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讀後感2000字相關作文20篇

雷雨讀後感2000字 篇1

讀後感 ,1022字

揭露舊制度必將滅亡的家庭悲劇

富家少爺戀上平凡侍女,這是中國眾多愛情故事最為青睞的主題,少爺成熟穩重,無奈於家庭枷鎖,卻因為遇見了青春靈動的婢女而改變,這本應該成為一段絕世佳話,但現實並非瓊瑤小說,生活往往交織著利益矛盾,每個人的各懷鬼胎,每個人的假惺惺,造就的大幕臺上這一出充滿了罪的悲劇,也成就了整個陰森密不透風的社會。

正如一場雷雨,前戲是壓抑陰暗令人透不過氣的沉悶,期間夾雜而隨時可能爆發的風的嘶鳴,高潮是令人絕望的雷雨交加,毫不留情的擊打在身上直至麻木,字尾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彷彿啜泣。

每個人都遭受著罪的懲戒。

每個人都在改變,原因不盡相同,因為遇見了想要為他改變的人,因為受到了傷害,因為看清了這個社會,因為無奈和被迫適應,他們都變成了最不想變成的人。最一開始的四鳳和周衝活潑可愛的樣子真讓人難忘,可最後也不過成為毫無生氣麻木不仁的傀儡,這就是罪,擁有情感就是罪。

愛與恨都是罪,是會逼迫人發瘋的魔鬼,我最心疼的也是我最恨的就是周繁漪,我恨她亂倫,我恨她使勁手段拆散周萍和四鳳,同時我也心疼她,心疼她所遭遇的背叛,心疼她桀驁不馴的反抗精神,心疼她心裡的一身傷,心疼她愛得果敢恨的決絕,心疼這樣一個性格乖戾的女子。因為我知道,曾經的繁漪一定不是這樣的,她也曾像四鳳那麼朝氣蓬勃,是日復一日的苦藥和周氏父子倆接連的背叛遺棄造就了她這樣一個陰暗乖戾冷言冷語的性子。

拘束與自由都是罪,她是五四運動下的新時代女性,擁有雷雨般愛恨分明不顧一切的狂躁和犀利,她看透了一切:周樸園的虛偽和假惺惺,周萍的尋求刺激和始亂終棄。她是最明白的人因為她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她逃不過,她放不下愛,放不下恨。曾經的自由與現在的生活如此悖逆,她的桀驁不馴,她的學識文化生於她雷雨般的性子,也死於她雷雨般的性子,她的看破與放不下也是她的罪。

妥協與反抗都是罪,繁漪為了愛與自由做絕望的鬥爭,在鬥爭中,她失去了一切,她漸漸絕望心灰意冷,被迫日日服藥,受盡周樸園的折磨,她漸漸妥協,直到遇見周萍,她名義上的兒子,使她那顆渴望愛情的心死灰復燃,她開始反抗,用近乎瘋狂和絕望的方式揭露著封建家庭專制統治對人性的摧殘,她的做法是不被當時的人所理解的,她終於還是失去了周萍,同時失去的是對她整個人生的熱情和希望。崩潰的她因為承受不了而發瘋。

這場雷雨,洗滌了封建家庭欲蓋彌彰的虛偽表面,撕碎了光鮮靚麗的表面,露出血肉模糊,陳舊腐敗的內在。

三十年,兩代人,一出悲劇,背叛,罪。

雷雨讀後感1000字 篇2

讀後感 ,2374字

暑假期間趁著閒暇讀了曹禺先生的《雷雨》,以前在語文課本上曾經選過其中的一個片段,選的是魯侍萍來周宅尋找四鳳的時候,遇上了曾經拋棄的自己的情人周樸園,彼時周樸園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有著雄厚的產業,是他負了侍萍,卻沒有一點對侍萍的愧疚,甚至質問她來周公館幹什麼。當時只是讀了其中的那部分片段,對這部話劇的瞭解還不甚深,如今又將整體重讀一遍,只覺給我的內心帶來巨大的波濤。

戲劇中最讓我同情的是四鳳:她懵懂無知,卻最終成為周繁漪報復周萍的犧牲品,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片赤誠,她是如此單純,將自己的一顆心都付與周萍,然而對於周萍來說,這片赤誠又得到了什麼樣的回報?縱然我相信周萍是真的愛著四鳳,但是卻總感覺有一種遭人利用的感覺,他與自己的繼母私通的時候,只覺得繁漪是自己最愛的人,全然不顧自己的父親,當他遇見了四鳳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一絲不妥,總覺得是有些虛偽的,他把四鳳當成是一塊遮羞布,來掩蓋自己曾經做過的齷齪之事。不管怎麼說,他終究是配不上四鳳的,縱然他是周家大少爺又如何,縱然四鳳是個下人又如何,四鳳的心靈比他要乾淨多了。當最後所有的醜惡被揭露的時候,四鳳採取了最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許越是單純的人,就越是容易走上極端,那晚的雷聲,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插在周萍身上,也插在所有人心上,彷彿是對這醜惡最極端的厭惡。

