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
讀後感 ,838字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檯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說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臺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著它說:“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說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說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臺說,當一位母親低著頭微笑地看著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著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說:“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臺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讀《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有感 篇2
讀後感 ,633字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這本書是楊紅纓阿姨寫的《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孩子味是一種什麼味道?這讓我很迷惑,好奇心驅使我讀下去……
原來啊,孩子味就是童心。童心能讓孩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馬小跳和他的幾個小夥伴就有著十足的“孩子味兒”。有一隻活了幾千年的神龜,它聞著孩子味兒來到了馬小跳和小夥伴的生活中。它的背上刻滿了甲骨文,它只有在和孩子味兒的地方才能長生不老。只因為現在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已經很少了,所以烏龜才能在馬小跳的祕密山洞相遇。
馬小跳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他有一個幽默風趣的爸爸,也有一個善良的寶貝兒媽媽。正是這樣,馬小跳的性格才會這樣開朗和好玩,孩子味兒很濃。這本書讓我感觸很大,現在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假期裡,讓孩子學這樣學那樣,雜七亂八的培訓班。就算再有孩子味兒的孩子也會變得消沉寂寞。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孩子就應該有孩子味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或許,有的父母會說;“我們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所以孩子就應該從小刻苦學習各樣本領!”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前途了,可是不快樂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味,童年裡才會有純真和快樂。我曾經想起:我的叔叔小時候就很有孩子味,他貪玩,釣魚、爬樹、卓蟋蟀……玩得自由快樂,並沒有像大人說的那樣“小時候不認真讀書就沒好前途”,現在叔叔在一所名牌大學畢業了呢?
我真希望我是馬小跳,像馬小跳那樣快樂地成長,不再被讀書所束縛,讓我在一個溫馨愉快的環境中成長。
慢慢來——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3
讀後感 ,874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臺與筆觸犀利並有著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嘆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著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溫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著初識的喜悅,有著懵懂的困惑,有著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著看著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脫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臺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為“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臺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為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閱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臺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控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臺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90字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著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著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著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著,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著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臺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臺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臺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溫柔的語言。一開啟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著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他、關心著他,呵護著他,那就是母親龍應臺。
