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讚美兼具理性與溫度相關作文20篇
讓讚美兼具理性與溫度 篇1
高三作文 ,777字“誇誇群”,顧名思義,是極盡讚美之詞以撫慰他人的群,不管是多麼令人心情糟糕的人間慘劇,只要經過這個群充滿創意的讚美,就能瞬間變得溫暖起來,這也是高校誇誇群如雨後春筍般迭出不窮的重要原因。但在享受著誇誇群的人文情懷與情感呵護所帶來的感動時,我們也要控制住自己,不讓自身在讚美的狂歡中淪落,在擁護的快感中迷失,讓讚美兼具理性與溫度。
在物慾橫流浮躁風行的時代,匆忙的鼓點,麻木的身影,街頭轉角處一閃而過的靚麗女郎,這似乎是一個沒有草長鶯飛的傳說的時代,然而誇誇群的出現如同一股清流,滌盪的浮世的塵埃,點亮的麻木的眼眸,人們毫無保留的釋放著自己最大的善意,鑄造了在失意落寞後暫時停靠的港口。
在群中,無論是金風玉露的相逢,還是素未謀面的匆匆,人們在方寸之間讓溫暖與感動泗流,彰顯人性的溫暖與關懷,讓人們從這種讚美中汲取負重前行的力量。
然而面對誇誇群的紅極,我們更需理清思緒,物極必反,莫讓讚美成為懸絕於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要讓讚美更具理性與溫度。
誠然,讚美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摒棄內心的失意,拾取更大的信心前行,然而過度的讚美卻會讓受眾產生一種“有過必不在我”的心態,造成價值觀的紊亂與崩塌,衍生出一種理所當然的莫名底氣與極易滿足的不思進取,這與誇誇群建設伊始的初心背道而馳,積重難返,長此以往必將造成難以挽回的惡果。
讚美的人需要理性與溫度,更兼適度,受讚美的人調整心態,讓誇誇群的益處發揮到最大,正確面對挫折的考驗。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沒有波谷的生活,何來最後的極致?苦難將人推到懸崖邊,那不如聽聽山間潺潺的溪聲,不如賞賞崖邊的流嵐霧靄,斟一杯安然。
誇誇群的出現難能可貴,以溫情撫育心靈,以微笑點亮生活,點燃清風正氣,讓讚美更兼具理性與溫情,讓讚美為之鼓勁長風,助推直下看山河,浮舟滄海,立馬崑崙。
理性與感性 篇2
國二作文 ,1333字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總是有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灌入那個既光鮮靚麗又深不可測的圈子,而吸引著他們的應該是那個人的虛榮心。
娛樂,娛樂,就是娛樂大眾。那些明星在熒幕上的表演娛樂了大眾,也成功圈了不少粉絲。什麼是‘粉絲’?粉絲是英文“fans”的趣譯。但同時,粉絲還是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對偶像的“一往情深”和不計成本的付出。總有一些粉絲被衝動迷昏了頭腦,感性地愛著偶像,但也還是有一些粉絲保持著清醒,理性的愛著自己的偶像。
如今,總有些粉絲為自己所愛的明星而瘋狂,甚至做出很多過分的事情,這些粉絲俗稱“腦殘粉”。他們是世界上的一群平凡人,他們愛偶像勝過愛親人、愛自己,他們為心中喜愛的明星而瘋狂,花費金錢、精力,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近年來,粉絲的不少行為過於瘋狂,導致不少悲慘事故的發生。2005年,17歲的偏袒少年周楓,因周杰倫宣佈在兩年之內取消演唱會,而在看臺上一口氣服下30粒安眠藥自殺;2007年的“楊麗娟事件”,16歲的楊麗娟因為瘋狂迷上劉德華而導致父親跳海自殺;2009年6月,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讓全世界支援他的歌迷都非常悲痛,有12名粉絲聽到這個悲慘訊息後,受不了打擊而選擇了自殺;2013年雅安地震當日,正值EXO成員鹿晗生日,粉絲們為他慶生,引來網友語言性攻擊“EXO全死,粉絲陪葬”,不料有EXO粉絲將此話當真,竟去割腕自殺,稱要替鹿晗謝罪;2016年TFBOYS王俊凱粉絲與易烊千璽粉絲在三週年紀念會上因搶位置而打了起來……
然而,粉絲的偏激行為還不僅僅是這些。某些粉絲為滿足自己偷窺欲而去窺視偶像私生活,甚至去打擾偶像,插足他們生活。他們運用一些手段,得到偶像的電話號碼,時常打電話去騷擾,甚至複製他們的電話卡,影響到了偶像周圍的人。而對於現在正在讀書的明星來說,也很煩惱,有的粉絲偷作業本、賄賂周圍的同學、堵在學校門口、放學被尾隨、上課下課被偷拍……時時刻刻被盯著的,監視著。有些粉絲因為別的明星一句開玩笑的話,而對他進行語言攻擊,造謠,汙衊,甚至人身攻擊。
