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沙鄉年鑑》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1

讀後感 ,617字

在一望無際,死氣沉沉的沼澤之上,一枝樹枝倒伏在上面,陰鬱的天空倒映在沼澤之中,使生機顯得更加渺茫。忽然,一束陽光射穿雲層,在陽光之下,一群大雁好像從遠方歸來,喚醒了一絲生機。大雁從何而來?我們無從知曉,一種神祕感油然而生。

一座小木屋,一座莊園,一個叫沙鄉的地方。神祕的自然。鼬鼠的足跡環繞左右,大雁的身姿從陰鬱的天空灑下大地,河灘上大自然優美的畫作,記錄了百年的年輪……這一切的一切無不使人感到自然的偉大寫神祕。

與魔術不同,魔術一旦看破便會覺得毫無趣味。自然擁有無與倫比的神祕感。在探索自然的路上,你對自然瞭解越多,自然就越神奇,對於你更是一個更加神祕的地方。

上個世紀初期,由牛頓力學為根基的經曲物理已經將整個自然的變化幾乎分析透徹了,除了“兩片烏雲”外,自然被侷限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中。然而,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相對論與星子力學橫空出世,經典力學轟然倒塌。自然的變化已經被更加神祕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所取代。

自然正因為它的神祕才令人感到美麗,那些定理與定律為何存在?彷彿就像有一位上帝創造了這個有規律卻又這神祕的世界,引起人們探索的慾望。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行為都要遵守大自然的規矩,那股神祕的力量操控著美的、善的、醜的、惡的等等事物。人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每個生靈都會成為一位摯友。

去探索這個神祕卻又很平常的自然吧!這種神祕感與大自然的規矩更能激發人們對真理的渴望。

讀《資治通鑑》有感 篇2

讀後感 ,567字

在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顆顆閃光點,一座座里程碑。就如司馬遷的《史記》,高爾基的《童年》,以及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一本奇書。它能與膾炙人口的《史記》合稱“史學雙壁”。它也用不朽的史實,傳世的語言激勵了無數人。而我,就是被《資治通鑑》折服的人之一。

在我看來,它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博學多才,通曉古今的老先生。他用戰國的智伯之例,向我傳授智伯敗亡的原因。最後再加上一句深刻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點醒了我,令我牢記在心。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這本書就是一面生動的鏡子。它告訴我古時朝代“為何興替”,“如何興替”。漢朝的“巫蠱之禍”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漢武帝雄才大略,威震蠻夷,卻在晚年“悔恨不已”,最後只能建造“歸來望思之臺”表達對已故太子的懷念?我正疑惑不已時,這面鏡子給了我答案:武帝晚年多疑,信奉鬼神,任用奸臣致使朝政混亂,最後讓奸臣鑽了空子引發慘烈的“巫蠱之禍”。太子因此遇難,數十萬人也因此而亡。

在講述道理的同時,它也不忘打一個生動的比喻:“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不能使之破堅。”“以史為鑑”果然可以“知興替”啊!

《資治通鑑》用它全面客觀管的語言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道理。“德勝才者謂之君子”。相信我會運用古人的寶貴經驗做最好的自己。

民為本——讀《資治通鑑》有感 篇3

讀後感 ,801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眾多的史書記載了其浩瀚的歷史,描述了國家興衰,朝代更替的過程以警示後人。

《資治通鑑》就是其中一部著名的史書。它是由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編完成。《資治通鑑》記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的歷史。

通觀全書,我認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強大的,民為國家繁榮昌盛之本。中國歷史上不乏許多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它們能一統天下,就足以證明其強大,但也有一些存在時間非常短的大一統王朝,那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王朝迅速滅亡呢—就是人民。

細讀之後不難看出,這些王朝的君主都不重視人民,他們加重人民的徭役與賦稅實行苛政,暴政,他們肆意斂財,揮霍無度,窮兵黷武,使無數百姓失去土地,失去家園,走上造反的道路,這個國家也迅速覆滅。

但中國歷史上也不乏長久強盛的國家,他們屹立數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民。他們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注重節儉的政策。他們還鼓勵人民積極生產,糧食的儲量也就多了,國家日益強盛起來。

唐太宗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就如同人民而舟就是國家。若是統治者重視人民,讓人民過得幸福,富足,那麼國家也就會更加強盛;反之,國家就會被人民所顛覆,走向滅亡。

宋朝時期,歐陽修,蘇軾和范仲淹都有一種“民本”思想,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宋朝的君主們較為重視人民,而宋朝也延續了幾百年。

當今的中國和共產黨也十分重視人民,建國之後,實行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改革開放時期,黨和國家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分田包產到戶,給了農民生產自主權,再次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村開始富裕起來,而國家也日益強大。

孟子一直主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而這也正是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所必須遵循的思想。現在的中國應更重視人民,才會越來越富強!

