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詩文中的豁達相關作文20篇

那些古詩文中的豁達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36字

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為文人墨客千古不絕的浩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從來就不曾瀟灑過。

但一些人是幸運的。李白、劉禹錫和蘇東坡的詩文裡,兼濟天下的使命感並沒有消磨於壯志難酬的扼腕之中,反倒是一種豁達開朗的情懷躍然紙上。

天寶元年,李白離都當官,唐玄宗並未重用李白,加之受到佞臣的讒言汙衊,他難忍其辱,懇請唐玄祖放他還山。與其說是自願退仕,毋寧說是被皇帝賜金放還,排擠到朝廷之外。於是,李白背上行囊,出走廟堂。李白二十年來的入世之夢瞬時灰飛煙滅,其中的艱辛又怎能輕易釋懷?李白憑天縱之才謀得小吏之職,頓感行路之難。一腔意氣化作茫然,他便著下《行路難》一詩。寶劍出鞘,揮向何方?杜甫曾評價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說他歸隱避世也是徒勞。就這樣,在處處逢難,舉步維艱之際,李白的仕途生涯決定再續。希望重燃,仰天一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筆鋒陡然一轉,錚錚鐵骨在久居暇荒之後,再次讓世人看到了骨子裡就有的豁達樂觀之情懷。

劉禹錫在政治上失意後,感慨時事之變遷,依舊曠達逍遙。時值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劉禹錫遭貶。路經揚州城,遇到了老友白居易,宦海生涯如風吹草蓬,他鄉相遇,該當暢敘別情。白居易為劉禹錫鳴不平,劉禹錫自然應作詩答謝,於是誕生了傳世佳作《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在他身後的一千多年裡,溫暖了無數人。當政治抱負無處施展,蒙受不白之冤時,我更偏愛劉禹錫的憤世嫉俗、泰然處之。千帆過盡,萬木逢春,如同寒冬的一抹斜暉,即使不熾熱,卻也讓人相信身後的豔陽天,一代詩豪終究是在文壇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座標,也終是一身浩然正氣,活得灑脫自在!

蘇東坡在世人眼中,亦是幾分豪氣幾分俠義。他一生宦海浮沉,數次被貶,奔走四方。那一夜,他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正值中秋。當時他被貶密州,由於政治立場不同,與弟弟子由數年未見,甚是想念。面對明月,蘇軾心潮洶湧,由矛盾苦悶,力求超脫到積極達觀,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展現於世人面前。詞中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幾乎是前無來者,後無古人。蘇軾一生風雨,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居然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真正是:蘇軾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

斯人已去,此三人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他們的詩文,窮盡了曠達的風骨,窮盡了豁達的情懷。只願字斟句酌,隨他們一起遊走其間。

那些古詩詞中的雨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一簾雨幕瀉下,朦朧、輕靈,天地間唯餘雨霧,如泣如訴,輕輕地打著,柔柔地灑著……

偏愛雨,偏愛那雨中的故事,寫雨的詩詞。

春雨總是討人喜的吧!幾滴雨落下,一切一切便都是嶄新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於春日夜中忽聽雨聲,欣喜地跑出房外,或許連外套都沒披吧!只思急著看雨,站著屋簷下,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欣喜浮上心頭,便開始憧憬著豎日清晨“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寥寥數字,欣喜之情卻道滿。春雨,討得他欣喜、愛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筆下的春雨“潤如酥”,春雨喚醒了小草,冒出的應該只是頭吧,它們探出腦袋迴應春雨的溫情。遠遠看著翠綠,走進了卻又看不真切。“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急急的春雨,攜著風到來,卻在不經意間動了人的心絃。

最清新的雨該是王維筆下那首?山居秋暝?吧!畫中有情,詩中有畫當如此!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涼涼的,靜靜的,潤溼了人的心。一場新雨過後,作者漫步山間,一輪明月自鬆間照下,該是照亮了未乾的雨滴。葉子是明晃晃的,那一汪清泉便在林中蜿蜒地流著,自石上流過,叮咚作響,潺潺水聲,便是寂靜山林中那一點靈動。

