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碎片化生活——資訊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遇見碎片化生活——資訊碎片化 篇1

遇見碎片化生活——信 ,930字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已是越來越碎片化。在這其中,資訊的碎片化佔據了主導地位,然而資訊的碎片化終究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在我眼裡,碎片化的資訊所體現的弊端遠遠大於它所展現出來的有利之處。

碎片化的資訊讓人們更快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裡面的內容很廣但卻不深刻。一時看著舒服,真正回過頭來卻又發現從中沒有吸收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碎片化的資訊使我們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了瀏覽資訊上而不是去思考整合出有用的資訊,換句話來說就是資訊的碎片化是我們的思考能力弱化,甚至是歸零。

如同關於最近剛上市的iphone8的資訊在各大網站上可謂是層出不窮,然而在這些海量資訊面前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它的價格卻忽視了價格下方資訊裡所顯示出來的它的模型以及效能。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在將其買回後就後悔了,原因是發現它與上一代相比區別並不是很大。這些本是可以避免的,各大網站上提供的資訊其實都有寫iphone8的效能,只是長時間的資訊碎片化讓他們放棄了思考而只是選擇簡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呢些重要的資訊當然就被他們給自動過濾掉了。相信像他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身處碎片化的資訊的環境中,讓人們對於思考越來越不敏感,看任何東西都是越快越好,一掃而過,而呢些真正重要的東西當然是被拋在了腦後。

碎片化的資訊除了讓人們的思考能力下降,在思考能力下降的同時還讓資訊的真實性嚴重下滑以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就在前些年,某教授一篇關於魯迅作品有語法問題和錯別字的批評的文章出現在了某個網站的熱搜上,不到一天的時間裡類似這樣的文章竟出現了上千篇,微信朋友圈裡也都是些轉載該教授的文章內容。可是在這之後,當有人詢問道該教授時,呢位教授卻是顯得十分茫然,並且告訴詢問者這篇文章根本不是出自他手,一定是有人冒充他的名字發表出去的。這件事情一出不禁讓人懷疑到,碎片化的資訊的確讓人能在短時間裡獲得大量資訊,可是這些資訊的真實性卻又不高。人們只是一昧的轉載這篇文章只因是某某教授所寫的,卻壓根沒有去考慮這篇文章的真實性,這種碎片化的資訊轉載速度之快,數量之大,的的確確是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這種錯誤的情況下。

碎片化的資訊的弊端是巨大的,如果人們不能改變它的弊端,呢麼碎片化的資訊將會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社會的負擔。

生活、資訊和碎片時間 篇2

生活、資訊和碎片時間 ,1081字

自從上世紀網路泡沫的崩潰催生了web2、0使網際網路作為平臺向所有人開放,條目在人們隨意更改,編輯之後,網際網路主見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人們無法擺脫的工具。它充斥在每一個人生活的環境中,不斷地為人帶來便利,但同時也帶去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為有許多不利之處。

試著回想自己一整天的生活:清晨,被手機鬧鐘叫醒。收拾妥當出門,在上學的路上不忘開啟手機新聞關注時事的動態。上學時,課間休息時間放棄休息,而是用社交網路平臺進行聊天。放學後回到家中,開啟網購平臺開始購物貨手機閱讀。最後困到不行,沉沉睡去。這一天都在被電子產品所支配著。人已經無法去想象沒有網路的生活將會變得如何。網際網路讓我們對其產生依賴性。

每天被網路切成一塊一塊的生活讓我們的思維模式被僵固起來。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我們的確足不出戶,瞭解到了很多事情,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探索新鮮事物與前進的動力。有一個很有天賦的圍棋少年,在之前的比賽中一次都沒有輸過哦。可就在這一次的失敗,讓他萌生了放棄圍棋生涯的念頭並且後來他真的放棄了。得到過的所有稱讚,在失敗的那一刻都顯得微不足道。因為他通過網際網路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比他圍棋下得好的人有很多,而自己的失敗似乎只是證明了他“其實並不聰明”。這一種僵固的思維模式讓他產生了不自信,進而選擇逃避解決問題。下圍棋史,一直被網路上更好的出棋方法混淆著、打斷著,著變成了一種禁錮住他的限制,只能以放棄收尾。

