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死疲勞》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生死疲勞》有感 篇1

讀後感 ,436字

《生死疲勞》是我們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寫的一本長篇小說。我們的語文老師說這是一本好書,讓我們去讀。今天,我抱著好奇的心理讀了這本書。誰知一讀開頭,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它讀完,這本書十分吸引人,特別是這本書中主人公離奇的經歷深深地吸引了我。

《生死疲勞》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地主在改革開放時被受壓迫的人民殺死後,因其生前罪孽多端,依次被轉世為牛、羊、豬、狗、雞、鴨,受盡了苦難與折磨,最後終於轉世為一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該小說以離奇的經歷吸引著人們,讓讀者受益無窮。莫言在這本小說中結合了虛幻與現實,既說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道理,又以動物的觀察視角向人們展示了世界,點明瞭人們離不開土地,土地離不開人們的主題,十分吸引人。

讀完後,我明白了土地與人類密不可分,離開了土地,人類就很難生存,儘管我們可以在飛機中生活,但飛機的製作卻需要在土地上完成。由此可見人類與土地的重要性。

這本《生死疲勞》,真是使我受益無窮,我一定會為保護自然盡我的一份微薄之力的。

生死疲勞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1字

不記得當初是抱著怎樣的心態買下這本磚頭大的書,或許是被髮著光的莫言二字所吸引。今天看到書架上落灰已久的它的時候,便再忍不住想為它寫點什麼了。

人們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麼是美說得那麼清楚,可這人性當真就只有愛與美嗎?錯了!人性也有醜惡,而莫言所要寫的,就是人性的醜、人性的惡和人性的扭曲,此般特立獨行,自是比那些又臭又長的書中的作家要強上許多的。

人類有的往往是美醜,善惡,卻絕沒有錯與對。

就像該書中的黃瞳親手崩掉了恩人西門鬧的腦袋,也是因為背後有人唆使,而洪泰嶽喪心病狂,針對所有單幹戶,甚至不講道理,自以為是,可我們能說他錯了嗎?不能,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人民公社,站在人民公社的角度他又是對的。事情往往具有兩面性,不能看的太極端。

倒是很欣賞書中的藍臉—中國唯一堅持到底的單幹戶(單幹戶:原指沒有參加農業合作社的個體農戶,與個體手工業者)反觀,一直將自由看得比天高的我,倒像是一顆行星,繞來繞去,終究是在那軌道上,想要逃離的、拜擺脫的終究也只是父母的管教,我問自己,若生在那年代,我能像藍臉那般單幹到底嗎?“不行!”我知道的,頂多是加入公社暗暗腹誹吧!寫到這裡,心裡暗罵自己一聲懦夫。就像小時候,班裡有個披頭髮的女生,又黑又長的頭髮垂在腰間,好看極了。我心裡暗暗羨慕卻絕不敢這樣做,甚至隨著另一些女生說人家瘋婆子,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我是虛偽的。

或許人們都應該活得輕鬆一點,趁餘生還長,去做想做的事情,否則就像是書中六道輪迴的西門鬧,生亦是疲勞,死亦是疲勞。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讀《生如夏花》有感 篇3

讀後感 ,717字

對泰戈爾而言,生,就如同夏花般盛開得燦爛;死,就如同秋葉,風微微吹過,就落下了,安靜,平淡地飄落。

泰戈爾的文字,不像冰心的《繁星春水》,如《生如夏花》,泰戈爾的詩都有一種清正淡雅之意,他的詩裡有景、物、人、事,總在我們不經意的地方留下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詩意。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命如同一朵花,總有凋零的時候。我們要珍惜,善待生命,生命是燦爛的,花凋零後變成了泥土,肥沃了大地,每一朵花,都有最美的時刻,生命亦是如此。

《生如夏花》裡的同名詩《生如夏花》中,第一和第二段作者運用了對稱手法,“我相信自己”在這兩段中出現在相同行數兩次,從而可得,泰戈爾在寫詩時給予了詩他的靈魂,詩中也有許多修辭的手法,例如:比喻和擬人,其中比喻運用的頗為頻繁。最為明顯的要數:“生如夏花,死如秋葉。”“愛情早一潭掙扎的藍藻,如同一陣悽微的風”。

這首《生如夏花》的詩中,泰戈爾運用的語言不算深奧,但也不易懂,句句都蘊含著哲理,我想,只有泰戈爾才能讓生與死和其它的事情濃縮的如此精華吧。

泰戈爾用詩歌告訴我們:生命雖然是燦爛的,但美麗終究是無法保留,所以我們不能變成路人,只為此感到惋惜,而是要善待生命,要在世上活得有意義;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生命亦如此,不會為了某人某事而停留片刻,當童年,青春,美好變成往事時,暮然回首,回憶起舊時的甜美時,我們不應該悲傷,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未來,面對生活,未來的生活給予了懵懂的我們不少美好的憧憬,我們應該對往事無怨無悔,用像泰戈爾面對生活的心情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生如夏花》這一類的泰戈爾的詩作給予了太多人“好處”,例如冰心,還有也包括我,無論是做人還是生活,還是對生活有用的東西。

為夢想去努力——讀《波普先生的企鵝》有感 篇4

讀後感 ,489字

每個人都有夢想,當然這本書的主人公波普先生也不例外。這本書的主角—波普先生是一個狂熱的南極探險愛好者,可惜他只是一個油漆匠,但是有一天,他意外地收到了一個禮物—一隻企鵝,庫克上校一開始很高興,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就變得不開心了,波普先生又去海洋館要了一隻叫葛雷塔的企鵝來陪伴它,後來葛雷塔生了一群小企鵝。企鵝們跟著波普先生、波普太太到處去演出,漸漸地,波普先生髮現企鵝不能跟人類住在一起,應該去南極。於是,他們踏上了去南極的路……