而陸游晚年聽雨,卻是徒有豪情壯志。“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彼時的陸游已是暮年,卻仍忘不了要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窗外風雨交加,瀟瀟雨聲,入了陸游的夢,便是鐵馬,是冰河,是馳騁沙場的豪邁。而雨停夢醒,不過是一場夢。而十一月四日這場風雨卻被後人銘記。那是風雨的狂,陸游的夢,壯志未酬的不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那個夜裡,雨水漲滿了秋池,帶給李商隱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離愁。想到昔日與妻子共剪燭花,而今卻只能分隔兩地,一人訴說著內心的思念。巴山那場秋雨,漲滿了秋池,亦漲滿了李商隱的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柔美;“渭城朝雨?徘岢荊?蛻崆嗲嗔??隆?rdquo;的清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豪邁等等,都讓人如聞雨聲,如見其人……

窗外又落雨,或許每一場雨背後都站著一位多情的詩人吧!他們立於雨幕中,吟哦唱和,聽民間疾苦,抒豪情壯志,展滿腔抱負。雨裝飾了他們的夢,他們的詩又觸動了多少人的情!

而今日,打在我窗前的雨,又是昔日裡誰筆下的那抹情絲呢!

讓我感動的那些古詩 篇3

高一作文 ,958字

詩,像一尾魚,在歷史的長河中溯洄從遊;

詩,像一隻鳥,在歲月的大樹上低吟淺唱;

詩,像一顆星,在古時的天空裡兀自璀璨。

讀詩,總能帶給我莫名的感動,它如青色藤蔓上開出的白色花,明豔動人。

在晨光熹微的清早,伴著幾朵羞紅的雲。我在院子裡讀李白的詩,他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我想起那一個個在險峻山谷修建的通道。中國古代的先人們是那麼勇敢,那麼富有想象力,他們不畏艱難,不怕路遙山險,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無數奇蹟。他還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好一句有魄力的表達。在險惡的官場處事實屬不易,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留有一身正氣!正直是一種風骨,如同山崖蒼松,冬日臘梅,於風急雪大處方顯出風骨高峻。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我感動;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鄉情,我感動;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誼,我亦感動。這幾句,讓我看到了世間的光明與友誼,我懂了思念的溫暖但又淒涼。

在驟雨初歇的午後,嗅著一絲泥土的清香,倚在窗邊,領略詩中的人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塞外,始終是亙古不變的黃沙,戈壁,那些將士還要忍著風沙的肆虐作戰。我敬佩他們,讚揚他們。鄧稼先在沙如雪月似鉤的戈壁隱姓埋名幾十年,真是很難想象他是怎麼做到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氣勢磅礴。中國人這種骨子裡的傲氣是泯滅不掉的,現在國際形勢也不見得一片光明,區域性衝突不斷。我們中華民族是個不容小視的民族,面對挑釁,我們絕不能輕易妥協,我們應該向古人那樣,勇敢地站起來,捍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

在緩衝的日落中,聞著幾聲鳥鳴,在疏影橫斜的小屋子裡暢遊。我看見那個終日凝眸,柔腸愁結的思婦在暗自神傷:“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她是太孤獨了嗎?她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有誰體會?載不動的許多愁,又有誰來為她分擔?心頭,也不由得被一層陰霾籠罩。我猜想:易安會有多少次獨坐幽落冷清的庭院,會有多少次看盡西風捲簾的無情,又會有多少次,獨自一人,失落在人比黃花瘦的傷感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讀到這兒,我多想替她拂去心中蕩起的塵埃,多想為她斟上三杯兩盞淡酒與她同醉。