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讀《沙原隱泉》有感 篇4

讀後感 ,1338字

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最富哲理的一篇遊記,也無非就是這篇《沙原隱泉》了。文章不長,但蘊含的思考足夠人們細細品上一陣子,像一杯清茶,散發著悠長悠長的餘香。

山,名為鳴沙山—全副行囊的智者,手持登山杖,佇立在沙丘前。這一刻,他是侏儒,也是巨人。黃沙漫漫,大漠之景在他面前鋪展,金蛇般的線條向前伸沿,像終點線,又預示了新開始—那是個制高點,佔領它,你也許會有新發現。

就這樣,看著前人留下的一串一直鋪到盡頭的腳印,他開始了。出奇的是—沙子意外的軟。一踏,一陷,一滑,耗去了他大半力氣—而踏別人走過的路,更是舉步維艱。你越發火,沙子越是死一般的溫柔,溫柔得令你打不出心中硬碰硬的烈火,想取個巧,卻發現更為困苦,就算苟且登上了所謂的終點,也心虛地懷疑到底是不是你走過的路,摸著那陌生的腳印驀然發現自己沒留下一絲痕跡。懷著這種虛浮,即便站在厚實的高崗上,也不比站在快開融的冰面上強,總怕著自己會狠狠地摔下去,萬劫不復。而自力更生卻更需要勇氣和毅力,細沙的圓滑總能把你的心搓圓,磨光。講不定哪一步之後你突然感到腳下的平實,怯怯地抬頭,山頂就被你爬到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爬到了。

站在沙丘頂,大自然作為犒賞,鋪開了一道無與倫比的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金黃和黛赭純淨得毫無斑駁。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盪,大大方方,明明淨淨。色彩單純到了聖潔,氣韻柔和到了崇高。把自身的頂端和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籟般的梵唄。踏實的成功就應名正言順地享有這樣的壯闊雄渾,伸出手指順著線條傾瀉下去,這,就是你的。

然而,當你細嚼慢嚥完“一覽眾山小”的瑰奇之後,細細地往山谷端詳,分明是一彎清泉,來得突然,來得冒失,甚至有些莽撞,安靜地躲在一個本不該有它的地方,有些無辜,有些害怕。要想弄清它的祕密,就要靠近觀察,可,問題來了—剛剛才爬上的丘頂,怎麼這麼顯得無助,化成了悲哀。嚮往巔峰,嚮往頂端,嚮往那傲視雄奇,風臨天下的霸氣,卻又怎麼知那迷人的峰頂只是一線鋒利的刀刃,容不得t望臺,卻被生靈們擱得老高。

無奈地滑下沙丘,看來老莊的預言實現了,站在丘底暇想頂峰的壯麗,身處頂峰又羨慕平原的溫暖,而所謂人生,也不過是在這矛盾中周而復始罷了。

急急向泉水奔去,卻發現這不僅是一灣小泉,中間寬處相當於中等河道,甚至還有幾隻水鴨在此輕浮游弋,岸邊盤虯臥龍的是幾棵百年古木,清泉靜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樹後有一陋室,遲疑間,步出一老尼。二十年前,這本有廟,毀了。為什麼在無垠大漠中會有如此的信仰者在此孤守?漠然沙丘不是答案,這源頭活水才是心靈的慰藉。壯麗之中寫一筆明麗,獷野之間抹一線溫柔,起伏之中鑲一份平實,浮囂之間躺一念寧靜。在浮誇裡給一份質樸,在居高裡給一份服帖,在狂野中給一份安靜,在厭俗中給一份清新。

生活需要調劑,只有這樣,生命才富有層次,才不會一味地大喜大悲。習慣了被各種單向誇張侵佔的思想才能在須臾之間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世間便有了歡騰與沉鬱,喜悅與憂傷,喧囂和平靜,膽怯和坦然—這個世界也會活出靈性,活出姿彩。

讀罷《沙原隱泉》,心中彷彿什麼充實著,有了厚度,也有了溫暖。

泉,你是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

讀資治通鑑有感 篇5

讀後感 ,805字

悠悠中華史,上下五千年。—題記

輕輕地,你來了,混著淡淡的墨香,於筆尖流連處,赫然映入我的眼簾。《資治通鑑》,我的良師益友,陪伴我六度春秋。

《資治通鑑》,我的良師。初次邂逅,依稀是六年前的風花雪月,從“秦王掃六合”的壯麗,到“大江東去”的豪邁,越發深入探究,越發不可捉摸。六年前,初次在書店遇到你,便被你精美的文字插圖給吸引住了。當時,僅一年級的我被你動人的情節牢牢地“禁錮”住了。司馬光筆下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彷彿穿越到了現代,飾演了一場場“千年大戲”。從此,我對你的喜愛一發而不可收拾。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過了你的不同版本,可唯一不變的,是那顆堅守六年的心。從三家分晉到大唐消逝,長達一千餘年的歷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讓熱愛歷史的人對古人的過往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混著一絲輕狂,嬴政,你來了。你有著非凡的魄力,大秦在你的統領下,打造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帝國。你說以後嬴氏子孫會被尊為萬世,可你沒想到,阿房宮、長城為秦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導致秦二世亡國。在司馬光的筆下,你是一代霸;在後人的心中,你是一介梟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曹操,你來了。你年少成才,入朝為相,打造了曹魏帝國。你雖有赤壁之戰不輝煌的過往,但也有官渡之戰的赫赫戰功。曹操,我敬你是一個有著超人頭腦的強者,如果沒有司馬氏,我相信,你的曹魏帝國一定非常強大。在司馬光筆下,你是“東臨碣石”的多愁善感之人;在人們心中,你是“烈士暮年”的英雄。

《資治通鑑》,你帶我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一路上,我彷彿在這上下五千年的煙世紅塵中摸爬滾打。在你的帶領下,我學到的東西不計其數:忠、義、禮、信、廉恥、國恨……

今天,步入初中的我,重新素手捧起你,翻閱一段段過往,好像又一次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游離。我想,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我讀懂了你—《資治通鑑》。

讀《資治通鑑》有感 篇6

讀後感 ,287字

清明節放假的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這本書,是由宋代的司馬光寫的,司馬光是宋朝的政治家,死後被人們追封為“溫公”。