龍應臺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裡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著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著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溫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裡來,雨裡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裡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溫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著:“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37字你終於有機會在這個時候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放著輕輕柔和的音樂,有時,你甚至忽略了這音樂的存在。
現在,翻開書,你開始沉浸在龍應臺與華安的對話,這是因為一本作業而引發的爭吵。媽媽認為安安應該再工工整整的寫一遍。這讓你想起你很小的時候,那時你才一年級,媽媽給你買了一摞生字本,說是要讓你好好學習,雖然你內心極其不願意,可是還是照做。沒錯,媽媽說的對,每次生字你都不會出錯,你其實也很得意,但是每次寫那幾遍的時候,還是會不甘心。
“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
“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力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啊……”
看到這,你的眼圈紅了,看看在幹活的媽媽,於是低下了頭,憋住了。你從未想過,原來也有孩子和你一樣的想法,可是他說出來了,你並沒有。
從小學到初中,你從未甘心落後,並不是你想得第一,而是媽媽想。媽媽總覺得你要超過很多人,這樣才能證明你不弱。你也知道這樣很累很累,以至於也想過做一個壞孩子,可是你更知道媽媽這樣做是愛你。於是就這樣,你一直在向前跑,努力地跑,覺得累了就慢跑,因為你知道你不跑,別人就會跑。你就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城市裡生活,就是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生活。
有時候,有些時候,慢下來,回過頭來看看你所跑過的路程很長很長,也許會驚歎你自己的勇氣,其實——沒必要那麼強。你正視前方,從現在開始,你開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慢慢得去欣賞這一路來的風景,把它們時刻銘記在心中。
孩子你慢慢來 篇6
高一作文 ,1104字當我傾盡所有,還有什麼能夠留給你—孩子。
—題記
那是有藍天白雲作背景的一天—我那時還小,記不清什麼細節。母親拉著我擠進沸反盈天的中福會少年宮,我們幾乎要被人流擠散。周圍吵吵鬧鬧,全是做家長不久的母親,也不梳妝打扮,提高嗓門談論著教育心得,一眨眼又鑽進了報名各項課程的隊伍中。我仰望著純白色外牆的老大樓,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那曾是我夢中的城堡。但自此,我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跋涉。
不能輸。你這樣對我說,我便也這樣告誡自己。
縱觀中國式家庭教育,“不能輸”在我眼裡大概是最恰當的概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於是家長便嘔心瀝血催促著孩子時時刻刻向上爬。眼看著別的孩子走在了自家上頭,高傲地施捨一個同情的回望,就更焦急,苦苦推著自己的孩子去追,勢必要做第一名。
學習上不能輸。每當春秋季開學,人生鼎沸的莫過於輔導機構。家長們四處打聽課程,東奔西走,心裡只覺得花的時間還不夠多,課程要價再高,只要是為了孩子的學業,都在所不惜。清晨不顧工作勞累送孩子上學,頭髮都來不及梳理就上了車。沒有私家車的,就用摩托車載。寒冬,孩子總穿著羽絨服、戴著羊毛圍巾,被裹得嚴嚴實實。進學校時回眸一望,只看見家長被凍得通紅的鼻尖,連朝陽都為之失色。反倒是家長不顧一切為孩子付出的這份心,讓孩子肩負了更重的壓力。這份虧欠,讓他們旅行的行囊更重,讓他們離彩虹色的夢想更遙遠。
需要競爭的不僅僅是學習,在才藝方面,家長的野心也隨著綜合素質被強調而越來越大。常看到才四歲的孩子,被束縛在高高的琴凳上,又小又短的手在家長的注視下重複地摸索著黑白琴鍵;或是忍著淚水,在幾乎要沒過頭頂的游泳池中練習划水。“別人家和你同齡的小孩已經學會兩門樂器了!”日復一日的比較下,未知的將來在每個家庭面前鋪展開來,佈滿荊棘,道阻且長。
如果我能為孩子多付出一點,孩子就會變得更優秀;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我付出得不夠多—這是中國式家長共同的心理。實際上,孩子的一生是不屬於家長的。因此,家長們應反思的是,比起“不能輸”的這份人生態度,什麼才是最值得留給孩子的。
週末,開越野車和孩子們去野餐,讓他們自己準備食材燒烤,隨他們追逐嬉笑……這不是每個家長都幻想過的嗎?這個世界很殘酷,只有在每場競爭中取勝才能獲得最長久的勝利—這並不是孩子們應當被教會的。家長應抱著一顆愛孩子的心讓下一代明白:來到這世上並不只有“使自己最優秀”這一個任務要去做。沒有什麼絕對的輸和贏,更值得去體悟的,應該是傾聽、融合……
我將把我的孩子領到少年宮裡去,在同樣明媚的好天氣裡。我將只陪他走到這裡。“接下來,請盡情享受你的人生吧。”
孩子你慢慢來 篇7
高一作文 ,954字“苦難”與“殘酷”彷彿從來只是成人的字眼,似乎讓其進入孩子的象牙塔,長長見識也未嘗不可。然而這樣自以為的行為,無疑是懷著純真的目的,扼殺了世界的寶藏—未經人事這潭汙水沾染前最真實的懷想。
誠然,孩子們的世界不應只是瓊樓玉宇,被過度保護的後果將是面對社會無情現實時的手足無錯,最終被淘汰為人世的棄兒。但這些成人摸爬滾打多年後觸及的真相,決不該被如此生硬地拋擲於孩子面前,更不該以故事的形式,強迫他們去代入,去感知,甚至所謂的“成長”。教育應循序漸進而捨棄急功近利。在本該培養好奇心、求知慾,發掘無限潛能的時間段不合時宜地加入與社會接軌的內容,未免有點本末倒置。換言之,殘酷的事實揭示是必要的,但教育者理應採取最溫存的方式,將世界的真相一點一點展開,小心翼翼,步步謹慎。
