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1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作 ,898字

嘖嘖嘖,我媽媽又在給我聽喜馬拉雅葉武斌的100講,你想想,這可是大清早6點鐘,還讓不讓人睡覺了?好不容易一個暑假,懶覺也不能睡,好一個喜馬拉雅!你聽聽“每天早起,洗個冷水澡,不要用鬧鐘叫醒你,要用自然光線讓你的交感神經甦醒……”。受不了,我一屁股坐起來,望著遙不可及的手機發呆。

現在這個世界上,時間被分為好多塊,於是成了碎片時間。總是說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去學習讀書,但是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學習,不知是否能專心。媽媽總是盜用名言裝作高階人士告訴我:“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是的,沒錯,可是我究竟該怎麼利用時間吶?看看我的暑假,我究竟利用好了沒有。

嗚嗚嗚,為什麼有沒有手機?不公平不公平,我在媽媽面前好不容易擠出淚水,淚如泉湧的我在媽媽面前絲毫得不到一點點的憐惜,反而得到了一遍遍唐僧唸經似的訓斥。我的媽媽軟硬不服,我只好罷休,一溜煙跑到小房間拿我的暑假作業開始做起來。噫,餘光一瞥,一疊新書整整齊齊的被我放在床頭。我怎麼沒想到看書呢?我立馬放下手中作業,拿起書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要知道我看起書來可是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啊!那麼作業沒關係,明天寫,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於是,上廁所,吃飯,只要可以看書的碎片時間,全部用上。

我欣賞的作者文筆就是與眾不同,令我身臨其境,新書一本一本的看完了,時間也一點點流逝而去了,當我反應過來,離開學不早了,我的內心是徹徹底底崩潰的!那又怎麼辦,我也很無奈,望著望著堆積如山的作業,我竟無言以對。

在寥寥無幾的天數下,我只得拼命三郎般地寫起來,再怎麼也不碰課外書。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失去了你需要的時間,而去懺悔。

海德格爾曾經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了的閱讀,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我們要以合理的辦法,放慢腳步,享受真正的閱讀,享受真正的人生!不要像我這個暑假一樣的沒頭沒腦,特別是現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每一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款電子產品。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逐漸流行開來。我們更應該去好好掌握時間,它在自己手裡,我們要緊緊握住。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2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 ,927字

繁忙的都市,趕路的人們,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璀璨燈火,整個城市喧擾而繁華。對於生活在都市裡奔波忙碌,顛簸流離的我們來說,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寶貴。每天都要掐好了時間,從溫暖的被窩裡跳起來,從單調無聊的辦公室裡衝出來。生活早已被匆忙撞得支離破碎,所有人都希望一天能有72小時,所以這僅有的24小時被掰成了無數個小碎片,變成了現在碎片化的生活。

葉霖,北漂,一個普通的白領,在一家國企上班。下午4點45分,葉霖開始準備收拾東西,儲存好檔案,合上電腦,將它塞入包中,再整理一下全是檔案的桌子,離下班還有5分鐘。她拿出手機,看看大眾點評,決定好了今天晚飯的著落。時針一滑過5點這個大關卡,不僅是葉霖,幾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一隻手抓上包,一手拿著門禁卡,準備刷卡,從大樓裡魚貫而出。葉霖邊走向地鐵站,邊掏出耳機,聽起來音樂。上了地鐵,她開啟淘寶,看看剛買的化妝品要到貨了沒有,再檢視一下所有的郵箱。然後,掏出kindle,看起來一直沒時間看的小說。身邊的中年男子,一會兒檢視著準備給孩子報的補課班,一會兒又一個接一個的工作電話,忙個不停。幾站過後,葉霖走出地鐵站,走向公交車站,刷起了微博。一旁同樣等車的高中生,拿著厚厚的英語詞彙本,認真地揹著。終於到了家,葉霖卻早已不想吃晚餐了,倒在床上,開啟筆記本,繼續工作。疲憊的一天過去了,葉霖就在這下班的2、3個小時裡,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了許多事情。