最讓我覺得無奈的是侍萍:她原本就經歷了不為人知的痛苦,她盡著一個母親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的女兒,然而世事終究是無常,誰曾想魯貴是那麼一個貪財勢力的小人,偏偏就將自己的女兒送進了周公館,偏偏又與大少爺相愛,偏偏又與大少爺有了孩子,這種亂倫是她這個母親所不能容忍的,可是她終究是個母親,她不想孩子們受傷害,她寧願他們不知道真相,就這樣苟且下去,至少他們能幸福,可是誰又曾想,當她準備悄悄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周繁漪和周樸園同時出現,將所有的真相都抖露出來,她來不及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在場所有人中,除了四鳳和周萍,最痛苦的莫過於她,她在承擔著自己痛苦的同時,又承擔著兩個孩子的痛苦,這也就為後文侍萍的瘋癲埋下了伏筆。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假使她堅決不同意四鳳跟周萍在一起,或許就沒有周繁漪的報復,也就不會有後面的真相的出現,但是這樣做卻是違背常理的,她不是一個狠心的母親,她曾經也是大家閨秀,溫柔善良,面對四鳳的以命相逼,她又如何能狠下這顆心來,她逼了自己,卻終究下不去手去逼四鳳,以是這悲劇性的結尾卻又似在情理之中。

最讓我厭惡的莫過於周樸園:他虛偽、道貌岸然,用魯大海的話說,他如今的光鮮亮麗不知道是多少工人的血汗堆起來的;他專制,在那個死氣沉沉的家裡,他不允許任何人反抗他,對繁漪是如此,對周萍、周衝也是如此,他自己板起面孔教訓孩子們,卻抱怨孩子們不跟他親近;他無情,當年狠心拋棄侍萍,多年後回首再見,不但沒有一絲愧疚,甚至喝問侍萍為何來到周公館,他以為侍萍是來鬧事情來了,縱然做錯了的是他自己,他卻仍然那麼理直氣壯,直叫人恨的牙癢。在整部戲劇裡,所有的事情起因於周樸園,結束於周樸園,整個悲劇的結果就是由他一手造成的,然而他作惡多端,最終卻只有他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身體康健,頭腦清醒的活著,繁漪瘋了,侍萍瘋了,四鳳、周衝、周萍相繼而死,卻只有他還好好的活著,這個結尾讓人有些意外,卻又蘊含深意,或許所有人都不記得曾經發生了什麼,所有人的意識中已經無法留存當初的醜惡,但是還有周樸園,還有他還清清楚楚的記得,記得這後果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老年的他無兒無女,妻子瘋癲,身邊再無一人陪伴,而留他一人反反覆覆的想起自己所造的孽,午夜夢迴時反反覆覆的愧疚和譴責自己,或許這正是對他最大的懲罰。

讓我最惋惜的,是周衝:他是那樣一個明媚的少年,他的心中有著詩意一般的遠方,他對這世界抱著無比美麗的幻想,他對四鳳亦是,他渴望同四鳳去追逐他的理想,他已明白愛,但卻不知道自己的愛寄託於何人。他是那樣的單純,在他的眼中,周樸園是嚴父,是愛他的;繁漪是慈母,更是那個關心愛護他的,視他為寶的母親,他以為世界都是美好的,是如詩一般的,可是這一切在真相揭穿之時,轟然崩塌。他意識到,他的父親,是那樣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他意識到,他的母親居然把他當工具一樣來阻止四鳳和周萍的愛情;他意識到,四鳳愛的原來是周萍;他也意識到,自己愛的也絕非四鳳,他只是為愛而愛。這一連串的打擊如何讓他承受的住,而他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死亡,他的死,最令人痛惜,卻又在情理之中,就像是一切抱著幻想而活的人,被現實的殘酷所撕碎,彷彿上帝對迷失的人們所下的詛咒。

