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去遠方相關作文20篇

走著去遠方 篇1

高二作文 ,1104字

遠方是自由幻想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我走著去遠方,一邊孤自埋怨自己腳步的拖沓,一邊不禁駐足,或於清流邊低嗅雛菊,在山之巔俯望滄浪,仰天放歌;或側耳傾聽他人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以至泣下沾襟。然而我始終相信,那最美麗的東西,仍在遠方。

我想要獨自流浪,去向遠方,看一看這世界。我披著晨曦,帶著行囊,皈依天地。

遠方喻意往古之時,我去往荏苒光陰的深處。歷史埋葬於洪荒,但人類文明不曾止步—遠方“人權的自由”越來越明晰。假想一個可憐人自今返古,古人視之,必是上下打量一番,心生疑,便竊竊問:“官人於遠地來否?”在古人看來,現代是難以理解的遠方,那麼現代人看未來,亦是如此。書卷中記載的文人遍履山川,煮酒燒紅葉;今人在隨性的他鄉遠行中洗脫苦悶,漸息塵心。中國人藉著遠方,第一次可以真正開眼看世界了。匍匐於天子腳下的黎民,看見了遠方,才知道這是真正的自由。世界沒有變大,認知卻在變化,我們探索到了遠方的未知,正如一個懵懂的孩童嚐到一顆糖的甜蜜,愈嚮往遠方的自由,於是,人有了獨立思考和自我追求。

遠方暗喻空間之遙,我去往靈魂希冀的歸宿。生靈之氣,飄若遊絲,正是這輕盈,造就了自由。于飛鳥,春去秋來;於走獸,夏現冬隱;於草木,種子被風載著去往遠方。生命從來不拘於被束縛的狀態,流動的水暗示長久不息。何況人類對於未知的遠方,向來不掩飾自己渴求而不得的灼灼目光。人們總是希望自由地追隨著心中所想,不去理睬那些鄙夷不屑的目光,跳著,奔跑著,像個幼稚的孩子,人類中那些閃耀的群星不正是如此麼?百歲如夢蝶,蝶似去遠方。索性當一回畫家吧,也不管畫布上映出的圖案是不是符合審美標準,盡情塗繪遠方的影子。止於至善,志定而安,當生活逐漸展開它的胸懷,科學就有了創新的火花與敢於突破的信心,藝術就有了創造的思想與書畫舞美的靈動,社會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改造力,終而民族繁榮、國運昌盛。

有人說遠方是執著、篤誠的信仰,是一片極樂淨土;但在我眼中它象徵自由,是自始至終燃燒的無限希望。日夜辛勞中自我鼓勵,漸漸成熟;擁有一顆自由不羈的心,踏實地邁著步子去向遠方,順便熱情地摟過明天的肩膀,輕輕親吻今天的面頰。

遠方就是南冥,我自比鯤鵬,終究會扶搖而上。去以六月息,尚可,倘若走著去遠方,實屬不易。因為走著走著,我們就長大了;走著走著,我們就老了。可嘆生命太短暫,而遠方太遠。我們身邊的人,誰不是姍姍來遲,又匆匆離去,各自趕往各自的遠方?於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他們的遠方—始終被盼著回家的人。自由慣了,走得累了,就回頭看看吧。自由的人,也需要依靠,遙不可及的遠方,也需要慢慢走。

暮日將息,雲燃晚霞,我獨自吟著詩歌,走著去遠方。

踏著鄉路去遠方 篇2

高二作文 ,731字

曾讀過一篇文章叫做《北京,太偏僻了》,講述一個鄉野成長的男孩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場景:來自城裡的老師給同學們看了北京的錄影後,問這個男孩北京好麼,男孩清晰的吐出了這樣的話:好是好,就是,太偏僻了。

你也許會笑,北京,怎會偏僻,那樣一個泱泱大國的心臟?而我卻認為,不是男孩的無知,而是一種無法忽略的心的距離,抑或是一種無法消除的氣息—一種深沉的鄉味。

記得餘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描寫即將離開家鄉的自己“沉重的揹包裡滿當的塞著家鄉的黴乾菜,黴豆腐……”而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會不禁聯想到6年前的自己,跳下車,揹著沉重的包,帶著屬於家鄉的特產。霓虹燈下,彷彿只存在一個渺小的我,而背上瀰漫出的,則是那整一個千里之外的家鄉。

