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讀後感400字相關作文20篇

雞毛信讀後感400字 篇1

讀後感 ,820字

暑假裡,我讀了華山的《雞毛信》,被海娃的機智、勇敢和捨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折服。欽佩之餘,我也在沉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海娃的英雄形象?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抗日信念。

海娃出生在抗日戰爭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是每個中國人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海娃就像鄭板橋筆下的翠竹一樣“咬定青山不放鬆”。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海娃才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去三王莊送信。送信的路上,遇到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地把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上;面對鬼子搜身,海娃鎮定自若;面對鬼子的重重阻礙,海娃捨生忘死,心繫雞毛信,最終把信送到了部隊,為打敗鬼子立下大功。在我看來,這一切都源於海娃有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抗日信念。

我們的年齡和海娃差不多,但在我們的身上好像缺失了一種信念,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的信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很多同學沒有目標,不夠獨立,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垂頭喪氣。還有些同學,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遇到挫折後,想不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海娃相比,我們難道不應該感到羞愧嗎?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不需要像海娃那樣捨生忘死地保家衛國,但中國的繁榮富強,東方巨龍的騰飛一樣需要我們努力學習,需要我們具備“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強國精神。還記得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作為21世紀的中國少年,我們肩上的重擔一點都不比海娃輕,實現習大大 “中國夢”的重任,讓中國成為世界巨人的巨集圖,使東方巨龍騰飛宇宙的願景……這一切的一切都將等待我們去開拓,去努力,去實現。試想,假如我們缺失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強國信念,那麼如何去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呢?

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身的特徵,都對我們少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管時代怎麼變化,我們只要像海娃一樣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就一定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雞毛信讀後感300字 篇2

讀後感 ,455字

我記得周總理曾經說過: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雞毛信》。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不要畏懼敵人,要臨危不亂。長大要好好回報養育我們的祖國。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在平川鎮有一對父子。兒子是兒童團團長名叫海娃,父親是位八路軍名叫趙虎。海娃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監視日本兵。有次日本兵進攻平川鎮,日本陣地那邊有個炮樓,於是那裡沒人看守,八路軍準備攻打那兒,可要通知張連長。於是呀,他們就寫了一封信,上面插有三根雞毛,他們要交給海娃傳信,海娃知道這封信十萬火急很重要。中間海娃落到日本人手裡,他急中生智,把信綁在一隻羊腿上。雞毛信一度的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最終海娃成功把信交給張連長。當日本兵發現上當又會怎樣報復呢……

我們要學習海娃這種不懼強敵,堅持到底的精神,好好回報祖國。這種精神一定是寶貴的 。像海娃這樣一定會得到回報,那些叛國人,欺軟怕硬,一定會得到報應。

我在這裡呼籲大家:回報祖國、不懼強敵、不懼死亡、不叛國、堅持到底、臨危不亂。你可以做到!

雞毛信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41字

最近,我讀了《雞毛信》這本書,結識了抗日小英雄海娃,而且書裡的故事真是妙不可言,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書裡的內容吧。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某抗日民族根據地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接受民兵交給的任務—給八路軍的張連長送雞毛信。

海娃一邊趕著羊群一邊往目的地趕去。路上遇到了鬼子盤查,海娃說自己是平川地的放羊娃,為了不讓鬼子發現雞毛信,聰明的他把雞毛信綁在羊尾巴上,成功的躲過了搜查。鬼子隊長久原沒有起疑心,讓海娃帶路去龍門村掃蕩,海娃急中生智把他們引到了石公山。龍門村越來越遠,石公山越來越近。一到石公山,海娃就不顧一切的向山上狂跑。鬼子的馬上不去山,而且對山路不熟悉,只能慢慢的往山上摸索。海娃跑著跑著,覺得羊群容易暴露自己,於是丟下羊群自己一個人跑了。

不幸的是,被黑狗子歪嘴發現,馬上告訴了一名同行的鬼子,那名鬼子掏出槍照著海娃就是一槍,海娃的手被打中了。他大喊:“八路軍叔叔!下面有鬼子!打呀!”就在這危急時刻,張連長帶兵趕到了,發起了攻擊,全殲敵軍。海娃把信交給張連長,隨後就暈了過去。張連長看了信,就馬上命令部隊去打炮樓。炮樓裡面的鬼子和八路軍進行了激烈的交火,其中一名叫做劉三的同志衝上去把鬼子首領殺了,張連長隨即命令爆破手去炸炮樓。只聽“轟”地一聲,炮樓被炸了半邊,有幾位年輕的同志進入炮樓,活捉了貓眼司令。

