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低碳環保成為一種習慣相關作文20篇

讓低碳環保成為一種習慣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6字

伴隨著科學鄭老師國旗下講話的熱烈動員,我們學校“動手動腦,我愛創造”的科技節拉開了帷幕。我這個雙休日的任務是要完成一個環保小製作。記得國慶長假裡,媽媽帶著我去參觀了低碳博物館,館內有很多高科技卻出出體現低碳環保理念的科技作品,我想:我身邊有什麼東西可以利用呢?我選取一個什麼主題比較好呢?突然之間,爸爸的話給了我啟發,他對媽媽說:“受到颱風洪水的影響,很多小區的飲用水都被汙染了,還是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好啊,可以自己挖口井,喝甜甜的淨水啊!”哎,現在的生活中很少見到井了,那我就來做一口井吧,讓大家都來看看,記住要珍惜水資源。

馬上行動起來,我找來一個大大的礦泉水瓶,截去上面三分之一,就是一個簡單的井身了。接著,我瞄上了櫥櫃裡的小藥瓶兒,去掉蓋子,請爸爸幫忙在瓶口穿上一根細鉛絲,不就成了一個小吊桶了嗎?最後,我在儲藏間裡“翻箱倒櫃”,找到了一根粗點的塑料棒,很有韌性,用來做舀水杆最合適不過了。為了突顯這個作品,我在媽媽建議下,給瓶子墊了一塊白色泡沫,並取名為“飲水思源”。我親自灌上水,演示一遍,OK,絕對成功!

第二天的展出中,同學們對我的作品很感興趣,還有的偷偷摸摸來操作一下,我見了,趕緊向他們宣傳,最後,我還被評上了“巧手”獎呢!我想:今後,我們對於環保低碳的宣傳也不會僅僅停留在小製作上,而是要把這一理念當成一種習慣,體現在每一個言行舉止上,讓人類“低碳環保”的夢想更加美好!

讓擁有美德成為一種習慣 篇2

國二作文 ,829字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聽到“樂於助人”、“美德”等詞語。確實,“樂於助人”、“美德”是在社會上必不可少的品質。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孕婦、小孩子讓座體現是一種文明;隨手撿起他人扔下的紙屑體現的是一種文明;在社會中別人有困難時向別人及時伸出友愛之手體現的是一種美德等等。在人們眼中看似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都能體現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美德。

還記得我在坦洲七村住的時候,我家旁邊有一間火磚製成的小火磚房子,面積應該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裡面住了一個六七十歲老爺爺,我爸媽還有鄰居們都叫他茂叔。聽說他女兒都在香港打工,一年也只回幾次,老人每天都以撿垃圾維持生活。但我有些納悶,爸爸媽媽為什麼說她其實是一個很有錢的老人。既然他是有錢人為什麼會住火磚房呢?電視裡有錢人應該是住別墅的呀?

每天早上茂爺爺都會早早起床,總是第一個前往垃圾池內撿紙皮等能賣的東西,他的衣服也總是那麼樸素。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我們每個人。對任何人都是那麼的熱情,那麼爽朗。和他相處久了,我也漸漸知曉他的故事,在很早之前他的老婆就因病去世,在老婆去世後,茂叔一直都是一個人,他總是喜歡幫助一些窮人。他退休後,把他的退休金還有兒女給他的生活費都捐給了貧困山區沒書讀的小朋友,就靠自己每天撿一些垃圾賣的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他的生活過的很簡單,一日三餐幾乎都是吃素,他的餐桌上很少有葷存在。他省吃儉用也就是為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有一次我問他:“茂爺爺,你怎麼總是這麼節省啊?”他一邊忙他的事,一邊笑眯眯地說:“習慣了,我就這個苦命,哈哈!”

茂爺爺原來把節儉當成一種習慣了!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他為什麼要住火磚房了,在茂爺爺身上我看到了樂觀,看到了美德。他是我做人的榜樣,做人就應該向他那樣勤勞簡樸,就應該學習他那種踏踏實實,不圖虛榮,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勤儉持家,是一種美德;文明禮貌,是一種美德—讓擁有美德成為一種習慣吧!我相信有了它們,社會一定會更和諧美麗。

讓節水成為一種習慣 篇3

國二作文 ,776字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現在我們的家園已經陷入了嚴重缺水的境地,而水又是維持人類生命的根源,每年有數萬人因缺水而死亡,又有數千萬人在缺水的環境中艱苦的生活。我們不能再等了,生我們養我們卻被我們摧殘的地球母親,在向我們全體人類呼救!人類的大意正在把自己推向絕路。我們遲早會有一天,當眼淚也流不出的時候,再絕望地問自己:沒有水,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現在就要樹立節水的意識和習慣,水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我們地球現在的水資源是極為緊缺的。自來水也是來之不易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水籠頭裡流出的清水。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為此,我國於2002年1月頒佈新水法,其第一章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把節約用水以法的形式給予規範。