“每個人都有計劃去遠方,而這遠方有多遠,也許我的近處,就是別人的遠方……”聽人說,看看那個人的動作,聽聽那個人的言語,就可以知道他是遠行者還是本地人,當我身處異鄉時,感受猶為強烈。當我在別人的近處、我的遠方時,那一種鄉味,愈加濃烈,當一個人輕輕的在我耳邊說:“你不是這裡人吧。”我欣喜,因為那一種氣息並未褪去,“她”在不知不覺中跟著我到了遠方。

在這遠方,我有感於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文字,更發現自己會在遠方尋找那些似曾相識的事物,一棵樹,一朵花,一張照片,將鼻子靠近,深深呼吸,讓那些積澱了相思的氣味衝進鼻腔,帶進腦海。

余光中去了遠方,於是他那彎淡淡的鄉愁,載著那陣淡淡的鄉味;劉亮程去了遠方,於是,他那份深深的思念,載著那份深深的氣息。我亦去了遠方,於是那鼓鼓的揹包,捎上了那些無法褪去的味道……

每個人都可能行走在一條通向遠方的看不見盡頭的路;但,帶著家鄉之味遠行,鄉味便在塵路漫漫中慢慢彌散開來……

帶著你們去遠方,也不辜負春光 篇3

帶著你們去遠方,也不 ,1493字

親愛的爸媽:

您們好!展信快樂請讓我以高中生的口吻來講述我這十七年來有你們陪伴的心路歷程。

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米蘭昆德拉

2015年《虎媽貓爸》電視劇的上線,在趙薇飾演的虎媽給千萬觀眾留下驚豔感嘆的時候,我卻在慶幸你們沒有以冷淡的分數作為賦予我“巴掌”和“吻”的標準,成為囚扼住我童年快樂的枷鎖。責,但不打擊;愛,但不盲目。這就是你們從不說透但仍協力掌握的度,對我也絕非徹底的“放養”政策:門禁,要有自控力,不超過自己能力的事一定要自己做完,不要隨意向別人借錢,行事不偏激……

也可能是因為你們家風式的誡訓,讓我在小學就能已“儘量不麻煩任何人”的準則過完六年。現在說起來如果不是因為你們稍顯獨特的愛,我就學不會一個人走回家;學不會在讀大班的時候幫著加班的你們盛工作餐;學不會在大大小小的節日裡都懷著一顆認真對待的心與你們一起過……生活中有那麼多可能,我就在恰當的時間做出了恰當的選擇,選擇了到現在沒讓我後悔的可能。

偶爾,我們就像黃昏和黎明,在某些時刻是如此相似,但中間卻隔了一整個黑夜—李澤林

就這樣,我帶著你們的欣慰上完幼兒園、小學,來到了我全然陌生的中學,難以融入的重點班,我開始浮躁,開始肆意地縱容自己,你們也是察覺到了,耐心的教導,苦口婆心的勸說輪番上陣,但對於當時的我沒有什麼大的效果。於是我們的“二對一理論”開始演變成了無休止的爭吵。現在說起來很可笑,我用那種麻痺自我的心理暗示,自欺欺人般的傷害你們兩年,渾渾噩噩的兩年,不堪回首的兩年……

現在有人推出了“青春期”一說,企圖去掩蓋自己在年少幹過的蠢事、犯過的中二、成為了問題少年……但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都來自於沒有行動的思考或是沒有思考的行動,誰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沒有腦子的軀體呢?我亦如此。當在初中感到莫名的孤獨時,就引導自己去想小時候真正的無憂,想著想著就懂了:其實任何人,在經歷時,都不會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一生中最幸福還是最痛苦的時候。所以振作一番,再對自己說:“爸媽最希望的就是看著我幸福,我又怎麼能讓他們痛苦”。

我從你們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我也想變得和你們一樣,請你們,這次就好好看著我的背影吧—春野櫻

拼命奔向了高中。記憶唯一清晰的便是拿到中考成績的那一天,只是跑回家,在你們面前抽泣,對,那是害怕的抽泣,害怕看到你們失望責備的目光,與自己才懂的那種羞恥感蔓延於心間,感覺澀澀的延伸到了我的喉間,哽咽……等待……成績單被抽離於手中,頃刻間我屏住了呼吸,凝視著你們。而你們一個是大口大口的吸著煙,另一個則是皺著眉頭思索著,沒有人對我進行“教育”,你們只是說:“你要袒明,你不說開,我們怎麼給你找出路……”其實就那一會我腦子裡正在天人交戰,做好了被嚴懲禁錮在家複習的準備,結果是出人意料的輕鬆。

