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見真情——《虎女蒲公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返璞歸真見真情——《虎女蒲公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90字我最愛讀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表面上看起來寫的是動物,其實反映的卻是人類社會的精神世界。最近,在我們學校舉行的讀書交流會上,校長送給了我一本書《虎女蒲公英》,後面有校長的簽名留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回家之後,我便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虎女蒲公英》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來寫的。主要寫了“我”與小虎崽—蒲公英在一起生活的故事。蒲公英是“我”從蟒口中救出的一隻小虎崽。被救出後,它一直與“我”生活在一起,“我倆”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後來,小虎崽漸漸長大,奔向大自然的慾望越來越強,終於有一天蒲公英離開了“我”,返回了本該屬於它的叢林。
蒲公英很可愛。書中的蒲公英好似“我”的一位朋友,而文中的“我”則好似一位家長,時刻管教著年少無知的蒲公英,就像我的父親管教我一樣。父親對我管教嚴厲,經常板著臉教訓我,就像文中蒲公英也有淘氣,被家長教訓一樣。書中的蒲公英也有頑皮的時候,甚至跟“我”一起玩“打拳擊”的遊戲。蒲公英還自己捕捉了一條娃娃魚送給了“我”,“我”對他大加獎賞。父親也一樣,有時候也陪我一起玩。有時,我無意中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就會贏得父親的笑聲與鼓勵。
蒲公英很聰明、勇敢。在作者遇到危險的時候,蒲公英願意伸出援手,甚至敢與大象為敵。當四頭大象圍攻作者的時候,蒲公英靈機一動,冒險竄到了孕象產房,逼迫四頭公象回到產房,保護母象與幼象,好讓作者有逃脫的時間。蒲公英為了“我”可以獻出生命,這種捨生取義的精神即使在人類社會上也是很少見的。
書中的蒲公英與“我”就這樣融洽地相處著,直到蒲公英漸漸長大。天生的野性呼喚蒲公英回到大自然,一次次的將要離開,最終變成了現實。想一想,將來我長大了也會離開父母,走上社會,走我自己的人生道路。
《虎女蒲公英》讓我瞭解了很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是我所讀過的書中我最愛的一本。
返璞歸真 篇2
國二作文 ,541字“我的生命因為偕了萬物一同浮泛在空間的蔚藍,時間的墨黑中,正在快樂著呢。”
看膩了浮光掠影,每次,總披上一件與自己不符的外衣,去與人交流,壓在城市的幻影之中,虛假的活著。但,泰戈爾此番話語,清新脫俗,在最真的形態中展現自己的單純與快樂。這在一世的虛情假意之中是少見的,或許,他的內心,依舊清澈透明,沒有被世俗染上濃墨重彩的色調,不多的筆墨卻能直探心底,令人和他一樣去感受。
在濃重而渾濁的客氣之中,他的揮筆,如一仙子般,他的氣質,湮滅了社會的虛無,它好似指引著我們,衝出現實社會的囚籠,去探尋,發現。
它,引領著,來到了一處古街,青石板路,相比烏色的柏油路,要厚重了許多,相比單薄的柏油路,我更喜歡厚實的石板路,柏油路太薄,承受不了歷史的肆虐,只有那石板路,才經得起歲月的風吹雨打,看,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坑,便是它存在的證據,而柏油路在它的面前,幾乎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說罷,它又帶領著來到了一方庭院,古樹蒼天,所見之處,芳草碧綠,漫步於庭院之中,感受古韻之味。品一杯清茶,靜享寧靜之樂。古人的智慧,創造的奇蹟,沒有當下“美”的華麗,她的奢華;有的,只是簡單,樸素,如此平凡之物組合在一起,竟是這樣的和諧!
華麗的包裝下,不一定有著令人驚歎之心,返璞歸真之美,才更富有一番韻味。
認清本質,返璞歸真 篇3
高三作文 ,760字茵茵菜園,萬物蔥蘢;莽莽自然,奧祕無窮。當絲瓜藤與肉豆須糾纏錯亂之時,我們又當怎樣抉擇呢?是絞盡腦汁分辨二者還是任其成熟享受果實呢?
英國詩人海涅有言:“生命的本質在於簡約。”當我們苦苦糾纏於如何在大千世界中分辨兩片相同的樹葉之時,不如認清事物本質,抓住主流,在浮華躁動中享受返璞歸真的樂趣。
提倡知行合一的王陽明是一位懂得返璞歸真的思想家。他自幼天賦異稟卻厭惡成為一名禁錮於經史子集中的腐朽儒生。他渴望衝破傳統的束縛去追尋屬於自己內心的桃花源。父親的“聖人之言,長者之教”沒有讓他喪失天生的好奇心;家族的一心入仕沒有讓他丟掉善辯之思。枯了燈油,白了髮絲。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衝破了不適合自己的學優則仕的禁錮,於曲躁靜疏中尋得了內心的清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是一位懂得返璞歸真的文學家。百草園中的私塾沒能改變他“叛逆”的性格,他放下了不適合自己的手術刀,擎起了真正醫人內心的如椽之筆,在眾生紛擾中找到了屬於自己桃源。一句“公僕為民,道義成章”是對他最中肯的評價。他認清了人生的本質,讓生命返璞歸真。
相同之例,文學作品中也常有體現。
韓愈在《馬說》中塑造的千里馬是一位渴望返璞歸真的追夢者。假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馬者能夠認識其才並讓其食飽力足,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奔跑之路,那麼千里馬又怎麼會“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呢?
