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篇1
讀後感 ,653字一直都很好奇林清玄的文字,在真正的閱讀之前,禪意,冗長,人生哲理是我對林清玄筆下的三個看法。
最初,它吸引我的是它清雅的封面:一朵水墨的出水芙蓉靜靜地盛開著。再加上心中對林清玄的好奇,毫不猶豫就買了它。
翻開書,淡雅的就像是它的封面的文字展開。淡淡的禪意充斥在字裡行間卻沒有晦澀難懂之感;一段段故事拼成的文章,沒有讓人覺得冗長厭煩。沒有耳熟能詳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瑣事感悟。
靜心平氣的翻看著,陷入了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每看完一篇都覺得自己知道了什麼,卻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明白了什麼。
最喜歡講老人茶的那一篇:古老的房子,沒有特殊的雅間,只有簡陋的大廳,簡陋的櫃檯,簡陋的桌椅,簡陋的茶具;櫃檯上倚著一個頗為醜陋的老嫗,這樣的一切構成了這樣一間茶室。但這樣一間茶室卻備受林清玄的喜愛,甚至因為它的消失而感到深深的惋惜。這是因為這家茶室是有著不同於現代社會的平和、寧靜與舒緩,流經這裡的時間都彷彿慢了下來。一杯茶,一盤點心,坐在長凳上靜靜消磨掉一下午的時間,看著屋外的雨淅瀝瀝的下到地上,看著西方的天空慢慢被渲染成紅色,朵朵雲漸漸成為了火紅的晚霞。
在快節奏生活中隨波逐流的我,一直羨慕著,企盼著能有這樣一個下午。曾經的一個下午,有著我最期盼的環境,本打算捧著一本書,坐在窗前聽外面的雨聲,享受悠閒時光。但橫生出的各種事讓我的計劃徹底泡了湯。之後享受時光就成了我的一種奢望。
林清玄是佛學大師,但他不是寺廟裡的老僧,滿口“阿彌陀佛”令人厭煩,他文章中的淡淡禪意如花的馨香靜靜滲入人的心房,讓人舒服平和。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篇2
讀後感 ,770字由於修行的緣故,林清玄先生的文章都帶著淺淺的禪意,帶著獨有的東方韻味,字裡行間所蘊含的智慧與哲理,總能幫遭遇挫折的我們開啟另一扇風光獨好的窗戶,從而心懷希望。
小學時讀過的《與時間賽跑》、《桃花心木》,篇幅短小卻能從中窺見生活的甘辛,時間的珍貴。而林先生的《少年遊》則是讓我領悟到了他對於生命的灑脫和釋然。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詩經中深淺分明的景象,讓躊躇滿志的少年痴痴仰望著那彷彿停留過神鳥的高崗,將自己幻化為一株梧桐面向朝陽。縱使這個輪廓模糊不清的夢境隨著天明而逝,但年少時期的我們,又何嘗不曾神遊於自己的世界之中呢?;小時候喜歡在下雨天淋雨,不聽媽媽叮囑帶傘,獨自享受它的回憶,到長大後才明白媽媽對他的愛,卻再也回不到稚子時期,無法避開溪畔的水花;而或是幻想自己也手執寶劍,在漆黑的夜裡,在半輪弦月下,舞出朵朵劍花。
若是生命中能有這般傳奇歷程,自然是精彩絕倫。但隨著不斷長大,我們竟不願捨去自己年少的蓬勃豪情,滿腔熱血;甚至不願面對充滿未知坎坷的明天。但作者又說,“由於翻過的頁中有太多的嘆息才害怕,由於後來的篇章裡顯示著精彩的未知才驚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條不餒的路,微小的感觸已然難以遮掩它們的不足道。”因此,只有我們勇於承擔,勇於面對挫折,才能在充滿煩惱的人生中成就感恩和喜悅,才有權利享受人生途中的精彩,才能在將來的一天慶幸自己沒有白活。就像文中所說的—“或然我這一去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或然每一次秋季會暖暖地滑進來,或然我甚至去追尋一群北雁。我的每一個足音卻都相信;只要有風有雨,我們曾經一起擁有的不僅是回憶,而是延續;只要有聲音的地方,你的聲音將恆常響在耳際。”
閱讀林清玄的散文,就如一步步跨過文字的萬里高山,其間的樂趣與所看到的風景,都會融入內心與血脈,使人心境澄明,豁然開朗。
羨慕自己——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3
讀後感 ,759字輕合上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優美的文字,細細想著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蘊藏的思想與感悟,竟有一絲疲倦不知不覺中在腦海間蔓延開來,訝異於自己居然看了一會書,居然就有點累了。但仔細想想,也該累了吧,看了快兩個小時的書,每一篇文章看完後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達,去和她作關於這個話題思想上的交談,大腦工作了這麼久,的確思維也累了。