再者,若真要培養孩子的現實觀,給予其歷練,故事之類並非正確的載體。“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言便是明證。人生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其跌宕起伏,與各種經歷不期而遇的隨機性美感,在於我們共持利劍,共飲熱血。惟有真實體驗過絕望與深淵,而不是讀讀別人的故事,想象自己的人生,才能真切地體悟到“苦難”與“殘酷”的含義,實現心智的雙重成長。實踐才是獲得真知的最好方式,愛過,恨過,才是活過。由此觀之,王安憶的行為,不但很可能達不到其原始的渴望,反而有些急進之感,不免飽受爭議。
這一切的出發點是值得尊重的,但我深以為,對孩子這一特殊群體而言,童真的保護遠比與世俗接軌更為重要。試想,倘若所有的孩子將時間的殘酷與苦難了然於心,心智成熟、冷靜理智,世界上豈不是又少了一批孩子?再合理的行為,放在不合適的時間段,便是有違道義的。而當今社會正是有這樣以溫存與善良教養大的孩子,永遠懷抱熱望、閃爍著琥珀光芒的孩子,才得以生生不息,奔騰前進。等待孩子心智成熟之後,再給予現世的滋養,反而會形成其擔當的一面,造就其豐厚的靈魂。而不是像兒時對世界的美好遐想幻滅以後,徒留無助的悲傷與無盡的距離感。
因而,願為所有世上“倖存”的孩子們請命,懇請他們被時代的急進所寬恕,慢慢來。慢慢攜手看盡長安花,慢慢成熟、穩重,歸來時,仍是一身純潔無瑕的正氣與一顆像藍色羅馬柱火焰般燃燒著的靈魂。
孩子,你慢慢來,別辜負了好時光,這世界值得你為之喜怒哀樂,為之盡心瘋狂。
孩子你慢慢來 篇8
國三作文 ,996字漫畫中折射出有些父母不想孩子將來一事無成,用“罰跪”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另有些父母則毫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反映了當今教育之現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之心又讓教育缺少了感化、實踐和德行兼備的磨礪。我更欣賞龍應臺的教育方式,她在《目送》中說過:“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是我進入不了。”當今父母所欠缺的,是理性的思想觀念。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各方面教育孩子,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每個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著想,但愛的方式不對,往往會適得其反。“狼爸”可曾想過:用棍棒教育把孩子送上北大後,脫離了其管束的孩子會不會變得不能自律?“虎媽”可曾想過:長大以後的孩子會不會活在每天被母親罵“垃圾”的陰影之中?然而,反思者甚少,效仿者卻甚多,可真正走向成功之路的又有幾個呢?
與此同時,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成為“眾星捧月”的物件,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吃過苦,缺乏獨立意識的他們終究不能在社會立足。由此可見,嚴厲與溺愛並不適合於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優秀的孩子不是逼出來的,也不是溺愛而來的。雖然這方面也有成功的個例,但盲目的效仿是絕不可取的。一旦孩子性情裡的天真和純潔受到壓抑,隨之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快樂,更可能是影響一生的健全人格的缺失。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可言?
沒有“狼爸”“虎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照樣能夠出人才。正如哈佛女孩劉亦婷,她生活在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沒有給她帶來太多傷害,母親從各方面培養她,著重培養身心健康,才讓她於2000年被哈佛錄取。
父母應當記住:今天種下一顆什麼樣的樹,明天就會發出一株什麼樣的芽。種子決定了芽的生長,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孩子不是用來達成目的的工具,他們更需要的是尊重,尊重他們的興趣特長和健康個性的發展。李嘉誠曾說:“一個人再大的成功
也彌補不了教育的缺憾。”孩子的教育,源於家庭教育,讓嚴格與疼愛並行,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與人相處。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的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讓嚴厲或溺愛來約束你,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讀《笑貓日記——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有感 篇9
讀後感 ,419字童真,是最純潔的。書中的主人公笑貓跟隨烏龜去了馬小跳的家,過了幾天,馬小跳夫婦出國旅行。這時,杜真子的媽媽來了,她是一個心已經老了的女人,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做自己願意的事情。
姨媽給杜真子和馬小跳做了一張時間表,要求他們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來做。等到了晚上,人們都睡了,烏龜爬進書房,杜真子媽媽睡在裡面。“我”和烏龜聊了聊,說世界上擁有童真的孩子怎麼越來越少了,這是“我”和烏龜那天晚上的話題。
就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願意讓孩子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家長呢,卻讓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放下這些,讓自己的孩子在童年中過得快樂、輕鬆和自由吧!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孤獨中長大,應該讓孩子多出去玩玩,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比如:團結一致的螞蟻,就要告訴我們要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我還是那句話,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輕鬆、自由的童年吧!
