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篇1

遇上碎片化閱讀的生活 ,869字

如今,科技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被大為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所影響著,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碎片化了起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那麼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呢?碎片化的生活是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閱讀等等這些零零碎碎的事物的集合。碎片化的生活說明人類在如今這個速度節奏快的大都市中,用零碎的時間做零碎的事情,人們把一件事情分成零碎的一小塊一小塊去做,而不是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情。

那麼什麼又是碎片化的閱讀呢?我先來舉一個如今社會上常見的現象,現在的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是在坐地鐵的時候,還是在吃飯的時候,都人手捧一個手機,真是名副其實的“低頭族”,他們捧著手機刷著微信朋友圈;翻看著QQ中的好友動態;看著最新發布的新聞。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碎片化的閱讀。

如今,我們手機上安裝了越來越多的軟體,有越來越多的公眾號定期推送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短小而簡要的,它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者只是表達了一方面,這遠沒有我們看一本完整的書的時候所看到的具體,沒有書中的完善,多方面,有依有據。

許多人或許認為這種碎片化式的閱讀十分有益有效,他們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看大量的文章,收穫巨大的資訊量。的確,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與好處,但與此同時,它還存在著許多弊端。這些文章只能讓我們瞭解事情的大概,大多隻能讓我們看到事情的表面一層微不足道的事物,卻不能幫助我們透過其中看到事物的本質。

我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的大多都是低頭玩手機的人,很少看到有人翻閱書本,我們也只能看著其他國家人均一年的讀書量達到近50本書而望而驚歎。其實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很好的獲取資訊的方式。在讀書時我們能從大量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會到作者多樣的思維,使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

如今,許多人心中認為現在的閱讀方式十分便捷迅速,相較讀一本很長的書,他們更青睞現在的閱讀方式。但於我而言,碎片化的閱讀固然給我們許多好處,我卻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看書,從書中體會到生活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遇上碎片化閱讀 篇2

遇上碎片化閱讀作文5 ,503字

很多人會說;碎片化是什麼?我來給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碎片化其實就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碎片化成了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徵。

那麼今天我來講講碎片化閱讀,現在都通過手機,ipad,電子書和一些網路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被總結為碎片化閱讀。

一種新型的閱讀方法—碎片化閱讀逐漸流,但是,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它是給我們帶來了便利,還是帶走了什麼?我想,這與加快的生活速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巨大的壓力讓我們無法投入長篇鉅著中,而只能找一些娛樂來放鬆自己,緩解壓力。現在,在馬路上,在地鐵上,餐廳裡等等都在進行碎片化閱讀,它也成為了快節奏的一個反應。我們班的班主任說過:“我們這個時代是離不開手機和一些電子產品,但是也得適當去控制它。”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畸形的閱讀方式,而放棄真正的閱讀。比如身處世界科技前沿—美國“矽谷”的喬布斯,面對著零點幾秒關係到生死的科技競爭,他依舊保持寧靜,他曾說過“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任意一個下午。”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歡閱讀,你一定抽出時間來進行閱讀。

碎片化的生活,一天天也讓我們便成了碎片,讓我們享受真正的閱讀吧!

遇上碎片化閱讀 篇3

遇上碎片化閱讀作文7 ,653字

暑假中,我們可能每天總會拿起手機,翻翻微信,微博。在朋友圈中獲取一些今日的新聞或一些無聊的八卦。我們可能自己不知道,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就是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就是指通過手機簡訊、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每天從手機、網路等電子終端接收器上,我們能接觸到海量資訊,似乎一切資訊、知識唾手可得,閱讀顯得如此輕鬆、容易。

碎片化閱讀會讓閱讀的實質發生變化。在人們眼中,閱讀會不再是一種學習,可能會變成一種娛樂。等公交車時翻閱一下名人的微博,睡覺前瀏覽一下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它讓人們根本不會去深入的思考。如果那些有名作家沉迷於這些,他可能不會用那些優美的語言去描寫此情此景,他看到的一切讓他覺得值得記錄的景色或事件。他可能就會開啟手機拍張照片,在朋友圈上寫一句簡短易懂的“好美啊”就結束了,這樣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課本上的那些重要的名人名句了。

一些不沉迷於微博,微信的人也會有碎片化閱讀,出門在外,帶一本厚重的書總是不方便的。這時候,他們開啟某個閱讀軟體,在等車時開啟它,看一會,車來了,便關上了手機。其實閱讀就像寫作文一樣,思緒不能被打斷,如果打斷了,可能作文的是思維就會非常跳躍,讀一些書就會感覺前因不搭後果了。我們要儘量找時間坐下來,認認真真的讀完一本書,這樣你就會感覺回味無窮了。

雖然碎片化閱讀代表了資訊時代的普及,證明了時代的進步,讓複雜的事情變得通俗易懂,但是作為初中生的我們,還是儘量少接觸手機,認真讀書吧!

