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閣樓裡的祕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閣樓裡的祕密》有感 篇1

讀後感 ,677字

我喜歡破案和解密型別的書,這本由作家辛西婭沃伊特著的《閣樓裡的祕密》,我一看到它的時候,它的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我想:“閣樓裡會發生什麼樣的祕密呢?”是誰家的閣樓呢?“那些祕密都是怎樣的呢?“是誰發現了這些祕密呢?”我帶著激動而又好奇的心看起了這本書。

我一翻到目錄,各種有趣的名字在目錄中“跳躍“著,一個一個地跳入我的腦海中,這一個個名字有趣無比,讓我發揮出了無限的想象力。

故事中有位叫”瓊“的女孩,在她出生沒多久,父母雙亡,是她的康斯坦姨媽一手帶大她,她的姨媽是一名老師,從小時候起,姨媽就這樣教她:“凡事都要好好想想,瓊!”我覺得康斯坦姨媽是一位很不錯的老師,也是一位很不錯的“媽媽”,她同樣教會了我“凡事都要好好想想”的這個道理。

一天中午,康斯坦姨媽叫瓊去一趟她的辦公室,康斯坦姨媽很嚴肅地坐在她的辦公桌前,對瓊說:“蒂爾先生寄來了一封信,信裡說,他家閣樓裡有一大堆卡蘭德家族的大量記錄,沒時間去整理,想讓你的小侄女瓊幫整理並分類。你答應嗎?“”我答應!“瓊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在這一年的七八月,在這座塵封十二年的閣樓裡,瓊陷在了層層謎團與疑雲之中,她在快樂與恐懼中慢慢發現了在十年前的那天夜裡,這座閣樓中發生的事情。

讀完這本有趣的書,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我不僅瞭解了卡蘭德家族的祕密,還發揮了我的無限想象力,這本書就像施了魔法似的,讓我走火入魔似的沉浸在這本書裡。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凡事都要好好想一想”,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辦法,也讓我學會了只要耐心、認真完成別人所給你的任務,你會有想象不到的成就感,並獲得別人對你的信任!

閣樓裡的祕密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31字

閣樓裡到底有什麼祕密呢?如果有人肯給你一把閣樓的鑰匙,別害怕,勇敢的擰開門鎖,看看你會發現什麼……讓我帶你們一起去解開謎團吧!

這是一宗謎案推理,也是一場關於愛的推理小說,夾雜著幸福、痛苦、父母的愛。這本書內容豐富精彩,很玄妙,不像有的推理小說乏味。作者先是設下一些謎團,然後用一環扣一環的方式吸引著讀者,讓我願意看下去。

在一座塵封了十餘年的閣樓裡,十二歲的小女孩瓊在十二箱神祕的家族檔案中發現了重大的祕密,她逐步陷入層層的謎團與疑雲中:一個神祕的鞋印、一名失蹤的嬰兒、一個龐大的遺產……十年前的那天夜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主人公瓊是一個快滿13歲的“孤兒”,她性格活潑開朗,學習優秀,深思熟慮,是由姨媽著名女校校長康絲坦小姐領養的,生活在城市裡。姨媽總是常常教育她:凡事都要好好想一想。正因為這樣她遇事冷靜,頭腦靈活,雖然和康絲坦小姐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她的呵護下,在瓊的心裡早已是位好媽媽了,而且還是親密的朋友和嚴格的老師。有一天,康絲坦小姐收到從一封從馬波羅寄來的來信,那是姨媽的一位朋友名叫丹·蒂爾先生,邀請瓊到他所住的村莊裡整理家族檔案。信看完了,姨媽大致介紹了村莊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後,瓊最終還是決定答應接下這份工作了。

馬波羅村是一個浪漫的小鄉村,蒂爾先生是個冷酷、面無表情的人,不常與別人交流,但他並不是什麼壞人。瓊來到馬波羅村的目的是要幫蒂爾先生整理閣樓十二個木箱裡的檔案,剛開始瓊認為這只是一些普通的檔案,但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幢古老的宅子裡塵封的不僅僅只是那些簡簡單單的檔案,還有許多人的心結。那個大大的家族公寓,那裡的人,那裡發生的事,還有那一大堆檔案,竟然與她的身世有關。就這樣,謎團最終一一被揭開。

我愛《閣樓裡的祕密》這本書,是瓊教會我“努力才是完成目標,實現理想的根源”,因此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

