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樹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離太陽最近的樹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002字

離心靈最近的太陽,離太陽最近的樹,離樹最近的大自然。

這篇文章給予了我強烈的心靈震撼。人類自私自利,砍伐紅柳,破壞生態平衡。

當人類從砍伐紅柳後所得到的“好處”,歡笑過後,回味著苦澀的眼淚和深深的無奈,浸透著沉重的悲哀!

紅柳的生存壞境十分惡劣。它們生活在“這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可是,它們並沒有低頭彎軀,而是昂然挺立!它們有著鐵一樣鏽紅的枝幹,鳳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然會開出穀穗般細密的花。紅柳叢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從容不迫,怡然自得。

固住泥沙,保護環境,是它們的本職,更是責任。燃燒自己,造福人類。

與冰山一樣,都將偉大的力量凝聚且埋藏起來。“最健壯有力的小夥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一個健碩有力,一個蒼老鋼勁。

最終,紅柳沒有能鬥過狡猾的人類。人們的快速地把紅柳砍了個精光。從此,再也沒有什麼能擋住風沙,它們無情地飛向世界各個角落,帶著罪惡,帶著懲罰,飛得很遠、很遠……

人們是真心的狠,只要是有利用價值的,就恨不得統統掠奪過來。那高原上的英雄—紅柳,住民的驕傲,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了。消失的那樣殘忍,令人心碎。如果它們依舊存活在這個世上的話,那麼它們將帶著堅強不屈和永不破滅的正義抵擋住黃沙。傲然挺立在沒有多少氧氣的寒風中,帶著堅強而堅毅的微笑,默默付出。

我實在佩服這些紅柳,它們的精神令我向往,無私奉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而為什麼人類要將這樣的植物滅絕?我想他們是沒有體會到正義的難得,沒有領略到黃沙滿天的絕望與悲痛。

待沙塵暴真正來襲之時,人類就會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在荒漠中,人類非但不多植樹造林。相反,濫砍亂髮。已經有這麼多沙漠了,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恐怕連江南水鄉這種山美水美的聖地也要變成貧瘠的荒漠,寸草不生,黃沙漫天,人們將像睜眼瞎一樣盲目地在這片沙地中摸索前行,碰這碰那,災難連連。像紅柳這樣的樹林,固住了泥沙,隨著它們的漸漸長大,流沙被固住的越來越多,最後便聚成一座沙山。紅柳的根極其寬廣,根有多少,沙山就有多大。

其實,紅柳的枝葉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頑強的是紅柳強大的根系,他們與沙子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一旦燃燒,便會吐出持續而穩定的熱量。多麼溫暖人心!

文章的最後一段實在是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正義的嚮往和對紅柳的不捨,對大自然,當然是無限熱愛。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最美的願望!

離太陽最近的樹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31字

帶著目標上路

聽,窗外那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在樹梢上的聲音,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擊打下那調皮的蟲兒;瞧,院落前那含苞欲放的花兒迎接春風的姿態,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裝點大地;想,繭兒中那即將破繭展示自我的蝴蝶,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華麗蛻變……

它們,都有自己的目標,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向目標邁進,不是嗎?

讀完畢淑敏的《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後,我不禁感慨,其實不僅僅是狗兒有目標,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追求。

回憶著那些瑣碎的,繁雜的記憶,我想到了那些歷史上,生活中,擁有執著目標的人,他們也正在默默感動著我,影響著我。

愛迪生,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發明家,他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他二十幾歲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一直堅持不懈,先後用了竹棉、石墨、鉭等上千種等不同材料做燈絲材料做實驗,時常通宵達旦。有一次,他和他的助手連續工作了五晝夜。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他終於實驗成功,選擇了用鎢做燈絲,發明了電燈。

他正是經過不斷地努力,向著那唯一的目標前進,最終成功了。

而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竺可楨,也是一個有恆心,有執著目標的人。

竺可楨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園裡,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從北門進,從南門出。晚上從南門進,從北門出。長年累月,很少間斷,這位老人就是竺可楨。他到北海公園來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來往生育,瞭解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他邊觀察邊記日記,發表了《物候學》。

他是為了人類能夠掌握氣候,少些災禍,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在努力著,最終他成功發表了《物候學》,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啊。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上,也有執著目標的人,這其中之一就是劉偉。