我先看了前六篇,有孔子的嫡孫孔?車墓適隆⑺鐙韉墓適隆⑺漲氐墓適?hellip;…總之就是有關古代的戰爭、宮廷等故事。

我最喜歡裡面的《蘇秦佩六國相印》的故事,講的是蘇秦先向秦王進獻統一天下的策略,秦王卻不採納,蘇秦就去齊國、魏國、燕國、趙國、韓國、楚國這六國進獻策略,六國將蘇秦封為宰相。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春秋時期的故事,既讀懂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又瞭解了那時的風土人情,我覺得很有看頭。

童年——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7

讀後感 ,728字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生活裡有哭有笑,但都在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的童年卻和我們不一樣。

魯迅先生的童年最美好的時光是在百草園中度過的。那裡可以看見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還有蜈蚣、斑蝥。他常常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草,還與同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子急,卻又總是捕不到鳥。他還能聽長媽媽講故事,因此很害怕那條赤煉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不能消除孩子們心中的孩子氣。當先生讀書讀得正專注時,卻沒發現學生正在幹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畫畫……

那裡的一切感受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魯迅先生用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來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到很親切。

魯迅先生在文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不希望整日被父母管束著,這正是兒童所特有的天性。

曾和幾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之中。但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的孩子,還在做著只屬於我那童年甜美的夢。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記憶猶新,讓我時常冷峻不禁。小時候,每天都去鄰居家串門子,回來的時候,都會滿載而歸。小時候,每天中午我都會乖乖地躺在床上,聽奶奶講故事,聽著那外面的敲盆子的聲音,叫賣聲進入甜甜的夢鄉……小時候,我很少有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所以我比別人更加渴望大自然。這也是我這麼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我希望我有一天能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無論將來能否實現,我都一直會熱愛著自然和自由。

童年已漸漸離我而去,留下的只有一些零散的記憶,我會好好珍惜這些記憶的,它能夠讓我體會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

傳統的召喚——觀山東省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有感 篇8

觀後感 ,659字

在家閒著沒事,便開啟電視消磨時間,這時,一陣婉轉清揚的歌聲吸引了住我,一瞧,原來是“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看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流淌在中華浩瀚歷史長河中的經典詩文居然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整個誦讀比賽真可用“精妙絕倫”來形容。它將音樂、詩歌、舞蹈、樂器演奏等諸多藝術表現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雜而不亂。也許你會說,不就把幾首古詩唱出來的嘛,沒那麼誇張吧!如果這麼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只要你認真體會吟誦,也許你就會和我一樣,有如此深的感受了。

古詩詞文化源源流長,猶如一條流淌的長河,充滿了無窮魅力,迎面襲來的是那濃濃的書香,讓人回味無窮。誦讀比賽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其中有好幾次我被他們精彩的表演感動,後來聽同學們談論這件事,他們也提到被表演感動得差點流下眼淚來。看來被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臺下的好多人都被感動了。

我相信,詩歌的種子已播撒在表演者的心田,優秀詩文的誦讀,將陶冶他們的情操,美化他們的心靈,激勵他們的人生。我想:古詩詞這顆璀璨的明珠終於放射出屬於它的奪目的光彩,如果我們能多誦讀,多積累優秀的古詩詞,讓經典滋潤我們的生活,生命的河流一定會更燦爛,更耀眼。

優秀的經典古詩詞,昇華了在場每一個人的情感,觸動了每一個人的靈魂。這個節目在給了我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我的寒假生活,激發了我對詩歌的興趣與熱愛,加深了對詩歌的認識與理解。我們是經典文化名校,這類活動與我們的《弟子規》《孝經》誦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讓我們一起吟誦經典,讓我們與青春一起飛揚!

觀《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有感 篇9

觀後感 ,6402字

【篇一:打下明亮的人生底色—“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有感】

抓緊“國學小名士”的脈動和翅膀,擁抱國學的天空,打下明亮的人生底色,我在這個繁雜的世界中找尋到了經典的韻味,時代的風采!

—題記

這個寒假“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走進了視線,任性霸氣地佔據了我的生活,引領我在國學經典的宇宙中穿越飛翔!

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舉辦了這個大賽,就是要讓我們在國學經典道德篇目的學習中,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潤澤成長。活動歷時半年,有力地推動了“學我經典思我經典,思我經典用我經典,且學且行”的熱潮。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思考與他們的差距,只能“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啊!但我不忘初心,始終用一顆“高山仰止”的心,一路追“星”,感知、感悟、感行。

全情追星步步有光

這次比賽有一萬多名青少年報名參與,“過五關斬六將”之後,60名選手參加了省複賽,可謂群星璀璨,良將雲集。

我要為科學緊湊的環節設計點贊。比如,複賽中第一環節“我愛記詩詞”的規則是:出一個關鍵字,圍繞關鍵字,想出古詩,五秒內答不上來就會被淘汰,體現了底蘊與速度的比拼。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中,由孩子們扮演李清照和李白、白居易等文學“大咖”,穿越時空來到現場,答對者加分,打錯者扣掉對應分值,很有穿越感和帶入感,我看得趣味橫生、愛不釋“眼”。第三環節“美德大考驗”裡,選手們要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典中的思想理念來檢驗自身對於美德的實踐。我喜歡“餐桌禮儀與節儉”、“摔倒老人扶不扶”等這些緊密結合當下社會熱點的事件類考題,重在檢驗選手們對於傳統美德的理解水平和運用能力,真接地氣!