海娃的勇敢得到了張連長的嘉獎。

海娃雖然也是個小孩子,但是他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要學習他的臨危不懼,學習他的信仰和他永不言棄的精神。

雞毛信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75字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那就是《雞毛信》,寫得是戰爭時期中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叫海娃,他十三四歲,是龍門村兒童團的團長,和我們的年齡相仿,卻不知比我們勇敢多少倍。有一天,海娃一邊放哨,一邊放羊,爸爸找來,讓他把一份雞毛信送到三王莊村張連長的手中。可是在途中遇到日本鬼子的隊伍,機智的海娃把信藏在了羊尾巴下,鬼子抓了他,並且還吃他的羊。在晚上都熟睡時,海娃拿上雞毛信逃了出去,可是信被丟失,在找信的時候再次被鬼子抓住,並且讓他帶路。

海娃並沒有害怕,而是把敵人帶到了八路軍能掌控的地方,他見機行事,趁敵人不注意時向八路軍的方向跑去,鬼子開槍打傷了他的手,在八路軍的掩護下,海娃脫離虎口,把雞毛信親手交給了張連長,勝利完成任務。

張連長根據信裡的地圖,掌握了敵情,很快殲滅了鬼子們。海娃立了一大功,張連長獎勵他一把槍,那可是這次的戰利品,小海娃真是個小英雄。

看完後,我驚歎不已,海娃一路上與鬼子周旋,鬥智鬥勇,膽量過人,最終把雞毛信送到張連長的手中。我感到很慚愧,我連夜路都不敢走,做什麼事情都讓家長陪伴,最終是越來越膽小。我要克服自己,在生活中做個強者。

雞毛信讀後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4字

《雞毛信》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交通員海娃,利用放羊做掩護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完成了送雞毛信的任務。

其中印象讓人深刻的情節就是海娃在看到敵人時,他明知道有危險,不是退縮,而是選擇了直面智鬥敵人:他怕那封重要的雞毛信會被敵人發現從而奪去,導致任務失敗,事功一虧,於是便把雞毛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根裡頭了。但不幸的是,鬼子還是捉住他了。他為了革命任務,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為了讓人民們過上好日子,他不惜面子,不怕捱打,壯起膽子來做出了一個膽大的決定——裝傻。要知道,在這種危急時刻,他還能鎮定自若地面對。佩服!要是換做別人的話,估計連這個任務都不敢接受!

為什麼這會成為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為我被小英雄海娃頑強、自信的表現深深吸引著,敬佩他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明明是在生命的緊要關頭,卻還是為革命的利益著想,去智鬥敵人。再看看我們,平日裡遇到些雞毛蒜皮點的小事就會害怕,會不敢面對,甚至是哭鼻子。看了海娃這種頑強的表現,我們還能這樣嗎?我們不能!

所以,我們要向海娃這種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學習!

草房子讀後感400字 篇6

讀後感 ,2379字

【篇一:草房子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故事的情節十分有趣生動,主人公桑桑是個調皮可愛的小男孩,他雖然做了許多“壞事”,但他心地十分善良。

這本書第一章節的題目叫《禿鶴》,這一題目十分引人注目。“禿鶴”原名陸鶴,因為他天生不長一根毛,所以顯得他俊俏的臉蛋兒和頭頂極其不協調,所以同學們都叫他“禿鶴”,這個稱號傷了他的自尊心,但他後來在一次演出中用行動捍衛了他的自尊心。

言歸正轉,讓我們來看看調皮的桑桑吧。桑桑做了許多“壞事”,有些事他明明知道做完了要遭媽媽追打,可是他偏要這樣幹,當然免不了他媽媽一頓“毒揍”。一天,他悄悄的拿著家裡唯一的一口鍋砸成鐵塊給賣了,為的就是要買他那寶貝鴿子。買回來他才發現沒地方放,於是立即動手,將放碗的櫃子做成了鴿子的窩。當媽媽回來見家裡最重要的兩件東西沒了,要把桑桑給抓住。可是桑桑沒命地跑,見家門關著,就跑進了豬圈,可是剛逃離了媽媽的魔掌,又迎來了母豬和公豬的進攻,踩了一堆屎,狼狽地出來了。最後桑桑被媽媽抓住,揍了一頓。再比如說,桑桑具有獨特的想象力。他想,一個大夏天穿上棉襖棉褲會怎樣,二話不說,立即穿上了,他成了學校獨有的奇葩……

讀了這本書,我懂了許多道理,也明白了人間有許多真情。這本書給我帶來許多歡樂,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好書!

