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鐵路邊的孩子們》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鐵路邊的孩子們》有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8字

漫步在一排排書脊之中,漫不經心地抽下一本書,呵!竟是《鐵路邊的孩子們》!在無數的書脊中,我就與它結緣,成為我成長路上的一道風景。

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跡,精美的圖畫,向我默默傾吐著一個故事:伯比、彼得、菲莉絲與媽媽在爸爸含冤入獄、家裡一下子變窮的情況下,互相攙扶,互相勉勵。最後,一家人通過努力,終於等來了爸爸洗清罪名的一天。

伯比在弟妹都退縮的情況下,仍勇敢地站在鐵路上揮舞著裙子做的旗子。彼得被耙子扎入腳底也沒有哭……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扣人心絃。但他們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們的堅強。

堅強,在我的眼裡無非是:打針不哭、被同學欺負也不鬧、被老師打了也不會掉淚……但是自從我讀了《鐵路邊的孩子們》之後,我對堅強的認識改變了。

堅強,是精神世界裡最堅硬的東西。但他在你心裡的份量不同;有時是一顆沙子這麼大,有時是若泰山般屹立著……

從小在蜜罐溫床長大的我,不敢一個人在家,稍有風吹草動,我就恐懼不已。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掉下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有點敢一人在家。但非得有什麼能安慰我的條件才敢一人長時在家。看完《鐵路邊的孩子們》後,我不禁思起伏:我和伯比他們相比,我實在差太遠了!成長的路上,還有許多大石頭要搬呢?怎能在這些小石子上敗下呢?

“成長的路上,總有困難、挫折;每一次努力,都是向前衝……”當我心灰意冷時,這首歌總會在我耳邊唱起……

沒錯,成長的路上,我要努力向前衝……

讀《鐵路邊的孩子們》有感 篇2

讀後感 ,692字

有一本書,能深深地打動你的心靈;有一本書,能讓你千言萬語湧上心頭;有一本書,能用愛打動全世界……這本書就是——《鐵路邊的孩子》。

這本書的封面,是三個小主人公:羅伯塔、彼得和菲莉絲朝著九點十五分的“青龍”揮手,因為,他們認為,“青龍”能給含冤入獄的爸爸帶去愛和關心。這本書的封面就讓我十分感動。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有付出,才會有收穫。老先生,是每天都在“青龍”上的一位旅客,孩子們每天準時向“青龍”揮手,老先生也每天朝他們揮手告別、回答,就這樣,孩子們與老先生成為了朋友。媽媽生病了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給媽媽送了一大籃的東西;還有一次為了俄羅斯的“犯人”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幫助“犯人”找到了妻兒;為了爸爸求助,老先生就幫助爸爸回到家中。老先生不僅幫了孩子的忙,孩子們也幫了老先生兩個大忙;給老先生的孫子治病、幫助老先生最喜愛、最敬佩的作家。所以,這些事就抵消了。付出根本不是交換,而一種人情。

孩子們在這裡也認識了許多好朋友,都是先付出了,再收穫了友情,得到了幫助……付出真誠、收穫真誠;付出誠信,收穫誠信;付出友誼,收穫友誼……

這些付出與收穫,正應了一句名言:“‘給’永遠比‘拿’快樂!”我認為,世界上人人都是朋友,只要能讓他們看到你跟他們的好。

讀《鐵路邊的孩子們》有感 篇3

讀後感 ,562字

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可你別忘了,善良也擁有力量。在伊迪斯·內斯位元的筆下,那三個孩子就擁有善良的力量。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們的爸爸被人帶走了,於是媽媽帶著他們來到了鄉下。雖然他們失去了錢財,但他們獲得了友誼。在這過程中,他幫助了許多人,也交到了許多朋友,他們最終等到了爸爸的回來。

但在這一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最要數他們救“獵狗”。他們並不知道這是老先生的孩子,卻無私的將他從漆黑的隧道里救出了他。他們知道十分危險,卻堅定的將他一點一點抬出隧道。而且在這過程中以前膽小如鼠的菲莉絲受了傷,卻忍著疼痛,繼續“工作”著。在“獵狗”遇難時,孩子們卻堅定、果斷的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寶貝”(牛奶和羽毛球)為他療傷。如果三個孩子們沒有將“獵狗”救出,他說不定會被火車擠死!說不定會被活活餓死在隧道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我突然覺得自體太不夠體面了,同學向我借錢沒還我我都要催。對這三個孩子的體面來說,就是沙子見沙漠。我覺得這三個孩子沒有權利,沒有錢財,卻有善良的力量。而有了善良的力量,等於有了千山萬水。我決定以後也要向三個孩子學習,做有體面的人。

愛,使人獲得感情。善良,使人獲得信任與友好!

