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柑橘與檸檬啊》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柑橘與檸檬啊》有感 篇1

讀後感 ,578字

《柑橘與檸檬啊》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書桂冠作家”之一麥克。莫波格的力作,有件事是他一生的理想,那就是給很小很小的孩子寫書,那種每個字都很重要的書。

生活在英國一個小鎮的托馬斯。皮斯佛,跟媽媽、兩個哥哥、還有自己心生好感的姑娘茉莉一起過著寧靜的生活。生活中當然有悲傷、愁苦、失落,和看似解決不了的困境,每每這時,他們就會唱起一首名為《柑橘和檸檬啊》的歌,使他們重新振作,勇氣倍增。戰爭轟然來臨,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經過戰火的洗禮,小託(托馬斯。皮斯佛)漸漸褪去了柔弱和怯懦,懂得了堅強、擔當和關懷,內心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成熟。

這本書既有反對戰爭的主旨,也有對普通士兵任人宰割命運的描寫,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珍惜當下”,紀要珍視自己所擁有的全部,還要珍視當前這個和平、偉大的時代。正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個才十七歲就為家分擔責任,為了保住家而被迫入伍的哥哥查理,為了與弟弟一起,照顧他,自己悲慘的被處決。小託曾經與哥哥發生過爭執,甚至矛盾,在為了維護自己而失去生命後,小託才明白哥哥對他是多麼的重要。

珍惜環境,珍惜這美好的世界,珍惜身邊的人。不要等到環境汙染了,再想起綠水藍天,不要等到戰火燒到我們的家園才想到和平的美好,不要等到身邊的人再也見不到了,再後悔,傷心自責。珍惜當下,不留遺憾!

柑橘與檸檬啊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5字

今天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拿起《柑橘與檸檬啊》這本書細細地讀起來。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麥克。漠潑格創作,他寫的這本書是獻給所有人都能看懂,能治癒讀者內心憂傷的一部名著。

這本書大致講了以主人公一小託跟媽媽,兩個哥哥,還有一個產生好感的姑娘茉莉生活在英國一個小鎮,一起過著寧靜。明亮。芬芳的生活。他們在生活中每當遇到悲傷,愁苦,失落,和解決不了的困境時,就會唱起《柑橘與檸檬啊》這首歌,小託在《柑橘與檸檬啊》這首歌聲慢慢脫變長大。

戰爭的來臨,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小託本能地逃避戰爭,卻被別人認為是膽小,懦弱。為洗去恥辱,也為了逃避愛情的挫敗,小託謊報年齡和哥哥查理了一起應徵入伍。在炮火隆炸,子彈飛嘯的戰場上,看著自己身邊的戰士一個個血肉模糊的犧牲,小託將恐懼的身體蜷曲在防空裡,渾身哆嗦地躺在哥哥查理的身旁不敢動彈,這時哥哥在他耳輕輕哼起了《柑橘與檸檬啊》的歌聲,不一會聲音越來越大,後來整個防空洞裡的戰士都跟著唱起來,洪亮的歌聲似乎掩蓋了外面的炮火聲。後來,哥哥查理為了守護重傷的小託和戰友的生命,違抗了上級的命令,被軍事法庭定為軍人懦弱罪而槍殺,憤怒傷心的小託對世界和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漸漸褪去了柔弱,怯懦,讓堅強,擔當,和關懷,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

自己也可嘗試著每當遇到困難,愁苦,煩惱時,就輕輕哼起《柑橘與檸檬啊》這首歌:

柑橘與檸檬啊,受傷了就喊一聲疼。

柑橘與檸檬啊,累了你就停一停。

柑橘與檸檬啊,一起趕走壞心情。

……。用歌聲來治療我內心的煩躁與憂傷。

柑橘與檸檬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14字

《柑橘與檸檬》這本書是個充滿溫暖,感情深厚的書。不僅體現了小託、查理一家的艱難與溫暖,到書的後半部分也表示了戰爭的殘酷。

首先是小託一家子的親情故事,小託的爸爸為了小託的安全,不惜讓倒下的樹砸倒了自己的身上。自從這件事發生過後,小託自己既自卑又難過,他的媽媽為了讓弱智的大個喬兒、小託和查理過上更好的生活,自己只好去上校府工作,查理作為一個哥哥,既要保護著大個喬兒不被欺負,還要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小託,從而多次替弟弟們受到懲罰,但他都是微笑著面對。後來,小託和查理參了軍,再後來,回到家鄉的查理本來可以遠離戰爭不再回來的,但為了小託,他還是拒絕了韓利中士的錯誤命令,被告上法庭,最後判處死刑。

