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2278字

【篇一: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

餘濤

讀完《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必定是敬業、熱忱、主動、忠誠的;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會把事情的細節做到極致完美。通常來說,在責任感的驅使下,人們會積極挖掘自我潛能,會更加勇敢、堅忍、執著和充滿激情地去幹好每一件本職崗位。所以,責任不僅是一種使命和職業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感,其它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無論一個人多麼優秀,他的能力都要通過盡職盡責地去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現。一個不願責任擔當的人,即使忙忙碌碌地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

浙江正泰集團的老總南存輝,13歲開始靠修鞋養家餬口。後來,他回憶這段經歷時感慨萬分地說:“修皮鞋影響了我的一生,它使我認識到,只有認真負責地幹好一件小事,才能做好大事。”看到這裡,不禁使我聯想到我們監控中心日常實際工作。我們的工作崗位雖看似簡單、輕鬆,但肩負的責任重大—如果現場監控不到位,可能會造成車輛擁堵、保暢不力;如果接聽電話不及時、反映不靈敏,可能會延誤事故最佳處置時機,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司乘生命安全。

“責任”從大道理層面上講,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處來說就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是通過持續性地掃一屋而不斷積累和培養出來的。作為一名高路稽查人員,“保障有力,資訊靈敏,監督嚴格,稽查到位”就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所在。

責任重於泰山,在日常工作中,唯有思想認識到位,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讓履職盡責成為一種習慣,不斷探索學習,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責任心和幹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能力,主動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高路人,積極兌現“滿意在費亭、舒適在路途、安全到終點”的服務承諾,助力“真情服務路暢人和”品牌內涵的完美釋放,進而實現自我價值。

【篇二: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

我和大家分享的書名叫《責任勝於能力》。

《責任勝於能力》是央視2套財金頻道金牌智囊、國際註冊管理諮詢師、清華大學特聘楊宗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著作還包括《向會議要效益》、《業績才是硬道理》《許三多精神》等。

在《責任勝於能力》一書,楊宗華教授用一些企業和個人事業成敗的事例,論證並告訴了我們,責任的重要意義。書中第20頁“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責任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是個人成功之本,對工作負責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對上面這句話,書中例舉了兩名汽車銷售員小威和孫博的故事。小威善於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孫博把心思用在掐算時間討好領導上,一年後小威業績出眾被領導提拔任用,孫博卻因為業績不達標,最終被迫離開。

在書的第二章中有這樣一節,題目是:為什麼成功的總是負責人的“傻子”?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書中借用了電視劇《士兵突擊》的主人公許三多和他的戰友成才兩個人的成長經歷。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部電視劇,但是我想,通過今天與大家分享《責任勝於能力》後,如果有人再看這部電視劇,也許會有新的收穫。

熒幕上的許三多“一根筋”,他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做有意義的事,從父親眼中畏畏縮縮的“龜兒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特種兵戰士,成為戰友和父親的驕傲、成為父親的精神支柱。

書裡有這樣一段對許三多的分析:許三多與成才比顯然是一個“傻子”,可正是由於他擁有對任何事都高度負責的傻勁兒,使得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投入自己所有的力量和智慧,把事情做到最好。

成才是許三多的戰友、也是他的同村好友,他比許三多聰明,腦子活,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標和想法,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多次在關鍵的時候,離開團隊、拋棄戰友,最終在入選“老A”的過程中,增加了更多的磨鍊。

那麼究竟什麼是傻?什麼是聰明?在書裡的第29頁,有這樣一句話:對工作不負責的人才是一些真正的傻子。看似有點“傻氣”的對工作負責,實幹苦幹的人,卻是真正的聰明人,這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另外,還有楊宗華教授的三句話,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第一句是:在工作中,不要認為是為老闆做事,為別人做事,實際是為自己而工作。很簡單的一句很,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神寧、沒有了石槽村煤礦,今天的我們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

第二句是:在工作中千萬不要沾小便宜,要學會吃虧,努力思考。俗話說吃虧是福,吃虧讓我們廣結人緣,一個時常吃虧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相信,幫助他的人,會比不肯吃虧的人更多。

第三句是:在職場上,要不斷加強自身修煉和學習,不要在背後論人是非。

在對第三句話的解釋中:楊教授提出的五個理論:

人人都有長處,要相互學習;

人人都有短處,要相互寬容;

人人都有難處,要相互幫助;

人人都有苦處,要相互體諒;

人人都有好處,要懂得感恩。

三句話、五個理論,深入淺出,發人深省,這裡就不再細說。

責任勝於能力,結合我們集團公司的發展來說,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後,國家轉型,煤炭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沒有我們集團幹部員工共同的擔當、履行好各自的崗位職責,就沒有今天的煤制油,更不會有習近平總書記留給我們神寧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這句的響亮的口號。

“責任就是職業精神、就是職業操守”。在我們煤礦也是一樣,工作中有一個“許三多”這樣的勇於擔責的同事,就會多一份信任,多一點安全感,與這樣的人共事,我們會更踏實、更放心。最後在這裡,我衷心的祝願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擔起自己的責任,幹好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的夢想。

認得高貴在於靈魂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12字

靈魂如花,給露綻放

茫茫黑夜,襲幕遠眺,遠處孤燈發出暖暈,在一片黑暗中開出橘黃色的花。

—題記

你可曾熟悉,當清晨突然驚醒的一瞬間,是否會害怕,空虛,是啊,我們生來便害怕孤獨,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溫暖,我們的生命似蘆葦般脆弱,沒有獵豹的速度,沒有大象的強壯,沒有鷹的翅膀,但我們依舊統治了這個地球千萬年,因為我們思考的靈魂。