讀《鐵路邊的孩子們》有感 篇4

讀後感 ,752字

付出愛,就會收穫愛。是的,只要人人都獻出愛,愛將灑滿人間,世界會變得和諧,人人將會互相尊重。

《鐵路邊的孩子們》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原先三姐弟是住在城市裡,可有一個人冤枉了爸爸,爸爸被法庭判了五年苦役監禁。媽媽沒有辦法,只好帶著三個孩子搬到了鄉下,靠拿稿費維持生計。就因為這樣,孩子們漸漸與鐵路交上了朋友……

他們與老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珀克斯一起聊天,同站長交了一個知心朋友。

羅伯塔是最會體諒人、善良、富有愛心的女孩兒。當爸爸被抓走,媽媽非常傷心,羅伯塔就在心裡不斷說:媽媽心裡難受,我就不提起爸爸;媽媽心裡難受,我就不提起爸爸。在吉姆受傷的時候,羅伯塔留下來照顧他,陪他戰勝黑暗和恐懼。當船失火了,羅伯塔和弟弟妹妹同心協力進入船倉救孩子。羅伯塔帶著弟弟妹妹幫助俄國人打聽妻兒下落,防止了一場大車禍……羅伯塔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愛,這個普普通通的字,卻蘊含著溫暖、新情、友情。簡單的字,讓人聽了,卻倍感開心,看了賞心悅目。

在生活中,我也努力用心去愛世界,愛一草一木,愛一人一物,我希望能使世界更美好。

一次,我在家門附近發現了一隻流浪貓。昨晚下了一場雨,它顯然被淋了,還縮著身子瑟瑟發抖。我天生對貓毛過敏,只要接觸貓,我就會直打噴涕。此時,這隻貓不僅凍僵了,還無家可歸。我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我悟著鼻子,給了它一件舊衣服,一條魚和一碗牛奶,使它快快暖和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天,我最心愛的一支筆不見了,我心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突然,我聽到了喵喵的叫聲,我把目光轉向小貓,它用爪子指指牆角,好像要我看什麼似的。我最心愛的筆!我愛憐地用手在空中做出撫摸它的動作。

生活中,只要你給別人一點愛,別人可能也會回報給你一點愛!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43字

讀完《鐵路邊的孩子們》這本書,我似乎從主人公羅伯塔,彼得·菲利斯和他們的媽媽所有舉動中,感到了率真的童心與溫情。

在故事的開頭,我瞭解到了這三個孩子是幸福的,需要什麼就有什麼,有爸爸媽媽的愛和僕人的照顧,我認為他們會一直非常幸福,當讀到後面時,我知道我錯了。在一天深夜,無憂無慮的生活就結束了。有兩個人帶走了他們的爸爸,在媽媽瞭解到情況後,不再像以前那樣樂觀。只好在隱忍和傷心中帶著三個孩子搬到了鐵路邊,可是面對生活的鉅變和對爸爸的思念並沒有讓堅強、乖巧、年幼的他們氣餒,而是帶著善良和勇敢踏上了新的路程。

讀了這些故事,我非常佩服他們勇敢和助人為樂的精神。他們面對各種危險,沒有退縮,沒有害怕,而是用心去化解。在老先生的幫助下,清白的爸爸最終被放了出來,而被生活壓倒的媽媽似乎也重見到了光明,變得像以前沉著冷靜。

心靈手巧、溫文爾雅的爸爸,多才多藝、沉著冷靜的媽媽,乖巧懂事的羅伯塔,堅強調皮的彼得,可愛天真的利斯,和藹可親的懂事長老先生,認真嚴謹的車站站長……每一個人物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包括他們做的每一件善良的事。

故事最後的結局讓我知道了——好人終有好報!是啊,我們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鐵路邊的孩子們》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65字

對常人來說,鐵路也許不足為奇,而在伊迪斯·內斯位元筆下的《鐵路邊的孩子們》中,有一群生活在鐵路邊的勇敢、善良、聰明的孩子,在他們的眼裡,鐵路邊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神奇與有趣。