現在,我終於知道了,查理是一個熱愛生活,並且會關心他人和有責任感的小男孩。曾經大個喬兒失蹤,想到他有可能會自殺,嚇得摔斷了腿,他只是個十七歲的孩子,卻懂得怎麼照顧家人,關心他人,還有著如此寬大的胸懷,這是個多麼優秀的男孩子呀!但就因為韓利中士的報復與惡毒,成為一個身心不正的人,因此判為死刑,這也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陰冷,讓我感受到了陰險而殘酷無情的戰爭。

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查理這個男孩,他給了我很多感慨的思緒和做人的道理!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4

讀後感 ,672字

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一個船伕在一條湍急的河中擺渡一位哲學家,那位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又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船就翻了,兩人都掉進了水中,船伕大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你整個生命。”

故事就是這樣,歐亨利式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首先,哲學家的演算法有問題。“一半”加上“一半以上”,大於“整個生命”。其次,哲學家的話過於偏執了些。如果一個人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你就說這個人不配擁有完整人生的話,你就錯了。錢鍾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可他考清華的時候數學得了15分,北大仍錄取了他,你能說他的人生不完整嗎?馬雲幾次考大學數學有1分、19分、79分,這些仍不能阻擋他成為中國首富,你能說他的生命失去了“一半以上”嗎?肯定不能。最後,我覺得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算你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只要你願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社會的一顆螺絲釘,你就把平凡的事業活成了不平凡的人生,那樣的生命也一定會是完整的。但如果你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那你的一切知識就沒有了載體,那一切就都是無效的了。

我發現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哲學家”一類的人。比如有的人說起來口吐蓮花,做起來卻全面抓瞎。有的人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刻苦努力,每天堅持熬夜—看手機。有的人不顧健康,暴飲暴食,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習。”這都是消耗生命的表現。

生命是一個人去做任何事的基本條件,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篇5

觀後感 ,845字

月亮與六便士,我一直對這個名字是分困惑,直到我讀完後才明白,原來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指大約六毛錢人民幣,深陷泥中,也就是世俗的生活。讓我們譯後後記所說的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就不斷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深黑的夜中不斷揮舞著手臂,想摘下那皎潔的明月,果斷放棄了六便士。但……月亮是那麼好摘的嗎?

斯特里克蘭原市委收入不低的股票經紀人,可他為了心中的理想拋棄了妻兒,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離開倫敦,去了巴黎,這種行為簡直瘋狂,可他卻毫不在乎,住在簡陋的小屋裡,整個房子亂糟糟,人也髒兮兮的模樣。他一點愧疚感也沒有,也不求舒服,彷彿這才是他想要的。她也不全無魅力吸引朋友的妻子,最後他自殺了,因為斯特里克蘭並不愛她,這也可看出他一直堅定為追求藝術而放棄世俗功名,兒女情長

後來他去了塔希提島還結了婚,真沒想到,我想是因為阿諾心甘情願和他生活在大山裡吧。而並非其他什麼,他一個人總會孤單,總會希望有一個人陪伴,但斯特里克蘭還是覺得他依舊可以盡情創作吧。不過後來他得了麻風病,知道自己以命不久矣

所以夜以繼日地創作,終於在臨死前完成了這幅巨畫。當庫特拉斯醫生又一次來時,情不自禁地感嘆著這幅畫的絕美,不得不承認,斯特里克蘭真是個天才

沒想到的是他死前囑咐阿塔將它燒燬。儘管庫特拉斯醫生勸過阿諾,但他還是燒了他這幅偉大的作品,傾刻間消失無蹤,真是一大遺憾

斯特里克蘭從開始一個沒腦子放棄舒適的人,一個脾氣暴躁冷酷無情的人,一個不被理解接受的人,變成了如今偉大有名的畫家,他的畫價格不菲,這與她的不斷努力與追求藝術之心是分不開的,或許你身邊的某個人看似無用,不務正業的人。到頭來會有一番大作為,一定會驚掉下巴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的人,關鍵在於你如何掌握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勇敢地追逐夢想,用行動來證實自己,讓那些嘲笑你的人不敢相信。但也要有恆心和毅力,一往無前。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篇6

高一作文 ,1155字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題記

不久前,我在書店裡看完了毛姆的著作《月亮與六便士》。放下書本,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的獨特個性、出眾的才華、悽慘的結局,都印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畫家的命運,或者說是一個天才的一生。故事的主線並不複雜,思特里克蘭德是一位收入可觀的證券經紀人,他過著普通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選擇追尋藝術,在夜校學習了一年繪畫以後,他離家出走,隻身一人前往巴黎,後來到了南太平洋小島塔希提並在此因病去世。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作品;在他逝世後,卻成為被大家所稱讚的天才。

