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真愛無聲》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真愛無聲》有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9字

生活中有很多愛,而這些愛往往發生在生活中一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中,又常常讓人感受不到,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愛,愛需要每個人都來仔細地品味。

《真愛無聲》這本書告訴了我:“真愛是默默無聞地,是無私地,是很平淡,像茉莉花那樣平淡無奇。”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母親的愛》。文中作者第一次哭是因為媽媽非讓六歲的她自己一屋睡,第二次哭是因為媽媽不給買好看的衣服。此時她很憎恨媽媽,以為媽媽沒有對她愛,媽媽不愛她。第三次哭是因為偷看媽媽的日記,才明白媽媽是想讓她從小養成好習慣,不浪費,學會獨立生活,長大後成為生活的強者。頓時,她明白了媽媽對她的愛,懂得了媽媽的心,她開始後悔自己以前對媽媽的看法,突然明白自己長大了。

生活中有多少類似的事例呀!哪怕是媽媽倒的一杯水,為我們做飯、洗衣這都是愛啊!愛是無私的!生活中充滿了愛,學校里老師為我們批改作業、講課、教我們做人……這都是愛。平常媽媽給我檢查作業時,發現有錯題,就會批評我,而我卻不服氣,說媽媽壞,現在才明白這一切都是愛。

這讓我聯想到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它寫出了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他們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依靠,真切感人,耐人尋味。

啊,親情依依,親情依依。沒有親情伴隨的人永遠長不大。

《真愛無聲》讀後感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1字

《真愛無聲》這本書通過感人的手法,扣人心絃的筆觸,將親人的愛展現的淋漓盡致,愛是什麼,是拉近親人之間心靈之門的鑰匙,是排除親人之間隔閡的魔術師。也許,愛並不那麼轟轟烈烈,有時,愛只是一杯熱氣騰騰的熱水,一句安慰的話,但卻充斥著愛的真正含義。愛是勝於一切事物之上的,因為,它能從精神上為你排憂解難,讓你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母愛不長黴》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對孤兒寡母的情感故事。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地將兒子養大。但兒子卻因為一場惡性鬥毆,連傷兩命,被無情地判處了死緩,這個訊息如同一個晴天霹靂,讓母子倆辛辛苦苦撐起的一片屬於他們的藍天立刻烏雲密佈,籠罩在無盡的痛苦中,可母親卻執著地認為兒子總有一天會回來的,母親帶著這份信念,做了一份兒子喜歡吃的滷豆腐,靜靜地等著兒子歸來。兒子在獄中也不負眾望,靠著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贏得了法院的動容,刑期一減再減,最後改判為有期,但與此同時,母親卻遺憾地離開了人世。世事難料啊,當兒子刑滿釋放,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時,看到的只是破舊不堪的老房子,和撒滿童年歡笑的院子。一切都變了,不變的只是那份密封的滷豆腐,也是密封的愛。

其實,愛像滷豆腐一樣,回味悠長,時不時發出淡淡的香。也許,那只是一塊平淡無奇的豆腐,但寄託的卻是深厚的愛。愛是不變的諾言,愛是不變的信任,讓我們帶著今天的愛,駛向美好的明天。

真愛無聲 篇3

國一作文 ,696字

我的媽媽,她跟普通人一樣,很平凡,可有誰知道,她在我心目中有多厲害。她,有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那深邃的目光,彷彿要看通你的心。

每天早晨,媽媽會默默地準備美味的早餐,放學回來,媽媽又默默地送我回家,偶爾寒暄幾句。媽媽默默地洗衣服,默默地做家務,默默地工作,默默……偶爾也開開玩笑。看得出來,她很關心我們,但是她不會大方的表露出來。

每次來學校前,媽媽在總是會細心地洗著蘋果,洗完後又用毛巾仔細擦乾淨,接著從櫃子裡拿出牛奶,一排排整齊地擺在水果箱裡,然後輕輕的蓋上,雖然在學校只有五天,但是我的箱子總會比別人多出幾瓶牛奶和水果。

每次到學校,媽媽總是會進宿舍看看我的被子夠不夠,衣服多不多,沐浴露用完了沒……

來學校時,我老是對她依依不捨。

在家呢,如果我不跟媽媽說話,媽媽也只會問問,但如果我對媽媽說學校的情況,她會聚精會神地聽著,時不時說兩句,後來就會私下幫我解決問題,不讓我知道。我不知該怎麼感謝,她就像陽光一樣一直讓我燦爛。