《鐵路邊的孩子們》主要講述了一群因爸爸含冤入獄的孩子與母親到“三煙囪”玩做“盆人”的遊戲,在“三煙囪”過上貧窮卻有趣的日子,直到等到爸爸的歸來。

在這滿是陌生人的“三煙囪”,羅伯塔、菲莉絲、彼得是怎麼交到老先生、比爾等這麼多的好朋友的呢?我認為,是他們那顆互相包容的心。

當彼得“偷煤”被站長抓住時,站長非常生氣,而當彼得為此向站長道歉後,站長沒有斤斤計較,而是包容彼得;開船的比爾因彼得釣魚扭了他的耳朵,但在比爾的船起火時,彼得沒有見死不救,而是冒著生命危險與同伴一起救出嬰兒和小狗;當彼得、菲莉絲、羅伯塔一次又一次地向老先生髮出求救時,老先生沒有拒絕,而是欣然接受他們的求助……

在生活中,你的好朋友會因為一件小事和你鬧絕交嗎?你的父母會因為你的一點小錯誤而怪罪於你嗎?我想不會。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懷有一顆包容的心,世間將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懷有一顆包容之心,共同行動起來吧!

觀《沙拉和她的孩子們》有感 篇7

觀後感 ,5643字

【篇一:特別狠心特別愛】

從富有到貧窮,從貧窮到富有,正是這一切的一切,鑄就了一個個孩子的成功之路。

—題記

沙拉她放棄了在上海舒適的生活,帶著三個孩子走進了戰爭,她說:“戰爭會讓人成熟,會讓孩子們成長,會讓他們不怕風不怕浪,如果孩子們什麼都見過了,那麼他們還會怕在生活道路上的障礙麼?不會了。”

移民初期,全家異常艱苦,沙拉靠賣春捲為生,她始終保持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她繁忙的家務活從來不要求孩子們做,總是努力得為他們營造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直到有一天,鄰居訓斥她:你怎麼不讓孩子們給你分擔一些家務呢?”原來在以色列,從小孩子就要為父母分擔家務活。於是,沙拉轉變思想,他決定讓孩子們一起跟她體驗生活的艱苦,全家一起動員會賣春捲,在學習之餘,還讓孩子去麵包店做零工,他支付孩子們報酬嗎,給他們灌輸“勞動就會有收穫”的思想。讓孩子學會忍耐,增強孩子被拒絕的心理承受力,培養孩子獲取成功必備的重要“逆商”。除此之外,“延遲滿足”還訓練孩子在延後享受中磨鍊意志,砥礪對人生的期許,變得更有彈性,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競爭。也讓他們懂得了愛母親。

他還給孩子們建立一個目標,並讓孩子們不懈努力,她認為一個人有了目標,那麼就有了理想,他們為了目標而讀書,而不是為了他們的媽媽,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對比如今的中國父母,不斷的在旁邊說:“學習,學習!”這樣其實很空洞。以華通過不懈努力,作了政府官員;傑瑞做了資產千萬鑽石商人;沙拉也在上海做了中國銷售總代表。小女也立志當一名外交官,媛母親的夢。只要有了目標,又有什麼不能實現的呢?

作為母親,一路走來,背後數不盡的辛酸,折磨。她認為,如果驕縱慣養,時時滿足,那麼社會,這個世界會給他所有他想要的東西嗎?不會的。她只能狠下心,苛刻的對待她的孩子們。可現在的母親呢?事事滿足,當孩子真正遇到問題時,內心脆弱的如玻璃,一碰就碎。日久天長,孩子習慣於依賴家長,做家長鋪好的,平穩的路。漸漸都如溫室裡的花朵,盡力不了風霜。她在書中這樣寫道:心軟是害,心狠是愛。誰溺愛孩子,終有一天會孩子療傷。她把孩子比喻做一張白紙,對的時候,畫一筆;錯的時候也畫一筆,等白紙滿了,也就成功了!