詩,是那飛揚的雪花嗎?只一片,足以讓人安寧。一個人的時候,為自己泡上一杯香茗,於靈動的墨色中,感悟詩魂。

古詩詞中的道理 篇4

國二作文 ,840字

古代詩詞是我從兒時起就學習的內容,它不僅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予我們有益的啟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文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詩。蘇軾不僅寫出了山水的美輪美奐,還寫出了更深一層意思: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不小心弄壞了朋友昊昊的飛機模型,當時因為接受不了昊昊的責怪,我和他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回家後媽媽給我講道理時就提到了這首詩,讓我冷靜下來,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可能也會十分生氣而大發脾氣。於是我主動找他和解,後來不但很好的解決了問題,而且我們還成為了更加要好的朋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讓我明白父母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和孩子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還要急急地趕回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為了讓我營養均衡,媽媽想盡辦法給我製作色香味美健康營養的各種美食,每天晚上媽媽還要耐心地輔導我學習。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一些小禮物報答媽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的辛苦和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我小的時候,吃飯常把米粒剩在碗裡,爸爸叫我吃乾淨不要浪費,我卻不以為然。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到了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穫要經過多少道工序,他們是如何在烈日酷暑下勞作的,從那以後我才知道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麼來之不易,而我居然還浪費糧食,太不應該了。從那以後我吃飯時會把每一粒米都吃乾淨,爸爸媽媽為我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古詩詞中蘊含著做事的智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古詩詞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古詩詞中的花 篇5

國一作文 ,719字

世間萬物皆有情。而這萬物之中,獨花生而美麗,散發或濃或淡的芳香,因而千百年來,古詩詞之中的花,便總是寄著情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輕採一朵菊花,慢慢貼近,聞見一絲幽幽的苦甜香。悠然地抬起頭,與薄霧環繞之中的南山靜靜地對望,一縷淡泊從心底油然而生。此時的陶淵明已褪去了一身的紅塵,耳邊也沒有了車馬的喧囂,來到了山林之中,僅聞鳥兒鳴聲嚶嚶。獨酌一壺酒,凝視著手中的菊花,心中留著的是對追名逐利的漠視與避世退隱迴歸自然的淡然。這詩中的一枝菊花,便寄託了他的淡泊。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在一片刀光劍影之中,混亂的戰場旁顫顫地盛開了一朵小白花。想到往日繁榮昌盛的長安城竟成了如今這般凋零落敗,傷痛之淚不由得順著臉頰滑下。國家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尚不知家人身在何方,國家破滅,妻離子散,我又該何去何從?在如此情形下,想必無情的花也會落淚,無情的鳥也會驚心罷!這詩中的小白花,寄的卻是杜甫對家國的熱愛,與對親人的念想。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獨自徘徊於小園香徑中,靜望一朵朵花落去,看見天上的燕子,不禁想:這還是去年的那隻燕子嗎?晏殊持一杯酒,吟一句詩,一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轉入了他的心中。看啊,還是去年的天氣與老舊的亭臺,但那已墜山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花瓣從指縫間滑落,就像時光從我指間溜走,但我又能奈何?或許不只有“無可奈何”,更有一絲飲酒作詞、踱步於香徑、無所事事的閒愁吧!這詞中的落花,寄託的是晏殊的無奈與一廂閒愁。

細聞花香,慢品其間的韻味,我彷彿能看見詩人踱步於花叢中,當他的指尖觸到了那柔軟的花瓣的時候,一縷情絲也融入了花朵裡。古詩詞中的花不光美麗,它身上載著的更多是作者的萬千情愫。

古詩詞中的酒 篇6

國一作文 ,497字

詩人與酒彷彿是古代的一種情懷,詩人常以酒相伴,時而知足常樂,時而悲天憫人,好不詩情畫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在飲酒後,寧靜幽遠,在採菊時,見到南山,引得後人口口相傳。“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陶淵明的另一詩,把與友人相伴,與美酒相伴,與歡樂相伴,與田園相伴的溫暖躍然紙上。這是陶淵明的酒,酒中有生命的情懷。

李白夜間喝醉,寫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沒人做伴,連月色也有幾分憂愁,孤獨從中淡出!李白便想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影子在詩中活過來,與李白品酒。這份灑脫中帶幾分悲涼。這——是李白的酒,酒裡有李白的孤獨與狂傲。

李清照在北宋全盛時飲酒,無比歡樂地寫道“誤入藕花深處”。乘船醉酒,與夫君相視一笑。幸福在詩人心中綻放,這是李清照的酒,酒裡有濃稠和幸福。

古詩中的酒,或甜,或苦,或喜,或悲。詩詞歌賦,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而酒,更是使詩人們蕩氣迴腸,有了生活的希望。詩、酒、人,在歷史長卷中,是最美麗的那一幅畫卷。