最讓我厭煩的,卻是繁漪,這一點讓我頗感意外,因為曹禺先生說,他對繁漪是最下了心血的,是最抱有期望的,曹禺先生對繁漪的評價,可謂是相當高了,可我偏偏不喜歡,或許作為女性來看,繁漪的境界太小,她性格中最鮮明的一點就是敢愛敢恨,愛的時候轟轟烈烈,失去的時候就徹底毀滅,或許有人說這是一種率性,但在我看來卻不夠大氣。愛應當是無私的,不應該是自私的,就算被拋棄了又怎樣,轉身離開就是,何必為那不值得的愛搭上自己的性命,天下之大,難道還無處安放這一顆赤誠之心嗎?但是想想,又或許是我的眼光太狹隘,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下,繁漪就如深陷泥沼的人,周樸園的專橫和壓迫,周家的陰沉,都使得她失去了活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點唯一的亮光,唯一一個讓她活過來了的人—周萍,她就會像行將溺水的人一樣,死死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所以她必須死死抓住周萍這根稻草,哪怕,只是一根稻草。

不得不說,曹禺不愧是戲劇大家,他說,他希望觀眾能夠帶著一種悲憫的感情,去俯視這生活在陸地上的人,我不得不說,他的確做到了,他為這部戲注入了一種獨特的美麗,讓人想要反覆的去品味,反覆的去推鑿,而這也正是他希望的,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雷雨讀後感800字 篇3

讀後感 ,976字

今天心血來潮,在手機上翻出了曹禺的《雷雨》又看了一遍,再讀雷雨另有一番感受。

《 雷雨》通過講述發生在周公館平常一天的事情來揭示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命運。文章從周樸園和梅侍萍的個人恩怨遷出周萍和繁漪亂倫的愛恨情仇,周萍和四風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以及單純的周衝對愛情懵懂的看法。

三十年前,周樸園和梅侍萍生了兩個孩子,因為他倆身份地位的懸殊,不得已梅侍萍被趕出了周公館,大兒子周萍留在了周公館,二兒子因為快要病死了被周家人和她的母親一起趕出了周公館,被趕出周公館的梅侍萍受不了這樣的侮辱抱著自己的孩子跳河了,後來被後來的魯貴救起,但周樸園以為梅侍萍死了,還因此內疚了三十年。

三十年後的一天,機緣巧合或者說是命運的安排,這一對冤家又見面了。三十年後的今天,周樸園已經是繁漪的丈夫,周萍和周衝的父親了。梅侍萍也不再是當初那個明眸皓齒的梅侍萍了,原文中是這樣說的:現在的梅侍萍也變成了你周樸園認不出來的梅侍萍了。現在梅侍萍不僅有魯大海這個兒子,還有了魯四鳳。更為可笑又悲哀的起事情是周家大公子也就是周樸園和梅侍萍所生的孩子愛上了梅侍萍和魯大貴所生的孩子魯四鳳。當然,在這之前,周萍還和她的繼母有著不明不白的關係,也可以說周萍為解脫自己,才又找了魯四鳳。繁漪愛著周萍,周萍愛著四風,周衝愛著四風。魯大海恨死了周家一家人,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恨的人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和自己的親哥哥。命運就這樣捉弄著這樣一家人,直到最後,周樸園因為自己造的孽親手葬送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因為四風接受不了事實,憤怒之下跑出了周家大廳,被電打死,周衝為了救四風一起被電打死了,周萍因為四風死了自己也自殺了。

整篇文章在我看來,周萍和周樸園是有錯的,其他人都是無辜的。周樸園在煤礦上所做的瞞天昧地的事情就不用講了。周萍最不應該和他的繼母有曖昧不明的關係。在人倫上來說,這也是無法原諒的事情。而且為了解脫自己,他把責任全部推到他繼母身上,而且試圖或者成功的又找了一個來讓自己從那段不可告人的羞恥中解脫出來,甚至還給它披上愛情的外衣。然而就在他即將要走出那段陰影的時候,他發現他深愛的人竟是他同母異父的妹妹,這不是命運在捉弄人是什麼。周萍從從一段陰影中剛跳出來就隨之又跳進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坑裡。世界很大好像又很小,他只是想找一個相愛的人渡過平凡的下半生,可能因為之前的錯誤太嚴重,上天不給他機會。

雷雨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81字

繁華落盡

用一個暑假完整地精讀了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繁漪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思緒萬千的我終於決定為她寫點什麼。

愛的破滅是《雷雨》中鋪設的主線,毀滅的哭喊貫穿了整個悲劇,故事纏繞著劇中所有即將奔赴雷雨的人。

繁漪始終是我為之惋惜的女人。她初入周宅為婦,這便奠定了她無奈的悲劇。與周樸園這場無愛的結合徹底推翻了新式女性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初嚐了人世間的豐盛,卻要奔向那場煙光閃爍的死亡。她是雷雨中一隻苦苦掙扎的白蝶。她自省,卻無力掙脫羅網。她是見著了青年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背叛了一切的世俗教條,即便結果是無奈的空虛,她卻從未遲疑過,始終帶著飛蛾撲火的決絕。我為她的毅然而感動。