遇上碎片化閱讀 篇4

遇上碎片化閱讀作文1 ,1238字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是讓我們能節約時間,但並不是讓我們把時間碎片化來利用、節約。

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網上閱讀,電子書也逐漸浮現出來。當時的我就被這種形式所吸引了。我對於書十分熱愛,簡直就“書不離手”。當我讀了開頭,就忍不住讀下去,直至結束才肯罷休。這種形式,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不僅便利了許多,而且也節約了我買書的錢,隨時隨地都能看。每天,只要有空餘的時間,我就看電子書。早晨,吃飯時我一邊啃著麵包一邊拿著手機,爭分奪秒,馬不停蹄。午飯和晚飯時也是如此。我看得津津樂道,深深地被故事吸引著。父母看著我對於讀書的熱愛,自然也是支援,為我而感到高興。但是讀完一本書的我並沒有學到什麼,只是淺層次地理解了一本書的內容。這個發現是我與另外一位同學探討同一本書時才知道的。

一次,在下課時,不經意間就聊到了《紅與黑》,恰巧我與她都看過《紅與黑》,然後就一起聊起了關於《紅與黑》這本書。你一句,我一句地講述著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不亦樂乎。但是當我們聊到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看法時,我卻愣住了,到了該各抒己見的時候,我卻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其實是根本就沒有對這本書的看法,看完一本就丟掉看下一本了,也沒想過這本書的道理,更別說自己的想法了,我只能在旁邊附和著,那時的我才發現自己與別人對於讀書的認知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我有些琢磨不透了,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卻“一無所想”呢?我只能請教那位同學,或許她有什麼祕訣我不知道呢!但是我卻一無所獲,只從那位同學口中得知,她也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認認真真地看完一本書,可是我也十分認真地去看每一本書呀?為什麼我卻做不到呢?或許是因為自己能力下降了吧。當我去回想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原來的自己對於一本書的瞭解是多麼豐富,對於深層含義是多麼透徹啊!但自從我用電子書之後,我的能力就下降了,難到是因為電子書嗎?以前的我總是不間斷地,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專注地看完一本書,並且不幹其他任何事情,而現在的我總是斷斷續續,擠出自己吃飯的時間讀書,而不能深入思考,沒法把自己一部分一部分讀的連線起來,就像是在走馬觀花,而不是靜下來好好地去品味一本書,才使自己對於知識的認知變得狹隘,才會導致自己成了現在這樣子啊!

雖然讀書是件好事,多讀書固然也是不會錯的,但是斷斷續續地讀書,把完整的化為碎片的形式去讀反而起不到作用,只會停留在一個淺層次的閱讀上,雖然這樣是節約了時間也節約了錢但卻沒有一個完整性。如果便捷能給我們一個更好的方法、效果,當然是支援的,但是現在科技的便捷並不是所有都有利於我們,給予我們幫助,反而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什麼都是碎片化的形式,我們需要的,追求的不是這樣的生活,這樣我們永遠都不能更好地發展,最終將一事無成。現在碎片化的閱讀是弊大於利,而不是利大於弊。也不僅僅是在閱讀上,還有很多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經過這次體驗後,我會改掉原來的習慣、方式,讓碎片重新拼湊起來變得更完整,去利用自己的時間,分配自己的時間。

遇上碎片化閱讀 篇5

遇上碎片化閱讀作文7 ,764字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無論是餐飲,還是購物,甚至是朋友間的社交,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碎片化。但,讓人值得在意的是,閱讀的碎片化。

閱讀方式的選擇,就如米飯和糖果的選擇一樣。米飯的甘甜只有長時間的咀嚼才會體會得到。但,糖果的甜是頃刻之間,來的快去得也快。一本書,一句格言就如冰山一角,它的內涵往往需要人們的深刻閱讀中才會體現。當一個人泛泛而讀了許多的書目,但到頭來只是記住了書中人名、大致的內容,卻沒理解深刻的含義,這無法叫做閱讀。在《阿房宮賦》中,蘇東坡讀書讀到忘我,灑然不倦,這樣的整體閱讀,並在閱讀時有自己的思考,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古人對漢語的咬文嚼字,雖然有時讓人覺得有些矯情,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有這樣深厚的中國文化,如果現在的我們沒有深入地閱讀那些好的作品,那我們的文化又有誰來理解和傳承?