知行合一,探尋內心是王陽明的選擇;以文愈人是魯迅的選擇;渴望物盡其用,一展胸懷是千里馬渴望的選擇……
孩童因為不懂得絲瓜與肉豆最終都要用來吃的本質而錯誤地去分辨兩者的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言:“抓住主流才可享受自然的魅力。”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質,物盡其用,方可在大千世界之中尋得內心的本真與一方的寧靜。
認清本質,返璞歸真。
返璞歸真 篇4
國三作文 ,825字亦舒在《圓舞》中說過,“一個真正的淑女從來不炫耀她有什麼,因為她不自卑。”而隨著科技進步,各種美顏神器滿足了人們的愛美之心,備受推崇。朋友圈裡的照片都是鵝蛋臉、水灣眉,千篇一律。其實人們應當活得真實些,迴歸自然淳樸,想要放下愛美的面具,就要做到不自卑,有內涵。
想做到返璞歸真,首先要接受自己的不足。
《簡爱》裡的女主人公簡自小就清楚自己長得又瘦又小,不大受人喜歡,所以他選擇了認真讀書,並向自己的好友海倫彭斯—知性而懂事的小姑娘學習。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因為其貌不揚,連找工作都成了難事,可他不氣餒,自己創業並取得了成功。不足像海灘上的石子,每走一步,都會為難你,可是如果你撿起這些石子,欣然接受,每一步都無比輕鬆、閒適。
想做到返璞歸真,還要沉澱自我。
《致橡樹》的作者舒婷,因為貌不及名,受到了人們的嘲笑,她不生氣,反而沉下心思來認真創作,真正做到了不攀緣,卻依舊向陽而生。張愛玲因自己的名字過於俗氣,相貌也平平,受到人們的詬病。可她卻對文學中的愛情描寫爐火純青。她最喜愛的景象是月,作出了“月亮黑一搭,白一搭,像一具猙獰的面譜。”這貼合的比喻。而月亮也正是她的寫照,錚錚玉骨,清輝滿天,此時若是再論及皮囊,該是要顯得焚琴煮鶴了。
而那些不能返璞歸真的人,則把自己縮在美的囚籠裡,沉迷於一個個不真實的夢,活在虛擬和欺騙之中。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超過了限度的愛美,就只剩下自欺欺人。而這種風氣一旦傳播,就會蛀蝕真實與心靈美,讓那些“最美教師”“最美媽媽”的稱號變成真正的選美。
《道德經》有言,“大辯若訥”。可是窗外人們急於證明自己的美麗的聲音已經不絕於耳了,人心的浮動,社會的躁動,名利的驅使使這些聲音愈加吵鬧。
是時候返璞歸真了,接受自己的不足,沉澱自己,讓林下風氣在社會上流傳。我們不再欺騙自己,我們沉默而落落大方,我們本身就是玉骨梅魂,我們不再喧囂,因為我們不自卑,很自信。
是時候該返璞歸真了。
返璞歸真 篇5
高二作文 ,989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浩浩蕩蕩的湍流義無反顧地奔向遠方,不為泥沙而阻,不被堅巖所擋,只是流入大海。它們橫衝直撞,流往一切可觸及的地方,卻不知倘若回頭看向來路,有多少竟是自己曾不需多走的。曾經的自己,只會盲目地渴望,盲目地向前。
人也是這般。我們總是尋求著當下自己所痴迷所渴求的,即使對於自己而言它所具有的價值只是一瞬的,可欲望總會驅使著人一往無前地去追逐。真正認清自己所能長遠擁有的,人方才可以在返璞歸真中+尋到恆遠的寧靜,而非熱度退卻後的懊悔。
人對於外物的需要促使著他們為之奔走,以至於為其耗費畢生心血也在所不辭。自然,這一方面推動了智慧結晶的凝結,使文明的成長繁榮日趨成熟,但隱藏於光鮮外表下的弊端也展露無遺,人容易為需要所矇蔽雙眼。
無數人在人間走一遭,一生卻沉論於對一些需求的渴望中,財富,權利,社會地位等等。而對於這一些慾望無止境的追尋往往使人在日久天長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卑劣本性,甚至於不擇手段。吳三桂留起長辮,帶領著清軍入關掃滅了殘存的明軍。他無非是推動了歷史下的改朝換代,但根本上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一步步向上爬。他做到了,卻在一切繁華煙消雲散後留下了世人所銘記的叛國罪名。蘇東坡為朝野小人誹謗所害而流放邊陲,不單單只是因為他的過於優秀和豪放不知內斂,更有的是那些為嫉妒心驅使的小人們的攻擊。他們因為蘇軾有了自己達不到的高度和難以企及的才華而紅了眼,選擇了迫害。一切只是源於他們對於慾望的荒謬追尋。
那些為功名利祿窮盡一生的人只是尋找著自己所向往的,卻絕非人真正所需要的。孔子為代表的孺家裡思想流傳至今,它關於道德和品質的觀點讓人受用至今,甚至成為了文化繁榮的基石。但孺家過於強調的“入世”卻給了人錯誤的想法。他們強調的是人為官抒發自己的廣遠報負與胸懷,但無意間讓人過於強化了名與利的存在,那些為了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就是對於需要的追尋誤入歧途。
人所應該追尋的而非身外之物的怎樣的繁華,而是要把目光放至長遠,更多地去追尋探索精神和心靈上的需要,方才是令人受益匪淺的。世間的榮華富貴也許會在一瞬間化為子虛烏有,但當人對於心靈的寧靜與祥和有了渴望並付諸努力,有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諦探尋,那麼即使是外物再如何的貧簡,心中擁有真正的力量仍能給人溫暖。
返璞歸真之間,人方才得以認清自己所需要的,不為那些外在所累,而真正看見心靈的需要。
紙醉金迷,返璞歸真? 篇6
高三作文 ,781字在不同的環境下,便有截然不同的選擇。
在沙漠中,大部分人在黃金與食物面前,會選擇食物,這無疑是最明智的抉擇。縱然,黃金在城市中可以買到一切,但在沙漠中,人的目標是生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然而,在沙漠中進行抉擇,是一種非常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大部分會選擇黃金,因為黃金等於財富,因為黃金等於權力,因為黃金等於“無所不有”。
商人為了逐利,不惜違背道德的底線,做出傷天害理的醜惡之事,官員為了得權,不惜官官相護,在背後幹著違法亂線的勾當!他們在紙醉金迷中迷失,在紙醉金迷中瘋狂,在紙醉金迷中倒下。當公眾對商人非法經營被處罰,官員鋃鐺入獄的現象,屢見不鮮之時,我們是不是該三省,人來這世上走一遭,到底為了些什麼?