事後,我想到最好的一句概述就是林海英在《城南舊事》中寫到的:“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這就是你們啊!明明是中國幾億父母中再平凡不過的一對,但卻是我的超級英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母愛為井,索取的再多,她也渾然不知一般源源不斷的汲取身體裡的價值予我,直至揮杆殆盡。

父愛為泉,不急湍,不強烈只是無聲地予我療傷,待我褪去一生繁華洗盡鉛華,待我緩緩歸期矣。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一段路—賈樟柯

生活,畢竟還有詩和遠方。如果你們陪伴不了我,我就帶你們去遠方。

先有龍應臺、傅雷等大家言傳身教,言辭懇切對子女書育人之事。現有高中生不才,情真意切,深表吾願,附上家書一封。

此致!

敬禮!

女兒:XX

跟著蘆葦去遠方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3字

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點亮了家附近的那片蘆葦叢。那密密的蘆花,總能勾起人們心中的詩意與暢想。風吹過,蘆花隨風搖曳,讓我的思緒也跟著一起去了那遙遠的年代。

在那片茂盛的蘆葦叢邊,一陣陣巨大的擊築聲傳來,那是高漸離正在為他的好友荊軻送行。是的,他的好友荊軻即將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不管成功與否,他們都將不會再見面了。我可以感覺到高漸離此時內心的悲傷,但是他不能表露出來,他只能用他激昂的鼓聲來為荊軻送別。一旁的蘆葦叢也在微風中輕揚。

蘆葦叢的另一邊是烏江,此時烏江四周已經響起了楚歌,從那悽悽切切的楚歌聲中,我們知道項羽此時已經英雄末路了。而此時唯一能給他些許安慰的是,還有士兵願意追隨他,還有虞姬願意伴他左右。緊接著,項羽高歌一曲,而一直隨他左右的虞姬也以舞和之。最終在戀戀不捨下,他們還是訣別了。烏江畔的那叢蘆葦揚起了點點蘆花。

一直以來,我都很佩服這個西楚霸王,雖然他最後戰敗了,可是每次作戰他都身先士卒,他的軍事能力讓我們歎服,包括後來的李清照,也讚譽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只能說項羽的一生是遺憾的,如果他沒有遇到劉邦,或是生在另一個年代,也許他的命運便會不一樣。

沿著這叢蘆葦再往前走,我來到了汨羅江邊。這裡正站著一個人,他正是屈原。他一生都在牽掛國家和百姓中度過,到最後他還是帶著深深的哀愁走到了這條江邊,最後他閉上了眼睛,帶著深深的遺憾投身於汨羅江。他的身後蕩起的漣漪是蘆葦對他的默哀……

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讓人刻骨銘心的人物,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串聯起華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他們都像這一叢叢的蘆葦,雖然生命十分脆弱,但是又充滿韌性。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

帶著夢想去遠方 篇5

國三作文 ,584字

我願意帶著你,越過奔騰不息的海洋,走過綿延起伏的群山,我不知道何時才會見到真正的、你的樣子,但我願意與你一起成長。

你是我腦海裡深深不忘的希望,我朝思暮想,我將自己全副武裝,擊退猛虎,怒打豺狼,將自己變得更強,我願意為了你,將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因為我要保護你,讓你不受到任何傷害。

你是我前進的同行者,當我孤獨的時候,是你陪我交談;當我迷茫的時候,是你指引我走出陰霾;當我懶惰到快要失去你時,你適時地敲醒頭腦發脹的我。你是我的良師益友,更是陪我走過那段困難過程的好朋友。

你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未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遇見你,我鋪墊了許多砂石,只願壘成一座塔,順著階梯,一步一步靠近你。可能砂石會傾倒,我會失敗一次又一次,我仍舊會帶著我的鏟子一次又一次的堆積,將根基扎穩,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真正實力,去牽你的手。

忽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你就是我朝思暮想的“人”。我馬不停蹄,卻又鞭長莫及,可我還是願意用我的信念,接近你,崇拜你。