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識不夠,沒有養成節約用水的觀念和習慣。節約用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應該從愛惜一點一滴水做起,牢固樹立“節約用水光榮,浪費用水可恥”的觀念,時時處處注意節約用水。

節水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一些節水的小竅門既節水又有特殊功效。洗衣時把水位定的低一些,互相增加摩擦,既省水又幹淨。用淘米水洗碗筷,既能省水又能去油。用養魚的水澆花,既省水又能促進植物生長。你可知道,打你隨手擰緊一個未關的水龍頭時,你就拯救了一片海洋;你可知道,當你將一盆水重複利用時,你就拯救了數不清的生命……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鳥語花香,花紅柳綠的世界裡,而世間的萬物都需要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倡議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共同節水,這個地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絕不能讓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成為我們自己的眼淚。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篇4

國三作文 ,1356字

莊子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瞬而已。”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註定,可是生命的寬度與廣度我們卻可以決定。閱讀就是讓我們的生命更潤澤、更廣闊、更豐厚的最好方式。

書籍是歷史的鏡子,讀書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人類文明進行無障礙對話。今天可以同李白、曹操“對酒當歌”,明天則與高斯、阿基米德慨嘆“人生幾何”。西漢目錄學家劉向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而愛因斯坦則把“閱讀”當成了“悅讀”,他說:“我由於讀羅素的著作而度過了無數愉快的時刻。”

其實,閱讀隨處可見,它就如衣食住行一樣無時無刻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閱讀卻並不意味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通過閱讀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瞭解各種各樣的時事:比如,現如今中國與菲律賓“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再比如,朝鮮雖窮但“志存高遠”,硬要造火箭,不幸卻被聯合國無情壓制—這些都是通過閱讀才知道的。可以這麼說,沒有了閱讀,我們就像幼時的海倫凯勒一樣無助,跌入黑暗的深淵,失去了與外界溝通的介質。

不僅如此,閱讀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就是使我們的思想昇華,靈魂淨化。《詩經》和《聖經》,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民的詩句穿越三千年時光,響起在我們耳畔時,仍會讓我們心潮澎湃;“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上帝的教誨和聖母瑪利亞的喃喃細語縈繞在我們心頭,不絕如縷。《詩經》是中華民族三千年文化的精髓,《聖經》是基督教徒高貴的信仰。讀《詩經》,我們美好地想象世界;讀《聖經》,我們虔誠地嚮往天堂。美好、聖潔的文章,給了我們最雋永的樂趣和最恆久的動力。

事實上,閱讀還是一個能使我們明白人生道路的途徑。通過閱讀,我們經歷著作者所經歷的坎坷和挫折,又隨著作者的站起而堅強,在大起大落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堅強和堅毅。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一樣,他就如“天地之蜉蝣,滄海之一粟”一樣渺小,然而就是這渺小的人,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農村娃成長為一個有志氣、有理想、負責任的青年,就是他這種永不言棄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我,也感動了世界。

溫家寶總理說:“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也有人說:“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而最可憐的人就是與書無緣的人。”其實,作為青少年來說,當前正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時候,通過閱讀美好、聖潔的文字,使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梁啟超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讀書,但讀書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莎士比亞也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從你我做起,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飄滿校園。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篇5

高三作文 ,916字

“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那是怎樣的心境?而在我的內心深處,面對他人的善意,習慣於接受,卻不懂得養成回報--感恩的習慣。我在追問自己,善意,在他人那裡可以是一種習慣,感恩為什麼又不能在我的身上成為一種習慣呢?

考試失意,家長責罵。我坐在窗前望著淅淅瀝瀝的秋雨,窗外,葉落泥濘水自流,盡是被雨水掩蓋了的憂愁。但我不甘做那片落葉,我在寂寞中,學會和靈魂對話。我才發現,身邊,盡是老師、朋友、父母的恩情和善意,然而,我卻渾然不知。

老師在身邊,我卻忘記了。

我走進物理班那一刻,是班主任躊躇滿志的眼神,幾句豪言壯志。我知道,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是非常之高的。只是,我們卻一次次令人大跌眼鏡,無論是成績還是紀律。我分明看到,老師無奈的眼裡,心在作痛。老師曾多次教誨我,我卻把這當成是一種習慣,一種老師的表面功夫。但老師那踮著腳書寫粉筆的背影,在刺痛著我,我把老師的善意當成什麼了,一種習慣?沒有奢侈的要求,無須別人感恩,只有真誠的善意,但我錯過了。