碎片化閱讀體現出人的浮躁,也助長人的浮躁。當身邊的事物都加快了腳步,我們為了不被時代所“拋棄”,我們也會加快自己的腳步,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一味的加速,只會給人帶來浮躁。無法靜下心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更別提閱讀了。看著自己書架上那一本本沒有從頭看到尾的傑作,只能嘆息,又用“今天太忙了,有空會看的”來安慰自己。雖然有時,還是會拍掉那上面堆積的灰拿起來翻閱一番,但十幾分鍾後就合上罷了。許多情況下,手機真的書籍誘人的多,手機的色彩比書鮮豔,內容比書更易理解,在有空的時候用手機來消磨時光,不比閱讀來的更加輕鬆嗎?但手機刷屏到頭來只會給你的視力帶來負擔和那一剎那的輕鬆與愉悅,甚至會導致自己浮躁的心性,連續看書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這實在是不值得。

有深度的閱讀才會使人滿腹經綸,否則就如竹籃打水一般,最後也許只是滿腹碎片罷了。那為何不選個日子,就泡一杯茶,捧一本書,靜靜地用心感受書上的每一個文字。

碎片化時代,遇上碎片化閱讀 篇6

碎片化時代,遇上碎片 ,1008字

自從網路世界發展起來後,越來越多的新的便利也油然而生,然而,新的便利也意味著會有新的問題與麻煩接連地產生。網路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將會變得更加地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交流……而我要講的,則是與我們學生密切聯絡著的碎片化閱讀。

閱讀,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應該是最親切的詞了,但是閱讀也像朗讀者裡所說的,“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是啊,無論在哪兒,無論是大人們在手機上看的“心靈雞湯”,還是學生們在學校圖書館裡捧著書籍沉浸於墨香的身影,甚至是路人經過地鐵站裡隨手拿起放在通道上的雜誌,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隨時隨地地閱讀,這不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閱讀嗎?

碎片化的閱讀,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不太喜歡的。雖然碎片化的閱讀很便利,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隻身獨處,只要你有網路,隨時隨地就能在手機上翻閱,但是,這種廣而不精的閱讀方式卻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看來,碎片化的閱讀只不過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一種盲目的閱讀形式,而且一看完馬上就忘記了。而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具有目的性,能更加引人入勝,目光所及的每一個文字,每一段內容,不斷讓你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奧妙與美好,同時讓你感受到中華文學的博大精深和輝煌成就。而碎片化的閱讀卻是快速且不走心的瀏覽,成為現代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感受不到這細微的“點睛之處”。雖然不起眼,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點”,就不會讓我們在書本上吸取真正需要的營養。

不妨讓我們想一想,在週末的下午時光,坐在陽臺上沐浴著陽光的塵埃,浸沒在書香世界的芬芳中,手上拿著一杯散發著清香的中國茶,這是多麼美妙啊!比起天天低著頭看手機,這樣的閱讀方式更加具有生活的樂趣了,而且更加讓我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找到了生活的片刻寧靜。

在我看來,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富有內涵。讀著書時,我曾不止一次地留下了眼淚,而在讀碎片化的文章時,雖然寫得環環相扣,富有情感,但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停止了。每到這時,就會感嘆:咦,怎麼就沒了呢?就這麼草草收場了嗎?給人留下了一種好像說不出的遺憾,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時代的進步也會帶來種種缺陷,因為世界上沒有東西是完美無缺的,就像下雨為農民澆灌了莊稼,卻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退潮了,為人們欣賞美景帶來了方便,卻讓漁民難以停靠在港灣……

我只想說,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狹小空隙裡,不妨在閒暇時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去好好讀一本書吧!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 篇7

碎片化閱讀和生活作文 ,1077字

碎片化,一個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熱門話題。要是在十幾年前問一個普通人接觸資訊的方式,無非就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如今,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新聞條推薦等等部各種各樣的方式,這些五花八門的內容將我們的生活所切分,碎片化也正這樣潛移默化地改地改變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現在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人們總處於馬不停蹄的狀態,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時間越來越少,相對的,碎片化的時間卻多了起來,碎片化閱讀這種與智慧手機繫結的方式也由此誕生。

