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蔡元培故居有感相關作文20篇

遊蔡元培故居有感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8字

蔡元培是浙江紹興人,原籍諸暨,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同時也是中國首任教育總長。

這次我們參觀了蔡元培故居,到了蔡元培故居,同學們各自都忙碌起來。有的拿出手機拍照,有的吃起了零食,還有的人抄起了蔡元培的資料。我一邊參觀一邊瞭解到:蔡元培是1868年出生,他提倡新學,創立了愛國學社,從事教育和革命活動,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生平事蹟。我還在石牆上看到:蔡元培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自我犧牲精神。看到這裡,我深深被蔡元培先生的精神而感動了。於是我走到蔡元培先生的石像下,發現有一句話:“中國為一人,天下為一家”。說的真有道理,作為少先隊的我們,更要學習蔡元培的這種精神思想。

通過這次參觀,我覺得蔡元培先生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自我犧牲精神,這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要為大家著想,有時候小小的犧牲也能換來大大的成就,我要以他為榜樣,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遊蔡元培故居有感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5字

今天,我們要去遊蔡元培故居了,我好開心啊!我一早起床,草草的吃了早飯,把要帶的零食放入揹包,走出家門,這就開始秋遊了。

到學校後,我衝進了班級,只見許多同學擠在一起,原來他們都在看手機、平板什麼的,我放下包,走到了教室外,我很無聊,所以只能看風景。我一邊看風景一邊想象著蔡元培故居的風景。我想蔡元培故居應該和魯迅故里差不多吧。

不一會兒,我們上公交車了,從裡面看,世界像被一層薄紗蓋著一樣,真是太美了。馬上,我們就到了蔡元培廣場,廣場上有一個巨大的蔡元培?A石像,它是坐著的姿勢。我們走了一小段路,我們就走到了蔡元培故居門前。

故居的門是用木頭做的老門,周圍有兩三棵盆栽,很素雅。門檻保護的很好,用玻璃框起來了。走進去一瞧,有三個房間,中間的房間裡有蔡元培的半身像,上面有一些白色的假花。每一個房間裡都有蔡元培的經歷。突然,我發現許多同學圍在一起,我也聚過去,哦,原來是一個長方形的水缸,裡面有許多硬幣放在三個碗裡,還有兩條小魚。除了這些房間,還有一些小房間,裡面都有紅繩攔著,應該是為了不被我們破壞。我還看見了蔡元培的寢室。蔡元培故居很美,畢竟是名人住過的地方。房子裝飾的很漂亮,到處都有植物。

不一會兒,我們回去了,真留戀哪!

舉起心中的團旗——訪鄧小平故居有感 篇3

國二作文 ,993字

你譜寫的,是一片江山如畫;你開闢的,是一片煥然一新!

—題記

懷著對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爺爺的偉大崇敬和好奇之心,我來到了鄧小平故里—四川省廣安市。

這個坐落在郊區的國家級景區,被稱為國家一級園林,身處郊外森林茂密之處,周圍覆蓋著蔥鬱的亞熱帶植被,是座佔地830畝的生態紀念園。據介紹,總面積約3。19平方公里,園內綠化率80%以上,令人心生敬佩,不禁肅穆!

其中著名景點有鄧家老井、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陳列館。首先我看到的是故居陳列館。它坐西朝東,背對高山,面向莊稼地,四周環境清幽莊嚴。還有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館名鏗鏘有力,熠熠生輝。

跟隨歷史的腳步,我來到了鄧小平銅像廣場,廣場四面的環山宛如一把巨大的座椅,而鄧小平銅像就坐落在環山中間,莊嚴肅穆。廣場佔地約一萬七千多平方米,中央的銅像高2。5米,重約1。8噸,純銅打造。銅像上的鄧小平面容溫和,微坐地注視著家鄉的遠方,眼神深邃迷離。他身著樸素,是家鄉老百姓的一員,卻擁有著建設祖國的魄力,引導中華人民走出困境,這把座椅體現了鄧小平爺爺的情感和人格,是對他性格、生活和人品的最好讚揚。

接著向前,就到了著名的“鄧家老井”,下了臺階,映入眼簾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清涼的井水向外溢著,經久不息。據詳細資料記載,鄧家老井是明朝時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井口直徑約一米,水面高出地面60公分左右。這井水終年充盈,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地村民幾百年來都在喝著這口老井裡的水。世世代代子孫的生活都離不開這口井,鄧爺爺就是喝著井裡的水長到了15歲,才走出這個小村子,走向中國。

這一行,讓我看到了鄧小平爺爺為建設祖國和改革開放辛苦奮鬥的一生,和為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所流的血和汗,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鄧小平爺爺這位偉人的光榮事蹟以及為中華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