媽媽十分注重我的學習,檢查作業的時候,她總是眉毛鄒成“三”字,手指在作業上划著,一道一道題看去,有時難免有些爭執,我說這個答案是對的,她說那個答案是對的,但最後,她只是在上面做個記號,讓我注意聽老師講,如果有時她的說法是對的,我就會後悔當初怎麼這麼倔呢!但是她只是默默地笑笑,沒怪我。

我的考試難免會不理想,當每次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低著頭將發抖的試卷交給她時,她也只是微微一笑,我疑惑:她為什麼會笑呢?說實話,媽媽是個很愛笑的人,不管什麼時候,即使在她的人生當中遇到什麼困難的話,她也是面含微笑地渡過。

媽媽的愛像秋風,悄無聲息的從我身邊吹過,卻讓我感到涼爽。

讀《行者無疆》有感 篇4

讀後感 ,1203字

荒涼的大漠上傳來了陣陣的駝鈴聲,而希臘的愛琴海早已開始擁抱太陽,品嚐過甘甜的尼羅河水,仰望過高大肅穆的法老的神像,沉迷於這個黃金的國度,但心中嚮往的,是那片蔚藍的海洋……

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探,互猜互損中,有人則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之間。這便是流浪者,這就是餘秋雨先生。

遠赴歐洲,他的足跡遍佈每一寸土地。在這兒,他領略到了生命的絕跡,荒蕪中的一朵荼靡—龐貝古城,開的絢麗,開的美豔,亦開得絕望;見證了那堪稱偉大的城市,帕特農神廟靜靜地佇立一方,嫩綠的橄欖煥發著生機,這所不需要燈光點綴的古城,在這墨黑的夜中,安靜得偉大;然後,就是佛羅倫薩了,那個傳奇的家族,那個自由的年代,令人深思……

漫步入佛羅倫薩的大街,處處都是那個神祕的標誌,那是屬於一個家族的榮耀,屬於一個城市的榮耀,更是屬於一個國家的榮耀。

這就是美第奇家族,佛羅倫薩的掌權家族,文藝復興的推動者,世界著名博物館只是他們的私人展廳。這個家族,輝煌卻又平凡。

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們家族的兩個掌權者—羅倫左和科西莫多,一個英雄和一個智者。智者的智慧在於藏拙,在科西莫多在位期間,家族低調到了極點,他們努力將自己融入市民,不鋪張,不浪費,有的只是低調的奢華,平凡的背後就是平安,科西莫多懂得這個道理,他不願做上帝的寵兒,只願在自己的角落安靜得綻放,平靜如斯,一去終年,莫不改。

如果說科西莫多是懸崖上安靜的野百合,那羅倫左就是帶著尖銳荊棘的紅玫瑰,在血與火中,熱烈的綻放。他生於亂世,於國家危難中降臨,隻身赴敵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換來了佛羅倫薩的新時代,那是獨屬於羅倫左的時代,蓋世的英雄,無上的榮耀,金錢,地位,美人,這些常人想得到卻又不能得到的他卻輕易掌握,人生的巔峰就此來臨。就連上帝也微笑著為他敞開了一扇門。

可幸福往往也是災難的開始。巨大的光環迷亂了世人的眼,讓他們內心的嫉妒猶如野草般狂長,逐漸吞噬了理智。無盡的猜忌,滿心的嫉妒瀰漫了這個自由的城市,本來的善良也成了偽善,再加上小人的猜忌,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偌大的家族就此開始走向衰敗,滔天的財富也救不了這個昔日輝煌的家族,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走向沒落。猶如傍晚的夕陽,在地平線上進行最後的掙扎。

經此事後,佛羅倫薩的居民似乎也變聰明瞭,可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佛羅倫薩再也沒有科西莫多,也再也沒有羅倫左也在也不會有昔日的美第奇家族。當往事隨風而逝後,留下的只是那恍若符咒般的字母和人們心中模糊的記憶。

我欣賞科西莫多,我欽佩羅倫左。可美第奇家族,卻令我肅然起敬。

這便是文化的魅力,於不動聲色中掌握全域性,握著命運的提線,締造著一個又一個傳奇,用時間為他們塗上最精緻的油彩,歷經風霜,由後人高高的仰望……

我想,這就是餘秋雨先生不辭辛苦,風餐露宿也要用足跡感受這片土地的魅力。這或許也是行者無疆的真正含義吧!