好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吧,看書把自己看累到,不過也確實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我自己深入進去,仔細思考,細緻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點羨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種種實驗與講座,想到那麼多的科學院士為我們講解知識時愉快與滿足的神情,想起參觀的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個個精巧的實驗,想起我們為了知道原理而把講師圍成一圈的場面……想起那樣充實而又精彩的經歷,不由得為自己而慶幸,羨慕自己,這樣聚集了科學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機會去聆聽一二,去了解,參觀。
於是又想到幾天前那個在興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藍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擴散。滿天的星斗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上,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送來那來自宇宙深處多少億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樹林,日初照,陽光悄悄滲進那被參天古木所籠罩出一片陰翳的小路上,晨風帶來些混雜著微潤的泥土和新鮮樹葉的氣息。羨慕自己,那樣美,那樣不可思議的場景,居然被我遇上,讓我有機會去享受。
張曉風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她暗暗嫉妒那些因為習慣而“處美不驚”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許完全沒有必要。像她這樣會寫出“感謝生活專寵自己”的人,必有一顆懂得羨慕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往往會時時慶幸自己的幸運,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羨慕自己,是通往美好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4
讀後感 ,666字一、玉想
玉者,溫潤通靈也。一塊玉,無需像黃金一般金光閃閃,也無需像鑽石一般反覆打磨。玉便是玉本身,靜靜地待在某一處,默默地等待著來發掘他的人。
每一塊玉,或有貴賤,或有大小,或有精糙,與生便是像我們一般獨一無二,像落葉一般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點,不必太過理會他人的目光,遵循自己的本心,盡力便可。畢竟,玉不像鑽石一樣真正的完美無瑕,人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願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求似鑽石一般閃耀璀璨,只求如玉一般心境平和。
二、雨之調
屋外小雨綿綿,屋內寂靜無聲。—題記
雨,似雪,有時飄飄揚揚;似淚,有時欲言無聲;似雲,有時飄忽不定。
有人曾說,生命之美莫過於滋潤萬物的春雨。但生命本身不也像一場雨嗎?你在其中萌芽、發育、生長,痴迷於大自然的安定美好,又不得不忍受著一場場的陰雨綿綿,幻想著那遙不可及的陽光,那清新無比的空氣。
可是你是否注意到,彩虹總是在暴風雨後出現。是啊,人生也像這一場雨,總是飽含著期待與希望。但總要在暴雨的洗禮後,美景才會淡淡隱現;總是在黑暗降臨後,明星才會交替地閃爍啊!
三、春俎
春天,似一則謊言,一則大自然的謊言。
清澈而碧綠的湖水,蔚藍而廣闊的藍天,繁茂而生機勃勃的青草,總是讓我們不自覺地沉迷於其中。當我們醒來時,只能望著時間如河水一般流逝而無可奈何。
春夏秋冬,四季變幻。春天是最美的季節,美到讓人感到無可奈何。但我們終究只是大自然的過客罷了,能感受清涼的春雨降臨,能望見閃耀的流星劃過,已經讓我們感到知足。
生命是如此美好,卻又如此短暫啊!
珍惜現在。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325字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有感
說實話我認為父母應該多花點時間在自己孩子上,尤其是成績不好和行為規範不好的孩子上,因為我發現: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而這些不好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父母沒有多數時間來陪他們和管他們。
說到這,我突然想到一個故事,故事如下:
就是一個美國男孩等他的父親,等到了大概12點,他的爸爸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男孩提出了借10美元的要求,於是父親給了他。
男孩高興極了拿出了另外10元,合起來把它給了父親,並說:“我能買一小時讓你來陪我嗎?”