波普先生為了自己的夢想,那樣的執著,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就像波普先生一樣,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鞋匠,而且家庭也不富裕,但他可是愛極了這些企鵝,花大量的費用去購買新鮮活魚,巨大冰塊,為的就是讓這些企鵝一天天開心、快樂,如果換成一個對夢想並不執著,而且並不那麼喜歡,那麼他一定覺得為這些企鵝的快樂而去花費大量的資金,真的是不值得的。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一點點困難,就常常因為苦和累而放棄,有的時候也會覺得老師或者家長要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知難而退了,我們要向波普先生學習,為夢想去努力。

人生應當胸懷大志——讀《岳陽樓記》有感 篇5

讀後感 ,942字

總會在不經意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前只是膚淺地認為這是一位愛國詩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終於深刻體會到了范仲淹這位偉人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范仲淹家境貧寒,但自身嚴於律己,從小便胸懷大志,發憤讀書。就因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進士併為國效勞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原則,成為代代稱頌之人,我想這一切都與他的大志分不開。

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縱觀歷史,的確如此。范仲淹在歷經滄桑之後寫下的偉大人生信條;文天祥在被俘之後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馬遷在經歷艱辛之後的生死之論;易安氣壯山河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生心願;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無一不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經想把人生描繪成籬笆牆的內外,我們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爬過去。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通常會遍體鱗傷,假使我們沒有心懷大志,我們還會有勇氣走出荊棘,走向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由此可見,心懷大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數分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偉人數不勝數,但同樣都擁有大志。領袖毛主席從小立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正因為這樣的志向,他成功地成為了我們眾人敬仰的第一代領袖。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為這樣,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偉大總理……志向與這些名人的成功難道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嗎?

曾經有一個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叫做《確定你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傑出人士與平凡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應當有一個志向,這樣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將問題簡單一些考慮,拉近距離來看,當下的志向便是關於中考問題。我想現在為自己選擇一個志向,並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實現它,相信一定會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的,那時,我們就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該碌碌無為,讓我們記住:成功的人生應當胸懷大志!

讓生命到達下一個春天——讀《獾的禮物》有感 篇6

讀後感 ,919字

始終,我都不明白,既然來了,為什麼有一天又要離去?既然知道有一天會離去,為什麼還要活的那麼努力?好像這一切都是有所安排的,真的,我真的不明白。

可是今天,當我讀了《獾的禮物》後,原先這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似乎明白了一些。老得走不動的獾安詳地逝去了,留給他的朋友們的,是無盡的悲傷。時間會沖淡一切,這悲傷漸漸遠去,但獾為他的朋友們留下來的“禮物”卻像是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

輕輕合上書卷,淚眼模糊的我,想到了我的爺爺—他逝世的時候是90歲。也許,對於我們來說,他已經活得很長了,但是我想說,爺爺這一生,活得太不容易了。

爺爺膝下有8個子女,爸爸10多歲的時候,奶奶就去世了,爺爺就一個人扛起了這個大家庭,當時的生活真的很艱苦。爸爸對我說,爺爺是靠自己,讓8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接受了教育,而且這些孩子都很爭氣,長大之後都有了一番作為。

媽媽經常對我說:“碩冰,你一定要孝順爺爺啊,他真的十分疼愛你。你小時候,爸爸才剛剛出去闖蕩,還沒有像現在這樣事業有成。家裡生活條件不好,可爺爺總是背地裡偷偷塞給我一些錢,要知道,爺爺也不寬裕,可他卻讓我千萬別苦著你,要給你買最好的奶粉……”每當聽到這裡,我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鼻子酸酸的。

我4歲的時候,跟父母離開了老家福建,來到青島。只有過年或放暑假的時候,才能回去看看爺爺。每回去一次,都覺得爺爺一年比一年老了。前幾年回去的時候,爺爺都是臥病在床,真叫人心酸。

09年的冬天,爺爺也去世了,去找我一面也沒有見過的奶奶了。記得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在姥姥家,當場一下子就哭了出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心裡好害怕,為什麼害怕,怕什麼,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那晚,我只記得我們坐車去了鄉下爺爺家,只記得我看到的是那滿屋子不說話的人,昏暗的燈光,還有滿天的繁星,好亮好亮……

爺爺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爺爺老了,該走了……

在以後的幾天裡,大家為爺爺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當我對著爺爺的遺體鞠躬的時候,看見爺爺靜靜地躺在那兒,好像睡著了一樣。我輕輕地鞠了一個深深地躬,也不知道爺爺看到了嗎?

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個春天?

當一個生命真正走到盡頭,看不到下一個春天的時候,就讓另一個生命替你到達吧!

讀《神奇女生祝如願》有感 篇7

讀後感 ,505字

自從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執著、天真的祝如願和她身邊發生的所有事件都浮現在我的腦海。想來想去後,我的腦海又浮現了兩個字“偶像”。從此,我就非常崇拜他,有時做夢我都夢見他。

我傾慕於祝如願的執著。他每年都許願,希望未曾謀面的媽媽能來見他一面。雖然祈求了那麼多年都未能如願,但他還是每年春節都許願,從不氣餒,從不間斷。當父親喜歡上允典阿姨,並且向她求婚,但被阿姨拒絕之後,如願撮合著二人,終於,如願得以如願,幸福中就光臨了這個原本枯燥的二人之家。在短暫的幸福之後,允典阿姨和吉利哥哥還是離開了。但是如願的執著又使事情發生了幸福的轉變,長久的幸福再次降臨再祝如願的身上。

我傾慕於祝如願的天真。她為了一個美妙的謊言,虔誠、祈求—“要是每年新年都許一個願:我會很乖,我會很健康,希望媽媽來看看我吧。”

她有一雙神奇的鞋子,有一個神奇的名字。無數的奇蹟在她身邊發生,僅僅只是靠一腔的樂觀,這聽起來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其實,這種神奇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人的一生如果有家就會感到很溫暖,還知道了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是要經歷一些風風雨雨,但你不能向困難低頭!雖然遇到一些困難,可是挺挺就過去了。不是嗎?