讀《十三歲的祕密》有感 篇3

讀後感 ,2016字

【篇一:讀《十三歲的祕密》有感】

十三歲,一個神奇的年齡,敏感的時期,世界也正在悄悄為你敞開一扇門;十三歲,對事物擁有了不同的新認識。同時,也有了自己的煩惱。

十三歲,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僅過了一年,它讓我長大了。我認為十三歲真的是一個特別的年齡階段;它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過渡,它會陶冶並塑造著一個人的個性。十三歲不僅僅是過渡期。而且還是一個轉折期,從這時開始,命運便已經被註定。

故事的主人公寶寶有太多的十三歲的煩惱,她的十三歲也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還有淚水與笑容交織的十三歲的翅膀。

故事以寶寶有著兩顆醜醜的大門牙作為故事開頭的線索,也讓串聯起了這整篇故事。寶寶的大門牙是媽媽遺傳給她的。寶寶很想有像爸爸那樣的小小的牙齒。而她的爸爸總是出差在外,不管寶寶和她的媽媽,十三歲的寶寶也開竅了不少,懂得了一些事情,她覺得爸爸一定是嫌棄了她和媽媽,才不願意回家。

從此,寶寶很恨她的大門牙,又因為別人的嘲笑,讓寶寶想織一個繭,躲進去。寶寶很愛她的外公—一個善良,淳樸但被媽媽說腦子不清楚的一個老人。

後來,寶寶的媽媽決定要去陪寶寶的爸爸做生意,臨時要把寶寶從農村接到城市—讓她暫住在李老師家。讀到這裡,我對寶寶的未來充滿了疑惑和擔心,顯而易見,寶寶確實不適應那兒的新學校和新環境,幸好寶寶有一直在人前人後幫助她的死黨青豆,還有善解人意的沈蓮姑姑,他們一次又一次的為寶寶開啟光明的大門。

後來,寶寶又經歷了被人騙光了錢和被死黨背叛的灰心。

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寶寶那麻木的性格改變了。當她心灰意冷地回家時,在她的眼前出現了一堵牆,一堵無法逾越的牆,一堵把父母徹底分開的牆。她絕望了,她對現實世界已不懷有任何憧憬,但在她再次見到沈蓮時,沈蓮的話,讓她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當寶寶再次見到外公時,使她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最後一面。外公給寶寶留下了一個手鐲,但寶寶始終沒有忘記她的牙套夢想,用當了手鐲的錢去換了牙套,終於完成了她的牙套夢!

寶寶的十三歲很曲折,誰會料想到寶寶的將來會怎樣?

其實,我很想問寶寶:帶上牙套真的這麼重要嗎?它會換來什麼?只是別人不在嘲笑罷了,它會換來最愛你的爺爺,還是死黨或是一個美滿的家庭。牙套的作用其實很小,只是能讓你抬起頭來,不再自卑。若一個人只懂得為了自己的外貌,為了自己的所想之物而不惜一切的麻木,那麼一個人就和動物,就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分別了。

可是,我又很欣賞這種精神:未達目的不罷休。寶寶的倔強感染著我,也感染著讀者本書的每一個人。

十三歲,要用自己的翅膀撐出一片天空。

十三歲,加油,加油喔!

【篇二:讀《十三歲的祕密》有感作文】

“十三歲是詩,是一首用青春寫出的嶄新詩篇;十三歲是歌,是一串用激情點燃的快樂音符;十三歲是泉,是一泓汩汩地湧出,清澈奔騰的神奇淨水;十三歲是酒,是一杯甘洌醉人、永遠香醇的瓊漿玉液”這是我心目中的十三歲,它如詩如畫、充滿活力。然而,我在作家鬱雨君筆下的《十三歲的祕密》這本書中,認識了另一個與其截然不同的十三歲。是痛苦,是孤獨,是寂寞,是嘲諷。

背景是在一個蠶鄉,主人公是一個叫寶寶的小姑娘。十三歲的她,一開始有著美好的生活。身邊有媽媽的陪伴,偶爾爸爸、外公也會過來看她,還有死黨桑桑的熱情。她們可以一起參加葉子姐姐的“成人禮”,羨慕她能去“軋蠶花”。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卻以為媽媽的離開,自己孤獨地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而改變。寶寶只因為有一對大門牙而被男生們評為“十大女恐龍”之一,這讓她天天流淚,想盡辦法治自己的大門牙,後來在死黨青豆的仗義幫助下,被愛美願望驅動的寶寶從鄉村的老房子來到城鎮再來到上海,開始了牙套冒險歷程。沒想到卻遭到朋友的背叛,上當受騙,無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此時此刻,她有遭受父母離婚,家庭分崩離析、親情破裂,連最親最親的外公也永遠離去。十三歲的寶寶心碎了,長大了,改變了她倔犟而麻木的個性。