而有的粉絲,他們理智地愛著自己的偶像。不會像那些腦殘粉那樣感性,他們給予偶像默默的關懷與愛護。他們也會在自己的偶像被汙衊時站出來幫自家偶像說話,但不會一昧地護著偶像,會以一種公平的眼光看待整件事情,保持著清醒。他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惡意話語就對他大打出手。不會因為別的明星幾句玩笑話就去黑,去辱罵他,因為他們知道,要做一名有素質的粉絲,他們知道,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他們設身處地地為偶像著想,為的只是讓偶像感到幸福,知道再大的困難都不用怕,因為有他們,他們就是偶像最堅強的後盾。
他們對偶像的喜愛不是用金錢堆積起來的,而是用那一顆真誠的心與永久不變的喜愛。然而金錢堆積起來的喜愛是過幾天就會換一個偶像與跟隨時代的潮流。這就是建立在精神的基礎上與物質的基礎上最大的不同。
理性的粉絲看的是偶像身上的精神,並學習這種良好的精神,將偶像當成榜樣;而感性的粉絲看的是偶像的臉、衣著……他們將偶像當做一種消費,瘋狂的採購一切關於偶像的東西。
時代在進步,粉絲團體也在不斷壯大,偶像應該是一種良好信仰,身為一名粉絲,需要理性的去愛著偶像,成為他們在脆弱時最好的心靈慰藉。
理性與意志猶在,談何失敗? 篇3
議論文 ,751字有不屈的生命意志在,人生沒有失敗。
看到同學寫自己的“失敗”大學生活,說自己考研差6分,社團職位進展不理想,戀愛糾結,因此他總結說自己當時是一個“失敗者”。而我以為,只要在不屈奮鬥,鬥志昂揚,不為困難所阻擋,不為挫折所黯然,這樣的生活,便談不上“失敗”二字。所謂的“失敗者”的定義,是由社會特定的價值導向所建構的,而要命的是,這樣的價值觀,是混合了功利、拜金主義的不純粹考量。是否為“失敗者”,在於心氣是否被消磨殆盡。
叔本華說,生命如同鐘擺,在無聊和意志中游蕩。
當你陷入了“無聊”,方為“失敗”,當然,這種“失敗”,是暫時的,是不徹底的,是可逆的,是無可厚非的,這是自然規律,是生命的節律。
逃離這種“失敗”的詛咒,倒是有一種方法,那就是不斷給自己設立新的目標、注入新的動力、進行更加艱苦卓絕的奮鬥。唯有如此,以意志主義,對抗生命的“荒誕”,才不至於陷入生命自身的限制。
不經歷挫折的磨礪,何來最後的歡顏。無論是電燈的發明,兩彈一星的沖天,還是最平常地完成一份論文,需要的都是如是的不畏艱險,勇於上路的精神。上路了,就開始成熟了。
康德說過,所謂啟蒙,就是“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性,脫離自己加諸自身的不成熟狀態。”
理性與意志雙管齊下,乃是賦予生命新的意義的不二法門。
相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態度,來自於求知慾是否旺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師生共同的目標,自我激勵產生的動力,遠勝於外界的任何獎勵。身後功名,若無十年板凳冷,何來文章不寫半句空。
人生贏家,或許並不贏在財富、地位,甚至不在於才學是否高人一籌,而更是贏在一種面對困境的不屈與毅然。面對每一次的困境,都能觸底反彈,這樣的人生,才是有韌勁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天地精神,相續相貫。
吶喊一聲,戮力前行。
理性與人性的金色時代 篇4
國一作文 ,899字如今越來越多如《超體》之類題材的科幻電影層出不窮,引發各界人士對人工智慧是否會使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疑問。然而,在反觀世界之後,我認為正如蘋果公司庫克所言,人們真正應該擔憂的是,人類在潛移默化中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如果人們像計算機通過資料公式思考問題、評判是非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理性與人性的單一化,價值觀與同情心的弱化。
當可憐的孩子遭受車輛碾壓大哭而過路人無一援助之時,等過路老人摔倒需要人攙扶而大家都擔心敲詐、避之不及時,當校園霸凌層出不窮而周圍學生選擇隱瞞之時,我們等來的,是受害者的哭喊,淚水,也是這個世界的冷淡與漠視。不禁想問,大家都怎麼了?