流淚的生命之花——讀阿城《樹王》有感 篇8

讀後感 ,970字

文革的年代,知青的歲月,對於零零後來說,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只要是關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隱在的生長規律,還有當時的人們看不到,也沒有理解的大自然贈與我們的無限價值,那好像又讓我們觸手可及,碰撞著我們的心靈。

當我看到阿城的《樹王》這篇小說時,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以至於我一口氣讀完了它。當我慢慢地合上書,我才發覺再也止不住的淚水,從我的眼角悄悄滑落。《樹王》雖然是短篇小說,但這悽美的故事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溝,奉命砍樹墾田。其中的李立是一個思想極為狹隘只會讀書的人,而樹王肖疙瘩卻能讀懂自然,理解自然,相信自然。文章主要以兩位人物的性格思想差異為主,形成鮮明的對比。樹王肖疙瘩非常愛護自然,從不砍山上的樹木做傢俱,也愛護野生動物。但時處文革時期,人都不能倖免於難,何況自然?李立那些知青們信仰著自認為正確的文革禁錮偏激的思想,要砍倒樹林裡那棵最大的樹,也是肖疙瘩最深愛的那棵樹。文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李立和肖疙瘩爭樹的那一段。李立暴躁中的無知和肖疙瘩鎮定的眼神中一絲頑固的對比,催人淚下。要“證明老天爺幹過的事”這句話震撼著人心!肖疙瘩雖以命相抗爭,但最終“樹王”仍被砍倒,山被焚燒。那棵大樹曾是肖疙瘩心靈的寄託,寄託沒了,人變得異常脆弱,沒有活下去的希望。最後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人們聽從了他的遺囑,將他葬在巨樹地下。後來,他的墓旁,開出了象徵他悲壯命運的白花。

這些樹砍掉是正確的嗎?種上這些“有用的東西”是對的嗎?答案當然是:不!那些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森林的價值,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是比金子還寶貴的。當時的知青沒有理解到這一點,只有肖疙瘩執著地保護它。因為他的生命已經深深地和那棵“樹王”融為一體,無法分割。

人類已經從大自然中索取的太多。但人們似乎至今還沒覺醒。如今,高速發展的建設步伐,大量土地被佔用,森林資源被破壞。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很多都是因為樹木植被的大量減少。還有多少人麻木,為了謀取自我利益,像當年執迷不悟的知青一樣,用刀向那些“樹王”砍去,而真正的心痛的像肖疙瘩那樣用生命來保護樹木的人又有幾個呢?但我還相信隨著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的提高,我們身邊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肖疙瘩,還有倔強生長的千年“樹王”。只要有愛,愛森林,愛我們的家園,大自然必會回報人類。

讓那些生命之花永遠綻放,永不流淚!

人生也會蛻變——讀《小鹿斑比》有感 篇9

讀後感 ,886字

《小鹿斑比》是一部世界經典文學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萨爾騰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成長的勵志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小鹿斑比》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斑比的小鹿,他在媽媽的呵護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可是有一天,獵人出現了,這使他的生活不再平靜。斑比親眼目睹了母親、朋友的死亡,他自己也差點死在獵人的槍口下。幸好每次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都得到了鹿王的幫助。鹿王教會斑比獨立,自信,並指導他如何防範危險。斑比跟隨著鹿王,慢慢明白了生存的本質,他變得勤于思考,學會了主動面對危險與挑戰困難,最終成長為新一代鹿王。

這本書獨特的藝術魄力和感人的故事情節深深的感染了我。獵人使斑比看到生活的殘酷與磨難;法莉帶給斑比自信和愛;斑比的媽媽使斑比看到生活的美好;高博使斑比認識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鹿王教會了斑比生存的技能、獨立、防範危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一次—斑比不小心中了獵人的陷阱,他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站立。就在這時,鹿王出現了,他鼓舞斑比站起來,並用堅定的眼神安慰斑比。鹿王的鼓勵給了斑比信心,他站了起來。鹿王帶領著斑比,教斑比分析狀況,躲避了獵人的捕殺。斑比的傷口更加嚴重了,鹿王讓斑比吃一種短小肥厚的葉子。這種葉子很苦,氣味也很噁心難聞,但斑比還是吃下去了。斑比的病情轉危為安。鹿王還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斑比養傷。在斑比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鹿王指導他,幫助他,帶領他克服了困難。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摻雜著痛苦。事物都具有正反兩面,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成長著,同時我們也在改變,變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成長經歷必然少不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然而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應該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困難,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人生中少不了磨難,當我們克服困難時,也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困難,是動搖者和懦夫掉隊回頭的便橋,但也是勇敢者前進的腳踏石。這是美國散文作家愛默生說的一句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克服了困難,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由平庸變成非凡。

開在生命中的龍膽花——讀《花田半畝》有感 篇10

讀後感 ,937字

在那半畝花田之上,她是一株可愛的龍膽花,有著水藍的憂傷,淡紫的芬芳、亮粉的嬌豔、翠綠的希望……

再次合上這本書,她的笑容,淚水,她與母親的溫柔相伴,與病魔的苦苦掙扎,至今仍深深刻印在腦海中—田維,一個早已離開人世的姑娘,在短暫的21年生命中,在與死神波瀾不驚的對視中,她留下了這本我握在手中的《花田半畝》。

