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努力走出一條探索之路——讀《昆蟲記》有感 篇1

讀後感 ,603字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閱讀了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昆蟲記》。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如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手捧這本佳作,我彷彿置身於奇特的動物世界,正和各種動物進行著對話,我恍若變成了一隻小甲蟲,一隻小蜜蜂……生活中的一切不快都已跑到了九霄雲外。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在觀察昆蟲,描述昆蟲時都付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代價和心血。因此他的《昆蟲記》能經久不衰,讓我們少年兒童著迷。我相信在讀《昆蟲記》時,我們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

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許多困難、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昆蟲的路,這正是我們所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可貴精神。我想:我們在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也應該花大時間、花大力氣,努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造福他人的路。

融入自然——讀《昆蟲記》有感 篇2

讀後感 ,795字

法布林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也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完美禮物—《昆蟲記》。在這本書裡,昆蟲世界的真面目閃耀地登上了舞臺。這個世界裡不僅充滿了生機,更包含無窮的科學真理,讓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奧祕。

法布林的專注,以及他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情,實在讓我佩服。昆蟲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內心的情感,都一一展現在了法布林的筆下。法布林在這本書裡微妙地譜寫下了昆蟲生命的樂章—昆蟲的生活以及各種種族之間的鬥爭。

這本書讓我十分著迷,因為它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說,讀完之後,我才知道:蜜蜂們是怎麼回家的;蟋蟀是怎樣蓋房子的;屎殼郎是怎樣滾糞球的……這些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昆蟲們翩然登場,一個個故事都是那麼的奇異,那麼的有趣。

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既不善於觀察,也不善於思考。就好比上學的路上,這個幾乎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我卻沒有認真地留意過路邊的花草。在學校學了那麼多的東西,各種植物的名字,我都沒有用在生活中。路邊的花草多種多樣,我卻一個也不認識。所以說,我們應該向法布林學習,懷著一份專注與熱情,去觀察、探尋大自然。

我不僅感覺到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還體會到他已經融入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了。動物也是我們家園裡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去愛護它們,而不是去傷害它們。我覺得我這點也做得不夠好:有一次,我在教室裡發現了一隻壁虎,於是“召集”了同學們將它打死。壁虎本是益蟲,不會傷害我們的,而我卻傷害了一個這樣的小生命。現在想起來可真是不應該,我對那隻小壁虎感到很抱歉。無論是多小的生物,也有他們生活的權力,我們應該用愛心去呵護它們,讓家園更美麗。

《昆蟲記》是一本值得一生去閱讀的好書。每一次閱讀都能給我們帶來別一番的滋味,不一樣的感想。這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讓人回味無窮。

讀《昆蟲記》有感 篇3

讀後感 ,781字

春節前,爸爸媽媽帶我去書城買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法布林在書中真實地記錄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殖死亡等過程,體現了作者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同時,《昆蟲記》筆調優美,語言精緻。法布林以人性觀照蟲性,全書都滲透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之情,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精神。

在我的這本《昆蟲記》書中,一共寫了二十一種昆蟲,有蟬、螞蟻、螳螂、灰蝗蟲、綠蚱蜢、大孔雀蝶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它力大無窮,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它可能成為野地上的一霸。

在書中,作者用文學家的文彩,用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去研究、描寫螳螂: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實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擔驚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優美,因為它體形矯健,上衣雅緻,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它沒張開如剪刀般的凶殘大鄂,相反卻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來啄食的藉助從前胸伸出的柔軟脖頸,它的頭可以轉動,左右旋轉,俯仰自如……

我印象較深的還有松樹鰓角金龜,作者用了大段文字去考證這種昆蟲名字的來歷,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有刻苦勤奮的精神。為了便於觀察,作者捉了四對,放進了一個裝有一根松枝的大籠子裡。作者仔細觀察鰓角金龜是怎麼樣發出樂聲的,他還用了放大鏡去觀察發現鰓魚角金龜是用腹部柔軟部分發出聲音的,而不是用嘴巴發出聲音的。

在作者眼中,昆蟲都一個個有生命的個體,作者把它們當作人來寫,賦予它們感情,充滿對昆蟲的愛,對微小生命的愛,所以寫得栩栩如生。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作者細緻的觀察方法,生動描寫方法,嚴謹的科學方法,感受到作者對昆蟲的熱愛。這些方法和態度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幫助,我們以後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嚴謹治學的精神,不斷進步。