讀《媽媽,讓我做你的眼睛》有感 篇10
童話作文 ,787字一直以來,我都特別喜歡讀許多有趣的課外書,其中,令我最愛不釋手的就是《小學生導讀》。《小學生導讀》的內容很多,有小學生們寫的比較好的作文,有許多真實感人的故事,還有一些優秀書畫作品。
今年暑假,我在家看了一期《小學生導讀》,裡面一篇文章,讓我一直無法忘懷。文章名叫《媽媽,讓我做你的眼睛》。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肥西縣花崗鎮江堰村有個少年名收程寶留,他的家境非常貧窮,母親雙目失明,父親身有殘疾在外打工。生活的壓力全部集中在程寶留的身上。他兩歲剛剛學會走路時,便成了媽媽的眼睛,他牽著媽媽的手指引媽媽走路。在學校裡,程寶留是一個勤奮學習、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好少年。在他很少的時候就學會了燒飯、炒菜、洗衣服。他的媽媽一提起自己懂事的兒子,總是心疼地抹眼淚。
看了這篇文章,讓我不由想起,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快樂。平日裡爸爸媽媽對我們龐愛有加,即使環境如此優越,有時卻因為一點小事向他們發脾氣,惹父母生氣,再想想程寶留,他的生活多麼艱苦,家境多麼貧窮,但他依然樂觀向上,自信堅強。他的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同時,我們還能為一頓不滿意的飯菜而跟父母吵鬧嗎?我們還能為父母沒給我們買心儀的禮物而不開心嗎?我們還能說自己天天要學習多辛苦嗎?我們還能覺得父母讓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理所應當的嗎?……此時,我已經淚眼朦朧,我真心地覺得自己平時有太多的不應該,好想對媽媽說:“媽媽,也請你讓我做你的眼睛、你的手,我可以自覺地學習,我願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我真的很幸福。”
其實,在《小學生導讀》裡還有許多類似這樣的感人故事,每讀完一個故事對我都是一次鞭策,一次鼓勵。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努力學習,做一個“程寶留”式的好少年!願“程寶留”成為我們所有少年的眼。
龍應臺目送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791字【篇一:龍應臺目送讀後感】
《目送》是龍應臺整篇《目送》的開序篇,淡淡的文字蘊含了濃濃的父女情、母子情,幾許慨嘆,幾番唏噓,盡在其中了。掩卷沉思,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女兒,自己的父親。
當女兒帶著青春期的咆哮以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向我湧來,我明顯地感到自己的力不從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獨生子女的標籤是他們特殊的符號,在前無版本可借鑑後無來者可重複的今天,厚厚的教育讀本都是紙上談兵。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碰撞,現實與理想的的錯位,困擾著我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母親。
我清晰地記著女兒在我面前傾訴她的第一次被欺騙後的痛哭流涕,我用盡可能平靜的語氣對女兒說:“只有經歷一些,才能明辨是非,只有經歷許多,才能返璞歸真。”當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是否已開啟了目送女兒的程式?在生命的長河裡,我目送著女兒從一開始的彷徨迷離到後來的堅定從容,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後來的漸行漸遠……在時間與等待中,我靜等花開。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我的父親,一個給我生命,帶我成長的男人。不知從何時起,父親迷上了種菜,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每次他把菜往家裡一放,就立刻啟程回家,從不做過多的停留,跟他說了很多回,叫他多休息下,吃個便飯再走,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像頭犟驢。只是,我心裡知道,他怕驚擾我們太多,怕給我們添太多麻煩。而且我更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緣於我所說的一句話“現在的蔬菜太不安全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他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所以,種菜成為他最大的事情,所以,他種的菜吃在嘴裡是安全的,含在心裡是幸福的。每當看到靜放在家裡的蔬菜,想起他一個人躑躅回家的背影,就有一種想流淚的衝動。
從何時起,我細數自己額角的皺紋,卻驟然發現父親頭上日益增多的白髮;在感嘆歲月催人老,體力大不如以前時,卻兀地發現父親爬樓梯時的一步三歇。父親—再不像以前的硬朗,他老了。
真的老了。
正如文中所說的那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攥緊手中的幸福,珍惜每一個我愛的和愛我的人的漸行漸遠的背影。
【篇二:龍應臺目送讀後感】
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象她的表情,是淡然,抑或無奈?