她有愛,有恨,她在寂寞中前進。

然而,悲劇來源於周萍的懦弱與移情別戀。對於那個“情婦不像情婦,母親不像母親的女人”,他卻只剩下可笑的悔恨,還有那自私的恐懼。我的眼裡,繁漪是在黑暗中強烈求活的個體。

繁漪對幸福與自由的渴求支撐著感情向更遙遠處索尋。這個世界在她眼裡已沒有什麼可留戀,她並不怕失去什麼,也不怕再受到什麼傷害。她祈禱的是末日,她渴望的是救贖。

繁漪本身沒有錯,追求幸福與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她不應該存活於那個時代灰暗陰鬱的天空之下,那個“追求幸福與自由”還只是空想的時代。一個與世俗背道而馳的靈魂,註定遭到被毀滅的結局。

希望的微光有時候就像特地為某個時代某個個體準備的一份禮物,埋藏在某個深處等待著被尋得。雷雨爆發的時刻,是殉道者的忌日,紀念所有為愛情靜默或爆發的靈魂。

一道閃電劃過墨黑的天際,華麗的夢延綿了一地,她終於倒下,繁華落盡,惟有悲劇永遠動人。

雷雨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00字

那場雷雨

初讀《雷雨》,劇中那八個或可愛,或可恨的人物就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封建家庭裡,這八個人物是怎樣經歷了一場使一切夢想破滅的雷雨啊!

在這八個人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繁漪,這個文弱、明慧的女子,受過一點新的教育,但仍是一箇舊式女人,正是這矛盾的思想造就了她的性格。她愛起人來像一團火一樣熱烈,恨起人來也會像一團火,把人燒燬。周家壓抑的家庭環境和十八年的不平等待遇,更是使她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心理。周樸園的前妻所生的兒子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慾望,她將這一點愛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以至於“客廳鬧鬼”。得知周萍愛上四鳳時,她這個矛盾重重的人物不得不鋌而走險,做著孤注一擲的反抗,但這終究只是一場困獸之鬥,她的行為不但沒有拯救自己,反而敲響了周家的“喪鐘”。她是周樸園所說的孩子的榜樣,她複雜的性格卻促使她企圖衝破一切桎梏,去追求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但現實卻猶如聲聲巨雷轟鳴,使她清醒,使她那美好的憧憬如同肥皂泡般一個個破滅,使她墜入絕望的深淵。她是“五四”以來婦女追求解放的代表,她的舉動加速了周家的滅亡,但當時的社會,帶給她的只有痛苦。她的敢愛敢恨使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

全域性中我最愛的人物是周衝。他受著新式教育,他有著進步而遠大的理想,不同於他自私的父母,他有著火熱的心腸,願意將自己學費分出一半給四鳳,但又懼怕頑固的父親。他天生有著浪漫的思想,但正是這浪漫為他奏出了一曲烏托邦輓歌。他幻想和四鳳在冬日的明媚早晨,在無邊的海上乘著小帆船向天邊飛。他的理想恰似五彩的氣球,現實卻是一根鋼針,使他的理想破滅,留下的只有氣球爆破的餘嘆。

再讀《雷雨》,在序幕和尾聲中,周公館成了教會醫院,繁漪和侍萍瘋了,周樸園成了基督教徒……掩卷深思,為何悲劇的始作俑者周樸園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伴著那聲驚雷,四鳳、周衝觸電身亡,魯大海憤然離去,周萍開槍自殺,周樸園主宰的“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徹底瓦解,這場人家悲劇落下了帷幕。可為何周樸園卻安然無恙?或許,這就是當時那個不健全社會的產物吧!

後人評論《雷雨》是一首人性的詩,一出偉大的戲。我想,那場雷雨,不僅是劇中人物死亡的導火索,還是一場社會的雷雨,更是一場心靈的雷雨!在當時,必是驚醒了不少沉睡的中國人,撼動了億萬觀眾的心吧!

一場雷雨,沖刷著世間萬物,拂去了塵埃,抑或是罪惡?雨過了,天該放晴了……

紅色家書讀後感2000字 篇6

讀後感 ,2458字

近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在用心讀《紅色家書》一書,書中一封封家書飽含深情、感人至深、驚天動地,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大公無私的家國情懷,對激發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承發揚艱苦奮鬥、無私無畏的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紅色家書》中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含義,《紅色家書》其實就是老一輩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縮影、一部簡史,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源所在。

69年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美國《紐約星報》邀請了幾位代表各種政見的美國遠東問題專家舉行座談會。他們討論的問題只有一個:“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取得勝利?”《西行漫記》作者埃德加斯諾從平均地權的政策出發,闡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贏得民心的。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原美國新聞處處長約翰费爾班克認為組織起廣大貧困農民進行鬥爭是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根源,而蔣介石的前政治顧問,美國新聞處太平洋行動組副組長歐文拉鐵摩爾則認為,是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導致他們輸掉了這場戰爭。他們從各種角度討論了很多,但遺憾的是並沒有得出統一而貼近現實的答案。

然而69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廣大中國人民不斷迎接挑戰,不斷贏得勝利,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不由得讓國際社會再次發問,“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取得勝利?”