不經歷風霜的梅花,不會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不劃破長空的雛鷹,不會留下矯健的身姿;不頂翻石塊的幼芽,不會萌發生機的綠芽。讓孩子們經歷坎坷,走向未來,“中國式母愛”真的不應該再繼續了。

【篇二:學會生存】

生存,看似兩個普通的字眼,卻蘊含了無數的哲理。看了《沙拉和她的孩子們》,讓我意識到生存的重要性。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沙拉作為一個母親以獨特的方式把孩子培養成富豪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還教會我們學會生存。

學會生存,需要堅強。儘管沙拉和孩子們日子艱苦,但他們仍然堅強地度過。生活中少不了坎坷,但是我們不能迷失光明的道路。無論人生的道路多麼艱難,我們一定要堅強。

學會生存,需要目標。傑瑞的成功就是來源於小時候“我必須讀書的”這個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鬥的力量,朝著目標去努力,最終走向成功。

學會生存,需要自立。

沙拉的孩子們上學從來都不需要母親給他們付學費,而是他們獨立掙錢。在現實生活中,父母都溺愛孩子,是否想過以後走向社會怎麼辦?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逐漸擺脫依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雄鷹只有學會飛行的本領,才能直擊廣袤無垠的蒼穹;

野百合只有忍受孤獨的寂寞,才能盛開漫山遍野的蓓蕾;

游魚只有掌握生存的法則,才能徜徉無邊無際的大海。

所以,我們要學會生存。

【篇三:學會自立自強作文】

你見過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去一個戰火硝煙,戰爭不斷的國家生活嗎?你見過一位母親讓自己的孩子自理生活費嗎?你見過一位母親帶著他的孩子們去拾放在垃圾桶旁邊被人遺棄的食物和衣服嗎?如果你沒見過,今天我就帶你去認識這位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一位母親。

“沙拉”就是位普通而又狠心的母親的名字,她出生於以色列,生活在上海,在1992年的時候,她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去到了以色列,那個戰火連綿的國家為什麼要帶她的孩子們去那?包括我和很多人都不明白。但是沙拉的回答讓卻我很感動,她說:“我可以呆在上海享受我的美好生活,但我想讓我的孩子們知道,戰爭會讓人成熟,讓孩子們學會生存;學會堅強的生活。”想想我們現在的日子,幾乎生活在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裡,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找救兵,就退縮,要是讓我們去了那你該怎麼生活?我心裡不由的打了個問號?“那個時候我們走到哪就學到哪,因為語言是可以幫我們生存在一個新環境裡的一條活路,到了最後,我們賣春捲,一開始很少人來買,但是我們都知道只要勞動就會有收穫,只要手中有了糧食,心裡就不慌……。”看到這裡我十分崇拜這位母親,她告訴孩子們要有責任感,自己學會養活自己,自己賺錢,堅強的成長著。

現在的我目標很短淺,沒有任何實際行動。過得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的生活。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很會規劃自己的人生,他們都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心裡常存著動力,機會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這個故事更深一層的意思是不是需要我們現在更應該保持一份樸實與真誠,並有為他人服務的心態。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反思,想想今天都做了些什麼,甚至做錯了些什麼,只有在經常的自我反省中才能得以成長。

這個故事雖然很短,但是卻讓人受益匪淺,相信沙拉和他的孩子們會給我和我的同齡人們帶來更多的記憶。

【篇四:為理想而讀書】

“為了目標而讀書”在節目最後我一直在品味這句話,目標?我想我讀了七年的書是為了什麼?我只是知道聽媽媽的話去盡力罷了,但是誰沒有過目標?當年沙拉的目標是讓孩子成長,獨立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從而放棄上海優越的工作去以色列闖蕩,最終以付出努力獲得了累累碩果,把孩子培養成富翁,自己也過上幸福的生活;可目標似乎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說的美好點就是夢想或者理想,不過對於我來說那只是僅存在我那時稚嫩的童心裡,已被歲月和所積累的知識吞噬得所剩無幾了。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幹的。沙拉帶著她的孩子們去以色列闖蕩受到了生活的打擊:帶來的錢快要用完了,她將要何去何從,是去躲避戰亂乞討為生?還是去回到中國上海去舒適的窩?不,她是“倔強”的,她不服氣向命運低頭,憑著從中國看到的春捲,她試著去嘗試做春捲去維持生活,一步步地琢磨,一步步地把生意擴大……

夢想的道路是坎坷的,隨著閱歷的豐富和世界的現實驀然發覺自己的夢想簡直是誇誇奇談,而更可笑的是我最近說了一句:“我的目標是搞好學習。”回想起來我真真是可笑至極,我是不是把書讀呆了。

