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陽明心學》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 篇1

讀後感 ,1381字

最近讀了一本書《王陽明心學》,與這本書的結緣是辦公室裡一位同事在聽《王陽明心學》的廣播,從講解人娓娓道來的話語中給我一種靜心的深邃,於是問她是什麼內容?她告訴我是《王陽明心學》,並說家裡有這本書願意拿給我看,於是她第二天就把自己剛買的還沒有拆封的這本書拿給我看。

對於這種慷慨我怎能不好好讀呢?對於心學的書,我剛開始的感覺是內容深奧,理論性強,看不明白,但是拿到書籍從王陽明出生講起,文中語言淺顯易懂,有些傳奇的特色深深吸引了我。如,他出生時祖母夢見一群五彩祥雲浩浩蕩蕩而來,為首的神人懷裡抱著一個嬰兒,降落在王家門前,把嬰兒交給了他的祖母,之後王陽明便哇哇墜地。於是,給他取名王雲,正因為這個名字他到五歲還不會開口說話,後來改名為“守仁”。奇妙的是,改名當天居然開口說話了,而且不鳴則起,一鳴驚人。不但日常用語對答如流,而且《四書五經》中的聖言一口氣都給背了出來。

王陽明從小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上學時逃課。經過老爸的多次訓斥和老師的多次教育後,仍然惡習不改,天天只想著玩兒。正當大人們對這個問題少年即將失去信心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徹底改變了王守仁。這件事情對我印象很深。

有一天,守仁又翹課了,在市場上瞎溜達,看見一個小孩兒在賣鳥,就湊過去問價錢,可問完價錢,掏掏口袋卻不夠數。守仁眼珠一轉,就讓那小孩兒先把鳥給他,回頭再送錢過來。那小孩兒可不傻,堅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守仁同學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伸手就要去搶。那小孩兒也不甘示弱,馬上跟他比畫。就在這時候,一個算命先生從他們身邊經過,無意間瞥了王守仁一眼,忽然停住了腳步。此人精通麻衣神相,當他看到王守仁的相貌時,心裡馬上跳出一個念頭:此子他日大貴,當建非常功名。

算命先生當即把鳥買下,送給了守仁,然後慈愛地撫摸他的臉,意味深長地說了幾句話:“小朋友,記住我下面的話—日後,當你的鬍鬚長到領口時,你就入了聖境;當鬍鬚長至丹田,你就結了聖胎;當鬍鬚長到丹田以下,你就結成聖果,功德圓滿了。”

臨走之前,算命先生又叮囑了一句,他說:“小朋友,你一定要讀書自愛,我所說的話,將來必定應驗!”就是最後這句話,把守仁同學從一個問題少年徹底變成了三好學生。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不僅對這個算命先生一種佩服,年年做教育的我是否年年有這樣的智慧?我也總是高呼賞識學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但是也曾經有多時我忽略了對學生入心的教育。這幾天內心澎湃和不安……

於是,我走進教室,重新“認識”耿文軒、馬子涵、崔展源……對經常完不成作業是耿文軒不再“威逼”,如果他哪天作業按時完成了就大加表揚,每週的“閱讀存摺”“日記”每週也檢查,如果完不成了就告訴他,這次完不成就算了這周之內如果能把這些作業都完成了,我就給你三朵小紅花。慢慢地,他每天晚上的作業開始做了,雖然字跡還是潦草,錯字還有很多,但是我知道,他已經用心了,有一週的“閱讀存摺”不知是因為沒有帶回家,還是丟了,居然填寫在了紙上。交上來時他沒有寫名字,但是我看出是他的字跡,毫不猶豫地給他了三顆“星”,還有馬子涵、崔展源、袁浩東,語文課上我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顆幼芽,老師就是那個澆灌者,有時老師想給予他們更多的陽光雨露讓他們快快成長,但太強的陽光、太多的水分也會對他們傷害,給他們適合自己的溫暖,他們定會茁壯成長!

許一生時光,踏心靈旅程——讀《點一盞心燈》有感 篇2

讀後感 ,715字

歲月蕭蕭走過,成長充滿蹉跎,遙遠漫漫的成長之路,漆黑;那麼讓我們點起心燈照亮前進的道路。

—題記

窮遊書海,收穫的,銘記的,感動過的,有許多:或是刻骨銘心的教益;或是感人肺腑的真實事例;或是時時用,天天見的百科知識。

自打二中的“小藍鯨”書屋成立以來,我和同學便以此地作為我們的據點。每逢書屋開放日,我們都會帶上自己的書卡以及那個蘊含真理的筆記本。

有一天,我無意間與他相會,便和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總是與他的同伴藏在了書櫃的犄角旮旯,披著樸素的披風,披風上面便是造就了他的人以及賦予給他的那個神聖的名字—《點一盞心燈》。

從此,我便向他學習,向他請教,求知,求實以及求學。他總是向我介紹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一些奇人怪事,好人好事,當然更多的則是向我訴說自己的心得體會,向我分享,和我一同進步。

可是有一天,他卻不在為我傾訴,為我分享,和我一同感悟。也許,他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留給我的,卻只有對他的不斷思索,不斷品味,以及在回憶中感悟,在成長中發現了吧!