我要為我心目中的小“名士”點贊。通過複賽中“國學”和“美德”的雙重考驗,12名小選手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兩軍相逢勇者勝。衝破初露鋒芒、舞文弄墨、棋逢對手、楹聯對決四重關卡,最終來自濰坊的選手劉康寧獲得冠軍,臨沂的謝奕辰獲得亞軍,濟南的馮浩然與東營的田藝萱分獲季軍,其他獲得“國學小名士十二強選手”榮譽稱號。活動以來,參賽選手們帶動了大批中小學生參與到國學組織和公益活動中。據報道,他們在各地建立國學社團20多個,參與公益活動近3000人次,直接影響和帶動周邊人群,數量超過10萬人。而我就是這學思踐悟清新之風中最興奮、最活躍的一份子,追隨新星,找到了光的方向。

用心用情感悟感行

一個個寂靜的午後,我常常閉上雙眼,“國學小名士”們神采飛揚、慷慨激昂的吟誦一次次浮現在腦海,帶我進入經典的美好意境……幾千年來,我國流傳下來的各種歷史文化典籍數不勝數,其龐大的儲量和短小而精悍的話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語言可以相媲美。我的腦海如光芒劃過—經典美麗而永恆,是不變的榮光,是千百年來祖先的精神積澱和傳承,是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和受益無窮的精神食糧。我們不但要走進經典,更要沐浴在經典的陽光雨露中,用心去汲取她的玉液瓊漿、智慧力量。

學經典,要用心去真誠地感受才能擁入懷中。只有眼看耳聽口誦,用古人“馬上、枕上、廁上”的讀書精神,日積月累,才能熟讀成誦。這是國學小名士們的學習之道。儘管我還沒有做到,但在我家,走到哪裡都可以隨手翻閱國學經典,父母也常常和我同讀共享,飄逸書香,盪漾古韻,我也受益匪淺。我們耳濡目染地吸納、感受之後,慢慢地必有所悟,內心必有所動。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品《離騷》,怎能不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所折服?學《論語》,怎能不按孔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諄諄教誨來反思自己?覽《大學》,怎能不以“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來告誡自己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這一切美德和哲學都如春雨潤物般從我們的誦讀、思考中滲入血液,滲入生命感受的內心深處,與我們的靈肉融為一體。

學經典,幹什麼用呢?我堅信心學之祖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換言之,行動勝於言語啊!很多“國學小名士”都是知行合一的。冠軍得主“劉康寧”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在學生會這個大家庭裡做了很多貢獻。做公益活動是她最快樂的事,作為校愛心基金會會長,她組織發起愛心捐助。在看看我的身邊,就在我們神道口中學,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走進福利院,走進社群……成為威海的文明小使者,為威海成功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彈奏出了亮麗的音符。在小名士的帶動下,學國學,用經典,煥然一新的的變化讓老師和家長們喜上眉梢。知與行,讓我們猶如兩肋生翼,在中華大地的萬里長空御風而行,綻放風采。

“國學小名士”大賽雖然暫時落下了帷幕,但她卻為我永久地打下了明亮的人生底色。期待這樣的經典推廣活動能更廣泛、深入地融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每個學子、公民都能成為國學小名士、大名士,用高尚的人格、深刻的思想和實際的行動,同圓我們的青春夢、人生夢、中國夢!

【篇二:觀《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有感】

時不我待,一個快樂而又充實的寒假一晃眼就過去了。在這個假期當中,我做了很多事,但最有意義的、最令我震撼的當屬我觀看的《山東省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

通過觀看《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更加地領悟了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不僅能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還能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修養,提升我們的語文學習水平。

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我們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那些積澱著智慧結晶、對映理性光輝的言論著作,那些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詩詞曲賦,就像燦爛的星河,熠熠生輝,令人心馳神往。從《論語》到《孟子》、《荀子》、《韓非子》、《中庸》,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從孔子到陶淵明、孟浩然、賀知章、王維、李白、杜甫、蘇軾、陸游、曹雪芹、龔自珍等等,無論是作品,還是詩人都是數不勝數,讓所有華夏子孫為之驕傲與自豪。

作為擁有燦爛民族文化的子孫中的一員,我們在驕傲與興奮之餘,更應該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我們這一代身上得到繼承,併發揚光大。《山東省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們走進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讓我們能夠更快、更好地接受到中華經典的薰陶,讓我們走進了“中華經典誦讀”,走進那些流芳千古、擲地有聲、令人回味無窮的佳作名句,激發我們去感受、去誦讀、去背誦、去積累……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接續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一個國家的振興,必須以國民素質的提高為前提。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讓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能有更多人繼承併發揚國學文化,讓自己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讓我們走進國學,與古代聖賢為友,讓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篇三: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觀後感作文】

河蚌柔嫩的身軀只有被沙礫千萬次打磨,珍珠的色彩才會如此耀眼。當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礫,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中華文化才熠熠生輝。可如今這光需要我們發揚傳承。

在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明辦、山東省教育廳、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承辦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国學小名士中,設定了“我愛記詩詞”環節,通過輪流背誦古詩詞中常見的某個字詞來進行接龍,這既是考察選手對古詩詞的背誦及運用程度,又是通過關鍵詞傳遞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

選手們的回答大多是課本上的詩句,可電視機前的自己卻沒想到,由此看來學習知識一定要活學活用。

在比賽的第三個環節中,導演會給選手們設定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在複賽中,誠實而不幸的四號選手鄭元帥很遺憾沒有通過考驗。在自辯時,他說:“我來自農村,父母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我是父母全部的希望,我注重的就是那個分。所以考試我只能全力以赴,心無旁騖。但這都不能算作原因,只能說我在獨木橋上做得太遠了,然而我只能走下去农村的孩子別無他路。”