那就是流浪者從不問腳下,只知前方。

讀《真秦始皇》有感 篇5

讀後感 ,1100字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青年草根學者程步先生的一部力作—《真秦始皇》。通過學習歷史,我們都對秦始皇有所瞭解,知道他始終扣著一頂“暴君”的帽子。可當我讀完這部小說時,對秦始皇的印象卻有所改觀……

這本書以正反論證的方式分析了歷史,並對秦始皇做出一個公允的評價。確實,他用“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方式統一了中國;他“焚書坑儒”毀壞了眾多的文化典籍;他徵發七十萬罪犯來為自己修建宮殿、陵墓……但是,他在位三十七年卻沒有妄殺一位大臣;他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保護人權的法案;他滅六國卻未誅滅其王公大臣,而自己卻被六國貴族夷滅三族……這眾多的歷史事件夾雜在一起,讓我有些凌亂,他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君主?

秦國在攻打楚國前,老將王翦提出要用六十萬軍隊才能滅楚,而大將李信卻說只要二十萬人。秦始皇聽信了李信的話,而王翦因為計謀不被採用,負氣卸甲歸田了。不久,李信大敗而回,在秦始皇面前有三條路:第一,斬李信。以秦始皇暴君的名聲斬了他毫不奇怪;第二,不殺李信,再發兵讓他戴罪立功;第三,向王翦認錯,請他出徵。歷史上大多數君主都會選擇第一條路,例如:諸葛亮斬馬謖,漢武帝斬王恢……明明是自己的錯卻要斬殺將領。而秦始皇是怎麼做的呢?他得知李信兵敗,大怒。不過他沒想怎麼處置李信,而是駕車前往一百多裡外的王翦的老家頻陽,當面向王翦認錯。

秦始皇用幾乎懇求的語氣對王翦說:“楚軍正在向西推進,我知道將軍您有病在身,可是您怎肯心拋下我不管?”秦始皇真的害怕楚軍嗎?非也!以秦國之力,現在的楚國不可能撼動秦國江山。而王翦依舊不依不饒:“老臣年邁體衰,大王您還是另擇良將吧。”秦始皇再次認錯:“老將軍別說這樣的話了……”王翦說:“大王如果你非逼不得已讓我去打楚國那就非六十萬不可。”這話有點欺人太甚了吧,敢和一個暴君這樣說話,他活夠了?秦始皇怎樣回答呢?“都聽你的!”一個君王對自己的臣子這樣,其胸襟可見一斑了吧!

秦始皇還是你印象中的暴君嗎?王翦作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謀深算的將軍,如果不是深知秦始皇為人,怎麼敢這樣說話呢?能做到像秦始皇這樣主動向自己的臣子認錯,在歷史上的君主之中又有幾人?再看看歷史上眾多被公認為“賢明”的君主,他們就沒有暴行了嗎?“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上哪一位開國君主不是踏著鮮血登上王位的,難道他們就應該被稱之為“賢明”嗎?不盡然吧。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那個戰亂、動盪的年代;他書同文、車同軌,使整個國家融為一體;他焚書,但它卻保留了所有書籍的副本,最終卻被項羽付之一炬。他真的是暴君嗎?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氣度是非凡的,他的魅力是永恆的,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讀《孝心無價》有感 篇6

讀後感 ,1264字

百葉窗折射的光影落在那本略顯斑駁的《畢淑敏散文集》上,我翻開之後細細品味。其中,《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像塊磁鐵似的把我吸引住了……

《孝心無價》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文章首先否定兩種人,一是求學的苦孩子,一是離家的遊子。前者不顧家庭的困難,還要堅持讀研究生,以致母親不得不去賣血;後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將就木的時候,斬斷父母最後的期冀,斷然離家。由此引發出孝這一瓶常規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忠誠赤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巨集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

合上書本,我受益頗多。往事像開啟閘門的水,從我的心河迅速流淌地漫延開來。

梁實秋曾經說過:“父母的愛是天生,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露,霈然而莫之能卸,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望報。”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大家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讓億萬人民受感動的孝子,為了延長母親的壽命,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像田世國這樣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不用說像他這樣肯給母親捐一個腎的,就是肯撫養老人的子女又有多少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他們拉扯大,他們不是照樣將父母無情地趕出家門,無情的毆打老人,然後揚長而去。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這是怎麼回事?做事粗心大意,以後你怎麼立足社會呀!”我低下頭,拿著那張七十分的考卷,心裡像打翻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鹹。父親端坐在沙發上,面如土灰,我感覺到“暴風雨”的來臨了!“童童,沒事的,下次考好不就得了,一次考試不必放在心上!”身後傳來了媽媽親切的安慰聲。“你就慣著她吧!”說著,父親摔門而出。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每天早上母親都像“鬧鐘”一樣叫醒我。為了讓我能有營養和精力學習,費盡心思為我搭配一日三餐,做任何事情都鼓勵我,支援我。而父親的愛,卻盡在那不言中:吃肉時盡把肥肉往我碗裡夾。作業必須按時完成,如果被父親檢查出問題,免不了要挨一頓批。他們愛我的方式各不相同,卻如天地般永恆,如歲月般綿長,溫暖我們的一生。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父母頭上的幾根白髮。眼角的幾條皺紋,都是為你而生!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在我們的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是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和羔羊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家都逐漸淡忘了,沒有父母,我們哪來生命?一次關心,一個微笑,一杯溫茶,都是回饋父母恩情的最佳禮物!他們不希望你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偉人之舉,只願你平平安安度過一生。同學們,趁你們父母健在之年,儘早行孝吧!