劉偉,是北京人,10歲因意外觸電失去了雙臂,但他對鋼琴充滿了熱愛,於是就練習用腳彈鋼琴,卻遭到音樂學校和學校校長的侮辱與歧視,說會影響校容,但他不放棄他的夢想,終於,他在《中國達人秀》的現場,向世人展示用腳也能彈鋼琴,博得了眾人的讚揚,最終,站在了2010年中國達人秀總冠軍的領獎臺上。

他是值得人尊敬的,他對理想,對目標的執著也是真實可見的。

他們,都為自己的目標在不斷努力,不斷奮鬥著,難道我們就不該樹立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目標嗎?

俗話說的好:山高有攀頭,路遠都奔頭。是啊,人生旅途漫漫,同學們,我們需要找到我們付諸努力的目標,不斷努力,帶著目標上路吧!讓我們創造出屬於我們的一片天!

《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86字

《心靈是棵會開花的樹》這本書是趙麗巨集寫的散文集,本書共收集散文25篇,其中,我最喜歡這篇散文—《寬容》。

《寬容》這篇散文這要寫了:在作者五六歲的時候,和弄堂的一個小男孩發生爭執,結果,小男孩用磚頭把“我”打的頭破血流,還動了手術。作者懷恨在心,就從牆上畫了一個小男孩,每天用彈弓射畫在牆上的小男孩,父親給他說了一句話:“你要記住,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

沒錯,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小時候,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大約在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在那玩,我們在討論一個人,而他,和我那個好朋友幾乎有不共戴天的仇。

他說:“你那個朋友,我看還是別跟他玩了吧”正說著,他還打了我一下,而且下手還很重。

他打了我,還不讓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我真怒了,上去就給他了一拳,他說是不小心打的我,他見我打他,就用力把我推開了,一下子讓我摔在地上,胳膊磕出血了。回家後,氣不過,就從一張紙條上寫上那個朋友的名字,站到瓶子上,又用玩具手槍打那個瓶子,結果,瓶子沒打到,倒把自己打著了。

爸爸發現後,對我說,:“你打中過那個瓶子嗎?”“沒”

“那你射中過自己嗎”

“射中過”

爸爸說:“你想和別人和你摔得一樣嗎?然而你受到的傷害更大,對他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

寬容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對人寬容就是一種美德,也許別人給你的傷害是不小心的,而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寬容。

一棵會走路的樹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70字

愉快的暑假來臨了,意味著我可以有大把的自由快樂時光了,我可以好好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了。在媽媽給我買的一摞書本里,其中有一本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心想這麼有趣的書名肯定是一本特有意思的書吧?

我仔仔細細的讀完了這本書,很多片段和情節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假如樹會走,那該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果真,在一個午後,長在山坡上的大樹聽到鳥兒們的一番討論後耐不住寂寞了,他想要到城市裡去看看到底有多精彩和華麗。大樹一路顛簸、一路欣賞終於來到了大都市,但沒想到城市裡的快節奏和重汙染讓他感到自己與現代化格格不入,於是大樹又想回家了……

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奇遇探險和天馬行空。媽媽也很好奇的跟我一起讀起了這本書,媽媽說這本書對大人們來說也很有啟發,它使前路迷茫的年輕人在這裡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和對人生的思考。大樹內心的無限糾結也展現了這個時代的困頓與特色。把出走與迴歸、遠方與故鄉、夢想與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著深深的現實意義與哲學思考。

《一棵會走路的樹》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讀完後與媽媽這麼一交流,小腦袋時而困惑,時而清醒,困惑的是未來的漫漫人生路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要自己去努力和爭取;清醒的是知道當下自己應該選擇做什麼,在前進的道路上莫拐彎才會與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去年的樹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372字

讀了《去年的樹》一文,我懂得了做人不能不守信用,而應該做個信守承諾的人。

《去年的樹》主要講了在一個冬天,一隻鳥兒答應春天回來給樹唱歌,但當她回來時,樹已經不在了,但她一直尋找樹,最後找到由樹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

我讀了這篇文章,認為文中的鳥兒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因為她回到樹曾經生長的地方時,明明樹已經不在了,可她依然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由她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

