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漸漸消失的老手藝相關作文20篇
那漸漸消失的老手藝 篇1
國二作文 ,1035字“媽,我出去逛一圈哦!”伴隨著媽媽的叨叨聲,我走出了家門。
整日沉迷在題海中的我,自然是希望在百忙之中能抽出空閒時候出去玩一玩、瘋一瘋。而現在的我,正漫無目的地在茫茫人海中穿行,毫無想法,也不知自己要到哪兒去。
不知不覺中,我走進了附近的小集市,耳邊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快來嚐嚐剛出爐額包子喲,又香又美味的喔!”我不禁笑了笑:“還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哎!嘖嘖,也是沒誰了。”我聳了聳肩膀。轉身一望,一位老爺爺正蹲坐在地上,捏著個個小小的泥人。
我不由得走過去想瞧個仔細,只見老爺爺手中的泥團在他那一雙妙手之下,個個千奇百怪:一隻小貓伏在一雙鞋旁,慵懶地晒著日光,真是憨態可掬;美猴王騰空出世,不覺讓我想到他那大鬧天宮的神采。我不禁瞪大了雙眼,彷彿所有的事物只要經老爺爺的手中就有了生命似的。
老爺爺望了望我,笑了笑:“小姑娘,真是讓你見笑了啊!我的水平還欠火候,這東西不值錢,喜歡就拿一個吧。”我連連擺手:“不不不,老爺爺您的手藝挺棒,簡直是位老藝術家,怎麼能隨便要您的東西?”老爺爺謙虛地笑了笑:“哎呀,還老藝術家?不敢當不敢當!不過這手藝可是祖傳的。”
我便坐下與老爺爺攀談起來,從他口中得知,老爺爺從小便跟自己的父親學了這門手藝,他盼望著這手藝能有人繼承,可現如今,自己的兒子、孫子對此都不屑一顧。“這手藝以後怕要失傳啦。”老爺爺嘆息道,搖了搖頭。
是啊,老爺爺的擔憂不無道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事物不斷增多,可這些老手藝卻遭遇冷落。望著老爺爺略帶失望的臉色,我不禁有著微微心疼,也不知原因,我試著想安慰安慰老爺爺。“那,老爺爺,你完全可以把這手藝傳給喜歡的人啦!說不準,他們會喜歡的啊?”老爺爺卻只是笑了笑:“小姑娘,我知道你的好心,也許城裡的孩子只認為是一灘爛泥吧!喜歡,怕是遙不可及。就說說我那孫子,小小年紀,每天盯著手機,一哭鬧給他手機就可以,孩子,你說說,這手機有啥好玩的呢?”我羞紅了臉:“怕是……這手機魅力大到嬰兒都喜歡的吧,或許,他以後做個手機創造者也不一定的呢!”老爺爺無奈的搖了搖頭:“想當年,我小時候,手機都沒有,要是有,也怕是土豪才會有吧!電視機都是稀罕物,這捏泥人雖比不過手機,卻也給了我不少歡樂,我小時候也常說我以後要做一個老藝術家,這手藝可以得到流傳,可這願望,又可曾實現?”雖這手藝得到流傳是之艱難,可這堅守了幾十年呢。
是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也希望這手藝能有所得到流傳,但願這不會是事與願違,空談而論的吧!