我想,大部分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有好收入。我們應該為這種教育孩子的思想感到悲哀,因為,他們已在這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迷失,無法找到真正的人生之路。
當你在路上行走,看到穿著上世紀的衣服,揹著一個破舊的皮包,光腳穿著布鞋的六、七十歲老人的時候,你必定會認為,這是一個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但在中國科學院中,有著這麼一個“老農民”,每頓只吃鹹菜與稀粥,卻進行著最高階的科學研究,並將國家獎勵給他的獎金,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就是返璞歸真的陳小春院士。他曾說:“錢,夠用就好,為什麼要追逐他們呢?你們總以為山珍海味才是最有營養的,但到最後還不是簡單的氨基酸?”他的話,字字珠璣,是啊!錢夠用就好,為何要過於追求呢?那些外表光鮮的富豪背後,那種疲憊之感,也許,連一個普通人也不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淡泊名利,歸隱山林,得到了心靈的平靜,返璞歸真,這不是我們最應該追求的嗎?
尋找那返璞歸真之樂 篇7
國二作文 ,1299字小村莊在嫋嫋的炊煙中醒來了,遠處金黃的玉米稈連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秋風中翻滾著,門前那清澈的小溪好似草原上的一抹綠,依舊緩緩繞過村莊。只是在那溪水之畔,多了一個忙碌的小姑娘……那便是我,在忙著“捉蝦”。
我專注的目光裡,只有那麼一群指甲蓋大小的小蝦米,在茂盛的水槽裡嬉戲——這景象多麼像齊白石老人畫的《蝦》呀!突然這寧靜被“騰”的一聲水聲打破: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手“衝”入水面,伸手抓蝦。結果當我的手剛一接觸水面,小蝦米就全跑光了。幾次下來,我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就連袖子也溼漉漉的,已經不耐煩的我望了望袖子,又有些不甘的幻想蝦米在自家魚缸裡嬉戲的場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我今天一定捉只蝦米上來!”
正當我無從下手時,我的目光落到了那團水草上,一個“守株待兔,引蝦上鉤”的計謀浮現在腦海:“我何不用水草——它們的‘樂園’吸引它們上鉤,然後……”我不禁笑出了聲,“就這麼辦!”說著,我狠了狠心挽起了褲腿和袖子,小心翼翼的脫下鞋,赤著的腳一下便邁進溪水裡,清亮的溪水剛沒腳踝,緩緩滑過腳尖。我不禁一下打了個寒顫。“為了小蝦米,不管了!”我一咬牙,蹲了下來,伸直了脖子將大團的水草都堆在眼前,之後我便屏息凝神的等待起來。我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驚動了周圍的蝦米們。可不大一會兒,雙腿便蹲的麻木了,沒了知覺,就連牙齒也因在冰冷的溪水凍得上下打顫,我挺了挺痠疼的腰,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1秒、2秒、3秒……終於一隻蝦米躡手躡腳地走進這個“新闢”的樂園,我高興地幾乎叫了起來:“再進一點,再進……”一邊說一邊一點點地伸直蜷縮了太久的胳膊,緩緩放入水面,小心翼翼地將手緩緩“挪”向蝦米。“就是現在!”我深吸一口氣,眼睛死死盯住蝦米。“說時遲,那時快”我“蹭”的一下猛地伸出手,牢牢將手心裡的蝦米攥緊……“我終於成功了!”我激動得在溪水裡上躥下跳,弄得連褲腿也溼了。望著手裡被陽光映照的晶瑩、透明的小蝦米,我樂得合不攏嘴……
那天,赤著腳,挽著褲腿,蹲在溪水裡捉小蝦米的畫面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那個如田園山水畫的小村莊裡、小溪畔、田野旁,我收穫了那種淳樸、質樸的鄉間田園的味道,收穫了那返璞歸真的快樂。咦?這畫面為何與我童年在鄉下姥姥家的記憶那麼相似?這也許就是童年的韻味吧!