當我和他分離之際,我閉目思索:是否,我應該在空閒之際,閒暇之餘,重翻他的歷史遺蹟,品味他的心靈意境。接著,我做了,我帶上了我的心靈,同他一起,走上了心靈深處的旅行。

並且在這期間,我也認識到了,我也學習到了: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因失去而後悔,而要學會在失去中收穫,吃虧是福。再同別人交往時,要學會奉獻;站在他人的立場,換位思考。也許,還有很多,只是我還沒有尋找他的另一些足跡。

“點一盞心燈”用書籍照亮前進的道路,用知識填平其中的坎坷,銘記失敗的經歷,尋找成功的方法,在成功中進步,在失敗中成長。一步一個腳印,一生一個追求,只為踏上人生心靈的旅程。

讀《王子與貧兒》有感 篇3

讀後感 ,487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好書,叫做《王子與貧兒》,講的是王子愛德華和貧兒湯姆在一天偶然相遇,他們倆互換了衣物,結果可引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子在民間被認為是是一個狂妄的乞丐,貧兒在王宮被認為成一個生病了的愛德華六世,而真正的王子卻憑著頑強的意志在騎士亨頓的守護下,躲過了各種危機,終於在衛冕典禮上重得了自己的王位,並寬赦了湯姆的故事。

文中有些地方令我深受感動。比如愛德華在遇難的時候,騎士亨頓義無反顧地幫助,守衛,救了愛德華王子許多次,而湯姆在王宮中雖然因為不懂禮節而被大眾認為是生病,卻也在判案的時候體現出了他為人善良,公正的一面,我十分讚賞湯姆的公正,王子的勇敢與騎士的忠誠。

這使我想起了古代一些王公貴族,因為自己犯下種種錯誤被貶官或者流放,心裡便十分仇視朝廷,憤世嫉俗;有許多人經不起各種打擊而自殺或者通過不正當手段重新坐穩這個地位;也有更多的人因為某種機會得以輝煌騰達以後,變得貪婪,狡猾,自私,以自己的身份去欺凌百姓;所有這些人在貧兒湯姆,王子愛德華,其實亨頓面前都自愧不如!

我希望全世界自私或者脆弱的人記住這麼一句話:在絕望的處境中不要放棄,在奢華的處境中不要貪婪!

讀《王子與貧兒》有感 篇4

讀後感 ,429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王子與貧兒》。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所作。

王子愛德華和貧兒湯姆通過一個機會互相交換了身體,王子變成貧兒,貧兒變成王子。貧兒享受著榮華富貴,還當上了國王。王子則四處流浪,忍受著乞丐們的嘲笑。在好心人享頓的幫助下,王子終於回到王宮。貧兒在良心的譴責下,將王位讓給了王子。

貧兒得享高壽,成為一個滿頭白髮的老頭兒。貧兒也得到了尊敬、得到了榮譽。人們為他行禮,表示對貧兒得尊敬,大家都記得:他曾經當過國王。人們向貧兒行禮,他則報以微笑,人們都很欣賞他的微笑,因為他的一生都光榮。

一個總是做壞事的人,總會得到報應,一個仁慈的人,他的生命總會發亮,正如國王愛德華六世那樣,仁慈。

愛德華在位時間不長,活得也不長,但他活得很有意義,他曾經對一位高官說過:“你知道什麼是痛苦和壓迫?我和我的人民都知道,而不是你。”

在那些嚴酷的年代,愛德華的統治非常仁慈。現在我們要離開他了,讓我們記住這值得讚揚的一點吧。這就是王子與貧兒的故事。

讀王子與貧兒有感 篇5

讀後感 ,437字

在《王子與貧兒》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有王子愛德華、貧兒湯姆、劍客亨利。這本書描寫了王子愛德華和貧兒湯姆互換了位置,王子愛德華變成了窮小子。而貧兒湯姆則當上了國王的故事。

本書的作者是馬克吐溫,是美國人,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出生於一個鄉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外出學藝。

馬克吐溫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經歷了美國從自由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時期。有作品:《競選州長》、《鍍金時代》、《傻瓜威爾遜》、《赤道環行記》……等等。被世人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王子與貧兒雖然取材於16世紀的英國。但批評的矛頭卻指向19世紀的美國。其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諷刺意味。

