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落花生》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落花生》有感 篇1

讀後感 ,878字

《落花生》的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出生於臺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落花生》這篇散文寫了許地山用“落花生”的品性來教育子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的確是呀,花生的好處有很多,但最可貴的是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讀到這裡,讓我想起六身邊的一些人來。你們看,食堂做飯的阿姨,我們每天吃的飯都是她們做的,可是,我們想過她們的好,想過她們的付出嗎?還有掃地的環衛工人,乾淨的走廊、一塵不染的教室、潔淨的街口,這些都是他們的功勞,可是,我們關注過他們的手,關注過他們的辛勞麼?還有為學校值班的保安叔叔,我們的安全是被他們維護的,他們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地看守著,校園的大門,默默地奉獻著。可是,我們在意過他們的美醜,在意過他們的品行麼?有多少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雖然並不出人頭地,可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啊!這些平凡又普通的人,正像一顆顆落花生,雖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文章中還寫道:做人,不要像蘋果、石榴那樣引人注目,而要做花生那樣,長相不好看,但卻很有用的人。你看,我們班的小趙吧!長相平平、成績又差,再加上他體育差、不講衛生、令人生厭。可是,他一直在班上默默無聞,卻無人關注。在我眼中,他十分負責,班上的牛奶都是由他一個人管理,他奉獻自己,快樂大家。我還想到了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一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的人,但他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一箇中國。馬雲最大的功績是用科學技術來改變世界,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到他的恩惠。

散文中最有意思的一句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也感受頗深。可在中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受盡宮刑,痛苦不堪,誰會想到,他會成為“”紀傳體“史學家第一人,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三絕唱”。司馬遷算得上是一個奇人、偉人,為中國的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一個有用之人。

人,為什麼而活著?讀了許地山的《落花生》,我似乎有了答案。一個人,不管他相貌堂堂,或是平庸弱小,只要他腳踏實地、樂於奉獻,只要他有益於別人和社會,他的人生就有價值。我,願意書寫有意義的人生。

讀落花生有感 篇2

讀後感 ,529字

花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僅僅是好吃嗎?不!特別在讀了《落花生》後,我再次重新整理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本書講了許地山成長的故事,從臺南戰亂到移民大陸,再到父親對他們兄弟的影響,在他心中刻上了“樸實無華,無私奉獻”八個大字。這八個字雖簡約樸素卻有深刻含義,簡直就是花生的真實寫照,

是啊!相對於外表華麗的蘋果、桃、石榴,花生的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精神在這一刻顯得格外奪目!不禁讓我聯想到,生活中那一抹亮麗的紅,它迅速與花生的影子重疊。

還記得那次四川涼山森林大火嗎?1300餘人挺身而出,奮戰近20個小時參與救火,最終以30名青年消防員犧牲宣告結束,但他們用生命保護村組15個、民房30餘戶,至今回想那新聞仍不禁眼眶發燙。

生活中的他們頂著高溫酷暑,身著厚重防化服,第一時間在搶險救援的事故現場中衝鋒陷陣,不就和許地山筆下的花生一樣嗎?它埋在泥土裡,只露出枝幹,可到成熟時,它一點都沒隱藏,將自己傾情奉獻!你看,花生葉晒乾可以作為牛羊的飼料;花生殼可以充當優質養花肥料;花生仁可以榨油、製成各種食品……你看花生,渾身上下都是寶啊!

看著落花生,我陷入沉思,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讀《落花生》有感 篇3

讀後感 ,612字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叫《落花生》的文章,讓我有許多感觸。

文章講的是作者家中的落花生豐收了,於是,作者和家人一起吃花生,評花生,賞花生,作者的父親並對作者講述了花生的好處,然後借物喻人,教作者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做一個只講體面的人。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父親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讓我明白了人不能光有外表,人還要為別人做出貢獻,多幫助他人。雖然花生埋在土裡,沒有美麗的外表,但它卻有許多作用,滿足了人們各種口味和生活追求,食用,榨油,且價格便宜,為人們做出了很多貢獻。