其真誠的言語,感動了很多人。是的,善的本質將決定事的為之,或許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傳承中華文化。在語文學習中,觸控歷史,感悟美好,讓悠悠墨香伴隨我們成長。

滾滾長江東是水,浪花淘盡英雄。或許那古老的青銅器早已鏽跡斑斑,在書寫在其中的中華文化依舊輝煌。仰望於詩詞歌賦,沉醉於紙墨筆硯。讓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去觸控千年前古人的心。

【篇四:學習經典,做個知行合一的人】

我懷揣著一顆虛心受教的心,看完了山東省首屆“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的每一次比賽。看完之後,我受益匪淺。它教會了我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告訴了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要有耐心……節目中,每一句話都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細細地去品味,就會有一定的收穫。

大獎賽把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古人歷經千年總結出來的千古名句,每一句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句話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我之所以常常在口中念這句話,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告訴了我讀書很重要,書能給予我們很多知識,它是我們永遠的老師;“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讓我知道了不要虛度時光,要多幹些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勤奮讀,苦發奮,走遍天下如遊刃”告訴了我,只有多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在社會中立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告訴我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要做的事早晚都會成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應該善於從生活中發現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人,我們能做的只有: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做到最好的自己。

人生就像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有很多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有時你會迷失方向,但會有人來提醒你,這個人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春風和細雨。在它的滋潤下,我們的行為之花一定會開得更美!

【篇五:觀“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有感】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主題

看過“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節目後,感觸最深的就是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魅力所在,也有對自己以及現在年輕人的一些反思,以及對社會發展的看法。

時代在飛速地進步著,而我們對於自己國家民族經典的瞭解卻越來越少,當看到各個選手所積累古文古詩的可以脫口而出並且積累豐富,反觀自己,因古文的繁瑣,只是在課堂上的一點積累,而且不牢固,我想,這應該是當代青少年的通病吧。所以,為了從經典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與道德,並將美德傳承下去,我們也要學好經典,這也是我們作為當代青少年所應該承擔起的責任。

當然,學會並理解經典也並非死記硬背,而應該知行合一,掌握方法。以小見大來看,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如此,只有擁有正確簡潔的方法去學習,才能通向最後的成功。運用經典,也是一大難點。從節目中看到選手們從容不迫的狀態,殊不知是他們積累了多少,運用得多好。所以,我們應當如此,不僅要學會,還要會運用。

這次大賽,也培養了選手的競爭意識,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更有利於發展自己,使自己進步。無論處在怎樣的社會位置,總要去面對這種競爭,直面競爭,可能會給競爭雙方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在密閉空間對選手的誠信檢驗。因為對於誠信,每個人嘴上雖這樣說,但實際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這位選手雖然沒有正確的誠信對待,但對於自己行為的不滿意,知錯就改,仍是一種難得的美德。畢竟人是有感情的,也許不誠信並非心靈的缺失,可能只是一種真情的流露。

社會發展,離不開知識以及科技的進步,所以更應該努力地學習。

通過觀看節目,發現節目並非只是簡單普通的誦讀比賽,而是人生的課堂,給我們展現了許多—經典魅力,高尚美德,做人道理……這也是少有的誦讀大賽可以帶給我們的驚喜。

在我的心中,彷彿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也許就差一點雨露就可以綻放了吧……讓我們共讀經典,傳承美德,讓我們的心靈之花綻放的更加美麗!

【篇六:時代中一抹雋永的色彩—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國學小名士”觀後感】

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響應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經典誦讀活動號召,6月26日,“國學小名士”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在山東廣播電視臺啟動。這次大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旨在讓青少年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把傳統經典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該活動省級比賽分複賽和決賽。來自全省17地市的340名選手將於8月份在濟南舉行復賽,9月份進行決賽。比賽設定國學知識題和應用題。活動將帶動青少年進一步學習國學經典中的思想,並用經典中的思想來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什麼是詩詞?如果讓小時候的我來說,那就是那一句兩句難理解的句子;或者說是,隊形排列整齊的幾十個字。而現在讓我說,那就是中華文化中的顆顆珍珠,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或者說,那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經過重重考驗有12為選手脫穎而出,進入總決賽他們舞文弄墨,各顯神通。最終,劉康寧獲得冠軍,謝奕辰獲得亞軍,來自濟南的馮浩然與來自東營的田藝萱分獲季軍。在我看來國學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豔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中那個耀眼的太陽,漆黑夜晚裡熠熠閃耀的燭光。它並不是光彩奪目,但卻讓人回味無窮。

“國學”,為的什麼?這場比賽、之後可能會有的無數比賽,都不是目的。就像一個午後,醒來就知道是一片明媚。即使凍餒動盪,萬里飄零,也能“風簷展書讀,正氣照乾坤”。它讓人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孤軍。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島上流瀉的銀河,聖芳濟於雨夜中看到手足上顯現的釘痕,炮火中飛揚的星條旗進入斯科特的視線,其情感大概皆出於此類—無邊的寂靜蒼涼中漫上一絲喜悅。

所以國學就是時代中雋永的色彩!