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讓我們不得不將生活分成碎片,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我們就像是那個高中生,忙於學業,爭分奪秒;而我們的父母就像那個中年男子,不僅要為工作操勞,還要顧及我們的學業生活。而主角葉霖,也許就是將來的我們,給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又一個週末,葉霖終於完成了報告,已經是週日的下午了。擠出的這寶貴的一點閒暇時光,她準備了一個人的下午茶,坐在窗邊,迎著夕陽,端起已經被遺忘多時了的紙質名著。看著書中的人物,對比自己生活,不禁思索起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否有利有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變得碎片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但這樣的生活打破了人類從古至今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享受著午後的時光,葉霖卻有些不習慣,終究還是放下了書,打開了筆記本……

遠離碎片化的生活 篇3

遠離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28字

在“碎片化”這個概念出現前,我們都知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但隨著Facebook和微信微博等網路社交軟體的誕生,網路已經從一種工具變為了一種生活中必須品,並且在無形中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

有了網路,許多人在上廁所,做飯等時間也在運用網路獲取一些原本並不需要的訊息,並且自豪地說:“我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但事實上這與浪費時間沒有多大區別。碎片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能帶給你一種錯覺,讓你認為自己在高效率地運用時間。但在不知不覺中,它卻偷走無數時間與精力。

隨著碎片化的普及,我們的生活幾乎全被碎片化了。我們每一天時間的計劃安排被碎片化了,我們大多處於低頭聽音樂,打遊戲的狀態。QQ頭像閃個不停,開啟卻全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不知何時,靜靜地發呆,什麼也不想成了我們的夙願。

我們雖然在學校裡學著知識,但我們的知識系統也已被碎片化了。電腦上層出不窮的各種輸入法,讓我們用不到所學的知識。相信提筆忘字的經歷,我們都有過吧!百度谷歌,好搜必應,這些瀏覽器的出現更削弱了我們對知識的渴望。如今,我們不再對知識有渴求,更多是對答案的渴望罷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被碎片化。平時,朋友們不在現實中來往,只是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才發來一條微信,表達思念。通訊軟體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朋友,但事實上,這些“朋友”,有一半都沉默著。

這些碎片化就導致了一個結果—一些原不應碎片化的時間,卻被人為地碎片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人的精力不能再集中,時間再也不能整段地運用了。

知道了“碎片化”的醜惡嘴臉後,我們應怎樣遠離碎片化生活呢?

我們可以去大自然中靜靜地閱讀。在自家的草地上,亦或是在小樹林中,泡上一杯淡淡的茶,點上一支蠟燭,靜靜地去看一本想看很長時間了卻沒時間看的一本書。當我們在安靜自然的環境下閱讀,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靈受到了深層的淨化。

如果不喜歡這麼安靜的活動,我們也可以丟下手機,和朋友們一起出去,拿起滑板來一場炫酷的表演吧!別讓羽毛球拍生鏽了,也別讓乒乓球拍發黴了,拿著他們去大幹一場吧!

或是最簡單的放下手機,睡上一覺,也是挺不錯的選擇。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讓我們放下手機,遠離碎片化生活,珍惜時間吧!

不一樣的碎片化的生活 篇4

不一樣的碎片化的生活 ,857字

“碎片化”這個詞對人們而言並不陌生,字面意思也直觀明瞭—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這種聽上去“支離破碎”的感覺也許會讓人們不對這種生活形式抱有好感,但在我看來碎片化生活不應該被如此侷限,它也有著自己的優勢與正面影響。

“時間就像一張網,你撒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哪裡”。碎片化的時間若是能充分利用,它所帶給你的一定是難以想象的。等車時一遍遍滾動複習英語單詞使背誦不再因連續大量而枯燥;午休的時光用來品品美文讓我們從學業中暫時解脫,放鬆心情;在傍晚利用碎片時間小睡上一會兒便能重新恢復精神……碎片化的時間使個人安排更加自由,利用時間的點點積累來完成瑣碎的小事也免去了面對一長串任務清單的手足無措,階段性任務在無形中的完成提升了我們的成就感,使我們充滿幹勁地迎接每一天。

碎片化的閱讀雖不及紙質書刊那麼具有文學性,但隨著時日的推移,它的成果也逐漸顯現。儘管文章不再那麼連貫,但適當地做筆記並且利用時間跨度來感悟文字的韻味是一個下午讀完一本書所不能給予我們的。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手賬本也是在碎片化生活中走進文學的辦法:簡單的寫上兩筆生活中的趣事,發發牢騷,或是一番精緻的美化……久而久之,記錄生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在碎片化生活中特有的習慣。可見碎片化的閱讀寫作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的,在現代生活中,碎片化處理事物的方式成為人們的首選是不足為奇的。