那漸漸消失的記憶 篇2
國二作文 ,756字那是一條羊腸小道,小道邊是稻子,是樹,是草,是花,有那樂呵呵的孩童與老人,還有那在田中勞動的農民。往前走便是那紅瓦青磚的老房子,手輕撫著那經歷風雨的青磚,那是多麼懷念啊。
“過來玩玩啊?“不了,還有事情的。”這是來自中間隔著一條河道的交流。每一次,有幾個人來了,家中的人都會扯著嗓門,帶著笑容朝著河道的另一邊的道路,熱情的招呼著人家來家中玩玩、坐坐。他們臉上所綻放的笑容是我所沒有見過的,那種村中人的真摯,但他們只是農民,卻有著我們大多人所沒有的淳樸,熱情。後來才知道,他們都是一個村的,個個大家都認識,偶爾也會大家一起串串門,一起搬張板凳,在陽光下,嗑嗑瓜子,聊聊天來打發一下午的時間。
這種場景,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也許已經在記憶漸漸淡化……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那是爆竹聲“新年好”“新年好”這是大年初一必不可少的招呼,大家是一個村的,就是一家人,不管熟不熟,他們都會笑著迎上去給對方問個“新年好。”給予對方在新的一年裡的開頭有個好兆頭。在這種喜慶的環境中,即使那寒風在寒冷,溫度再低,也會被這熱鬧的環境所感染,使家家戶戶都感受到溫暖。在這種節日中,必不可少—團聚。家家的青煙緩緩上升,灶臺中的火苗懶洋洋的跳躍的,家中人聊著天,似乎一家人有聊不盡的話題。那綿綿思緒便從著家鄉話中流出,這家鄉話說著說著便熟悉了,時不時大家一起笑笑,但這家鄉話說著說著也便忘了。
這種場景,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也許已經漸漸忘記屬於自己的話……
那些點點滴滴在自家的記憶中,還剩下多少……
熱情?淳樸?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交流?屬於自己家的語言?是否都還在你的記憶裡或者是漸漸淡化,留下了現在?都是問題,也都是記憶。也許那些不起眼的東西,但卻都在你的身邊漸漸消失了……
也許有一天真的消失了,還會有人想起它們嗎?
那漸漸消失的綠 篇3
國二作文 ,617字暖暖的風帶來一朵朵白雲,在天上留下淡淡的痕跡。無論春夏秋冬,曾經這都是我們的樂土。
記憶中的畫面,總是綠綠的一片草地,一塊餐布,一個藍天,幾朵白雲。每到雙休日,勞碌了五天的我們總愛到那片開闊的草地玩耍。不同於公園,它沒有名字,只是一片草坪,草坪邊上長著幾棵上了年紀的樹。春天,這裡野花簇簇,野蝶飛舞;夏天,這裡綠樹成蔭,涼風習習;秋天,這裡野果飄香,枯葉滿地;冬天,這裡陽光明媚,無風無雪。這兒的一年四季,都如人間仙境。而我們一家最喜歡的,便是攜上餐布與幾個便當盒,挑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到那片草坪去。有時,我們會帶上風箏,又或是一套漁具,儘管風箏飛不上去,魚兒也不上鉤,但這依然有趣。
爸爸總是帶著漁具與一頂帽子,初夏的陽光已經有些熱了,陣陣涼風,濃綠的樹蔭,我們便坐在草坪上等著魚兒上鉤。蚯蚓也都是現挖的,理由嘛,用爸爸的話來說,便是“魚最喜歡吃本地的蚯蚓了!”
好不容易,一條魚有上鉤的趨勢。我們一家人都會屏住呼吸,待它咬鉤,爸爸便收杆。若是運氣好,是一條不大不小的魚,我們的晚飯便可以吃到天然的野味;但倘若魚過大—後果便是折掉一段魚竿。
循著過往的記憶,我再一次回到了那裡。那裡的草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灰灰的樓房—我們自認為的現代。藍天被一層層霧靄掩埋,那幾棵上了年紀的樹也沒有了,只剩下了一排排景觀樹。景觀樹依舊很美,只是再也沒有了昔日的風韻。
風兒依舊,只是幾朵淺淺的雲沒了藍天的映襯變得晦澀難辨。
那漸漸消失的初心 篇4
國二作文 ,1000字還是那個古色古香的小閣樓,還是那方鎏金的長匾,依稀還能輕嗅到瀰漫在空氣裡的淡淡檀香。似乎,那個身著霓裳、淺笑安然的女孩仍在對我講述著那漢唐盛世,那霓裳羽衣,那悠悠華夏……