這讓我想到了一篇課文,講的是:宋慶齡的爸爸媽媽星期天要帶她去大伯家,而當宋慶齡想起和朋友約好下午要教朋友疊花籃的事時,就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這還讓我想起了我的姐姐,她星期天明明要去她外婆家,卻因為答應好教我畫海豚的事,而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去年的樹》中的鳥兒真是一個誠信守誠信的人啊!我們要向鳥兒學習。

讀《太陽請假的時候》有感 篇6

讀後感 ,942字

這個寒假因為有好書陪伴,我過得既充實又溫馨。我讀了不少好書,有《太陽請假的時候》《女生蘇丹》《獻給大象的白色雛菊》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感觸最深的要數《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一個時期,全世界的人們突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太陽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只有滅亡,於是,太陽就對人們說:“你們趕快做工,否則,我也要請假了。”可是人們還不肯做工。於是,到了第二天,太陽真的請假了。到了夜裡,天空還是烏黑,月亮似乎也請假了。沒有太陽和月亮,世界一片漆黑。人們用電燈照亮街道,用電爐溫暖房間,可過了不久,煤也用完了,電也用完了,光和溫暖都沒有了。人們想:我們可以利用水力,可是連一點微風都沒有。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海水凍結100多米厚,船隻不能往來,地面凍結,硬得像鋼鐵一樣。森林裡的小動物都凍死了,空中也沒有飛鳥。人們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大聲向太陽呼喊,請求他回來,太陽向地球一望,見人們醒悟了不在推諉耍懶,而是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太陽露出笑臉恢復了本職。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眼前彷彿出現了那件讓我記憶猶新的事。週五那天,小組內的一號也就是我和二號小林要選出一人辦手抄報,可我倆誰都不願意辦,於是便開始推脫,我說:“小林你雖然是二號,可是你幹什麼都比我細心。”小林說:“你是一號,應該你辦。”就這樣,我們兩人爭吵不休,相互推卸,連上課鈴響了都沒聽見,恰巧這一幕被老師看到了。老師走過來,看了我們一眼氣沖沖地說:“你們兩人不想辦,班裡還有的同學想辦呢。”說著收走了我們手中的手抄報,遞給了其他同學。後來,辦手抄報同學的作品大部分被展覽了,還有幾個獲了學校一等獎,為班級爭光受到老師的表揚。當時我後悔極了,看到獲獎同學手中的獎狀,羨慕的我心頭直癢癢“唉,當時為什麼要推脫?!如果我不偷懶,辦了手抄報說不定也會獲獎。”可是世上根本沒有賣後悔藥的,我只有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果然,過了不久,學校裡又要舉行手抄報比賽,這回我記住了上次的教訓,接受了辦報的任務,並且認真地辦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真的也獲了獎。

《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們遇到事情不應該只顧著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感受,也不應該遇到困難就互相推脫,要勇於承擔。犯了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就對了。

讀《太陽請假的時候》有感 篇7

讀後感 ,594字

一說到,《太陽請假的時候》,我就感覺這是個天大的笑話。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太陽真的請假了,那該是副多麼可怕的畫面太陽為什麼請假?《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告訴了我答案。

自從我讀完了,《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我就有所感悟,我的感悟是因為書中的一些事兒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天,人們對工作感到,厭倦,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感到極其的不滿所以他們一起罷工了。太陽看到了他們這樣的表現感到不可思議,與是太陽也決定請假,不在工作。從此,地球上白晝黑夜不分,也變得寒冷,太陽停止照耀起來,冰雪也不再溶解,山腳邊的瀑布也不在一洩千里,沒了太陽,人們無法通過風力和水力發電,就不能通過電力來採光取暖,氣候愈加寒冷,環境愈加惡劣,終於有一天人們醒悟了知道了太陽的重要性,於是,太陽也重新露出了笑臉。

這篇故事通俗還易懂,但他帶給我們啟示卻十分深刻。就是這一個小小的科學童話故事,卻能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通過這本書,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勤勞,才能取得碩果。要懂得對自己的生活滿足,學會充裕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變得勤勞。

太陽請假,這雖然不可能實現的。但如果有一天太陽真的請假啦,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怎樣?甚至整個宇宙都會暗淡無光。

