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更需要什麼相關作文20篇

資訊時代更需要什麼 篇1

高一作文 ,621字

看著從人山人海中大小不等的手機,想著我們上空無時無刻不在發出的資訊,以及哪些整天對著電腦忙碌的人,我不禁想問:資訊時代更需要什麼?

資訊時代它源於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認同它的存在,很多時候人們只看見了它的負面影響卻忽略它的積極影響,高科技就是一把雙刃劍,主要看我們是如何運用它的。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業,它將對我們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帶來更大的改變。

所以,資訊時代更需要人們正確的去認識和看待!高科技是一種先進的技術,這種先進技術的創立放在很久以前大概會被誤會成資本主義而殺掉,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需要這樣一種技術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去改變生活條件,出行方式,加強軍事裝置來保護國家以及我們的親人和愛人…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維護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確、適度的去接納高科技為我們提供的便利,我相信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流長的。毛澤東曾說過“落後就要捱打”,如果我們一直止步不前、不能夠接受新型科技,那我們就會再次經歷閉關鎖國的後果!所以,資訊時代更需要人們適度的去接納!

當然,高科技有利那必定也會有弊,高科技為我們的出行,購物,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這也正好促使那些圖謀不軌的人有機可乘,利用網路詐騙,在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乘機偷窺隱私,甚至偷竊,我想這也正是促使很多人排斥網路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資訊時代更需要彼此之間的誠信!

資訊時代這把雙刃劍,它需要人們用心去關愛!

資訊時代,更需“人類式”思考 篇2

記敘文 ,959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大膽預言了人工智慧的出現。然而,人類預想到了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為“人機大戰”而恐慌著,卻鮮有人意識到,真正值得恐懼的,是人類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類與計算機徹底調換了位置。

個人的價值觀,累成於生活經歷中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正是人們各異的價值觀,形成了整個社會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當計算機將人連線成網,不同的價值取向撲面而來,人類便自發地在計算機網路中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了網路時代的價值趨同。與地域文化不同,網路的作用是世界性的,這種趨同便在整個世界範圍中發生,不同於主流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被迫凋零。人類最終,如量化生產的計算機一樣,只擁有量產的思維,失去了個人的價值觀。

也正是源於這種價值的同一性,人類的絕對是非觀念被無限地放大。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制相同,人類的大腦中也產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斷模式,因此當女教師危秋潔在日本失蹤,網民立即武斷地將“去日本”劃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擊代替哀嘆與同情。資訊時代的同情匱乏,本質上是這個時代對差異的排斥和是非觀念的單一化傾向。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人類對於事件後果思考的淡化。在沒有大資料的支撐下,計算機無法實現對後果的預測,只能機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動作。人的閱歷本身便是一種“大資料”,換言之,人類是擁有預測結果的能力的。但在資訊化時代,網路交流是匿名的,個人的言論、行為都無需承擔責任,不必顧及後果,於是英國脫歐、網路暴力導致少女自裁,時代的列車脫離了預定軌道,向著無法預測的方向駛去。

這樣看來,資訊時代的種種混亂都是由計算機的出現引發的,我們應當摒斥它、拋棄它。實際上,無論是人類的價值趨同、絕對是非觀念,抑或是無責任下的罔顧後果,都是人性中客觀存在的,只是恰好在這個時代一齊爆發。時代的發展是必然的,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時代的更迭。我們所能夠做的,是將人類自身適應於時代,不被時代潮流裹挾,學會包容差異,學會辯證思考,學會在無紀律的生活中束縛自我。

人類的思考,締造了長達近萬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類不為計算機所牽引驅使,即便人工智慧成為現實,人類也大可不必慌亂—人類將依然能夠控制它、利用它,彼時的人工智慧,也只不過是計算機更換了一種服務於人類的方式罷了。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 篇3

日記 ,633字

人類對自身是最感興趣的,無論是對自己產生各種迷戀或者厭惡的情緒,人是最關注自己存在的生物。探究人類本身奧祕顯然是一大研究課題。人類研究學包括人類大腦進化史、人類心理學、認知精神學等方面,瞭解與研究人類大腦進化史將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日常裡一些行為。

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可認識自己本來就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反而有時候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而不是導致其他行為?為什麼有時我們與大眾的行為一致?有時人群裡有些另類的個體?隨著時間流逝,無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社會,對於某些社會現象或外界刺激,我們的反應是一樣的。比如看到關在鐵籠子的老虎獅子,我們還是帶有警醒害怕的情緒。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進化到現在,遠古時代那漫長形成的恐懼躲避猛獸的本能情緒還深深地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裡。而每年交通事故奪走許多生命,相比於籠子裡的猛獸我們不會特別警醒害怕汽車。為什麼呢?因為汽車是近現代產物,還未出現在遠古時代,我們能形成一種對汽車警醒的本能情緒的時間還不夠漫長。

資訊時代的遠古人,就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卻經常以遠古時代的本能情緒對生活做出的各種行為反饋。遠古人的大腦由原始情緒與條件反射模組的大腦基底核主宰,而現代人的大腦進化衍生出以理性為主導的高階認知模組。我們有時大腦裡冒出許多想法卻糾結無法決策,是因為大腦各部分不協調工作產生的結果。最後是感情用事還是理智反應,就得看大腦由情緒系統掌控還是理性認知模組主宰了。

資訊時代的堅守 篇4

高三作文 ,1079字

1952年,美國記者柯麗芬拿出她用性命拍到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想寄給一位中國友人。這些照片被裝進厚厚的信封裡,由郵車將其送到海關口,被工作人員裝上船後經過漫長的漂流,轉交給中國政府,再由當地信差統一分發,最後才送到那位友人手上。歷時一個月,照片早已泛黃,然而慘烈的畫面卻使人深深的悔恨與反思。

2014年,央視著名籃球女神劉語馨在微博上發了幾組身穿球衣的照片,後來這些球衣所屬的球隊在世界盃上無一例外的的都輸了。於是網友們翻出這些照片,在大呼神奇之際,也將這些照片不斷轉發。“烏賊劉”的名號一夜之間響遍天下,她的照片也被登在多家娛樂雜誌上,傳到世界各地。