虎娃金葉子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28字書是甘霖,滋養了我們的心田;書是陽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最近看到的好書—《虎娃金葉子》。作者沈石溪,1952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溪,這是他的最新作品。
《虎娃金葉子》是以愛尼人的怪俗為背景,以人和動物交織而成為一部生動感人的動物小說。本書主要講了一個被村裡人認為是“琵琶鬼”的長著六個指頭的人,名叫六指頭。一天,六指頭出去打獵時撿到一隻雌虎仔,起名金葉子。六指頭辛辛苦苦把金葉子養大,金葉子也不忘六指頭的恩情,冒死救了六指頭,而自己卻葬身於莫爺的手下的感人故事。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就像六指頭和金葉子一樣,他們為了對方,可以失去自己的一切。書中還寫了其他的故事,如:奴隸黑猩猩、狼羊同籠等等,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生命是劍,越磨礪越閃光;生命是鋼,越鍛造越輝煌。還讓我明白,即使像老虎這樣凶猛高貴的動物,當自己的生命衰弱時,為了能生存下來,也不惜降尊纖貴,乞討為生。
沈石溪說得好:“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型別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的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希望大家一起和我來感受這本美妙的書吧。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3154字書是從一個遙遠的故事開始的。我真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高興,他一路上通過不斷努力,尋找心想事成的祕訣,並靠著小王子等人的提示與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到達心想事成的彼岸。從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處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麼,而且對阻撓的信念,連線上你的源頭之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為自己選了一個遠大的夢想,然後照著心想事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邁進。當然,我還是會記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條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這一點很關鍵。當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是不能沒有快樂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沒有陽光。快樂在哪裡?快樂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快樂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快樂在拋卻物慾後的淡泊恬靜中,快樂在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從容境界中,快樂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說,快樂就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我們總要有許多支撐,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戀情,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人生中總有幾段黑暗的隧洞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要真心悅納生命,呵護生命的成長。
【篇二:讓自己能“心想事成”—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著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裡想著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為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有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裡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
【篇三: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看到那個封面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個妙齡少女,穿著一襲白裙,就那麼自然的站在澄黃的田野中,任由那調皮的秋風吹拂著那一頭飄逸、烏黑的長髮,那麼自由的享受自然的撫弄。
本書由臺灣註明女作家張德芬編撰,生動形象的用山城國23歲的一個普通農夫阿南,在招親會上對貌美的月葉公主一見傾心。併為她去神祕國尋找寶物,在神祕國卻偶遇神祕國太后並得知了公主不同尋常的身世,於是阿南答應太后進入神祕學院學習,在學成之後回山城國帶回月葉公主。最後阿南完成了神祕學院的課程,卻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從此真的心想事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第六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不外乎一句話: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
縱觀古今,這句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真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求之。”明確的目標,是叩響成功大門的敲門磚,這也是有大智慧的體現。正如法國註明的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說:“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追求。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
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本寧頓學院唸書時,要在電訊業找一份工作,他的父親為她約好了他的一個朋友—當時單人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羅斯福夫人回憶說:“將軍問我想做那個工作,我說,隨便吧。將軍卻對我說,沒有哪一類工作叫隨便。他目光逼人的提醒我說:“成才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羅斯福夫人後來就是沿著目標鋪成的道路走下去的。歷史上,她是以社會活動家,而不是以總統夫人著稱於世的,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詩人汪國真說:“有了目標,容易產生奮鬥的力量,沒有目標的人常會感到生活的空虛茫然。”成功屬於有目標的人,一步一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的一見磨坊裡,有一匹馬和一匹騾子,他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騾子在裡面拉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法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真經。17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了長安。他重到磨坊會見騾子朋友,老馬大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凌峰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世界,使騾子聽了大為震驚,騾子驚歎道:“你又多麼豐富的見聞啊!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都是相等的。當我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卻被矇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小天地。
正是目標,造就了馬和騾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歌德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不斷的追求使其變成現實。”是的,目標是人生努力的方向,是人奮鬥的燈塔,為生活確立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努力追求,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虎娃金葉子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268字一種從未經歷過的親情,在他心田萌發生騰;一脈從未體驗過的憐愛,在他心房纏綿裊繞;一股從未嘗過的暖流在他心海洶湧澎湃……
他,出生時長出不幸的第六根手指頭,被視為災星,被迫無奈離開家鄉,因而見證了世間的冷暖:人心的險惡與獸性的美好。他,就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筆下的《虎娃金葉子》中的主人公—六指頭。
始覺《鹿娃金葉子》是一支美麗的畫筆,僅是描繪人與虎間真摯的感情;未曾想到它也是一支尖利的長矛,直戳蛇蠍心腸的惡人。
相遇,相識
六指頭與母虎金葉子的相遇幾乎就是一個奇蹟。在六指頭離開家鄉,飢腸轆轆的時候,意外獵到了一隻母虎。面對瀕死的母虎的“請求”,六指頭陰差陽錯地收養了一隻雌性的小虎娃,並取名為“金葉子”。
一場奇蹟的人虎相遇,倒不如說是上天註定的安排,讓不幸的六指頭與可憐的金葉子能夠相遇相識,相依為命。六指頭在被母親百般不得已的情況下送離出村莊後,體會到了村民的愚昧與母愛的偉大。在對於母虎請求放過它的孩子之時,又怎能忍心對小虎娃痛下殺手呢?
一段註定的機緣,讓孤單的人與虎相遇相識,共同生活,共同成長。而人與人相處時,也應該同他們一般和睦。每個人之間的相遇都是命中註定的,我們每個人都該善待朋友,善待他人。
相知,成長
金葉子還小時,曾被金雕困住。六指頭不知哪來的責任感,心急如焚地想將金葉子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他費盡力氣爬上山去,不惜代價地與金周雕殊死搏殺。這一舉動,讓金葉子完全信任了這位“父親”。在一次六指頭逃離象群的時候,金葉子也以少勝多,用機智的辦法趕走了象群。
他們,對於對方,完全信任。共同生活、成長、努力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人與人的交友之間十分缺失徹根徹底的信任,以致人們的關係在不經意間逐漸冷淡。交好的朋友,學習優點;勸告壞的朋友,引以為戒。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這才是朋友間該有的信任。
陪伴,離別
漸漸地,六指頭與金葉子這對“父女”,或者說是“朋友”,已經相互陪伴太久太久了—從相遇的一刻開始到金葉子要“出嫁”之時,溪水流了多久,他們便陪伴了多久。離別,浸潤了六指頭的眼眶,也在金葉子的心中隱隱作痛。
朋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金葉子是六指頭一輩子的夥伴,而真正所謂的“朋友”,又有誰能做到離別後仍久久地“朝思暮想”呢?