並且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有不計其數的人都是默默無聞,不求名利的付出,為人們做出來卓越的貢獻。比如保潔員們,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不管颳風下雨,都在打掃著小區、公園,但他們卻不求回報,只為了讓我們的環境變得一塵不染。再比如說教師,他們每天授課,批改作業,教導學生,每天都披星戴月,甚至為了更多的教給學生知識而帶病上課,他們就像辛勤的園丁一樣呵護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他們不為名利,只為了把我們這些學生培養成祖國的棟樑。還有交警叔叔,他們為了維持交通秩序,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卻沒有抱怨過一句,因為他們一直堅持守護我們的交通安全。

一個人最重要的在於他對這個社會的貢獻,所以我認為我要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人,做一個對人們有用、不光有外表的人,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因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生命因挫折而精彩——讀《茶花女》有感 篇4

讀後感 ,739字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你忽視了它,或不去珍惜它的時候,那這‘生命’兩字將變得毫無意義。”

這是我在看完法國大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之後悟出的道理。

《茶花女》這本書主要是寫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的故事。年輕貌美的她因為涉世未深被誘使成為妓女,人稱“茶花女”,由於環境的影響,瑪格麗特逐漸變得頹廢墮落,在得知自己患上肺病之後,她曾經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悲慘地離開了人世。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同情女主人公“茶花女”的悲慘命運,又或是對那個冷酷的社會表示不滿。原來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可這個想法卻在我最近重讀本書時,發生了變化。難道茶花女的悲慘命運只是上天的一個懲罰?難道她自己就沒有任何的責任?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文中的茶花女也有錯,因為她把生命看得太沒意義了,就算她的命運十分悲慘,那也不能因此而糟蹋生命,自暴自棄,而應該鼓勵自己,相信自己,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位截癱的張海迪,學完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而且還翻譯了許多國外文學著作;盲聾女海倫,沒有向命運屈服,成為了一名作家;全身癱瘓且雙目失明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寫出了偉大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所有的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都印證著,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難道他們的命運就比茶花女順利?我想,他們的命運甚至比茶花女還要悲慘,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放棄努力,浪費生命。相反,他們努力著,拼搏著,奮鬥著,所以生命在他們身上是如此精彩。

生命是自己的,生命的價值也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我們更加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儘管困難重重,儘管不盡如人意,但生命真正的價值不就在奮鬥、拼搏嗎?就讓我們成為自己的驕傲,在面臨困難時,在面臨厄運時,永不言敗,永不放棄吧!

鏡花水月的密碼——讀《鏡花緣》有感 篇5

讀後感 ,991字

鋒芒畢露的鐵檻鎖不住一堵梅香,與她們一同去追隨那一抹褪色的陽光。乍起的晨風,驟然吹起的緇衣掠起清高的眼波。群芳之蕊,奠定了幻化的夢境。惟我,從書中解開鏡花水月的密碼。惟我,背倚黃昏,登樓望月……

是甦醒的心扯不住金蓴玉粒匆匆的腳步?還是夢幻中聽到緇衣沙啞的呼喚?從書中,我悟出“鏡花本空相,悟徹心無疑”的深刻道理。“鏡花緣”取鏡花水月空幻之無常義,突出主題,要求提高文性地位,讓古代文性揚眉吐氣。原來,神化般的世界被封建的枷鎖粉飾了日子,已不再絢麗。而檀香瀰漫了整本著作,讓它璀璨光芒!