碎片化生活意味著多樣性和隨機性,給生活錦上添花。就像學校的選修課,雖然它將一個個班集體碎片化,但多樣性的課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讓課程更具針對性。碎片化的生活同樣是創造奇蹟的途徑。微波爐的發明家斯賓塞通過磁電管融化巧克力的現象將美食與實驗這兩個生活中的碎片相結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一個個生活碎片通過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讓生活充滿未知與變數,更富有樂趣與挑戰性。

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產物,它迎合著人們對於生活的需求,讓雜化的事件貫穿於我們的一生。這些碎片層層堆積,就像一塊不規則的水晶,讓我們的生活折射出七彩的光,呈現出別樣的風采。

碎片化的生活,零散而不零亂 篇5

碎片化的生活,零散而 ,880字

在當今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世界,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本意為完整的東西被分成諸多零塊。

現在,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制定一些計劃,規劃每天的時間,這就是一種碎片化:將一天的時間分成許多小的時間,精細到每分鐘。人們還常常會將一件事劃分成幾塊分別完成,讀書學習也是如此,

有一個故事,裡面寫了一位學生覺得要背的書太多太長,老師問他:“你吃麵包時,麵包太大,一口吞不下怎麼辦?”“把麵包掰成幾塊吃啊”學生如是回答道。“所以你背書也可以一段一段的背啊”。這個小故事中的例子之生活中非常的普遍,也很普通,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碎片化。

如果讓一個普通人來描述他過去的生活,簡單的幾句話: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不同事情所切分。導致這樣生活的理由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我認為還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很忙碌,每個人都有很多事要去忙,這時候,如何妥善的把這些事平均分佈到一天的時間中就有必要了。

如果你不相信,那我舉一個例子。就拿現在那些莘莘學子來說,他們中大部分人平日的衣、食、住、行都是由他們的母親一手包辦的,而這些母親,她們有的是有工作的,也有的是專門的家庭主婦,無論是哪種,她們都是非常忙的。這時候,她們就需要有條不紊的把時間分配到不同的事上,從早飯到晚飯,從送孩子到接孩子,從打掃衛生到洗衣洗碗……她們只有抓緊時間,儘量把握好每分每秒。

碎片化也不只是單單地把一樣事物分解成小的事物,我們還可以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社會在向多元化走去,人口的增長,不同人不同的想法都在促使著社會多元化。同樣的一部電影,不同的人看了會有不同的想法,甚至是大相徑庭。同樣面對這些問題的還有報紙、書籍、雜誌、媒體、記者……

為了應對這樣的問題,社會做出了轉變,離開了原來的道路,卻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電視訊道的日益增多、報紙版面的逐漸擴張、廣播媒體的復興、專業雜誌的層出不窮……

我認為,這樣的碎片化並不是什麼壞事,雖然你咋看會覺得零散,但它卻不亂。真正的碎片化並不會因為事情的多而讓人感到手忙腳亂,它是有條有序的,可以隨時拆開或合成。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篇6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 ,988字

曾幾何時,高科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下雨了不想出去吃飯,用手機點個外賣,就能送到家。無聊了想看戲劇表演,開啟電視,就能看到聽到,想念朋友了,點個視訊通話便能見到對方,一起聊天,似乎不用出門了,我們就能接觸到這個世界,那門前的高樓大廈、窗前的綠草茵茵,又是為何?今天,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在資訊傳播進入網路化時代以後,碎片化逐漸成為我們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描述。

一部電話能連線你我他,一根網線能聯絡到世界,一部機器就能代替人類辛勤地工作。高科技確實很方便,但是似乎缺了點什麼,是的,人類的生活便利了,可卻不完整了。雖相聚千里的朋友能通過視訊聊天,但那只是影象,不是真人,你既摸不到也聞不到他身上的氣息。可以點外賣,但卻失去了在店裡熱鬧的氣氛。沒有了這些,生活變得不完整了,生活變成了星星點點的幾塊,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在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即便高超的媒體想要“包攬天下”,這操作難度也很大,而要辦一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的報紙也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曾幾何時,看到過一個資訊,令編輯記者們常常哀嘆“眾口難調”。“多種媒體,一個聲音”的傳播方式,已不能滿足“碎片化時代”不同受眾群體的資訊需求。