很久以前,我就接觸到這本書,淡藍色的封面,淡淡的名字,封面上的一句話“一個美麗女孩的生命絕唱”卻狠狠的敲在我心上。所以,我欣賞田田,勝過欣賞這本書。

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真誠、善良、純潔、靈秀。

她愛這個世界,用一顆清水做的心,純粹地愛著,虔誠地寫著。

她用明亮的雙眸捕捉了生活中所有細微的美好,種在她的心裡。

溫暖,繽紛,芳香,感動,淡然,幸福,多情,憂傷,痛苦……是她的情懷,燦爛地,在她的心田裡,生長出來。很生動,很鮮豔,似一片蘊含了無限深意的風景。

我欣賞她對生命的熱愛。她說,把她的滿腔情懷,比作花田吧!在春天裡從容地播種,在夏天裡熱切地期盼成長,在秋天裡快樂地收穫,在冬天裡安然地沉默。她的花田裡,枝椏搖曳,清香朵朵。多麼純粹的女孩,她用她脆弱的心愛著這個世界,心存眷戀,面含微笑。可惜,這美麗的花田,只有半畝。因為,在一個寧靜的夏天的夜晚,這美好的女孩化作翩翩的蝴蝶,飛到了另一個世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她所鍾愛的這個珍貴的人間。只留下她的花田半畝,繼續明亮記憶的星空,延續著感情的溪流,延續著對生命的思考和珍重。

《花田半畝》裡的每一個文字都散發著淡淡的香,飽含著田田對最後的生命的眷戀,對愛的感激。“心存感激的生活吧,我們來自偶然,生命是最寶貴的禮物。愛你所愛的人,溫柔的對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慼。無論前途怎樣凶險,都要微笑著站定,因為有愛,我們不該恐懼。”我彷彿看見了那個佇立在死亡邊緣的女孩,用盡最後的時光去品味著生命的味道。我們對生命沒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失去太多,亦或許是我們沒有體會過死亡的味道。田田的文字告訴我珍惜,珍惜珍貴的生命,珍惜身邊的愛,因為宇宙間沒有比這更好的事物了。

田田,一株安靜開放的龍膽花,在生命中綻放出最美的姿態。

田田,你的花田會有很多很多朋友為你栽種,它不曾枯萎,它一直盛開。

生命中有過的燦爛——讀《百年孤獨》有感 篇11

讀後感 ,1964字

“生命中曾有過的燦爛,終究需要寂寞來償還。”當翻過《百年孤獨》的最後一頁,腦子裡無法抑制的浮現出這句話。

《百年孤獨》那浩瀚的卷軸,如同那那寫滿命運的羊皮紙卷,厚重的無法言喻。而那充滿魔幻主義色彩的文字又充滿著魔力。馬爾克斯加西亞,他用自己細膩的筆觸,描摹了馬孔多—這一片樂土上的居民的生活。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的第一印象是:太深奧了,駕馭不了。我承認我也曾是其中一個。但當你開始潛心閱讀,這本書的晦澀深奧卻成為了你反覆鑽研的理由。畢竟真正的經典不是我們隨意就能讀懂的,這樣的好書,就算讓我們讀上幾十遍也遠遠不夠。相比於他的另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與《枯枝敗葉》,這部作品中隱藏的深刻思想是其他兩部無法企及的。《百年孤獨》描述的不光是愛恨那麼簡單,浩繁的卷秩,馬爾克斯賦予它的是一份歷史的悲愴,是對於生命的反思,對於世俗束縛的抗爭,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

這本書能獲得諾貝爾獎是無可爭議的。就像馬爾克斯自己說的:“當我開始寫作這本書時,沒有人可以阻止我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作家。”他成功了,他鑄就了一部真正的經典,一部足以流傳百年的鉅作。

當我們跟隨颶風的腳步,穿越馬孔多的白色房屋,穿越後花園繁茂的秋海棠與玫瑰花,穿越那躺著大帆船骸骨的荒原,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在這裡生活了世世代代。七代家族,從誕生到滅亡,無論他們曾流浪到拉美的哪一塊土地上,來躲避家族可怕的魔咒,卻始終更改不了孤獨的命格,繁華銷匿,到頭來還是一場夢魘,正如同拉美自身的命運,跌跌撞撞追求獨立的路上,從來不曾平坦。

就像烏爾蘇拉自己所說:“這個家族像是被下了一個可怕的魔咒。所有叫阿爾卡蒂奧的人都盲目熱情,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人都冷酷睿智。”在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中,最光輝的莫過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了。前者帶領村民不斷摸索最終一手建立了馬孔多,後者一路為信仰征戰最終贏得顯赫聲名。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卻在曾經的恐懼中不可逆轉地衰老和瘋癲,這個一手開創了馬孔多歷史的人,最後卻像野草一樣枯萎地無聲無息。他被自己的恐懼與孤獨綁在了樹下,沉默、衰老、直至成為了樹的一部分,被螞蟻吞噬,永遠的和這所白色的房屋在一起。他曾執著反複製作的小金魚,也在鍊金室中被人遺忘了一段時光。而他的兒子,這個將布恩迪亞家族的姓氏寫進歷史的人,卻是整個家族最嚴重的孤獨症患者。—或許他的溫情只為蕾梅黛絲存在過。馬爾克斯這樣描寫他:“他想永遠這樣待下去,守著她百合般的肌膚,守著她翡翠色的眼睛,聽她以對待父親的尊敬,每問一個問題都叫一聲‘先生’”布恩迪亞並不缺乏愛。他將所有的愛傾注於這個孩子身上,卻無力改變她的死去。命運讓他絕望,他便追隨信仰而去,追隨真理而去。他走上了與政府抗爭的路途,一路坎坷,燃燒了拉美的半壁江山。即使這樣的榮光披在身上,卻無法更改他最後悲慼的命運。