好吧,讓我談談理想。理想與夢想其實是不同的概念,理想是指實際的,可能實現的,適合自己的遠大目標。而沙拉所說的目標就是理想,是嗎?自己的所長就是理想的一部分,在大千世界中,作為學生的我們以後除了都會讀三本“語數外”之外,又不能幹體力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生存?那麼我敬佩沙拉帶孩子去闖蕩以色列—去學會更多的東西,但對於中國孩子來說,去學會更多的東西並不是真正的去體驗戰火,去吃垃圾桶別人放上的東西,而是去學會突破困境,不要一直走舒適的路,而是去學會別人所不知道的東西。學會自立,從小自強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當外面小雨,髒兮兮地回家而又沒一個人時,你可曾想過自己去學會刷鞋子,那麼你還算學會了自立。

當作文寫得較好時,你可曾試著鍛鍊文筆,或許你又會一個特長,也許你會成為一個作家。

當你擅長畫畫時,你可曾試著繼續培養,說不定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美術老師……

其實理想為你伸出了千萬條道路,只是你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理想的眼睛。

為了目標而讀書,我想我明白了許多……

【篇五:苦的經歷】

經歷如一杯茶,需用一輩子來品;經歷如一本書,需慢慢悟;經歷有苦有甜,你願意選擇哪一種?看了這個故事後,我心中便有了答案。

沙拉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原本可以在上海定居且過一份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她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

不到的決定离開生活了四十年的中國,回到她的祖國以色列。當她們到以色列後,因為不會當地語言等各種困難而找不到工作,而且她們的錢就要用完了,於是沙拉自己學會做春捲,開始了她們艱難的生活。孩子們看到母親如此勞累就幫母親賣春捲,沙拉也逐漸體會到,要讓孩子們從小學會掙錢來獨立生存,她安排孩子們做事情,並按勞務給予報酬。從那以後,她們就開始自己販賣東西到工廠打工來掙得自己的學費。就這樣沙拉的孩子們逐漸獨立起來,長子和次子先後掙夠了自己的學費,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

沙拉說過一句話:“每每回想起那種為生存而到處撿垃圾的生活就會深思一會。”我認為人的一生需要99%的苦,苦後需要1%的甜,只有苦了後才能更加體會到甜,才會更加珍惜甜,然而那99%的苦也會成為一種財富,一種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經歷。

陽光透了進來,灑在這張紙上,於是我停了筆,捧起一本書來讀,因為我選擇了苦,我知道了現在該努力學習了,現在的苦會成為我將來的財富,也會成為助我成長的經歷。

【篇六:經歷苦難是成長中寶貴的財富】

今天的政治課,我們看了《沙拉和她的孩子》,我最大的感觸是沙拉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苦難。

莎拉,是一個猶太母親,她放棄了上海舒適的生活,帶著三個孩子去往硝煙瀰漫的以色列。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的回答讓我們震驚:“戰爭使人成長,孩子們經歷了戰爭,以後不管再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怕了。”

他們一家人在以色列的日子並不好過,要為生計而奔波,過著靠撿垃圾桶裡的麵包和衣服來維持生活。沙拉對此都微笑面對,她要求孩子們要靠自己的勞動來掙錢,要求孩子自己交水電費。她說:“你既然是家裡的一份子,就要承擔這個家庭的責任。這是你們從小就要具備的責任感。”

可是,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卻只看重分數,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我認為是不全面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與特長,這是他們與眾不同的閃光點,我們不能僅僅用分數來否定他們。而且,中國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長輩盡其可能為其創造優越的環境,生怕吃一點苦、受一點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何曾想到過為家庭分擔一份責任,更不用說為社會承擔責任。

試想,一個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即使他有滿腹的才學,但他如果連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都沒有,他如何立足於社會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篇七:觀《沙拉和她的孩子們》有感】

今天,我觀看了沙拉和她的孩子們的故事,不禁為沙拉和他的孩子們的倔強與堅強而喝彩,也為中西方教育的差異化有了更強的感知。在採訪中沙拉所帶給我們的世界觀,重重的抨擊了我所原有的世界觀。

沙拉說:“勞動就應該有收穫”。這是當地以色列居民教給她的他一生都會銘記的一堂課。古人云:“不勞則無獲。”沙拉將中國的古精神:“樂於助人“一廂情願的強加給別人,求其無償勞動,這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別人又不是你的誰,有什麼義務要幫你呢?就算二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別人也沒有義務幫裡你做生活中常常有人將別人的善意當做理所應當,別人不做還強求,這對嗎?