是資料時代的到來沖刷了人們的大腦,是消極的評論麻痺了人們的感情,是置身事外的思想統治了人們的內心!隨著計算機及網路的普及,資訊交流的速度加快,各類平臺激增,人們對紛繁複雜的資訊議論弄得眼花繚亂。漸漸的,人的是非由社會議論的潮流主導,判斷單一化、片面化,價值觀只剩下是非對錯。外加消極的社會現象所帶來的不滿、評判等否定聲音的共享,人們很快對社會產生牴觸情緒。因為無法逃離,就選擇儘可能置身事外、冷漠應對。這樣一來,人類的天空逐漸被陰霾籠罩,未來一片黑暗。
但我總願相信,哪怕只有一縷陽光也能直射人心。資訊科技的發展還促進了公益事業。之前轟動一時的羅姓編輯為其女兒籌集醫藥費的事件中,僅僅一夜之間善款就數以萬計。我們依舊能感受到人們一顆炙熱的、跳動著的心。“小朋友畫廊”利用網路平臺展示自閉症患者的畫作之時,人們也願意花上一塊錢買下這些畫來幫助到這些孩子。因此我更願意相信,只要有正確積極的社會導向以及良好的動機,人們依舊能夠利用網路及計算機的發展,營造出一個有良性氣氛、正確價值觀的正能量社會,帶動積極的思潮。而現在的社會仍以理性和人性的豐富為主旋律!
課堂中《論語》的朗讀聲不絕於耳,幾千年前倡導理性和文藝復興的餘韻還未消散,民國時期那些悲天憫人的文人形象屹立於前,《羅生門》中對人性和死亡的問題依舊敲打人心。我閉眼,沉醉在這金色時代,人們因為自己是會思考的蘆葦而驕傲。這個時代不會過去,人們將永葆理性和人性,將永遠高歌理性與人性的富饒!
工具理性之拷問 篇5
國一作文 ,953字計算機、人工智慧、數字時代……這些時代的關鍵詞如今大有“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大趨勢。曾聽聞作家李敖從不看電視、以保有獨立精神的保守抗拒,但凡人沒有這種極端的操守,全人類都被捲入的思考方式還是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它能帶給人類什麼?工具、手段,毋庸置疑,也即是通常所謂“有用”。人們不怕工具,因為工具出自我們手中;我們有絕對的掌控,至少絕大多數人都如是認為。千禧之際的多利羊後,世上可有數十億分之一的人類血脈是源於“克隆”?誠如高科技的蘋果的總裁庫克,也大敢宣稱“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
人堅信自己對工具的專制,卻往往忽視反作用力—工具對人思維的異化,即庫克最擔心的“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卡夫卡百年前預言的“異化”,即將在計算機時代被賦予新的意義—工具理性超越“手段”,成為“信仰”。“人性本善”的孟子對人的秉性有充分信心:人有“仁、義、禮、智”四端。可當今的信仰危機、精神迷茫不得不令人拷問那個現代的梅菲斯特—工具理性,你將把人性引向何方?你將三觀、品德置之何方?
此時,工具理性具有的程式化本質將愈加呈現。當機械唯物主義這樣的思潮愈加主流,我們漸漸發現,工具所代表的科學,竟與宗教同化了。當認識論陷入程式的泥淖,當代人的精神開始愈加極端化。於是一本當代小說寫道:大約2025年的未來社會,一位痛苦的清醒者在密閉壓抑的房間中,用兩隻喇叭同時不斷播放貝多芬的《“錘子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和《大賦格》,都是極為艱澀不悅耳的富含對位交織的曲子,象徵著可怕的錯亂……
工具理性,你能給人類一條出路嗎?