過去的日子裡,人們想要照像,要請一位專業的師傅,還需要一臺大大的照相機。照片得先在漆黑的地下室經過藥水浸潤後才能影印出來;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人們用手機,用相機,隨手一照,回去後便能發到網路上,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你今天吃了什麼,或者你買了什麼新的衣服之類。

總可以看見老一輩的人沒事坐在陽臺上,翻看過去的相簿。他們用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拂拭著早已泛黃的畫面,心中湧現出來的,是對回憶的懷念,和對歲月的感慨。照片不多,然而每一張都包含著一位老人在那段貧窮年代裡的堅持與守望。然而現在的照片變成了彩色,社交網路讓分享變得更容易。有人拍自己、拍豪車、拍別墅,放在微博上炫耀;一些“正義人士”不惜幹些偷雞摸狗之事,抓拍那些貪官腐敗的畫面,然後上傳網路去舉報……形形色色的照片,卻早已失去了當初帶給人的那種感動。

記得采訪世界盃的記者對今年打破最多進球紀錄的德國射手克洛澤有這麼一段描述:在沒有球隊訓練或是其他活動的情況下,克洛澤每個週末都會回家陪自己的親人。他很少用推特和那些電子產品來打發無謂的時光。做不到往高層次的方面去聯想,但我周圍的,一些住校、每個週末去網咖長期不給家裡甚至是打一個電話的人,一些長年奔波在外、一年難得回來吃頓飯的人,一些與同學相處融洽、接父母電話時卻像是吼欠債的人……資訊時代的他們,或許是玩轉科技產品的佼佼者,然而在他們心中,那塊對家庭羈絆、對愛、對那些珍貴感情的堅守之地,卻早已像老照片一樣褪色。

我做不到像克洛澤那樣為國家在世界盃上征戰,然而每當我有空的時候,我可以放下手機,關掉微信的頁面,換一身休閒裝,回到家裡陪親人聊天,度過一個充實的下午。人類最偉大之處不在於力量,而在於他們富有感情。科技的便利沖淡了人們對珍貴回憶的執著與追求,然而我們卻可以去堅守,一如偉人的不懈努力。重視起、回憶起那份最重要的回憶、最令人深刻的感情,是處於資訊時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救贖。

我們與資訊時代 篇5

國二作文 ,901字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的時代;這是最清晰的時代,這是最模糊的時代;這是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這是人類本性悄然流失的時代:這是資訊時代。日新月異的造型技術,數不勝數的奇思妙想早已不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他們已然融合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舊習慣逐漸淡出生命的舞臺,包括以前有些價值觀和情感。這一損失不可小覷。

首先,資訊時代間接導致了價值觀的轉移與消失。從前,鄰里之間見面變會親切問好,夥伴們下田嬉鬧,或是圍著餐桌笑語;而如今,時代迫使人們愈來愈重視物質生活,好似計算機執行枯燥重複的程式任務一般碌碌於世,鄰里間、好友間的正常交流被手機通訊所掠奪。試問我們自己,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電梯裡與鄰居打招呼,甚至是一個最容易、最簡單的微笑?飯桌上的我們,有多少人在刷微信八卦,碎片化閱讀?在閱讀上,隨著手機應用的普及,資訊更零碎化,閱讀更碎片化,古時的“吾廢寢忘食皆為一字也”的精神已無處可尋;在生活上,古時“管仲鮑叔牙之情”也為點頭之交所替換,重情重義被殘酷地消磨為輕描淡寫的聯絡。者一流失的嚴重後果自然不言而喻。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品性與價值觀是人的內在”,若人的內在被資訊時代所掏空,又怎會立下值得稱頌的成就?

其次,資訊時代磨滅著人類情感。古人路邊小草小花、一草一木皆會“惜之而不忍折之”,現代人手中收著郵件腳下肆意踐踏草木的行為比比皆是。這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漠視感。人類對同類的漠視也同時正在加劇。前些日子,一則新聞報道稱一項研究資料顯示,約86%現代人走過街邊路遇乞丐連一眼都不屑於看,專注於手抓的各式電子裝置。以上對自然環境、對同類的冷漠著實是可怕不堪的。倘若這一趨勢繼續延展,恐怕有一天人類終將成為新一代機器,只懂得權衡自我與當下的利弊而忽略了對他人、長遠角度利益的思考,這終將帶來一場不可挽回的災難。

上述的流失與災難也並不是完全無法逆轉的,如果現代人能夠愈加清晰地意識到精神上的漏洞並幾天努力做出切實行動的話,相信所有後果會隨著時間再度沖淡。然而這一切的所謂逆轉都需要你我帶動身邊的人們,一起為一個既技術蓬勃、又友善良性的社會做出我們自己的一份貢獻。

資訊時代 篇6

國一作文 ,1260字

有人說:“我們是幸運的,置身於一個如此蓬勃發展的時代,有最先進的技術,又過去根本難以想象的一切。”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過去已成往事,新的時代向我們走來,可在匆匆的資訊爆炸的時代,平凡而又碌碌無為的人們為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那一片美好,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湮滅於這浩渺的資訊和計算機的煙塵中,從此,他們成為了“機器”,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前行著,尋找著,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條走向光明的埋沒於黑夜裡的路。

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一樣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從前,時光帶走了人的青蔥歲月和青春年華,帶走了人們的青澀和稚嫩;現在,時光不但帶走了這些,也帶走了人們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這也不僅僅是價值觀與同情心,更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與其是非判斷的觀念的單薄,主觀能動性的缺乏;是許許多多的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情感,喚為人性的遺失;更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紐帶所破裂的缺憾。社會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匆匆發展,而人與人之間卻愈發冷漠。曾幾何時,人類失去這些能讓一群個體稱之為人的的基本條件;曾幾何時,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成為了單獨的個體,而過去的經驗卻在叫囂著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生物。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計算機又或者說人工智慧以其海量的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了高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注意力漸漸轉移到了他們手中的智慧裝置而缺乏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人說QQ和微信的使用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工具。不錯,也正是應為工具這一媒介,無法將人們心中的真是想法展露出來。漸漸地,人們開始收斂起了自己的鋒芒,變得如同鵝卵石一般圓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小,恍若成了同一型號的機器一般。對周遭發生的事置若罔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其所置若罔聞的原因也無非是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但卻在耗盡心力之後,一種頹然之感也隨之油然而生。