建議沒有看過《昆蟲記》的同學,好好地看一看,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讀《昆蟲記》有感 篇4

讀後感 ,1082字

昆蟲學家法布林從人性關愛動物的角度,用生動幽默的筆觸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後人塑造了一個集知識、趣味為一體的童話王國。

寒假裡,應語文老師的要求,我去書店買了這本書。回到家後,我隨著一行行黑色的字型進到這個有趣的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在這個昆蟲的世界裡,楊柳天牛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是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小甲蟲是盡心盡職的“模範父母”,它為兒女操碎了心,為後代的延續作出了無私的奉獻;螞蟻搬運食物的時候,會懂得團結協作,自己搬不動就會向同伴發出求救的訊號;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是天生的織網高手,“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們,我彷彿進入了一個魔幻世界,我和作者一起遨遊,去感受這些昆蟲們的喜怒哀樂,去探知他們生存的奧祕:凌晨,知了是怎麼脫殼的;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這些小可愛們,雖然他們體形看起來沒人類那麼龐大,可是它們的情感和我們是一樣豐富的。他們的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和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魯迅曾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確實,作者觀察昆蟲非常細緻入微。例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鋸齒”;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圖的性質”等,這些都是仔細追蹤觀察才能得來的。

當我繼續深入研讀《昆蟲記》時,我看到的不只是法布林生動的描寫,還有他細緻入微的觀察。為了追求最真實的答案,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大膽假設、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循序漸進地推敲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對於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他也堅持不懈地實地考察,而不是靠臆斷和想象。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會分析原因,轉身設計下一次。

細緻的觀察、嚴謹的實驗、大膽的質疑,勤勉的作風,造就了這部偉大作品的產生。平常裡我們同學總會埋怨“寫作難,難於上青天!不知有什麼可以寫的?”其實我們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缺乏像法布林這樣善於觀察和嚴謹、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通過這次奇妙的旅行,我明白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許多有趣的事情,我們應該學會像法布林一樣,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探索、研究,總有一天你的筆下也會出現一個像《昆蟲記》一般的奇妙無比的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 篇5

讀後感 ,428字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腦海裡湧起昆蟲的世界。

《昆蟲記》是法布林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字裡行間情趣盎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昆蟲記》讓我熟悉了昆蟲的生活環境,昆蟲的食物;還有昆蟲的生活習性,本能等。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詞五個星期,唱出自己生命的歌曲,無論生命多麼短暫,自己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提起現在的我們,不懂得實現生命的價值,與它相比,我覺得真是慚愧不如。我也知道了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獨具才能;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

或許在我們人類的眼中,這些小事隨時可以看見,可這動物世界的生活嗎,只有善於觀察,有耐心的人才能發現這就是法布林,這就是奇蹟,我們應該學習法布林的精神,挑戰不可能。我突然看見有多少日日夜夜法布林沉浸在昆蟲王國內,他教會了我如何觀察事物,研究問題,讓我知道了昆蟲和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讀《昆蟲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459字

昆蟲的世界是奇妙無比的,它們其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去了解,去探索。而這本書,使我獲益匪淺。

這是法國作家法布林用盡畢生精力寫的一本廣為流傳的鉅著,名為《昆蟲記》。法布林耗盡一生的光陰,觀察昆蟲,研究昆蟲,探索昆蟲,寫就了這本書,讓後人閱覽、學習。這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這本書用細緻的描寫,將昆蟲介紹得活靈活現。而我最喜歡的便是那螢火蟲了。

在法布林作家的筆下,螢火蟲像一點點火星兒一樣,像尾巴上被掛了一盞燈。從這篇文章中,我瞭解到了螢火蟲的一些特徵和生活習性。它有兩個地方十分特別。一是會亮的尾巴。二是它們的捕食方式。它們會先給獵物打麻醉針,讓獵物喪失知覺與抵抗力後,再將獵物輕而易舉地吃掉。這個結論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法布林做過多少次實驗後才得出的結論!從中我感受了,作家法布林細緻的觀察,不斷的努力。