我知道弱者才習慣把自己不能堅守的被現實破滅的夢想當成世界欺騙自己的理由,而強者卻把自己的夢想熬成了別人眼中的雞湯。所以我願意努力,只為了跨越千山萬水遇見你。

我有一些英雄的夢想,就像黑夜裡面溫暖的燈光。從現在開始,我要一步一步地接近你。年輕是我們唯一有權利去編織夢想的時光。夢想,我要帶著你去遠方。

去遠方 篇6

高一作文 ,1190字

我有一顆不肯安生的心,當我叩響我的左胸,就在它往裡一寸的地方,有一個存在,用它一次次溫熱的搏擊告訴我:繼續走,一刻不停地走,去你想去的那個遠方。

有時風清雲淡,即使是夜,也有明月朗照,我便將腳下的路看得分明。放學後有時我獨自一人,路燈投下孤零零的影子。“嘿,朋友。”我向影子揮手致意之時,一舉手一投足,都彷彿有了“對影成三人”的意境—我喜歡文字,常以此自娛。自己嚮往的遠方大概是這樣吧:我和日光,稿紙四散、水墨張揚,一切,付與這平凡卻又將註定不凡的紙張—可是,且慢。

我固然豔羨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氣,卻只能對著自己普普通通的理科成績嘆息;我能憑讀音拼寫出許許多多英語生詞,卻不能像許多“學霸”一樣與牛頓和他的定律相談甚歡。於是就又多了那麼多的不眠之夜啊:霓虹燈光水一樣地瀉下來,我正輾轉難眠。我不停地問自己:這條路對麼?這樣走下去,真的能去往自己想去的遠方麼?

沒有回答。我只能以蒼白無力的字句一日日麻痺自己:“要堅強,一切都會好起來”,或是“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念得多了,自己都覺得可笑。母親說她不相信我的理科成績只有這樣,父親卻說:少年時當立少年志,遵從你的內心吧。如果覺得累了,幹嗎不停下來思考一下你到底想幹什麼呢?

原來有時,這條路上正有烏雲籠罩。月光遁形時,我才發覺腳下的泥濘。可有些路必須一個人走,有些荊棘只有自己去拔。我做過的英語閱讀題說:澄清一池渾水最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我便安下心來,等那個最初的聲音領我前行……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它說:接受自己,別讓自己囿於對自己的成見中而裹足不前。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高層建築。”我開始放得開,考試前不再思前想後,只求把握當下、盡力發揮。我把床頭的字換成“每天醒來,都朝自己的遠方又近一步”,極目遠眺之時彷彿就看到了那個應許之地。我想走遍全球,那麼我的遠方從中國開始。我要扛著相機去鳳凰,拍江南女子發間美得空靈而不經雕琢的流蘇;工要揹著畫夾去墨脫,畫一個無名的男了向雪山拜謁的莊嚴;我要抱著吉他去北京,在空無一人的地下通道唱一首古老的英國民謠……當然還有我最好用的筆和最順手的本子,記下這一切,記下那些我愛著的土地、期待著的風景。我要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再也不要整天駝著背彎著腰像只可憐的蝦米,我要永遠驕傲地挺胸抬頭,告訴自己,只要肯花時間在自己想做作的事上,你一樣可以很出色。只要誠意正心地踩著腳下去遠方的路,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很久之前我看到顧城的一段話:“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會永遠清楚無二地呈現在你面前。”這樣的人啊,如同漫漫長夜中仍健步如飛的人,她心中惟有一個信念—

那麼走吧,背上行囊。不,不要讓自己有累贅,只帶上一支筆、一顆心。此生此世,朝遠方去,我不回頭。

我想去遠方 篇7

國二作文 ,594字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總會有嚮往的地方,或者嚮往做的事。也許,你想去英國,去美國,去韓國……,也許,你想去冒險,想去旅行,想去追求想要的東西。這是我們的嚮往,是我們的夢想。也許,這只是你腦中一閃而過的念頭,但有些卻一直在為此努力著。

我想去遠方。也許會有人覺得可笑。的確,我也會為此感到迷惘—遠方?遠方在哪?是什麼?那裡會有什麼?

