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蕭伯納與資本家》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蕭伯納與資本家》有感 篇1

讀後感 ,625字

我們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抱怨,而應該用智慧去解決!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資本家認為蕭伯納長得很瘦,別人會覺得在鬧饑荒。蕭伯納以資本家長得很胖說明鬧饑荒的與原因。資本家灰溜溜地走了……

我覺得蕭伯納十分聰明,他用智慧反駁資本家。他要是沒那麼聰明,也就不會有這樣巧妙的回答了,早就被資本家說得啞口無言,逃走了。他的才能令我佩服,資本家說完,他可以立刻答出來,可見他反應力十分快。他能用“長得胖是鬧饑荒的原因”諷刺資本家。

資本家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也是罪有應得,誰叫他這麼驕傲地跟別人說話呢?不料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自食其果。驕傲會使人成績下降的。資本家覺得自己很富有,就這麼不禮貌地跟人說話,他看不起別人,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好,都要有錢,這是人自滿的表現,自滿的人往往做事不會成功,不會如願以償。

我們生活中也有像資本家這樣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也有蕭伯納聰明謙虛的人。比如:一個人考試考了100分,他變得很驕傲,覺得什麼事都難不倒他。從此,他學習不再認真,成績不如以前了。有一個他十分謙虛,哪怕自己考了第一名也不自滿,他的成績越來越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驕傲而要謙虛,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個資本家是帶著嘲笑的語氣跟蕭伯納說話,最後被蕭伯納逼得無言以對,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了。我們在生活要平等待人,不要驕傲,驕傲會使人自己失去朋友的。一定要記住:驕傲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一個人必須以謙虛為本。“滿招損,謙受益”啊!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2

讀後感 ,672字

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一個船伕在一條湍急的河中擺渡一位哲學家,那位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又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船就翻了,兩人都掉進了水中,船伕大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你整個生命。”

故事就是這樣,歐亨利式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首先,哲學家的演算法有問題。“一半”加上“一半以上”,大於“整個生命”。其次,哲學家的話過於偏執了些。如果一個人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你就說這個人不配擁有完整人生的話,你就錯了。錢鍾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可他考清華的時候數學得了15分,北大仍錄取了他,你能說他的人生不完整嗎?馬雲幾次考大學數學有1分、19分、79分,這些仍不能阻擋他成為中國首富,你能說他的生命失去了“一半以上”嗎?肯定不能。最後,我覺得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算你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只要你願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社會的一顆螺絲釘,你就把平凡的事業活成了不平凡的人生,那樣的生命也一定會是完整的。但如果你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那你的一切知識就沒有了載體,那一切就都是無效的了。

我發現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哲學家”一類的人。比如有的人說起來口吐蓮花,做起來卻全面抓瞎。有的人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刻苦努力,每天堅持熬夜—看手機。有的人不顧健康,暴飲暴食,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習。”這都是消耗生命的表現。

生命是一個人去做任何事的基本條件,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吧!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3

讀後感 ,1091字

這是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船伕和哲學家在海上坐船。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這句話,狂風呼嘯,小船頃刻被吹翻,兩人同時落水。這時,船伕喊到:“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擇小故事讀起來的確有點搞笑,但可以引導人們靜心思考。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學識淵博的哲學家與知識短淺的漁夫。在這艘船上,哲學家的學問明顯高於船伕。可在翻船的那一刻,哲學家的那些學問,只是腦中的擺設罷了。而此時的船伕,他用自己這些年來與風浪鬥爭的經驗在這次災難中存活下來。

在現在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同學,課沒上完,他們就自以為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便不聽老師所講的習題,開起小差,自娛自樂,驕傲自滿,跟同學“炫耀”自己的“才華”。他們甚至看不起那些不太聰明的同學,嘲笑他們的智商。但那些同學,他們不但課上認真聽,課後認真完成習題,還堅持“不懂就問”這個原則。在發生“風波”時,究竟存活下來的是哪種同學呢?