在生活中,哪裡不需要這樣呢?在學習中,只有認真與努力,才能讓自己的成績優異。如果馬馬虎虎、半途而廢,定是不能成功的。我們要向法布林學習,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放棄。

讀《昆蟲記》有感 篇7

讀後感 ,533字

無論是小時候還是現在,我都會問些讓爸爸媽媽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比如“昆蟲怎麼吃東西?”“蟲子吃肉嗎?”,直到有一次,媽媽送給我了一本《昆蟲記》,我便愛不釋手了。

《昆蟲記》這本書中寫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有蜣螂、白蠍、螳螂、蜘蛛、蜜蜂等等,每一種昆蟲都描寫的十分生動形象,就像一個人在描述自己的經歷一樣。可見法布林觀察的多麼細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迷宮蜘蛛。

蜘蛛在每個人眼中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可它們的母愛是多麼的偉大。迷宮蜘蛛因為它們織的網十分雜亂,所以被人們稱為迷宮蜘蛛,只要有昆蟲落到了它們的網上,就會因為網的雜亂而被纏住,最終成為迷宮蜘蛛的美餐。但是如此殘忍的迷宮蜘蛛回到家後卻變了一個模樣—它們在一個被雜草掩蓋住的地方產完卵後,便一直看護著自己的孩子們,不吃不喝,直到孩子們快要出來時,用盡自己的最後一絲力氣將絲囊咬開一個洞,讓孩子們出來,自己在絲囊旁邊靜靜的死去。多麼偉大的母愛呀!

《昆蟲記》反映了法布林對自然世界的無限熱愛,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追求。《昆蟲記》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知道了每個人都要更加珍惜生命,也使我對小小的昆蟲也增加了許多尊重。

《昆蟲記》看上去只是一本描寫昆蟲的書,實際上反映了法布林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讀《昆蟲記》有感 篇8

讀後感 ,560字

這本書是我們吳老師的網友捐增的,於是老師在教室後面辦了個圖書角。從圖書角里我們可以讀到好多的好書,如《動物的故事》、《昆蟲記》、《米小圈》……但我最喜歡的是《昆蟲記》。其中裡面有篇最感人的文章“大自然的環衛士”。

“大自然的環衛士”寫那些小昆蟲幫助了大自然,幫助了我們,有螞蟻、甲蟲、蒼蠅和碧蠅等等。也許有許多昆蟲讓人看見了很不舒服,但他們可是對大自然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你在路邊發現一隻死老鼠時,你就會看見它身上有許多的螞蟻、甲蟲和蒼蠅,你馬上會起雞皮疙瘩,捂著鼻子走開,可他們沒有跑開,任然在那兒默默地工作。

你們一定見過碧蠅吧!其實碧蠅就是我們所說的“綠頭蒼蠅”,它們有著漂亮的金綠色的外套,發著金屬般的光彩,它們還有一雙紅色的眼睛,只要他們聞到有死動物的氣味時,它們會立即趕過去產卵。幾天後,你會發現那動物的屍體變成了液體。液體裡面有幾千條尖頭小蟲,這實在讓人覺得反胃,但我們不能傷害它們,如果碧蠅飛到你的碗裡,一定要把它趕走,因為它會把東西帶來細菌,但也不能毫不留情地把它拍死,因為你把它拍死了,就沒有這麼好的環衛工了。

我要向它們學習,做一個不怕困難的,勇敢的人,遇到困難敢於面對。有一次,我一生病,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也不敢下床,吃藥還哭,還怕打針,我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以後一定要改,做一個勇敢的人。

讀《昆蟲記》有感 篇9

國二作文 ,426字

十月,我們走進了法布林,走進了昆蟲界,閱讀了《昆蟲記》。

這本書主要寫法布林觀察昆蟲的記錄,提供了它們的生活習性、繁衍和死亡的資訊。本書作者全名為,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他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

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昆蟲,如螢火蟲、白麵孔中螽斯,樵葉蜂,恩布沙,蜣螂……但我的最愛是黃蜂。黃蜂一見敵人入窠就猛撲過去,接著是一片廝殺,黃蜂殺死外來者了,最後黃蜂們把屍體拖出窠外。雖然他們對待敵人很殘忍,但對自己的孩子和藹可親。工蜂們常在這兒喂完奶後,又急忙跑到那兒餵奶,真辛苦啊!