人,沒有高低貴賤,只有靈魂天差地別。

我曾記得,每每經過人流嘈雜的集市或商店,總能看到乞討的老人,蒼衰的臉枯木般,空洞雙眼失神無比,我往往都會投一些硬幣,但路人卻躲瘟神般唯恐不及,我看過一則新聞,一乞丐撿到一個錢包,對著身份證挨家挨戶尋找,當找到失主時,失主隨手就把錢包裡的錢甩給乞丐,但乞丐只是默默拾回錢放進錢包,轉身走了,那一刻,我並沒有看見髒亂的破衣,蓬頭垢發,而是夕陽色的花,靜處獨立,傲香自放。

乞丐是高貴的,他們貧窮,但卻有了拾金不昧的精神寶藏。

靈魂的力量可以戰勝身體的痛苦。

史蒂芬霍金患有盧伽雷病,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只有眼睛和三個手指,但卻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沒有健康的身體,卻有著對物的無盡探索和毅力,這便是他的靈魂,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世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靈魂更加寶貴了。眺望遠方,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人的靈魂更加寶貴了。眺望遠方,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一片星空,繁星點點,撕落成銀色流光的花,徐徐開放。

其實,我們無須像名人。拿我來說吧,我很愛讀書,不止是散文書籍等名家作品,也愛小說、漫畫,當我身處嘈雜車廂,我都習慣帶一本書,那種置身於書中的感覺常常讓我覺得很平和,那是一種讓人十分舒服的感覺,當你真正找到了你所喜愛、所擁有,一切讓內心充實的感覺時,你的靈魂才會變得高尚。

但若反之,我很害怕去想象,那些眼光遊離在外部世界的人,所謂社會名流、商界精英,他們真的高貴嗎?我想,他們只是用物質去填補靈魂上的漏洞吧,好比是一棵大樹,當它乾枯時,最需要的是水,就算你再昂貴的肥料,大樹也終究要面對死亡的到來。

靈魂如花,給露綻放。

願我們的靈魂都像一朵花吧,無論是什麼樣子,終會在走過一年四季,終會經歷風霜雨露,靜處於世中,開出獨特的美,散發獨特的香!

《科學實驗王之電流與磁力》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27字

在我的書架上,有漫畫書,在文學書,還有科普書。可是我對《科學實驗王之電流與磁力》情有獨鍾,它就像一塊磁鐵牢牢把我吸住了,令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通過漫畫讓我懂得很多電的知識,通過實驗和比賽等有趣的故事讓我在快樂接觸了許多的科學知識,與主角一起分享其中做實驗的樂趣。裡面有些很有個性的主角,幽默而機靈,他們勝利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實驗。

我最喜歡的精彩實驗是自動鉛筆筆芯燈泡實驗。實驗的器材有:自動鉛筆芯1根、回形針2個、泡棉1塊、6V電池1節、小鱷魚夾測試線2條。把回形針的一端拉直分別插入泡棉上,自動鉛筆筆芯平放在兩個回形針之間,接著將小鱷魚夾測試線的兩端分別連線至兩個回形針的底端,別外兩端與電池連線,使之通電。這樣自動鉛筆筆芯燈泡就製作成功了!自動鉛筆筆芯能發光呢!你一定跟我一樣很好奇吧,為什麼會發光呢!自動鉛筆筆芯是導體,它的主要成份是石墨和黏土,石墨可以導電,黏土會阻礙電的傳遞,我們稱為電阻。當電流流過時,電能會耗損而轉變成光能和熱能。這個實驗很有趣吧!

看完《科學實驗王之電流與磁力》這本書後,我根據書上的步驟動手做了些實驗,如用氣球點亮日光燈、魔力吸管等等,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在實驗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動手能力更強了。

意志力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59字

媽媽剛拿回《意志力》這本書時,她總是有意識地強調它的好,可是她強制性的態度更讓我提不起興趣,無奈母命難為,我只好硬著頭皮看,可一看進去,卻愛不釋手了。

剛看到“意志力”一詞的時候,總覺得它是深奧且枯燥的,讓人覺得離自己十分遙遠。就像一個佈滿黃斑且有褶皺的蘋果,單是看著便沒有食慾。殊不知削去它的外皮,內部的果肉是如此的甘美。“如今的我們身處飛速變化的網際網路時代,誘惑無處不在,如今你想要控制自己的物慾,過更好的生活,獲得財富、健康和自由,顯然‘意志力’是不可或缺的鑰匙。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後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這是書中導言的一句話,一下子將我與“意志力”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激起了我要讀下去的興趣。

意志力是否存在,是人們所質疑的話題,在這本書中,也是首當其衝對它進行了證明。證明離不開實驗,而實驗又是結論的母親,有了實驗,才能得出結論,從而得到人們的認可。同時,實驗也離不開生活,故而書中的實驗名稱都十分有趣:“蘿蔔實驗”、“髒襪子之謎”、“吃出的意志力”……千奇百怪的實驗將看似深奧的話題證明得頭頭是道,淺顯易懂。

高爾基曾經說過:“人最凶狠的敵人,就是他的意志力薄弱。”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有很多途徑,但並不是單單靠努力就能完成,正如喬贝利所說的一樣:“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翅膀。”它會讓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速度加快,離目標越來越近。

現在的我們,總是缺少這樣的一雙翅膀。大事也好,小事也罷,在任何事情上,意志力對於我們來說總是有利無害的,可它存在時間並不長久,往往這條路走了一半,就會被人們所放棄。它總是成為人們面對成功的攔路虎,而並非那雙帶領他們走向成功的翅膀。意志力不是人生來就有的,是人們在一次次成功的堅持中累積下來的,它像懸崖上的一棵小草,經歷挫折不斷,卻能散發熠熠的光輝,可這種磨礪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呢?