我校也經常舉辦經典誦讀比賽,明書講堂等,還有專門培訓的經典誦讀的校本課程。這不僅體現了我校對國學文化的重視,還能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我國經典,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如果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讓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能有更多人繼承併發揚國學文化,讓自己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珍惜童年——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0

讀後感 ,688字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童年是純真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雖然無憂無慮,但我更羨慕一位小女孩的童年,她就是《城南舊事》的主人公—英子。

半個多世紀前,小英子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來到北京,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惠安館門前的瘋女子秀貞,遍體鱗傷的妞兒,在草叢出沒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還有疼愛英子的爸爸,他們都曾和英子一同生活過,卻又一一悄然離去。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英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哀愁,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裡,永不消退。

作者的描寫,把我帶進了北京城南,那一幅幅美好、純真的畫面,那一陣陣歡樂的笑聲,還有那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在玩耍的情景全部在我的眼前展現出來,我是多麼的羨慕小英子呀!羨慕她那自由自在、五彩繽紛的童年。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英子用“花兒的凋謝”隱喻爸爸的離世是那麼的悽美,英子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她平靜地接受現實,決定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反觀自己,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疼愛,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去顧及旁人的感受,缺乏責任感。看完這本書,我也好像長大了,開始思考我的責任,我也要像英子一樣,學會關心別人,照顧家庭……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童年,是冬天裡的陽光;童年,是雨後的彩虹;童年,是滋潤萬物的雨水……全書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結尾,英子揮手告別了她歡樂的童年。看到這裡我才想到,是呀,我的童年所剩不多啦,我們要好好地珍惜童年,讓我們一起牢牢地抓住那五彩繽紛的童年吧!

讀《在沙漠中心》有感 篇11

讀後感 ,562字

聖埃克絮佩裡的《在沙漠中心》講述了一個失事的飛行員在沙漠中心艱難求生的故事。

文中運用了大量獨白來表達“我”的內心世界。整篇文章的獨白寫得很精彩。讀者可以清清楚楚感覺到“我”的虛弱、寒冷、平靜……

首先,“我”是一個樂觀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我”很冷靜的思考和分析自己,這從“我”的獨白世界可以看出來。“我”並不因為自己陷入絕望的境地而慌亂崩潰。

“我”的思想境界很高,或者他很勇敢,他坦然面對死亡,並不因為將要死亡而恐懼慌亂,他反而感到一種“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靜”。他的希望已經超越了任何希望,或者說即使他沒有了希望的支撐,他也能保持平靜。這種思想境界很高,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我”為了活著,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會堅持活下去,他很熱愛生命,同時他說“我沒有一點遺憾”“我都是死得其所”“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工作、願意為事業犧牲奉獻的人。

“我”不同意那些為了工作像螻蟻一樣活著的人,他認為人應該過詩意的生活。

他熱愛他的工作,同時是因為他樂於造福人類,樂於為社會奉獻出生命。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在本文結尾,作者寫道“我們的喉嚨還沒有被噎住:我們應該繼續走下去”,意思是,只要我們還沒有死去,我們就應該站起來擔負我們的責任,為人類、為社會做貢獻。他是一個頑強而且責任心強的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清澈的憂傷——讀《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有感 篇12

讀後感 ,695字

兩年前,對郭敬明沒有太大感觸,但是看過他寫的文字。他總說,他寫的文字是清澈的憂傷。可是在我看來沒有憂傷時清澈的,憂傷相當於慢性自殺。《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是同學介紹,我只看了一眼就無法自拔的愛上了。

受張愛玲的影響,我很喜歡上海。喜歡那潮溼的弄堂,古老的小巷,神祕的風景文化。經過郭敬明的作品,我對上海的喜愛得到了昇華,我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著去上海尋找那個聽著搖滾、騎著單車在街角對著天空說晚安的安靜少年。讀到他,我恨不得為他找尋全世界所有的快樂。如果有人用孤獨的眼神望著我,或是問我要聽音樂嗎?我一定會心痛到流淚。十五六歲,單車上的年齡,到底是身讓一個個揹負這麼多的傷感。可能是這個年齡的人很敏感。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乎很多事。可是小小的心裡,又怎麼裝下那麼多在乎的事,即使可以又怎能做到兩面俱到?因為沒有十全十美,所以莫名的憂傷。

突然地就安靜了,也許是因為耳機裡傳來的歌詞,也許是因為剛捧過的書中的一句話,也許是在樓下瞥見一個人的身影吧,手裡拿著一支筆,沉默不語,左手託著下巴陷入沉思,眼睛裡似乎在搜尋著什麼,卻又裝滿了空洞。在郭敬明的小說裡,每個孩子都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半在光明,一半在黑暗。用一半的靈魂來快樂,另一半靈魂來懺悔。

如果郭敬明是魔鬼,那我早已淪陷,淪陷在他所編織的絕望與痛苦之中,在無限的空間裡,聖盃的十字架教堂,基至地獄的烈火都供他差遣著。他給夜晚的鳥兒餵食加了毒藥的清蕩,然後默唸著最後的晚宴,最後的晚宴。或許我也早已中了他的憂傷之毒吧,不然怎麼會愛返種感覺愛到無藥可救呢?

在這個單車的年齡裡我只有兩天時間

一天用來享受幸福

另一天用來感受孤獨給予的憂傷。

讀《童年河》有感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0字

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波折,而我們要學會自力更生。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的坎坷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個克服,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才能無愧於心。

《童年河》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洪雪第的小男孩,從崇明島的鄉下到城市所發生的故事。而來到陌生城市的雪第為找到家鄉的小河而迷路,但卻因為河而認識一群夥伴,併發生了許多感人或有趣的事情。文中圍著一條河來寫,正是一條河將雪第從農村慢慢“渡”到了城市,完成了一次不平凡的成長。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止一次問自己,如果離開了曾經熟悉的地方,到外面闖蕩,是否能像雪第那樣結交許多好夥伴?我是否可以離開最依賴的人去外面工作?我覺得我可以。我四歲離開家鄉,隨著父母到外面的世界見世面。我們住在了一個離學校較近的地方。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心裡還是有些害怕的。

剛上學時,我怕因為我是外地人而沒人跟我玩。但在一段時間相處下來,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因這件事,我知道了只要用真心,他們也會真心對你。

人終有生老病死,如果過多依靠他人,自己卻不學無術,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世界是多彩的,但它也要有一雙可以欣賞它的眼睛去看。

儘管成長的道路滿是荊棘,只要你手裡握著刀,閉上眼睛,去傾聽那些好的建議,即使你不睜開眼睛,你也一定知道勝利一定屬於能獨當一面的人!

