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的本質》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生命的本質》有感 篇1

讀後感 ,550字

生命,當你經過叩問和深思,終會領悟生命的真諦。生命,就像菊花一樣,要點點滴滴刻畫情懷。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如文中所寫“生命從一降生,就像穿上紅舞鞋。”生命的本質,就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開始珍惜,活出精彩。也如“生命的本質,是人在無限困難中都會快樂”,告訴我們快樂也是生命的真諦。我也有過這種經歷。

那晚夜如涼水,我在那花叢中看到一群小小的蝴蝶,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五彩繽紛,毫無暗淡。我趁著那隻小蝴蝶停留在一朵小花上,我輕手輕腳走過去,雙手合攏,攏住了那隻小蝴蝶。它彷彿知道自己掉入險境,用兩隻翅膀拼命掙扎,想往我手縫裡鑽出去,我不得不放了它,一隻懂得生命真諦的小蝴蝶。我獨自一人靜靜地走著,在月光瀉在大地的時候,我緩緩地,靜靜地走著,體會著……

當我早上去上學時,看到牆角的花開了,在別的花被雨水沖刷時,不斷脫落時,這朵花,沒有別的花那樣奼紫嫣紅,卻經得住考驗。每個同學走過時,只關注著那一叢叢五彩繽紛的花,卻沒有留意過這一朵。我卻停住了腳步,這一朵花,被風雨擊得零星有脫落,但卻堅強的屹立在風雨中,彷彿一陣微風拂過,就會散落一地。卻沒有。

在經歷過這兩件事,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命,我認為不僅僅是我們人懂得生命的真諦,植物動物都有堅強的意志。生命的真諦就是意志上永垂不朽的精神。

安之若素,淡然處之——我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篇2

讀後感 ,857字

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就提出了道家思想,繼而孔子也受益於儒家思想,成為後人眼中的“聖人”。而在現代,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思想名著。寒假我就再次翻開周國平老先生的《生命的品質》,進行了人生的探索。

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些文字,感覺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與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使你擺脫紅塵阡陌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廣闊、更崇高的世界裡。它像一劑良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過好,生命的內在意義就是好的。

慢慢的,活在當下的我們可以感覺到: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為了財富、權利、地位、名聲在活。在生存需要能夠基本滿足之後,是物質慾望仍佔上風,不斷膨脹,成為主導。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生命的感覺日趨麻木。

而如今,讓生命迴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耶穌說:“除非你們改變,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那些在名利上折騰的某些職場人員等,他們既然聽不見自己生命的聲音,就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

近幾年,屢屢曝光一些“造假”現象。例如:染色饅頭、嬰幼兒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小吃裡放入大量的地溝油……這一個個喪盡天良的舉動,無不是對生命的不負責與揮霍,他們用不合理的手段,贏得了企業競爭之間的榮譽,殊不知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種種私慾,不僅危害了他人的健康,還在無情又可悲地摧殘著自己的生命。

但是周國平先生仍在做真實的自我。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他始終寫下最真實最淳樸的文字,與世無爭,他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憑藉自己那脫俗的境界,從容地走在他認定的那條道路上,他將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工作與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本身就是極高的生命質量。

在閱讀《生命的品質》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安之若素,淡然處之,醍醐灌頂,頓然豁然開朗,令我沉醉,沉醉……

讓“單翼天使”不再孤單——讀《生命的詩情》有感 篇3

讀後感 ,777字

世上有一種聖潔的愛,是父母的愛。世上有一些孤單的孩子,叫“單翼天使”。像是天天受到陽光的愛慕卻無權享受雨露的仙人掌,叫“單翼天使”的孩子,他們往往能從養育他們的爸爸或媽媽身邊取得更多金錢與淚水的呵護,卻無法以此彌補心靈上,另一個位置的空虛。

