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家將》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楊家將》有感 篇1

讀後感 ,1293字

《楊家將》這本書我已經頭至尾看了三遍了,卻絲毫沒有一絲厭煩。因為每看一遍,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都會有比上一次有更深的啟發,更深的領悟。

楊家將這本書雖不比四大名著那麼有名,其內容卻絲毫不與之遜色,它講述了北宋大將楊繼業一門三代為保家衛國,與入侵的強敵—北遼誓死抗爭的悲壯事蹟。其借用了一段真實的歷史,加上微妙的改變,展現了一幕幕一波三折的驚險情節。

書中塑造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英勇老練的楊繼業,智勇雙全的楊六郎,深明大義的佘太君,義氣當先的焦贊,粗中有細的孟良,巾幗英雄穆桂英,忠心耿耿的楊宗保等。還有楊六郎的六個兄弟,兩個妹妹,他們原都是楊繼業的兒子,卻大都死在戰場。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穆桂英,她不僅才貌出眾,還能文能武,善於統領三軍,還不徇私情,軍法為先。她曾擔任元帥時規定,每日卯時點兵,點到她的丈夫—楊宗保時,楊宗保卻還在睡覺,她當機立斷,讓值勤官將楊宗保叫來,不顧眾將的求情,當著楊六郎的面,下令打了楊宗保四十軍棍。這證明穆桂英是多麼鐵面無私啊!之後在大破天門陣時,靠著自己的智謀和英勇,降服了黃瓊女,破了金鎖陣、白虎陣、玉皇陣、迷魂陣等陣法,大敗遼軍,救出了岳父楊六郎,初戰告捷,使遼國一蹶不振。這都離不開她的智慧勇敢和驚人的統帥能力。而最後在與西夏的戰爭中,楊宗保被困,她自告奮勇率領楊家女將去請戰。在沙場上她率領了楊家將勢不可當,殺敵無數,砍死西夏大將束天神,生擒森羅國百花公主,用智謀平定了西夏,統一了大宋。

穆桂英大公無私的優秀品質,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和超乎常人的作戰能力固然令我敬佩,但一本真正的好書,要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人物,也少不了那些襯托正面人物光輝形象的反面人物,我最討厭的就是王欽這個人了。他是遼國派到大宋的間諜,挖空心思地想除掉楊六郎,他勾結謝金吾,在真宗面前進獻讒言,煽風點火,使真宗下旨拆掉楊家的住府天波樓,後來謝金吾被六郎的結拜兄弟焦贊殺了,王欽又告知真宗,真宗一怒之下將六郎焦贊貶往汝州、登州。王欽還不死心,在真宗面前給楊六郎羅織罪名,不明是非的真宗,根本沒深入調查,當即下令,讓呼延贊去汝州殺死楊六郎,幸得呼延贊和楊六郎關係不錯,用了調包計找到一個和六郎長得極像的人,將他斬了矇混過關,之後又騙過真宗,逃到遼國向蕭太后獻計,設了一出鴻門宴邀請大宋十大文臣前來接受降書,企圖捉住宋朝十大文臣。讀到這裡,我的心情十分憤怒,王欽是多麼可惡啊,差點害死了楊六郎,此時的我真恨不得鑽入書裡去,將王欽碎屍萬段!我對真宗也氣得不打一處,堂堂一國之君竟然這麼信任王欽這個小人,屢次聽信他的話中了他的計,我想,真宗可真是不辨忠良啊!

看完了《楊家將》,我頓時覺得很慚愧,我平時很粗心大意,經常做錯計算題。也很懶惰,平時沒做過一些家務活,碰到一些看起來很深奧的題目,就會打退堂鼓。在每學期末的評獎時,我評的都是我的朋友們,從來不評我的競爭對手們,想想書中的女子穆桂英,我真得向她學習,改正這些缺點啊,當然像王欽這樣的壞人,我們可不能學他,不過從他事例中,我受到了些啟發: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話,不然後果會很嚴重!

遊楊家嶺有感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5字

為了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星期日,遠方文學作文老師帶我們去楊家嶺一日遊,我們個個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楊家嶺門口集合。

首先,導遊給我們開始講解。其實以前的時候,楊家嶺名叫楊家陵,往右一看,那邊是毛澤東種過的菜地。再往前走,就到了毛澤東和斯特朗談話的地方。

談到革命根據地,可少不了我們的領導人毛澤東,說到這裡,我們就來到了毛澤東的舊居,我本以為毛澤東的舊居很繁華,可是萬萬沒有想到,裡面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個不大的書櫃,兩把靠椅,一個破爛的洗臉盆,還有一張老照片,上面有當時毛澤東主席穿著補丁補過的褲子,這是他在給120師幹部講話時穿的,老百姓給他做了幾條多餘的褲子,他依舊不穿,他說:“現在只是暫時的窮,等我們富裕起來,我和老百姓們一起穿新衣服。”1943年的十月,毛澤東離開楊家嶺到棗園居住。