“碎片化“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是在高效利用時間,但其實它僅僅是把你原本可以讀書學習的時間都浪費在手機螢幕上,而所謂碎片化閱讀,尤其是社交軟體提供的資訊,並不能與真正的閱讀相提並論,相反還有許多壞處。記得有一次,我乘地鐵回家,我邊上坐著一對父女,那位父親正在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機,手指如蜻蜓點水般飛快地滑動著螢幕,時不時地扶扶那可以滑落到鼻樑的眼鏡。而他女兒也許是因為貪玩,抑或是小孩子所特有的好奇,時不時地問他父親各種各樣的問題,起初他的父親還會敷衍似的應和幾句,到後來就乾脆沉默不語,女兒也許是不滿父親的表現,於是伸手去拿他父親的手機。她的舉動似乎激怒了那位父親,只聽“啪”的一聲,他打了女兒的手背,並開始高聲責備她,而女孩子也委屈地大哭起來,頓時這一大一小的喧鬧聲攪得整個車廂的人都不得安寧。而我在無意間瞥到,其實他父親僅僅是在看朋友圈而已,況且哪怕他真的在處理事情,也可以和她女兒好好的說,何必這樣大動肝火。套用公益廣告中的一句話“世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在看手機”。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的親情也碎片化了。

其次,碎片化閱讀著一種快餐閱讀,內容玩玩簡短,寥寥數語。長期進行這種快速閱讀,當需要進行長篇閱讀時會使人心情煩躁。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封塵在書架上的原因,好書需要我們沉下心慢慢品味,而奢望一個幾百字的微小說能夠表達出十幾萬字製作的內涵,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同時,隔著冰冷的螢幕,又怎能感受到攜一卷好書,溫一壺清茶,翻開書頁,在油墨味中偶爾有書海的快樂呢?記得童年時在書籍上我感受到了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及樂觀;感受到了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靚麗;感受到了劉禹錫的“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堅強及豁達……而對比如今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看似優美,實則缺少內涵。我們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碎片化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和學習的氛圍。

海德格爾曾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最後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手機,放下所謂的碎片閱讀,拿起一本好書,享受真正的閱讀。

論碎片化閱讀與生活 篇8

論碎片化閱讀與生活作 ,1206字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謂碎片化生活,是社會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代表了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會群體更追求生活的多元與個性。碎片化這個詞雖然在平日裡可能不多見,但它卻是深深紮根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記得有一次爺爺感嘆說,從前的生活截然不同,人們只需要在每天做好同樣的工作,重複同樣的生活,沒有過多的選擇,每一天都簡單機械,而人們也總以為未來不會有太大變數,人生道路上沒有什麼岔路可言。而如今,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想要吃飯,就上“大眾點評”;想要購物,就看“淘寶”;想要打車,就用“嘀嘀打車”;想要付錢,就開啟“支付寶”……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變化,其實已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甚至連閱讀,都變成碎片化的了。人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在週末花上一整天時間端坐在書桌前,或者在圖書館中,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在隨時隨地,緊盯著手中的電子螢幕。

這樣的閱讀方式,對於現今忙碌的人們來說,閱讀變成了一件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的事情。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候時,都可以進行閱讀。這樣在獲取知識與資訊的同時,也節省了寶貴的時間。而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樣不僅能省去買書報的費用,還能使圖書的攜帶更加方便,他們可以不用每天揣著一本厚重的書,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小又輕的手機或是閱讀器。另外,碎片化閱讀的資源庫龐大,給人們提供了更多資訊,人們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在圖書館高大的書架前,花費很長時間來蒐集所需要的資訊,只要動一動手指,事情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然而,這樣的便捷之下,問題也隨之產生了。

像這樣零碎的閱讀,會使人們改變讀書習慣,喜歡讀一些簡短的節選與摘要,而不是仔仔細細地看完所有的文章篇目。而且他們在閱讀一些長篇文章時,往往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從而變得浮躁。碎片化閱讀過於淺顯,漸漸地竟成了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記得很久以前看到過一個笑話,說是一個人看書報文章總是靜不下心,幾乎每次草草看幾眼標題,就算是閱讀完了整篇文章。結果一次他看到了一篇名為《棉布鞋》的文章,便以為是介紹棉布鞋的說明文,不料其實一篇描寫母愛的散文,因此被人嘲笑。現在想來,這樣的閱讀習慣真是淺嘗輒止,斷章取義,自欺欺人。其實這樣的方式根本不可取,對自己與他人都沒有好處,所以即使進行碎片化閱讀,也必須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知”啊。