對於我來說,十三歲應是人生中最絢麗的時光、最美麗的風景、最繁華的季節、最多姿的歲月。而寶寶的十三歲,被大人突然放逐只好跌跌撞撞的自我成長,她的十三歲就像蠶寶寶,先是一層層地織一個繭把自己封閉起來,最後咬破了,生出一對小小的翅膀,做一個飛翔的姿態,雖然脆弱,卻有一種天真有倔犟的力量。也許正如鬱雨君所說“十三歲的眼淚,十三歲的傻笑,十三歲的力量,那才是真青春,那才是真成長”。但是我還是認為十三歲的孩子不應該經歷那麼多,懂得那麼多,所以對於寶寶,我是十分同情的。

《十三歲的祕密》藝術描寫的故事很感人,也很真實,這就歸功於作者鬱雨君的精心安排。

辮子姐姐鬱雨君,將自己的溫存筆觸檀香女孩子的十三歲,充分發揮文字的獨特魅力。細膩深刻的描摹了女孩子的內心世界,力圖以此揭開少女的祕密。而且作品的畫面感很強,所描繪江南水鄉如詩如畫,讀來時時令人有親歷其境的感覺。

《十三歲的祕密》帶給正在成長的少女無窮的力量,讓正在成長的我們受益終身!

讀《寶葫蘆的祕密》有感 篇4

讀後感 ,478字

這個週末,我看了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祕密》。

書中講得是:一個叫王葆的同學無意中去釣魚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聽奶奶說過,得到寶葫蘆就能實現任何願望。剛開始,王葆用寶葫蘆實現了很多願望,有的是零食,有的是水果,還有的是玩具,別提多神氣了!可是後來,寶葫蘆也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比如說:他和同學們下棋或打牌時,同學們經常會少掉一個棋或一張牌,而他會莫名其妙的多出一些棋或牌,導致遊戲無法繼續下去,原來是寶葫蘆搗的鬼。再比如說:數學考試時,王葆在想答案是什麼時,寶葫蘆就來了個偷樑換柱,把他同學的試卷換成了他的名字,害得王葆被老師、同學誤會。最後王葆意識到了所犯的錯誤,把寶葫蘆的祕密說了出來,從此寶葫蘆也就消失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在想:如果我有一個寶葫蘆的話一定也會非常開心的,因為它是多麼神奇啊!可是,如果因為有了寶葫蘆而不能和夥伴們下棋玩耍,那該多孤單啊。而且,得到的東西如果是從別人那裡偷來的話,我豈不就成了小偷?所以我寧願不要這個寶葫蘆。我覺得我們應該靠自己的雙手來實現願望,不應該依靠別人。要做一個誠實,不貪婪的人。

這本書很有趣,我很喜歡,你們呢?

讀《櫻花巷的祕密》有感 篇5

讀後感 ,932字

最近,我讀了楊紅櫻老師的《櫻花巷的祕密》這本書。讀完以後,我思潮起伏,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櫻花巷的祕密》以主人公“我”—笑貓的視角,從櫻花巷裡深秋開放的櫻花,到“起跑線加油站”到“小天才培訓基地”再到“天價的狀元作文字”。“我”和球球老老鼠用蜜兒的神奇眼鏡,看穿了這一個個騙局之後並揭穿的故事。

書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安琪兒的媽媽。她四十歲才生下安琪兒,覺得安琪兒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逼迫安琪兒去“起跑線加油站”喝所謂的“智慧湯”,扎“聰明針”。又讓她去“小天才培訓基地”接受培訓,花六萬塊錢為她買所謂的“狀元作文字”,她一次次上當受騙,卻仍執迷不悟。看到這裡,我覺得現實生活中,像安琪兒媽媽這樣的家長其實並不少見,就像書中所講,似乎他們都認為“笨”是一種病,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笨,動不動就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卻連“起跑線”是什麼都無法回答孩子。比如我的鄰居小明,每次他考試考得不好,我都會聽到他媽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你呢,這麼笨……”而且他每個週末都要去補習班補習,這樣做,真的能變“聰明”嗎?其實,我覺得,每個人不可能生下來就是“小天才”,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比別人笨,父母讓孩子上補習班,說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笨,這樣往往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心理傷害,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我真的比別人笨”的心理,從而喪失自信心,真的變“笨”。父母為孩子好的心是對的,我可以理解書中安琪兒媽媽的心理,但是,方式很重要,不要總是“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自己孩子的事情”。