輕翻書的尾頁,唯一令我難以置信的是,一隻普普通通的母虎金葉子,卻比人還要有人性,甚至懂得彼此之間的關愛。為六指頭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可人類在動物面前,卻總是顯示出狂妄,認為自己“高等”,認為“低等”的動物就該被牢割。對於善惡不分的人,除了“十惡不赦”,“喪盡天良”,還有什麼更好的詞來加以形容這群惡人嗎?
《虎娃金葉子》中,人與獸能夠有從相遇到離別的難忘經歷,那麼人與人的相遇離別又是如何呢?無論人還是動物,漫長歲月六瓶水,相遇,相識,相知,成長,陪伴,離別。抬頭爽飲,低頭落淚;輕抬衣袖,拭去淚水。所有化為烏有,過往皆是曾經,面對親朋好友,怎能不好好珍惜?
人獸之間,亦有情誼;親友之間,更應珍惜。人有無言的酸楚,當你與友同樂時,它自會消逝。
虎娃金葉子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910字書,能將我們帶到天涯海角,帶我們瞭解世間萬物,所以,我愛讀書。每次讀完一本書,我合上它,都有說不盡的感觸,在這裡,我想用神奇的文字表達我對這一本書的感言。
這本書名叫《虎娃金葉子》,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年出生於上海,曾獲得多種創作獎項。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個叫“六指頭”的年輕人和他的“女兒”虎娃金葉子。六指頭出生在愛尼族的小寨子,當地有一個習俗,凡是六根指頭和雙胞胎,都被視為帶來血光之災的“琵琶鬼”,需要巫娘唸咒,灑雄雞血,最後把這些無辜的小生命燒死。而六指頭,就是一個不幸的“琵琶鬼”。
當時,阿媽發現他有六個指頭是,把他帶到了深山老林,而他的阿爸,帶領著巫娘和村民們尋找著六指頭的藏身之處。
在深山老林中,六指頭長啊長。在他三十八歲那年,一隻成年雌虎撲來,六指頭拿起阿媽給他的槍,殺死了那隻雌虎,還找到了一隻剛出世的虎娃。六指頭決定用虎娃換雙新鞋子。可虎娃趴在六指頭的手指上,並且把那隻不該有的手指頭認認真真,反反覆覆的舔了好幾遍。六指頭心中一顫,就連他的阿媽也討厭的指頭,竟被虎娃如此親暱地舔著。他立刻覺醒,原來虎娃,才是最好的“親人”。他決定讓她,這個小巧可愛的虎娃做自己的女兒,並取名為“金葉子”。
後來,他們又受到了金雕、象群、野豬、蟒蛇的攻擊,在一次次九死一生後,金葉子長大了,生了兩個仔仔,蒲公英和繡球草。但同時,六指頭為了救金葉子被發現了,抓回了寨子,用火燒起來。在最後關頭,金葉子拖著虛弱的身體,跳進火中,救出了六指頭,自己卻犧牲了。
這一幅又一幅的畫面,不知在我腦海裡迴盪了多久。當我把這本書合上時,早已泣不成聲了。人和動物之間的距離,竟這樣近。再想想那些人為而滅絕的動物,我們作為高智商動物,是多麼羞愧和無恥。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是大自然中沒有距離的好同伴,也是可以隨時隨地讓你信任和依賴的夥伴,更是不顧一切、甚至犧牲生命保護你的“好親人”。
讓我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它們將會成為我們不可取代、親密無間的朋友!
《友情是棵月亮樹》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25字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那本書的名字叫《友情是棵月亮樹》,下面由我來為大家介紹這本書。
這本書分為八大類:感恩的心、做誠實的人吧、友情是棵月亮樹、立志,不如勵志、尋找生命的價值、張開夢想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裡、冒險的快樂。這八個不同的類別,分別給了我不同的感受讓我明白不同的道理。
感恩的心讓我學會了感恩。讓我知道了要感恩生命裡的一切;做誠實的人吧讓我學會了信守承諾,讓我知道了坦率,樸素,真誠,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友情是棵月亮樹讓我學會了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讓我知道了友情的配方中,耐心、理解、關懷和分享是必不可少的;立志,不如勵志讓我學會了志向與夢想,就是通往未來的指南車,讓我知道了一次次立志,不如立下一個長志,併為之不懈努力,這樣,才能在磨礪中收穫成長;尋找生命的價值讓我學會了生命的價值在於什麼,讓我知道了每一種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張開夢想的翅膀讓我學會了有夢想才會有奇蹟,讓我知道了張開夢想的翅膀一切美好都將成為我觸手可及的創造力的果實;在幻想的世界裡讓我學會了如何使用想象,讓我知道了想象,是大自然賦予孩子寶貴的能力,它讓生命的天空盡情伸展,無邊無際;冒險的快樂讓我學會了只有去行動,去想象,去體驗,才可能挑戰困難,超越自己。讓我知道了冒險需要勇氣,冒險也是一種能力。
這本書裡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聽了我的介紹與感受你是不是對這本書更瞭解了;聽了我的介紹與感受你是不是對這本書充滿了喜愛和好奇心。快點買過來看看吧!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690字心想,事有可能成嗎?
有人會說,難道“空”想就會事成嗎?其實,在我閱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前,我會說,心想不會事成。但現在,我會說,心想,事有可能成。
我們心中所想的那些事,就好像是一個美麗的花骨朵,而所成之事,則似那已然綻放了的鮮花,由花骨朵至鮮花,這一過程,必將經歷些什麼,對嗎?