網際網路所造成的碎片化生活還會導致我們精神世界的空虛。因為電子閱讀,讓我們的閱讀形式從書面變成了螢幕。網路可以幫助我們存檔閱讀進度,給我們營造書一種“書不用一次讀太多,反正可以存檔,下次找也很方便”的氛圍。以至於我們很久都沒有完整地閱讀完一本書了。我們對知識的渴求,正在減少,這或許會讓我們感到恐慌,不知所措。於是拼命尋找補救的方法,然而卻不慎有效,因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所思所想也逐漸被網際網路侵佔,他人的評價成為我們判斷一樣東西好與壞的重要憑證,人逐漸失去主心骨,因為我們是空虛的。

現在這個流動的世界,總是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將舊事推翻,立即淘汰成為了這個拼湊整合的世界的法則。當下的不確定,來自於不知為何和不知目標終點。

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我們的思維方式逐漸碎片化,除了立即、持續和不假思索的自我滿足外,彷彿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持續投入,永恆追求。

即使我們的生活已被電子產品和網際網路影響,生活也分裂成一張張無法整合的無邏輯可言的碎片,而我們,卻樂此不疲。是時候,從碎片化生活中醒來,去尋找生活的本源,這才是正確的我們應該有的生活方式。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片資訊時代 篇3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 ,881字

放學回家,原本一直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奶奶不見了蹤影。我走進房間才發現奶奶正坐在電腦前,鼻樑上架著老花鏡,眯著眼看著螢幕,手拿著滑鼠略顯僵硬地移動著,不時還用“一指禪”敲擊著鍵盤,螢幕上“網易”兩個大字格外矚目。我走近了,笑著說:“奶奶你也會用網路了?”奶奶也笑了笑,回答道:“嗯,趕潮流嘛—網路這東西可真好用,啥都有,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種東西啊……”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的人們沒有任何的電子裝置,他們是怎麼獲取資訊的呢?或許是鄰居口口相傳,也許是訂閱的報紙,資訊單一完整,且人們各取所需。

現我們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網路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網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媒體氾濫,大量的資訊被強行推送給我們,與其說資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倒不如說是網路的洪流衝碎了原本完整的資訊,碎成了無數塊不同的資訊,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碎片化。

這樣的“碎片化”顯而易見,只要在搜尋引擎中隨意搜尋一個關鍵詞就有千千萬萬個網頁,幾乎每一個網頁都有所不同,點開後還有各個“分枝”將你帶入其他相關聯的網頁,碎片化的資訊儼然成為了一片汪洋。面對著這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不少的人面對這片海洋廣闊無垠,就不經分辨,接收了所有的資訊,認為“多多益善”。但我想這些人只會在資訊碎片的海洋中倍感迷茫,最終可能迷失方向。因為隨著科技發展,資訊量變大了,卻同時也變得魚龍混雜,又有誰知道你得到的一大堆資訊到底是龍還是魚呢?那些“龍”的確是多多益善,而“魚”卻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資訊,甚至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樣正負抵消,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又如何得到更多的“龍”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啟用大腦中的“過濾網”就行了。我們不僅要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分析,還要在單個資訊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到“察納雅言”,在碎片資訊的海洋中暢遊。

而面對被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也要適時關閉自己大腦的“接收器”。靜下心來整理收到的資訊;留下整塊的時間給自己閱讀思考;拋開微信提筆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書信;放下手機和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心事……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4

國二作文 ,1517字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會聽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綿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裡面的水擠一擠吧,會弄溼你得衣服;不擠吧,你就沒有多餘時間。在快節奏的大都市裡,每一個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們趕不上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快的時代。但人有惰性,必須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卻在一個時間段只想放鬆。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將它補全。原本那麼簡單的用一部分整的時間做完的事情,卻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湊起來。我,也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鬧鐘在六點三十分準時響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點睡覺了啊……好睏啊,心想著,眼睛要閉了起來。不行,快點起床,否則要遲到了!心裡的這種思想支配著我慢慢起床。簡單地刷牙洗臉梳頭後,我開啟手機,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看昨天睡著之後還有沒有人發我微信。確實好了之後,卻發現早餐沒動幾口。眼看出門時間馬上要到了,關掉手機放回書包,隨便喝一點粥,立馬飛跑出家門,一邊跑還一邊急忙繫上紅領巾。打了一個哈嚏,走進班級的門,把作業放在桌子上,再趴著休息一會兒,好累啊!時常,老師會早點佈置回家作業讓我們可以早點寫,但是,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有些人會在副科上寫作業,只為了回家能減少一點作業量。