曾經“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揹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到後來不過是“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曾經他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後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排洩物淋滿了他的褲腿”“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目送》並不長,卻寫出了兒子的成長,寫盡了父親的離去,有纏綿不捨,有憂傷黯然,也有平靜釋然。
有人在評價龍應臺的文字時說:“‘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目送》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正是“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那麼輕,那麼柔,讓人不禁深陷其中,感動於她對兒子的深愛,對父親的孝心中。
我不由想起自己。年幼時和阿太親,她問我她死後我會不會哭,我哭得稀里嘩啦;做夢夢到去親戚家的路上看到阿太的屍體,醒過來後撲在老媽懷裡狠狠哭了一場……可後來呢?後來慢慢地疏遠了,阿太死了,我卻哭不出了。
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目送呢?人生,不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目送嗎?
古人云“子欲養而親不待”,與其到人死不能復生時才悔不當初,不如從一開始就好好對待身邊的親人朋友,珍惜當下,一起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就像海子曾經說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篇12
讀後感 ,1218字有這樣一本書,它能讓我們每個女孩從心理到生活上徹底改變,它是瞭解我們內心靈魂的夥伴,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心靈成長的力量!它的文筆猶如清晨的雨滴墜在葉尖,又如夜色中的月光灑在曠野。它就是《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
這本書主要是以回信的格式寫的。寫給那個名叫“伊蓮”的小女孩。實際上我們每個處於花季的女孩都是她文中的“伊蓮”。作者用十五封信告訴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憂慮煩惱以及如何克服我們心靈上的“問題叢林”,同時又為未來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語言細膩生動,娓娓道來,文中的每句話都叩擊著我們的心靈。
十五封信的內容各具特色。從我們的身體到生命,再從生命到愛的表達直至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在細細閱讀的過程中,能漸漸看清我們未來的模樣。每個故事都打動著我們的心靈,沒有泛泛的說教,沒有無病呻吟的感慨,沒有所謂嚴肅教條的說教。如陣陣清風吹進我們的大腦,如無聲的細雨洗滌著我們孤獨遲疑羞怯的心靈。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封信就是第三封—最最珍視的生命。這封信用了一個名叫“沈若雯”的女孩因為朋友的背叛、老師的責罵而輕易的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跳樓自殺!讀完了沈若雯的故事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也許我無法感同身受地體會沈若雯的絕望,她的內心一定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屈折與痛苦,但不管怎麼樣,看到這麼一個處於花季的少女這麼快就凋謝了,怎能不讓我感到痛惜!僅僅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就跳樓,草草結束自己的生命,確實太可悲了!她這麼做是對生命極大的不負責任。也許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像“沈若雯”這樣的事件,我們真的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絕不讓“沈若雯”的悲劇再次重演。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旦和老師同學有了誤會和矛盾,首先要檢討自己,如果自己的確被誤會,我們也應該心平氣和的和他們做一次心與心之間的真正交談,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
我本人就遇到過類似的事件:以前我和我的同學關係非常好,可以說是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但不知怎麼的,有一次她把我的難以啟齒的隱私添油加醋的給廣播了出去,讓我在同學中間丟盡了臉。為此我們大吵了一架,我下定決心和她“割袍斷義,畫地為牢”!事後冷靜下來,發現這件事我也有錯,即便是最好的朋友有些隱私可以深埋在心底,不必和盤托出,這樣做並不會淡化我們之間的友情。真正的好友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體諒!第二天,我正準備和她談一談,她卻先我一步,給我道了歉,並且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們又一次和好了。所以說假如我們真的被誤會,遭人恥笑,即便是周圍全是鄙夷的目光,我們的心一定要堅強!我們可以找父母和老師傾訴,不要沉默,不要悲傷,不要自我封閉,不要唉聲嘆氣!