不必再拷問了,先人已幫我們回答之。上述的貝多芬作品,錯亂下卻是螺旋上升般超脫至崇高藝術境界;對理性深入思考的康德,在其體系的最後亦以《判斷力批判》將出路引向美學文化。可見最好的出路之一便是以文化人,不為物使,從而破除計算機式思考的執拗。手段不是世界的全部,而更如黑格爾所主張的,萬物皆有能動性,某種情況下,自由的出路恰是反現實中物。畢竟,人是有權且有能力合理運用他們的理性思考的。
請相信人類的思想,它們會以美學、文化的方式平衡好精神自由與工具理性—這一對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既非專制又非異化地在這個計算機時代處世。
理性與人性並行 篇6
記敘文 ,978字這是最好的時代,“資訊時代”,科技高速發展,高新技術的人才呈“井噴之勢”,不斷湧現;這是最壞的時代,隨著人們思考的深度與廣度擴大,憂慮也隨之而來,首當其衝的便是人工智慧。有無數科幻小說、電影講述人們對被支配的恐懼與被掌控的不安,然而,這真的是科技發展展現出的最嚴重的問題嗎?並非如此。
人類的進步推動科技發展,其巨集圖偉願則是:由人類使社會進步,主導社會走向,從而使科技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卻鮮有人察覺此過程中應運而生的“倒錯現象”,即,人類“機械化”,科技“人性化”。人們開始追求絕對理性,乃至於棄絕“軟弱”的人性,卻又要求科技逼似人類,從而為人類提供“貼心照料”。
究其原因,則是人類過度追求超前,一心要奔向更遠的未來,卻沒有停下看看,自己遺漏了什麼,是人性。人性在這不腳踏實地的“躍進”中一點點流失。人類進步了,卻沒能使“人性”與“神性”、情商與智商同時進步。
“神性”,即人們渴望掌控、渴望創造的情結。只是,當對“神性”與智商、理性的狂熱追求無限膨脹時,人就真的能達成那個美好的願望了嗎?不盡然。
人工智慧是人的產物,出於人之手。當人自身都面臨“人性缺失”,又怎能要求人的造物具備人性?因此,不僅僅是科技“人性化”的目標“路漫漫其修遠兮”,就連科技通過“成為人”來支配人的時日也尚不可待。
也有人認為,未來科技危機的根源也可能是科技具有“絕對理性”與強大能力從而危及人類,所以人也應追求不受干擾的“絕對理性”。那麼情感與人性呢?它們不必要嗎?恰恰相反,它們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進化,從而脫離野獸的行列,這是因為獸類完全受本能與情感支配,而人類具有理性和思考能力,但我們不能因為理性是進步的助力就滑向理性的極端。機器則完全由資料支配,它象徵了“絕對理性”,然而獸與機器都非人,真正的人,正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其體記憶體在“人性”與“神性”的碰撞,才可稱之為“人”。
若人類真的視資料高於實際,則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當人們罔顧社會現實,喪失同情心與同理心,就會為達到目標不計後果,這將不再是一場“‘理’的勝利”,而是社會的倒退,人類不必擔心人工智慧的威脅,因為人將藉由“絕對的理性”毀滅自身。須知,真正的進步,不是耽於人性、停滯不前,也不是為了理性放棄人性,而是讓理性與人性並行。理性與人性本不該分庭抗禮,真正的進步,是在兩者之間前行。
理性與感性 篇7
議論文 ,517字理性與感性,往往是相對而言的。在我們每個人性格當中,都具有理性與感性,理性居多,那麼他就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感性居多,那麼他就可能是一個過於看重情感的人。我並不評判究竟是理性好還是感性好,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合理的把握二者。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魯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說“你太沖動了”,這就是理性暫失的表現,這個時候往往感性佔據了高階,我們可能會憑藉一些自己的情感去做出一些我們自以為是正確的事情。比如我們常常所說的“抵制日貨”,尤其是在釣魚島事件之後,很多所謂的“愛國群眾”走上街頭,打砸日系汽車,甚至打傷車主。請問這種抵制對日本來講有何危害?我們傷害的是我們自己的同胞,損害的是我們自己的財產,這種看似是愛國的行為其實就是一時的衝動。
阿伯拉德曾經說過:“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的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為。”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萬萬不可失去了理智。那麼感性的認識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當然不是,感性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第一認識,世界的美都需要我們去用心靈感知,如果沒有感性,那我們的心靈便會變得枯燥乏味。
總而言之,把握好二者的關係,方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讓“讚美”澆灌勇氣 篇8
高三作文 ,728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點贊”這一舉動:朋友圈裡看見別人有意思的動態點個贊,微博看到自己的愛豆又取得了成績點個贊,看到別人點贊抽福利的活動也點個贊……我們將讚美之意無私地奉獻給別人,為他人喝彩。但是,我們有多久沒有為自己喝彩了呢?