以前,我只覺得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憐,”拋棄“他們的爸爸或媽媽往往都還在世上,卻沒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可是最近我讀了《生命的詩情》裡的兩篇文章,令我對他們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篇文章,講的是兩個孩子,用盡自己的全力去維護一個即將分裂的家庭。當我讀到結尾時,兩滴清淚落在腮邊。因為書上的一句話”我聽到陳大寶說:“媽媽,這下你不會走了吧?"”一個孩子,他可能不聰明,不會動腦筋,但他卻甚至獻出生命,來維護一個本以支離破碎的家庭。那個孩子所做的可能難以改變家庭分裂的命運,但它讓我們看到,仍有一種愛連線著那些分開的家庭成員。

第二篇文章,則與第一篇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多的是表現了一個單親女孩對離異父親的忐忑與惶恐,在這篇文章裡有一種無形的憂傷,憂傷的很溫柔,這憂傷中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親情。

讀完了這兩篇文章,我呆住了,原來“單翼天使”並不只是可憐,他們還是堅強的,敏感的。“單翼天使”都是最美的天使,可卻又有著不幸的遭遇。他們因為那個“陌生”的親人備受打擊。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最閃亮的天使。

比起那些單親的孩子,我們的生活是令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父母的呵護,親人的寵愛。使我們的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失去了爸爸媽媽的幫助就手忙腳亂。父母加倍的愛護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小公主小王子。可我們幾曾想到那些為單親黯然傷神的孩子。親情,才是他們最大的渴望。比起他們,平時我們的”憎恨“是多麼不懂事。

”單翼天使“,獨孤的天使,”單翼天使“堅強的天使,"單翼天使”,善良的天使。從此以後,希望天使別再單翼。

讀《生命的掌聲》有感 篇4

讀後感 ,1174字

如果說隔閡是一條看不到邊的河,那麼讚美就是一條載你上岸的小船;如果說矛盾是臘月裡堅固不摧的冰,那麼掌聲就是一襲突破冰封的春風。——題記

是什麼讓一個落下了殘疾的女孩從自卑走向開朗?

是什麼讓懦弱低頭的英子勇敢走上講臺?

是什麼讓作者學會給人鼓掌?

毫無疑問,是掌聲,是那一次次鼓勵、喝彩,才能讓英子笑對生活,不再憂鬱,才能讓她明白,同學們並無歧視,才能讓她有如獲得第二次生命,也才能讓作者明白在人生的舞臺上沒有人不需要喝彩。

品讀《生命的掌聲》,不禁讓我想起了約翰遜說的:“讚美如同黃金鑽石,因為缺少而變得有價值。在不經意間奉上一句讚美,就像一杯香濃的奶茶,沒有人能抵擋得住誘惑。”對此,我深有體會。

喝彩,可以讓一個灰心喪氣的人重拾信心

記得有一次乒乓球賽到體育館競賽,或許是對手太強,或許是自己太弱,一連輸了三局,使我心裡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很快,我又一次站在了球檯邊,眼睛緊盯著第四位對手,腦子裡飛快的運轉著:這局說什麼也不要輸!一記扣球!比分扳回了1比1,球捏在我的手裡彷彿有千斤重,從球技上看,我們旗鼓相當,他可能是我最後的希望,我可不希望栽在他手裡。漸漸的,對局陷入僵局,隨著比分不斷交替上升,我的冷汗也越冒越多,我甚至懷疑我參加這個比賽的目的是什麼,反正都是輸。

最後一顆黃金球了!當17比17時,裁判是這樣說的。此時,球已交入我的手中,我已忘了當時是怎麼發球,只記得當時教練??給我的一句話:

“楊鑫真棒,穩住,你行的!”