那麼就讓我們靜心思考,跟隨著我的腳步,慢慢來感受這由花骨朵至鮮花的生命領悟和成長的過程吧。
首先,我們要想,那花骨朵終將會綻放成何等的鮮花,那鮮花是否會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經歷重重考驗後還是那“美麗的花骨朵”。就比如說,你心想之事是做一名教師,因為那樣可以教育別人,但你本身確是一名警察,你每日都需做著同一件事——那就是維護正義,那麼此時的你是不是就是在教育別人不可以逾越法律所限制的事呢?那麼你心想之事和你現在所做之事又有何區別呢?這樣豈不是回到了原點嗎?這樣大費周章,還有意義嗎?
其次,我們要想,我們為什麼會想成那件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想,真正的原因何在。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他餓得快要昏死過去時,看見了上帝,上帝見他很可憐,便和他說:“你隨便許一個願吧,我會讓你實現的。”那窮人想都沒想,回答說:“謝謝上帝您的救助,我希望我能成為一位富人,過著吃喝不愁的生活,我就心滿意足了。”上帝隨即便滿足了他的願望,他真的成為了一個富人,他的日子確實很衣食無憂,但時間久了,這位富人便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到過去他的生活雖然拮据,他雖然生活在窮困之中,但是很有意義,所以,他每天都很快樂,直到將死之時,他都不曾有遺憾。現在呢,他每天都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什麼,沒有目標,懶懶散散,過著這種“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不也是他自己選擇的嗎?
所以說,我們在發願之時,就要問清自己,到底為什麼發願,不要以後留下遺憾,讓自己後悔。
這便是重要的發願,它就像是攀登雪山時必要帶上的工具,就像是鮮花綻放時必要補足的露汁,就像是駕駛汽車時必要繫好的安全帶……
那麼,發願結束了,我們又該做什麼呢?
這下一步我們就應該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那些影響鮮花綻放的不利因素,我們要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把它們從心中抹滅掉,從而讓它們變成自己在這領悟過程中的有利因素,這樣就會更加推進“事成”。曾經聽一位名人說過:我們要把我們的缺點變為我們的優點,讓這些所謂的“缺點”在我們的人生路上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果,那些不利因素——自己本身的不足,使得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的話,我們也可以朝著願望的本質,重新確立我們的“所想之事”。比如說,我們想要樂於助人,夢想著像那些富人一樣去樂善好施,舉辦慈善會,但眼下我們沒有這麼多的資金,而那些窮苦的百姓也是急著需要救助,我們也只能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為他們捐點錢,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這也不違揹我們的初衷,我們仍然是在樂於助人,對嗎?用當下的流行話說,我們也沒有必要在同一塊石頭上被栽倒無數回吧。
做到了以上幾點,仍然不夠,我們還應該學會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夢才可能實現。
這相信後,便是“接受”。
當我們做完以上的事後,我們就要學會放手,不能成天想著那個至少現在還是虛幻的“夢”,否則這就會讓我們功虧一簣的,我們的情緒則會變得很著急,著急著這個夢為何還未實現。這時,我們為何不選擇靜觀其變,等待著好的機遇,再牢牢抓住它呢。這樣我們就很有可能心想事成,實現我們的夢。
是的,只要我們做到以上這幾點,離我們的夢就不遠了。
所以,讓我們朝著自己的夢去努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讓我們去征服這個世界,去征服我們的夢,讓夢想成真,讓心想事成!
同學們,讓我們相信自己,相信夢,跟著我的腳步,去尋找那個美麗而璀璨的夢的結晶吧!
友情像春天一樣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288字友情像春天一樣最讓我感動的事第八章,如炬之情的二零二頁的生命還剩一年,1953年33歲的露西婭麥克法蘭弗雷在醫院生下第是個孩子。產後他發現左乳房有硬塊,她沒有告訴醫生。只是對丈夫說:“可能面板有點發炎。”露西婭像從前一樣照料著十個孩子和因患關節炎而致殘的丈夫。
10個月後,露西婭在乳房裡的硬塊慢慢增大,醫生診斷是:癌症,必須馬上切除乳房。
第二年癌細胞在露西婭的身上擴散了,醫生說:“她只能活一年了。”露西婭並沒有哭,露西婭在報紙上登載了這則資訊,為她的十個孩子找繼父繼母……
最後露西婭死了。
返樸歸真 篇15
國一作文 ,699字勞累了一週後,終於迎來了雙休日,我和媽媽去鄉下放鬆放鬆。
車上,我放下了手中的書,抬頭望向窗外。秋風為我送來最新鮮的空氣,深呼吸,我聞到了鄉村的味道,那是一種陽光混著泥土的氣息。剛收割的稻穀,焚燒後的稻杆,還有明晃晃的陽光,都是鄉下獨有的景象。風中嗅到了柚子的清香,我知道,目的地到了。
下了車,沿著卵石小路向上走,不一會兒就見到了藏在棵棵柚樹中的小屋了。這小屋兩層樓,不高,外牆用磚砌成,裡面卻是木頭搭建。牆頭上趴著一隻大懶貓,正晒著太陽,好像快睡著了。
隨手摘下一片清香的柚葉,輕輕地蓋在貓兒身上,我抬腳跨進了門檻。
一進門,撲鼻而來的是木頭的淳樸味道,門檻很高,門卻很矮小,讓人不由自主地放輕了腳步。通向二樓的樓梯很窄,沒有扶手,卻激起上樓的慾望。屋頂也矮,屋內空間狹窄,但卻沒有壓抑的感覺,倒給人一種親切和安全感。
媽媽說,像這樣的小小房子多好,現在的人一味追求大房子,家裡人口不多,反倒顯得空蕩蕩,還不如小小的多溫馨吶。
屋子的後門,緊挨著一條小溪,溪面不寬,隨便鋪一塊石板便是橋了。大水缸就放在門前,竹排引過來的水不停地流向那滿滿的水缸,再從水缸裡溢位,又融入溪水。
我最享受的,還是那橫在門口的小木籬門,小巧精緻,一見就讓人心生憐愛。
住在老木屋裡的老人,不太愛說話,但臉上總是掛著笑,他和這老屋一樣質樸、簡單。
是該走的時候了,回望老屋靜靜地沐浴在陽光裡,兩旁柚子樹映襯著,微風送來淡淡的柚香,依稀可聞後山的雞鳴。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好像理所應當,可我總覺得那是它們串通好的,就是想讓我不捨離開。
這是自然無聲的課堂,回到鄉村,總能讓我們這些城鎮遊子卸下偽裝,喚醒心底最純樸的那一面。
影響孩子一生的真情故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44字愛是什麼?是黑夜的星光,是酷暑的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是寒冬的火苗,是全心全意的奉獻,是瀰漫一生的執著。暑假裡,我幸運地讀到了一本好書,叫《影響孩子一生的真情故事》,讓我受益無窮。這本書徐徐道出人間無處不在的真情,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
其中一個故事情節深深地刻在我心中,它叫《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它講了一棟居民樓著火了,有一位母親為了保護腹中的孩子,從三樓樓頂跳了下來,跳下時,她頭部向下,肚子朝上,孩子保住了,而她的頭部重重地撞到了地上,鮮血直流,生命危在旦夕,可她卻艱難地笑了起來,說:“快送我去醫院,我腹中的孩子還能活。”我被這位母親無私的愛深深地感動了。