【篇二: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寫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許多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比如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讓桑桑終生難忘。

《草房子》裡不僅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句子還有許多幽默搞笑的故事,但在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桑桑拿蚊帳去捕魚。因為沒有魚網所以拿了蚊帳來代替。我覺得他很聰明,但也有一點淘氣。

最讓我感動的人便是杜小康。杜小康的家在油麻地的一間“紅門”裡,他們家幾代都在油麻地經商,是油麻地的首富。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錢又去購買一批貨準備繼續經商時,船翻了,他們家破產了,杜小康停了學。懂事的他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維持著生計,在校門口賣東西時,他沒有一絲卑微的神色,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不怕苦和累,每一天都樂觀地度過。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富有時不浪費,在貧窮時不卑微,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取得成功。

《草房子》是一個感人的,搞笑的故事。讓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篇三:草房子讀後感】

近期,我迷上了曹文軒教授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草房子》。

這本書的主人公幾乎都有不足,比如:陸鶴天生不長一根頭髮;紙月是母親私生的……

書的主要內容是桑桑小學六年的生活。桑桑是一個調皮的男孩,有一次為了給鴿子做新家,拆掉了家裡的碗櫃,給鴿子當家,結果捱了一頓打。可桑桑不長記性,過了還沒幾天,“舊病復發”扯下爸爸媽媽房間裡的蚊帳,剪成一塊很不錯的“漁網”。

最感人的故事還是數最後一章。因為桑桑私自拿出爸爸的獎品—筆記本,供自己隨意使用,所以被爸爸打罵了一頓。快睡覺的時候,桑桑脖子疼,原來,桑桑脖子腫了,就因為這個,父子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治病的配方,從而治好了桑桑的病。

讀了這篇小說,我感覺桑桑小學的六年是他生命的開始,是他接受教育的開始,桑桑以後會遇到更多挫折,希望他走向成功!

【篇四:草房子讀後感】

九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草房子》,當我開啟書讀了一會兒發現草房子裡有,“有趣、感人、可憐”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情節,說的是,桑桑看見賣雪糕的冰箱上蓋著厚厚的棉被。於是他穿上了大棉襖,在學校裡一邊走,一邊唱,“姐姐十五我十六,媽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搖籃裡,沒有奶吃向我哭……”你們知道桑桑為什麼做出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麼?大家都知道一個似乎被人遺忘的、瞧不起的人他有多麼的難受嗎?於是他才做出了這種讓人無法想象的事情來。同學們人人都是平等的,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平等相待;無論誰做了什麼事,只要不是壞事都因應該激勵,不應用不屑一顧、鄙視的眼光去看。這樣他的心才得以安慰,也才會開心。

同學們,我覺得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都應從中得到啟示。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應相互尊重、相互鼓勵。對每一個同學取得的微妙的成績,都應給予讚許。尤其要平等對待暫時後進的同學,不能歧視,應攜起手來,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我相信,通過這次讀書活動,同學之間將更加和睦、學習氣氛會更濃,大家的學習成績會更好!

【篇五: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是一本讓人感到快樂、悲痛和驚喜的小說,但我覺得我在看的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個感人肺腑的真實的生活故事,當我想起桑桑、杜小康、紙月、陸鶴還有白雀和蔣老師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我的眼中就泛起一層薄薄的淚花。

桑桑雖然是頑皮的孩子,但他真性情,在危險關頭會保護自己喜歡的人,在我印象裡,桑桑為了杜小康偷爸爸的本子替杜小康抄課本而被爸爸打的那一幕,我就像鐵一樣烙在我的心中。

而杜小康雖然在油麻地是個富二代,可他體貼同學,從來不耍大少爺氣性,他有好東西跟大家分享,當他們家遇到困難時,他心裡最想的就是上學,這種渴望學習卻不能學習的心情是多麼的痛苦。

紙月,一個心地善良又不失可愛的女孩,當別人把她當成桑校長女兒時,她是不會給別人新增煩惱的女孩,她懂事,知道如果再去桑校長家,只會更加增添遙言。而桑桑一心喜歡的紙月卻沒能留在他身邊,留在油麻地的身邊。