我,聞著茶香,翻開了鏡花水月的空幻,也解開了鏡花水月的密碼……

唐朝武則天當政之後,詔令百花齊放,眾神被迫聽令。但為上天所遣,謫於人間,變成一百位人間奇女子的傳奇故事。從書中,我領略到女性的才華被封建擱淺一方,也反映了她們在現實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待遇。我深有體會,體會到作者尊重女性的思想及對古代女性長期被壓迫和批判,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倫理的否定。

我感觸很深。要不是武則天開放女科,這些人間女子的才華永遠得不到施展。感風吟月的傷懷,彷彿把三月勘破,讓她們自理空王。原來,古代女性聰慧的才華幻化成鏡中月,水中花,是封建的枷鎖成了她們一道無形的裂痕。終於,我解開了鏡花水月的密碼,讀懂了,領會了感想很多……

“蘇氏蕙蘭識錦迴文璇璣圖”,一看全是字,是聰慧的史幽探用七種色彩將文字分開。百名花仙投生人間,將各有作為的滿腹才情寄居人間。唐敖,多九公在黑齒國的文學塾中遇到紅紅、亭亭。她們詩書禮樂無所不通,於是便與多九公,唐敖一同探討學問。涉及音韻文字,經書義疏,學術流派。她們的一番才學,把倚老賣老的多九公弄得面紅耳赤。

原來,“鏡花水月”的密碼裡藏著許多真諦……

平平仄仄的江水依舊洗刷著內心的無奈,“鏡花嶺,”“?天地靈犀,終於在這個夢幻國度裡得到了釋懷。

我,輕敲窗櫺,走進幻境。古代才女已被“鏡花水月”的四弦翻演繹得淋漓盡致。我的書香生活中,已拉起了人生二重奏。從書中,感觸很深。我讀懂了《鏡花緣》。也讀懂了自已,解開了心結,破解書中的密碼。我讀懂了,我要站在自已的舞臺,發光放熱。站在自已的舞臺,秀出真我風采!

原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真諦,萬萬千……

水涸雲散,嫣香落後。她們一摺詩娟蝶般飛揚,留下了對“鏡花水月”的熾熱。我沉思在蠱惑的燈光中,浮想聯翩……

讀《茶花女》有感 篇6

讀後感 ,674字

當我合上手中的書時,茶花女的形象已深深地在我的腦海裡。在她即將離開人世的日子裡,寫給阿爾芒的信悽慘斷腸,讀來催人淚下。

可能女人真的是得罪了上帝,不然為什麼女人要受如此多的苦,而男人卻可以逍遙自在地生活,對於女人來說,命運確實不公平。

雖然茶花女瑪格麗特只是一名妓女,可妓女也是人啊,為什麼我們要排斥她。如果不是生活所逼,誰願意把自己弄到這般田地,誰不想擁有平凡幸福的生活。可是她想過平凡的生活,為什麼就不能給她機會?兩人真心相愛,為什麼要拆散一對有情人呢?

瑪格麗特為了自己的愛人,拋棄榮華富貴的生活,本以為自己擁有真正的愛情,可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她的美好幻想破滅了。阿爾芒父親一開始威脅她,後來得知瑪格麗特為他兒子做了如此大的犧牲,深深地震撼了,改變了態度,但還是讓瑪格麗特離開自己的兒子。

因為愛,瑪格麗特選擇了離開!

衝動的阿爾芒,被眼前的事情矇蔽了雙眼,認為瑪格麗特是因為自己給不了她幸福的生活而選擇了離開。他內心充滿仇恨,於是,他開始報復。可憐的瑪格麗特不僅要忍受身體的痛苦,還要忍受自己心愛的人的侮辱。瑪格麗特病入膏肓時,那些所謂的追求者,好朋友一個個離開了她,只因為瑪格麗特身上沒有他們所能索取的東西了。終於,瑪格麗特去世了。

茶花女與死亡做鬥爭期間,寫給阿爾芒的信,情感真摯。她雖然喜歡過奢侈的生活,但她決不會是一個只從男人身上榨取錢財的機器。面對生活所迫,她選擇了忍受,有人會說她自作自受,可活在底層的人不這樣做,哪能開鑿出生活的另一條路?