其實,我也沒想過。只是在我心裡,我覺得,遠方,它本就是未知的:也許那很近,在你這邊,在他那邊;也許那很遠,離你千萬裡,或者遙不可及。也許那裡很美,有河流,有草原,有茂密的叢林;也許那很荒涼,戈壁,沙漠,一眼望不到邊。

我不知道遠方是什麼,在哪兒,但在我的想象中,我希望它是美好的:不需要高聳入雲的樓房,不需要人聲鼎沸的街市—一個安靜、自在的空間足矣。不需要各種各樣的聲響,一聲鳥鳴,一聲水聲就夠了。

其實細想過來,我真的嚮往的是遠方?也許吧,但我心裡所想的,是鼓勵著我勤奮學習的美好的願望。我願意為了這個努力,為了這個拼搏,為了這個改變。為了—這個美好的願景。

每個人,不管你是否想到,不管你是否承認。它總會讓你發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改變—或許它為你改變。

相信吧,這個遠方一直都會在。它不僅僅屬於我,而是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憧憬“遠方”的人。

這個遠方,不是地點,是方向,是信仰,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光芒。

去遠方尋找另一個自己 篇8

高一作文 ,758字

撫摸斑駁的城牆,從手指上傳遞過來年輪的清香。側耳傾聽,布穀鳥聲聲聲悅耳。清煙縷縷,及至縹緲消逝。心中悸動,卻又不能言語,從此只希做一個啞巴,看盡世間多紛擾,而我卻自由自在……

或許,我可以魂飛魄散,讓每個自己散在天涯海角;或許,我可以歸隱山林,粗茶淡飯;亦或許我可以駕上一匹烈馬,去大草原湖邊,等候鳥飛回來。

可我卻要在這個人世間繼續飄蕩,每天重複著一些所謂未來的東西,看盡日月星辰,可似乎從不知曉最後是否會變成自己所厭惡的樣子,每天置身在各種瑣事之中,卻又一無所獲。

當我老了,就渴望在遙遠的山村裡,養養雞、種種菜,在小戲院裡與每個陌生面孔嘮嘮嗑,和落日一起浪漫。在風起的時候,比如散步,一起消磨到星光滿天;或坐在走廊發呆,看烏雲全部吹到窗外。

可如今,我卻要在這喧囂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疲憊地拿著亂七八糟的劇本,排練著一場場不屬於自己的人生。有時歡樂,有時無奈,只為了讓掌聲傳遍整個舞臺,最終落幕,收拾疲倦的心情,準備下一場人生……

空閒時,倒一杯清水,坐在木椅上,哼著過去的歌謠,想想某個模糊的身影,恍然大悟,卻在不久的曾經,整理紊亂的心情,抿一口清茶,一股冷意從心尖上流過,但莫名地心安。

我的盡頭是什麼,自己不得而知。在對明天抱有美好幻想的同時,卻又一直碌碌無為。以為這就是人生,缺少愛和關心,努力練習著宮崎駿電影裡的純真,嘲諷自己想用雙手去撼動真理。

如果可以,我要用我所有的積蓄,買完手島葵的所有CD。花上一整天,或者一個星期,一直重複著,偶爾心血來潮,跳上一個自己也無法說出的舞蹈,然後開懷大笑。

為什麼去旅行,是為了離開,還是再開始?我們頭頂灰藍的天空,走過不同的街道,爬過大大小小的高山,去觸碰每一條河流的溫度,從繁華的中心到世界的盡頭,一切不過是遠離現實的塵囂,去遠方,尋找另一個自己。

出發去遠方 篇9

國三作文 ,698字

我身體裡流著不羈的血,我繼承了飛翔的靈魂。

兒時,外公搖著蒲扇,在微沸的煮粥聲裡,給我講他曾經的故事,講他青年時坐烏篷船去江蘇謀生,在茶館裡說書引得眾人喝彩;講他提著壺給浦東的小孩治蛔蟲;講他在南京給人染布,被當做“投機倒把”分子抓住,在監獄裡交了三兩個一起下棋喝酒的朋友。

媽媽曾在十七歲時坐上火車,沿鐵道來到北京謀生,在府右街邊上開了家窗簾店。

“北京哪裡?幾環?”

“零環,門一開就能看見高高的紅牆,走路就能到天安門廣場,經過故宮。”

天地穹廬,煉己煉心,眾生如是。我也終有一日會捧著長在故鄉的心,帶著裝滿桑梓的泥土的銀盃去遠方。

想來我從小愛看書,尤其是林清玄、三毛的遊記,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把自己的靈魂浸在遠方!

“父母在,不遠遊”,但“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天空中沒有留下痕跡,鳥兒已然飛過,有意義的是那“飛過”。

也許可以像表哥所說的,旅遊簽證到國外轉工作簽證,在義大利的華人酒家洗盤子,月薪一千二百歐元,坐上大巴半小時就能看到法蘭西橋,橋上有給人編辮子的黑人,一口白牙;有在破牆上畫油畫的中國人;有喝醉了酒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上彈吉他唱民謠的加拿大人。不會孤單,因為“五分鐘就會碰見一箇中國人”,在巷口居然有賣紅薯,咬一口,它離開故土,心還是紅的,一點不肯褪色!