沙拉說:“要改變命運,就要學知識”。這是沙拉教給她的孩子的,沙拉通過讓孩子自己攢錢學習,瞭解知識的重要性,有了自主的動力,而不是向中國父母那樣用打、用罵、用求、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學習卻收效甚微,甚至有孩子認為是父母幫助他學習是害他,自己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的觀念的存在。從未讓孩子認為讀書是一件幸福的充實自己的過程。而孩子也未以知識是十分重要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只是我感受到了父母是孩子自主學習的引路人。

人們常說“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機遇,將機遇變成成功的跳板。人的一生從來不缺少機遇,只是機遇在你手中嬉戲,有的抓住了他,他成了成功的人,有的人沒抓住他,鬢角斑白,半截身子已經邁入黃土卻仍被烙上失敗者的烙印,機遇使人的一生充滿不確定性,也是機遇能讓人一步天堂一步地獄。我們要學會抓住機遇,讓機遇變成現實。

人總是要自己面對一切的,哪怕生離死別,哪怕命途坎坷,我們都只能靠自己,我們也只有自己。

【篇八:別樣的母愛】

沙拉一個偉大而又狠心的母親,在她的三個孩子還不到十歲時,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安定的上海來到了戰火不斷的以色列。在戰亂中她和孩子撿過垃圾桶上別人施捨的麵包,穿過破爛不堪的衣服。但他們並沒有感到絕望,而是做起了賣春捲的小買賣,三個孩子也漸漸學會了幫助家人承擔家務。因為戰爭的原因讓孩子們更快的成長變得更堅強,同時當地的教育方式,也使孩子們學會了自立、學會了生存、懂得了自強,最終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看了這個故事我多少有些感動。現在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多半是圈養,孩子從小就被視為珍寶,摸不得碰不得,缺少自立,不懂自強,以後都不知怎麼在社會上立足,更別說到戰火不斷的地方去了。而其實我們更多的應該學習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放養,讓孩子自己學會跌倒後站起來,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坎坷哪來成功?

一個人不僅要懂得自強,自立,還要學會規劃人生。所謂的規劃人生,當然也不全是把自己的一生像一張清單一樣列出來。是要有自己的目標,而說到目標也就會聯想到夢想,許多人都有夢想,但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堅持到底的人真是寥寥無幾。那為什麼沙拉的孩子們最終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因為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還有為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大家可能會笑,我怎麼就能確定自己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啊,人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而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最適合我們去努力的、去堅持的目標。

毛主席曾經說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學習的意義在於什麼?難道真的是在於考出好分數?這件事讓我深思了很久,直到看見沙拉的孩子幸運的被選中軍官,我恍然大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今的學習不正是為給以後的人生做鋪墊嗎?所以反過來說不要被應試教育所壓垮,未來的人生才能證明你現在的努力!

特別狠心,特別愛,讓我們一起去理解這位偉大的母親吧!

讓戰爭遠離孩子們——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8

讀後感 ,661字

在寒假裡,我拜讀了日本黑柳砌子所寫的《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描述了小豆豆小時候在學校因為淘氣,使得老師不得不將她開除,小豆豆在媽媽千方百計地努力下來到新學校—巴學園。

巴學園是一所特別的學校。他們的上課方式很特別,他們不是像我們學校按照課程表上課的,而是把今天要學的全部寫在黑板上,還有重點要注意的事項,然後在上面選自己喜歡的,如果有不會就可以去問老師。我非常羨慕小豆豆,她上的那所學校的上課方式一定充滿樂趣。

他們的教室更加特別,他們的教室不是教學樓,而是由電車改裝成的教室。他們吃飯的時候也很特別,他們是圍成一個圈,然後,校長小林宗作就會說:“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這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他們的運動會也夠特別,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專案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裡的一切是多麼令人嚮往啊!小豆豆和她的朋友們在“巴學園”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到處都有小豆豆和同學們快樂的身影,開心的笑聲……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巴學園,在一個夜晚被美國飛機炸燬了。

真是可惜呀!世界上又一個好學校被戰爭毀滅了。戰爭帶給孩子們的傷害是多麼巨大呀!有多少孩子因戰爭失去學校,有多少孩子因戰爭失去父母、親人,更有孩子甚至連自己小小的生命都沒能延續下去。

戰爭像一個魔鬼瘋狂地搜刮人們的生命,和平猶如一個天使將幸福的種子撒滿人間。和平年代,每天我們都能在我們的“巴學園”裡開心地學習、玩耍、生活,是多麼幸福啊!讓我們捍衛和平,保護和平,讓戰爭遠離孩子們,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巴學園”吧!