朋友在身邊,我卻忘記了。

沒有驚心動魄的大事,也難比蕩氣迴腸的愛情,有的,只是一份純潔的友誼,清純得像玻璃杯般的友誼。我很珍惜,也很在意,只是,我把一切看得太隨意!朋友的善意幫助,使我不孤單寂寞,一次次的扶我,一次次的寬恕。而我在時間變長後,竟把這些看成是一種習慣!我嘲笑自己,你以為你是誰?回憶那些支離破碎的片段,發現,如果當時朋友不在,我會怎樣艱難的度過。而我,卻忘記了許多感恩,至少,我連謝謝也沒有說過一句。朋友的善意,我卻忘了。

父母在身邊,我卻忘記了。

從噓寒問暖到嚴厲斥罵,從零碎小食到一日三餐。衣服髒了,我便丟給父母;肚子餓了,便指使父母做飯。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是那樣的靜謐、平凡。或者,是父母掩飾得完美無缺,使我把應該要給的感恩給藏了起來。只是,是頭上那一兩絲顯眼的白髮,把這個美麗的謊言打破。我居然把父母為我在奉獻生命,看成是一種習慣,一種足以讓我淚流滿面的習慣。父母的恩情、善意,我卻忘了。

窗外的雨停了,四周是那樣的恬靜,而我,卻淚溼雙眼。靈魂被洗禮後,我已經不再把他人的善意當成是一種習慣。習慣的,應該是把善意和感恩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我不應該忘記的人。

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 篇6

國一作文 ,580字

今天,我登入作文吧時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大標題“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看到之後不由得心生感慨,頓時思如泉湧,有一種以它為作文題目寫作文的衝動。

寫作,也是一種很美好的東西。它能把作者當時的心情,經歷的事情,一些事的感受等等寫出來,留作一個美好的記憶。有的人會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一種鍛鍊自己的好機會,而有的人卻會把寫作當成一種災難,一種折磨,每當考試遇到作文時都會“知難而退”。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班裡就有人,把寫作看成了一種災難,折磨,因為寫作不僅耗時多,字數多,而且還要花費好多時間去想,他每當考試遇到作文時,都不會寫,就這種態度當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每次語文只會考個六分七分的。

而我,為了克服寫作沒有思緒,不知道寫什麼的這些毛病,從上個暑假開始,我就每天堅持寫一篇作文,一直到開學為止,現在放假了,我又開始繼續寫作文了。就這樣,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如果不寫作文的話就會覺得少了些什麼,仔細想想就會想到,然後就開始寫作文。

如今,我已經克服了那些毛病,並且已經習慣了寫作,直到現在,這篇作文是我自己寫的第33個作文了,我已經愛上了寫作。我還會繼續寫下去,一直到,永遠。

寫作,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只要參與在其中就會感到很快樂。如果把寫作堅持下來,讓它成為一種習慣,這樣,就會讓你的一生受益無窮!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堅持寫作,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吧!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篇7

中考作文 ,521字

我接觸讀書比較晚,爸媽都是農民,只讀到小學,也不識太多字,因而我也就沒接觸過太多的書本知識,也不知人需要讀書。而我在村裡的小學上學,老師也基本沒告訴過我們需要讀書這些事。

直到初中,去了縣城裡的中學,語文老師時不時地就會向我們推薦幾本書,而且,也建議我們組建了一個書架,同學們都從家裡帶來自己的書本與其他同學共享。課間的時候,同學們就會去書架那裡看書,我當時也是隨眾,就跟著他們一起去。我發現了《簡爱》這本書,慢慢讀了起來,漸漸地,我發現這本書很有趣,故事情節很吸引人,那時,我下了課就會拿出那本書來讀,幾天過後,終於看完了。因而此後,我也漸漸喜歡上了其他小說,可以說我的讀書之路就是從讀小說開始的。

緊接著,慢慢接觸了《活著》《平凡的世界》等小說,發現讀書也並不是那麼地枯燥無味。讀書,原來很有趣。隨著這種興趣的增長,我漸漸喜歡上了傳記,散文,讀書之路越擴越寬,讀書,也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

我讀書其實比同齡孩子晚很多,可是這都沒關係。從你開始喜歡上讀書的那一刻,你就會發現讀書真的很有趣,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增長心性,思考。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讀書,那麼,可以先從小說讀起,然後擴充套件你的讀書領悟。讓讀書,變成一種習慣。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篇8

國二作文 ,993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享受讀書的樂趣。書讓我們找到一個最好的、最忠實的朋友,它永遠不會拋棄你,也不會背叛你。無論我們是在歡樂或痛苦中,還是在寂寞或彷徨時,書總會靜靜地伴在我的身邊,分享我們的喜悅,撫慰我們的心靈。