一天上課的疲累都要延續到回家做作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書包。以為我要寫作業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裡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後慢慢吞吞地挪到課桌前,坐下,又站起來,倒了一杯水,又站起來,拿一下手機,時間就慢慢走過。轉眼五點半了,我開始“認真”地做起了作業。“嗡嗡……”“咦……有人發我微信?”拿起手機,回覆簡訊,又放下了手機。覺得有些安靜,又拿起手機,播放音樂,一邊哼著音樂,一邊做作業。呀,查一個單詞,又拿起手機,這一次不是直接點開翻譯軟體翻譯,而是玩了玩遊戲,點贊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後又繼續寫作業。剛想動筆的,卻發現這個單詞依然沒有查,又拿起手機……迴圈往復,竟發現我做了三個小時才把原來兩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做完了。這一個小時我在幹什麼?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費時間。然後,我又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晚飯,時間又被浪費了,睡覺時分卻已經十點了。心裡想著: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時間,拆分成碎片化時間,用“事倍功半”來形容也是再好不過。效率不高,時間也被浪費掉了。一天天,就這樣慢慢度過。在生活中,還有一個詞“碎片化閱讀”,常常在你我身邊徘徊。

在路上,在家裡,在工作,在學習,我們現在都可以用手機來看書,隨時隨地,輕輕鬆鬆即可下載一本書來看。但有沒有想過,在這麼快節奏的時間裡,你又能在什麼時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徹這本書嗎?一般,我們都會用到碎片化的時間。倒水時,拿著手機看書;上廁所時,拿著手機看書;吃飯時,拿著手機看書。真是“廢寢忘食”地看書啊!這麼著急地看書,想必也是囫圇吞棗,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罷了。

碎片化閱讀,就像一顆糖果。當你含在嘴裡時,你會感受到無比的香甜,甜蜜縈繞在舌尖。但時間慢慢過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來越餓。而翻開一本真正帶有書香氣息的書,就像一碗米飯。雖咬下去沒有甜蜜,卻在最後有一絲絲甘甜,你也有了飽腹感。在家裡,明媚地陽光透過窗戶,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靜靜讀一本經典。遠遠比在忙碌過程中開啟手機,看一小段著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罷!但是我卻發現儘管我知道要怎麼做,可我已經不想再翻開書籍了。它就像一種本能反應,滲透進我們每一個人中,慢慢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來閱讀所謂的書籍。

一個完整的時間段,慢慢被拆散,一點一點破碎,一點一點分裂,正讓我們“合理地利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

當“00後”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5

國三作文 ,1140字

2004年3月的一個夜晚,我這個“00後”懵懵懂懂地一頭扎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了屬於我的漫漫人生路。在過去的十三年中,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感受著真善美;同時也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生活,—

眨眼又是一個幸福的週末,無鬧鈴之亂耳,無課程之勞形,怎一個“爽”字了得!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起床頭的手機,照例瀏覽一下視訊的更新進度,然後點開微信班群,撲面而來的是幾十條新資訊“班長,下週的隊會稿子寫好了嗎?”、“老班,課本劇劇本找到了嗎?”、“老陳,有空約一局王者怎麼樣?”……

“噢,不”我哀嚎一聲栽倒在枕頭上,頓時覺得美好的週末被無數的任務“攪局”了!老媽循聲而來,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幸災樂禍地“嘿嘿”直樂,然後丟下了一句最高指示:“能者多勞,速戰速決!”

我蔫頭耷腦地吃著早餐,嘟囔著微信群的“十宗罪”,吃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我心愛的大茂脆筍快吃完了,不由地嚷嚷著再買幾瓶,老媽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手機,點開一號店的APP,在購物車裡加了幾樣日常用品,我瞥了一眼,發現十點前下的訂單當天就能送到,老媽一副篤悠悠的樣子,對我說了句“瞧!碎片化購物,方便!”