不可否認,是這個時代鑄就了偉人,但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也讓一些人走向了毀滅。浮生一世,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社會仍舊要發展,人類也仍舊需要進步,但我們可以做到在這個看似浮躁而又充斥著冰冷氣息的時代之中砥礪前行。是時候停下自己匆匆的腳步,欣賞一下窗外的美景;是時候重拾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信任和最質樸的感情,而非被這浮躁的時代的假象所迷惑。總有人說他很忙碌,浮躁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他的內心讓這個時代披上了浮躁的色彩。倘若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那麼其心中所認為的時代便也沉靜了下來,也因此可以重獲最質樸的人性。若是適時的放下手中繁雜的工作或作業,去感受那歲月靜好,那麼人也絕不會如同機器一般,機械般地苟活著,全不為身外之事物所累,兒去感受那最美好的情感並且可以收穫自己在一群人之中所獨特具有的價值。

沉也浮,浮也沉,浮浮沉沉的是那人生,一如那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同的人有其全然不同的人生,內心沉靜,才可活得精彩,在這資訊時代感受到不一樣的魅力,也遠非計算機一般,機械,麻木而又冰冷,夜以繼日地重複著單調的工作,而活出不同的人生。

資訊時代背後的隱憂 篇7

國一作文 ,920字

計算機經過了百餘年的發展後,人工智慧的誕生標誌著它“最好的時代”的到來。享受資訊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擔心其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然而,蘋果總裁庫克一針見血地指出: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的確,在這個高唱“理性”,崇尚科技的時代,人們似是已將價值觀和同情心二者拋諸腦後。前段時間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三生》抄襲一案,竟有不少群眾支援抄襲者,高呼只是無心之失;而製片方明知原著小說有抄襲嫌疑,卻仍然將其改編成影視劇,上述兩者的價值傾向不言自明。轟動一時的美國留學女學生遇害一案,本是叫人同情和惋惜的事,但總有人跳出來指責其所謂“崇洋媚外,出了事活該”之類;八旬老人靠玉米過活,卻有網民指其賣慘,博取同情。看起來他們都是理性的,一言一語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我卻想問問這些人,他們的價值觀何在?同情心何在?

並非觀點想法與眾不同便是有獨屬的價值觀,並非以“人性本惡”來揣摩事件雙方的動機想法便是思考角度全面,如今部分民眾價值觀崩塌,喪失同情心的現狀如果持續下去(next88)並且愈演愈烈,那麼人性中的良善以及社會內涵的道德秩序將蕩然無存。正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的:“當人類認識自我,超越本我後,便是超我—這是以拋棄所有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代之而達到的。”

整個社會為發展而不約而同地提倡“利己主義”或許是現象的根源。就拿抄襲一事來說,民眾支援抄襲者是因為被抄襲者的利益無關於己,製片方選擇沉默是因為利益所驅不能支援被抄襲者,而那些沒有同情心的表現更是功利到了極致,不願看到優於自己的人,所以才會在上述新聞中表現得漠視麻木。

如今急需的是撥動民眾本性中的善良的那根弦,使之清醒。從而變得有價值選擇,有同情心。春秋時孔子以“禮”作為行為規範,以“仁”作為道德準則。新時代下,除了以全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民眾外,我們更應該“三省吾身”,所做之事,所表之言是否仁義,又是否將同理心銘記,設身處地進行考慮,而非逞口舌之快。

狄更斯言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人性的惡劣一面被暴露殆盡尚不自知,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就是以道德規範自身,以消除人類沒有同情心和價值觀的盛世隱憂。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 篇8

國二作文 ,1689字

人工智慧像一部不斷提速的高鐵,把資訊之光照進世界各地,傳入千家萬戶。然而,經驗老道的人類總是喜歡未雨綢繆的。虛幻科技大片中“機器人佔領地球”這種大膽腦洞長期以來的隱隱作祟加之現實生活中iPhone手機的不斷升級,“阿爾法go”屢次擊敗人類的出色表現……人工智慧的種種佳績不禁讓人類憂心忡忡,質疑計算機會否有一天真的像人類一樣思考。

對於這一點,我是不擔心的。五千年曆史所賜予人類的猶如金字塔一般穩固而有秩序的智慧豈是僅有幾百年歷史的人工智慧所能輕易摧毀的?人類用智慧賦予了機器生命,亦能憑其智慧統治它。更何況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最可貴之處,便是我們心中有愛,有同情心,有思想……這些柔軟而富有內涵的東西充盈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靈魂變得溫暖,是實打實的,有厚度,有質感的,是世道良心最親切的載體,這是不會思考,沒有感情的機器永遠追求不到的。

可是,近年來,這些最讓我為人類引以為榮的特質卻越來越讓我失望。

“小悅悅”冰冷的身影和“遇到摔倒老人扶不扶”這樣問題的層出不窮。讓我漸漸看不到人類靈魂深處柔軟的同情心;朋友圈和微博中鋪天蓋地毫無營養的段子和“晒”文化的盛行,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天似乎只有兩隻“飄來飄去的手”,無法按下暫停鍵,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會好嗎?”“人類的未來會好嗎?”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感到害怕,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的顧慮,開始擔心人類有一天會變得像人工智慧一樣麻木不仁的“思考”。

可是,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靈魂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讓我們變得和程式一般一刻不停和冰冷無情呢?