我認為我們在閱讀時可以將傳統與現代碎片化閱讀習慣相結合,取之長處,避其不足,在工作日時擠出零碎時間進行碎片化閱讀,而在週末,可以找一個慵懶的午後,捧起一本實體書,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人物與描寫手法。記得論語中曾這樣說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在現代的碎片化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智者。

看來碎片化生活,也大有講究!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 篇9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作文 ,843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的我們人手一部電子產品。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公交車上,處處都能看到低頭族。碎片化閱讀或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不管有事沒事,我們已經習慣了要時不時掏出手機來看一下微信、微博、小說等等。碎片化閱讀不再是一種消遣,而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

平心而論,碎片化閱讀有利有弊,但是,到底是利多一點還是弊多一點,似乎也說不清楚。

碎片化閱讀的利處在於,大部分的資訊,都能夠免費閱讀,而不像紙質書需要進行購買後才能夠閱讀,並且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碎片化閱讀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瀏覽許多的內容,一下子就能夠了解許多資訊。它能夠方便快捷地滿足人們對海量資訊和娛樂內容的低成本、即時性、互動性的獲取、分享與傳播之需求。可供閱讀的“碎片”包羅永珍,從天文地理到娛樂八卦,甚至許多冷門生僻的知識,都在“碎片”中呈現出來。

例如微博,人們通過刷微博,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分享所見所聞所感,並對某一話題隨時隨地地加以關注和跟隨,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還可以和許多人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分享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王路平教授說過:“碎片化閱讀最大的弊端在於:不利於學術研究,構建精神高地。”確實,碎片化的閱讀大多數是以娛樂為主,它讓讀者產生了惰性閱讀思維,人們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面對著網上不同的風聲,大多數人是否還能夠以理性的力量進行甄別、整理和理解歸納?紙質書則不同,它的邏輯嚴謹,適宜靜心學習,鍛鍊了我們的思維,使我們能夠進行嚴謹的獨立思考,而不是隨著網路上的風聲隨波逐流。

在碎片化閱讀時,或許我們能夠看到比較好的文章,但是在一段時間後,我們是否還能記得它呢?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記得。

在數字化時代,紙本閱讀的長處在於有利於進行反芻性思考和記憶,更能與作者形成思想“互動”;而“碎片化”閱讀方式更適合查閱式和檢索式的實用性閱讀。

平時的我們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手機,卻會以沒有時間這樣的理由拒絕閱讀紙質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從碎片化閱讀中分一點時間來閱讀紙質書。

碎片化閱讀的優與愁 篇10

碎片化閱讀的優與愁作 ,839字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以及電子科技飛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網路、電子閱讀器、手機等進行讀書看報開始日益盛行,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掌上閱讀形式,稱之為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正悄然代替傳統閱讀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靈活的掌上碎片化閱讀非常方便,使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見縫插針看自己喜愛的書,並且不用跑諸多書店就有大量的書籍可供挑選,比紙質書更為便宜。因為網路的優勢節約了店鋪人員等成本,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確實給傳統書店報亭等面向紙質閱讀的帶來了巨大沖擊。《現代金報》曾有報道,由於書店入不敷出,席殊書屋、新世界書店相繼關門;民營書店在夾縫中艱難地掙扎,撐不下去的就只能關門。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掌上碎片化閱讀也是有利有弊。儘管它方便快捷,但網路上的海量資訊因難以監管往往夾雜著隨意的和不可靠的內容,良莠不齊。文化的傳承還是需要傳統的紙質讀本來沉澱,一些經典名著還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閱讀細細去體會。陽光午後坐在沙發裡,手捧自己喜愛的書,聞著墨香靜心研讀的這種感覺是和閱讀電子讀物完全不同的。很多文學愛好者仍是非常喜歡逛書店,書店的文化氛圍令人心境寧靜祥和,催生人們探索求知的慾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國外的科技領先於國內,而且網際網路也比我們發展的早,那是不是外國人現在也和我們一樣拿著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在讀書呢?其實不然。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我國全民的閱讀狀況堪憂,每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每年人均閱讀量則高達64本;美國也不低,每年每年人均閱讀量在50本左右。這跟他們從小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那麼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怎麼能輕易把這些瑰寶捨棄。對於文化的傳承不是快餐式的碎片化閱讀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回歸傳統,需要代代相傳,需要從娃娃抓起培養閱讀習慣和正確的引導。

所以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否定碎片化閱讀,也不能因快速便捷的電子閱讀而丟棄傳統紙質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