早餐後我休息了一會兒,照常進房做作業,爸媽也開始各司其職—我爸負責打掃房間,我媽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休息時間我去廚房慰問辛苦的大廚,卻發現廚房裡傳來一陣說書的聲音,原來是老媽一邊洗菜做菜,一邊用喜馬拉雅APP聽《三國》吶!說書人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老媽手裡的砧板菜刀剪刀的碰撞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碎片化閱讀”吧!

週末的午後,是我最自由最嗨皮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起手機,和我的朋友們在網路上聯網打幾局遊戲,雖然週五剛剛和他們分開,不過在遊戲裡搭檔廝殺一番,和在學校裡一起上課的感覺可完全不同!等我盡興地放下手機,老媽幽幽地嘆了口氣道:“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鄰居家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弄堂裡玩……”得,老媽一回憶往事可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我趕緊丟給她一句“這就叫‘碎片化娛樂’呀!”然後一溜煙進房間做作業去嘍!

這就是我們“00後”遇見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在碎片化的模式中。我們享受著手機APP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見縫插針地利用所有片段的時間閱讀網路資訊,以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溝通著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我們也被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無論是否願意,那些提示資訊總是會跳出來阻礙我們的視線,我的同學們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逐步喪失了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紙質書的耐心……

我們是“00後”,面對全新的“碎片化”生活,我想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唯有儘可能地保留澄淨的心靈,才能在這多變的時代中,尋找到不變的心靈皈依!

媽媽的那些花兒——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6

國三作文 ,1094字

媽媽離開故鄉已久,特別喜歡哼哼這首歌:“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她們還在開嗎?她們都老了吧?”

前幾年,媽媽帶我回去過一次。故鄉的變遷讓媽媽茫然而惆悵,因為城市建設沒有了熟悉的故園,因為輾轉和失聯沒有了兒時的舊友。站在曾經的老校舊址,媽媽又輕聲唱起那首歌:“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她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我問媽媽在想念誰?媽媽的話匣子便打開了:“帶我抓螃蟹的香蓮、山上山下扯嗓門遙喊的棵棵,每天早晨給我梳辮子的家鈴、保護神朝暉、一起逃課去抓蚱蜢的曉巨集……”說起小時候的趣事,媽媽的話就像潰堤的洪水剎不住腳。夜深了,眼皮打架撐不住了,我幽默地用那首歌的歌詞打斷她:“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媽媽嘆口氣拍拍我的頭:“你還小,體會不了‘無處追尋’的感受……”

時光荏苒,短短几年,網際網路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以令人乍舌的速度雕塑著現代生活方式。電子信箱、QQ、微信……資訊化的新型智慧工具把人們帶入碎片化的生活中,人與外界的每一次互動幾乎都離不開這些工具。

一天,媽媽又哼起《那些花兒》。這次和以往不同,歌聲輕快舒展,沒有了以前若有所思的遲疑。“曲風改了?”我打趣道。“託網際網路的福,失聯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們終於聯絡上了!”“怎麼聯絡上的?”我忍不住好奇。“先是你小姨朋友的同事幫我聯絡上了一位小學同學,這位同學拉我進了微信小學群。在群裡敘舊聊侃時,得知有位同學認識我一位初中同學的鄰居,”媽媽開啟手機指給我看:“瞧!這同學通過鄰居幫我聯絡上遠在日本的初中同學。之後,”媽媽頓了頓,忽然雙手一拽我:“便跟拔蘿蔔似的,一起一大串咯!”媽媽哈哈大笑,開心的漣漪一層層在她發光的瞳孔裡盪漾開來……

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媽媽被她的“那些花兒”拉進了各種群,她原本單調、寂寥的朋友圈,頓時奼紫嫣紅、熱鬧沸騰起來。一會兒這個發笑話,一會兒那個發自拍,媽媽每次都會把好玩有趣的內容和我分享。神奇的網路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碎片資訊,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中秋夜,媽媽的同學群裡下起了“紅包雨”。來自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以及俄羅斯等國的紅包真的驚到了我:微信真的強大啊!正如媽媽所言:“以前中秋夜都說‘千里共嬋娟’,現在呀,憑你天南海北,一條微信就能拽你‘回家’!”