不難發現,一個人性格品質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美國總統克林頓曾提倡,在資訊時代,一定要讓資訊之光照到城市每個黑暗的角落,讓孩子們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然而,一位美國評論家卻悲哀地發現:“21世紀以來,比起自然和陽光,比起足球和草地,孩子們的確更多地談及網路和黑客。可是,他們臉上的這種精明卻讓人厭惡,那不是孩童該有的氣息。”

網路時代的高速發展所致使的快節奏生活當道,的確應該為我們靈魂漸漸淡去的光芒背鍋。為了將自己從時代車輪的沉重桎梏中抽出,跟上網路飛速發展的速度,跟上人工智慧的腳步,我們不得不像改造機器一樣,改造了自己的頭腦思想。不假思索地執行,成為了我們的第一要務。

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執行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前有虛無縹緲但又充滿誘惑的“成就”的蠱惑,後有時代巨人馬不停蹄地鞭策,我們不能停,也不敢停,卻也因此失去了開始的純粹和目標,丟失了應有的價值觀。

我們步履匆匆,卻不知為何前進。我們似乎學會了像人工智慧一樣一刻不停的執行,卻沒有學會像它們一樣始終明確執行的目標。並且還在沿途丟失了種種,健康、尊嚴、幸福……成為社會機器中一顆巨大的螺絲釘最終使我們變成了行屍走肉。

除了價值觀的缺失與盲目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們原本柔軟的心變得冰冷麻木,失去了同情與愛。這便是我們害怕網路的力量,正因為網路的便捷和快速,使得眾口鑠金變得更有可能,人們在創造一個偉人的同時也能分分鐘把他毀滅。所以,不信任成為了人類保護自己而築起的高牆,陽光自也照不進我們的靈魂深處了。

所以,在冰冷的“小悅悅”面前我們選擇了迴避,在摔倒的老人面前,我們選擇了不信任。當“避害”成為大腦最首要的機制時,我們也就失去了世間最溫柔的枕頭—清白的良心。

那麼,即使人工智慧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人類也會因為內心變得像程式一樣冰冷無情而變得面目可憎。

德國曆史學家盧安克曾說:“文明就是停下來,等一等。”在這個價值觀紊亂,情感麻木的資訊時代,不如放下生命中沉重的枷鎖,不要被外界環境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所役使,在靈魂深處點亮一盞明燈。

快節奏與高速發展是時代的必然,我們不可能也不值得再次回到史前荒蕪的時代。陽光可能難以照進每個人心中厚厚的壁壘,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讓靈魂有燈,這樣我們便可以有光亮,看看沿途的風景,放慢腳步而不至於失了方向;這樣我們便可以有溫度,重新溫暖冰封已久的內心,以真實有厚度的肉體去感知這個世界。

資訊時代,請讓靈魂有燈,且行且珍惜。

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 篇9

國三作文 ,1097字

庫克蒂姆曾表態,人工智慧時代比其計算機像人類思考,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乍聞此言,在感慨之餘不禁有些疑惑:人類自學會使用工具起,就同時受到了工具的影響。正如有了網際網路後,人類腦中的距離觀念被即時通訊重新定義,寄信因此走向垂暮那樣,自發展之初,人類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與工具互相改進、互相影響的道路。對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使人失去價值觀與同情心又從何提起呢?

其實,計算機自創造之初早已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類。但如果為了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失卻人性,這才是我們需要警惕的“資訊時代的人間失格”,即失卻為人的資格。

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並非一文不值。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代表的機器是人類理性的結晶。它的決策機制,有程式碼與資料影響,不受情感與道德干預。如若,拉未來那些人工智慧來,現代看看電視購物想必看上三天三夜也難有一個動心,轉而衝動購物的,理性決策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益處。

除此之外,客觀分析也是其一大特點。對於詩歌、文學乃至藝術以及萬事萬物,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都能做到絕對的客觀,不摻雜任何情緒與主觀臆斷。如同那位前不久用大資料研究蘇東坡詩詞的小學生,可謂站在技術的浪潮之巔一覽眾山小,用清晰的視野輔助了自身的觀點。

人,是有情感的。倘若將生命的全部,至於對絕對理性的追求之上,我們將失去哭笑。始終相信一句話“始終年輕,始終熱淚盈眶”。如果人類腦中僅存冰冷的理性,那麼那些“最初的感動”將去往何方?熱愛與同情於何處安放?

人是會欣賞的。這種審美能力無時不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演進。也正是在長期堅持不斷的審美活動中,人類才得以於某些徹悟時刻,窺見赫爾曼黑塞口中那個人類口中共同的容顏,得以感受人性共同的閃光。

採用計算機的思考方式過多,易於令人跌入價值觀的魔障。在“0”與“1”二進位制世界,“對”與“錯”、“真”與“假”也變為了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令康德眼中那篇震撼人心的星空與我們心中的道德準則一同黯淡了。

像機器一樣思考就真的如庫克所說,會罔顧後果?其實,並非如此。他們用理性考量,用客觀思考,他們對後果何嘗沒有自己的考量?只是,這種考量只關注理性、利弊,置道德、人性於何方?全然採用機器人思考的人與機器又有何異?充其量作為披人皮的機器,失去了為人的資格,罔論善良。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帶給我們的客觀認知,理性思考同樣重要,只要時刻記得保有心中感動,始終熱淚盈眶;用真誠審美,感受人性閃光;用辯證的看法分析,保留事務真正的模樣。

衷心希望有這樣的一天:靈魂在真實的谷底駐足,理性在技術的山巔遙望,人們用心靈保有—人性開始的地方。

共享時代更需信任共享 篇10

國二作文 ,1024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馬路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共享設施:共享單車、共享冰箱、共享書店等等。這些共享設施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逐漸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共享單車是最常見的了。在各個街道、巷子,甚至地鐵口、公園外,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每天早上,忙碌的人們騎著共享單車來來往往,穿梭在街道上;節假日,三五好友騎著共享單車,去看電影、也有去公園、去外灘。城市的每一處都能見到五顏六色、如彩虹般的共享單車,彷彿正在彈奏生活的美妙。

共享冰箱也是共享家族中值得一提的。飯店裡,每天都會產生很多剩菜,留到第二天就不新鮮了。丟掉呢?又太可惜。於時就有了共享冰箱。飯店的工作人員會在每天營業快結束時把剩下的新鮮蔬菜放入共享冰箱,供貧窮的人們取走。既不浪費、又得幫助別人,一舉兩得。於是,共享冰箱就帶著愛心出現在了部分社群,為人們提供方便。甚至還有許多愛心人士,將自家的菜放入共享冰箱,為貧窮者取用呢!

然而,共享設施雖然給予了人們方便,但也有弊端。

一次,媽媽送我去上課。走著走著,看到一堆共享單身停放在人行道中央。紅的、黃的、藍的……讓人目不暇接。在這片“車海”中,只有側著身子,小心翼翼地走過,才能防止共享單車接二連三倒下,給後面的行人造成更大的麻煩。好不容易,終於走出這片“迷宮”。媽媽搖了搖頭,嘆息到:“現在的人真是太不像話,不是自己的單車就隨意亂停亂放!搞得好好的人行道到處是路障!”