因此,我讀《太陽請假的時候》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人,一定要勤勞,要懂得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充裕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變得勤勞,只有這樣,太陽才不會請假,地球也不會暗淡無光。

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篇8

高二作文 ,714字

那是夢,是我離天堂最近的夢,是個華而不實的夢。

像霧像雨又像風,有人在這裡等待,有人在這裡期待,有人在這裡駐足,有人在這裡療傷。點點星火撩撥了多少吵鬧,這裡的吵鬧又並不嘈雜。有人在這裡遺忘,或者被遺忘,有人從這裡開始流浪,又或者終止流浪。

遇景、遇城、遇人、遇心。這裡的夜晚暗藏著太多形形色色,垃圾與安樂,哭訴,發瘋,借酒發揮。像是一場逃亡,曙光照耀進這座城的時候,乾淨而又安全。白天蟄伏,夜晚行走,永無止境。

流水的滴答聲,石板路上的踢踏聲,流浪者的歌聲,馬車裡的鈴鐺聲,還有火塘門前難以分辨真偽的笑聲或者哭聲,都讓這座古城暗香潛伏。獨自體味,又或者集體狂歡。黯然踱步古道,眼神迷離,深思發呆,沒有人會問你昨日為何情傷,沒有人會問你明日去何處流浪,一切都是如此融洽。走進這裡的每一條小巷,推開每一扇沉重而又淳樸的木門,都隱藏著一段激情往事,還有那灑滿庭院的陽光。

這裡,也許會讓你遇見一個真正的自己。

當雪山的第一縷陽光,帶著乾淨明亮的色澤,穿透晶體,照進藍色的床幔。那些豔,便慌張褪色,通體透明。那些遇,亦宛然一笑,銘記在心。而後,流浪的繼續流浪,迴歸的匆匆迴歸。只留下那古城,波瀾不驚,優雅從容,踏進下一個駐足之人的夢中,收拾殘骸。

麗江,這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多想就如此沉睡在這綿長的夢中,彙集著千古文化通體澄灰的城裡,漫步於茶馬古道之上,透過陽光向外蔓延,猶如湖面漣漪,一點點,一圈圈的漾開。最後模糊成一片紅暈,我努力的試圖去看清它,發現那原來是幽藍夜空下一座古屋門前的一隻紅燈籠,合著木門前的風鈴聲,愈飄愈遠。我從來就未曾清楚的記得我來自那裡,我從來就未曾知道我身處何處。這場似夢非夢的邂逅,疑似心動。不,這就是心動。

離夏天最近的地方 篇9

國三作文 ,39字

“20XX年,看我們金榜題名!”站在離夏天最近的地方,我狠狠地對自己說。

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篇10

國三作文 ,595字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三年的時光在白駒過隙間悄然流逝,初中的旅程我們剩下僅有兩個月的路途。夢想越來越近,不過慶幸,在這漫長的路途中,我們不曾離開過這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師大實驗中學。

“先學做人,再學做學問”從進校那一天起這便是每一個師大實驗中學人心中最堅定的信念。信念開出的花朵就是在這方沃土上的成長。一步一步攀登朝著那夢想,希望,給予我們的都是這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師大實驗中學。

三年時間不長不短,卻是一個奮鬥逐夢的最美好時光。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兩萬六千多個小時,老師的引導,學校的重視,我們一直在路上。不怕天不亮時街燈下模糊的影子,不怕身影被最後一縷斜陽拉長的模樣,離夢想最近的地方她不會把我們遺忘,甚至是我們最溫暖的家。

一個大的夢想總是由無數個小夢想匯聚而成,沒有夢想就如沒有明天。在這裡。老師為我們的夢想辛勤奉獻,學校創造機會為我們搭建夢想的舞臺,藝術節,運動會……青春的飛揚,激情的碰撞在這離夢想最近的地方發展、強大。

銀杏樹承載的滿是學校成長,同時也見證這片沃土上一朵又一朵夢想之花的綻放。教學樓前書聲琅琅,音符也猶如一個個夢想的精靈在追逐在迸發。跑道上灑滿的汗水在陽光下閃耀,一個個少年的夢就此播種下,待到這夢想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的青春灑在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如今我們早已退去三年前的稚氣,甩開年少的輕狂,在這離夢想最近的地方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