初次見她,是在鳳凰古城。鳳凰古城是我夢境裡的世外桃源。在夢裡,鳳凰扇動彩翼,流光溢彩。我幻想著置身於那個靜謐悠遠的古城。她一次次展翅飛進我的夢境,我一次次盼望著走進她,瞭解她。終於,我走近了她。可是,眼前的鳳凰古城已然沒了那份恬靜悠遠,耳畔聽不到姑娘腳踝鈴鐺的脆響,唯有小販的高聲叫賣。沒有潺潺流水,只有目力所及之處那遍地垃圾。我頂著烈陽,緩緩移動,再也沒有了最初的激動與期冀。
忽然,我的肩不知被誰輕輕撞了一下。我愣了一下,還未反應過來,一個淡定溫和的聲音傳來“不好意思”“嗯?”抬頭,只看一少女娉娉婷婷地轉身,一頭黑髮一甩。我的目光下移,她身著的竟是一身漢服。那是一件淺象牙黃的夏季漢服,領口點綴著幾朵粉色的桃花,大發卻又不失精緻,洋洋灑灑出氤氳的純春天。
“是漢服吧?”我輕撥出聲。聽到我這句話,她停下腳步,笑問“漢服?你知道?”“對啊,為什麼不知道啊?那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服裝啊!”我不假思索,是的,漢服,誰不知道?可是,她卻搖了搖頭,抿脣不語。
半晌,她輕啟朱口“你陪我走走吧?”“好啊!”我傻傻的答應了。沒走幾步,已經有不少人指指點點。忽然,一個詞語蹦了出來“和服吧?”我愣在了原地,和服?他們是瘋了嗎?“不是吧?怕是韓服?”又是一記當頭重棒。我的心絞痛得難受。可是,她卻只是咬了咬脣,沉默不語。我衝上去,拉著她的手。猛然抬頭,對上她的一雙眸。卻被狠狠刺了一下。那是怎樣的一雙眸啊,燦然生輝,又冰冷刺骨。“我帶你去個地方”她自顧自牽起我的手,大步向前走去。哦,那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閣樓,一方鎏金長匾端端正正。走了進去,那居然是滿眼的漢服。她走到一隅角落,拎起一隻紅木箱子。開啟,裡面也是幾套疊得十分整齊的漢服,色彩奪目,像是整個夏季在箱底鋪開。
她小心翼翼展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漢服,比自己在電視裡看到的還要華麗,細緻的紋繡搭配著明媚的色調,像一幅幅生動的浮世繪,每一幅都有自己的故事。她躺在地板上,微微嘆息。有多少人還不知漢服,會錯認和服?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漢唐盛世?那個歌舞昇平的大唐盛世?那一曲霓裳羽衣?
人們忘記的何止一件漢服?那漸漸消失的只是一件衣服嗎?他們丟失的,有時否是那漸漸消失的盛世初心?
漸漸消失的年味 篇5
國一作文 ,609字又是一個年,在以前的農村,由於只種田,到了臘月,大家就空閒了,從小年就開始進入過年的狀態,開始囤積年貨,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小孩們放了假天天互相玩耍,大人們到處串門,都沒有做事了,這狀態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可現在只從大年三十放假到初七,時間少了很多,而且由於現在的生活壓力大,都不能完全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也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也都比以前好了不少,每天也能吃的了魚肉,在三十晚上的年夜飯和平時吃的並沒有許多差別,大家就感受不到過年時的特殊。
對了,過年還有一個主角,那就是爆竹。爆竹有許多種,有直衝雲霄的禮花和沖天炮。有適合小孩戲耍的摔炮和擦炮,大家為了驅趕年獸,還會買那種好大一卷的鞭炮,在除夕午夜,每家每戶都點燃鞭炮,非常熱鬧。可在今年,公安局一直禁令,告訴我們不能放鞭炮了,否則罰款三千元,有些地方還得拘留。可我們大家怎麼會照做?大家也照樣放,民警也要過年,我想他們也不想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這戛然而止了吧,後來他們發現有人放鞭炮也只是提醒了一下,果然。雖然我們還是放了鞭炮但是這禁令至少擺在那裡,說不定哪年就真的不能放鞭炮了。