聽到這句話時,我突然信心滿滿,彷彿勝券在握,那一次扣球有如神助,在我看來是一奇蹟!它的名字就叫喝彩!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那一聲喝彩,結局難料。

喝彩,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素質

喝彩就如一股溫暖春風,激勵人前進,但也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素質。記得曾見過有這樣一篇報道:

中國選手丁俊暉在斯諾克檯球中國公開賽上榮獲冠軍。但我們卻高興不起來,原因是當丁俊暉和外國選手的決賽進行到關鍵時刻,對手正要擊打檯球時,有人對著他打開了相機閃光燈;當對手失利時,有人則高聲倒喝彩。丁俊暉擊球時,我們的觀眾都斂聲屏氣,對手擊球時則經常竊竊私語。

在如此大的國際比賽上,有如此低劣的觀眾表現,不僅讓外國選手很不高興,也讓作為東道主的我們不禁低下了頭。難道為別人喝彩真的難以啟齒嗎?不是的,卡耐基說過:“時時用使人悅服的方法讚美人,是博得人讚美的好方法。”在國際比賽中,為對手喝彩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素質和水平。所以喝彩,不只是一個行為高尚的人要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

喝彩,是一種尊重,更是對一個生命的鼓勵和肯定。少說批評的話,多說讚美的話。因為,為別人喝彩,說出的是話,收回的卻是友誼,是進步,是合作,是發展。如此一舉多得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今天,你為別人喝彩了嗎?

讀《生命的奇蹟》有感 篇5

讀後感 ,671字

生命之水汩汩地流,愛也應該點點滴滴地傳遞。—題記

人為了許多東西而活著,其中一樣就是愛。

《生命的奇蹟》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位母親拼命把孩子生了下來,但是孩子的生命像易碎的花瓶,他期待著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援他延續了下去。當母親溫柔地撫觸孩子時,孩子竟然在8天的昏迷後第一次睜開了雙眼。那一刻,是愛喚醒了他,是母親用手一點一滴將愛傳遞給他,使他變得堅強起來。

別人傳遞給我的愛,都能讓我變得堅強。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都能使我們的心被感動。就好像血液流經了我們的血管,這些愛如篝火,溫暖了我的心。

愛,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只需要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或關懷、或鼓勵,都會讓人加倍感到溫暖。當別人跌倒時,你伸出援助之手;別人失敗時,給予別人適當的鼓勵……

愛,不需要太多華麗的東西來體現出它的價值,它總是那麼樸實,卻又散發著獨特的光芒。愛,可以讓人勇敢地面對困難,走出人生低谷。這些何不在表達愛的魅力之大?

文中這個母親拼了命把孩子生了下來,孩子一生下來就昏迷了,母親用母愛喚醒了孩子。可這位母親與我在電視中看到的母親大不一樣。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一位母親她為錢而拋棄了自己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兒子。

大家看啊!這兩位母親截然不同。一位母親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把孩子生下來。可另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利益竟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人人都想當第一種,對吧!

面對別人的無私給予,我們何以回報?很簡單,我們也要去學會給予。只有這樣,才能讓愛一直傳遞,才能創造生命裡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才能讓所有生命都堅強起來!生命之水汩汩地流,愛也應該點點滴滴地傳遞……

讀《生命的密碼》有感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62字

早晨的一縷陽光從視窗射進房間裡,朝陽是那麼的溫暖和明亮。我靜靜地,聞著,聞著城市的空氣,彷彿還瀰漫著一股舊中國的腐敗之味;聽著,聽著窗外的風聲,彷彿還回蕩著“新中國成立!”的巨集聲……

他戴著眼鏡,他面帶著慈祥的笑容,他的話語中帶點寧波口音,誠懇而真摯。他把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遺傳學事業,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為遺傳學研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是誰?他就是談家楨。談家楨院士是中國遺傳學界的一面旗幟,已走過了百年風雨人生。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個被賦予培養青少年的使者,奇蹟般地在我國遺傳學中,培養著青少年的夢想之種,逐漸使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中國的歷史過程,風風雨雨,艱難跋涉。從滿清王朝被推翻,繼而是軍閥混亂,民不聊生,那時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中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真正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俗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被賦予嚴峻使命的我們,該怎樣體現自身的價值,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為國家奉獻出一份綿薄之力呢?