轉眼,這本書已陪我走過了四個學期的初中生活,每當我因作業繁多而不願意再繼續時,就會看到書架上《意志力》那本書,高爾基的話又迴盪在我的耳畔,促使我投身於新的學習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0字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告訴我們人要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對於強者來說,逆境總比順境好。我覺得這句話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樣,只有困難才能磨練你的意志。

屈原被放逐後寫出了文學著作《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貝多芬耳聾後寫出了命運交響曲。諾貝爾發明炸藥多次被炸傷……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命運非常糟糕。貝多芬十二歲作曲,十四歲參加樂團演出,補貼家用。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一點也不為過。他不僅僅是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酷愛音樂的他二十八歲那年的耳聾。他的的耳朵先是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在這樣悲痛交加的日子,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勵精圖治,振作精神,創作了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因為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所以,他的堅持沒有白費,他是成功的那個人。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哪一個有傑出創作的人沒有接受過命運的洗禮?沒有遭遇過不公平的對待?你征服了挫折,你就會成為破繭成蝶的那一個,你向命運低了頭,你便會如枯萎的花朵,悄然而逝。

逆境是阻擋弱者的大山,更是砥礪鋒芒的磨刀石。困難如彈簧,你弱它就強。

做事要竭盡全力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88字

今日,我和父母一起再次認真閱讀了王校長所寫的文章《做事要竭盡全力》,讀完後,感受頗多。

魯迅先生的大名家喻戶曉,文中說:魯迅成為一代文豪是因為他把別人喝的咖啡的時間用在創作上,他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經過不斷的堅持努力,終於成為了享譽世界一代文豪!我想,這與他做事“竭盡全力”密不可分吧。

在文中,王校長寫的另一個人是劉瑞娟,是第二個讓我很佩服的人。身體已經病得嚴重,卻仍然堅持到校學習,原因竟是她一直想著自己今天的任務還未完成,所以才獨自一人在漆黑的夜晚走了三公里到學校。如果換一個學生,一定會以生病為藉口,從而解脫掉學習任務的。我佩服劉娟那竭盡全力的做事態度,以及她那堅定不拔的意志。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最後都會變成你成長道路的一束最閃耀的燈,照亮你前行的方向。

讀完王校長的文章,我深受感動和啟迪。我願做不怕吃苦的勇士,絕不做畏懼困難的懦夫。習主席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我要用實踐行動踐行這句話,發揮我最大的潛能,竭盡全力做我最好的自己!加油!

靈力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42字

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的這句話,詮釋了《靈力》這本書想要表達的中心——信念的力量。

十三歲的密卜斯即將獲得自己的“靈力”,但是上天總是有意為難幸運的人,在生日的前兩天,密卜斯的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出了嚴重的車禍,躺在90英里外的醫院裡不省人事,身懷各種本領的一家人束手無策。孝順的密卜斯,祈禱著自己能夠獲得拯救爸爸的靈力,他在生日宴會上偷偷溜上了一個開往醫院的大巴,可是不料大巴竟開往相反的方向,而他獲得的靈力竟然是——讀心術!最後他也成功運用自己的靈力拯救了爸爸,重新讓自己的一家團圓。

在溜上大巴車後的一天一夜的等待裡,是什麼支撐著他不放棄、不害怕呢?是信念。信念,在她整個過程中遇到起到了格外大的作用。而這份信念,正是要去救爸爸!信念,就像一把火,溫暖了她的心靈,給了她光明;信念,就像沙漠裡的一眼清泉,給了她希望;信念,就像親人一樣,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我看過一個故事:患者瓊西得了重病,醫生告訴她將不久於人世。當時正值深秋,院子裡的常青藤開始落葉。瓊西確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自己就該去了。可奇怪的是,那一片葉子竟怎麼也不肯落下,瓊西因此受到鼓舞,堅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在醫生的幫助下,瓊西最終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而這片葉子,是一位老者為他畫上去的。

故事中的瓊西,因為堅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所以他最終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守住了信念,相當於守住了希望,就像密卜斯一樣,她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去救爸爸!於是她克服種種困難,見到了爸爸,最終也挽救了爸爸的生命,別使自己的一家團圓。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先堅定自己的信念。比如,在學習中,你就先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我這次要拿到第一名,然後再朝著這個目標衝刺,也許你就真的得到了呢!

再看一眼封面,彷彿那輛大巴車就在公路上,向著醫院的方向愈行愈遠。

靈力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77字

暑假裡,媽媽買來一本書,書名叫《靈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兒童作家英格麗德。勞。當我拿到這本書,一連串的問題就湧了出來:靈力是超能力嗎?是不是所有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靈力?帶著這些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書,如飢似渴開始尋找答案。

看完第一遍,我瞭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博蒙特家族的人有一個祕密,就是在他們十三歲生日這一天都會獲得屬於自己的“靈力”。外公能撼動群山,大哥可以釋放電流,二哥能駕馭風雨……可就在密卜斯生日前夕,爸爸在外地遭遇了車禍,不省人事。密卜斯相信自己有靈力能喚醒爸爸,於是他在生日當天和哥哥、弟弟及朋友們上了一輛粉紅色大巴去醫院的路上發生了一系列驚險故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七歲的小男孩兒薩姆森,在第13章他們一群人在路上遇到麻煩,主人公密卜斯感覺看不到希望嚎啕大哭時,他遞過最後一片薯片,然後把一隻手輕輕地放在她手臂上安撫她,密卜斯馬上振作了精神。我想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冷靜的面對,給別人以誠摯的關心,這就是他的靈力,我們人人都可以擁有。