還有小孩的壓歲錢,以前,物資貧乏,大人們給小孩的壓歲錢,小孩高興得不得了,可現在的小孩有吃有穿,大人們還給他們壓歲錢,小孩會覺得理所應當,不給還不高興,而且大人們認為給得錢越多越好,這壓歲錢就變了味。
總之,年味在各方面與以前都有不同,越來越淡了。
在時光中漸行漸遠的老手藝 篇6
國三作文 ,1320字個人的記憶經過歲月的洗刷,有多少能夠靠得住?推開舊憶的窗緩緩走進一段舊時光。老手藝人們的艱辛和無奈一一浮現在眼前,匯成一本鮮為人知的《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講述的是各種已經或者即將消亡的傳統手藝以及以這些手藝為生的手藝的人,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充滿了新鮮,好奇,有趣,隨著瞭解的深入,不時也會嘆氣,想象以前的畫面,現在已經難以尋覓了。
提起匠人的精神,我們總是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鄰國日本。他們用一生的光陰努力做出滿意的茶杯,精緻木雕或者美麗的和果子,其中的執著令人感動。而在中國也有這麼一批老手藝人……
記得小時候看到那些磨刀的人,總會天真的問媽媽他們為什麼會在大街小巷裡幫人磨刀?回答總是那四個字“為了生存”,卻始終沒人願意站出來幫他們辯解,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對這個行業的堅持和對這份工作的留戀。“磨剪子……。鏘菜刀……”幾聲高亢綿長的吆喝便是他們一天工作的開始,從膽怯的第一聲吆喝開始,到現在落落大方的吆喝,這個過程對於那些小日子過得特別滋潤的人來說也許很短暫,可對於背井離鄉獨自來到異鄉的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天一天數過來的。但2016年的今天,如果哪天我們再去走街串巷一回,他們的身影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過去每逢夏季來臨之前,修理旱傘雨傘的便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招攬活計了,他們的吆喝聲是:“修旱傘雨傘的—拾掇旱傘雨傘—”那時,市民使用的傘大多是紙傘,也就是用油紙做傘面的傘,油紙和竹骨子極易損壞。修傘的擔子裡分別放著修傘用的油紙、刷子、血料、桐油、膠水、麻繩、鐵絲以及刀剪、鉗子、傘骨等物。修傘的走街串巷,市民們聽到吆喝聲便拿出破傘將修傘的叫到家門口,一番講價之後,修傘的便會很快將破傘修補好,然後塗上血料,刷上桐油,破傘便整舊如新,又可以抵禦夏日裡的日晒和風雨了。
在記憶中的老手藝人應該是那神采飛揚、精神抖擻的,用他們的一雙“巧手”便能橫霸天下譜寫精彩絕倫的人生的,而現實中也相差無幾。只是時光殘忍的洗刷走了他們的滿頭華髮。歲月殘酷的在每個人臉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每個人被生活所迫在社會低層緩緩艱難的生存著,生活一點一點地把他們的身軀壓彎。但他們始終沒有放下最初的手藝,最初充滿了信仰的手藝,最初賴於生存的手藝。
正如書中所說“老去的手藝,正是支撐中華千年文明的重要一環。它們的老去,正如四書五經成為教育的點綴而非主流一樣,固然令人傷感,但也是文明升級的必然。”任時間如何流逝,那些已被人所知亦或還沒有被人所知的老手藝,總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或者方式,豐富人們的生活或者記憶。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是一本有心的書,作者是一個有心的人。有心的人往往有比其他人更深切的哀傷。一方面看得清趨勢,另一方面卻仍有割不去的情感,即如作者所說,“懷揣老去的手藝,立身變革的社會,無論是抱怨還是感嘆,都逃不了左右為難的尷尬”。老手藝人當然值得我們關注同情,當他們沉浸在手藝中時,那份氣定神閒,寵辱不驚都值得我們尊敬,生意冷落了,就當作少賺些過年錢,每日擺攤,主要為的是和老友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這樣的恬淡心境,是手藝人特有的,這也許才是常人最難企及之處。