我們把前一種同學比作“哲學家”,後一種同學比作“船伕”。前者自認為學識淵博,甚至當著同學面需要他們的“才智”。但那些老師在課上講過的習題,一放到考試中他們就傻眼了。最終換來的結果自然是糟糕的成績。而後者看似不聰明,但在經過一天天的努力之後,最終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場“考試風波”中“存活”下來。到最後,那些驕傲的人只能後悔,後悔當初不好好學習的自己。學習就是一條大河,在經歷風浪時,只有那“船伕”才能活下來,而那些經常高傲的“哲學家”們一旦經歷“風浪”,他們用什麼去保護自己呢?

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無論你的學問有多深,請你一定要做一個“漁夫”——一個腳踏實地的“漁夫”,這樣才能在學習這條河流泛起大浪時不被淹沒,一步一腳印的向前衝!

讀《紅玫瑰與白玫瑰》有感 篇4

讀後感 ,735字

“每個男人生命中都會有這樣的倆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是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最經典的一段話,寫出了中國眾多男性的心聲。而我談的就是這段愛情背後的艱辛與無奈。對於許多男人來說,得不到的自然才是最好的,但是得到了的東西未必就不會失去。大多數人這樣,振保也亦然。如果有那樣一個人,他可以認真對待每一段感情並無悔於最後的結果,不只要美好的過程更要完美的結果;如果有那樣一個人,他能在有了紅玫瑰以後安然的過好日子不去惦記著那個“床前明月光”;如果真有這樣一個人,那該是多好。

令我感觸深刻的並不是嬌蕊怎樣的豔麗與媚態,而是在她與振保離別多年後再次重逢時的身體發胖。多年以後,振保困於生活的壓力,嬌蕊也不再同往日那般活的精彩,這讓我深深讀出了歲月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嬌蕊是一朵凋謝枯萎的玫瑰,久而久之也便成了一抹蚊子血極其普通了。而煙酈,她輸在了自己的懵懂與無知上面,輸在了自己的固有化模式上面。她愛振保,但也不只是要振保,她若是嫁給另一個男人也仍然會去愛另一個男人。但換個想法,煙酈最後與別人有染,也是振保自己一手促成的。可以說,振保和煙酈都不快樂,這段婚姻也從未幸福。

書中三個人物都是悲情的,我們並不能在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也不能在得到的時候太去貪心。我們只有懂得如何愛自己,才能有資格去說怎樣愛別人。“愛”從來就是一個很大的主題,振保嬌蕊煙酈愛了一生,也敗了一生,而我們的一生還太長了。多虧的是,嬌蕊在離開振保以後終於遇到了那個對的人,儘管她已然成為一個落敗的紅玫瑰。

或許,愛情本身就是悲壯和美麗並存的本體。情至深處,知悔不願悔。

陷入沉睡,甘為死亡——讀《沉睡的人魚之家》有感 篇5

讀後感 ,953字

一直以來,我對死的認知都還只停留在去世,直到讀了東野圭吾的這本書之後……

不是他的新讀者,過去的《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等都讓我陷入沉悶了許久。

故事從小男孩宗吾闖進薰子家開始,以他獲得心臟移植後再回去那,卻發現,那兒已變為空地結束。三條故事線各自發展又互相影響。薰子與丈夫和昌在面對溺水而腦死的植物人瑞穗不惜傾盡一切,用世界上幾乎是最先進的儀器救她。當和昌公司的員工星野用磁力刺激讓瑞穗能在操控下舉手運動或是微笑,薰子彷彿著了魔似的堅定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活著,到最後她舉著菜刀對著女兒問警察渡邊:“如果我把刀子刺進她的胸膛,我有罪嗎?”,再到侄女若葉的坦白,瑞穗是因拿若葉掉進泳池底的戒指而溺水的……薰子終於從三年多的幻想中清醒過來,三月十一日,她感到瑞穗站了起來,與她告別,瑞穗就此,真正離開了,凌晨三點二十二分。