讀完《茶花女》,我為茶花女幾次落淚。面對阿爾芒,我真的無法評價,我瞧不起他這樣的人。

讀《梅花魂》有感 篇7

讀後感 ,471字

這一週,我讀了一篇叫《梅花魂》的文章,簡潔樸實的言語讓我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梅花的秉性,襯托出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讓我們體會到他那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他讓我明白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人。

在這篇文章裡,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外祖父每次讀到抒發思念家鄉的經史詩詞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後來,外祖父因為年齡太大,無法回國,竟然像小孩一樣嗚嗚地哭了起來。還有就是一張墨梅圖,被作者不小心弄髒了,一向慈愛的外祖父卻對作者“大發雷霆”,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明白那都是海外遊子對祖國母親綿綿思念之情。

從古至今,我們的英雄們都在用他們的方式深深熱愛著祖國,為祖國奉獻青春和熱血。遠有文天祥、岳飛、近有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我們應永遠牢記:祖國的繁榮昌盛,人們生活的幸福安康是無數英雄先烈用鮮血換來。

當今的我們不用面對國破家亡,不用背井離鄉,生活在幸福祥和的和平年代,我們更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爭光,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錚錚華夏兒女!

讀《桃花扇》有感 篇8

讀後感 ,1260字

初次接觸《桃花扇》,看的並非原著,而是歐陽予倩先生的戲劇版本。所以看之前,早已在心底作了建設,因為戲劇和原著畢竟會有差別。不過,所幸還好,兩者在內容上除了結局有很大的改變,其他倒是沒有什麼。

看戲劇版的《桃花扇》,起初我是懷著好奇的心情來看的。早在高中時期就聽說過《桃花扇》了,只因種種事情以及個人惰性一直沒有碰過,所以總是有種好奇心性的。雖然對於自己第一次接觸此書看的竟然是戲劇有些不滿,可看到內容後就不那麼認為了。曾經我看過老舍先生的《茶館》,這是一本話劇,我不知道戲劇和話劇究竟有什麼差別,可是共性我是看在眼裡的。

戲劇本《桃花扇》在前面內容與孔尚任先生的原著基本一致,只是語言更質樸些,神態動作更細緻些,結局大相徑庭了些。原著的《桃花扇》結尾是侯朝宗與李香君雙宿雙棲、子孫美滿,而戲劇版則改成了朝宗在新朝再求功名,香君羞憤而死。不得不說兩者各有千秋。孔先生的男女主人公志行高潔,從一而終。侯朝宗雖有一時昏聵,但被香君點醒,隨後一直堅守本心,忠貞為國,改朝換代後,無心功名利祿。而香君更是一柔情烈女,誓不向惡勢力屈服。兩人最終在戰爭結束後,團圓,可謂是合情合理。而歐陽先生的戲劇便不同了,他讓侯朝宗心性並不那麼堅定不移,雖然對於香君“磐石無轉移”,可是最終為了自己的生活求了那虛浮功名。而香君更是剛性裂心,棄扇,血濺當場。這樣一改,顯然更加戲劇化了些,不過,正因為如此,才讓其更有吸引力,畢竟戲劇究竟是戲劇,有起伏才有精彩。自然的,這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對於兩種藝術,其實我都很喜歡。

《桃花扇》是發生在明末清初的故事,因為亂世,所以裡面免不了有一些醜惡嘴臉。在亂世中苟且偷生、攀附權貴、藏汙納垢、誣陷忠良、只圖享樂、視他人性命如草芥的阮大鋮和馬士英,喪盡天良,做盡了壞事。將李香君逼的無路可走,將侯朝宗逼的有家不能回、四處奔波。凡此種種,都叫世人所不齒。不過,裡面有一個人我倒是很感興趣,就是楊文驄。這個人在交往上有點本事,用我們現代的環境,就是黑白通吃。不論是侯朝宗一派還是阮大鋮一派,他都能混的如魚得水。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處事圓滑吧。比起阮大鋮、馬士英乃至侯朝宗、李香君,我覺得這才是個厲害人物,懂得撫弄人心。說他牆頭草隨風倒,可是他並不偏向於哪一方,他並不針對香君他們,之所以聽從權貴的,也是為勢力所迫。然而,究竟他還是有諂媚的嫌疑,可是他還是能夠得到香君他們的尊敬,不得不說,這可真是一個矛盾的存在,好像哪一方都不會特意針對他,他就是一箇中間人,卻是兩頭都討好。說不上喜歡這樣的人,可是仍舊佩服這個人的社交手段。當然了,說到榜樣,大家都會說像李香君這樣的人,當是為人的典範,我也是贊同的。做人就該有一個原則,並不能隨意改變自己,要堅守本心。