陸鶴,他是一個自尊心強的男子漢。如果朋友有困難,他會第一個衝上去保護他,當別人都在說他是禿頂時,他用行動保衛了自己的尊嚴。

我永遠忘不了那金色的草房子,美麗的大風車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還有那一群活潑善良,可愛的孩子。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篇7

讀後感 ,4953字

【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天空微雨,我捧著《魯濱遜漂流記》,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魯濱遜從小就嚮往著自由,一直夢想著要去航海探險。他不顧家人反對,帶著無限的憧憬,登上了朋友父親的船。可不幸的是,船隻觸礁遇難,魯濱遜隻身漂到了一座荒島上。但在危險面前,他沒有退縮,而是依靠自己的雙手在島上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他種植莊稼,馴養鸚鵡和山羊,將自己的生活安置得井井有條。之後,魯濱遜又救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作為朋友和僕人。他總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更豐富:他花了五個多月的時間造了一艘大船;他嘗試著去釀酒……事實上,魯濱遜嘗試做的事兒,無論有沒有成功,都無形中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樂趣。

丹尼爾笛福在書中說道:“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是的,危險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險的心理。在困境中,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將會成為英雄。而魯濱遜,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遠大理想和不畏懼危險精神的英雄。

再想想,這本書又教會了我們什麼呢?堅持追尋夢想,大膽地探索,堅持不懈,善良勇敢,有勇有謀……

此時,已經放晴,藍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我心中也好似烏雲掠過,此時已是雨過天晴,灑下了一抹一抹的陽光……

【篇二: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給我們知識,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啟迪。

暑假裡,我讀了18世紀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這是英國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是兒童文學寶庫中的偉大名著。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魯濱遜幼年時就有著航海周遊世界的理想,但父母極力反對,可這阻止不了魯濱遜,魯濱遜19歲的時候,揹著父母,報名做了水手,在海上,發生了意外,暴風把船給吹翻了,但魯濱遜很幸運,沒被淹死,獨自漂流到一個荒島上,接著憑藉自己的努力開墾了一片土地,還找到了食物,開始獨立生活。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魯濱遜從野人那救出了一個受害者,併為他取名“星期五”與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後來因為救了一名船長,所以決定帶他們回到英國。

在《魯濱遜漂流記》裡面,有這樣幾句話讓我十分欣賞;神賜給眾生一種能力,有人不怕苦,不怕累,創造出奇蹟。而有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奇蹟”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造,奇蹟就會出現,他告訴我們遇到困難危險,不要放棄希望,只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樂觀面對實現,就會成功,克服困難,甚至能像魯濱遜一樣創造一個超乎自己和所有人想象的奇蹟!

記得有一次我去練琴,有一首曲子我怎麼練也練不好,於是垂頭喪氣的坐在椅子上埋怨老師給我的曲子太難了,埋怨父母讓我彈琴,這時我想起了魯濱遜他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能用雙手創造奇蹟,我們為什麼不能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我終於練熟了那首曲子,得到了老師的讚揚。

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困難,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魯濱遜那樣不畏艱難,勇敢生存的人,才能闖過那些暗礁、險灘,迎接美好的明天!

【篇三: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最近,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它是一本冒險小說,不光男孩子喜歡,就連身為女孩子的我,也慢慢迷上了它。

這本書主要寫了魯濱遜年輕氣盛,不聽父親勸阻,執意要出海遠航,可他不幸流落荒島。這島上荒無人煙,到處亂石野草。他孤獨無助,開始了長達28年的與世隔絕的荒島生活。他為什麼能在一座這樣的島上獨自生活?靠的不是別的,就是那驚人的毅力。

漸漸地,魯濱遜給自己蓋了座“林間別墅”,捕捉山羊,在家裡圈養起來,這樣一來,他就有了肉食來源。他利用自己找來的一點麥種反覆播種,得以吃到穀物補充身體所需能量。他還在這28年裡學會了製作陶器、編織籮筐、打造家居等,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斷超越以前的自己,給自己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魯濱遜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利用周圍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努力讓自己生存下來,甚至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這種勇氣很少有人擁有。我要學習他不畏艱難,學會生存,勇於創造,敢於拼搏,使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指導老師韓娟

【篇四: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在十月裡,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是一本能給予人堅定信念的書。至今回想起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經歷,我心裡依然無比佩服。

魯濱遜為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毅然放棄那安逸舒適的生活去遠航,實現他的人生理想。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他倖免遇難,流落荒島。他在克服最初的悲觀和絕望以後,他憑藉自己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憑藉自己的雙手與智慧,戰勝重重困難,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之久!這完全是一個勇敢者創下的神話般的奇蹟呀!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我流落荒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什麼?會劈柴?會打獵?會做飯?我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呢!