出發去遠方,只為了使“那過去了的成為親切的懷念”。外公並沒有下海經商成為富翁,但他能一邊呷茶一邊給孫輩講故事、說書,千年的金戈鐵馬只繞指成一縷清香。媽媽也沒有“北漂”出什麼大的出息,但憶起往事,“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當年的辛苦只剩下滿臉笑意。

我順著血脈的呼喚走向遠方,只為了垂暮時能憶起“當年勇”來,不枉活一世。

我在這裡,將去遠方 篇10

國三作文 ,1254字

我在這裡,將去遠方。

只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而不是對風景感興趣。

我在這裡,將去遠方。

於人生路上灑滿無悔,於人生路上採擷未來。不是刻意,只是夢想。

我無止境的行走,穿過木棉,繞過紫槿。

在南國紅豆成熟之際,就在這裡,將去遠方,願與他們,共赴未來,

她(蕭紅)從亂世中走來,一步一步緩緩向前,每一步都留下了殷紅的血跡,疼惜她的人永遠離開了她,那日日夜夜深情呼喚著她的人,真的走了。在繁華的大上海,那夜夜的車水馬龍,霓虹燈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她在這裡,縱然世界在她面前沉默,所有愛她的人和她愛的人都從此消失。她在這裡,忍受著一切世間最深的痛,但她從未放棄,那個在她內心深處安靜純明的遠方,那個她愛得如此深沉的遠方,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她。不要放棄,縱然這裡傷她到體無完膚,縱然這裡黯淡無光。她知道,她將要去遠方,那個可以一直讓她依靠的地方,遠方靜靜流淌中的呼蘭河,才註定了那春日裡婉轉的歌。

蕭紅的歌,從亂世到現在,在奔走的時間裡,日復一日。於苦難中生存,於苦難中鬥爭。在這個充滿苦難的地方,她將會奔向遠方,奔向那條呼蘭河,於奔走中憧憬,於想象中奔走,在遠方,一切苦難皆不重要。於苦難中,她告訴我幸福就在我要去的遠方。

米蘭?昆德拉,這個恣意汪洋的男子告訴我“生命是一顆長滿可能的樹,走過艱難或苦澀,才能到達我要去的地方”。他出生在一個專制蠻橫的家庭,也出生在美麗浪漫的布拉格,那是多少人夢中的天堂。而對於他,心中早已嚮往著一個遠方,他願拋棄所有,無論身在何處,也要奔向這個遠方,或苦或樂,或悲或喜,一切皆無關風月,無關布拉格,只有心向遠方。

我想,我是幸福的,我無需經歷蕭紅的苦難,也不必體驗米蘭?昆德拉的無奈。背上一把吉他,甩甩頭便可以上路,我可以選擇步行,走過一段風雨兼程的路,也可以在站臺上和陽光一起等那誤點的公交。我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處於坎坷的未來路上,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追夢的孩子,是否還在看不見未來的地方掙扎?是否眼淚流了又流,苦水嚥了又咽,沒有怨言?不管眼前的景色多麼荒蕪,閉上眼,依舊能夠清晰的看到自己將要去的地方,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是一趟單向的旅途,沒有如果,只有後果或結果,回來的不再完美,過去的回不來了。人總會成熟、會長大,只要我心一直指向那個我將去的地方。懸崖裡的種子,不是因為它終要死亡,而是想要綻放,它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哪怕置身於懸崖,也能向陽傲笑。

我也只願,能如同弘一法師,他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成長於詩禮簪纓之族,他深知自己現今所處的地方不是心之所向,於是他願拋妻棄子忍受半生悽苦潛心佛學,願意從此暮鼓晨鐘,古寺深深,清規戒律,長伴青燈,願意拋卻後生璀璨榮華,在靈魂高處拾級而上,在生命長河奔向自己所將要去的地方。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我在這裡,將向遠方,只是因為我已決定去,不必刻意,隨心便好。

我將無止盡地行走,穿過木棉,繞過紫槿,在南國紅豆成熟之際,就在這裡,將向遠方。

我在這裡,將向遠方,因為我深知,現今置身何處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將身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