讀到第31章,薩姆森被一個不懷好意的阿姨卡林鎖在了充滿“香味”的雜物櫃裡。過了好久,密卜斯找到了他,他衝大家眨眨眼,彷彿根本沒發生過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有趣的是他還在自己的胳膊上畫滿了笑臉、星星、火箭、機器人等等。在遇到危險時,他的堅定與冷靜再一次讓我佩服不已。

看到這,我不禁想到我七歲那年,有過一次跟薩姆森相同的經歷。當時我一個人被困在電梯裡面,電梯忽上忽下,一會兒猛地衝上六樓,又重重的掉在一樓,電梯好像是發狂了的野獸一樣,我的胃裡翻江倒海,五臟六腑彷彿都要震出來了。我很害怕,一個勁地哭。嗓子哭啞了也沒有人聽到,我告訴自己:哭不能解決問題。腦子裡回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遇到電梯事故首先不要驚慌,可以通過電話求救。”於是我按照大人說的那樣,按了一下黃色的通話鍵,裡面傳出來一個溫柔的聲音:“您是被困在電梯裡了嗎?我馬上派人來救援!”不一會救援的叔叔來了,他在外面安慰我說:“小朋友不要怕,你馬上就可以出來了。”當時我又驚喜又感動。最後,我成功獲救。

“電梯事件”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參加任何高空活動,當細讀完第三遍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無形中薩姆森給了我勇氣和力量,這個暑假我漸漸也擁有了臨危不懼,遇事沉著冷靜的本領。看來不僅是博蒙特家族的人有靈力,我們普通人都擁有自己的靈力。那麼你的靈力是什麼呢?

陽光校園我能行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196字

取鴻鵠之志,鑄凌雲之才

“未來屬於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人”——章首語。

“何為夢想”,不必費盡心思給它一個不偏不倚的答案,因為夢想就是那些看起來難以實現卻令人熱血沸騰的東西,可能真像個夢。但沒有哪位偉人的事業是有例可循的,像借了誰的模子刻出來一樣。所以讓我們想想最美麗的夢吧,將它拾起來。

然而夢想確是人人都曾有的東西,只是經過拐彎處時被無奈地拋下。堅持,是通向夢想最難最難的一步。因為夢想是明燈,在照亮你的同時也照亮了塵埃。許多時候,上帝看起來只是在和你開玩笑,將別人能輕鬆實現的夢想,錯裝在你的腦子裡。當你經歷了一切不順後,終於將這個“別人的夢想”狠狠擲開。大概有那麼幾次是錯的吧,但那個所謂對的夢想也被你拋開了。“勇敢去嘗試吧,就像從未失敗過一樣。”這是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最令我感動的臺詞。失敗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好,而當你準備好衝向下一次嘗試時,事情已不會像上次那樣。

堅持,堅持,在荊棘叢中站起身,繼續尋找你的玫瑰。記得毛澤東離家求學時留給父親的那首詩中寫到:“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在校期間,他也的確做到了嚴格要求自己,堅持讀書和“三不談”。這就是夢想的路,路有多長,目的地在何方,沿途的風景怎樣,全由選擇的人自己決定。假如說我們不能決定人生的起點,但我們一定可以改變它的方向。

或許,的確還有歷盡辛苦之後也無法抵達的夢想。但有句話這樣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身為生活的泅渡者,雖不能站在那個理想的島上,但總還是處在現實這片海域的邊緣。相信你所堅持的,堅持你所相信的。也許淚灑夢想,幾多遺憾,但就這條道路上,你也許是走的最遠的那個人。

走呵,走吧,快快上路呀。何必在這“光榮的荊棘路”上猶豫,切切記住,流光是容易把人拋的。儘管我們常常聽到一些鬚眉皆白的老者,如今才開始追求夢想卻能夠獲得成功的例子,但這種故事的意義不是說夢想禁得起一拖再拖。他們的夢想能夠成真,是因為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使自己意識到這件事不容耽擱,加之淡看失敗的襟懷,這都是夢想這場考試的附加分,但萬不可忽略的是,這背後的汗水也比風華正茂的我們多了幾倍。好比脫弦之箭,落地前一定會受到地心引力而略略偏離靶心,這是自然的規律。那麼被時間眷顧的青少年,有什麼理由徘徊輾轉,佯裝老成,從而錯過十幾歲的大好時光,甚至錯過終身?讓不知滿足的心自由跳動吧,去吧,去追逐吧!

取鴻鵠之志,鑄凌雲之才。當你的頭腦被“錯放”了一個鴻鵠夢想,一個如此神奇的夢想,那麼請千萬——千萬不要將它“歸還”。

責任與膽魄的力量——《狼國女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79字

摩挲光潔的書頁,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指間留下淡淡的墨香。沐浴冬日暖陽,一盞茗,一本書,讓我沉醉。手捧的《狼國女王》更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母狼紫葡萄在痛失丈夫狼王盔盔後,臨危受命,出任首位女狼王。她帶領帕雅丁狼群出生入死,憑藉出眾的膽識魄力和仁慈,改寫了狼群的命運,譜寫了一部蕩氣迴腸的狼王傳奇。

輕輕合上書頁,我思緒萬千。紫葡萄的狼王之路並不一帆風順,她面臨的不僅是狼群的生存問題,還有對狼王威信的種種挑釁。究竟是什麼支撐著她走過了這條艱苦卓絕的狼王之路?是她的信念與責任感。她中途也曾設想放棄,但她不能讓狼群潰散、衰敗,這是責任,是壓力,也是支援她的動力,讓她戰勝了重重險阻,成為一代狼國女王。