我佩服魯濱遜活下去的意志,佩服他頑強不屈的精神,佩服他戰勝大自然的勇氣…

雖然我不可能像魯濱遜一樣流落孤島,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學會生存的本領,不被困難打倒,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做一個生活的勝利者!

【篇五: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有許多的感想。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它的大意是這樣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不斷追求的冒險家,可航海失敗了,他十分幸運的活了下來,但流落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在28年的生活中,食物、衣服全部靠自己的雙手解決了。最終,魯濱遜有幸回國了。

這本書不僅內容相當的精彩,而且把魯濱遜這個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充滿了色彩。

在我看來,魯濱遜是一個永不滿足,不斷求索而又雄心勃勃的年青人,他不貪圖安逸的小康生活,死守父親的財產,當一名無憂無慮的律師,而是選擇當了一名水手。最後流落荒島,憑著自己的雙手為他創造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生存環境,又幫助了“星期五”,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讀了這本書,我又想到我自己,從小過著公主一樣的生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只會看書,到現在我連煮方便麵都不會,如果我像魯濱遜那樣流落荒島,就在那坐著只會哭嗎?我不甘心,所以,我要自己去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什麼都依靠父母,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那一天我嘗試了洗衣服,雖然水十分涼,但我還是堅持,雖然兩手搓的發紅但我依然很開心。以後我要學做更多的事!

讀了這本小說,它教會了我們堅強,學會生存,只要愛勞動就會做出不平凡的事,像魯濱遜那樣不怕困難,學會戰勝困難。

【篇六: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有個男孩,從小就夢想著外出探險。在他18歲以後的某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登上了朋友父親的船。第一次出海後沒幾天,他就遇上了大風浪,感到“難過得要命,心裡又害怕得要死。”這時,父母的忠告,父親的眼淚和母親的乞求一起湧上心頭……這個男孩就是魯濱遜,他用一生告訴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要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

這本書講述了17世紀,一名英國水手魯濱遜不安於中產階級的那種平庸舒適的生活,多次出海經營。在一次去非洲販運黑奴的途中海上遇難,飄落荒島。他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依靠個人智慧和辛勤勞動,謀食建屋,制器養畜,開荒耕種,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終於回到文明社會。

而這本小說的作者笛福,他的生活和思想與魯濱遜有著緊密的聯絡。笛福出生在一個信奉新教的小油燭商家庭,所生活的時代正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伴隨著迅猛發展的海外擴張。笛福從20歲開始做商人,從事過政治鬥爭,出版過小冊子,諷刺政府;辦過報紙;賺過錢,也破過產,數次被捕。一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

人生應該充滿夢想,充滿奇蹟,不能因生活的平淡而磨滅激情,因歲月的流逝而退去色彩。生活中有種種困難,我們要學習魯濱遜這種臨危不懼的精神,不退縮,不跌倒,永不屈服!

【篇七: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一天,我翻出一本灰塵滿滿,早已被我遺忘的書—《魯濱遜漂流記》,但當我捧起後,便再也放不下了。

讀完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威猛而又智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那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

魯濱遜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開始了航海。然而這也是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他第一次航海就流落荒島,但是這不能難倒魯濱遜。他把船上的衣物、食物等凡是能用到的東西全部搬到島上,而且還自己種植大米和麥子,自制木杵、篩子,自磨麵粉,烘出了麵包。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他又製作了陶器……

就這樣,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的荒島生涯結束了。是的,很多人有疑問,他是靠什麼活下來的?我認為,是對生的渴望和堅強毅力活下來的。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現在的一些人們,他們因為受到了一些小挫折而輕生,可比起魯濱遜,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是多麼渺小呀!