國際社會所苦苦求索的答案,其實,就記載在這本《紅色家書》中。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源自於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孔子說過“自古民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仰是一個人,一個政黨,乃至一個民族的根本,失去信仰,人就會失去靈魂,政黨就會失去活力,民族就會面臨消亡。在戰爭時期,信仰尤為重要,夏明翰烈士在家書中寫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我一生無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這紅色家書薄薄二張,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如有雷霆寫就,劃破了黑暗的夜空,照亮了新中國的未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如夏明翰烈士這般用鮮血澆灌信仰之花的共產黨人何止千萬,正是他們堅定厚重如山嶽一般的共產主義信仰,才讓今天的新中國繁花遍地,錦繡河山一片安寧。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源自於共產黨員的一身正氣。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政黨,是勞苦大眾的代言人。立黨初衷,就是解放勞苦大眾,造福全中國。每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挺立的旗幟,迎風颯颯響,正氣貫雲霄。紅色家書中,無論是毛澤東致信妻兄楊開智告誡他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還是劉少奇致信姐姐劉紹懿要求人民政府的法令要辦的,必須老老實實照辦,還是陳毅告誡家人,要想辦法自力更生節約。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無論官多大、位多高,都依然保持共產黨員公道正派的作風,絕不徇私枉法,絕不搞特殊化。共產黨員都是從人民中來,必須時刻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聯絡。高高在上的姿態、貪贓枉法的行為,只會讓人民所唾棄,終究被時代所淘汰,正因為共產黨員的拳拳赤子心和浩然正氣,讓黨和人民熔鍊成一個整體,歷經各種挑戰,創造出一個個新的奇蹟。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源自於“他們”的家國大義。“他們”有的是共產黨員,有的並不是。“他們”是這一封封紅色家書的另一方,歷史的聚光燈也少為“他們停留”。“他們”是替毛澤東照顧病母的舅父文正興、文正瑩;“他們”是瞿秋白每封家書必提到的“小獨伊”;“他們”是帶著徐向前的一雙兒女,東奔西走躲避飛機轟炸的黃傑;“他們”是共產黨員的父輩、愛人、兒女。他們何嘗不想親人們留在自己身邊,過著平淡的生活,但是國難當頭、神州塗炭,唯有共產黨能救中國。家國大義面前,“他們”毅然舍小家為大家,不再偏安一隅、兒女情長,他們全心全意支援親人們踏上救國征程,正因為“他們”毫無保留的鼓勵和支援,讓這些共產黨員們在那個血火交織的年代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保家衛國的戰鬥之中。這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書,雖然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卻沉甸甸地記錄著共產黨員和至親們的心靈默契,“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新中國的光榮和偉大,永遠有“他們”的一半。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源自於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勝利,絕不是封建王朝那種一朝勝、便稱王的暴力更替,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外來侵略、推翻暴力統治的正義的勝利。這勝利來自於人民,也將造福於人民。在這一封封紅色家書中,我們看到毛澤東為兒子毛岸英的進步而喜慰,羅榮桓對女兒感嘆為人民服務已成終生職業,劉少奇教導兒子劉允諾虛心聽取同志們的批評,是這一代傳一代的高尚品格和優良傳統,讓將近百年的共產黨隊伍歷久彌新、永煥生機。無論是風雨飄搖的1921,還是國富民強的2018,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牢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夙興夜寐、鞠躬盡瘁。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必將沿著先輩們的足跡,發揮我黨的優良傳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這275封偉大而溫暖的紅色家書,勾勒出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從1919年到1982年這63年的時間跨度,更加凸顯了主題的巨集大。紅色家書記載的不是歷史,卻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傳遞著脈脈溫情,反而讓歷史更加有血有肉。

九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已經沒有了戰爭的威脅,擺脫了飢寒交迫的窘境。如今的中國,正越來越強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帶領下,我們更要不斷汲取革命先烈留下的紅色力量,繼續發揮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披堅執銳、奮勇向前。作為省民爆公司黨委書記,我將以《紅色家書》中傳承的先烈意志為精神指引,重溫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矢志不渝,做一個有信仰、有擔當的共產黨人,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輝煌的業績來報效國家,不負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獻出自己的力量!