柳林中的友誼——讀《柳林風聲》有感 篇7

讀後感 ,567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能使人拋下憂愁,投入到愉悅當中去。而我認為,《柳林風聲》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煩惱時看,能使人感到愉快;孤獨時看,能使人感到充實。

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寫的這本《柳林風聲》圍繞鼴鼠、水老鼠、獾、蟾蜍這四個朋友描寫它們之間的故事。當蟾蜍因為偷車而身陷囹圄時,鼴鼠它們堅信蟾蜍一定會回來;當蟾蜍宅被霸佔,蟾蜍無家可歸時,它們共同幫助蟾蜍奪回蟾蜍宅。這些故事中,處處可顯它們之間的友情。

縱觀全書,友情處處環繞在文字間。如果沒有友情,它們之間就不會互相幫助,就不會如此和諧;如果沒有友情,這個世界將一片冷漠,將不會像現在這樣其樂融融。可見,友誼可貴,這個世界不能少了友誼。

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也能感受到友誼。當一位同學受傷時,別的同學會立刻放下手下的事情,幫他塗油,幫他找老師、找校醫……這就是同學間的友情。一個人家進小偷時,狗盡職地趕走小偷,這時人與動物間的友情。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這世界上都有友誼,友誼無法徹底泯滅,會一直存於世界。

在回來看看書中,四隻動物的性格完全不同,鼴鼠溫厚,老鼠機靈,獾沉穩,蟾蜍則放浪不羈。雖然性格不同,但它們依然能成為朋友。這樣的友誼,既如和風陣陣般溫暖,又如炎夏微風般清涼,讓人流連忘返。

友誼是可貴的,同時也是值得珍惜的。就讓友誼之花開遍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吧!

真愛無聲 篇8

高三作文 ,1305字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手機簡訊取代了一紙情書,話筒兩端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的情話取代了情人的耳邊私語。每張脂粉撲就的面孔後面,都隱藏的歲月的痕跡;每份完美無瑕的愛情背後,都隱藏著裂痕。無論多麼完美的曾經,它終敵不過歲月的腐蝕,而變得鏽跡斑斑,甚至慘不忍睹。然而,我所見證的真愛卻打破了這股大流。

很小的時候,我就習慣了爺爺和奶奶之間沒有半點“溫度”的對話,如:“你今天交水電費了嗎?”“交了”,“電視機出了點問題,你弄一下吧”“好”。他們之間的談話讓人感覺不出那是將近40年夫婦應有的感情。他們的生活平凡而真實。我從未聽過爺爺對奶奶說過類似貼心話的言語,也從未看過奶奶對爺爺表示過什麼特別的關懷。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甚至篤定:爺爺,奶奶是從未相愛過的。

真到後來,爺爺病倒了,我才有機會重新審視這被我判“失敗”的婚姻。

爺爺長了一個惡性腫瘤。醫生說,這不是一兩天的事,如果早發覺就好了。奶奶面如死灰,愣愣地搖著頭說:“他從來沒說過身體不舒服,從來沒有……”無聲的淚水浸過奶奶滿是皺紋的臉,病房裡沉默抵抗著悲傷。

家人接受了醫生的建議,決定讓爺爺儘早做手術切除腫瘤。將要做手術的那晚,一家人把病房堵得滿滿的。悲傷,讓我們都沉默不語,不知道說什麼,也說不出來。大家都靜靜地與病房上這個衰弱的老人對視,生怕一不留神就要失去他。最後,還是護士打破了沉默,我們都必須離開了,爺爺在手術前一小時必須保持精神穩定,只有奶奶堅持要留在爺爺身邊直到入手術室。

人散去了,我看見奶奶靜靜地坐在爺爺床邊的椅子上,一言不發,只是注視。她用無比溫柔和悲傷的眼神看著爺爺那因涉入過多化學藥物而微有些腫漲的臉,還有那渾濁無力的眼睛。她就一直這樣呆坐著。他們就這樣一直用眼神交流著。他們之間似乎發生了一些微妙的化學反應,一些令人眼睛發酸的東西瀰漫著整個病房。我看到了,我似乎看到了:在那戰亂的年代,到處是動盪,到處是飢餓。保守、忠厚的爺爺奉父母之命娶了賢惠、善良的奶奶。