我不禁也反省自己,如果我淪落荒島,我會幹什麼?劈柴?打獵?還是坐在那裡抱頭大哭,等待營救?我知道了許多:面對危險,要勇敢面對。面對困境要不屈不撓……

【篇八: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主人公魯濱遜是英國人,出生於17世紀。從小他就喜歡和嚮往探險的生活,長大以後不顧父母的阻攔,一心去航海冒險,不幸淪為奴隸。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逃走了,卻流落到沒有人煙的荒島上,在那獨自生活了28年。但是魯濱遜沒有氣餒,靠著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種植糧食,圈養山羊,修造船隻,燒製陶器,用樹條編籮筐。讓自己生存了下來,還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會“星期五”好多文明的生活方式。後來魯濱遜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貨船船長,他才有機會從生活了28年的荒島上回到了家鄉。

很多小朋友也喜歡航海和冒險,可能從沒想過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面對,如何解決,總想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只有勇於向困難挑戰,才會走出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困難中不斷成長起來。

魯濱遜真的是好偉大,我發自內心地佩服他!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中,他都一一克服,並創造出生存的奇蹟!相對於我們的學習來說,我們應該向魯濱遜學習,如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如何取得好成績。正如笛福說的:“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和一個英雄。”

【篇九: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濱遜?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

雞毛信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96字

畢業後的暑假中,我看了許多抗戰影片。《地雷戰》、《雞毛信》……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雞毛信》。

《雞毛信》主要講了抗日時期,龍村受到了日寇的破壞,日寇的司令叫“貓眼”。一天民兵隊長趙隊長探聽到“貓眼”司令的炮塔只有少量哨兵防守。於是讓兒子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張連長。途中海娃不幸被日寇抓去,海娃便引著日寇去到八路軍埋伏圈,並從石公山的小道逃跑,將信送至張連長的手中。

看了《雞毛信》後,我得到了兩個啟示:關於智慧和勇氣。

在《雞毛信》中,海娃趁日寇睡著後,悄悄逃走,卻被偽軍找到。指揮官以為他給八路軍送信,結果偽軍攔住,讓羊跑了。還有一個片段中,海娃見了日寇,將信拴在羊尾下,並裝作是平川的放羊人,巧妙讓敵人認為他什麼都不知道。假如他將信塞在身上定會被發現,並會給日寇當開路的人;若海娃不能回答指揮官的問題,還會被遺棄在荒山野嶺中。

海娃的勇氣是常人不可比較的—電影中為了逃出敵營,海娃冒險從敵人密集的臥室逃跑,並將睡在大門前的日軍移走;在石公山中,他又冒著槍火,爬過岩石將信送到八路軍陣營。在此之中,不僅有被敵軍發現機密的危險,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可海娃卻不管這些風險放手一搏,取得了勝利。

《雞毛信》這部電影不僅讓我記憶深刻,更讓我受益匪淺—它將成為我畢業後的暑假中一顆永遠的紅星—因為這部電影不僅讓我領略到什麼才是真正男子漢,什麼才是勇士!

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篇9

讀後感 ,4004字

【篇一: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爺爺在十九大報告中這樣說。

什麼是信仰,它有啥味道呢?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還是鹹?帶著這個問題,我去爺爺家請教。

“爺爺,您知道什麼是信仰,它有什麼味道嗎?”爺爺用粗糙的右手摸了摸胸前的黨徽,笑著說:“這就是信仰!至於味道嗎……”說完,爺爺沉浸在回憶中,久久不能自拔。

看到爺爺的樣子,我不斷的猜想信仰到底是什麼味道。於是,我再次翻開《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尋找信仰的味道。不一會,我就興奮喊道:“爺爺,我找到了信仰的味道了!”“哦?那你就說說。”

“書中的故事告訴我,信仰不僅僅是一個詞,它也是有味道的:它比紅糖更甜,因為這種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無數的革命先輩,才情願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難。信仰的味道還是樸素的,就是因為有信仰的味道,無數革命先輩才願意自己受苦,為更多的人換來好日子。信仰的味道也是無私的,因為它在臨刑前,先輩們也沒有一絲懼怕、一絲的恐慌……”

爺爺望著滔滔不絕的我,為我豎起了大拇哥,說到:“我小孫女真行,你說這些大道理我不會說,但這些味道我都品嚐過,咱共產黨員就該有信仰!”