我們的科學家們,用自己一生求學的態度,熱愛祖國的胸懷,無私奉獻的精神走過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在歷史上留下了點點足跡。比如竺可楨:

竺可楨幼時聰明好學,從2歲開始認字,在家庭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在私塾裡讀書,學習十分勤苦。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學胡衝譏笑說他活不過20歲。竺可楨聞此話後下決心鍛鍊身體,風雨無阻。後來他的身體始終健康。由於他學習努力,成績卓著,五次考試都名列全班第一。191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公費留學生,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學習農學。後又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專攻氣象。哈佛大學求實崇新、自由探討的學風,給他深刻影響。28歲的他以颱風研究的優秀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竺可楨相信: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這也是當年許多愛國科學家的共同感受。談家楨就是如此。在此之前,我並沒有對他有過多的認識,並不知道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叫做“談家楨星”,可如今,這個名字在我心中是個多麼響噹噹的稱號。這位大科學家所講述的小故事、小經歷,都令我歎為觀止:他的童年、美國與中國的友好會、與費孝通的一段往事……這所有的點點滴滴,體現了中國所走過歲月的經歷,和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史的進步與騰飛。而談家楨所參加的事業,經過了三十多年徘徊的中國遺傳學事業,在改革開放的盛世,正呈現出萬紫千紅,春色滿園的大號景象。如今,生物學研究這面大旗真變得愈發璀璨奪目,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研究,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

歷史如一列火車,往未來不斷前進著。歷史會有輝煌之時,也同樣會有腐敗之時,再塑生命的密碼,是我們的使命。而未來跨世紀的人才,也正是今天承擔著學習任務的青少年一代,各類層次的人才,任重道遠!

我沐浴著東風,遙望著南天,撫今思昔,不禁感慨萬千……

讀《生命的鐵鏈》有感 篇7

讀後感 ,519字

今天,我讀了《生命的鐵鏈》這篇文章,感受深刻。

文章講的是有位老鐵匠,打的鐵鏈十分堅固。有一次,他給一艘大海輪打了一條主錨鏈,但沒有派上用場。一天晚,上這艘船遇到了一場暴風雨,海面風急浪高,扔下去的鐵鏈全都掙斷了,大家把老鐵鏈打的主貓鏈扔下海,鐵鏈堅如磐石,整個晚上都沒有斷,保住了船上一千多人的生命。

老鐵匠雖然老實,但他打的鐵鏈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學生,要向老鐵匠一樣,打好知識的基礎,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學習,建成的知識“高樓”才會更加的穩健。

自古以來,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嗎?司馬光小時候十分的貪玩、貪睡,上課總是遲到,但是他用警枕來警醒自己不能貪睡,他只要稍微一動,頭和脖子就會疼,他就要起床了。從此司馬光總是第一個到學校,複習學過的知識,預習下次課要上的課文,一步一個腳印打好了知識基礎,最終才成為了北宋著名的史學家,寫下了名垂青史的《資治通鑑》。

我在平時的學習中,上完了一課,但沒有複習學過的知識,總是一掠而過,並未腳踏實地地學習,知識不牢固,成績不穩定。今後我也要認認真真地學習知識,溫故而知新,努力地打好知識的每一錘。

打好知識基礎十分重要,學習一定要腳踏實地,將來才能有所成就。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8

讀後感 ,418字

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時,那個飽經風霜而又面帶微笑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彷彿又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感情複雜,又是憐憫,又是同情。終於合上了書的最後一頁,我突然發現: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會充分體現。

當他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並且他用他的現實經歷開創了意義療法,造福了很多精神問題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最主要的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完美認知所造成的。

當我看見有人支撐不了現實中的困難而選擇最慘烈的方式來逃避時,我認為這是胡鬧,生活中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只有那些瞭解困難知難而進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困難又算什麼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命還在,一切還有挽留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記生命對你付出的一切,因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