我們總說,自己太平凡,自己太渺小。但其實,平凡不代表一無是處。即便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我們也是芸芸眾生中最獨特的一個。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苦讀之後仍然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而自我埋怨,失去前進的勇氣,要知道那微小的進步也是一種獎賞,只不過它是迷你版的。失去勇氣和信心的人,不僅看不到生活的美,而且也看不到自我的價值。有個15屆的學姐,畢業前曾對我說:“要相信自己,要勇敢,其實我們都很棒。”她的數學成績很好,高考考了149分,語文平時不太好,但是在她的勇敢和自我讚美下,高考那次考得挺好的,可見為自己點贊有多重要。她走之前特意給了我她的資料和一張紙,上面全是她的自我勉勵,其中有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讓我印象深刻。是啊,即使苔花開得如米粒般大小,也沒有阻礙苔花不甘平凡的意志,也學牡丹那般恣意灑脫的綻放。正如渡邊和子所言:“在哪裡存在,就在哪裡綻放。不要因為難過,就忘了散發芳香。”
自我的鼓勵,自然是很重要,但其中也少不了家庭的配合。若是父母一味地要求結果的完美,嘈雜的數落聲會讓自我讚美築建起來的心靈城牆瞬間分崩離析,造成孩子喪失勇氣,甘願自我墮落。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不忘給朋友圈點讚的同時,也給予我們讚美。如此,小花小樹才能更加茁壯成長,對眼前的難題才有面對與挑戰的勇氣。
讚美讓勇氣更盛,讚美讓愛更濃,讚美讓價值更高。“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香灑滿人生之徑。
理性與任性 篇9
高考作文 ,988字“人是萬物的尺度。”義大利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泰格拉是人文主義的絕對擁護者,他堅持認為人代表一切。多麼任性!
在我看來,人生更需要的是理性。正如南宋理學家朱熹所說,“存天理,滅人慾”。又有蘇格拉底先言“有思想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會思考,有理性,倘若人不再理智,那麼人與畜何異?
理性對於人的一生有很大影響。仍記得魏晉時那個頗有?鍤恐??耐跫謾K?鏨??牛?撬究脹蹶浦?錚?就酵躉氪巫櫻??牡鬯韭碚閻?觥!督?欏菲蘭鬯?ldquo;少有逸才,風姿英爽”,又有‘文詞俊茂,伎藝過人”。他四書六藝無一不精通,與司馬炎一同長大,後來娶了簡在帝心的常山公主。如果說投胎是門技術活,那麼毫無疑問他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然而不作不死,王濟有一個致命缺點——任性。而立之年,他任性與皇帝賭氣辭官,開始了荒唐的後半生。他與人鬥富,用錢鋪地,人稱“金溝”;他在地價精貴的洛陽圈地建馬場;他與人隨意賭殺耕牛;他帶著一群孩子砍了姐夫和嶠珍愛的李園;他用人乳蒸菜。太原王氏的驕子王濟曾名於當世,與姐夫和嶠及裴楷齊名,但後來卻只剩輕狂之名。他一生肆意,怒馬鮮衣,樹敵頗多,享年46,卒於其父之前。他被追封為驃騎將軍。
我十分羨慕喜歡這個灑脫的男人,卻扼腕於他的後半生遭遇。他人生最大的敗筆在於任性,在於他不會理性待人待事。
理性的人生才可以走近成功。被大家親切稱為“小馬哥”的馬雲先生,就是一個理性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不甘於平凡,所以他認真捕捉著成功的機會。他堅持著,努力著,沒有一刻因為小小的進步而驕傲。今天馬雲已經站上了峰頂,可以說他已經成功了。他是福布斯常駐客,他是國人的驕傲。可當他俯瞰下方時,他依舊謙虛,理性造就了今天的馬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們對待學習也應該如此,羨慕人家優秀的成績,也要看見對方的努力。在學習上,不要怕吃苦不要任性,用理性的大腦想想自己的目標。那麼相信未來指日可待。
地球是圓的,人生卻是沒有形狀的。不要任性限定自己的人生。郭敬明說,努力了不一定會有回報,但是要有回報必須付出努力,這是一道不可逆的命題。
我們的人生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更需要理性!