再往前走,就到了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舊居。這裡每一個地方都跟毛澤東舊居一樣,很簡樸。

接著我們就到了中央大禮堂,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舉行的地方,當時有755位代表來到這裡,最中心有毛澤東和朱德的側面畫像,主席臺中間有5把椅子,分別坐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禮堂裡有一個v的字母。他代表勝利的意思,旁邊還有二十四面紅色黨旗,象徵著人們要團結一致。

時間總如白駒過隙,一下午的時間轉身即逝,我們走出了楊家嶺的大門。頓了頓腳步,我回頭望著楊家嶺,心想:紅色的革命精神永存我心。

《楊家將》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58字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是我國的十大名著之一。此書的名字是《楊家將》,內容是楊家人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的經歷。裡面的人物有元帥楊業,老謀深算的佘太君,還有七個兒子和八妹、九妹。七個兒子分別是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朗、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六朗延昭、七郎延嗣。

楊家人一心保家衛國,卻被奸人所害。楊業與遼軍拼殺時,因潘仁美是主帥,又與楊家有仇,所以不給楊業救兵,後來被遼軍包圍,撞死在李陵碑上。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七郎在護送皇帝的時候,除四郎、五郎以外別的人都戰死了,四郎當了遼國的駙馬,五郎到五臺山當了和尚,六朗突出重圍,再回頭找父親的時候,楊業的頭已被遼軍砍下來了。後來,楊延昭奮力抵抗遼軍,平定了邊疆戰事,再後來因孟良、焦讚的死過度悲傷去世。

西夏國造反,楊家的楊宗保(楊延昭之子)帥五萬精兵來抵西夏十萬大軍,攻下兩座城池,楊宗保左肋中了一箭。後來穆桂英掛帥,與楊宗保聯手大破西夏大軍,贏回了兩座城池,從此邊境平定,楊家人受到了朝廷的獎賞和後世的褒揚。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奸人小人很可怕,但好人終將有好報。

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有感 篇4

讀後感 ,770字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有人會問:傳承中華文化,那是過去的事情,離我們太遙遠了。其實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就正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曾經讀過《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書中關於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它講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文成公主入藏後,她帶去的穀物種子,在西藏高原上廣為種植;帶去的工匠幫助藏族人民製造農具、紡織機、碾米機,興辦製陶、釀酒、造紙、制墨等手工業;帶去的宮娥教會藏族人民紡紗織布。文成公主還鼓勵和幫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創造了藏文,促進了漢藏的文化交流。

我還知道範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涵著豐富的人類思想精華。古人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小學生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讀後感 ,1368字

家書是什麼?字典的解釋很簡短:“家庭成員寫的書信。”但是透過一封封傅雷的家書,我卻看到了蘊含其中的無限親情。

書中的父子,就像兩個朋友一樣,通過書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對藝術的見解。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單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短短的四句話,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計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藝術,字裡行間,無不充滿著父親教子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書的內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貼近一顆繪滿了絢麗色彩但依舊渴望畫筆的心,去感受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愛。

人的生命總是侷限的,漫漫長路終有盡頭。然而教育和藝術卻是無窮無盡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斷地為下一代灌輸,才能讓其延續。作為一名嚴謹的學者,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愛總是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的溺愛和嬌寵。但對兒子的思念和愛卻是壓抑不住的,它總是隨著筆尖在不經意間流瀉出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待!……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帶領著孩子往著正確的方向行進;孩子揚帆遠航,父母就是燈塔,讓孩子的前方充滿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險,父母就是指南針,為孩子指明一條智慧的路。父親的話語通過書信傳來,如精神養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舊感受得到父親對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導鞭策。這些正是他努力面對生活中困境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他學會了在面對挫折時,敢於正視現實,變得越來越堅強。同時明白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意氣用事都是不對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徹底感悟。

傅聰動身赴波留學後,母親在給他的回信中這樣寫道:“你臨走前七日發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幾天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來信,焦急萬分,究竟怎麼回事?走了沒有?終於信來了,一塊石頭落了地。原來你是一個人走的,旅途的寂寞,這種滋味我也想象得出來。”相隔千里的他們,思念依舊牢牢地懸著不肯落下。此時,也只有母親才能夠補償父親角色裡所缺失的溫暖的顏色。但不論如何,父母都永遠是堅實的岸,始終用平靜的懷抱,等待著歸航的船。

書信彷彿是一座無形的橋樑,建立在傅聰與家人之間,讓傅聰時時刻刻銘記著父親的教誨,永不忘懷祖國的恩情。

家書是什麼?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向兒子吐露的瑣碎的愛。翻動著書本,我的心也漸漸被暖流灌注。