悲慘世界讀後感2000字 篇7

讀後感 ,1568字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酷刑犯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誠實的工人,他幫助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讓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捱餓,他偷了一塊麵包,卻因此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間因受不了牢獄裡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無果反而使得刑期從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釋出獄之後的一個晚上,冉阿讓來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門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起進餐並收留他過夜,在那個夜裡,冉阿讓卻偷了主教家裡的銀器,被主教發現之後還將其打傷,冉阿讓攜帶銀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邏的警察發現並且逮捕至主教門前,在這個關鍵時刻,主教米利埃卻和警察說冉阿讓身上的銀器是他饋贈給他的,並且當著警察的面,他將自己家裡的銀燭臺也一併取出贈送給了冉阿讓,就這樣冉阿讓被釋放了,主教的善良寬厚與仁慈給了冉阿讓新生的勇氣,那一個晚上,冉阿讓的靈魂因為一袋銀器得到了救贖。

從那以後,冉阿讓更名換姓為馬德蘭,並開始了新的生活。通過十年兢兢業業的努力冉阿讓成功地蛻變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開辦了工廠,並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等等義舉得到了市民們的愛戴與尊敬,還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興辦工廠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這位女工貌美,卻因年輕時候的無知與天真,真心地錯愛上了一位大學生並失身懷孕還產下一女柯賽特,這位大學生薄情寡義,不久便離開了芳汀,芳汀為了養活女兒,將其寄養在一戶貪婪的人家:泰納迪埃的家裡,芳汀自己外出打工並每月寄生活費給女兒。在馬德蘭的工廠工作的芳汀卻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舉報她養有一私生女,馬德蘭知曉此事之後因尊重當地風俗給了女工芳汀50法郎並讓她離開,從此芳汀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芳汀被解僱之後再也無人僱傭她,失去經濟來源的芳汀變賣頭髮和牙齒,最後窮途末路之下淪為了娼妓,保受社會歧視的芳汀去街上攬客,卻遭到惡少無情的戲弄,將雪團硬生生塞進芳汀內衣裡,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了冷麵警官沙威的逮捕,馬德蘭得知此事後出面干涉卻被警官認出他就是當年偷東西的罪犯冉阿讓,罪人永遠是罪人這種觀念在沙威腦子裡根深蒂固,他寫信告發,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之後知道她的真實遭遇,感到十分的內疚與自責,並起心要照顧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後又一燒心事件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接受審判,冉阿讓再次陷入糾結之後,如果他去自首,則又將陷入牢獄之災,無法繼續照顧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個無辜的老頭將代他受牢獄之災,身為市長的馬德蘭良知在左,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來並承認自己就是當年那個冉阿讓,從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緝的道路。讀到這裡,忍不住掩面沉思。

面對沙威警官的窮追不捨,冉阿讓在救出柯賽特之後帶著這個小女孩在修道院裡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並將其撫養成人,不久後法國大革命爆發,而與柯賽特相戀的馬裡尤斯卻要去巴黎參加起義,冉阿讓為了成全二人,親赴戰場尋找馬裡尤斯,卻恰好碰見起義軍將要處決被俘的沙威。冉阿讓最終以德報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後革命失敗,冉阿讓冒險救出受傷的馬裡尤斯,在成全他與珂賽特的婚事後離世。

故事講到這裡便結束了,讀這個故事始終讓我的心揪著,再讓我如釋重負,在這本書裡,在某一個角色裡,你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讓見識了金錢的醜陋,人性的貪婪與冷酷,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年主教的善良去溫暖身邊的所有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侷限性與悲慘性,但冉阿讓讓我在他的世界裡看見了溫暖,細膩與真實,他始終堅持著努力著去以德報怨,用自己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但我選擇相信,人性本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繼續以秋衣扎進秋褲裡,秋褲扎進襪子裡那般的溫暖人心。

神祕島讀後感2000字 篇8

讀後感 ,1676字

在大家的印象中,儒勒凡爾納的小說都是極具想象力和科幻風格的:乘著炮彈飛往月球;在一封密碼信的指引下進入地心;八十天內環遊地球……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凡爾納系列中最不像科幻小說的一本書—《神祕島》。

《神祕島》主要講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工程師賽史密斯、戰地記者史佩萊、水手潘克洛夫、少年赫伯特、黑人納布乘上一隻大氣球想逃離,卻被颶風颳到了荒島上。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很多危險和困難,但是卻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在小島上探索、開荒,建設了一個自救的家園,四年後,憑藉智慧、勇氣和團結的力量,他們為自己爭取到了回到現代文明的“船票”。