神祕消失的“老夥計” 篇7
國二作文 ,569字很多人都是故人,都是老友。有的人執念於你,有的人,你執念與她,有些人一別兩寬,相去江湖。
—題記
她,是學校餐廳二號視窗左邊的一位盛飯阿姨,家住孔莊,對她的瞭解,僅此。
初識是在公交車上。猶記那時是嚴冬,身體凍得的瑟瑟發抖,一上車就撞見了那溫柔似水的笑眸。柔情,卻又熾熱,彷彿春風拂過,使人在冬天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隨後便一起樂呵地聊起來。所談之事,她都是滿臉笑意的迎合著,大概這就是溫柔的人吧。
伴隨著日升月沉,花謝葉落,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次打飯,只要一看到她溫暖柔情的雙眸,聽到她用不標準的普通話說出的:“你來啦”,就會變得很安心。
某日清晨,習慣性地買好飯。後頭一望,又是那雙熟悉的眼眸,笑盈盈的看著我。我相視一笑,吃完飯後便離去。卻深不知,那可能成為我們見的最後一面。
當我奔向她的視窗買飯時,發現原來的位置不再是她。“換視窗了?”於是我向下一個視窗跑去,沒有?下一個,沒有?沒有!急切中帶著慌張,恐懼感在心中蔓延開來。找遍了所有視窗,沒有……
橫躺在床上,沒有蓋被子,看著窗外的燈火一盞一盞地把陰沉下去的天空照亮起來,我感到有些冷。很多人都是故人,都是老友。有的人執念於你,有的人,你執念與她,有些人一別兩寬,相去江湖。人生啊,還真是奇妙極了。願你們好,都要好,無論現在,未來。
相逢會有時,終須放晴。
消失的寫手 篇8
國三作文 ,1092字在這個言論自由的時代,別讓這個言論變成了傷害人的工具。
——題記
我不知道我多久沒開啟那個寫作軟體了,它靜靜地躺在在記憶的角落裡,落滿了灰塵。我在翻找東西時,偶然翻出了我過去寫的小說,此時,往事如氣泡般冒出。
在我的記憶中,我總是不知疲憊地寫小說。有一天,我一動不動地定在沙發上,眼睛盯著手機螢幕上一個個跳出的文字。有時我皺皺眉頭,有時我放下手機,活動一下痠痛的頸椎,有時我會突然刪去一大段文字。寫完後,我把作品給朋友們欣賞和修改。當朋友們誇獎我時,我總笑得合不攏嘴。每次想偷懶不及時更新時,總會感覺不好意思。
當時的我感覺文章猶如一首永不停下的樂曲,但我沒料到它會戛然而止。
一個很平常的日子,寫作圈裡傳來一個不幸的訊息---我們寫作圈的“領頭羊”“懶癌”被逼退圈了。
我一驚,急忙用手指滑動著留言介面。突然為,一句話給了我當頭一棒——圈子裡,有些無聊的鍵盤俠在罵她!不只是她,好幾個厲害的寫手都被那些罵人的逼走了!我腦海裡浮現起了這樣一個場面:一個扎著雙馬尾的女孩,含著淚,用顫抖的手,堅決地點了“取消關注”該圈的鍵。她的內心,是否有過掙扎?是否有過不捨?是否在一陣陣地痛著?在那些“正義”的鍵盤俠的口中,他們或許打著“反抄襲”的旗子,或許僅出於嫉妒。在如雨點般的惡言惡語中,她,走了,永遠地走了……
那些無知,無聊的人,不僅罵了她,還罵了其他寫手。我並沒被捲進這場風波中,但我可以想像,那些口無遮攔的傢伙用了多少粗鄙之語,罵戰的時間持續之多,不然誰會無奈地選擇離開……我的寫友“樹”走了,“芸豆”也離開了……朋友們像斷線的風箏般飛離了這兒,一去不返。我寫完文章後,再無人和我互動,耐受不了寂寞的我也在某一天悄然離去……
我憤怒,我無奈,我痛惜。難道一個能讓大家和平共處,可以自由地釋出作品的網路空間都如同世外桃源般存在嗎?!不知道那些無聊,無知的人,是出於什麼心理。是嫉妒,還是僅僅是為了尋樂?一點火星就會引起大風大浪的網路世界,何時才能太平?那些“鍵盤俠”何時才能管住自己的嘴?
我站在思念的視窗,望著那寫作圈,它卻像一陣煙般消散了!我的願望其實真的非常微不足道,唯願其他的寫作圈能相安無事,但是,鍵盤俠們會讓它實現嗎?