追憶童年的“百草園”——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4

讀後感 ,1280字

每個人心中都有獨屬於自己的“百草園”,那是我們記憶深處的心靈家園。正如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回味童年的點點滴滴一樣,魯迅先生的“百草園”,並不絢麗,但也不乏味。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用內涵飽滿的童年往事和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感受,批判了舊社會一些陳腐的觀點。十篇散文,塑造了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還一直貫穿著一個“我”,即魯迅先生本人。如在《狗·貓·鼠》中,仇貓的“我”,在《藤野先生》中,虛心求學的“我”……這一切,作者都以一個孩子天真的眼光訴說著,無聲中引發了我們許多共鳴。

一篇又一篇文章,講述著魯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時期的一個個生活片段,讀來讓人津津有味,仔細品讀,卻又值得我們深思。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生活回憶的散文,那珊瑚珠般晶瑩的覆盆子,那伏在菜花上的黃蜂,那從草間竄向雲霄的叫天子……無不投射著魯迅先生心底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

在魯迅先生心底深處的這篇綠地上,我彷彿看見了幼年時的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野花野果,與夥伴捕鳥,聽長媽媽講故事……羨慕之餘,我彷彿又聽見了壽鏡吾老先生舉著教棒,嚴厲地高喊著:“人都跑哪裡去了?”

然而,在三味書屋,雖有壽鏡吾老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依然掩蓋不住孩子們調皮的天性和天真的童趣,魯迅先生兒時的百草園,還是充滿了廣泛的生活趣味的。

實際上,這樣鮮明的對比中,卻反映著當時教育的深刻矛盾——兒童天真的童趣、對自由的渴望和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由百草園的生活趣味反襯三味書屋的無聊乏味,由孩童幼年時天真調皮的天性反襯壽鏡吾老先生陳舊迂腐的教育……這樣鮮明的對比,令人回味,令人深思。

回味之餘,想起了我童年的“百草園”,雖比不上魯迅先生的童年,但至少是快樂的。每每做完作業後,常常能在樓下自由自在地玩耍。或摘一朵野花,追趕著翩飛的蝴蝶;或在小溪裡,布一張小網,撈一尾小魚,獨自開心一陣,再將它放生,以便下次再捕……

然而,朝花常常等不及夕拾,生命很短暫,也很寶貴,童年的“百草園”固然值得我們守護,但讀書是高貴的行為,可以讓我們擺脫愚昧,我們每個人都應將“百草園”這片心靈的聖地留在心底,走出心中的“百草園”,走入新一代的“三味書屋”,這才是對童年“百草園”更好的守護,這才是真正的不負美好韶光!

願我們每一個人,出走半生求學,歸來仍是“百草園”中那個美好少年!

譜寫童年的樂章——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5

讀後感 ,798字

我的語文老師酷愛文學,在教完《祖父的園子》一文,和我們暢談蕭紅的人生,還推薦我們閱讀《呼蘭河傳》。當我一口氣讀完它時,我感受到了淡淡的憂傷和甜甜的美。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對《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最貼切的註解。這本書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說顯得純淨樸素淡然。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裡,這個小小的縣城裡,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作者有祖父為伴,擁有了一個無憂無慮又快活自在的童年。在封建的農村裡,一個女孩子居然能讀書識字,還能有勇氣為了自己的自由而離家出走,真叫人為她的獨立個性而肅然起敬。她的快樂自由地童年生活也讓人神往,讓我知道心快樂,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大的遊樂場。童年的生活既美好又短暫,應該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享受童年的幸福時光。

在同一個村莊裡,卻有著與蕭紅截然不同的命運,她就是小團圓媳婦。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十二歲。十二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裡當童養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捱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最後她的生命在欺凌中枯萎了。讀著這樣的章節,我的心揪成了一團,疼得厲害,在舊社會裡,有多少女孩子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在家中,有父母的疼愛與照顧,可以健康成長著;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陪伴,可以快樂地獲取知識。感恩,我們生活在開放而又和平的年代。

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快樂書寫自由的時光,譜寫最美妙動聽的童年樂章。

讀《依法治國》有感 篇16

讀後感 ,596字

法制是祖國鮮花燦爛的春天,滋潤萬物的雨絲,陽光明媚的未來,我們健康成長的保障!讀了《依法治國》這本書,我有了很多感想。

法律,聽起來冷酷而神聖,容不得半點褻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似乎已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意識。身為二十一世紀青年的我們,更是要知法學法懂法用法護法。法律與自由似乎是對立的,其實不然,自由是靠法律來保障的,沒有法律何來的自由?沒有法律,每個人的權益必將危害他人的權益,那麼自由不就成了一紙空談了嗎!那麼社會還會有序運轉嗎?不,不會的。因此,法律就像是一圈圈的圍欄,保護著每個人,讓你免受他人的傷害,同時也是限制你去傷害他人。任何觸犯法律的人,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知識是智慧的結晶,是辛勤腦力勞動的成果。古往今來,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的不停思考探索只為成功時的那份漫天喜悅,感受那似潮水般淹沒的快感。但是,若是這份喜悅還來不及由他本人親自與世人分享,便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盜竊抄襲,對他本人來說又是何等的打擊!萬千心血毀於一夕之間,多少女裡付之東流,最後竟全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鋪了路,換得了他人的風光無限,自己的哀怨嘆息,這怎能甘心!於是,智慧財產權順勢而生,智慧財產權法出世了,保護著萬千人民的智慧結晶,讓他們的知識成果不再受到侵害,這部法,猶如點點春雨,滋潤乾涸萬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就是生活的紅綠燈,指導人們有序前進;更像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人們的心田。