《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覺。我相信這本書會陪伴我度過我的多愁善感的少年時光,這些柔軟的有著青澀的瓜果味道的文字,一定會滋養我們這顆顆對現實對未來怯生生的、卻又是迫不及待的長大的心。
讀《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篇13
讀後感 ,592字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殷健靈姐姐的書。
“在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除了最本原的大自然,便是天真無暇的孩子了,尤其是蓮花般的女孩,她們如芳馨的水中之荷,渾身散溢著甘香,歷經塵世之劫,卻了無垢痕……伊蓮,我相信,你正是這樣的蓮花。”這十五封信充滿詩意,有充滿真情的信,正是作者寫給口中的伊蓮的。
其實,給我感觸最大的是第九封信—認識另一個自己。其實,在每個人心裡,都會有另一個自己。不管你隱藏的有多好,也不管你是否遺忘了它,它始終是你,始終是你最真實的自己。在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另一個自己,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有時,它會突然出現。它的突然出現,會讓你嚇一跳。
作者在信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一方澄藍的能滴出水的天空,一隻飄逸的紙鷂,它努力向上—向上—幾乎要將的小小身體融化在這片曠遠裡面。這一幅圖景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嚮往。它寫出了作者希望自己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希望自己是個“壞孩子”,來一場實實在在的心靈旅行。這或許就是作者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沒有父母的嘮叨,也沒有那些煩惱,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改變。做一個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自己。這或許就是潛藏在我內心深處的另一個,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
在一個寧靜而又詳和的環境,努力傾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因為那樣,你可能會意外的發現—自己內心深處那個不為人知的一面。
孩子,你那邊有雨 篇14
國二作文 ,650字去年暑假,為了鍛鍊我的自立,母親決定讓我自己坐火車去遠在錦州的哥哥家玩。
在哥哥家玩的不錯,但畢竟平時跟父母住慣了,時間長了總會想家。一天夜裡,就要睡覺時,我突然想給千里之外的父母打個電話。我撥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數字,接電話的是母親,他著實為我深夜來電吃了一驚。“怎麼了?!這麼晚打電話?出了什麼事?!”我忙說沒事,只是想家,便聽到話筒裡一聲呼氣聲。我便想與母親說說話,“說什麼話,深更半夜的,你爸睡了。”母親肯定還在埋怨我來電不合時宜,但言語中掩飾不住她的意外驚喜。就這樣,母親怕驚動父親,我害怕吵到哥嫂,我們兩個像淘氣的孩童般,小聲小氣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
感覺天不早了,我說“太晚了,媽,你掛電話吧。晚安。”母親哽咽了一下“是不早了,你也早睡,對了,明天出去玩,記得帶傘!你那邊明天有雨。”我詫異的問“你怎麼知道啊?”只聽見話筒裡傳來一句“偶然看到的。”
放下電話,我如何也睡不著。千里之外,母親卻時刻關注我的陰晴冷暖。
與母親深夜通話的第二天,我到景區遊玩,原本晴朗的天空,轉眼間烏雲密佈,“果真下起了雨!”我喃喃道。整個景點只有我一個人帶傘。我站在雨中,大雨如注,我不知道家的那邊是晴天還是雨天,但我知道,她一定望著我這邊。
母親也有一定年紀了,她不能再輕易地把我托起,但千山之遠,萬水之隔,母親仍能為我送來一把“傘”,在這把浸透母愛的傘下,我以後的每個雨天都晴空萬里,燦爛如花。
現在想起,心中總會默嘆“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自信是最美的陽光——讀《自信的孩子有擔當》有感 篇15
讀後感 ,852字這幾天,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妥妥,是《自信的孩子有擔當》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我非常喜歡這個新朋友,因為從他身上我重新認識了一個好品質—自信。
生性靦腆的妥妥在開學第一天就出了大糗事:自我介紹時緊張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第二天上課,老師提問的問題妥妥明明知道答案卻不敢舉手回答。第三天,妥妥終於鼓起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卻因為太緊張而溜出了家鄉話。這又讓妥妥更加不自信了……後來,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幫助鼓勵下,勇敢的妥妥逐漸戰勝各種困難,成為了一個自信優秀的孩子。看到這些,我真想大聲對妥妥說:“你真棒!”
以前,我也像剛上學時的妥妥那樣,是個靦腆、膽小的孩子。一到陌生環境就緊張,遇到困難就想放棄,希望和別人交朋友,卻又不敢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新學期班裡的一次班幹部競選演說讓我戰勝了自己,增強了自信:原來我也可以很棒!
那天,老師說班裡要競選班幹部時,同學們眼睛都亮了,我也躍躍欲試。可一想到有那麼多優秀的同學都要競選,我又有點膽怯。回到家,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知道我的想法後,媽媽鼓勵我說:“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於是,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也要參加競選!
終於到競選演說的日子了:同學們一個一個精神抖擻地走上講臺,有的要競選班長,有的要競選軍體委員,有的要競選大組長……聽著大家的演說,我的心“怦怦”直跳,手心都冒汗了。終於到我了,我深吸了一口氣,信心滿滿地走上講臺,告訴大家我要競選勞動委員。然後我說了自己為什麼要競選勞動委員,當上勞動委員會怎麼做。演說完以後,教室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最後,我終於如願以償,和另一名同學一起當上了勞動委員。公佈結果的那一刻,我高興得差點蹦起來。
這次班幹部競選,是我相信自我,戰勝膽小邁出的一大步。通過這次競選,我明白了,有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只要願意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妥妥一樣變得自信。
自信是最美的陽光!我們今天的成長是為了明天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面對任何事,我們都要努力爭取,努力嘗試,自信地對自己說:“我能行!”