這一行,更讓我知道雖然戰爭年代的硝煙在像鄧爺爺一樣的領導人以及無數先烈們的頑強禦敵中散去,侵略者早已被趕出華夏國門,但民族恥辱永生忘,憂患意識高於安逸。如今的和平與富裕是多少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在最美的年華里用生命力挽民族的命運,用大好的青春守衛著祖國的家園。

尋訪紅色足跡,瞻仰鄧爺爺的故居,讓我們舉起心中的團旗,弘揚紅色傳統和偉大的民族精神,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參觀老舍故居有感 篇4

高二作文 ,812字

說起北京的名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為了更加了解老舍,這個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參觀。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東城區豐富衚衕19號,老舍的故居大門坐西朝東,進入二門,來到一個三合院,院子裡有四棵大樹聳立著。這兩棵柿子樹和兩顆梨樹是老舍先生於1954年親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間和東西二房為紀念館的主要部分。

東西二房為《老舍生平創作展》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薈萃其間,還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遺物等。再現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覽分為"紅旗之子、東方學院、山東歲月、八方來鳳、美國之棋和丹柿小院"六個部分。

老舍從一個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貧窮孩子,到最後的授予“人民藝術家”美譽,寫出《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四世同堂》等傳世不巧作品,這讓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最熟悉的當屬《駱駝祥子》了。《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但經歷了三起三落後他絕望了成為了一具行屍走肉。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有時候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老舍用這本書反應出了當時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的事實。

老舍利用一個一個的作品來諷刺、反應當時社會的現狀。去譜寫當時社會的黑暗,所以我覺得老舍是偉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寫照:"我是文藝界的一名小卒,幾十年來日日操練在桌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

這次參觀讓我加深了對這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人民藝術家—老舍的瞭解。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偉大的,他的作品啟迪著後人,更是通過閱讀,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謝現在的偉大時代。

參觀宋慶齡故居有感 篇5

國一作文 ,519字

這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觀了什剎海旁邊的宋慶齡故居。在參觀中,從她辦公居住的小樓,到介紹她生平的紀念館,一路走一路看,讓我對宋慶齡奶奶奮鬥的一生有了大概瞭解。她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讓我感動!她的事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宋慶齡故居在美麗的什剎海旁邊,院子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不時有象徵和平的白鴿飛過,一切都讓人感覺生機勃勃。故居主體建築是宋慶齡奶奶工作生活的小樓,樓旁有她的塑像。塑像雕刻逼真傳神,慈祥的面容、微微上揚的嘴角,好像在對我微笑。小樓旁邊是宋奶奶的紀念館,展出了許多實物和照片,通過點點滴滴記錄了她的工作、生活畫面。有她求學時的照片、書信,有她工作留下的檔案,還有生活中穿的衣物……這些珍貴的記錄將宋奶奶的形象生動地展示在我面前,而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個偶像。她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求學時,也和我們一樣,朝氣蓬勃;在抗日鬥爭中,她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在新中國建設中,她日夜操勞,嘔心瀝血……

走出宋慶齡故居,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要學習宋慶齡奶奶,做一個愛國、奉獻、知性、獨立的女生,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盡最大能力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把宋奶奶的精神發揚光大!

永恆的光芒——讀《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 篇6

讀後感 ,819字

我是一個有名的“小書迷”。這不,放寒假了,我讀書的機會又來了。每天我徜徉在書的海洋裡,尋找著我的樂趣,尋找著我成長的力量。偶然間,一本震撼力特強的書《居里夫人的故事》走進了我的心裡。

這本傳奇之書記述的是1867年到1934年偉大的、傑出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一生的故事。她是成功女性的典範,也是一位謙虛的科學家,具有著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從書中我得知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首都華沙的普通家庭裡。由於自己的刻苦、頑強奮鬥,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之後,隻身前往巴黎大學求學。她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其苦其累盡在不言中。後來,她與皮埃爾居里喜結良緣,志趣相投的他們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他們為了尋找新元素而廢寢忘食,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發現了鐳、釙、釷等當時人們不知道的新元素。在居里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遇難,這對她的打擊非常沉重,但她最終還是將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繼續進行科學研究。隨之,有無數的獎項朝她湧來:一百多個榮譽、十項獎金、更有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上享受,可她卻視名利如糞土,繼續埋頭研究科學……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居里夫人折服,她從科學的殿堂中向我們走來,靠的不是引人注目的外表,而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居里夫人相比,我深感慚愧:在老師同學們眼裡,在親戚朋友眼裡,我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誰也不知道我內心的弱小,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沒有毅力,在數學上遇到難題就不願多動腦筋,一旦做不出來就求助家長,甚至老師佈置的觀察探究都不願意做。今天這本勵志的書,這個偉大的人,給我洗了腦,充了電,幫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居里夫人使我懂得對待學習應該刻苦認真、對待困難應該不屈不撓;居里夫人使我懂得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居里夫人更使我懂得,做為一名在校的小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在將來有機會攀登科學高峰。

謝謝您,居里夫人,您將在我心中閃耀著永恆的光芒!