古詩詞中的酒 篇7

國一作文 ,1105字

酒從第一次被釀造出來便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獨特載體。古人寫詩賦詞,酒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篇章。他們或淺酌或豪飲,或閒坐山中,獨品一酒,閒情雅緻,便是人生好景。或爛醉如泥,顛倒痴狂,對酒當歌,嘆人生幾何。

酒·樂

“在世無所須,唯酒與常年。”對酒如此摯愛的陶淵明,田園之中,與酒為伴,在自然的美中徜徉。品一口酒,嚐盡人生百歡,感嘆“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嗜酒如命的他,一生與酒不分。“故人賞我趣,執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與朋友飲酒之酣暢場面,讓人如身臨其境。飲酒至此還有什麼不能化解呢?這不就是樂嗎?從酒中找尋的樂,從詩中提煉出來的樂。

酒·愁

放眼望去,只剩下獨自一人站在寒風中。看不清前方,望不見未來,這是愁啊,是無法消除的愁啊!

“萬事一杯酒,長嘆復長歌。”有心報國,無力迴天的辛棄疾雖心繫沙場,卻命運多舛的他只能獨坐房中借酒消愁。“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夢入少年叢。”這其中的痛徹心扉,壯志難酬又豈是你我常人能理解分毫的。他將國家興亡,民族憂慮寄託於酒。千古興亡多少事?卻只能望長江滾滾流。他的無奈,憤慨,又對誰說?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只有借酒縱歌,讓眼淚肆意流淌。辛棄疾,這個失意的人,只有在酒中,才能看到當年那個在沙場點兵,弓如霹靂弦驚的自己。有酒如此,千古江山,在你面前又何值一提呢?

酒·狂

仰天長嘯,空曠的山谷中只剩下迴響。屹立在狂風之中,高傲的眼光中充斥著對未來的期望,對人生的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站在山巔,俯視世間萬物。對酒當歌,是一代詩仙的狂放。一生從盛唐到殘唐,波折起落,在彈指一揮間。轉瞬間,歡樂惆悵皆成泡影,唯剩孤高自傲,桀驁不馴,這就是李白。這個品嚐過人生六苦卻不以為意的狂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酒視為知己的人,會有誰呢?“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憂愁轉化為狂野的人,還會有誰呢?他的狂放,他的驕傲,千古長存。“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的李白,人生得意已在酒中,金樽又怎會空對明月呢?

詩中有酒,酒中作詩,或悲或喜,都已瞭然。將酒溶於詩,將情溶於酒,古詩詞中的酒,豈不美哉?有酒至此,世間萬物,何足道哉?

古詩詞中的瀟灑 篇8

國一作文 ,624字

說到古詩詞,你的腦子裡肯定先蹦出來的是山啊,水啊,月啊,故鄉啊,太普遍。如不是登峰造級之作,實在難以引起人的興趣去讀、去品了。

而那些隱藏在詩中的瀟灑,卻總被人淡忘。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多麼高的意境,多麼超凡脫俗的瀟灑?在我的印象裡劍客是很酷的,但作為一個殺手的劍客,在懲奸除惡之後還拂一拂衣袖,瀟灑離場,這是多麼有仙氣的生活。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俠客生活?作者勾畫的俠客快意江湖,拔刀相助,實在讓人讚歎:好一個瀟灑義士。

“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又是一個自由之人,不被條條框框所約束,只為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此一個有抱負,有作為,有氣節之人,怎能不稱他為大丈夫。怎能不說這是一個超越了世俗,灑脫而瀟灑的大男子。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一個士兵,也許默默無聞,但他有為國捐軀的勇氣,他看透了生死——生又何妨,死有何妨?此刻唯一不變的唯有心中的信仰——為國家而戰,這樣的愛國之人,戰死時也添了幾分瀟灑,只不過,這樣的瀟灑令人尊敬。

人麼,總是喜歡瀟灑的,不管是俠客的瀟灑、自由的瀟灑還是為國捐軀的瀟灑。我也不例外,但你若問什麼是瀟灑。若你能看破紅塵,超越生死。並且有自己的追求時,我想你的人生,也能“瀟灑走一回”了吧。