這本書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只有真實的,才是最美的。”這是書中的最後一句話,從一開始櫻花巷裡深秋開放的櫻花,到後來的種種騙局,都是假的。比如,在深秋裡“開”得燦若雲霞的櫻花,不過是用細銅絲綁在樹上的假花。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好,假的終究是假的,永遠都成不了真的,無論是人或事,抑或是景和物,都是同樣的道理。唯有真實的,才會散發出它最美的光芒。

這本書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而是用最簡單的語言,教會了我最深刻的道理—真實的,才是最美的。這個道理,會一直陪伴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

讀《寶葫蘆的祕密》有感 篇6

讀後感 ,631字

寒假裡,我讀了張天翼老師的名作《寶葫蘆的祕密》,感觸很深。

寶葫蘆裡到底藏著什麼祕密?帶著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王葆在無意間發現了奶奶經常給他講的寶葫蘆,並被它認成主人,神奇之旅就此展開。這個會實現願望的寶葫蘆給王葆“變”出許多東西:一桶珍貴的魚,一包包零食以及花不完的錢……真是隻有想不到,沒有“變”不出來的。但是寶葫蘆“變”出的東西,常常令王葆尷尬。比如:有一次,它居然亂貼標籤,害自己被爸爸斥責。王葆答應寶葫蘆不能公開它,所以只得編一個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矇混過關。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寶葫蘆變出來的東西都是從別人那兒拿來的,他的臉面已經不知道往哪擱了。不過幸虧只是“南柯一夢”。

寶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是一劑讓我好好思考的“良藥”。寶葫蘆為了滿足主人的要求,偷取別人的成就,這樣的行為十分可恥。而王葆事事都要依賴寶葫蘆,不願意付出,只知道索取,是自私,是懶惰,是懦弱!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爸爸媽媽就是我的“寶葫蘆”,是我的“靠山“,是我的”保姆“……也是無所不能的。用媽媽的話說,他們就是我的N陪:陪吃、陪學、陪練、陪玩、陪睡……想想真是難為情啊!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我的人生總不能一輩子都靠他們,我想我應該儘早地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儘早地學習生活的本領,儘早地化被動為主動,和時間賽跑,和獨立交朋友。只有不斷地“修行”,將來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寶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一劑催促我儘早學會獨立自主的“良藥”。

讀《櫻花巷的祕密》有感 篇7

讀後感 ,614字

漫長的暑假總是伴隨著炎熱,但在屬於自己的時光裡,看著自己喜歡的書。這也是一件愜意的事。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本營養非常充足的書,名叫《櫻花巷的祕密》。

《笑貓日記》系列書用其幽默好玩、美妙溫暖的文字,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中感動。主人公笑貓及他的朋友們都有一顆善良、充滿正義的心,在《櫻花巷的祕密》這本書中,他要幫助我們識破一場騙局。

櫻花巷裡的櫻花一直以來都是光禿禿的,一夜之間,卻竟然開出了美麗且繁茂的櫻花,人們皆驚歎不已,絡繹不絕不絕的湧入櫻花巷。櫻花巷的生意興隆了起來,這其中的佼佼者要數數“起跑線加油站”了,據說從這裡出來的孩子個個都是神童,這讓很多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不惜重金的去參加這種“培優”的培訓。

機智的笑貓看出了其中的異常,經過調查,他發現櫻花巷的櫻花都是假的,那些神奇的“加油站”“培訓基地”之類的也都是騙局。

合上這本書,我感到很無奈。爸爸媽媽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很優秀,贏在起跑線上,這是對的,但是不能太著急呀!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優秀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的積跬步、積小流的過程。如果我們不注重這個積累的過程,只想著走什麼“捷徑”,到最後只會像書中的家長們那樣“賠了金錢又折時間”,那時只會是悔之晚矣了!