我心目中的龍應臺 篇16
國二作文 ,946字我喜歡詩詞散文。我喜歡沉浸在徐志摩康河的柔波里,喜歡他那種寧靜、和諧的文字;我喜歡岳飛的《滿江紅》,喜歡他那種豪氣沖天、氣蓋山河的氣勢。可是,在我讀過的所有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淒涼哀怨;不是黃巢寫的《詠菊》中的那種不願服輸、滿載的自信,而是龍應臺的文字。但是,她的文章中的詞句只有無盡的平凡與普通……
第一次看到龍應臺的文章,給我的印象一點兒也不好!裡面沒有妙詞佳句,沒有傳說中的描寫的很漂亮的桃源仙境,只有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詞句。當時我甚至想到過著龍應臺是怎樣當上“臺灣文化部部長”的,她又有何德何能能被稱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支筆”之稱呢?心中的不屑頓時從面上表現出來,所學過有關鄙夷的詞更是一個又一各的從腦海裡蹦了出來,甚至與媽媽好幾次建議我去欣賞龍應臺的文章我都是不屑一顧。直至到有一天……
那一天我很無聊,就只好在家中隨便翻出一本書來混時間。不一會兒,便翻出龍應臺的一本《目送》,心中滿是不屑。正準備把它隨手扔回去的時候心中卻想起了媽媽那幾次不斷的勸導,心中不免被勾起了好奇心,最後我在好奇心的誘惑下打開了書隨便翻到一篇名為《雨兒》的文章,只是多看了幾行字還並不認真,可後來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並被龍應臺的文字所折服。《雨兒》這篇文寫章的是龍應臺的得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她用平淡的文字卻描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緊接著我對她的文章接觸地越來越多,對她的崇拜也越來越多。她的文章中寫出了一種帶有智慧與人生哲理的感覺,如:《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或是“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她使用的語言很平凡普通,但卻描寫的很細膩,一點點用質樸溫暖的句子輕釦著人們的心,這也是龍應臺的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
人生、生活也是這樣。做簡簡單單的事,過簡簡單單的生活。一些總喜歡把事情想複雜的人愛去尋找簡單,可是,簡單並不在天邊,而在我們的身邊,在驀然回首的燈火闌珊處!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龍應臺。一個敢說敢為、心繫國運的人;一個面對著親情、友情、愛情時,而變得擁有萬丈柔情的人;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
讀《別折了孩子的翅膀》而感 篇17
讀後感 ,612字上午,閱《別折了孩子的翅膀》有所感觸,但我並不完全認同。
作者強調家庭氛圍,可知家庭對塑造孩子未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者過分強調了這種作用,實則我是不認同的,敢問出身不幸就無所作為嗎?岳飛家庭貧寒父親早逝,成吉思汗年幼其父被人毒死,朱元璋父母兄長在饑荒中餓死……那麼他們的作為,又比那些出身所謂的富家弟子少嗎?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個硬幣有兩個面,不可只認同正面,而忽略反面。
《菜根譚》中言:“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便是強調家庭是孩童成長的關鍵,其實優秀的氛圍可以改變,而悲愴也可以磨礪。
翅膀不可折,但要時時修。
天真的翅膀,恰是夢想的開端。無邪的羽翼,正是理想的萌芽。所謂的“虎媽”狼爸"從根源上說也是希望孩子有個錦繡前程,而不是像自己一樣平平庸庸,也畢竟是貫穿了愛的理念,我們又何必譴責那,但這種教育必須“有度”切勿“過度”,否則孩童失去了天真、夢幻,而是得到了壓抑、無奈,這樣不但不會成長,還會“揠苗助長”,請家長三思。
文中強調鼓勵教育,其實這點上我是認可的,但需要就事論事,畢竟有所挫敗,才能有所成長,孩子要學會承受和堅持,注重個人的能力,而並非依靠家長的察覺。
唯有自己去感受人間冷暖,才能真正迎來陌上花開,楊柳色。
孩子,你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努力 篇18
話題作文 ,497字如果家中有孩子在上高中的話,我相信作為家長,你很有可能就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高中要好好努力學習,上了大學就好了,就可以輕鬆一點,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如果你真的說過這句話,那我可以說,你錯了,錯的一塌糊塗。