母愛是多麼偉大!記得有一次,那時候下著傾盆大雨,我忘了帶雨衣到學校,可雨絲毫沒有小一點的意思,全部的同學都被家長接走了,就只剩我一個人,我急得都快要哭了。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媽媽!”我激動地喊起來。我急忙跑到媽媽前面,抓住了她,媽媽摸摸我的頭,和我一起回家,可雨傘太小了,媽媽為了不讓我淋溼把雨傘向我這邊靠。我沒有淋溼,可媽媽卻因為被雨淋溼而感冒了。
啊!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不管做什麼,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愛!成長的道路上,愛無處不在,我們不要匆匆而過,要適時駐足,要感受一下愛的美好。
流露你的真表情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205字丟了微笑如何偽裝
“痛則入悲,喜則人笑,只要是從心底流出的對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百刻,禁得起歲月風雨的打磨,值得我們久久珍愛。”
翻開沉甸甸的書,沒來由的就被《流露你的真表情》吸引了。文章不過短短兩頁,但內容卻震撼人心,其中多次提到微笑的本質,對此,我也不禁思索:微笑是什麼?有時微笑為何又如此淒涼?
也許,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微笑越來越商業化了,人們對微笑的理解也只是金錢、謀略。微笑中包含了太多雜質,難道簡簡單單的不好嗎?為什麼非要變得那麼複雜?這也正如文中所說:“無時無刻不在笑——這是一種刑罰,它使笑’這種人類最優美的表情,蛻化為一種酷刑。”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純真,只有隱藏。人們通過微笑來偽裝自己,微笑像畫皮一樣,完全失去了原始含義。在此,我特想問一問那些每天保持360°無死角微笑的人們,微笑到底代表什麼?
漸漸地,微笑把人們變成傀儡,表情也持續著機械般的工作,跟心情毫無關係。其實,相比看到微笑,我更願意看到人們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將那些醜陋、虛偽都哭出來。
現實中,我們都喜歡和敢怒敢恨、感涕淚滂,它敢笑逐顏開的性情中人做朋友。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直率,有著最真實的表情。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大抵是想找一份精神依託,因為每個人都向往著溫暖、陽光,都想要回到最初的那個自己。
我想,一直保持虛偽微笑的人,骨子裡都是冰的。即使他們有一個完美的外衣,也沒有一點溫暖。就好似一個布娃娃,雖然微笑著,卻仍然掩蓋不了不是人類這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一些人來說,微笑是一張面具,面具外是無可挑剔的,而面具內卻是空洞漠然的。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人們時常戴著面具,久而久之,人們也習慣了戴著面具生活。我經常疑惑不解:帶著面具處人、處事難道不累嗎?還不如做回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令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那表情只會令人厭惡。有時,我挺同情他們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微笑。透過微笑,我看到了苦澀,悲涼。
微笑像一陣溫暖的春風,沐浴著心中的感動。不悲不傷,溫婉大氣;不虛不偽,純美質樸。這就是微笑,這才是微笑。只有這樣的微笑才是無價的,反之,則一文不值。
曾經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小時候難過時會哭,長大後難過時會笑。”那時不理解,現在我明白了。人在兒時是最天真無邪的,而長大後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慢慢開始偽裝自己,把原來的品質毫無留戀地抹去……殊不知,這才是最愚蠢的。
表情有很多種:憤怒、悲傷、恐慌、惆悵。不僅僅只有微笑。每一個表情都應該由心情而定,都應該流露真實的情感。
微笑不需要“包裝”,保持“原生態,無新增”就好。希望時光永遠偷不走你上揚的嘴角,你的微笑永遠那麼美……
真情源自生活——《草房子》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30字《草房子》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文學讀物,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份感人的真情。它無窮的魅力就在於它那淋漓盡致的描寫,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其間。
這部作品主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一連串看似尋常又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少男少女間毫無瑕疵的純真感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搏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執著追求;遲暮老人對往日生活的懷念,對新生活的理解,瀕臨死亡時對生命的領悟……這惟妙惟肖的一切,清晰又朦朧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全書以風趣又高雅的語調,在優美之中體現悲憫情懷。這純真的美源自生活。友情、愛情、親情……全文中並沒有一處提起這個“情”字,但從作者描繪的人物語言、動作、心理中卻能生動地表現出這份濃濃的真情,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與他產生共鳴。書中的許多故事也時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校園裡同學間的嬉戲打鬧、口角紛爭;校園外同伴間的喜怒哀樂、分分合合……這一切都是那麼似曾相識。
《草房子》這本書又成為我腦海中一段美好的記憶。桑桑、紙月、白雀、杜小康……這些人物間的真情始終令我陶醉。
《真正的賊》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46字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小偷是怎樣從好人變成壞人的嗎?一開始,我並不知道,但我看了這本書後,我就知道了,原來小偷一開始也是一個好人。這本書的題目就叫《真正的賊》。