我的另一點收穫就是紫葡萄非凡的膽魄與勇氣。她的勇氣是,面對狼群的偏見時選擇迎難而上;她的勇氣是,面對沼澤的危險時選擇奮力一搏;她的勇氣是,面對潰敗的宿敵時選擇網開一面。這些又何嘗不是可貴的品質?而我們,相比之下,是勇敢還是怯懦?在考試失利時,我們選擇的是逃避,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它;在危險來到時,我們選擇的是躲藏,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挑戰它;在困難接踵而至時,我們選擇的是退卻,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它……我們也曾有選擇面對的機會,但是我們缺乏勇氣,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你可知,擺在紫葡萄面前的是饑荒時兩隻公狼慘死犛牛蹄下的出師不利,你可知,她面臨的是生死攸關的抉擇?其實,有時候狼的凶狠也是一種勇氣。

眯眼望向窗外的太陽,覺得這部《狼國女王》就像冬日裡的一縷陽光,照亮我,讓我對冬天有了不同的感受。

《責任的重負》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10字

他說,不,一個法官是不能恨的。“他的內心必須同時保有頑強的嫉惡如仇和對被審者謹小慎微的公正態度。這是一切政治審判中棘手的兩難”在解放後法國上下一片報仇雪恥的聲浪中,這種法律和倫理的謹慎兼職不值一提。

—題記,引自託尼朱特《責任的重負》

看到這段話,作為一箇中國人,大概會心領神會。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嫉惡如仇”的檢察官,但為何我們不宣傳如是呢?我們可以宣傳說:警察嫉惡如仇、專案組智鬥犯罪分子。但涉及到檢察部門,我們往往比較謹慎。

我在筆記本中抄下託尼朱特開頭的那段話後,緊接著批註瞭如下三段話:

嫉惡如仇的前提是有罪推定。法律的精神是無罪推定。至於中國以前曾經存在的有罪推定的情況,在當下被視作一種“危險的因素”。與此相對地,“謹小慎微”則可對應為“無罪推定”。無罪推定,是英美法系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一般而言,在中國的語境下,對“嫉惡如仇”雖有宣傳,但沒有“意識形態”上的“鼓動”,—因為基於中國的法理體系現狀考量,有罪推定可能是十分危險的。這種危險不僅僅是表現在實踐領域,更表現在思想領域。但是,這種情況在某些公訴案件中得以反轉。

下面論證“這是一切政治審判中棘手的兩難”。政治審判,脫離不了意識形態的干係。因此從型別學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政治學審判”與“對那些窮凶極惡的罪犯的審判”等價起來。這一種等價,考慮到的是實踐層面的等價,是將一個偏名詞化的術語“動詞化”了,從而加強了其序貫的動態性。經過這樣的等價,我們看到價值判斷的先在性顯然存有。情況在此就不言自明瞭,即,“這是一切政治審判中棘手的兩難”。

同時,政治審判要考慮到對民眾的輿論影響,這也是其餘普通審判在量上的不同。誠然,這種不同還達不到“本質上”的不同,因為普通的非政治審判,仍然要考慮到輿論的影響。只不過二者考慮的深入程度不同罷了。

這大概是法律的兩難吧,這也是司法過程的公正精神所發揮作用之處了。

讀《巧克力味的暑假》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29字

我很喜歡讀《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這本書寫了一個小學畢業生項心儀在暑假嚐到獨特滋味,曾經親密相處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之後勞燕分飛,心中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她又遇到了新的同學和朋友……

最喜歡讀這本書的第三章:樓上掉下來的朋友。寫的是:有一天,項心儀家的電腦中病毒了,玩不了遊戲,在家裡很無聊。突然,掉下了一個紙球,紙球上吊著長長的細線,她把紙球從窗戶外拽進來。接著,樓上又掉下一個紙片,上面寫著:你幹嗎搶我的紙球?就這樣,一來一往,他們聊開了,知道了各自就讀的學校,各自的愛好,以及將進入同一所初中學校,還望成為同桌冤家……正當項心儀要把這個意外交到朋友的訊息告訴她的四個朋友的時候,她的朋友不是去補習,就是去旅遊了,這讓她很失望……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我的假期生活,爸爸沒時間帶我去玩,電腦又被媽媽設了密碼,電視卡又被爺爺拿走,只能寫作業、打電話跟同學聊天……

看來我的假期生活跟項心儀不一樣,猶如苦瓜,沒有一絲甜美。

我希望我的假期生活就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自在地在無垠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在清澈的湖邊盡情暢飲;在蔥綠的樹上和同伴們快樂地玩耍……

這本書真實反映了學生的暑假生活,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所以我很喜歡讀這本書!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48字

我在暑假讀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本書,我覺得父母不要寵壞孩子,否則會害了孩子。學生不能讀死書,應該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查理生活的小鎮上有一間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有一天工廠貼出要邀請五位幸運兒參觀的告示。查理成為其中的一位。參觀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最後這間工廠的老闆威利旺卡先生決定把工廠留給查理,全家人都搬進工廠裡了。我讀懂了為什麼查理能得到老闆的信任。