這本書,我最喜歡一段話:“他的衣服全是好看的綢緞,渾身珠寶生光,腰間懸著。鑲著寶石的劍和短刀,腳上穿著精緻的長筒靴。後跟是紅色的。通過這句話。我感受到了皇室的華貴。

《王子與貧兒》這本書,我欣賞湯姆的好學、同情心,愛德華的善良和天真,亨利的助人為樂。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讀《魔鬼邏輯學》有感 篇6

讀後感 ,532字

《魔鬼邏輯學》是一本有關語言科學的精彩讀物,清晰簡明的內容足以徹底改變你的思維世界。在我專心致志地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我比之前聰明瞭很多。

其實邏輯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問。只要學會了邏輯思維,學校和日常生活中任何場合都能派上用場。正確的邏輯推理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並被運用到各個研究領域。如何區分正確的邏輯和謬誤的邏輯,是有一些已為人知的標準的。談話、推理和辯論背後的精妙,是邏輯,還是胡謅?《魔鬼邏輯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21種邏輯謬誤,專治那些不講道理卻總有理的人。

我每次與人爭辯時,明明是對方理虧,我卻啞口無言;到要彙報情況時,明明心中有千言萬語,我卻無法組織語言進行順溜的表達;在聊天時,我經常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人說了錯誤的話,造成了一個錯誤的結果。但當我一絲不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能分毫不差地向老師彙報心中所想的話,更能與同學聊一聊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使更多比較陌生的同學成為我的知心朋友。

說實話,看了一本如此深奧的書,真的感覺到了不同,就好像整個都世界煥然一新了似的,又似乎去了一趟受益匪淺的國外旅遊一樣,讓我見識比之前多了許多。我現在不僅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了,而且能夠現學現賣,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都運用到生活中。

讀《歪歪路小學》有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12字

“哎……現在的學習,無聊,真無聊。天天背課文,天天寫感受,一點也不好玩。”沒得玩手機的我抱怨著,“百般厭惡”地翻開了這本《歪歪路小學》。當然,讀這本書也在我的暑假作業範圍之內。但當我翻開這本書之後……

一切,都跟我想的不一樣!

這本書荒謬而有趣。說起歪歪路小學,樓不是歪的,但高聳入雲,足足三十層,一層不少。工程師本該把三十間屋子一字排開,只建一層樓,但工程師卻不小心造成了三十層樓,每層樓只有一間屋子了。還有,這個學校沒有十九層!對此,工程師也只能對大家說聲對不起了。這本書講述了在第三十層學習的學生們和老師的故事,讓人大跌眼鏡:可以把孩子變成蘋果的格芙老師(很壞),把孩子當成小猴子的朱爾斯老師,數數順序錯誤但答案總是對的喬伊,總是睡覺的夏莉……什麼都嫌棄的凱西,愛吃冰淇淋的莫莉西婭,只做了一天班長的麥倫以及……不存在的扎芙斯老師。

他們的班主任——朱爾斯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我們的老師有所不同:她認為,在班上睡覺以及望著窗外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課上睡覺可是恐怖的一件事,常常招來老師們的“口水彈”和同學們的嘲笑;她認為,死老鼠——薩米,不能出現在教室裡,並且……用手拎起了它,扔出了窗外!我的天哪!現實中有哪個女老師有這樣的能耐!不應該是大聲尖叫,大聲喊救命嗎?換做是我,我都要嚇暈過去了。誰都知道,鼠疫是很恐怖的呀!有時,朱爾斯老師又會很荒謬。她讓加爾文去十九層給扎芙斯老師送紙條,但她沒有給加爾文紙條,甚至在知道沒有十九層的狀況下,也就是,她讓加爾文給一個不存在的老師送紙條。在我們的世界中,哪位老師都不可能故意刁難學生……

我意猶未盡地合上了書。唉……什麼時候,我們的課堂會變成可愛的樂園?什麼時候,老師們才不會對著學生們大聲吼叫,而是儘量體諒他們?什麼時候,學生們才能拋開考試的煩惱,輕鬆面對學習?什麼時候,老師們會像學生們的爸爸媽媽一樣,嚴厲和慈愛分配得當?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我們的老師才會像朱爾斯老師那樣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而不讓學生們叫苦連天呢?

這是個好問題。

讀冰心少年文學有感 篇8

讀後感 ,537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六年小學時光一閃而過,《冰心少年文學》也伴隨我走過了四個年頭了,從“童年的春節”到“與夢捉迷藏”,從“我有潮媽”到“快樂的孩子王”我都能如數家珍,又怎能忘得了呢?