不過一碗飯一念間——我讀《哈佛家訓》有感 篇6

讀後感 ,902字

一邊是生機盎然,一邊是落葉凋零,人生旅途中,喜與悲,成與敗,只在你一念之間。

—題記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什麼也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禪師的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收穫的果實自然不同。一個年輕人聽了禪師的話後辭去了工作回家種田,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名農業專家,而另一個,在公司中忍氣吞聲,卻在不斷的進步,最後成為公司的經理,兩個人在一起談論,不禁為當初兩個人不同的信念而感到詫異,禪師的一句話只不過是給他們的信念找一個堅信的理由罷了,堅定的信念,能夠超越自己,實現夢想。

信念是什麼?他就是那個讓你改變態度,轉變想法,付諸行動的驅動理念。“不過一念間”就能夠改變多少人的未來,改變多少人人生的追求。

成功的道路千萬條,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走上的道路必然不同,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因為雖然行動的力量是有限的,信念的力量卻是無窮盡的。每個人只有在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之後,才能迸發出內在的潛能,可見,信念的力量不可小覷。

很多事情的成敗都源於人的一念之間,當人們面對同樣的事情產生了不一樣的念頭做出不一樣但絕對能夠改變一生命運的決定的時候,結果就已經註定了,所以我們應該相信信念的力量,例如:你在學業中遇到了挫折,一蹶不振,卻在偶然間聽到老師說你很有前途,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於是,你奮發圖強,努力不輟,成績直線飆升。所以只要不停的堅信你會成功,就一定會實現夢想!

在成與敗的關鍵時刻,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是信念!只有堅定心中的信念,你才會超凡脫俗,達到理想中的自己。讓我們帶著理想的翅膀,心中懷揣著對信念的執著,越過浩瀚的海洋,飛向成功的彼岸吧!畢竟,希望給予我們的,除了希望,還有驅動力……

別斷了那根線——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讀後感 ,1115字

讀傅雷先生給孩子的信,眼前總是浮現起那沉默堅實的背影,那信中的叮嚀,是那樣的親切,或許天下父母都是如此吧。

我想傅先生對於孩子而言,是慈父,不住地牽掛;是嚴師,不倦地教誨;是益友,不時地交流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密切地關注者,卻又懂得要放手。在這一收一放之間,那一封封家信,變成了孩子和父親聯絡的那根線。

想當初,意氣風發的孩子離開父母,隻身前往異地求學。最初那幾天傅雷先生精神波動很大,不時回想起孩子幼時的情景,又快樂有惆悵,在信中更是寫出了“我從來沒有愛你像現在這樣愛的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如此深情的話語。其對孩子濃濃的愛可見一斑。

而在孩子學習上,他卻是一點也不含糊。要求孩子將計劃詳細地寫出來,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與老師直接溝通。在孩子面臨抉擇不知如何是好時,他也為孩子理智地分析,提供參考。在傅聰海外求學的時光裡,傅雷用一封封信,教育培養著孩子。

傅雷先生曾說“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他確實做到了,在他的注視下,孩子認清了自己的信念,順利地揚起了人生的帆,向著未來啟航。

父子之間分離的漫漫十多年,就靠這高精尖張張浸滿愛的紙頁,像一根線一樣,連綴起來,不論孩子身在何處,拉一拉線,便知對方怎末樣,彷彿從未分離。

在家信中,傅雷先生的一段話令我沉思,“我們做父母的,為了兒女,不怕艱苦,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連線在一起。我們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想追隨在你們後面。”

每當我讀著這段話時,總感覺有個東西在叩擊著心底的門。最近幾年,我朝著自以為好的方向趕路,對於父母的話也只是聽聽,從不把自己內心的快樂或悲哀告訴任何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獨自捉摸著。快樂自己體會,悲傷也一人承擔,以自我為圓心畫一個界限,與他人在心靈上隔絕。但這樣真的很累,高興之後便覺得索然無味,憂鬱的時候便不知是痛心還是茫然。

一段話點醒了一直彷徨無措的心,重新連線起那根線,才感覺到我不是獨自一人,父母一直在背後支援著我,緊緊跟隨,一步不落,關注著我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身影,不曾遠離。我曾苦苦追尋的良師、知己,到頭來教給我最多最細緻最全面最細緻的人,真正瞭解我,關心我,一心只為我著想的人,就是曾被我拒於千里之外的父母。

那根線,一頭連著我,一頭連著父母,用同樣的血和深切的情組成,無論在何處,都能感受到一種令人升起鬥志的力量。

可千萬別斷了那根線,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別忘了告知父母,牽起手,無畏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深沉的愛——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讀後感 ,1100字