讀《櫻花巷的祕密》有感 篇8

讀後感 ,532字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櫻花巷的祕密》,起初我只是被書名吸引,後來看了之後,簡直欲罷不能。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安琪兒的小女孩和一個急切望女成鳳的媽媽。

安琪兒的媽媽為了讓安琪兒贏在起跑線上,不輸給別的小朋友,強迫她喝“智慧湯”,扎“智慧針”,還逼她去“小天才培訓基地”……但這一切其實都是假的,所謂的“專家”是學校門口賣棉花糖的小販,“博士”是賣假耗子藥的小販,“智慧湯”也只是可樂加了姜而已……可是安琪兒的媽媽卻深信不疑,讓本該天真爛漫的安琪兒遭了罪,受了苦。

看完這個故事,我心情有點沉重,其實安琪兒的媽媽何嘗不是很多孩子的媽媽,她們深怕自己的小孩落後了,被比下去了,然後不管孩子的意願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學習輔導班,每天的學習任務壓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其實學習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老師“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希望在學習生活中,家長可以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更希望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收穫知識。

讀《櫻花巷的祕密》有感 篇9

讀後感 ,820字

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又看了好幾本書。這其中有一本我特別的喜歡,這本書就像我的祕密一樣,也是關於祕密的,它就是《櫻花巷的祕密》。

櫻花巷是一個美妙的名字,可這裡卻藏匿了許多的祕密:櫻花突然在深秋開放,起跑線加油站裡的站長,又稱專家,聲稱發明了智慧湯,聰明針,能讓笨孩子成為聰明孩子,小天才培訓基地創始人賈博士說這裡能培訓出小天才,書店裡有《狀元作業本》賣,書店老闆用“每種《狀元作業本》只此一本,沒有第二本”的話讓《狀元作業本》價格提高,讓更多家長來買作業本。可是為什麼賣了那麼久還有得賣?

為了弄明白櫻花巷的祕密,笑貓和球球老鼠借用小白的女主人的眼鏡,得到了所有問題的答案:櫻花是幾個人裝上去的,越多人過來看櫻花就越多人去起跑線加油站,起跑線加油站的站長以前是賣棉花糖的,智慧湯是用可口可樂和姜熬成的,小天才培訓基地創始人以前是賣耗子藥的,《狀元作業本》是在一個祕密倉庫裡的機器印成,而且非常多。答案很簡單,可卻有那麼多的人上當受騙,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讓我想起了我和媽媽去看的一個魔術表演。魔術師手中只有一張100元人民幣大小的白紙,他把白紙折成四折,塞進手心,接著往手心吹了一口氣。當他再把手開啟,他手中的白紙變成了一張嶄新的100元。我看得目瞪口呆,因為魔術太神奇了,可以把一張白紙,變出一張100元來。媽媽看出我的心思,說:“你再仔細觀察,這張100元是不是那張白紙來的?”“不是嗎?”我不解。媽媽笑了笑,摸了摸我的頭:“你看表面是看不出來的,其實他們在表演前就設了機關,而且表演過程手疾眼快,所以讓你們覺得不可思議又很真實。不過只要你多觀察,多思考,還是會發現他們的破綻的。”

是啊,在我們生活中,也充斥著很多的騙局。不過要破解這些騙局,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你去多思考,多觀察,你就會發現,真相就在你眼中!

讀《寶葫蘆的祕密》有感 篇10

讀後感 ,417字

今天,我終於把最喜愛的書《寶葫蘆的祕密》看完了!

《寶葫蘆的祕密》講的是小主人公王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了一個能說會道的神奇寶貝——寶葫蘆。從此,他想要什麼,寶葫蘆就能給他變出什麼來,這讓同學們羨慕不已。在一次數學考試中,王葆讓寶葫蘆使用魔法,不僅把蘇鳴鳳試卷上的答案全部轉移到了自己的空白試卷上,就連試卷上的姓名也一起轉移了過來,後來,當然被老師發現了,這讓王葆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從那以後,王葆下定決心要離開寶葫蘆了……

看完後,我非常激動,原來寶葫蘆這麼神奇,要是我也能有這樣的一個寶葫蘆那該多好呀!爸爸媽媽每天都很忙,每天天矇矇亮,爸爸就要起來送我上學了,要是我有了寶葫蘆,它就能送我上學了,這樣,爸爸也能多睡一會了。節假日的時候,寶葫蘆還能陪我玩遊戲呢!但在學習上,我一定不會像王葆那樣靠寶葫蘆投機取巧,因為我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學到真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