碎片化生活,讓人們自由自在、天馬行空。我們在碎片中相遇相逢,在碎片中碰撞交織。碎片化是點點滴滴的生活元素,是構築現代生活的花兒朵朵,是為花兒傳播芬芳的縷縷清風!

遇見碎片化的生活 篇7

國一作文 ,1491字

遇上那盒拼圖,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我拿到了生命裡的第一盒拼圖。我記得那是一幅花仙子的圖畫。我趴在地上循著樣畫的圖案,努力試著找到每一塊拼圖上細緻的聯絡。或許畫面中地上的一顆小草,女孩裙襬上的一個別樣精緻的花紋就能成為完成這幅拼圖的突破口。第一幅拼圖不是很難,只是半張卷子那麼大,但卻能把那時趴在地上瞪著大眼睛,好奇又歡喜地擺弄著這凹凸的小方塊的小女孩捲進了拼圖堆裡,深深的被吸引住。

媽媽見我喜歡拼拼圖,每次看到一些精緻可愛的小拼圖都會買下來回家帶給我。一拿到新的拼圖,總數迫不及待跑回房間將零零散散的它們倒在地方,又是趴在那仔細研究起樣圖來,那小小的手攥著一片小拼圖,略皺著眉頭,一點點仔細的對比,直到正確找到它的“小家”將它放進去,才露出了自在的笑容。有些拼圖很調皮,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地找,都不能一眼讓我看出。媽媽總在我身邊陪我,看著我玩拼圖,每當我的小腦袋轉向她,露出了些許無奈和委屈的樣子後,媽媽就湊上來,慢慢引導我將這塊小拼圖放到正確位置。於是就這樣,大手和小手,將原本零零散散的小碎片拼湊起來還原成一副完美的畫。完成後,我靜靜地欣賞著,不禁笑了起來。不僅僅是因為玩拼圖的樂趣、堅持的結果,更因為是我和媽媽一起共同創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畫面,那種幸福感和成就感無法言喻。

在這個世界中慢慢長大,我的生活變得忙碌與充實,媽媽也不一例外。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仍然喜歡著擁有拼圖的驚喜,觸控它的感覺和創造它的樂趣。

媽媽還是會給我買拼圖,但間隔久了,數量少了,我記得最後一幅是《美人魚公主》,那幅拼圖到現在還沒有被我拆開,就靜靜地塵封在一個豪不起眼的小角落裡。很久了,我也沒有開啟過它……

學業慢慢繁重,屬於自己的愜意慢慢減少,於是每次放學回到家中就是埋頭寫作業、複習,每天都盼望著可以早點寫完作業,可以安安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段時間真的用來做一件事情,一點兒都不分心這是很難做到的。每當手機一震,螢幕一亮,“您收到了一條新訊息”,好奇心總是驅使著我點開一看究竟,而這好奇的點開,手彷彿聽不找使喚一樣,“朋友圈看看誰有沒有發出新的訊息、微博上又有什麼實時熱點……”這些網際網路帶給我的訊息,吞噬著我原本學習的時間,而我又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到最後沒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幾次,我可以提早寫完作業,還惦念著我小時候的那盒拼圖,滿心歡喜將它找出,拍了拍它身上的灰塵,愛惜地把它捧在懷裡,一蹦一跳地跑去媽媽房間想邀請她與我一起拼圖,媽媽似乎有點意外。

“你的那盒《美人魚公主》?”

“對呀對呀!”

我一把把媽媽拽到我的房間,將拼圖拆開,一片片小方塊一下子湧出,我對它們還是愛不釋手。於是我一個人開始研究起這盒拼圖,還是趴在地上聚精會神的拼著。媽媽在一旁看著手機,我總是極力邀請她與我一起,而她為了不讓我失落總是會看著我一會兒,幫我拼了兩三塊,又盯著手機了。一會兒是新訊息的“叮咚”,一會兒又是她打字時手機發出的摁鍵聲。完成好了工作,喜歡在網上購物的她還在精心挑選一些好看的衣服、鞋子呀等等。有時候還會要求我站起來給我量尺寸,問問我的喜好。就這樣,原本兩個人約定好的拼圖時間就這樣被碎片化,一起拼拼圖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後又有幾次,但我的美人魚依然還是零散的小碎片,還是沒能將它們拼湊起一個完美的畫面,又靜靜地躺在那個小角落裡。就像美人魚一樣,本以為自己獲得了雙腳,最後卻變成了泡沫……