書名來自《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上的一篇書評,該文作者評價《人性的枷鎖》的主角菲利普,“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則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大多數人追尋夢想,只是為了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僅僅因為愛好畫畫,拋棄了別人為之羨慕的家庭和事業,甚至幾次險些因飢餓而死,他的畫作也從來不被人們所認可。但他卻毫不在意,他不後悔為此所做的一切。在他的生命中,畫畫就是他的全部,甚至在他雙眼失明時,他還在木屋的牆壁上作畫。他的這種選擇,註定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毛姆卻在書中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毛澤東在《滿江紅》裡寫道:“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思特里克蘭德珍惜時光,主宰生命,的確得到了他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抬頭看見了月光”。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終究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了月光,低頭卻撿起來六便士。太多的慾望和束縛包裹著我們,我們就這樣蹉跎一生。我們最終都過著被生活選擇的日子,而沒有勇氣去選擇生活。

其實真的羨慕思特里克蘭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他一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當你投身於自己喜歡的事業時,就算不被理解,或者受盡非議,也應該泰然面對。縱然拼命一番後,還是沒能達到最後的終點,那又如何呢?至少可以對自己說:“我擁有自信和勇氣,我在自己喜歡的道路上努力過,即使遍體鱗傷,我也心滿意足了。”

“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你,也在為某個夢想,很拼命地努力著。”願你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願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白月光。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5字

阿長是誰?

也許會有人答:阿長不就是那個有百般陋習的人嗎?也許還會稍帶一句:其實我也很討厭她。之後便是一連串的“人肉搜尋”,批了大半天才完事。

可是,在我們細細想後,不會理解阿長的愛嗎?

魯迅,本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是,阿長對他像親兒子一般,甚至還要好。那些煩瑣的禮節,都凸顯出了阿長對魯迅這種無微不至的愛。在初一大早,魯迅最先接到的不是母親的禮物,而是阿長那急切的眼神。雖然這樣,魯迅說出一“恭喜”的話後,阿長那祝福語便降星,還強迫魯迅吃橘子。

也許,會有人說,阿長這樣太迷信了。然而,我們細細一品這個情節,就會發現一些東西。

阿長為什麼急切地讓魯迅說出恭喜的字眼兒呢?這不是阿長衷心想她和魯迅一同過上順溜的日子嗎?這字裡行間,不正透露著阿長的濃濃的愛嗎?

在阿長回魯迅家那天,竟帶給魯迅一本《山海經》!這對魯迅是多麼大的驚喜呀!一個連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的人來說,是多麼大的困難呢?況且當時的《山海經》是十分難找的,又有誰知道阿長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呢?

然而現在,像阿長般真情實意的人都很少,又有幾人能真做到“愛”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愛”得如此真情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通過巨大的努力來表達自己的愛呢?是呀!世界少了幾位像這樣的人。

是呀!愛呢?

是呀!愛都去哪了呢?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8

讀後感 ,1091字

這是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船伕和哲學家在海上坐船。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這句話,狂風呼嘯,小船頃刻被吹翻,兩人同時落水。這時,船伕喊到:“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擇小故事讀起來的確有點搞笑,但可以引導人們靜心思考。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學識淵博的哲學家與知識短淺的漁夫。在這艘船上,哲學家的學問明顯高於船伕。可在翻船的那一刻,哲學家的那些學問,只是腦中的擺設罷了。而此時的船伕,他用自己這些年來與風浪鬥爭的經驗在這次災難中存活下來。

在現在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同學,課沒上完,他們就自以為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便不聽老師所講的習題,開起小差,自娛自樂,驕傲自滿,跟同學“炫耀”自己的“才華”。他們甚至看不起那些不太聰明的同學,嘲笑他們的智商。但那些同學,他們不但課上認真聽,課後認真完成習題,還堅持“不懂就問”這個原則。在發生“風波”時,究竟存活下來的是哪種同學呢?

我們把前一種同學比作“哲學家”,後一種同學比作“船伕”。前者自認為學識淵博,甚至當著同學面需要他們的“才智”。但那些老師在課上講過的習題,一放到考試中他們就傻眼了。最終換來的結果自然是糟糕的成績。而後者看似不聰明,但在經過一天天的努力之後,最終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場“考試風波”中“存活”下來。到最後,那些驕傲的人只能後悔,後悔當初不好好學習的自己。學習就是一條大河,在經歷風浪時,只有那“船伕”才能活下來,而那些經常高傲的“哲學家”們一旦經歷“風浪”,他們用什麼去保護自己呢?