讀《老人與海》有感 篇17

讀後感 ,1010字

浩瀚的海洋,暴虐的狂風、暴雨、巨浪,凶猛的馬林魚,凶惡的鯊魚,一隻漁船,一個老人,一場人與自然的較量。

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著一場戰鬥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終獲勝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後,考驗卻並沒有結束。魚因為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又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但它也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為什麼海明威不讓老人最後獲得勝利呢?這樣不是更加能體現英雄的偉大嗎?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徵著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象徵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尊嚴和勇氣。看遍所有人的人生,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都經歷過失敗。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境和這種堅韌的人生態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說:“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老人與海》給予我很多人生啟示。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要跌倒了重新鼓起勇氣爬起來,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遠不要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夢想。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敢於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戰勝自己,戰勝挫折的人,他們有勇氣完成自己也許失敗了很多次的夢想,這才算得上是英雄。

其實啊,我們都應該永不言敗,或許可以失敗,但不可以一敗就沒有了再戰的勇氣。成功或許說是無愧於心大概就是你再回想起所有的一切,你不會後悔吧!

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8

國三作文 ,664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裡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裡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裡“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現在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裡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為“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為“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為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為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又繼續寫此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讀《夏洛的網》有感 篇19

讀後感 ,551字

《夏洛的網》是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述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裡,住著一群小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然而,威爾伯未來的命運卻是成為燻肉火腿。作為一隻豬,威爾伯只能悲痛絕望地接受這命運了,好朋友夏洛卻堅信它能救小豬。它吐出一根根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這讓威爾伯在集市上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小豬終於得救了。但,這時,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讀完這本書,我被夏洛深深地感動了,夏洛為了自己的朋友不惜失去了生命。她雖然失去了生命但是她心中的愛就像是一顆永遠閃著光芒的星星照耀著我們。我也要做一個心中有愛的女孩,我要愛爸爸、媽媽,我要愛我的同學、朋友,我還要愛可愛的動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記得有一次,我去集市上玩,看到一位老奶奶在賣小黃鴨,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毫不猶豫地買回了一隻,看著小黃鴨肥肥的身子,金黃的絨毛,扁扁的小嘴可愛極了。回到家,我就為小黃鴨準備了一個紙箱做它的窩,給它準備了水和食物,看著小黃鴨開心地吃著東西,我心裡比吃了蜜還要高興呢。小黃鴨大便了,又醜又髒,可是我才不拍,總是及時為它清理。經過我的悉心照料,小黃鴨快樂地生活著,我也覺得我的生活充滿了樂趣。我想也許心中有愛的人快樂就會多一點吧。

可敬的斑羚——讀《斑羚飛渡》有感 篇20

讀後感 ,733字

今天午休時,老師讓我們認真品讀《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文章裡斑羚的所作所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動了……

《斑羚飛渡》是著名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的著作,講的是一個令人落淚的動物故事:一大群斑羚在作者與獵人們的追捕下,來到了令人膽寒的萬丈懸崖—傷心崖。傷心崖距離對岸的山峰有六米遠,即使是舉世矚目的“超羊”,也妄想渡過對岸。但是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這群平凡的斑羚卻用不平凡的舉動渡到了對岸。只見一隻少斑羚和一隻老斑羚,一上一下,於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形成一個優美的月弧。在半空的連線口,少斑羚在老斑羚身上猛一蹬,成功飛越了所剩的兩米路程,而那隻可憐的老斑羚便因少斑羚在其身上的猛一蹬而垂直落入萬丈懸崖之中,摔得粉身碎骨。隨後一隻只年輕的斑羚在老斑羚的幫助下,成功渡過對岸。當然,一隻只老斑羚也就這樣豪邁赴死……猛一回神,我發現全班寂靜。我想,我們全班同學都被斑羚的品質驚呆了!

是什麼力量讓老斑羚們從容地死去?又是什麼力量讓小斑羚們奮力拼搏活了下來?這是令人欽佩的捨己為人的品質,這是老斑羚為了種族得以繁衍而自我犧牲的精神。如果老斑羚們沒有做出這樣的犧牲,小斑羚能活下來嗎?它們要麼就被獵人逼到懸崖盡頭,失足落下懸崖,粉身碎骨;要麼就全軍覆沒,被獵人生擒回去,成為人類的盤中餐。如此看來,老斑羚們擁有讓人類自愧不如的品質啊!是啊,如果人類擁有這樣高尚的品質,那麼一個國泰民安的國家,會在某些人手中走向衰敗嗎?一個個因戰爭而出現的孤兒,會在破爛不堪的廢墟中,悽慘地喊叫媽媽嗎?我們美麗的地球媽媽會像現在這般,被戰爭折磨得四分五裂、雞犬不寧嗎……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動物居然有我們人類所不及的精神高度,多麼可敬的斑羚!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