這本書的主人公加文原本是一個善良誠實的金庫守護員,但自從皇家金庫裡的寶物一連二,二連三的被偷走後,大家就開始懷疑加文。但真正的賊,卻是另外一個人。這個賊,一開始只偷了一件寶物,但他發現沒人注意到他偷了東西。於是,他就偷了又偷,越偷越多。到最後,當他發現事情鬧大了後,才後悔莫及。其實,我們身邊的小偷也是這樣的。他們剛開始的時候只偷一點點,後面,偷習慣了,就越偷越大。只要一不偷,就手癢癢。直到被關進監獄後,才來後悔。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的時候,你像針一樣小的東西,長大了,你就養成了習慣,變成了偷錢。所以,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其實,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上時,都是善良的人。只是他們從小都不聽爸爸媽媽的勸告,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長大後,便走上了歪路。等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的時候,他的一生就要結束了,後悔也來不及了。書本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同學們,其實爸爸媽媽說我們,教育我們,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養成一個好習慣,等我們長大後,就算我們不是富翁,只要我們是一個善良、誠實的人,爸爸媽媽也會為我們驕傲的。
現在還不聽爸爸媽媽勸告的同學,現在聽話,為時不晚;如果,等你長大後才來改正,那麼為時已晚。
同學們,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找回童真與真誠——《草房子》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646字《草房子》是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通過陸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四個同學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是純真無邪的。
“陸鶴”是一個禿頂的孩子。隨著日子的流逝,六年級的“陸鶴”感覺到了自己的禿頂成為了同學們“戲弄”的物件,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陸鶴為此做出了反常之舉。他用不上學來逃避同學異樣的眼光,用生薑擦頭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後長出頭髮來,用戴帽子企圖遮掩自己的禿頭。當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時,他索性在“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重大日子裡,把自己頭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導致全校的廣播操失控,而錯失了“第一”的榮譽,“就這樣,陸鶴用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對他的輕慢與侮辱。”即使陸鶴用這樣嚴重的錯誤來報復別人對他的侮辱,但是,孩子還是純真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來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還是有著強烈地集體榮譽感,當他們學校的文藝演出缺少一個禿頭的演員時,他毅然站出來,承擔起了這個重要的角色,而且把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陸鶴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為集體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大家的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都是純真的,他們的“忍不住的笑”“厭惡的眼神”也並不含真正的“惡意”,從孩子的世界中體驗到了什麼是真,什麼是純。
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從孩子的眼中體驗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
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誇張的事。而六年的小學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在這六年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這些男女無瑕的真情,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裡埋下了“愛”的種子。
白雀是一個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寬闊,但銀鈴般清脆。她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這就是真正的美。
杜小康的經歷可以說是兩個極端。起初,由於他家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家,因此他過得是無憂無慮的少爺生活,穿的是乾乾淨淨的衣服,住的是用錢堆成的好房子,上學騎的是讓其他所有孩子包括妒忌他的桑桑在內所羨慕的自行車,扎的是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總之,一切優越的條件都在這位大少爺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那時的杜小康是一個內心極具優越感,有點不可一世的公子哥,也正是因為這份心態,杜小康總是沉浸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他身邊總有一大群忠實的粉絲支援著他,崇拜著他,讓他的虛榮心達到了極致。
細馬是一個領養來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感覺到了被別人排擠,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選擇了逃避。他拒絕和同學交談,選擇了與羊為伍,開始了自己的放養生活。但是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與同伴交流的。當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時,他用笨拙的“罵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別人的“招惹”,以洩他對在教室裡讀書孩子們的嫉妒。雖然他本能的牴觸他的養父母,計劃著有一天逃離這個地方。當養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沒後,養父病逝後,養母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精神失常後,細馬毅然地挑起了這個家,承擔起了照顧養母的責任。
他們的世界是純真的,從他們的行動中我體驗到了什麼是憂傷,什麼是勇氣。
《草房子》不同於其它書籍。它是讓人一讀就明白,並且讓人感動的。為什麼感動?因為它的童真以及我們現在都忽視掉的真誠。現在我們都大多投入在網路遊戲,手機聊天等等現在科技中,沒有去品讀一些書頁上的黑白文字,其實當我們在書間用手指來回來去的品讀時,那種與書來回摩挲的感覺真的特別難忘。但是我們卻恰巧忽視了,所以我們要去改正。讀《草房子》可以讓我們去找回曾經失掉的童真與真誠。
當我每次讀它的時候那種畫面裡好像歷歷在目,難以忘卻。我想等你真真切切讀完那本書後,你會由衷的感嘆確實如此。一萬次幻想不如一次行動,儘快去和書來個親密接觸,讓我們的心可以變得純真。我有一個希望,待我長大日後,必去再讀它。
以上便是我讀《草房子》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