《冰心少年文學》的主旨是“播撒愛心的種子,培養讀書氣質,積累文學底蘊,提高寫作能力”,書中也的的確確如此,書中有純美如溪的清新小詩,每一篇文章都充滿童真趣味,那些文體多樣、風格各異的文章更是表現了作家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大開眼界。特別是每一期的“幽默微話題”,裡面有許多文字笑話,讓讀者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甚至每一篇文章後面的小編精闢短評,讓讀者更容易讀懂文章的內涵,從中讓小讀者們學會了閱讀文章領會要領,更加熱愛閱讀。

讀《冰心少年文學》給我最大的收穫便宜是好文章不可缺少真情實感。書中,這類文章隨處可見---“愛的蹤跡”、“恬靜,也是種美”、“靜待六月芙蓉花開”……寫作文,只有在文字裡傾注自己的真實的感受,才能深深地打動讀者,引起共鳴!

正如“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一樣,出於對《冰心少年文學》的熱愛,我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多開設專題書刊,這能使讀者在享受多樣文體時,又可以在某一方面的文章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有愛就有一切”,感謝《冰心少年文學》陪伴我度過的美好時光,伴我成長!

放下仇恨,學會寬容——讀《小熊背土豆》有感 篇9

讀後感 ,801字

讀完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仇恨就像是刺,當你抓住它的時候,被傷害的往往就是自己。

本文主要講的是小熊的小朋友笑小熊是小胖子,小熊非常生氣,它永遠都不想跟小朋友們玩了。媽媽讓小熊背土豆,小熊不理解但還是照做了。過了好幾天,土豆腐爛了,發出難聞的味道,它把土豆放在地上,小熊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仇恨就像是這袋土豆,你一直揹著它,就是一個負擔。你只有把它放下來,才會感到輕鬆。

其實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有些磕磕絆絆,有些人輕輕一笑,就把這不快樂的事情給淡忘了,有些人卻會一直記住那些讓他不開心的事。淡忘的人會生活得很快樂,因為在他的心裡,沒有不愉快的事情,而那些記住的人會生活得很痛苦,因為他的頭腦裡滿是那些不開心的事。

當與人在磕磕碰碰時,我們應學會寬容,輕輕一笑,如果當美麗的東西被破壞時,便會成為美麗的遺憾。

浪漫大師雨果說過,最高貴的復仇方式是寬容。’寬容就像清涼的甘露,澆灌了乾涸的心靈寬容就像冬日的陽光,溫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寬容就像清涼的甘露,澆灌了乾涸的心靈;寬容就像冬日的陽光,溫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寬容就像不熄的火苗,點燃了冰山下降要熄滅的火種;寬容就像一種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寬容就是當一隻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紫羅蘭卻將香味留在這隻腳上。

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精神病人闖入一位醫生家裡,射殺了醫生三個花樣年華的女兒,而這位偉大的醫生卻仍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這也是寬容。

如果人生選擇了計較,那麼他將永遠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如果選擇寬容的話,那麼它能將陽光灑向大地

其實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人,就是一個生活在地獄中的人,從此看不到燦爛的陽光。我們應學會扔到心中的仇恨,學會寬恕,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胸會越來越寬廣,心情變得越來越愉快,而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讓我們還心靈一份純淨吧!

感恩的心——讀《一滿杯牛奶》有感 篇10

讀後感 ,721字

不只是什麼時候,我曾讀過一個故事。雖然過了很久,但至今任記憶猶新,那一滿杯牛奶依然觸動我的心靈。

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一天傍晚時,他疲憊萬分,飢渴難耐。他敲開了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女子給了他一滿杯牛奶,給了這個小男孩生活的信心。許多年後,他成了一名著名的外科醫生,卻始終沒有忘記感恩。在那位女子患病難以醫治時,是他幫那位女子度過險境,他也沒有要任何醫藥費,只要了一滿杯牛奶。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古往今來,像這樣的感人事蹟數不勝數,但沒有一件事不讓人感動、讓人敬佩。很久以前,古人就說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名言警句,可見感恩在古人心中麼高尚的品格啊!現代社會中,感恩也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永遠不會懂得、理解幫助我們的人,更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從而與他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生活越來越孤獨。從古至今,那一個有著偉大成就的人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三國時的名將關羽,在華容道上,面對以前的恩人曹操,他冒著被殺頭的罪,毅然放走了曹操;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在取得一項又一項的殊榮後,名聲顯赫,卻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中老師;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在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後,依然恭恭敬敬地說聲“老師好”……

現在,我們生活在父母的關愛、老師的關懷和同學、朋友的關照之下,享受著富足的生活,難道就不應該想想幫助我們的人嗎?想想如何感謝他們,哪怕只是一聲“謝謝”,也是感恩。

感恩的心如同明礬,沉澱許多焦躁與不安,消融許多挫折與不幸,感恩的心如同蠟燭,照亮他人,溫暖自己;感恩的心如同一把金鑰匙,開啟生活的寶藏,尋找生活的真諦。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生命更豐富多彩,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