世間萬物皆有愛,男女之間的山盟海誓充滿了愛;師生之間的諄諄教導充滿了愛。讀了《傅雷家書》,更是知道父子之間一封簡單的信,也充滿了愛。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普通的家書,大多數都是聊家長裡短,加上一些普通的問候以及囑咐。《傅雷家書》不同於別的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高尚情操,教育兒子先做人,後成“家”。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才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嚴肅深沉而博大精深;母愛如水,溫柔細膩而偉大無私。傅雷夫婦對他們的兒子不正是如此嗎?傅雷對兒子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都是出自他對兒子的愛。收起溫情脈脈,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這也完全是出自於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其實,在這個嚴厲的父親背後,也有一顆柔軟的心。在一九五四年,傅聰參加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全家人在火車站送他的時候,他那無情的外表才被掀開。他在信中這樣講到:“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蒙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搐,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可見,他的心裡是多麼想念不捨他的兒子啊!愛子心切,並在信中自責,後悔:“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種種行為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

這個暑假,我獨自一人去上海更加明白了這種掩藏的父愛。臨行前,母親執意要送我去機場,父親卻不同意,大聲說“她都這麼大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一開始,我對父親生氣,認為他不關心我,在公交車上默默流淚。到了機場,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爸爸打來的。他斷斷續續地問:“怎麼樣?到了嗎?路上順利吧?拿身份證去領登機牌過安檢知道了嗎?上了飛機在打個電話回來,到了那邊也打個電話。”我這才明白,他不是不擔心我的安危,而是讓我真正獨立起來。這一刻,信中的情景彷彿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我也更能體會到傅雷對兒子的愛。在上海的這些天,爸爸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就像傅雷給兒子寫信一樣,儘管每次通話時間不長,通話內容不多,但我都能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父愛。

戀人的愛,轟轟烈烈;師友的愛,平凡堅固;父子的愛,樸實深沉。不要因為父親嚴厲的管教而認為他不愛你,他做任何事都是愛你的,哪怕只是給你寫一封簡單的信。

書寫真情——淺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讀後感 ,888字

疲睏的眼光從書本的190頁上脫離,合上雙瞼,此時,我的內心波翻浪湧。端起桌角的綠茶,輕泯間無意發現,杯中綠茶折射出一位盡職的為人父親的形象。

一場道別儀式在1954年謝了幕,傅聰同志出國求學。從此,無盡的思念寫在父母的皺紋上。的確,疇昔的笑語,現在已成為回憶,所以,只有讓紙張和筆削去天涯對海角的牽掛。

在與兒子分別的這二十幾載春秋中,父親對自己過去的過錯進行檢討,對初出茅廬的兒子生活的囑咐,對兒子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兒子藝術的交流及母親對

兒子的牽腸掛肚,都只有漫天紛飛的家書才足以言盡。父母對兒子來信的盼望,使得沒有一次來信讓他們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點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親愛的爸爸媽媽”這簡單通俗的七個字也能讓他們對眸而笑,畢竟,他們慾望的極限只停留在“平安”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父親以自己資深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而母親的舐犢之情借風傳遞到兒子耳畔引起兒子思鄉的迴應。

家書的文字質樸,如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捲的白雲,父愛從家書中與兒子論說藝術,激發兒子的感情,訓練兒子的文筆與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從中體現出來,目的就是希望兒子能成長,報效祖國。終於,兒子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思想上也成熟了許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將家書收藏起來,然而,在兒子終於有所成就的時候,傅雷卻還來不及享福清閒,就擺脫了黑暗的束縛,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闊的草原上,一隻風箏起飛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時候,不能放棄,他飛高的時候,不能驕傲,他掉下來的時候不能頹廢,他成功的時候還得執著追求……因為他的線被牽在一個人的手中。

確實,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一個為兒子嘔心瀝血,辛苦付出的父親,你一定有與之對話的慾望吧!

自強不息,學有所成——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有感 篇10

讀後感 ,695字

這幾天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不僅使我感受到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學到了不少可貴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奮讀書》這篇了。

雖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同學送來了美味佳餚,他卻說,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就過不習慣艱苦的生活了。就是這樣,艱苦的生活使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燁的事。以前我剛上小學的時候,總認為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上課常常不認真聽講;作業任務總是馬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業便看電視玩電腦,心思一點也沒在學習上。一個學期期末的前兩週,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寫完作業,想找幾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就給她一個電話,她說:“快要考試了,我要在家複習功課,今天不去玩了。”聽到這兒,我感到一陣心酸。白燁把學習看得那麼重,而我,作為她的朋友,為什麼沒有學會她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呢?

此時,我如夢初醒,突然間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掙錢供我讀書,我非但沒有好好珍惜,還把時間給荒廢了。太不應該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樣刻苦學習,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書了。

現在我更下定了決心要讀好書,作業寫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電視,而要去多閱讀課外知識,鞏固課文理解,爭取優異的成績。

所以,只要自強不息,便能學有所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光照千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