“他不肯吃我們省給他的食物。今天吃早餐時我聽見他的媽媽要把自己的一片面包放到他的碟子裡,但是他碰也不碰。他硬逼著媽媽把麵包拿回去。”約瑟芬奶奶難過地嘟噥著。這就是有個性的查理,他寧願自己捱餓,也不想大人們捱餓。要是換成被父母寵壞的孩子可不一定會這樣做,這也是整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查理的家境很貧窮,一家人連飯吃不飽。他不像進入巧克力工廠的其他四位幸運兒那樣驕傲、自大、為所欲為、慾望強。這也是查理獲得勝利的原因。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只顧溺愛孩子們,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沒注意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孩子長大了怎麼和人相處呢?怎麼過日子呢?要是有一天你不在了,孩子還能為所欲為嗎?父母寵孩子是不對的,如果家長沒有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反而會害了孩子的一生。我聽爸爸說他的一個朋友很有錢,結果把女兒寵壞了,什麼都依賴別人做。現在她15歲了,什麼都不會做。一點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要去上中學住宿的時候,沒有人照顧,自己也不會照顧自己,最後還是同學幫忙照顧她。這時父母才意識到之前寵她是不對的,就教她自己照顧自己的方法才去上學。這是一個教訓,想要讓孩子好,就要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他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的再教。

書給了我啟迪,給了我很多經驗,我覺得這個暑假能靜下心來讀書,使我收穫了很多。

戰勝自己——《奇妙的旅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32字

在這個炎炎夏日裡我享受著大自然的微風,在樹下邊讀者書著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著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叫做《奇妙的旅程》。

女孩程一萱跟隨她的爸爸媽媽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轉學到了一個新的班級。在這裡,她由一開始的緊張忐忑到後來的慢慢敞開自己,她學會了坦然地去面對新的生活帶給她的挑戰和壓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她收穫了新的友誼,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可她同時也要面對一些誤解、冷漠和忽視。尤其是當生活的真相一個個拋向她時,她一下覺得無所適從。

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中可能出現種種困難,我們要勇於面對困難,積極地去解決它,而不是逃避困難。看完後我便想起了一件事情……

那是一節英語課,老師在上課前抽查了幾位同學的背單詞請況,我揹著揹著突然忘記一個單詞的拼法,我站在位置前思考了很久很久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旁邊的同學看到後用一種看不起我的眼神,當時我的心情糟糕透了。下課後我坐在座位上看著一本《奇妙的旅程》,看完後我瞬間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和勇氣,從那一刻起我每天都早早起床後認真地去複習每一個單詞的讀法、拼法,我要讓別人用瞧得起我的眼神看我!

我終於戰勝了自己,這也許就是我成長路途中的一些鍛鍊吧,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也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偉大的勝利》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968字

幸福的生活、開心的笑容、優美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和平,飄在祖國的各處,和平,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平,給了我們無限的幸福。

可在這和平的背後,在這笑容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最後的勝利,我們祖國經歷了長達8年的抗爭,到底是什麼是我們的祖國堅持怎麼久?是糧食?還是武器?都不是,而是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無價瑰寶,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南京大屠殺嗎?12月13日,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這是全中國不能忘記的一天。日本濫殺無辜,手段殘酷,令人髮指。如集體****、火燒、活埋、槍刺、刀砍、沉塘……這些毫無人性的手段,震驚了一切有良知的人們。浩劫之下,南京變成了一座死城,到處都是屍體,江水都盡為染紅。我們又怎麼能忘記呢?

還有那些偉大的英雄,他們為國犧牲,寧死與敵人死拼到底。如張自忠,吉鴻昌等,他們用生命換回的和平,用生命換來的勝利,使“偉大的勝利”這五個字有了更特別的意義。

在這場偉大的全民族抗戰歷程中,中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就像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那樣:“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戰爭對人民的傷害是巨大的。多少同胞因戰爭痛失家庭,失去親人,但是,他們的生命換來的卻是今天的和平,今天的幸福,那麼我想,他們一定是驕傲的,自豪的。

但在勝利的今天,依然也有不和平、不幸福的事。

依然有些國家在發生戰爭,人們失聲痛哭,落荒而逃,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因此見不到明天。

我們國家境內,也有恐怖的事情發生。新疆常常有恐怖份子出現,弄的人心惶惶,不得安寧。

而在抗日戰爭勝利的現在,還有許多人不能正視歷史。一些不認罪的日本右翼分子連年參拜靖國神社,企圖為軍國主義招魂,還有許多日本人更改歷史,篡改日本教科書,甚至不願承認南京大屠殺這血淋淋的事實。但是日本還是有些愛好和平,勇敢面對歷史的人。日本老兵勇敢的站出來揭露日本當年的殘暴行經。筱冢良雄也為中國人出庭作證,還寫了揭露731部隊黑幕的書。

我國的英靈也一定為這如今的和平而高興,也不希望看到戰爭的再次發生。讓我們一起團結一心,讓和平永駐人間,同時也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

你也能成為記憶高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79字

我從《你也能成為記憶高手》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不是因為你笨你學習不好,也不是因為你笨,記憶就不好,而是因為你懶惰。俗話說笨鳥先飛早入林,工夫不負有心人。故事中的阿卓覺得現在書上的知識學起來很難,特別要背誦,要寫默的內容。

比如說:上英語課,英語老師說拿出本子來默單詞,可有些人不會默。其實英語老師提前已經說過要默單詞,可有些人說不把這事記在心上,等到了英語課默單詞時他們就不會默;而有些人,他們就會把這事記在心上,有時間他們就把單詞拿過來看一看,記一記,等到了英語課,他們就能很輕鬆地默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笨鳥先飛。所以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手”,只有自己去努力才會取得成功。

有一次,老師叫回家去背課文,第二天來檢查,可有些人到了家不去認真背,而是跑出去玩了。等老師檢查的時候,他們就會背不出來了。這時,老師就讓他們會背了才能下課出去玩。他們就會覺得先會背了的人佔了便宜。其實他們在玩的時候,先會背的人在用功。現在是他們用功,別人玩,都是一樣的。正如數學老師常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說:“其實你們不是笨”,而是你們懶。