漸漸的我發現高科技的產生,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墮落”,意思就是高科技的運用,詮釋為人類的“懶”,人類懶得走,就發明了“代步機”汽車,人類懶得出門,就發明了美團、百度等,懶得出門搜查資料,就在百度一搜就好了。

縱使科技有千百般的舒適和便利,但網路上的一切資訊資料和發達的科技全無生機勃勃之景象,人是活的,為什麼要活在一個“死氣沉沉”的世界裡。走出門,看那奼紫嫣紅,感受那徐徐清風,不也是一個美好的體驗嗎?網路裡的世界再真實美好也不敵現實世界的自然。看草木在風中搖曳,這才是最真實的美,絕非那網路所能匹敵的。我們決不能生活在一些虛無縹緲的童話世界裡。就像在地鐵裡的人們幾乎都是人手一部手機,生活在電子產品構建的虛擬框架中,絕少有人聊天。出現了一朝網路便結識,對面相逢不相識的尷尬局面。

縱觀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變得便利了,卻變得碎片化了,生活也不完整了。科技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我們決不能被科技所左右了,我們可以運用科技為我們人類所服務的同時多接觸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不留下遺憾。網路無情人有情,人間交流是正道。願我們的生活不被碎片化,處處留下溫馨的一刻吧。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不能自已 篇7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 ,916字

小時候的我每逢聽到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們說懷念童年的美好,心裡總是充滿著疑惑。因為在我的腦海中,童年甚至是無聊的,無所事事的。直到有一天,我感到我的生活像碎片一樣,搞得我暈暈乎不知所措。

時光像離弦之箭,轉瞬即逝,彷彿昨天我才剛剛踏進小學的校門,今天就已經畢業了。那一年,我要告別小學的幼稚,要成為一名‘偉大’的中學生了。雖然小升初的考試沒有淘汰之說,但“可憐”的家長們仍然成天憂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寶寶們”落在別人的後面,唯恐自己的“心肝們”進不了名師班,甚至會貽誤終生似的。所以大家在考前心情焦慮,成績好的害怕自己會被超越,成績稍差的更是加倍努力,奮起直追,擺出一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姿態,隨時準備獻身於考試中的樣子。

不但學生家長們如此“痴狂”,就連畢業班的老師們也都像走火入魔了一樣。犧牲所有的時間給我們加課,輔導。有時晚上7點了,還在為我們“加餐”。當然如此優待之下的我們,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放學回到家,胡亂的塞幾口飯食,就投入茫茫題海之中戰鬥了。有時想忙裡偷閒,看會電視,呵呵,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

盼星星盼月亮的熬來了一個週末,你也別指望睡個懶覺,歇歇腿腳。早上七點,就要在老媽的嘮叨中爬起來,讀啊背啊。等到寫完山一樣的作業,剛要拿起一本小說想小憩一下,哪曾想老媽想鬼魅一樣,悄悄出現在身後,一隻大手早已將我的寶貝搶去。接下來是一陣暴風驟雨般的“規勸”,我自然招架不住,乖乖拿起資料,繼續“勤奮”。就這樣我的生活徹底被試卷,被習題,被老師的恐嚇,被家長的嘮叨封鎖了,大腦被洗禮了,傀儡般的日子成天渾渾噩噩,就連睡覺都噩夢連連,擔心自己被淘汰。我的生活完完全全的碎化了。

我清楚的知道,我這如花的年齡,夢一般的童年時光,不會讓我在遊戲中在嬉笑玩樂中虛度。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許許多多像我這樣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也如同漫天飛舞的雪花,支離破碎,我們都曾苦惱,哀怨。但是,有句話說的好“既來之,則安之”,我們既然無法去改變這種生活,就要學會苦中求樂,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每一個已經來臨的困難,總有辦法去征服困難,去改變生活的狀態,變碎片為珠寶!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的生活 篇8

深度學習,遠離碎片化 ,740字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的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什麼是碎片化?本意是指完整的東西被破成諸多零塊。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各式各樣的軟體在幫助我們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學習的同時,大量資訊的泛濫也使我們陷入困惑之中。低頭刷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資訊檢索最終導致個人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的膚淺與低下。在知識碎片的海洋裡,大量時間用於膚淺地瞭解方方面面的資訊,什麼都懂點,什麼都不精,尤其是智慧手機的使用,微信的使用,佔用了人們大量時間。碎片化的閱讀改變了閱讀方式,由於缺乏深刻的思考,必然導致無根文化的蔓延。