我想,我找到了信仰的味道了。

記住那句話: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篇二: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讓我明白三個道理,一是強國夢想,二是紅旗飄飄,三是民族復興。

首先、這本書主要寫了方誌敏堅貞不屈、其中方誌敏寫的《可愛的中國》中的幾段告訴我陳淑湘被人們稱為“鐵血將軍”的原因、紅軍戰士過雪山的過程、草地黨支部在草地上艱難地行走的樣子和《黃河頌》這首歌等。還有一些關於中國的人和讚美我們共產黨的詩歌。讓我知道了抗日英雄是那麼地偉大,他們有不怕死不屈服日本的精神。

接著,寫了林縣紅旗渠的來歷、焦裕祿在蘭考的經歷,王進喜為什麼被稱為“鐵人”和改革開放,他們的英雄事例表現了我們的共產黨不屈不撓,改革創新的樣子。

最後描述了我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築夢中國、夢想小鎮、紅旗飄飄追夢故事、全面小康路上等,再次表現了黨想讓科技更進一步和他們的願望---中國夢。

讓我明白偉大的人民英雄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以他們為榜樣,付出真實,付出真愛。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

【篇三: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我讀過很多本書,如《神話故事》、《作文》、《好詞好句》等等。讓我讀得美滋滋的書是《童話故事》,別人送給我的一本書。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讓我明白人生的一個小道理。我看了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狐狸偷吃了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別人請它吃的,這樣很不文明。

在我看得入迷的時候,連媽媽叫我吃飯,我都聽不見。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動得哭了,那一刻我不自覺得流下了淚水,媽媽過來了,我撲入媽媽的懷裡緊緊地抱住她。嚇得媽媽安慰我問我什麼回事。

通過閱讀,我收穫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故事,每一個人都有做錯過事情,應該吃一哲長一智,通過經歷事情學會成長,不能因自己的不開心,而去傷害別人,造成其他人的不快樂。

想讓自己快樂,要學會分享,通過給別人講笑話、分享食物、分享經驗。使自己內心得到滿足。這樣看起來想是隻有付出,但是其實很多時候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從《紅旗飄飄,引我成長》中學習了許多東西,明白了道理。

【篇四: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越往上走越難受,小董只覺得頭昏眼花,呼吸苦難,她好想坐下來休息一下。但是嚮導的話在她耳畔響起:“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年僅42歲的焦裕祿因病倒在了工地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斷斷續續說出的話是:“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在“中國航天第一港”,中國宇航人成功的發射了80多顆人造衛星、10艘“神州”飛船、2個天宮實驗室,相繼將10位航天員安全順利送往太空……

閱讀著《紅旗飄飄伴我成長》這本書,一個個讓我揮之不去的人物深深地扎進了腦海。從長征到建立新中國,再到實現百年中國夢的歷程中,無數個像方誌敏、王進喜、沈浩一樣的有志氣的中國人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或是生命,是什麼魔力吸引著他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媽媽,您說他們這是為了啥?”我向身邊的媽媽尋求答案。媽媽為難的看了我一眼,也翻開了我手中的讀本。

“金陽,你快看。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吃粽子蘸紅糖,卻因為身心投入,把墨當成紅糖,還說‘甜甜,真甜!’這個故事的題目不就是你尋找的答案嗎?”

《信仰的味道》—我輕聲的讀著故事的名字,咂摸著它的含義。是呀,小董、焦裕祿、航天人,他、她和他們,不都是懷著那個久而不變的信仰而努力前行的嗎?為了祖國變得越來越強,他們寧可犧牲個人,寧可奉獻自己的一切,而在所不惜,這就是信仰的魔力。

我的信仰是什麼呢?我追問自己。慢慢地我又拿起《紅旗飄飄伴我成長》這本書,認真的閱讀起來……

【篇五: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藍天下,白雲下,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大地,它象徵著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堅強不屈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一天上學,我們便每星期一都要升旗。每次,我站在國旗下,望著國旗,我心中無比激動,對國旗充滿了無限的熱愛。這面紅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國旗!之後,我正式成為了一名少先隊員,當高年級的哥哥姐姐為我佩戴上那鮮豔的紅領巾時,我是多麼驕傲,多麼自豪因為我是一名少先隊員了。我能戴上象徵著我是一名少先隊員的紅領巾了!w紅軍戰士過雪山》中的小女孩小董,當時她只有13歲,跟我現在一樣大,在長征翻越雪山時,看到身邊一個個戰友倒下,她感覺身體發軟,噁心想吐很想坐下來緩口氣,但她知道不能停下來,終於克服自己的軟弱,用堅強的意志翻過了夾金山。

這些故事讓我感悟,讓我慚愧,同樣的年齡,有的比我還小,我還經常在父母面前撒嬌,他們卻用年輕的生命,用英勇的事蹟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像小董前輩一樣,要有堅強的意志,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能失去信心,堅持一定能成功。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為社會做奉獻,從小事做起,在學校在外面做個文明的學生,在家裡做個懂事體諒父母的孩子,在成旗下幸福地成長,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祖國!