不僅“亂停放”已經成為共享單車的詬病,而且針對共享設施的不道德行為與日俱增:有人給共享單車加私鎖、據為己有;有人將共享單車扔進河道,破壞環境;甚至有人拿空共享冰箱裡的食物,只為佔點小便宜……我想對這些不道德的行為說:“共享設施本是為人們提供方便,你們這些自私行為,反倒為大家造成很多不便、引起麻煩!真是可恥!”

請記住,“共享”的意思是分享,讓更多的人享有更美好生活的權利。而共享的前提,必須建立信任。當你昧著良心,共享單車上鎖、將共享冰箱裡的菜拿光,你的信任已經隨之掃地。我想,每個人都不會想跟一個沒有信任的人做朋友,為了貪圖小便宜而失去周圍朋友們的認可和信任,難道不是得不償失嗎?

共享設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益,但也要正視隨之產生的很多問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相信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設施來幫助我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由此更加需要我們加強信任的觀念,以讓“共享”這個理念能夠長久地存在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為人們提供更加方便的生活!

在資訊時代呼喚人性迴歸 篇11

國二作文 ,1356字

庫克的警示絕非危言聳聽。

在當今這個光怪陸離而浮躁的資訊時代,許多怪相因爆炸之量竟已令人習以為常。如王思聰、網紅主播之流盛行,“女裝大佬”受青少年熱捧;災情禍事發生,網頁新聞下的評論不乏幸災樂禍之辭;“藍鯨遊戲”、“槍擊案”等令人髮指的事件四處湧現……無不折射出現代人價值觀、同情心的缺失,好逞一時之快而罔顧後果,這是人性的離席。

然而這也不禁叫我們疑惑,隨著物質基礎和知識儲備的不斷增進。依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的情感理應更富足,精神理應更高尚,怎麼反而會開倒車,以至不如物質匱乏時祖輩們尚有的積極進取之心呢。

我想,這與社會發展之失衡與自我審視思考力的淡薄不無關係。

固然,我們的網路平臺愈加複雜龐大,也因電子產品的普及而無孔不入無隙不插地銜接入生活的各方各面。可是對其內容的管理依舊弊病頻現。我們所操縱的機器並不真正“思考”,他只是機械地傳達了成千上萬個陌生人發出的意圖引起關注的訊息來衝擊並影響著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蒙著面跑到這個任人宰割的系統中去,發一通牢騷,來一句怨氣,而因身份的隱匿不必擔心為此負責。如同古希臘的民主般,終會引起“多數人的暴政”。幾千人點贊一條“震驚!……”你便三人成虎;幾萬人“紅心”了“老人不能扶”你便奉之如金科玉律。殊不知謠言不脛而走,真理無人問津。負面的訊息散之廣博,極熱一時。久而久之,我們終成魯迅筆端的看客,麻木不仁,自圖安生。而那些不為言語負責的人,也將混沌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天欲其亡,先使其狂”,開始不為其行為負責,走上不歸路。試想,人性淡薄了,理性還能存在嗎?根底全無,枝葉還能有嗎?

那為什麼這種烏煙瘴氣會在網上漫布開來?我認為這真實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失意。在物質暴漲的年代,人們的攀比心,功利心隨之膨脹,夢想以快捷徑達到名利雙收的境地。這種“恨命”勢必會催生出一個浮躁而壓力大的社會,一個淡漠疏離的社會。因為每個人都在極力追逐,生怕自己的資本為身邊人所牽羈,從而滋生出孤獨與不信任感,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梭羅不就說過:“城市是孤獨人聚居的地方嗎?”從而,我們把精神依託拋在了素未謀面的人身上,希冀在無利害關係的關係中達到關係的澄澈以滿足內心的情感渴求。然而沉溺於其中也將漸拋卻了責任意識,遠離原有的人性模式,不慎變會被本該調劑精神的網路促成精神的畸形。

逐漸地,我們的價值觀分崩離析,同理心蠶食殆盡,行事不依真正的理性與人性。

我們應明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並不意味著理性。因為計算機只是繁雜資料的承載者,行動的被支配者,智慧與心靈的短缺者。他們只是跟著程式的大流,不懂真正的思維,跟罔論反思自己的所為。

但是作為人類的我們,難道也甘落至此地嗎?難道我們不能固守我們原先純真的價值觀和同情心,而任其被洪流淹沒嗎?難道我們不能動用智慧,立判最基本的事理嗎?我們不足以剋制自己的言行,本著初心,砥礪前行嗎?

我們應警惕起來,不讓思想憊懶,精神渙散。而應目標堅定,腳踏實地,以自己的道德之固,作風之正,在當今的物質與資訊時代仍如過去的佼佼者般“咬定青山不放鬆”,而且還要樹立新的模範。使物質與精神的發展並駕齊驅,無論在怎樣的岔道口前都恪守自我不迷失,而非浮躁地無情地隨波逐流。

這樣,我們的理性與人性終將回歸,明辨是非,體察人情;精神健壯,靈魂富強。

資訊時代的迷宮 篇12

國一作文 ,494字
聯結,成就社會、民族、世界和自我。人工智慧造就名為生存之境的池子,沒有情,沒有愛,沒有人性中千絲萬縷的美好作為水,它只能被稱為虛無、空洞、豪無意義,而沒有流動、澄澈、自由的人文滋養。人即困頓於共情,亦困踣於同理,人與旁人的聯結變得荒唐,社會亦失去它的定義。人在行將熄滅時不復存在新的火種,臨於死亡時失去蘇生的念想,計算機式的思考無法延續世代,橫向來看,也使社會契約搖搖欲墜,陷入長久的迷茫。

資訊時代的迷宮,毋寧說是潘洛斯之梯,人們上上下下,卻無法超越至新的層次上去。計算機是一個人們用以突破的技術、是一種工具,絕不可視為人腦的未來方向,所有更新的創造應是人給予他物,假想計算機的絕對正確與無限理性,時代將成為計算機的時代,人與它無輊軒,“人”的概念與價值便也行將覆滅,更無論超越。同質化後思維的喪失,原子化後情感的破碎,這是比物質進步更亟待人修復的人文世界,由此或才能走出這盤桓了一個世紀的迷宮。

卡佛爾說:“要像一個人那樣活著絕非易事。”但此並非是人轉向計算機的理由,人們仍然需要在時代的煎熬下認清自我、追尋自我,延續“人”的意義與美。

資訊時代之憂 篇13

國二作文 ,970字

隨著城市越來越現代化,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成了人手必備的通訊工具,也是串聯起人們和社會的重要紐帶。但我們不曾想過,若因人工智慧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得單一,孩子失去了想象力,思想變得冷漠、自私、腦中只有人工智慧灌輸的唯一思考途徑……這時候人類社會又將變成怎樣的形態呢?