然而,社會將來需要的是專才而非通才。想要出色,使自己有創新能力,那我們必須要學會深度學習。著名心理學精神分析大師榮格為了免受他人的干擾,過起了隱居生活,撰寫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從而奠定了他的學術和思想地位,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改變碎片化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當我們奔跑在網路科技的大道上時,有誰想過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閱讀?不改變自己,碎片仍是碎片。

如何避免碎片化的生活呢?首先要學會剋制使用手機,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使每個人都生活在真實、內涵豐富的環境中,簡單並快樂的生活。

當一個嶄新的資訊傳播方式反駁了舊有傳統的相關認知時,我們不應一味的否定。資訊時代的碎片映像,僅僅是資訊表達形式一次轉變,並不值得引起一場思想界的大討論,或是一些人的無病呻吟杞人憂天。歷史永遠不會倒退,面對變化發展著的實際,破除舊有觀念,抓住時機,促成飛躍。讓其從映像成為真實,更富有內容,推動人類認識的進步。

手機使人開始了碎片化的生活 篇9

手機使人開始了碎片化 ,397字

在現實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隨處可見。地鐵上、公交車上、超市裡、電梯上、包括在家裡,這些人就被稱為“低頭族”。

在地鐵上,一排座位坐6人,6人裡最少有4人看手機。在公交車上也是,大部份人在看手機。在超市裡,看到一個洗潔精100多元,覺得太貴有掏出手機在網上商城看看,只要50多元。在乘電梯時也有人在看手機,甚至走樓梯時也有人在看手機。上次我看到一個新聞,有一個人邊下樓梯邊看手機,結果被摔死了。包括在家裡,爸爸媽媽吃飯、上廁所,就連睡覺都看幾分鐘。

我對此建議是在地鐵上可以看一會兒,但不要一直看。在公交車上也是最好不看。走路乘電梯時更不要看。在超市裡也不要看,因為網上的東西不一定就好。在家裡可以看,可吃飯睡覺時千萬不要看,如果在家裡看得話小孩也可能會看手機,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猿是低頭走的,漸漸進化成人後把頭抬起來了,但是我不希望人類因為手機把頭再低迴去!

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要 篇10

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 ,811字

生活的碎片化,是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時代的一個熱詞。無論是誰的生活,都在逐漸地被碎片化著。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購物。在忙碌的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似乎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即便如此,我仍要對碎片化的生活說不。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本是為了給日漸忙碌的我們,在瑣碎的碎片時間裡,進行有效娛樂和放鬆的。然而,我們卻利用這些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原本完整的生活打破了,碎片化了。完整的工作和學習時間被訊息提示音打破,一本書被拆為零碎的好句。被碎片化了的生活,帶來了弊端既微小又巨大的。

當生活被碎片化後,還如何有完整的時間去完成複雜的任務,如何進行系統的工作學習?人類的大腦是有極限處理速度的,對於複雜的事物,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去處理。再則,大腦不像電腦,可以從被打斷之處迅速恢復,繼續工作。被打斷之後,一個人需要時間重新專注於某件事,進而再次開始處理複雜的事物。在碎片化的生活裡,打斷與恢復的過程周而復始地進行,完整的工作時間被切割,進而拖慢我們的效率。點滴之間,時間溜走了,未來和美好的生活,也溜走了。

此外,碎片化的生活還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我們打破生活的同時,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被碎片化了。正如《娛樂至死》中所言,“媒介即隱喻”。我們用什麼媒介交流,我們便以什麼方式思考。即便都是使用中文,閱讀以萬字計數的書籍的我們,擅長用複雜而抽象,富有邏輯的方式來思考:而瀏覽著短訊息,對著視訊哈哈大笑的我們,用著簡單而短平直的方式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尤其是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好似粉碎機一般,毀滅者我們的思考。在原本就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中國,這更是災難。會思辨的人們迷茫了,原本就不會的人開口傻笑了。假使沒有人去拒絕碎片化的生活,拒絕碎片化的思考,中國的未來,將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不要在打破自己的生活了,拾起生活的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畫吧。美好的來自整而非零,碎片化的生活,我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