初讀時,只感瑞穗的經歷太過悲慘,卻沒想之後,人性的掙扎和反省才真是讓人深思的地方。當和昌與薰子回家談論捐獻器官時,和昌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內心的苦悶,糾結,自責,無奈雖隻字未提,卻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我也只感到苦澀,直抵內心深處,我又不得不佩服薰子,在面對丈夫出軌後,知道自己無法容忍,為了女兒,決定在女兒小學面試之後再離婚;三年多以來,對女兒的悉心照顧,讓她無異於普通人,只是一直在沉睡著;最後打電話給警察後頭腦的冷靜……她或許早就想到了,才會每年一月份都給瑞穗拍照,直至結尾,她都要與醫生關於死期為三月三十一日還是四月一日而爭論。她是一個理性的母親,很堅強,很勇敢,她在堅持著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才會又同意判定腦死亡,讓大家都出乎意料。

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在大徹大悟後果斷作出選擇,我想這便是東野圭吾想告訴我的。死亡只是人間必須經歷的階段,有時,我們得學會看開些,再去好好體會人生。器官捐獻與否或許是超乎道義的事,宗吾在獲得捐獻的心臟後重獲新生,雖未點出捐獻者是誰,讀者都心知肚明,是薰子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使這個無意闖進她家的小男孩活下來,這真是足夠的巧合嗎?

瑞穗沒有死,如果規定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為死亡,那她還活著,哦不,是他還活著……

人活著是為何,死有是何?我無從得知,我能清楚的只是生活很精彩,也充滿著意外,沒人能確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那就盡力活好現在吧!

選擇與資本 篇6

國一作文 ,850字

資本,是選擇的籌碼。

合上《左宗棠》,我依然深陷其中。清朝末年,列強侵華,殺戮之聲不絕於耳,清廷卻一味粉飾太平。只有洋務派力排清流“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便有左宗棠。

左宗棠在觀英艦之威時,英軍少校的習難,引起了他隨從的憤慨。他們紛紛表示“不甘示弱”。左宗棠卻陰著臉道:“示弱不示弱是一回事,弱不弱又是一回事。”左宗棠身為國家中樞大臣,不被世間金銀俗物蒙避雙眼,一眼看透清廷實質,真乃晚清最後的清醒者。

的確,當時清朝國力虛弱,光緒沒有實權,慈禧太后一手遮天,大臣們身居清流固步自封。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進一步走向滅亡的深淵。讓人痛心的是大臣們結黨營私,徇私舞弊,甚至連統治者也居安不思危。

這時,清王朝雖滿心不甘,卻又受制於列強。為什麼?因為清王朝沒有向列強攤牌的資本。她不甘示弱,卻十分“弱。”她沒有資本去選擇示弱與否,只能認輸。

相反,清王朝可以選擇在新疆伊犁問題上與俄國是否征戰。因為俄國當時無暇東顧,它在西方戰場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清王朝以此為資本,選擇收復伊犁。

資本,的確是選擇的籌碼。

前些年,一則請假條在網上大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請假者多麼的瀟灑,來了一場就走就走的旅行。但眾多網友卻紛紛哀嘆“工作那麼多,做完了再說”。誰不想去環遊世界瀟灑一翻呢?但大多數人只能想一想罷了,因為他們沒有資本——時間、金錢、精力。人們必先滿足世俗的物質生活,然後才有資本去追求精神享受。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你的資本是你選擇的籌碼。一個人資本的大小,決定了他選擇的多少——也就是說他的籌碼越多,選擇權就越大。

所幸,我讀《左宗棠》這本書還不算晚。它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我現在必須要努力了,要想擁有選擇權,要想不被選擇,那麼,必先強大自己的資本。這樣,未來才能自由選擇,而非聽天由命。

永遠的霸王——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 篇7

讀後感 ,675字

你是你,破落的貴族,莽撞的英雄,吳中子弟莫能及的勇士;幾千年前的戰役,幾千年後依舊傳頌,因為你是你,西楚霸王—項羽。

“項燕,楚國之將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春秋戰國,群雄割據,秦起一時,覆滅六合。你那楚國也隨之而亡了。然而即使身為前朝遺民,你那身上卻有著楚國貴族,名將後代的任誰也湮滅不了的王者氣度。君臨天下之霸氣,是你。