神祕島中最能打動我的,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精神。面對惡劣的自然生存環境,“神祕島五人組”沒有自怨自艾,在沒有火種時,史密斯想到了用手錶製作簡易放大鏡聚集光線取火;為了捕獲野味,大家用鯨魚凍骨做捕獸器;為了測出島的位置,他們用一根標杆作為儀器;要爬到高處去,就用爬藤和紅杉編出軟梯……他們從一開始就遇到層出不窮的困難和問題,但是總會靠著集體的智慧和雙手去解決,即使再焦慮再迷茫,也不會輕易放棄,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最終等到獲救的機會。

第一次讀這本書,我就覺得很親切,細細一想,這些在凡爾納筆下帶著科幻理想主義色彩的故事情節,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不是已經“上演”過“真實版本”了嗎?主角就是大陳島上的墾荒隊員們。

1956年,為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號召,5批來自台州、溫州等地的400多名青年,登上這個滿目瘡痍的小島,每個人只有一張床板、一把鋤頭、一張草蓆、一對糞桶,一個寢室只有一盞煤油燈。他們開荒種地、建房修路、辦廠造船……墾荒隊員們在這裡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短短几十年,把大陳島建設成了“東海明珠”。2006年8月習近平爺爺曾經登島視察,看望老墾荒隊員,2016年5月30日他又在給大陳島墾荒隊員的後代、台州市椒江區12名少先隊員的回信中盛讚了大陳島的墾荒精神,還鼓勵孩子們向爺爺奶奶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我覺得習爺爺的話很有道理,不論是神祕島的開荒自救,還是大陳島的墾荒開發,都面臨極為艱難的困境,沒有破除萬難,不畏失敗的決心和勇氣是無法開創出新局面的。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一個一個腳印在無數次摸索中踩出來的,摔倒不可怕,頭破血流不可怕,只要能站起來,繼續堅持走下去,才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面對神祕島、大陳島這樣的困境,除了勇氣和決心之外,創造、改變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習爺爺提出希望孩子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的意義所在。

“神祕島五人組”都有自己的特長,史密斯是工程師,史佩萊懂得醫術,潘克洛夫擅長各種手工技術,赫伯特喜歡博物學……他們團結一致,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改造身邊不利的自然環境。大陳島上的開荒先驅們,有的是知識分子,他們在島上教書育人,有的是農村青年,他們在島上種地養殖,有的是技術工人,他們在島上修路造船,還有很多解放軍叔叔,最苦最累的地方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才能,開發建設自己的家園。

反觀生活在優渥條件中的我們,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總想著“打退堂鼓”,嘴巴上喊著口號,心裡想著要勇敢面對,卻總是顧慮重重,消極應對。這固然是缺乏鬥志和勇氣的表現,更深層次的原因,我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更源於學習動力、決心和毅力的不足,長此以往,將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成為阻礙我們成長的絆腳石。

《神祕島》這本書和大陳島墾荒精神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墾荒”的道路上,肯定有坎坷,但只要有那麼一股“勁兒”,經歷風雨之後必然會見彩虹!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心無旁騖地汲取知識,提升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畏失敗,越挫越勇,這樣才能從容、樂觀地迎接每一次挑戰,成長為習爺爺心中的“新一代建設者”!

西廂記讀後感2000字 篇9

讀後感 ,1038字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凝是玉人來。”,每當讀到這句詩時,腦中總會浮現出關於崔鶯鶯的朦朧想象,那大概是一個身姿纖弱的大家小姐,斜倚在木質的門廊上,滿目柔情的望著一輪圓月,等待著自己的情郎到來,這樣的意像,充滿了關於詩情畫意的美好和一絲花前月下的浪漫,是屬於中國古代獨有的含蓄古典之美,讓人忍不住心神盪漾,思緒在字裡行間沉浮,被帶向一個未知的遠方。

很長一段時間裡,說道西廂記,我總認為這就是一個關於情情愛愛的無聊故事,當年讀紅樓夢時,見賈母說:“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只覺得深感贊同,但是當我我真正拿起這本書時,就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由自主的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王實莆細膩優美的筆觸下所描繪的崔張兩人的愛情故事,乍一看有些老套,家境貧寒的張生上京趕考時路經河中府,去古剎普救寺拜訪時遇到了暫住在寺中的崔相國家小姐崔鶯鶯,崔小姐氣質嫻雅容貌秀美,惹得張生“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飛兒在半天”,為了接近佳人,張生在寺廟中住下,詩書應和之下兩人逐漸暗生情愫,無奈崔府老太太百般阻攔,兩人的愛情歷經種種磨難,好在上天不負有情人,兩人最終修成正果拜堂成親。