生命的絕唱——讀《歷史的選擇》有感 篇9

讀後感 ,670字

如何唱響歷史的絕唱呢?李四光曾經說過:“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我想這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漫步歷史長河,無數英雄豪傑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親愛的祖國。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威脅,堅貞不屈,從容地躺在鍘刀下,譜寫出了永生的詩篇;錢學森,身在異鄉,卻捨棄名利,衝破種種阻力,毅然回到祖國,投身到導彈研製工作中;楊利偉,中國太空第一人,將一次英雄的出征定格在共和國的航天史上……他們常浮現在我腦海中,賜予我一顆經得起千錘百煉的雄心和不倦的愛國熱忱。正是因為他們,中國才插上騰飛的翅膀,向前飛馳。祖國的日益昌盛是他們生命價值最好的體現,也唱響了他們生命的絕唱。

縱觀歷史的波瀾,許多人將對祖國的愛寄託在人民身上。農村基層幹部的楷模沈浩曾經說過:“讓雷鳴更響些吧!讓閃電更亮些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快快洗去小崗村的塵垢,滋潤小崗人的心靈,使之提升、淨化。能讓小崗村早日發展起來,讓小崗人早日富裕起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始終住在村裡的一間簡陋的平房裡,面對風風雨雨,他和人民一起面對。他的行為,讓人銘記在心。可是有些人呢?身居高位,卻不斷受賄,不為人民辦實事。他們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是對人民的不負責,更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它背後支撐的是愛國精神。只有這樣,生命的華麗樂章才會再次響起。

嫦娥二號飛向太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讓上海的名字響徹全球。如今。中國已經站起來了,背後默默支撐的是每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中國人。熱愛祖國。是生命最華麗的樂章,是生命的絕唱。這份情懷。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他的。

生命如種子——讀《種子的萌發》有感 篇10

讀後感 ,742字

朋友,生命幾何?有人言生命如蠟燭,亦有人說生命彷佛不斷沏稀的茶,也有人說生命像淡然的浮雲。不管給我是怎樣的回答,我終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生命宛若種子。

《種子的萌發》寫得很有哲人習氣,有蘊發人心底之勢,令人奮進。我讀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有連綿長遠之想。雖然寫了一顆種子得萌發與枯萎,但還是有一定得深意去細讀。

我也曾經親眼看過種子的生長,那幾乎是我第一次遇到生命,真實的感受生命。那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但是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熱愛自然的我經常種花種果,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種下的種子竟破土而出了,想不到被我糟蹋得奄奄一息得種子是怎樣得生存下來得呢?這使我感到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倫比得敬仰。之後,我就很少去擁愛大自然了,在我心裡已失去呼呼的風聲、翠綠的楊柳、大小的樹葉。縷縷的芬芳、香甜的花蜜,漫天都是詫異和震撼,我感到我也在生長和接受考驗。

我欣賞種子的耐力。我終究也想不到種子使怎麼樣打發、消磨時間。也許這是蒼天的厚賜吧,它不會因白白度日而惋惜,它會將逝去的日子用精神上的支援來彌補來充實。

我讚美種子的生命。種子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它不會因為時間的短缺而碌碌無為,它不被生命的豪華、美好所感動,只追求樸實、平凡的生活。因為它覺得偉大出自平凡,生活無需太美好、優越,相反過分的美好反而會一事無成、誤入歧途。

我稱頌種子的不折之神。種子雖然渺小,但是不會因此而沮喪,只會用精神來衝破黑暗。青的身軀、紅的動力、藍的精神,但它的精神經過考驗、消磨後,彷彿也是青的,煥然一新,給人一種祥和、感動和佩服之感;那紫的精神,彷彿在我的心中流過、刻過、沉睡過……

及時醒悟的人們,由此應該具有種子般的心,奮發、不折,只有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才會帶來衝破泥土後,看見色彩斑斕世界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