這塊拼圖再也沒有完整的拼完。我如同一個邯鄲學步的孩童,在碎片化的生活中磕磕碰碰,從眾的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永遠持續投入一件事,並永恆追求。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8

國一作文 ,763字

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理解什麼是“碎片化生活”,我查了百度,碎片化生活(FragmentedLife)是由碎片化(Fragmentation)和生活(Life)組成。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看完之後,我還是不理解。

早上起床,我發現媽媽一邊刷牙一邊用手機看著新聞,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吃飯時,媽媽開啟手機上的程式給我聽英文朗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爸爸開車時突然來了個電話,別人打來的電話總不能不接吧?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坐地鐵、公交車時,我看見車上的電視都在播放新聞、廣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人們站著或坐在車上,有的拿出書看,有的拿出手機刷微信、QQ、看視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聚餐時,一道美食上桌了,朋友們拿出手機,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希望點贊評論,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媽媽告訴我,碎片化生活是零零碎碎的,很容易被打擾的時間,被分割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是無處不在,而人們也已經習慣了。

以前我學習過一篇課文《不知疲倦的人》,講的是陳景潤在食堂排隊買飯時;臨開會前,人還未到齊前;外出候車時;在上班需要走路時,利用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學會了四門外語。像陳景潤這樣會充分安排自己碎片化的時間的人,才會在學習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雖然,我剛剛明白什麼是碎片化生活,但我想自己也有很大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在學校我用課間時拿起書看一會,去籃球場打會兒球,放學後坐在校車上用百詞斬背幾個單詞,作業寫累了就彈一會我心愛的吉他,放鬆一下心情。

如果我規劃和安排自己的時間用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一點點,這樣就會使我變得更好!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9

記敘文 ,874字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所做為何事?”

碎碎唸曰:“食也,習也,碎碎也,碎時為碎事,不知卒為何事。”

古曰“今日事,今日畢,明日還有明日事。”今兒,從前口中的大事情被零落成泥碾作塵,就似扯開的棉絮,拼拼湊湊,將就著“今日事,幾日畢”。這拼起來的日子就被美曰其名,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於精神,碎不得太碎。

與我而言,讀書與碎片化不可以“剪不斷,理還亂”,必須明確碎片化與生活的關係。談其後果,則為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讀的書一耳進,一耳出,自然沒得效果,沒得收穫。自古至今,孔子讀易至韋編三絕,這是完整型讀書;亦或是鑿壁借光,懸樑刺股;朱買臣負薪,李密將書掛角,其並非邊砍柴或是邊放牛看書,而是先工作,再學習。從未有過兩者同時進行。我想這便是碎片化的精髓所在。

碎片化生活,還需碎之有理。

今日所食為何,曰:“若食雞肉,魚肉,亦或鴨肉,豬肉,亦或有牛肉。”“其味為何?若酸若甜若苦若辣”“予忘矣,予忘矣……”

零落成泥碾作塵,未必香如故。

遇見碎片化生活,隨之而來的足日漸嚴重的健忘症,事情太多,乾乾這,弄弄那,心浮氣躁,也便在最後,得了個一事無成的悲劇。

呂蒙學習只求但當?h獵,見往事耳。利用打仗帶兵的閒餘時間,阿蒙終於不再是個只會打鬥四肢發達的糙漢子。碎片化的利與弊還在於碎之深淺。是剪子剪出來的窗花,還是似犬牙呲互;是大切八塊,還是千刀萬剮;是一分為二,還是粉身碎骨。

碎片化生活就似烹飪一般,每道菜,都有適合它的烹飪方法,都有適合它的人。對於山珍海味,麟肝鳳髓,必能深入人心,其香味,繞樑三日而不絕此為有效的碎片化了,對於粗茶淡飯,酸甘辛苦,變為無用功了。