國慶假期,我和對自己棋藝信心滿滿向我宣戰的妹妹對下五子棋,許久不見的妹妹棋藝大有長進,她的每一步棋都有所作用,為接下來的棋局作鋪墊,我與她小戰了幾個回合,在她不停地攔追堵截後,我最終敗下陣來。面對始終面帶微笑,不露怯色輕鬆應敵的妹妹,我不禁豎起大拇指。她驕傲地對我說:“這些下棋的步驟方法全是我與電腦對弈時學到的,電腦總會精心佈置引我入圈套,只要照著它的步驟其實很容易贏啊”!我十分震驚,常常閒來無事與電腦下棋,棋藝不精的我通常輸面大,原來都是電腦固定的程式在一步步帶領我最後到兩難境地。從這以後,妹妹依舊常與人下棋,用她那唯一的方法打贏天下無敵手。可是,這是真的包贏的方法嗎?

顯然並非如此,下棋本是思考取勝的過程,像妹妹這樣下棋,永遠都無法自己思考,僅僅是抄襲了人工智慧,假若對手不按套路出牌,那她便絕無勝利可能。妹妹在下棋方面與電腦一起思考,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這樣的行為著實是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憂慮之一。

樓下鄰居的拉布拉多犬近期走失,他們家裡人都在焦急地尋找著,與我一同走路回家的同學小穎見到張貼在小區門口的尋狗啟事,漫不經心地說:“說不定被狗販子偷了去賣錢了,你知道的,現在手機上這種新聞鋪天蓋地,早已不足為奇,還不如勸他們去狗市上找狗呢!”根據社會的變革,我內心是同意這樣的想法的,可不明白為何總有人為了金錢不惜拿別人的生命為自己的貪慾買單呢?即使是寵物,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對此類新聞習慣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情心,認為這僅成為了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科技發達了,人們的同情心也在漸漸被磨滅,屈服於社會狀態,被人工智慧所統計的資料所洗腦,忘記了作為人類本應有的對事物的同情心和對此施以援手的想法,這亦是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憂愁。

我很同意庫克的觀點:人類若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腦的思考模式會僵化,漸漸地變得像機器一樣冰冷,這樣社會就將會停滯不前,為了避免讓人類在資訊時代有這樣的憂慮,每個人都應積極地自主思考,找回有價值和同情心的自己。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片資訊時代 篇14

遇見碎片化生活——碎 ,881字

放學回家,原本一直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的奶奶不見了蹤影。我走進房間才發現奶奶正坐在電腦前,鼻樑上架著老花鏡,眯著眼看著螢幕,手拿著滑鼠略顯僵硬地移動著,不時還用“一指禪”敲擊著鍵盤,螢幕上“網易”兩個大字格外矚目。我走近了,笑著說:“奶奶你也會用網路了?”奶奶也笑了笑,回答道:“嗯,趕潮流嘛—網路這東西可真好用,啥都有,我們年輕的時候哪有這種東西啊……”

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三十年前的人們沒有任何的電子裝置,他們是怎麼獲取資訊的呢?或許是鄰居口口相傳,也許是訂閱的報紙,資訊單一完整,且人們各取所需。

現我們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網路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網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自媒體氾濫,大量的資訊被強行推送給我們,與其說資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倒不如說是網路的洪流衝碎了原本完整的資訊,碎成了無數塊不同的資訊,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碎片化。

這樣的“碎片化”顯而易見,只要在搜尋引擎中隨意搜尋一個關鍵詞就有千千萬萬個網頁,幾乎每一個網頁都有所不同,點開後還有各個“分枝”將你帶入其他相關聯的網頁,碎片化的資訊儼然成為了一片汪洋。面對著這一望無際的海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不少的人面對這片海洋廣闊無垠,就不經分辨,接收了所有的資訊,認為“多多益善”。但我想這些人只會在資訊碎片的海洋中倍感迷茫,最終可能迷失方向。因為隨著科技發展,資訊量變大了,卻同時也變得魚龍混雜,又有誰知道你得到的一大堆資訊到底是龍還是魚呢?那些“龍”的確是多多益善,而“魚”卻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資訊,甚至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這樣正負抵消,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我們又如何得到更多的“龍”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啟用大腦中的“過濾網”就行了。我們不僅要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分析,還要在單個資訊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到“察納雅言”,在碎片資訊的海洋中暢遊。

而面對被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也要適時關閉自己大腦的“接收器”。靜下心來整理收到的資訊;留下整塊的時間給自己閱讀思考;拋開微信提筆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書信;放下手機和家人圍坐一起聊聊心事……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15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678字

“碎片化”一個資訊時代的詞彙。如果讓一個普通人來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生活,幾個字便能解釋清楚:看報,看電視。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瀏覽器與Wi-Fi漸漸地衝進了我們的生活,幾個字,變成了幾個詞,又變成了幾句話……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一個詞而引起科技。

科技漸漸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公交卡是上班族的必備,每逢工作日,無論是地鐵站還是公交站總會水洩不通,乘著擁擠的地鐵或公交,微微抬起頭,放眼望去,人人都低著頭,如飢似渴的盯著手機,好似一隻只貪婪的老虎。

時間也變得碎片化。當我們想要買東西時,或許不用再像以前走到商場,轉了一圈又一圈。來尋找自己需要的物品,如今的我們,只需開啟手機,便可在網上開始購物,甚至比親自購買更方便,更省力。而正因如此,時間被撞擊成了一個個細小又單薄的碎片,灑落在各個角落。

閱讀,是排遣壓力的一條途經,可如今,走在大街上,又有多少人是手捧一本好書的?如今的人們誰不是捧著一臺手機,走遍天涯海角?在網際網路上,曾經受百萬人喜愛的好書已不復存在,隨意開啟一篇論文,講述的都是當今的遊戲與追星。我曾待在家,拿著一本書細細品讀,卻怎麼也靜不下心,這是為什麼?手機在我的身旁叮叮響,使我控制不住自己,禁不住誘惑的我,伸出雙手拿起手機,津津有味的讀著小說……但沒過多久,小說也漸漸碎片化,一本紙質書籍怎能一次性讀完?終究還是被分為了一個個碎片,一點又一點的品讀著……

我們的生活並非受網際網路所控制,讓碎片重圓,組成一個個歡樂又多彩的夢;讓時間不再破碎,還時間老人一個完整的沙漏。我相信,碎片重圓,已然不遠!