那漸漸消逝的炊煙 篇9
國二作文 ,739字“魂牽夢繞”便是最能體現我對家鄉的懷念了。
一日晨讀時,突然讀到陶淵明的一句詩“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使我不禁想起了家鄉,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家鄉。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子後面有一片菜地,四周大樹環合,那是我們小時候玩耍的地方,一到夏日午時,坐在那裡樹蔭下,往自己家的菜地看去,當看見自家菜地都沒人時,站在高的石頭上,在一排排院落中尋找的自己的家。當找到各自的家時,看見自己的家都冒起了炊煙,村子中第一縷炊煙多半就是我們家的,因為我每次玩完回去就會和奶奶唸叨太餓,太多的次數使得奶奶也覺得乏了,所以每次不管多忙,第一個燒好飯的便是我們家,看著四周小夥伴家中的炊煙陸續升起,便各自散了。
當然,我們每次回去時,深巷中的狗終會叫喚,正應了陶淵明的下一句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回到家中,果然看見了已經燒好的飯菜,廚房中奶奶正準備把火熄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塞一個紅薯放進灶下,奶奶每次看到我時總會說:“你這個小饞貓!”我總是嘻嘻的笑著,趕緊吃完了飯,我便去把吃飯前放的紅薯拿出來,此時奶奶又說道:“慢點,慢點,又沒人和你搶”“嗯嗯,好吃,奶奶我出去玩了”我總是笑著回答道。
傍晚的炊煙是細水長流的,從黃昏開始到夜幕降臨,我們看炊煙有經驗的,每當看見各家的炊煙慢慢淡了的時候便知道晚飯做好了。
炊煙總是繚繞生動,讓人思戀,而現在遠離了家鄉,許久未見炊煙升起,主因現在生活改變,曾經的灶臺也慢慢消逝,炊煙也漸漸消逝。真是“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裡”
一日發現炊煙漸漸消逝,消逝的不僅僅是炊煙,還有曾經的鄉土氣息。
心中不禁暗暗想到,等到下次在回去定要奶奶在開一次灶臺,我定在塞個紅薯進去。
炊煙的色調永遠都是暖的,因為它的背後是故鄉。
那些不會消失的東西 篇10
國三作文 ,702字奶奶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她傳統、質樸卻懂得創造。田裡的野菜,路邊的榆錢經過她的雙手,就是一頓豐富的菜餚。年前她把秋收時的小米釀成黃酒,把親手種的大蒜醃成臘八蒜,那時候雖不富裕,但她用獨有的創造,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她照顧著全家的飲食,每年臘月之後便開始忙了,整天圍在灶臺前蒸饅頭,炸年貨。即便忙碌,卻總是讓我們吃上造型各異的棗山、花捲。奶奶雖不識字,卻用行動告訴我們要一絲不苟的生活。
以前奶奶後山下有個菜園,是家裡蔬菜的主要來源。春天奶奶一手扛著鋤頭,一手牽著我,去菜園裡剷草、翻土、播種、施肥。我一哭鬧,她就停下手中的活,抓幾隻蝴蝶,採幾根小草扎個小兔或是折一段柳枝給我做個柳哨,清脆的低音在山間迴盪,在她的笑靨中響亮。她把汗水與希望一起播進田裡,秋天又在這一茬茬翠綠的菜畦中收穫果實和滿足。她在明媚的陽光下翻著屋頂上金黃色的麥粒,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勤勞能幹,慈愛善良,這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去世前一天晚上,爸爸在床前守了一夜,凌晨時奶奶虛弱地說:"你一晚上沒睡了,快回家休息吧。”爸爸剛回家不久,便傳來噩耗,奶奶永遠地離開我們了。事後爸爸感慨地說,世界上最愛孩子的還是父母。她不僅愛自己的孩子,也關心身邊的人。爸爸還小的時候,鄰居家失過一場大火,屋裡只有一個未滿月的孩子,奶奶慌忙的衝進火海,孩子被抱出來時,臉上留下了一塊傷疤,卻保住了性命。她教會我們:要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
如果我能在跌倒後仍認真地對待生活,能在耕耘後沒有收穫卻仍能找到慰藉,能關心自己和身邊的人,這都要感謝我的奶奶,一個平凡又偉大的人。
奶奶雖然不在了,但我們都知道,有些東西永遠不會消失。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