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作文 篇9

國三作文 ,3969字

【篇一: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

李白,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從小學起,甚至是從幼兒園起,都已經學過他的詩篇。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他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打開了新局面。批判繼承前人傳統並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

在文化的長河中,那些人,令後人深受教育。

【篇二: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

古人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或哀傷,或華美的夢。

“若往西湖遊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蘇軾雖被貶至此,卻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而是風雨任平生。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用自己的力量盡心盡力地為西湖的百姓創造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於是,一道蘇堤橫臥西湖。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雖只有三年,卻給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與一道方堤。他用自己絕美的詩,親切的自然的筆法描繪了西湖的一點一滴、一草一木。白居易傾吐出他對西湖白堤春色的欣喜之意。這便是白居易與西湖的羈絆。

於是,一道白堤靜跨西湖。

西湖的另一道風景線便是我們熟知的楊堤了吧!或一路徐行,或站立於雕刻秀美的橋頭,瞰望楊堤:左盼是蘇堤宛如俏美佳人橫臥與平湖中,盡展秀姿;右顧則是一片新生的水域,水之盡處如是一幅神祕的畫卷。近湖處是樹木繁生,水間小渚間零星點點地綴著幾處茅亭,簡單卻不失一番韻味,生出幾分西湖山水少有的野趣。水面是一大片農田的大改造,讓人想象不出現今是一片平湖秋水,更未料西湖在幾百年後的現今仍讓人如此醉人期間,西湖水隨著山巒婉約流傳,山巒也因近水而靈氣環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華美,神祕,便是文化長河中的那西湖,那西湖中的名人跡事。

【篇三: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作文】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造就了無數的遷客騷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陶淵明先生。陶淵明,字元亮,名潛,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他是一位極富有文學的人。因為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一起在外祖父家裡生活,因為外祖父家藏書多,所以是陶淵明先生有幸能閱讀古籍。他幼時便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很多人都說陶淵明是一個不願與世俗接近的人,但並非如此。在陶淵明先生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大志,但是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所以,陶淵明對仕途之路定有些失落。因此有人邀請他主簿,自然也就不願意了。後來,他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正因為桓玄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不肯與桓玄同流,便寫下了《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後來經過了種種事情,陶淵明便辭官歸裡,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他的夫人翟氏因為與他志同道合,便有了“夫耕於前,妻鋤於後”的生活。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生活,陶淵明寫下了無數的優良詩文。我挺喜歡他的《飲酒》,《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寫出了他的悠閒心態與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到出了他對菊花的喜愛之情。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中也寫出了“晉陶淵明獨愛菊”和“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點寫出了陶淵明的不願參加世俗之爭的心態。而陶淵明自己所創作的《桃花源記》更為精彩,道出了陶淵明先生心目中的世界,那個完美幸福的人間天堂,但對於那是卻只是一種空想,這篇文章也到出了陶淵明對那時的社會風氣的批判。我想,那時的社會竟有如此類同與現代的思想,可真是難得啊。

我喜歡陶淵明的這種不願與世俗相爭的性格,也喜歡他的詩句。在中國這個偉大國度中,像陶淵明這樣的人是必不可少的。

【篇四: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

以一個常以“忠義”為名的國度為由,常有文人記敘一些忠義的文字,卻被流放到其他國度,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總有幾名憂國憂民的才人只能躲在角落嘆息。

而規定一個節日來紀念屈原,也算是對忠義的懷念吧。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其實這只是後人對他最膚淺的認知。他能忍受住各種折磨和不下數十次的流放,更源於他的對於一個民族的忠義。

曾經在戰國時期,七國爭霸,唯有屈原擔心百姓的生活,他想用自己的方法來報國,雖一時得到懷王信任,但似乎古時忠義之人的結果都一樣,越是得到器重就越遭到懷疑,在其他貴族的挑撥下,他便受到懷王不信任的眼光,於是,戰爭便永無硝煙地進行下去。

但屈原並沒有從此放棄,他所遭受的困境和冤情不過才剛剛開始之後,屈原一心一意想要忠義報國,停止戰爭,卻只是還來一次又一次的流放。在流放的途中,屈原寫下無數的詩篇,他並不渴求什麼,只是希望戰爭結束,他逐漸明白,愛國的真正含義。但是他最後並沒有如願換得了國度的平靜,他的志向並沒有完成,但其實他已經將一切留下了。