理性與感性 篇10
高一作文 ,1437字理性與感性的小打小鬧就像是春季裡的雷鳴閃電
——題記
矛盾,對於我們這些雨季裡的花朵來說,一定都有各自特殊的感情。但對於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來說,矛盾出現的頻率似乎是和年齡的增長成正比的,即使是一個平常看似活潑天真的男生或女生,在安靜的時候,心裡也常常十分的糾結,以至於有了些“少年愁”。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理性與感性的作祟。隨著我們身心的成長,它們倆各自的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不過,說起讓我們內心掙扎的矛盾,那真的有太多太多。
我想最傷腦筋的莫過於同學朋友之間那些事兒了。小時候,交朋友可簡單了,只要有遊戲、玩具,不管是誰跟誰、認識不認識、男孩還是女孩,一碰到一起怎麼都有話講,怎麼都有的玩,玩著就開心,就喜歡。那時候,好像沒什麼理智一切也挺好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嫌棄那些幼稚的行為和年代時,新朋友變得不那麼純粹了,也開始發現,小時候的那些不算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玩伴。朋友開始漸漸有了“三六九等”,常覺得自己泛泛之交有一堆,而知己寥寥。心裡一旦多了份謹慎和懷疑,就覺得有必要保持距離;多受到一次傷害,就把心扉關緊一點來保護自己……可另一個聲音也在心底愈發的響亮、猛烈:“我需要朋友,我需要快樂,我需要信任!”——感性要我開啟心扉,而理智要我三思而行。
無獨有偶,就是對待異性的事兒了。哎——事情到了這上面,真是理性與感性世界大戰,想必不少人在第一次經歷在別人眼裡所謂的“愛情”時,大概都會有過一場焦頭爛額的思想鬥爭:“喜歡不喜歡?喜歡對方什麼?要不要公佈於眾?接受不接受?怎樣接受?等等”當然這思想的結果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樣的。不過,有一點我還是相信的:青春的萌動和感性會讓人有很微妙的感覺。只不過,這其中可能更多的是錯覺和誤解,甚至只是引人注目和證明自己的一個錯誤方式,這時候,理性的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感性讓人衝動也能給人感動,理性讓人冷靜也能使人冷漠。
另外還有一事兒,就是我們的理想。也許,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想著自己將來長大後,會成為一名老師、醫生、科學家、明星、藝術家、史學家或者有錢人等等;我們或許設想過自己將來會住在漂亮的別墅、擁有幸福的家庭、順利事業、安享天倫的晚年……但是,現在我們漸漸意識到醫生、科學家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時間還有捨己奉獻的精神,明星容易過氣,藝術家、史學家大多漂泊四海、物質缺乏,想賺大錢也很難,未來的幸福生活其實沒什麼保障……最保險的還是腳踏實地學好知識和技術,勤奮努力,把握機會。——感性創造希望,理性看清希望。
康德說:“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的確,失去理智的我們,往往容易做錯一些事,但理智也常常讓我們錯過一些事。正如有專家曾說:“受人的右腦(與內在的情感和知覺有聯絡,是產生人的潛意識的地方)控制的左臉更接近人的真實內心。”受理智的左腦控制的右臉,則有更多的掩飾。
總之,在我們的花季雨季裡乃至以後不可名狀的未來,雷鳴閃電是少不了的,畢竟,雷電還能固氮,而氮肥可是植物很重要的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