不過,記憶還要講究方法。如果你看過虎年的CCTV春節晚會,那位7歲的小姑娘表演的《記憶百家姓》的節目就一定會讓你記憶猶新—在直播現場,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隨意報出百家姓中的某個姓氏,小姑娘都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姓氏排在姓氏表中第幾行第幾列。其實這個小姑娘不是靠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是用科學的記憶方法,才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所以說,要想把一件事做成功,也要掌握方法

就像愛迪生所說的“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這件事做不好的時候,我才能去探索找到做好這件事的方法是什麼。”

每個人的成功不是隨口說出來的,是用一雙勤勞的手幹出來的。不會有現成的“肉”給你吃,只有你去努務,才會有“肉”吃。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笨蛋也會成為高手。

假如我能活下去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11字

正值青春年少,抱怨著生活的種種不公,而《假如我能活下去》一文卻給我當頭棒喝。

這是畢淑敏對張海迪的描述。張海迪,高位截癱,還被確診為黑色素癌,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現實啊!但張海迪並沒有因此而頹喪,她有夢想,甚至還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她是中國的海倫凯勒,如同一面旗幟,雖有殘缺,但還有那高高飄揚的精神!

命運是無情的,但張海迪頑強地與命運鬥爭,用唯一與健康人相同的部位—手,在紙上耕作,在布上飛舞,甚至理髮、扎針,在尋常人眼裡的“廢人”,用意志力在創造奇蹟。一種崇高的敬意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健康人在虛度光陰,浪費著上天賜予的優越條件。我的一些同學,對讀書作業絲毫不感興趣,下課玩得發瘋,上課無精打采,有的甚至沉迷於網路遊戲中不能自拔。這些人,即使擁有健全的體魄也枉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浪費空氣、水和糧食的,想想張海迪,我們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的一生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呢?

張海迪說:“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吧!”字字流露出她對生活的憧憬,她是多麼期盼能夠好好活下去繼續她美好的願景啊!可是天不遂人願,死亡的陰影日益濃重,而健康的我們,絲毫不知道該如何去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太多太多的自殺案例:高中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大學生因為戀人分手,傷心自殺;富士康員工接二連三地自殺;還有一些自詡成熟的長輩,因為得了重病、家庭矛盾、甚至鄰里糾紛等走上了不歸之路……這又何苦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一時衝動,讓生命早早枯萎,如何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父母,如何對得起關心你愛護你的親人朋友?既然來到這個世上,就要好好活著,讓生命之花平靜地綻放吧!再不要浪費精力去思考“我活在世上有什麼意思”這類無聊的問題了!

“假如我能活下去”是張海迪對生命的一種渴望,或者說,是一種奢望。但她那種為了夢想,敢於拼搏,與死亡戰鬥的生活精神,永遠深深感染著我們,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513字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為什麼?讀了文題中提到的那篇文章後,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因為不是每根竹子都願意經歷嚴冬酷寒,風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夠因此而質地堅硬,頑強蛻變,因此,能用來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經年曆冬。竹子在春夏時長得太散漫了,只有到了冬天,氣溫驟冷,天天經受“風刀霜劍”的考驗,它的質地才能變得更加緊密結實,這樣的竹子製作成笛子後,不管人怎樣吹奏也不走調。

由上面的事我也聯想到,和能製作笛子的竹子相比,人的成長也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才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經受成功路上的坎坷、辛勞、汗水……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不說那些遙不可及的偉人,就看看身邊那些優秀的同學,哪一個不是付出很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也許自己並不甘於平凡,也想做一根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但只有夢想而無行動是不能成功的。於是,所有的“機會”會與你擦肩而過,所有的“鮮花”會與你失之交臂……最終,你就成了一根不能做成笛子的竹子。

人生在世又何嘗不如竹子一般?人在成長過程中應慶幸有疼痛,應慶幸有磨難與考驗。如果沒有挫折、坎坷,人生就如同一杯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奇、無味,只有經過苦難的洗禮,生命才能有永不褪色的美,才能綻放出耀目的光華!

報任安書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3395字

【篇一: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過零丁洋》裡有一句名垂千史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生死,有人或許以生踐志,亦或許以死明志,亦或許苟且偷生。

論生: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每思其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他是何等的痛楚啊!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遭受極刑,那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可是,司馬遷卻欣然接受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就是完成著作《史記》而表於後人,這就是以生踐志。

還有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使自己活得更久些,做一棵牆頭草—兩邊倒,東倒西歪的。譬如,《紅巖》書中—浦志高,在面臨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時,卻放棄了革命黨人心中的信念,出賣自己的靈魂,心甘情願的為國民黨做走狗,甚至嚴重損害了共產黨的利益。這類人或許能夠活些時日,但靈魂上卻深深烙印上了“叛徒”的恥辱。這就是苟且偷生吧。

論死:飛蛾撲火,眾人皆知,為了追逐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那一絲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遭受奸佞的誹謗,直到最後被楚懷王放逐,也依舊保持高潔之身。屈原行走在江畔上,堅守著“舉世皆濁而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操,沉吟江畔,“至死不悔”,死得壯烈,死得浪漫!再如《紅巖》中江姐,面對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種酷刑,無所畏懼,誓死忠於黨,這就是以死明志吧!

何為生?不在於活得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

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法如何,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篇二: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報任安書》裡的一句盡人皆知的話,司馬遷用它很好地詮釋了自己的生死觀。司馬遷口出“惡”言,便遭受宮刑,但思及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於是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

越王勾踐,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為了復國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後終於成功消滅吳國,取得勝利。品嚐苦膽,睡在薪草上,這不是一個皇帝所應有的待遇。他為了復國是多麼的艱辛。不但要受到自己內心的譴責,還要受盡天下人的恥笑。這是何等的痛苦,他本可以一死了之,但他毅然踏上了這條復國的艱辛道路,邁出自己的腳步。這是為什麼?為了一個信念,一個夢,一個復國的夢!