這個男生是多麼希望能有父親陪伴的時光。
當學生或孩子犯錯的時候請給他們時間;
當學生或孩子孤獨的時候請給他們陪伴;
因為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03字寒假裡,我讀了著名臺灣散文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他的語言有時波瀾不驚而妙趣橫生,有時閱歷深刻而深入淺出,散發出無盡的魅力,讓人去細細品味和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清歡》,它出自蘇軾的詞“人間有味是清歡。”這篇散文包含了林清玄對人生的感悟,他在裡面寫道:“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它的境界很高,它不同於李白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盡情歡樂,也不同於杜甫的悲痛心事,更不同於文天祥的壯懷激烈。想要做到“清歡”是很難的,尤其是生活在現在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像嘈雜的咖啡廳,或者濃油赤醬的飯館,還有擁擠的景區,別說清歡了,連歡也不剩了。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舌要清歡,找不到蔥茸萵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與其去擁擠,嘈雜的地方,不如靜靜地坐下來,泡一壺淡淡的香茗,心也會隨著那香醇,變得豁然開朗,這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元豐七年歲暮,蘇軾罷了汝州職,回宜興修養。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加嫵媚了。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蘇軾與劉倩叔坐下來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味道的確不錯。但蘇軾覺得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了,因為試吃野菜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嘗試著做到“清歡”,文中提及盛大士說“凡人多熟一份事故,即多一份機智,多一份機智,則少一份高雅。”清歡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的一種熱愛,我們也要在現在喧囂嘈雜的社會裡去維護這種清歡。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7
讀後感 ,409字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朱自清散文集》。
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錄著朱自清先生所創作的34篇精美散文。首先我瞭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簡介,書中說,“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人,同魯迅先生同籍。”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覺有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背影》,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是不是寫的很細緻?其實還有一些好文章,如《匆匆》、《荷塘月色》、《我所見的葉聖陶》等,還有一個描寫細緻的文章,叫《春》,裡面講的是春天來臨,小草從土裡鑽出來,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文章會使你身臨其境。
我讀完《朱自清散文集》時,合上書聞著書香,享受著字裡行間帶來的一種愉悅的美感。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93字前段時間,我心情十分煩躁,於是我隨手拿了一本書,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的心馬上就安靜下來了。因為我讀了一首詩;在被造謠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覺知道;在被毀謗是,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是專門為少年編寫的一本散文集,這本散文是他自稱“對少年的期許,對天下孩子的期許編出這冊散文集,他完成了自己的願望,彷彿他看見自己一路行來身影”。我大致看了一下,這本書一共分四卷,標題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其中,我要著重講的,是“美好的心”。
愛是在沙漠中的一汪泉水,在瀕危時刻給予關懷;愛是一床被子,時時刻刻呵護著我們;愛是一個願望,只要一提出就給予無限滿足。當然,林清玄的爸爸也是如此。故事是這樣的:偶然一次,爸爸發現城市的肉羹非常好吃,他想在以前的農村,要吃上肉羹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不辭辛苦為我們帶滿滿一鍋肉羹。但來去的途中車子極其不穩,很容易撒,但他總會帶滿滿一鍋肉羹回來。這時候,我們總會擠在“飯廳”,享用肉羹,發覺一股溫馨的氣息隨著肉羹於香菜的味道塞滿了整個灶間。讀了這個故事,是作者明白了,因為有愛,才會使肉羹變好吃。
哦,我明白了,愛藏在任何地方,只要我們再用一點心,就會變得非凡美好了。所以,作者感悟“生命中的愛和祝福,永遠是熱的。”雖然父母不太會表達,但他們已經從行動上表達出來了,這些愛,可能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永不消散。是啊,父愛是一座靠山,在背後默默支援;母愛是一條被子時時刻刻保護著我。我又想到了……
在一次新聞上,有一對母子被困在雪山上,為了使兒子獲救,她用冰割斷手腕,在雪地上寫了SOS,為了使兒子獲救。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啊。可能有些小孩至今還不懂愛,但只要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就會發現無限的愛。所以,我在這裡,想要獻一首詩給我的媽媽: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蕭紅散文集有感 篇9
讀後感 ,536字讀書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天不讀書,心裡不舒服。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安靜地讀起書來。我讀的是大作家蕭紅的《散文集》。
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祖父的園子》文章的語句生動活潑,很接近孩子的生活,後來在老師的推薦下,選擇讀過她的《呼蘭河傳》。
一篇文章《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這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口氣把這篇散文讀了兩遍。文章中把魯迅先生和他的夫人許先生的平時生活詳盡的描述,在我們的面前展現的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老人,一個善良的老人,和我們讀過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很多的記敘是一樣的,魯迅先生的關愛窮人,先生的認真,每次寫完文章,都要把筆紙擺放整齊,不可以隨意堆放,讀書經常要讀到很晚,很是勤奮。
記得魯迅先生的格言:“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圖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今天的讀書,讓我再次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無情,生活中,要我們珍惜去努力的事情太多,平時在學校的學習中,自己總是憑著頭腦聰明,學習偷工減料,所以導致每次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今後,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對待,還要學會珍惜當下的時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我們愛讀書。
林清玄散文仿寫作文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1524字【林清玄散文仿寫】
傅嘉淇
偶爾去花店選花,看見了顏色各異的康乃馨,那橙得似霞,黃得像光,紅得似火,白得如雪,鮮翠欲滴嬌豔極了。我從這四色中各挑選出了幾枝新鮮嬌嫩的康乃馨,將它們合成一攏,用牛皮紙包起,用絲帶紮好,付了錢,準備出店門。忽而瞥見店門口的大筐子裡,全是一些已經枯萎發黃,凋落了許多花瓣的康乃馨,如同垂暮的老婦,歲月在她曾經青春洋溢的臉上刻滿了皺紋。這時我會想,那凋零的康乃馨,曾經也同樣散發過青春的氣息,每一片花瓣都充滿了魅力。而那鮮豔的康乃馨抵不過時光的摧殘,終有一天也會零落成泥,時光歲月為何如此無情呢?