庇拉爾是唯一一個看清了這個家族孤獨宿命的人,雖然她的紙牌從未為她帶來一個為她而停留的男人,卻算清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她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但她卻與這個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她爽朗的笑聲始終縈繞在布恩迪亞家族的院落中。她親眼見證了這個盛大家族的興盛與衰敗,在自己衰老的年華中,用一張張塔羅牌占卜早已註定的未來。

梅爾基亞德斯,從一開始就出現在這個家族中的吉普賽人,是他為馬孔多帶來外界的諸多事物,同時贏得了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全部信任。“馬孔多永遠歡迎梅爾基亞德斯。馬孔多永遠對吉普賽部落開放。”當馬孔多的村民開始拒絕吉普賽人的帶來,他以一個領導人的身份如是說。他將梅爾基亞德斯視為至交,而梅爾基亞德斯手中難以破解的羊皮紙卷,承載的正是他們家族的祕密。

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破解了羊皮紙卷的祕密,最終的結局也就到來了。這個家族真正從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這一幕幕場景,卻早在羊皮紙卷中描摹千百回,想到這裡不禁讓人扼腕。“世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能夠忍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書的最後一句話這樣說道。

整本書的內容錯綜複雜,但不難發現的是,在布恩迪亞家族最鼎盛的時期,突如其來的失眠、失憶,以及一個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早已昭示未來。每個家族中人都有所感知,所以他們揣揣不安,一生禁錮。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這近百年來的孤獨歷歷在目,卻無法細數,每一代人都被此蠶食,直至家族最後的衰敗,曾經的自動鋼琴、曾經的燈火輝煌,被枯萎的草木和被蟲蛀的門框代替,如此龐大的家族史永不能重寫。

愛恨一百年,始終是一場得不到救贖的輪迴。百年光陰,孤獨永隨。

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讀《沙原隱泉》有感 篇12

讀後感 ,1338字

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最富哲理的一篇遊記,也無非就是這篇《沙原隱泉》了。文章不長,但蘊含的思考足夠人們細細品上一陣子,像一杯清茶,散發著悠長悠長的餘香。

山,名為鳴沙山—全副行囊的智者,手持登山杖,佇立在沙丘前。這一刻,他是侏儒,也是巨人。黃沙漫漫,大漠之景在他面前鋪展,金蛇般的線條向前伸沿,像終點線,又預示了新開始—那是個制高點,佔領它,你也許會有新發現。

就這樣,看著前人留下的一串一直鋪到盡頭的腳印,他開始了。出奇的是—沙子意外的軟。一踏,一陷,一滑,耗去了他大半力氣—而踏別人走過的路,更是舉步維艱。你越發火,沙子越是死一般的溫柔,溫柔得令你打不出心中硬碰硬的烈火,想取個巧,卻發現更為困苦,就算苟且登上了所謂的終點,也心虛地懷疑到底是不是你走過的路,摸著那陌生的腳印驀然發現自己沒留下一絲痕跡。懷著這種虛浮,即便站在厚實的高崗上,也不比站在快開融的冰面上強,總怕著自己會狠狠地摔下去,萬劫不復。而自力更生卻更需要勇氣和毅力,細沙的圓滑總能把你的心搓圓,磨光。講不定哪一步之後你突然感到腳下的平實,怯怯地抬頭,山頂就被你爬到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爬到了。

站在沙丘頂,大自然作為犒賞,鋪開了一道無與倫比的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金黃和黛赭純淨得毫無斑駁。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盪,大大方方,明明淨淨。色彩單純到了聖潔,氣韻柔和到了崇高。把自身的頂端和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籟般的梵唄。踏實的成功就應名正言順地享有這樣的壯闊雄渾,伸出手指順著線條傾瀉下去,這,就是你的。

然而,當你細嚼慢嚥完“一覽眾山小”的瑰奇之後,細細地往山谷端詳,分明是一彎清泉,來得突然,來得冒失,甚至有些莽撞,安靜地躲在一個本不該有它的地方,有些無辜,有些害怕。要想弄清它的祕密,就要靠近觀察,可,問題來了—剛剛才爬上的丘頂,怎麼這麼顯得無助,化成了悲哀。嚮往巔峰,嚮往頂端,嚮往那傲視雄奇,風臨天下的霸氣,卻又怎麼知那迷人的峰頂只是一線鋒利的刀刃,容不得t望臺,卻被生靈們擱得老高。

無奈地滑下沙丘,看來老莊的預言實現了,站在丘底暇想頂峰的壯麗,身處頂峰又羨慕平原的溫暖,而所謂人生,也不過是在這矛盾中周而復始罷了。

急急向泉水奔去,卻發現這不僅是一灣小泉,中間寬處相當於中等河道,甚至還有幾隻水鴨在此輕浮游弋,岸邊盤虯臥龍的是幾棵百年古木,清泉靜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樹後有一陋室,遲疑間,步出一老尼。二十年前,這本有廟,毀了。為什麼在無垠大漠中會有如此的信仰者在此孤守?漠然沙丘不是答案,這源頭活水才是心靈的慰藉。壯麗之中寫一筆明麗,獷野之間抹一線溫柔,起伏之中鑲一份平實,浮囂之間躺一念寧靜。在浮誇裡給一份質樸,在居高裡給一份服帖,在狂野中給一份安靜,在厭俗中給一份清新。

生活需要調劑,只有這樣,生命才富有層次,才不會一味地大喜大悲。習慣了被各種單向誇張侵佔的思想才能在須臾之間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世間便有了歡騰與沉鬱,喜悅與憂傷,喧囂和平靜,膽怯和坦然—這個世界也會活出靈性,活出姿彩。