“黑與白”的碎片化資訊時代 篇16

“黑與白”的碎片化信 ,1035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智慧手機的普及,我們已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此帶來的便是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種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註定了這碎片化的必然性。從前幾年人人拿著手機刷微博到現在看朋友圈的各種公眾號文章,我們已從傳統官媒時代,進階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速度變快,資訊量也急劇攀升,人們與資訊的關係也更為緊密了。

那麼為什麼人們適應還更親賴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滿足了現代快節奏社會人們對資訊的需求。

社交軟體是資訊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與及時性不言而喻。無數資訊通過朋友圈、微博能快速傳播,甚至只要有網路,哪怕你在天涯海角,資訊都能去到你想要讓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資訊加強了知識普及。專家趙劍敏認為,“媒體把各類知識的精髓、要點挑出來,直接呈現給讀者,省去讀者自己尋找的時間,不僅讀者感到方便,也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在這離散的生活中,我們渴望著瞭解更多。微博、公眾號各種社會新聞解讀、心靈雞湯、養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國家動向,下到漢字奧祕。前段時間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大熱,更是頻頻出現在你眼中。各種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應有盡有,供你選擇。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你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隨時隨地有選擇的閱讀,是碎片資訊的另一大優點。

但由此,我們的時間也就這樣碎片化了,一些無用資訊或錯誤資訊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時間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雖說資訊傳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時間在你等待的過程中偷偷溜走。時常這其中有無數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緒被打斷,也就造成你本來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試想,如果把這些“海綿裡擠出的水”湊到一起,拿來學習,你是不是就成為更好的那個你了呢?如今人們獲取資訊很多隻是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真正記住的有用資訊並不多,過目即忘,可以說也是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真假資訊交織,使得本來就辨別能力差的兒童與老人辨別不清,上當受騙,新聞中受騙上當的例子層出不窮。碎片化資訊,使得人們瞭解不全面,再加上人們有情緒,偏向性閱讀,以訛傳訛的事情時有發生,往往就會把人帶向誤區,這對社會的危害更是極大。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資訊的存在不會改變,而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提升自我資訊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各平臺在加強管理的時候更要進行嚴格篩選,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能獲取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們更應管理好自己,不造謠,不傳謠,舉報不良資訊。在豐富自己的同時,共同建立美好的社會環境。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17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1221字

看到“碎片化”這三個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個由微博帶火的詞語,進入大家的視野也已經有上幾年了。粗粗看到這個詞,覺得碎片化無非就是生活作息時間被碎片化了,人們的時間變得零碎而有些難以掌控。可再看看當今的社會趨向,好像並不只是那麼一會兒事了。

在中國的當今社會,大部分的人一天幾乎離不開智慧手機。人們無法抵抗手機的魅力,也無法擺脫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因此,它漸漸演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我們已經不需要紙質報紙,網易新聞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天下大勢;我們也不需要再跑去書店淘老大半天的小說,閱讀軟體上玲琅滿目;我們甚至可以不用跑去圖書館查閱專業資料,度娘上的答案應有盡有……而這些情況卻共同導致了一個問題—資訊碎片化。

在網上獲取的資訊大多都是片面性的。在搜尋欄裡輸入一個關鍵詞,便跳出來成堆關鍵詞衍生出的資料,雙擊進去查閱時,卻覺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裡面只有一些最基本的情況概述和一些關於它的專業詞彙。在嘗試理解它的同時,不得不再去搜尋註解裡並不認識的詞彙,將碎片化的資訊拼湊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未免看起來有一點繁瑣,但所幸這樣的碎片化對我們現階段的學習卻是有利無弊的。

相比之下,網路新聞的碎片化卻沒有像搜尋軟體裡的有利無害了。大家一定看到過類似網路暴力、炒作、誤傳等這樣的字眼吧。這樣的情況往往是碎片化的資訊造成的。比如前段時間猥褻妹妹的那個哥哥被人肉出來後慘遭社會譴責,後續卻被爆是找錯人了;coser在地鐵裡被大媽莫名指責不務正業,影響社會風氣,卻有說法說是內部炒作……

根據以上的一些熱點來看,網際網路上的某些熱議話題未免有些斷章取義。網路其實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那裡人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這些事件的觀點、情緒,也正因為如此,有些情緒化的語言才會過於偏激,帶動有些不必要的情況發生,給當事者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這些事件的最終原因,是資訊的碎片化。

在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網際網路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是很多見的。早上在地鐵上或公車上,被好多人擠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掏出手機看看新聞段子,用不了很多時間就可以瞭解很多事情。雖然這樣瞭解事物的方式很迅速,但我們還是要保持理性思維,全面看待問題,以免誤傳錯誤資訊,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

碎片化資訊如果被合理運用,便會發揮出它獨特的優勢。比如背單詞軟體“百詞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在閒暇之餘可以刷刷裡面的單詞,既高效,又不感無聊,著實利用了我們平時所謂的碎片化時間。

遍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在當今社會的推波助瀾下,也漸漸跟上了社會的步伐。碎片化的事物遍佈這個時代,有些人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碎片,去拼湊這個有意義的人生;有些人卻對這些碎片毫無頭緒,站在一旁乾瞪眼;甚至還有一些自以為能妥善利用這些碎片的人,實際上卻不懂其精髓,只是擺擺樣子罷了……

所以,對於現在碎片化的網路,我們應該慎重對待、妥善對待,杜絕看待資訊的片面性,跟上這個碎片化時代的步伐。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18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 ,948字

如今,我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手機幾乎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資訊量爆炸的今天,我們接觸的每一個資訊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生活對我們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

每天晚上,我們在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後,總是會拿出自己的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文章,以瞭解自己身邊的最新動向。我們絲毫沒有察覺到,我們所接收的資訊,已經逐漸碎片化了。我們刷朋友圈時所看到的每一條說說,並不會駐足在其停留很長時間,而是會繼續閱覽下面的說說。我們所看的文章也並不都是完整獨立的文章。很多文章可能都是其他來自不同地方的資訊組合而成的。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抽出自己的時間,安安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大家只能用自己零碎的時間來獲得資訊。因此,這種碎片化的閱讀現象由此而來。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碎片化的閱讀和資訊呢?