偶爾在某一水跡斑斑的路上,發現一隻正在織網的小蜘蛛。那時天公不做美,下著細雨外加颳著風,那蜘蛛織的網正一次次地被破壞,一會兒被雨點無情地砸破,一會兒又被猛烈的風颳破,而那隻小蜘蛛卻一刻不停地補網、織網。經過了不知多少漫長的艱辛,它的網總算織完並且牢固了。這時我會想,經過多少風霜雨水的洗禮,我們的意志才會像它們一樣堅不可摧呢?
【林清玄散文仿寫】
殷一涵
偶爾在公園的小路上,看到一個孩子在奔跑中摔倒,膝蓋摔出一塊可怖的傷口來,痛得難以直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旁的母親卻告訴他要堅強,自己爬起來。這是我會想,人生中有多少次跌倒,卻要以多大的意志來支撐自己,去爬起來繼續行走呢?
偶爾看到用了多年的黑板,上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這時我會想到,哪一個事物的外貌與心靈是永恆不變的呢?
偶爾在臺風天遇到狂風大作和傾盆大雨,讓人不寒而慄,那雨在簷下形成水簾,但不一會兒便消失不見了,而望見如同油畫般湛藍的天空,我會想到,如果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遇到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呢?
偶爾看到正在跨欄的運動員,大汗淋漓,卻依然堅持不懈。這時我會想到,人生中如果沒有這麼多次的“跨欄”,追求一氣呵成的速度,哪裡來的成功呢?
【林清玄散文仿寫】
呂欣妍
偶爾在小區中散步,我低頭看到石縫邊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蟻群正齊心協力,把一小片蘋果搬進洞中。這時,我會想:如此渺小的螻蟻,眾志成城,也能征服困難,俗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孤身奮戰,力量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團結一致,將所有力量凝聚,肯定是威力無窮的!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但是隻要和夥伴們一起,又有什麼磨難是跨不過去的呢?
偶爾在海灘邊散步,微風撫摸著我的臉龐,我抬頭望著西邊那一抹紅,思緒萬千卻又言語不出什麼,低頭看著礁石上的海龜,它慢悠悠地爬下礁石,深邃的眼眸記錄著腳底踩過的每一步,我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海龜,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視線之中,任由它整個身體融入了茫茫大海……這時,我會想:海龜雖然長壽,但在茫茫歷史長河之中的無數個日月裡,它的生命又是多麼短暫呀?何況是我們人呢?
【林清玄散文仿寫】
王一諾
偶爾看到風將一朵花吹到孕育它的大樹下,那朵花是那樣完整無缺、顏色鮮明、層次清晰,本可以讓更多遊客來觀賞,可惜卻被一陣風吹到了“最底層”。但那朵花卻不嫌溼軟、骯髒的泥土,卻心甘情願被泥土腐蝕,也許那朵花是為了通過樹進行第二次開放吧!
這時我會想到龔自珍在其著作《已亥雜詩》中提到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譬如葉,不會自命清高,孤芳自賞。它們不會因一次不小心失利而徹底放棄,它們只會默等時機,等待下一次東山再起。這是輪迴美麗的吸引,還是它心甘情願做出奉獻呢?
偶爾,看著飛機從天上飛過,向異國他鄉飛去,在我的思緒中,那從天空劃過的飛機彷彿是個靜止的畫面。正如這架飛機,我的起點在哪兒?又要向哪兒去?讓人遐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