用心去看見——讀《早安!我的植物鄰居》有感 篇7

讀後感 ,937字

暑假的一天,我饒有趣味地來到書店。在琳琅滿目的書目中,有一本書,那不一般的書名立刻吸引了我。這本書就是《早安!我的植物鄰》。我興趣盎然地拿起來,翻開目錄—《夏日紫薇》《天空中的美人樹》《從遠古來的腎蕨》……我繼續翻看,有許多熟悉的植物身影走進了我的眼睛,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早安!我的植物鄰居》這本書。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在三片葉子的丫間,冒出了火紅的花朵,花朵奇特,像驕傲的雞冠朝天展翅,有的扎堆開放,有的在一串上次遞開放。”哦,在我家樓下樹下開放的花原來叫“雞冠刺桐”。我連忙放下書,興匆匆地跑下樓去。這花還真有5片花瓣,分別是旗瓣一片,翼瓣兩片與龍骨瓣兩片,與書上描述的一模一樣。沒錯!這就是“雞冠刺桐”!我高興極了,這些平常被我們忽視的植物,竟然被作者寫進書裡。

上樓後我繼續閱讀,原來刺桐屬的植物有200多種,雞冠刺桐列其一,源自南美。我繼續在目錄“尋找”自己熟悉的植物,然後翻書找。哦,找到了含羞草,它生長在雜草叢中,一點也不引人注目,淡紫色的花,像個絨球,顯得格外可愛。葉子像小孩的眉毛,迎風舒展。含羞草很敏感,只要有什麼東西觸碰它,葉子就會立刻合攏,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見到陌生人,要等好一會,它確定周圍安全了才會小心翼翼地開啟葉子。

讀著讀著,我又認識了很多平日裡視而不見的植物,並瞭解到它們各自的一些特性:紫薇“怕癢”,射干是治咳嗽的藥,霸道葉子花吸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的能力是一流的……

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我永遠都不會用心去“看見”大自然的這些精靈—那些花草樹木一直存在,宜人且多變。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又怎會知道看起來平淡無奇、微不足道的這些植物,竟有如此厲害的用途呢?如果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我又怎會自豪地向家人和朋友詳細地介紹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呢?

《早安!我的植物鄰居》這本書以淡淨優美的文字將植物的外貌特徵、植物的前世今生、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娓娓道來,書中精緻的手繪插圖,真實的生態照片,讓我們更直觀、更美好地感受和認識植物。

我不禁對作者顏展敏阿姨這位植物達人產生了由衷的敬意,我要更加愛惜植物,用心去“看見”植物,學習植物的基本知識,探索發現自然界的神奇,感悟生命的力量,融入自然,體驗自然之美。

星空下的撒哈拉——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8

讀後感 ,800字

記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書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沒想到從此之後我就愛上了這個灑脫不羈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讓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讓我向往,儘管那是一個十分落後、環境惡劣、生活艱辛的地方。沙漠,天氣酷熱,風沙襲人,沒有足夠的水,沒有新鮮的食物……但或許這就是我喜歡三毛的原因吧,她總能把艱辛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貼上只屬於她獨有的標籤。

說起來,她僅僅是看到了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就決定了要搬過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瀟灑的三毛啊!也正是因為她的勇敢和灑脫,才讓我們今天能夠讀到那麼真實,直抵心靈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還有那個苦戀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摯愛—荷西,他二話不說的跟著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並在沙漠結婚,譜寫了一段令無數人銘記的“沙漠戀曲”。

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所以才會讓人感動,難以忘懷。正是因為這些都是三毛親身經歷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說,她只是在描寫她的生活。她與荷西的沙漠生活,有開心,有難過,有無奈,有恐懼……

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她會利用現有的條件為自己艱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寫了當地土著人結婚的文化,結婚時的場景描寫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對於娃娃新娘的難過和憐愛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讓我跟隨著她體會到了面對心愛的人陷入困境,卻倍感無力,深深的恐懼感;但是“素人漁夫”又讓我對沙漠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同時不得不感嘆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無盡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明星,而三毛的文字彷彿有一種魔力,她筆下的撒哈拉狂野溫柔神祕又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她賦予了撒哈拉新鮮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著,猶如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引著你無數的遐想。