首先,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碎片化閱讀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在網路上所看到的資訊都是精簡化後的資訊,屬於資訊中的精髓和要點,並且這些資訊能夠直接呈現給我們,省去我們自己尋找的時間。我以前上學時,遇到不懂的英語單詞就得翻字典,一翻就要翻個五分鐘。如今有了電子詞典,只要輸入單詞就能獲取它的中文含義及其他資訊,大大節省了我的學習時間。另外,這種碎片化的閱讀還有利於資訊的傳播,方便人們瞭解新的內容。

但是,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許多人在慢慢習慣閱讀碎片化的資訊後,便會在閱讀時變得隨意,目光一掃而過,走馬觀花,從而錯失資訊。在過去,人們為了獲得知識,需要翻閱大量資料,而這些翻閱和查詢的過程正是加深印象、並無意間擴充套件知識面的過程。現在的人因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輕易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便不會去刻意認真銘記。袁枚曾說:“書非借不能讀也”,這話雖然是針對借書,但其中也有“輕易得來的事物就不會珍惜”的意思。並且因為碎片化資訊是雜亂的,所以人們可能會很難養成專心閱讀連貫書本的習慣。

因此,我們在享受碎片化閱讀和資訊時,也不能拋棄閱讀書本的傳統。碎片化的閱讀雖然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許多通過閱讀書籍才能收穫的內容它卻給不到我們。身為一名學生,我們更不應該過多的依賴碎片化閱讀,而是要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這樣,我們的知識才會變得更加淵博,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篇19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741字

如今,人們獲取資料與資訊的手段越來越豐富,通過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裝置連線到網路後,各種各樣的資訊都列於眼前,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眼花繚亂了。這些多到有些凌亂破碎的資訊,組成了我們處在的這樣一個新新世界。

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熱點話題、社交軟體裡大家轉發著的科普、隨時更新著的八卦,等等。比起每天翻著厚厚的一沓報紙,這樣的生活的確是方便了不少,得到的資訊內容,甚至遠超過報紙和雜誌能夠做到的,拿著一個便攜的手機,省了不少空間,也省了不少金錢去買昂貴的紙製品。省去了出版編輯及印刷的大量時間,瞭解資訊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何嘗不為一件美事?

然而在這樣每天用手機刷帖子、看實時訊息的狀態下,以往爭相看書的情景少了許多,甚至有人會覺得,看一份5頁的資料都會沉不下心去看。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零碎的資訊似乎已經把原本完整的資訊取代掉了一大部分。並且,隨著時代的腳步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很少會覺得有時間去慢慢悠悠地看一份長篇的文字,亦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作品。而沒有了這樣的一顆安安穩穩的心,那些再優美再意味深長的語句,就是看了也不會有人耐著性子去慢慢尋味了。

接受了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它也必然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體現在做事的節奏上,也更體現在言語上。沒有了這樣的時間去慢慢打磨自己,也更加沒有了機會去發掘自己。每天被大量的資訊沖刷著,散亂無章,大量的精力被用於不停地篩選並收集這些亂糟糟的事物。

有些人會想到怎樣用這些時間、這些高科技裝置去更好的提升自我。或許是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閱讀器,買上幾本心儀的或是想學習的內容,隨時可以翻閱,隨地可以學習。認定了在無數資訊種類中的一種之後,就可以定心參閱。

在碎片化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把一份份破碎拼湊為完整,或許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學習 篇20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 ,789字

每天起床後,我習慣於開啟電視收看早新聞。各種新聞,就像是一片片資訊碎片,拽著我的思維,從這點跳躍到那點。地震的新聞,讓我急匆匆地開啟電腦,上網去查閱發生地震的地點和時間;朝核試驗的報道,讓我急於上網去看看世界的反應;英拉從泰國逃走,讓我想了解她如何逃出政府的控制……我常常會被世界這個繁花筒裡千奇古怪的事件和故事而吸引。昨天,網上有一則報道,說一對北大的教師,在深山隱居27年,生兒育女,在那裡過著原始的農家生活,原因是因為未評上職稱,一氣之下,憤而出走……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的生活總有些跳躍的感覺,思緒在無數碎片上跳動。資訊的連結,一環接著一環,每個結點上的資訊又不是完整的,這些無數資訊碎片,使你忙碌地在各種資訊之間跳轉。

現在的學習已離不開上網“幫忙”。遇到一個古詞,一個英語生詞,我已不去找整塊資訊的詞典,而更願意去充滿資訊碎片的網際網路,尋找各種答案,我覺得那些答案雖然不完整,但更加生動,更加實際,你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碎片編織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我寫此文前,我也是首先在網上去尋找各種有關“碎片化生活”的文章碎片,從中吸取營養。網上真是什麼都有,甚至還有你的作業答案。這些答案也可能不是完整的,也可能是不嚴謹的,甚至有缺陷。一切決定你自己如何在這個碎片化資訊環境中處事,看你能否約束自己,抵制某些不良資訊的誘惑。

任何事物總是有利有弊。在大變革的時代,時間就是生命,用更短的時間瞭解更多,這樣,網路上的碎片模式應運而生。但是碎片化的知識獲取,往往滿足於“是什麼”,而不去想“為什麼”,缺乏思考,沒有通過深層次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這種學習的碎片化甚至會使我們的靈魂碎片化,最後在知識的海洋中窒息而死。

我讚美碎片化資訊時代給我的學習帶來了便利,更讓我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我也要警惕它帶給我的隱患,儘管如此,我還是樂意在資訊碎片化環境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