當然,你教導孩子在高中努力學習這點沒有任何錯誤,但是後半句我的確不能苟同,現在就在上大學的孩子真正能夠體會得到,這些話的確是騙高中生玩的。在大學,壓力絲毫不比高中要輕,甚至有人在說,這不就是又來了一遍高四嗎?這麼說到也不假,大學相比於高中,僅僅是更加自由了一些,但同時壓力並沒有任何的下降。
在任何一所能夠有名號的大學,你去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圖書館裡永遠都是人滿為患,他們在這裡並不是在看什麼自己感興趣的書,而是在不停地去刷英語四六級題,一道又一道地攻克高數難題,他們在這裡揮灑汗水,只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在大學,不會再有人監督學習,但是這比有人監督更加有壓力,因為這是無形的壓力,周圍人的努力,畢業生競爭的激烈,都會使你不能放鬆,你所做的就是比別人更努力,你才有資格和別人競爭。
所以,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你沒有理由,也沒有機會可以不努力,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明天更好的自己。
讀《會飛的孩子》有感 篇19
讀後感 ,532字一個人,想要舒緩任何壓力時,都要學會樂觀,因為你在樂觀的同時,拋開了所有……
怒江的水上下翻騰,還常常落下懸石。岸邊,一座座房子面臨怒江背靠險峰—這正是那群孩子生活的地方,這正是《會飛的孩子》。跟大城市相比,這裡環境惡劣吧?但他們一點兒也不自卑,不認為生活在這有什麼丟人可言,有什麼倒黴可言,他們照樣可以玩的比誰都快樂,比誰都玩的忘乎所以,因為樂觀,是他們的品質。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像他們一樣把樂觀當作一種品質了呢?他們會因為自已家境不好感到自卑;他們會因為父母工作卑微而覺得自已抬不起頭;他們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在同學面前不敢說話,被孤立。試問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我們做到樂觀了嗎?如果你樂觀了,會覺得家境不好有錯嗎?如果你樂觀了,會認為工作卑微有錯嗎?不是為人服務的工作嗎?如果你樂觀了,所有困難你都會勇敢地跨過去!孩子們!把樂觀當成一種品質吧!
都說“萬事開頭難”,如果你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你以沮喪的心情去面對它,你能成功嗎?不能,因為你沒有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它。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失敗1000多次的過程中,一定是抱著樂觀的心態吧?這樣,他成功的發明了電燈泡。
樂觀,它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代價,而它卻可以回饋你許多許多……因為樂觀,是種品質。
讀《會飛的孩子》有感 篇20
讀後感 ,581字人都要保持一顆樂觀的心,無論你多大了都要保持。正如《會飛的孩子》裡的那一群可愛、樂觀的孩子們。
狹窄險峻的公路、咆哮的江流、風吼雷鳴的狂濤。那群充滿稚氣的孩子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無憂無慮的生活。當作者走上凹凸不平的小路上時,一位“飛行俠”“飛”過來阻擋他的路,只聽“轟隆隆”無數石塊滾落在作者面前,阿江邀請作者去他們的學校看看。看著那晃盪的溜索作者不敢過去,阿江則大膽的飛過去。飛過去後,無數的孩子飄來蕩去。
是的,滾石、溜索、會飛的孩子,大峽谷的驚險作者終於見識到了。但是,那一群孩子不管滾石滾落多少、不管波濤怎麼風吼雷鳴、不管環境多麼惡劣,這群孩子依然活潑、開朗地面對生活。
人沒有了開朗地心態是怎麼也不會活下去的。媽媽這句話我一直銘記於心:“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我始終保持著我的童心,永遠不會老;人也要始終保持善心,幫助別人是美德;人還要始終有一顆開朗的心,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有這“三心”了人與人之間大不相同!
不像某些人他不想擁有一顆開朗的心。(這段話是按照我班同學寫的)某一大學有位女生跳樓自殺。從這位女生老師的嘴裡所知這位女生的成績很好!但是這位女生的心態就不那麼好。成績那麼好,跳樓自殺幹嘛?原來從老師那裡得知,她只比她玩得好的同學少了0?5分!0?5分!少了0?5下次在努力,為什麼想不開,一點也不樂觀。
樂觀地心態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