“書足以記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口出狂言,那是你有實力。才謀遠略,力能扛鼎,凡夫俗子望塵莫及。少年鴻鵠之大志,是你。

“彼可取而代之以。”始皇遊會稽,莊嚴肅穆,你卻不服其威儀;濁世之下,酷吏之中,你卻敢高言:取而代之。敢做敢言之擔當,是你。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營趙歇,誅宋義,僅留三日之口糧,卻使“當是時,楚兵冠諸侯。”矩鹿之役,歷九戰,憑五萬楚兵破章邯二十萬大軍。運籌帷幄之頭腦,是你。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客,意在沛公;絕佳機會,你卻不齒;箭在弦上,你卻猶豫放棄;跑了他,毀了你。唉!為人處世之大度,是你。

“騅不逝兮奈何兮,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兵四圍,楚國之歌驟起,連你也沒了主意。烏騅寶馬,虞姬愛妻,十萬大軍,如何捨棄。兒女情長之俠骨,是你。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烏江水畔,渡者生,留著死。而你卻因“無顏”將“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這是糊塗還是明白?捨生取義之浩氣,是你。

我的將軍,我的霸王,我的項羽,你有你的虞姬,你有你的烏騅,生陪你,死為你;人生短短數十載,得一紅顏,有一知己,足矣。霸王,你的死不是悲劇,是個傳奇。

讀《項羽本記》有感 篇8

讀後感 ,950字

項羽,是一個多麼具有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能以一敵百,能從以前的非有尺寸,三年中率領諸侯滅秦,號稱“霸王”,在歷史中也是很少有的,然而沒有坐上皇位,就在自己的渺小錯誤中死去了。

項羽,我仰慕他。

他有著雄心壯志,能對秦始皇的王位說出“取而代之”的話語,確實有著過人的膽識。在三年之中,從一個小民變成率領諸候的“霸王”也能看出他是很有能力的,這與他的勇敢與大膽是分不開的。在戰場上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在家中又有著柔情的一面,面對著烏江,背對著敵軍,他將虞姬殺了,當時他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有著萬般的不捨,有著千般的無奈,但是面對著不捨與無耐他只能做的也只有忍痛割愛,親手殺死了心愛的女人,這種心痛,似乎比亡國更甚,過了江東又奈何,時間和成功又怎樣扶平他的心傷!於是他的思緒開始混亂,他找不到自己錯在了哪裡,只能用“天亡我也”四個大字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項羽,我憎恨他。

當機不斷,優柔寡斷,這怎麼是成大事者的行為呢?人無完人,但每個人又有自己的非常之處,古之成大事者,無不有能人相助,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妄為“西楚霸王”!也註定了他的奪天下的道路會因此中斷,驕兵必敗,他就輸在這了,而且輸得幼稚,輸得可惜,就如同一鍋的湯,被一隻區區不值一提的蒼蠅汙染得令人作嘔。

項羽,我同情他。

似乎他的輝煌從小注定,但他的失敗也從小注定,從小就養成了目無一切的自高自大的惡習,卻沒有人去提醒他,沒有人批評他,沒有人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實在是可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又無人能讓其改之,過之不改,又如何能成為聖賢。作為一個男人,在外他闖出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內,又能憐愛他的妻子,這樣的男人也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是一個瀟瀟灑灑走過一生的男人,試問古今又有多少能做到他這樣的人,他,雖敗猶榮!