你是一個好孩子——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9

讀後感 ,1026字

最近,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覺得這本書很好,很像我小學一年級做的一些傻事。

小豆豆是一個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上課時,她把桌子蓋掀來掀去地玩,搞得全班同學都上不好課;她還會站在窗前,看宣傳藝人走過,並請她們表演……後來,小豆豆來到了一所叫“巴學園”的學校,她十分喜歡這所特殊的學校,不料它卻毀於戰火……而小豆豆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著名作家和知名主持人,她十分懷念在巴學園那段快樂時光,就寫了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小豆豆剛來到學校時,看到這個學校的校門是兩棵大樹做成的,教室是由廢棄電車組成的,覺得十分新奇。當她見到校長時,校長認真地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這是她在孩提時代,大人第一次這麼認真地聽她講話。因此,她喜歡上了校長先生—小林宗作。

巴學園的上課形式很獨特,每人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而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只需在下課前完成就行了。因此,在巴學園,大家上課都很認真,不會出現聽課心不在焉的情況。如果大家上午就完成了功課,下午就可以去散步了。

在巴學園吃飯也很有意思。校長讓家長給孩子們帶“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為的是讓孩子養成不挑食的習慣,並能從吃飯中學到許多東西。比如小豆豆第一天吃飯時,媽媽給她帶來了魚鬆,校長先生問大家:“魚鬆是山上產的還是海里產的?”大家經過辯論,不但知道了魚鬆是海里產的,還收穫了快樂。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巴學園被燒燬時,校長先生並沒有痛哭,而是平靜地說:“噢,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呢?”這一句話凝結著校長先生對孩子們的愛,以及他對教育的熱情。而在這時,小學生小豆豆卻在疏雜湊車上,想著分別前校長先生對她說的話:“還會再見面的!”還有先生一直對自己說的那句話:“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不要忘了這些啊!”小豆豆對自己說。

讀到這裡時,我想,小林宗作是一個多好的老師呀!小豆豆是一個多好的孩子呀!在戰亂中還能情牽對方,真是太了不起了!假想小豆豆沒有遇見小林老師,沒有來巴學園上學,而在普通學校就讀,那麼在傳統教育方式的扼殺下,她可能就會失去她活潑的本性,變得消沉,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壞學生,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指指點點。而她就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走向了歧途。如果是這樣,日本就會少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就會少了一名知名的主持人!

當我再拿起這《窗邊的小豆豆》,再翻看一遍時,我彷彿回到了天真的一年級,和小豆豆一起玩耍,一起流淚,一起快樂,一起長大……

戰爭中的孩子們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4字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這真實的情形。

照片上,場面一片狼藉。天橋斷裂了,鐵路扭曲了,房屋殘破了。鋼架一根接一根地倒下,撞擊著地面,壓倒了一片的人,地上頓時血肉橫飛,呻吟聲、喊叫聲瀰漫了上海火車南站的上空。

在一些倒塌的廢墟上,一個孤獨的小男孩坐在一塊鐵片上嚎啕大哭,那哭聲猶如電閃雷鳴。他的嘴張著,呼喚著:“媽媽,你在哪裡?爸爸,我好害怕!我好想我們的家!”小男孩邊說著,邊用手拍打著地面,手劃出了鮮血,他也不在乎。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媽媽和爸爸會來找自己。但戰爭是殘酷的,日軍又投下了一顆炸彈,聲音響徹雲霄,月臺上橫屍遍地,碎磚碎片壓在人們的軀體上,其中就有小男孩的父母。他們的眼睛還睜著,在尋找自己的孩子!

滾滾的黃沙咆哮著來了,彷彿想掩蓋這血的洗禮。

是啊,戰爭是多麼的殘酷,多麼的可怕!戰爭使繁華的景象在炸彈中化為廢墟;戰爭使可憐的孩子無家可歸;戰爭使原本相親相愛的親人們再也看不到彼此。讓我們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世界變成充滿愛和溫暖的人類家園!

長青小學406班蔣詠珊

2017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