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無論你的學問有多深,請你一定要做一個“漁夫”——一個腳踏實地的“漁夫”,這樣才能在學習這條河流泛起大浪時不被淹沒,一步一腳印的向前衝!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篇9

讀後感 ,606字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通用貨幣的最小單位,朋友跟作者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作者覺得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書名於是就叫做《月亮和六便士》,一句玩笑成就了這本經典之作。月亮代表美好的理想,六便士則代表目前的現實。

毛姆高明地運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相互轉換,把讀者與他筆下的人物營造成一種旁觀的距離,再運用簡單的筆觸進行描寫,使我們徘徊在熱情與冷靜中不斷重複回味情節。

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賴以生存的六便士,描述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兩者並不對立,甚至可以通過努力,相互擁有支配。小說畢竟只是小說,主人公作為家中頂樑柱,說走就走,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揹負了不負責任。其違揹人倫的行為,也許只是為了配合那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的道德綁架,唯有統統失去,才是通向自由之途。”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之中,只能依靠一些符號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給別人,但是他人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賴心卻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讀完之後,眼中應當有月亮。如果沒有,應是烏雲暫時遮住了雙眼。再讀一次吧,直到你讀出月光為止!

慾望決定的成與敗——我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篇10

讀後感 ,1476字

明朝是一個政治與文化都極為繁榮的時代,永樂大典,七下西洋,但是這些輝煌的事情大都發生在明朝前期,明朝後期政治軍事尤為混亂,皇帝大都不理朝政,蒙古,女真,日本頻繁侵襲,最終逐漸走向滅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人云:明亡於黨爭。確實,明朝後期的黨爭特別激烈,官員權貴鬥得不亦樂乎,那麼為什麼會有黨爭呢?

原因很簡單—慾望。

當年,朱元璋望天下大亂,領兵起義,是為了救命救國,讓百姓脫離苦海,是正義的慾望。但是,像魏忠賢這樣的人,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賭博上癮,幻想一夜暴富,後因為這種慾望妻離子散,來到皇宮,妄想統治天下,就勾結客氏,結黨私營,控制朝廷,濫殺忠臣。最後,這種無盡的慾望使他在崇禎皇帝的追捕下被逼自殺,死後又被繆屍。因為對自己的處境永不知足,總想攀上更高的臺階,掌握更多的權利,進一步撈取更多的金錢,享受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正是這種無窮無盡的慾望使他們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壓制了清官,明官,明朝才漸漸癱瘓,滅亡。有人說,明朝敗在了魏忠賢的手裡,可我說,明朝敗在了慾望的手裡。明朝的滅亡不僅僅是由於一些慾望無度的臣子,還有隻有貪圖享受慾望的皇帝,比如萬曆,飯後果品一盤就是十四斤,釀豆腐的用品不是黃豆,而是一千隻鳥腦,所以有人說,到了萬曆的時候,明帝國就如一輛在走下坡路的巨車,剎車系統失靈,所以,只能一直走下坡路然後跌下懸崖。

當然也有一些心中無貪慾,一心為國為人民的人,比如說海瑞,為官多年一分未貪,置身投入工作。比如說“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為京城保衛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不求金錢榮譽,最後被奸人所殺,至今都無人不敬佩。比如說姚廣孝,為靖難之役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永樂帝即位後卻依然深居佛堂靜修。他們身上有太多太多的高貴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這些人中,我最佩服的是“舉世皆濁唯我獨清”楊漣。

楊漣的那個時代,閹黨橫行,魏忠賢的爪牙遍佈朝廷。就是在這個渾濁的時代裡,楊漣不畏權貴,帶領東林黨與魏忠賢作戰,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同伴或被閹黨所害,或看到自己的同胞投靠了魏忠賢,但是他仍然堅守著他內心的正義。當楊漣上書魏忠賢的24大罪時,他明知自己一定會失敗,因為這份奏章一定會落到閹黨的手裡,而後楊漣被投入大牢殘酷的拷打,直到奄奄一息時,他也沒有背叛他心中的正義,直至鐵釘釘入他的腦袋,楊漣才含著滿腔的熱血和正義而死。看到這裡,我不禁眼含熱淚,久久嘆息,因為我認識到了一個悲哀的事實,歷史在有的時候,只分成敗,不分正惡,但是,那又怎樣,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崇禎帝即位後,賜了楊漣忠烈的諡號,這個諡號來描繪楊漣的一生,當之無愧。

楊漣的生平讓我想起了一句海明威的話“一個人不是生來給打敗的,你可以殺了他,卻無法打敗他。”我堅信,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正義的“慾望”,那他將是無法挫敗的。

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今天,隨著習主席的上任,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立馬整頓了各地的不良風氣,審計高階將領,不管多大的官,一旦發現,嚴懲到底。嚴禁公款吃喝,下令一切從簡,中國各地浪費奢侈行為大大減少,送禮貪汙之風得到嚴厲的制止,全國各地政府以為人民辦實事為己任。當然,習近平書記自己也以身作則,在習主席與哈薩克總統在飛機上進餐時,吃的僅僅是家常鹹菜和小米粥,很顯然,習主席這種帶頭弘揚正氣的行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慾望,那就是想讓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自強自立的道路,是一種正義的慾望。所以,在習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走上坡路,並行駛到最頂峰。

是啊,是慾望讓明朝日暮西山,但是在今日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夢,卻讓中國豪邁的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