項羽,我珍藏他。

穿越好歷史的風塵,藉著司馬遷的《史記》,我看清了他;他高大勇猛,有著關羽、張飛般的氣慨;他為人坦蕩,有著周瑜般的執著去打正義之戰;他柔情似水,有著林覺民般的憐子丈夫。他的鴻門宴告訴我,有些事不能去做,即使你做了會稱帝稱王;他的破釜沉舟告訴我,有些事你必須有膽量去做,縱使做了以後會毫無退路;他的烏江自刎告訴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項羽,已在我心底,作為我穿越紅塵的朋友,已被我收藏,無法遺忘。

讀《生命的本質》有感 篇9

讀後感 ,550字

生命,當你經過叩問和深思,終會領悟生命的真諦。生命,就像菊花一樣,要點點滴滴刻畫情懷。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如文中所寫“生命從一降生,就像穿上紅舞鞋。”生命的本質,就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開始珍惜,活出精彩。也如“生命的本質,是人在無限困難中都會快樂”,告訴我們快樂也是生命的真諦。我也有過這種經歷。

那晚夜如涼水,我在那花叢中看到一群小小的蝴蝶,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五彩繽紛,毫無暗淡。我趁著那隻小蝴蝶停留在一朵小花上,我輕手輕腳走過去,雙手合攏,攏住了那隻小蝴蝶。它彷彿知道自己掉入險境,用兩隻翅膀拼命掙扎,想往我手縫裡鑽出去,我不得不放了它,一隻懂得生命真諦的小蝴蝶。我獨自一人靜靜地走著,在月光瀉在大地的時候,我緩緩地,靜靜地走著,體會著……

當我早上去上學時,看到牆角的花開了,在別的花被雨水沖刷時,不斷脫落時,這朵花,沒有別的花那樣奼紫嫣紅,卻經得住考驗。每個同學走過時,只關注著那一叢叢五彩繽紛的花,卻沒有留意過這一朵。我卻停住了腳步,這一朵花,被風雨擊得零星有脫落,但卻堅強的屹立在風雨中,彷彿一陣微風拂過,就會散落一地。卻沒有。

在經歷過這兩件事,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命,我認為不僅僅是我們人懂得生命的真諦,植物動物都有堅強的意志。生命的真諦就是意志上永垂不朽的精神。

讀《同桌冤家》有感 篇10

讀後感 ,737字

最近我讀過一本書—《同桌冤家》。我被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在生活中同桌就是天生的冤家,“三八線”的鬥爭,“傳字條”的風波,每天都在上演。

書裡的一片文章—《與同桌的雙邊關係》讓我感觸良多。同桌擋在前面不讓“我”回到座位,“我”知道同桌不是省油的燈,就施展獨一無二的功夫“韓沂桓式拉耳功”揪住了他的耳朵提了起來。他便裝作一副可憐的樣子向“我”求饒:“韓大“蝦“饒命啊,小的知道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心裡得意極了”

又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同桌用手肘撞我,筆尖在本子上畫出一條傷痕,“我”趁他不留神的0。0000001秒時,狠狠地踩了一下他的那隻受過傷的腳,他立刻殺豬般的叫起來,“我”得意極了。

漸漸的韓沂桓覺得這種生活太讓人提心吊膽了,於是她就去請教坐在她前面的女同學,向前面的女同學一陣“取經”之後,韓沂桓終於明白了林老師常說的“同桌之間要以和為貴”。

有一次,韓沂桓和同桌在寫作業,突然同桌的橡皮掉在了地上,韓沂桓彎下腰去把橡皮撿起來,並輕輕的放在桌子上,他頓時愣了,紅紅的臉上寫滿了問號。在哪一瞬間,“我”的心頭如沐春風。頓時橫在“我”和同桌間的一層“堅冰”已融化了!

從那以後韓沂桓便和同桌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想既然能成為同桌,那就證明我們有緣,所以更要學會珍惜和寬容。要做一對互相幫助的好同桌,不要做一對同桌冤家。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好好珍惜身邊這來之不易的友誼吧!

讀了《同桌冤家》這本書,我覺得雖然同桌“風波’每天都在上演,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去體味同桌之間發生的點滴,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同桌失意時,多一句安慰的話語,有快樂的事情,跟同桌分享,在同一班級,坐在一起,就說明彼此有緣,讓我們珍惜身邊這來之不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