他決定投江而去。

屈原曾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屈原曾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他淡然地選擇了離開,因為憂國憂民的他無法再看著百姓忍受戰爭的痛苦。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苟餘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屈原的愛國,是純粹的。他不為得到治理國政的權利,他不為得到任何君王的高度讚賞,他不為得到百姓的關注,他只是將一切表達於詩之中,於是,他絕望了。

但他並沒有消失在人間,因為他留下詩文,一篇篇刻畫著那些歷史痕跡的詩章。人們記住了他。

【篇五: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個灑脫的詩人,但卻並不是一個真正不慕榮利的詩人。

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是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他才華橫溢,聰慧非凡,卻在面對社會現實有諸多不合時宜的態度,這樣的他不適合朝廷這麼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雖然他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是他的詩句卻流傳於民間。長久以來,他受到許多人的愛戴而有口皆碑;更由於生活經歷的豐富性,他常常成為人們談話的話題及內容。

【篇六:文化長河中的那些人】

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菊花瓣孤高的風骨,柳絮般千分的身姿,桃花般映紅魂斷的淚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散。你的聰慧,痴迷著漢服唐詩的韻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默默的隨清風而去,為了那永世的安寧。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你在皎潔的月夜奏琴,牽手輕撫琴絃,隨著每根琴絃的顫抖伴出樂音,青銅杯中的清酒泛著冷光,一襲水綠色的長裙,襯托著你的豔羨,獨坐在清冷的光輝下,娟影蕭疏,空靈而又寂寞。

你心懷鄉愁夢,又遭帝王棄於冷宮,全才的女子只因官場而被冷落,最後你決定遠嫁給匈奴,搖搖絲綢之路踏上征程,為離開故鄉而流淚,為自己的悲慘而流淚,但你卻為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傳播了大漢的先進文化,讓國人對你嘖嘖稱讚,你拓寬了美麗的深度和廣度,你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西漢和匈奴的百年和平,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我們面前的不僅是你美麗的外表,更是一顆充滿智慧的心。

其實,只是千鈞一髮,如果你並沒有被身旁的沙子所埋沒,如果你被皇帝所看重,那裡是將被改寫,可能只會記載一位美若天仙的妃子,卻不會記載你的智慧和偉大,也許,這是天安排的,安排你這顆金子將被埋沒,進而閃爍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你一身長裙飄逸,點點滴滴的樂聲,如銀泰滴水空明,是我的玉柱在為您送行。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0字

有一句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多讀書,多積累,文章就自然能寫好。因此,我也在平時的空閒中,多多讀書,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這本書,是美國的蘭道爾门羅所寫,作者門羅用幽默的口吻,回答了一個個看似古怪、可笑的,但又不無道理的問題。

在“用樂高積木搭橋、地球的最後之光”等等問題中,我琢磨了一個關於:“如果在地球上捆上繩子(繩子也就是地球剖面的周長),然後將繩子抬高1米[也就是繩子離地1米],需增加幾米繩子?”這個問題我思索著,突然靈光一閃!求繩長就與周長有關,那麼圓的半徑增加1米後,周長就多了1乘“π”米(“π”取3、14),也就是3、14米!天啊,原來只要這麼點繩子,真是神奇!

在發現了這神奇的答案後,我也相信了作者所說的:“再荒唐的問題,都有一個科學的解答!”

讀了這本書,我在“如果人類DNA瞬間消失會怎樣”這個解答中,得知了人體DNA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DNA,你就會像“人間蒸發”一般,醫療追蹤會失去作用,而你的身體也會慢慢改變:肝腎等器官會慢慢衰竭,所以,失去DNA會使你“隱身”,也會使你與明天說再見!

讀完這本有趣的書,我也看到了科學的另一面與探究對我們而言的重要性。我們也要向《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這本書的作者:蘭道爾。門羅學習他的探究、發現精神,因為發現更多,學的也更多!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多多提出問題,多多發現問題,而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或壓根兒沒發現問題,我也要繼續加油!

我愛讀書,我愛書香,因為讀書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