這樣說來,你若要真心實意地去學習,這便是於精神不可萬分鬆懈之事,若是硬生生碎片化了,與其他事魚龍混雜,就終不得利處;而又若是那些可以一心兩用的小事情,恰如整理房間,疊衣服,收衣服,便可穿插而行也不為過,適當隨便化亦是生活的一種新方式。

遇見碎片化生活,是主觀能動,把生活變得碎片化,充實,有效。若要讓碎片化控制了你的生活,似牽線的玩偶,任之擺佈,其禍害無窮,萬萬不可輕視。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10

記敘文 ,1190字

網路大資料時代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奔向我們,各種資訊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勢不可擋,把每個人的生活衝擊得支離破碎。

望眼欲穿的八天長假終於要來了,我心裡打起了小算盤:好久沒沒摸心愛的畫筆了,這八天就安安心心宅在家裡做做作業、畫幾張好看的水粉,輕輕鬆鬆地過幾天逍遙日子。一想到我很快可以坐在飄窗的小桌子旁,沐浴著溫暖卻不刺眼的陽光、品著回味無窮的好茶、用顏料暈出一片斑斕秋色的樣子,笑容就不自覺地爬上我的嘴角,整個人都沉靜了下來。

長假第一天。清晨,媽媽無情把我從夢境中喚醒。我瞥了一眼鍾,“哎,才七點。難得放假讓我多睡一會兒。”“不能再睡了,早上還要上語文課呢,快起來吧!”說罷,媽媽一把拉開窗簾。一天的學習之旅正式拉開序幕。

“‘之’這個字是活躍字,有很多現代的解釋。”老師在講臺前唾沫橫飛,我託著腦袋木木地盯著黑板,構思著今天要畫的畫。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心猿意馬地做了半張作業卷,想到書桌上還堆著厚厚的一疊卷子,恨不得立馬跑回家,心裡擔憂著這樣下去還有沒有時間畫我的畫。

吃午飯的時候,我邊吃邊看電影,飯吃完了,卻遲遲放不下手中的電影。這一看就是兩個半小時。結束以後,看了看時間,我又開始懊悔沒有抵住電影的誘惑。看了看在一旁靜靜躺著的心愛畫筆,一絲不安悄然萌動。

我收起電腦,立馬拿出作業開始奮筆疾書。做了一會兒,眼皮子開始打架。我摸出手機開始聽音樂,邊哼著歌邊搖擺著身體,邊盡力地擠出點腦容量做作業。就在我賣力地開著“個人演唱會”時,電話鈴急促地響了起來,我頗不情願地抓起了話筒,剛想吼,話筒裡傳來了了班主任的聲音,嚇得我打了個激靈,連忙屏氣凝神聆聽。一通連珠炮後,班主任“啪”地掛掉電話,不給我任何回話的機會。我頹然地趴在了桌上。班主任又要我給班級公眾號寫文章,要為這兩年來的班級情況做總結,明天就要交稿。縱使兩年來我們班有飽滿的經歷,三言兩語又怎麼道得清呢?看來我畫畫的美好願景離我越來越遙遠了!

我又坐在了電腦前,但我的思緒似乎是破碎的,對著文件中寥寥的幾個字發著呆,茫然無序。這幾年和大家相處的畫面一幕幕地在眼前飄過,我想要停下,仔細看看其中的一幕,卻怎麼也抓不住它。我苦惱地抓著頭髮,腦子好像亂成了一鍋粥,整個人都有些恍惚。我嘆著氣閉上了眼睛。

早上語文課學的古文解釋從我眼前彈出,電影中驚險刺激的畫面也隨之一閃而過,一張張被扔在一旁的作業卷牽動著我的神經,飄窗上鋪開的潔白如雪的畫紙在默默召喚著我。夠雜亂,夠破碎,夠讓人崩潰。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這只是我漫長人生中的一天,因為時間被碎片化,看似過得忙碌卻沒有意義。哪些事是真的去投入精力完成的?哪些又是多此一舉、浪費時間的?哪些是你真正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越想我越沒底氣,不安緊緊將我纏繞。

別讓人生在走馬觀花中度過。也許遇見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的必然,但只要我們善於把控自己的生活,依然能夠描繪出美妙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