讀罷《沙原隱泉》,心中彷彿什麼充實著,有了厚度,也有了溫暖。

泉,你是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

德,引領人生的方向——讀《立德樹人》有感 篇13

讀後感 ,849字

風,引領著雨,為大地帶來生命的蒼翠;太陽,引領著人們走出黑暗的黎明;德,像一顆璀璨恆星,指引著生靈的方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意思是:所謂使自己意念誠實,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我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吳國國君的兒子季禮曾答應送予徐國國君寶劍,正要送予時,徐國國君卻不在人世了,但季禮卻鄭重地把寶劍掛在他墓前的松樹上。讓我感動的是:季禮的誠信。季札明知他已看不到,用不了,卻依然守約“贈”予他。時光悠悠,歲月匆匆,誠信,依然是人們所追求的。誠信,誠信,就在一個“信”字。假如我們不守承諾,用謊言欺騙了他人,何嘗不是在騙自己呢?你欺騙的,都是信任你的人,你欺騙了他們,你,又剩下什麼呢?誠信,總會令我們的生命更燦爛……

古語有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一聲嬰兒的啼哭聲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逐漸長大成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是誰讓你有一次遊世界的機會呢?又是誰,給了你人生?沒錯,是父母。是在你發脾氣時,在身邊哄你、逗你的是父母,在你掉眼淚時,為你擦乾眼淚的是父母;當你生病時,因你而著急上火的是父母。父母,給了你多少?數不勝數吧。而你,又回報了父母多少?屈指可數吧。那麼,從現在開始,用你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愛吧!讓我們從點滴做起,以德待人,去回報父母的恩澤。因為,他們是最愛你的人。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樂於助人,與人為善。長大了,我們也成熟了,但理解善,並去踐行善的,又有多少人呢?在同一個世界,有許多令人心痛的人和事,那是一片片等待善良的雨露降臨的沙漠,等待我們去行善、樂施;同在一片藍天下,有許多沒有愛的角落,在等待善的探訪;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我想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把道德點燃,讓它帶來希望,為“德”造一艘小船,讓它航向美好的明天……為善良立德建一艘小船,讓它駛向美好的明天;把愛點燃,讓它帶來生命的希望……

正如風引領著雨,正如太陽引領著萬物,德,不僅引領著人生的方向,更引領著人們航向繁花似錦的未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讀後感 ,1126字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摘記

當我看過《三國演義》後,我以為,孔明的一生只書寫了一個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筆,用“仁”“明”等作墨寫成的。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學識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廬,知天下三分;在東吳,舌戰群儒,與吳聯合而成鼎足之勢;白帝城外,八陣圖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不是僥倖而得大霧東風,亦是他的學識幫了大忙。

他在戰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頗知用兵之法的他:華容道智伏曹操;大軍壓境而無兵之際,“空城計”嚇退曹兵;他還授計在自己過世後用自己的木雕像嚇走司馬懿,才有了“死諸葛亮嚇走仲達”的傳奇。他深深懂得對手的性格和作戰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將計就計”之法不知贏了多少勝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個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後降蜀國,諸葛亮深知其人,幾次欲殺,但憐其勇,故留之。臨終,他授計姜伯約、馬貸,在他去世之後魏延造反之時,終於殺了魏延。魏延勇猛,雖屢立戰功,但不忠於主,被殺實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獲”,發生在孔明北伐之時,對於頑固不化的南蠻王孟獲,他七擒七縱,不僅是信義,更是他的一顆愛人之心,他最終用“仁”用“勇”服了頑固不化,屢次造反的北方少數民族。他的“仁”亦顯現在他“揮淚斬馬謖”中。“揮淚”中蘊含著他的千萬種情感:損一員大將;損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想到先主的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軍法。馬謖被斬之後,他按日給其家人糧食,派人照應。他的“仁”“義”感動世人,以至於他去世時“多官無不哀慟,百姓無不涕泣,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這或許過於誇張,但他的“仁”確實是當時世人所共睹的。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也有過失誤。赤壁之戰中,用關羽,曹操逃脫;六出祁山時,用馬謖,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夾雜著對先帝劉備“三顧”之恩的無限感激,“白帝城託孤”的任重道遠。

我認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愛書寫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們明明又看到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為一個字—“忠”。忠於主,忠於天下,忠於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專注,你看他那睿智的雙眼,他用一顆忠心寫就了《出師表》,用一份智慧擺就了八陣圖,用一個博大的胸懷書寫出仁義的篇章!歷史雖然遠去,但我們透過時空,依然可看見那忠義的化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人生哪怕就為一架魚骨——讀《老人與海》有感 篇15

中考作文 ,824字

有這麼一位老人,面對拮据的生活,他不悲觀。哪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漁民生活,單調得就像無風的海洋,哪怕最後就得到一架魚骨,可只要生活還在繼續,他就要做那個追逐浪潮的人!

連續八十四天,連一條魚都沒有抓到過。連續八十四天,將近三個月,哪怕手上留下很深的傷疤,哪怕體力漸漸被消耗,可他的眼睛啊,還是像海水一樣地湛藍,清澈。在出海的第八十五天,上帝終於讓這老人捕到了一條肥碩的大馬哈魚!

正如海明威先生寫到的“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你儘可以去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之前我就聽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記得當時也只是一知半解,可讀完《老人與海》,就像在茫茫深山中找到了一個萬能的指南針,我才發現這一句簡簡單單的話,竟有如此深的含義。是啊,一個人,最怕的不是接二連三的失敗,而是接二連三的失敗之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正所謂否極泰來,多少次的失敗之後,誰敢保證成功不會洶湧而來?