古人說:“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無少害者,唯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書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讀書讓我告別了平庸。古人有“不讀詩,無以言”,今人有“不讀書,何以言”的論調。確實是這樣,讀書可以增長我的見識,豐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閱歷,自然也就與平庸絕緣。讀書可以讓我發覺世界的精彩與生活的美好;讀書可以讓我在閱讀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離。這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溝通的快樂。無論在清晨,還是在黃昏,手捧一本泛著清香的書,坐在沁著涼意的草地上,讓碎碎的陽光懶懶地灑在身上,然後在青草與陽光的味道中,用長著觸角的心靈撫摸和領略書中的奧祕,領略在其他地方領略不到的快樂與安謐,充實著貧乏的大腦。書真的讓我告別了平庸。

讀書讓我發現了真愛。我似乎已經感覺到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的快樂;“我們都是平等的……”開啟《簡爱》,我似乎被裡面的主人公帶到另一個世界,為她那堅強、寬容而又充滿愛心的品質所深深感動,看到那令人傷感的場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簡爱那嬌小的身軀卻承受著如此悲苦的命運,常常讓我淚眼婆娑。但她那頑強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給了我遠離自卑的勇氣,堅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種收穫,一種悲傷後的快樂,一種痛苦後的幸福,一種愛過之後的刻骨銘心。

讀書讓我享受生活。讀書使我天天樂在其中,這是那種讓我永遠都無法忘懷的感覺。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它是一種享受,像聆聽一隻鳥快樂鳴叫,像欣賞白雪無聲落地。也許我真的應該將心靈變成一支精緻的軟囊,裝進鳥鳴,裝進飛雪。不論在哪裡,書中那清雅的醇香,都會充滿甜美的回憶和幸福的情愫。書中的奧妙讓我快樂,讓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愛讀書,書給我解開了許多不解之謎,書給了我一雙觀察事物的慧眼,書給我生活帶來了種種情趣。有了書,我就擁有了通向幸福之門的萬靈鑰匙;有了書,我就擁有了心繫天下蒼生的巨集願;有了書,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篇9

國二作文 ,492字

每個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態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於生活的哪個層次,何種境界,是每一個嚴肅生活用品的人都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也決定了這個人基本的生活方式。一個志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一種近乎本能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一種常態,一種下意識,一種自動化,一種經過長期培養而形成的自然的回憶。這些好像早已置於大腦和肌肉中,到這個時間,這個就會去做。

優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可以有明確的起點,但沒有明確的終點。它必須不斷努力使它刻在記憶中。

因為追求優秀,便有了做什麼都要比別人做的更好的意識。對於追求優秀的人說,因為定位於優秀,別人可以睡懶覺自己不能睡,別人不想做的,自己必須做,別人可以推卻的,自己不能。

優秀作為一種品質,當然也有客觀原理。但真正優勢優秀的人懂得: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真正的命運。有些人總把別人的成功歸結為環境好,條件好,人緣好,運氣好等。而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外在原因,一不小心,有人蔘和等。因為這些人永遠不會懂得:雖然環境可以改變,但人也可發創造環境!

優秀地一種酵母,當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發酵時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 篇10

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作 ,589字

又是一天開始了,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在這晴朗的日子裡,我和爸爸準備了一下,在通往外公家的路上行駛著……

快到十字路口了,遠遠望去就見綠燈亮著,“嘿,今天還挺運氣的嘛!”我心想,但是再定睛一看,旁邊跳動的數字顯示著只有10秒了,我急了,立即和老爸說:“老爸,快快快,只有10秒了,一定要在紅燈亮之前衝過去!”然後,老爸便“飛”了出去,與時間賽跑。“10、9、8……”我心中數著,到了路口後,數字就跳到0了,今天怎麼這麼背啊!然後就是綠燈轉黃燈,黃燈跳綠燈了。

前面的橫路上,兩邊的車見綠燈亮了,都啟動了。頓時,我們面前“車來車往”,就如一條小溪流,歡快的唱著“歌”。幾秒後,“小溪”小了一點,我們旁邊的一位騎摩托車叔叔因為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一踩油門就衝了出去,正好,橫路的左邊有輛轎車急馳而來,“不好,要撞上了!”我心裡猛然想到,然後,就見兩輛車只相差1米左右了,“0、7、0、5、0、3!”轎車要撞上去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轎車司機一踩剎車,停住了。呼~好險哪,就差不到0、2米就撞上了,我擦了一把冷汗。而那個闖紅燈的摩托車司機呢?紅著臉,低著頭,推著車,回到了我們的旁邊,相信他這時候也一定一片空白了吧!

綠燈亮了,橫路上的車停了下來,我們直路上的車開始向前駛去……

生活中,“寧等三分,不搶一秒”多一點等待,就多一份安全。所以,讓我們一起去努力,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