婚後,爺爺和奶奶默然地擔負著那個年代的男人和女人應盡的一切責任—生兒育女,侍養父母。日子就像白開水一樣嘩嘩地從他倆的面龐上流過,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他們平靜地過了大半輩子,直到現在爺爺進手術室也一樣。

奶奶一人枯坐在手術室外走廊的??子上等,她堅持不讓人陪,她說她要和爺爺一起過這個坎。走廊上蒼白的燈光映著奶奶略彎的背,讓她顯得蒼老了許多,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但仍是一臉平靜。有時,我真的好佩服奶奶在任何情況下,都那麼泰然,或許,這就是歲月的力量。

後來,爺爺康復了。病後的他,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似乎比以前更加精神了。他們依然平淡地度過每一天,生活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改變,只是,我明白了裡面的內涵。

爺爺和奶奶的愛不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痴情,不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纏綿,也不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他們的愛是蘊含在柴、米、油、鹽中的真實,是平凡夫妻中真摯的感情。他們用自己最真實的方式,去給予對方最大的愛。這樣的愛或如水般平淡無味,但卻滴滴真誠,潤入心房。真愛無聲,無聲的真愛最能動人。蒼海桑田,來世今生,這樣的真愛才是愛的極致!

讀《柳林風聲》有感 篇9

讀後感 ,373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柳林風聲》。是由英國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所作。

鼴鼠放棄春季大掃除,走出洞穴,探索外面的世界。憨厚的鼴鼠與機靈的河鼠、狂妄自大的蟾蜍、老成持重的獾成為了好朋友。他們遊山玩水、盡享大自然的恩賜。財大氣粗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蟾蜍,迷上了開汽車,車禍不斷,受到朋友們的責難和管束。有一次,他偷了汽車,被捕入獄,在女的幫助下,逃出監獄,從此改邪歸正。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朋友之間珍貴的友誼。儘管蟾蜍犯了錯,但他的朋友依然在逃出監獄後幫助了他。正如我和我的朋友,我們倆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即使生氣,不一會兒也就和好如初。

故事也體現出動物們的智慧,面對困難,他們毫不退縮,勇往直前,奪回了被野林動物侵佔的莊園,蟾蜍將功補過,重新得到朋友之間的那種信任。

肯尼斯?格雷厄姆的這部不朽之作,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這麼、這麼的好。

讀《柳林風聲》有感 篇10

讀後感 ,664字

友誼是什麼?友誼是一句真誠的問候,是一份特別的禮物,是一起嬉戲玩耍的歡樂……

當我讀完了英國大文豪肯尼斯格雷厄姆寫的《柳林風聲》一書,推開窗戶,友誼如徐徐的春風,吹動著我的心河,漾起圈圈漣漪。

《柳林風聲》一書,講述了四個好朋友—鼴鼠、河鼠、蛤蟆和獾先生在柳枝隨風飄揚的河畔所經歷的曲折蜿蜒的故事。書中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和活靈活現的動物形象讓人愛不釋手。忠心耿耿的鼴鼠、善解人意的河鼠、瘋狂冒失的蛤蟆和開誠相見的獾先生在故事中互相幫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譜寫了一篇篇友誼的讚歌。河鼠不顧一切將鼴鼠救出危機四伏的大森林;雖然河鼠不願意跟蛤蟆去旅行,但為了不想讓好朋友鼴鼠失落,還是一起去了;河鼠還在百忙之中幫鼴鼠,去尋找日思夜想家……河鼠處處為鼴鼠著想,想法設法、克服一切困難去幫助鼴鼠。這些怎能不讓鼴鼠感動呢?它們之間的友誼也因此越發深厚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不由得想起好朋友—小浦。他與我同齡,聰明伶俐,調皮可愛。雖然無法天天都見面,在一起嬉戲玩耍,但是我們的心永遠相連在一起,友誼的小船從來不會說翻就翻。我們一起做奧數時,有不會的題就互相請教;當對方悶悶不樂時會主動給他講笑話、出腦筋急轉彎。雖然有時我們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對方的氣,但在互相謙讓之下,我們很快和好如初了。真希望我和小浦的友誼能夠地久天長!

合上書本,細細品味書中的內容,我要感謝那四個好夥伴—它們不僅教會了我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善解人意,更教會了我建立一份真誠的友誼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