這老人,風華正茂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流逝,皺紋已漸漸佔據了他的臉龐。但是,即使眼角已不再有光彩,即使手腕之力再也不敵當年,他也不會在歲月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哪怕捕到魚的希望遙遙無期,哪怕體力慢慢透支,哪怕辛辛苦苦捕來的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架魚骨……

人生中的困難算得了什麼?只要邁開腳,這世上就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一次甚至無數次的失敗在所難免,可我們依然可以面帶微笑,我們依然可以輸得不失尊嚴!人生哪怕就為一架魚骨!

人,求勝的心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極限,但正是因為有了像老人這樣的一次又一次地向極限挑戰,人類的極限才可以被無限地拓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人就是人類的英雄,無論他挑戰極限的努力是成功還是失敗,他都值得我們永遠敬重,因為他給我們人類帶來的是最可寶貴的自信,還有無盡的憧憬。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追逐。人生的汪洋大海,有林林總總的“大馬哈魚”,更有數以千計的“大鯊魚”,只要你夠勇敢,只要你夠頑強,你一定不會被打敗!哪怕只為一架魚骨,我們也義無反顧!

品讀經典,感悟人生——讀《繁星·春水》有感 篇16

讀後感 ,1008字

你讀過這樣篇幅短小卻蘊含豐富的短詩麼?這種詩被稱為“小詩”。“五四運動”後,它曾盛行一時。在數量眾多的“小詩中”,最引人注目,還是偉大的散文作家,小說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詩歌的體裁寫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冰心女士認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寫成篇段,她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機集子裡。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年自然。

母愛是一切擁有自己“寶貝”的母親所對待自己寶貝的無私、喜愛、真誠等等的愛,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後春筍、迎風破浪般等神奇可貴的力量。所以,母愛是一切“惡”人的懸崖勒馬,回頭奔向陽光燦爛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熾烈的語言謳歌母親,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無上的威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物之源”,而當不安寧的心靈需要安慰和歸宿的時候,母親又成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間擁有著最為獨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為單純的嬰兒,它們的心靈世界中,不知道什麼是貪婪,不知道什麼是歧視,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敗壞的風氣。所以,冰心女士偏愛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樣的事物。她視為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的醜惡以及世風的墮落。

生物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生命。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競爭,互相生存,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們人類破壞這個體系,就只會帶來災難,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敵被我們獵殺,導致它們繁殖的越來越多,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混亂,影響著其他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熱愛自然,這與她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樹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雲……無不散發出生命的氣息,意象豐繁而情思專一,對於向她這種“品質”要值得學習與發揚。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品質,對任何事物以及生態環境能向新時代。

冰心寫這本書中包含著對母愛的尊敬與熾烈,她認為心中的風雨來了、躲進母親的環裡,才能迎來風平浪靜,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與母愛一脈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認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純真的,自然當中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散發著無止盡的熱愛對於冰心女士。

這本書,這本用“小詩”寫的書,蘊含著豐富的情思,體現出一種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人生——讀《中國男孩》有感 篇17

讀後感 ,801字

只要你信心不倒,什麼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脊樑不彎,你能扛起一座山;只要你心中充滿愛,世界將更加精彩。

洪戰輝的一席話讓人回味無窮,在這現今“超女”橫行,韓劇流行的現代偶像化社會裡,無疑是一聲驚雷,驚醒了有些麻木的頭腦;如同一縷陽光,驅散了心中鬱悶的想法。他的出現,使得我們這些整日飽食無憂的青少年得以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戰輝是一個十分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少年,他經歷了太多太多有些同齡人甚至無法想象的苦難。他的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在他12歲那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他的人生開始改變。不堪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而面對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戰輝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艱難困苦並未壓彎他稚嫩的脊樑,反而激勵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撿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生活拮据,卻從未申請資助,一直獨自努力奮鬥著。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讓我懂得了“一個人自主,自強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何其短,眨眼間已是物是人非。人生在世,什麼都帶不走,只能帶走惋惜;什麼都留不住,只能留住回憶。雖然活著時非常瀟灑高貴,但死後,不過也魂歸塵土,軀灑大地,留下一點曾存在過的印記罷了。而活著時十分貧窮困苦,但精神高貴,死後什麼也留不住,只能留下人們心中的精神烙印,這反倒更能讓人鉻記於心,久久不忘。

但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往往甘當前者,不當後者。他們追求衣錦榮華,互相攀比,全然不顧尚有多少人仍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他們精神開始麻木,對於各種花錢的理由都可接受,卻不願掏出一兩元錢去資助路旁的窮人。在大手大腳的同齡人前,洪戰輝的那種勤儉的習慣就如同是黑夜裡的燭火,顯得格外醒目,縱然自己僅有50元錢,卻仍用來幫助班上更貧困的同學。比起他人,更重要的是那種面對人生的精神。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像洪戰輝那樣經歷太多苦難,但是我們都要學習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要對得起自己所擁有的。

在黑暗中心生光明——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8

讀後感 ,1417字

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蕭紅的《小城三月》,她自然的筆觸與輕鬆的語氣可謂是獨樹一幟,如行雲流水,暢快淋漓。她的文字,讀起來就如同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不會濃墨重彩的雕飾什麼,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原原本本還給了書外的讀者,但你卻覺得這樸實的描述是如此自由輕盈,彷彿抽出了灰頭土臉的山村中最朦朧的一縷魂,等你仔細去尋找究竟文章傳神在何處,那一絲精華也消失不見。也許蕭紅就是這樣一個天才般的作家,無論其他人怎樣亦步亦趨終讓人難得要領。