讀《桃花扇》,一方面我感受到的是書中塑造的人文情懷以及對於亂世人心的感慨;另一方面,我體會到的則是藝術的魅力。孔先生塑造人物相當成功,個個形象鮮明,具有特色,於寫作方面我收穫良多。

好書自有其千金的價值,學不到什麼,只能是自己太不用心。我該慶幸我還能看到些價值。

故鄉的桂花又開了——讀《桂花雨》有感 篇9

讀後感 ,625字

今天,我從語文書中讀到了一篇思鄉的課文,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

課文中追憶了作者記憶中最美好的故鄉印象。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前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讀到這裡,我忽然想起我家門前的桂花,小小的,躲在綠葉後面,我似乎從沒注意過它。我心生疑問,桂花這既小,又不顯眼,作者怎麼會注意它呢?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不顯眼卻為自己精彩的人或物,如:依米花。依米花在懸崖上開花,它開花不是讓別人欣賞它,讚歎它,別人沒有看見它時,它依然開花,它開花是為了自己而精彩。我小時候故鄉也不太引人注意,從來沒有外地人來,所以清靜。

“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起來,原來,作者小時候也那麼天真呀。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傻事,那天,我跟在姐姐後面玩,忽然,我摔倒了,隔著10米的距離,我開始怪姐姐:“嗚嗚,姐姐把我推倒了,不理姐姐了。”童年的我真是頑童,天真!

“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收在鐵盒子裡,可以加在茶葉裡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年糕。”今天吃飯時,我問外公:“年糕都是桂花瓣做成的嗎?”說著,我拿起一塊年糕聞了聞,咦?沒味?外公“咯咯咯”地笑了,我一臉懵懂地眨眨眼,看著外公,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綦江的美味,向日葵裡,瓜子的原滋原味,自己摘葉子攔餡兒做成的棕子,自己晒花生炒了吃的脆花生……。那時,外婆總是把花生放在簸箕裡,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晒。

故鄉的桂花又開了,什麼時候才能再搖一次桂花,聞一次桂花香呢?

讀《桂花雨》有感 篇10

讀後感 ,588字

《桂花雨》是作家曹文軒寫的一篇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也寫了一個喜歡搖桂花但不敢去的女孩漸漸地在朋友的幫助下也去了搖桂花。即使這個女孩被媽媽拋棄了,但她很堅強地和外婆過著日子。

《桂花雨》裡的最後一段讓我印象深刻:所有的孩子都去搖桂花,包括婉靈也去了。搖桂花時,所有的孩子都仰起頭來看飄落的花,只有婉靈的頭是低著的,讓她覺得自己原來可以活得這麼精彩,讓她不再是一個人自娛自樂,而是能和所有孩子一起享受童年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見過桂花嗎?我見過桂花,而且特別喜歡桂花。因為桂花的香氣芬芳迷人。桂花樹長得枝繁葉茂,桂花更是清雅高潔,香氣濃郁。

我想:作者把桂花寫得惟妙惟肖,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像作者一樣搖一搖桂花,享受那童年特有的快樂。我的童年是快樂的:父母很疼愛我,他們儘量給我們最好的一切。是誰,半夜時幫我蓋上被踢下的被子?是誰,每天晚上陪著我完成作業?是誰,為我精心準備那一個個充滿驚喜的生日?校園裡,我的童年也是快樂的:老師就像朋友一樣待我,當我驕傲的時候,她會提醒我;當我洩氣時,她會鼓勵我。同學很喜歡我,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嬉戲、一起努力、一起流汗……這樣的童年,怎能不讓我享受?我會好好珍惜我的童年,因為在裡面有著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的許許多多的愛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