他的自由,我更明白是因為兩個字——在乎。

如果說霍爾頓想守護麥田裡的孩子,我想他最想守護的應該是他的妹妹。

品讀至此,我的心裡不知為何有種莫名的傷感,卻無法用堅定的筆桿寫下,或許是因為他的反抗,讓我想到了蕭紅的繪影,或許是因為他的不被理解讓我想到了梵·高的內心世界,或許是因為他的逃避讓我想到了海倫·凱勒的直擊風雨。

一切的一切,都沿著思緒奔流而來。我記得書裡有那麼一句話:某一類人,他們在人生中這一時期或那一時期,想要尋找某種他們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

我想,霍爾頓就是這樣的,他在尋找——尋找屬於自己的一寸方田,守望方田裡純潔的天真。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個頭戴鴨舌帽,穿著風衣的高大的人,我以為那是霍爾頓。不,他不是——他應該要比霍爾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