飛蛾撲火,人盡皆知。為了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一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了自己的性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南宋詞人李清照讚美項羽的詩。項羽在楚漢相爭中大敗,一路逃到烏江邊。卻愧對江東父老,而自殺於烏江邊,他原本可以逃回江東,等待時機,再度東山再起,以他在江東的聲望,絕對可行,可由於內心極度的譴責,便在烏江邊自刎了。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體現他高潔的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不願隨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後,在他的祖國淪喪後,他“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也不願“蒙世俗之塵埃”,他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尊嚴,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什麼?為了光明,所以寧願犧牲。

何為生?不在於活的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式怎樣,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人生短暫,我們無法控制,但它所散發的光輝是我們親手創造的。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是活的價值。

【篇三: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有的人活,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使我想到司馬遷用自己的人生對此作出很好的詮釋。

司馬遷口出“惡”言,便落下刑罰,遭受宮刑之後,作為一名文人,為了保全名節,本應自行引決,但思及自己的理想,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使得自己能夠顯露於世,於是他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忍受多年的孤軍奮戰。

在《報任安書》中,他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藏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等已乎?”他是何等的痛苦。可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他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就是他的生死觀。

韓信曾經為了自己的志向,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想飛蛾撲火,為什麼?為了未來,為了自己的志向,最後他毫無意外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大將軍。

面對這樣的處境,為何還能毅然決然的邁出這樣一步?

因為他們有夢,為了信念,為了夢想,他們在後人心中留下了頂天立地的形象。

論生,還有另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自己活得更長久,甘願做一棵牆頭草—正如名著《紅巖》中所述的浦志高一樣,在敵人面前的姿態做牛做馬,在地下黨面前甜言蜜語,人的尊嚴消亡殆盡,命是得以保住了,可是人呢?終日活於擔憂之中,兩邊倒,他們是中國人的恥辱,他們為了換取一時的安寧,一時的榮華富貴,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再有華音醉心名利,汲汲富貴,致使管寧割席與之絕交;揚雄趨炎附勢,巴結王莽,招天下文人鄙棄;關起為得駢名。殺妻取信,遭世間百姓萬代唾罵。

屈原吟沉江畔,至死不悔;陶淵明封印辭官,飲酒採菊;朱自清拒絕“美粉”……他們堅貞,他們有觀念,他們有志氣,他們在一番矢志不渝的堅貞中,成就了萬代英明,在後人心中,他們挺直了脊樑的頂天立地的形象,他們是不朽的豐碑。

那些漢奸們,為求生而投敵,也許獲得一時的榮華富貴,留下一生的罵名,一輩子的恥辱。

人一生中或生或死,或長或短,我們要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活得有價值。

【篇四:報任安書讀後感】

《報任安書》曾經在中學課本上出現過,後不知緣由落到了隱身於讀本的境地。曾經讀過,但是印象已經比較模糊。今日再讀,有了新的思考。

“推賢進士”不過任安婉曲之詞。判處腰斬下獄之前作此書信,其主要意圖往往不在於替國家舉薦人才。更多的恐怕是希望司馬遷愛惜人才。那麼,人才將死,如不能保其生,則斷無推賢進士之可能。

可是,司馬遷“刑餘之人”,未受刑之前,力保李陵,罪及自身。如今情形,“推賢進士”怎麼可能?司馬遷一定經過了痛苦的思索與鬥爭。所以,“闕然就不報”。痛苦的掙扎之後,司馬遷顯然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於是,有了這封信。

一部分寫死,另一部分則寫生。

死,要死的高貴,死得其所。古人之死,怎樣才是高貴,死得其所呢?於士大夫來講,為國盡忠,恪盡臣節,顯然是死得其所。至少就受過儒家思想薰陶的人來看是這個樣子的。高祖劉邦開始重儒道並重。武帝劉徹則獨尊儒術。司馬遷有此認識,顯然是很對的,況且,有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認識是很有道理的。

“刑不上大夫”,並不是說大夫犯了罪,免於懲處。而是說,士大夫犯了罪應該在國家追究懲處之前就引咎自裁。這樣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樣子,獲罪於國者,當以身報之。這也算是用自己的生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作為司馬遷來講,身份地位低賤。不在士大夫之列。以罪囚之身而死,辱身在先,辱祖在心。死,不關節義。雖死,於己無益,於國亦無益。

這裡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前提,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應該有些意義和價值的。

既然無益,不死也罷。死則可惜!

之後講生。人都是貪生的。非死不可,一定是為了心中所想,比如“激於義理”。為了節義而死,這不是最難的事情。也就是說,死,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選擇了“死”,極有可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選擇生,則可能是選擇了艱難。能夠“隱忍苟活”,一定是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撐。

這種精神支撐,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信念,還可以是親情、責任等等。司馬遷的精神支撐是什麼呢?—創作《史記》,流傳後世。這樣,雖表面卑賤,實則高貴。什麼樣的生命能夠比“不朽“更加高貴呢?

司馬遷舉出歷代聖賢的例子,將他們忍辱不死,發奮有為。旨在表達一種生命思考。命為志存!

志不在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古往今來,能實現者,鮮矣!然而,司馬遷實現了!似乎是屈辱的活,實則是高貴的生。正是因為生得高貴,才有可能死的不朽!

於是,有一閃念。可能這就是屈辱、苦難的靈魂更加高貴的根源所在吧。也難怪,艾青禮讚自己的乳母的“黃土下紫色的靈魂”。苦難與高貴就是如此之脣齒相依。當然,此種思想,“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