無疑蕭紅的語言風格和她對於文字的把握是自覺的,是自成一派的,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無論喜怒哀樂那一種情感,在蕭紅的描摹下都附帶起了民國時東北小城似淡非淡的大紅大綠,這得益於她從小生活的城鎮—呼蘭古城。

書的前幾章給人的感覺慢悠悠的,生活在這一方終年清冷的黑土地上的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淳樸而愚昧,他們可以逆來順受,卻也會冷眼旁觀,有時麻木,有時又因為種種產生一些豐富的情愫,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民,卻也是抒情最樸素的源頭,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大荒院子、粉條、扎彩鋪,這樣的風物畫是另一幅單薄了些的清明上河圖,雖然人聲和高牆可以勉強填補空白的畫面,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再怎樣的歡脫,也不過是這些生命苦短的人另一種形式的荒涼,聲音越高亢,就越發覺得夜的寂寥,這種道理是相通的。

可是在後來作者乾脆把美好撕碎了給你看,一個年輕、黑乎乎的、活潑的、大大方方的團圓媳婦,在自己的家人鄰里的“治療”下喪失了自己本該美好的生命,作者對於這個團圓姑娘肯定有著無限的同情和喜愛,在呼蘭小城的人看來,團圓媳婦就應該低三下四,就應該走路畏畏縮縮,這是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陰暗受不了團圓媳婦所表現出來的亮堂光明,小團圓媳婦成了婆婆的出氣筒,所謂的虐待居然掛上了管教出一個好人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種虐待已經成為呼蘭小城中的習俗傳統,以至於在變態的思想觀念中淫浸的婦女—這些受害者也覺得不以為然,反倒自願成為這種體制的幫凶,其實小團圓媳婦的死亡可以說是她的悲哀。但這種悲哀又不能算得上是真實的悲哀,當然,也絕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從現在看來,無論團圓媳婦在生前受過多少“善良”的折磨,她死後總算有一個魂靈,幻化成一隻白兔,總還是存在回家的願景,而與她同時代的農村婦女,甚至於農民,甚至於整個中國,能夠有願景、心中有希望的人又有多少。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開化,還在面朝黃土背朝天,還在一片黑暗中渾渾噩噩的活著。

在後文中有二伯的故事和馮歪嘴子的故事更是令讀者看到了諷刺與罪惡,在那個年代人們究竟過著怎樣麻木與苦難的生活。一個出身低微缺不甘心於低微,長著一顆一碰就碎的玻璃心的人,摒棄人性的善良與同情去諷刺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只不過是成了家,媳婦卻被有二伯說三道四,綾羅綢緞看不上卻偏偏嫁給馮歪嘴,我們不禁去思考,為什麼平凡人不能有平凡人的幸福,為什麼你有二伯處在奴隸階級卻心有不甘擁有主子的思想?

太多太多的社會弊病從這本書裡呼之欲出,我們只能對過去秉持敬畏卻又無可奈何,感謝蕭紅,將那個時代還原。蕭紅說過,她自己這一生的所有悲劇都只因她是個女人,可是,換一種角度來看,如果蕭紅是個男人,他又會幸福到哪裡去?在當時一片墨黑的中國,又怎會容忍的下這片叛逆的光明?

是的,故事到這裡結束了,那個年代掙扎著想要破土的光明已經在當今得到了延續和保護,我們慶幸著自己的幸運和機遇,希望未來,一切都好。

讀《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有感 篇19

讀後感 ,50字

理想是一盞指路明燈,為你照亮前方的道路;理想是一葉風帆,揚起這葉風帆,就能讓人生之船到達勝利的彼岸!

讀《愛哭的女生也堅強》有感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1字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那麼女孩呢?如果她們想哭,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作者樂多多在《愛哭的女生也堅強》中說的非常好,女孩也應該學會堅強。那麼女孩在感覺受到委屈想哭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最好忍一忍?不過這並不是不允許女孩哭。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而已,其實內心是堅強的。

書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堅強的女孩的故事,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帕蒂卡,一個波蘭女孩,她剛出生就沒有右手,但她卻敢於在乒乓球場上與正常人竟技。雖然帕蒂卡帶著一隻發育不完全的右臂降生,但她從未向命運發出過抱怨,殘疾反而成了她更加奮進的理由。沒有右手,帕蒂卡便用右臂殘存的部分夾著球拋發,重心偏失,她就猛練下肢,試圖靠跑動和耐力來彌補身體平衡性的缺陷。當帕蒂卡在奧運會的資格賽上獲勝時,許多人為之震驚!

在一場健康人都要消耗巨大體能的專案上,帕蒂卡不但和健康人站在同一個舞臺上,而且還站穩了!可想而知她的內心該有多麼的堅強!

書中還出現了另一位堅強的女生,她叫思悅,她以前是一位很愛哭的女孩,還被男生戲稱為“玻璃女生”。因為她很脆弱,不小心撞了她一下都要哭的女生,眼淚就像玻璃一樣容易破碎地流下來。但因為一件事,讓思悅變得堅強起來了!

一天,思悅生病了,還住進了醫院。

她患的是什麼病呢?思悅媽媽的回答很含糊—“思悅很快就會好起來的!”但思悅的兩位好朋友—小櫻桃、黃蓉特別關心她,一直追問下去,終於在黃蓉的舅舅那兒得到了確切的訊息(也就是思悅的主治醫生)。原來,思悅是患上了“白血病”。當思悅聽到這個訊息時,她竟沒有哭,而是全力配合治療,剪掉了自己心愛的長髮,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最終戰勝了病魔,這讓所有認識她的人都非常詫異而欽佩!

書中仔細地講述了一個人堅強的重要性。當你學會了堅強就會勇往直前,不會在挫折與困難面前低頭,而是堅強地抬起頭來向挫折挑戰,因此而讓自己的人生無比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