祖國在我心中——讀《劉胡蘭的故事》有感 篇9

讀後感 ,711字

祖國,一個多麼神聖的字眼!在我們中華母親的懷抱中,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甘願為祖國母親肝腦塗地的英雄兒女,他(她)們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照耀著華夏之路。

懷著激動與敬仰的心情,我捧起了《劉胡蘭的故事》這本書,讀著讀著,我便深深地陷進去了。書中以樸實的筆觸描繪了劉胡蘭極其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文水縣一個普通的中農家庭。生母早亡,劉胡蘭便將所有的真情給予了祖國母親!她年僅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在兒童團裡,劉胡蘭勤奮好學、遵紀守法;她的所作所為如一輪暖陽溫暖著大家的心。但就是這樣一個祖國母親的好女兒,她的生命之花在戰爭的迫害下過早地凋零了!15歲,劉胡蘭因遭歹人設計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劉胡蘭不為所動,她泰然地朝敵人怒吼一句:”我咋個死法?“凶惡的敵人指了指閃著寒光的鍘刀。隨後,在眾目睽睽之下,15歲的劉胡蘭面無懼色地走向了鍘刀……

掩卷沉思《劉胡蘭的故事》,我不由得心潮騰湧,義憤填膺!15歲,如花的年紀,劉胡蘭本該和我們一樣馳騁在碧空之下,歡笑著,飛騰著,可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劉胡蘭—祖國母親的好女兒早已閉上了雙眼,長眠與青山之下。

在冥冥之中,我又感到心底的某個角落湧起一股熱浪,它的名字叫驕傲!我為中華有千千萬萬如劉胡蘭一樣的英雄兒女而驕傲!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讓祖國母親千瘡百孔的身軀重新挺直;讓黃河、長江不住地發出一聲聲驚天動地的怒號;讓我們擁有了如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現在我們早已不用擔心洋炮的彈片、戰火的硝煙,但是我們決不能停止追尋劉胡蘭的腳步,更不能忘記我們共同的祖國母親!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不斷奮鬥、進取,讓祖國母親永遠在我們心中紮根吧!

與人為善,溫暖在心——讀《火焰冰——狐狸的故事》有感 篇10

讀後感 ,975字

我是一個有名的“小書蟲”,我覺得,在書的海洋中蘊藏著許許多多的知識寶藏,等待我去探索。一放寒假,圖書館就成了我的“讀書根據地”,我在這裡感受著讀書的樂趣,品味著書香的魅力!

今年寒假讀的眾多好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火焰冰—狐狸的故事》。這本書是沈石溪作家首度創作的動物奇幻小說,講述了動物們為保護地球,各顯神威,勇鬥來自沃爾夫星球殭屍軍團的傳奇故事。裡面淺顯易懂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深思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火焰冰—狐狸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地球上的月光森林上,一場危機悄悄來臨。來自沃爾夫星球的凍土殭屍為搶奪資源,入侵地球。狼王莫莫率野狼突擊隊員對凍土殭屍發起了進攻,竟然還未近身就以慘敗告終!大家想驅趕它,又召集了很多動物,比如:帝企鵝、黑熊金剛、狼王莫莫、多來米等等動物,結果每次都沒有打敗過凍土殭屍涼冰冰。後來,月光森林雙語學校的二年級學生暖羊羊出現,他用真誠融化了凍土殭屍冰冷的心,最終離開了森林,讓和平的希望再次閃光。

我認為,暖羊羊做得很對。與人為善,幫助別人是美好的品德,哪怕是對手或敵人,也要持有一顆寬恕別人的心,用真情去感化他,用善舉去溫暖他。也正是暖羊羊這種寬恕他人,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崇高美好的品德,感化了凍土殭屍,讓凍土殭屍認識到要與人為善,要做好事,幫助大家。他也因此不再做壞事了,贏得了大家的喜歡。

這本書更讓我懂得:人與人之間,只有懷有一顆善良寬容別人的心,時時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使溫暖在每個人心中,才能和諧相處。記得年前,學校組織了一次“圓夢活動”。我們得知有不少同齡的小夥伴,他們出生在農村,家庭不夠富裕,所以生活沒有我們幸福,甚至心裡的一個小小願望都沒法實現。所以我們決定幫助他們達成心願。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通過收穫校外小菜園基地的白菜,然後進行義賣,賺來的錢為小雨同學購置了她一直希望擁有的學習桌。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為別人帶來了快樂,彼此也在分享和感動中懂得了許多!

忽然想起那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確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合作的社會大家庭,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要想更好地生活,必須學會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拿一塊善意的磚,帶一片友好的瓦,和諧的中國夢將會在不久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