【篇七: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大年初六,我聽到了楊靖宇的抗日故事,感觸非常深。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家,軍事家,著名的抗日英雄。位於鄂豫皖蘇區及其他著名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建立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楊靖宇受命黨中央到東北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小組的主要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自己孤身一人與大批量的日寇周旋戰鬥了幾晝夜後,楊靖宇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他被正式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優秀著名的抗日英雄和英烈群體名錄。

為什麼紅領巾,國旗都是紅的?是因為這些成千上萬的英雄用鮮血染紅了她。我們要向這些烈士,英雄們致敬!之前有你們保護中國,新中國才站立起來,強大起來。我為生長在這片國土而驕傲,我為有您這樣的先烈而自豪!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我要成為一位有用的人,為我們祖國盡一份力量!

【篇八: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讀書伴我成長,夢想與我同行。通過學習“紅旗飄飄,引我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活動,讓我又一次深入瞭解到中國的近代歷史。

一百多年前,神洲大地風雨如磐,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一百年前,二十歲出頭的毛澤東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並於1919年3月親自送第一、第二批赴法學生從上海啟航。一百年前,十九歲的周恩來為友人題詞愿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而後赴日本留學。不久大批中國熱血青年紛紛踏上出國留學的航船,遠赴異國他鄉開始尋求救國的道路。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改變了中國。如:周恩來、鄧小平、朱德、陳毅,從那時起,古老的中國即將度過漫長的黑夜,迎來光明的曙光。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可信賴的堅強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族的復興,有了光明和希望!

【篇九: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每當國歌響起,紅旗飄揚的時候我都會為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無比自豪,是革命先烈,花了無數心血。精力與生命才換來了祖國的繁華,人民的幸福。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它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強國夢想,紅旗飄飄和民族復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總有挫折與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沒有一個先進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共產黨成立了,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才有了新中國。在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故事是第一單元“強國夢想”裡的《紅軍戰士過雪山》,年僅十三歲的女戰士小董跟著大部隊翻越了雪山,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雖然在過山途中經歷了暴雨冰雹大雪等等磨難,但是紅軍不怕,任風怎麼吹,任選怎麼打都動搖不了紅軍堅定的信念。在談談《草地黨支部》吧,年僅十五歲的戰士羅玉其傷重掉了隊,和英勇的副連長李玉勝團結一心,三天艱難苦行才終於走出草地與大部隊匯合。

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更要學習紅軍那不畏艱難,團結一心的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學習上認真努力,一絲不苟,更上一層樓。

駱駝祥子讀後感400字 篇10

讀後感 ,577字

“駱駝祥子。”我輕聲念著,竟不知這個看似簡單的書名,它能引發更深刻的思考。

在舊中國北平城中,有一個車伕,叫祥子。他剛來到這個城市時,對這裡的一切憧憬著,並有著美好的生活理想,那就是買上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他好強、上進,想著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成功的果實,但命運彷彿就愛跟他開玩笑,一次一次的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好不容易買上的車被大兵拉走了,積蓄又被偵探敲詐,被迫娶了虎妞,最後小福子也自盡了……祥子從一個老實、健壯、堅韌、自尊好強的上進青年,淪為了麻木、潦倒、狡猾、自甘墮落的地痞流氓,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祥子的命運可憐也可悲,他變成如此,與當時的社會脫不了干係。這本小說向人們展示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的痛苦深淵,耐人尋味。

“祥子的手哆嗦的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祥子剛買到自己的新車,激動到快要哭出來,這就說明了這九十六元的來之不易,這可是祥子一分一分,省吃儉用,才攢下來的血汗錢啊。那感覺就像是,努力了一個學期,逼自己不看手機,不看電視,整日埋首於題海,奮發圖強,最後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是種情不自禁的喜悅與激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到。

看到這時,我總會感到萬分慚愧,錢不是從天上掉的,而是父母辛辛苦苦上班換來的,以前我還總會吵著買一些喜歡卻實在沒什麼用處的東西。但現在,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