其實比起這一版的故事,元慎的《鶯鶯傳》似乎更貼合實際,在元的故事中,張生上京趕考後將鶯鶯拋之腦後,徒留鶯鶯苦等一生。王的大團圓結局或許是為了迎合觀眾,畢竟雜劇是要演出的,比起悲劇觀眾顯然更容易接受喜劇,其實在我看來,我們每一位讀者,也都希望王的版本才是真實的,才子佳人終成眷屬,這也是我們對美好愛情的一種想象和期許。

西廂記中不乏精彩詞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大概還屬“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讓我想起了87版紅樓中,寶黛共讀西廂時彼此那懵懂而愛戀的眼神,我想這樣含蓄而深厚的愛情已經在現代社會中逐漸離我們遠去,快節奏的生活逼著我們不斷地前進,愛情變得越來越簡單,卻也越來越淺薄。那種“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觀,大概也只有在閱讀這些經典書目時才能再領會一番,只是掩卷之際,還是會忍不住輕輕嘆息,一分為卷中佳人,一分為孑然之身。

雷雨讀後感 篇10

高二作文 ,1292字

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衝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獸的鬥。

——曹禺

初讀《雷雨》,我只覺得周蘩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婆娘,她的人生故事如一場鬧劇。

細品《雷雨》,這個如雷雨般的女人讓我難以忘卻。我便開始細究周蘩漪。

“她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的臉色蒼白,只有嘴脣微紅,她的大而回的眼睛同高鼻樑令人覺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這段描寫讓我想到了一隻在漫無邊際的黑夜裡長嘯著飛翔的黑色大鳥。它淒厲的叫聲劃破天際,儘管飛遍四野卻還是永遠也找不到充滿陽光的棲身之所,末了用盡全身力氣,頂著灼灼目光嘯出令人膽戰心驚的絕唱。周蘩漪便是這樣的一隻大鳥。她磊落凜然,用瘋狂的渴望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價值,哪怕是妒,哪怕是恨,哪怕用盡自己的自由和生命,也要去尋找自己命運中的那一抹光。

可是她的命運裡沒有光。

周蘩漪在家庭中陷入了周樸園在精神上折磨與壓迫的悲劇,在愛情上遭到周萍的拋棄與冷落,而自己的親生兒子又帶給自己糾結與罪惡感。她在黑夜中的吶喊無人迴應,她在谷底的掙扎無人拯救。於是,一個絕情的丈夫,一個懦弱的情人,一個吃人的舊社會,促成了周蘩漪的悲劇。在《雷雨》的結尾,深陷無盡痛苦中的周蘩漪如火一般地爆發了,燃燒了自己,也毀滅了別人。

其實她自己就是熾熱的光。

“我是神經病。”周蘩漪笑著說。

這讓我感到心酸。曾有人評價說,周蘩漪是一柄犀利的刀,她越愛的,越要划著深深的創痕。她是一個對生活的與愛情熱切渴望,並且擁有反叛封建道德勇氣的人,卻只因生不逢時,步入了周家的大門,便是步入了套牢封建枷鎖的牢籠。可是,周蘩漪真的有病嗎,為愛痴狂真的就是錯嗎?她只是對錯的人動了情,更比常人多了一份去愛的勇氣,便被社會定義成“瘋子”。

曹禺說:“我算不清我親眼看見多少蘩漪(當然她們不是蘩漪,她們多半沒有她的勇敢)。她們都在陰溝裡討著生活,卻心偏天樣地高;熱情原是有一片澆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枯乾地生長在砂上。”周蘩漪是一個封建富庶家庭裡鍛造的婦女的縮影,沒有自由,想追求心靈的慰藉,渴望衝破囹圄,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那個時代的她們是可愛的,可憐的,可悲的。哪怕出身優渥,哪怕受過歐美思想的浸潤,哪怕有敢愛敢恨的個性,哪怕心中有猛火在燃燒,繁漪,千千萬萬個繁漪,都沒能戰勝封建社會的束縛。

我想,若是生在當今,周蘩漪許是能逃過這段愛而不得的劫吧。但那些千千萬萬個的周蘩漪,只能在歲月的長河裡守著逐漸枯死的“愛情”,任餘生隨意凋零了。

合上書,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光影昏暗的逼仄的小屋裡,窗簾半掩著,血橙色的霞光倒映在簾下。一個身著黑色旗袍的挽著髮髻的女人,正歪著身子靠在藤椅上望著窗外,眼裡忽而柔情,忽而沉鬱,忽而恐懼,忽而又有一閃而過的神采。窗外,只有一隻同樣是黑色的大鳥,昂起頭撲朔著翅膀,痛苦地哀號著,一聲,又一聲。瘋狂,這是命運留給周蘩漪繼續苟活於世面對這個世界的結局。

不死,更是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