我家陽臺上就有個蜂窠,個兒大大的,還有一點兒蜜呢!有一次,我不小心激怒了蜂窠裡的黃蜂,結果黃蜂們都朝我飛來,我只好拿起掃把當武器,亂揮幾下,沒想到蜜蜂們竟被我給打死了。我清理完現場,想:“我可不能再打擾它們了,否則,我又得拿掃把當武器了,還是把蜂窠消滅了吧!我拿著掃把向蜂窠捅去,沒捅幾下蜂窠就被我捅沒了。

月底,我們告別了《昆蟲記》,但我們還會再來。

讀《昆蟲記》有感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1字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的著名作家法布林寫的。這本書描述了大自然中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比如:蟬、螞蟻、蟑螂、黃蜂、蜘蛛、熒火蟲、松毛蟲等等各式各樣的昆蟲,作者法布林還仔細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婚戀、繁殖、死亡等情況。

書中說一隻剛長出羽毛可以出窩的小麻雀,被有劇毒的黑肚狼蛛刺傷腿後流出了血,傷口慢慢的變成了紫色,這條腿已經不能動了。但是它胃口還是很好,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前期它仍然能好好的吃東西,喂得遲,它還要發脾氣!但是過了兩天,他什麼也不吃,身體縮成一團,羽毛凌亂,有的時候動也不動,有時身子不住地發抖,不久小麻雀就死了。

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裡有很多飛舞的光點,大家應該知道這是熒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以為熒火蟲是吃樹葉、草、花之類的食物,現在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我大吃一驚一一熒火蟲竟然是食肉動物,他們的主要食物居然是蝸牛。還有,紅螞蟻既不會撫育兒女,又不會出門找食物,他們為了生存,只好用卑鄙的手段掠奪黑螞蟻的兒女,使他們淪為自己的奴隸為自己服務。

感謝法布林,讓我知道了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奇妙的事等著我們去發現。好好學習吧,我們一起去探索神祕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8字

寒假,我又讀了一次《昆蟲記》,又有了新的感觸,這本書讓我感到了生命的偉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用理論家的想法來探究昆蟲;用美術家的看法來親近昆蟲;用文學家的感受來描寫昆蟲。這本書用十章向我們原原本本展示了昆蟲的一生:從卵進化為小蟲子起,從第一次放聲歌唱時,每一刻都觀察得那麼細緻,那麼一絲不苟。因為這本書向我們全方面展示了昆蟲的一生,所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

一隻小小的昆蟲,要在如此繁華的自然界裡立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他們做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它們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向上天展示了自己生命力的頑強,這讓我感受到了昆蟲那非比尋常的毅力。

在這本書中,有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反的概念。他很有把握地說:“優勝劣汰在理論上是巨集偉的,可是在事實面前,卻是一個裝著空氣的氣球。”一隻只微不足道的昆蟲在優勝劣汰下並沒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稀薄之力對抗它,這不禁讓我感嘆,更讓我對人類以外所有的生命產生了敬畏之情。

在對昆蟲的生命力的產生敬佩之情時,我也不禁感嘆起法布林的求真精神,他不會把觀察到的一例現象就當成事物的結果。在觀察前,他就會做足功課,觀察多次後,他還會探究後續事實。只有這時候,才會十分有保留的提出看法。他的求真精神也同樣讓人敬佩。

“人生天地之間,若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要把握現在,像昆蟲一樣表現出偉大的生命力,抑是像法布林那樣擁有令人敬佩的求真精神。總而言之,只要懂得取捨,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讀《昆蟲記》有感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795字

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書,它帶給了我們無盡的美好。田野裡的一朵小花,沙漠裡的一株小苗,夜空的一顆星星……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只要細細去觀察,我們就會獲得意外的驚喜與快樂。

這個暑假裡,我捧起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編寫的《昆蟲記》。當我翻開它的扉頁時,就被它精美的畫面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讀,裡面有充滿活力的“音樂家”蟋蟀,勤勞的“清潔工”蜣螂,天才的“建築師”蜘蛛……我被這些小傢伙的堅韌所震撼,也為他們的團結互助所感動,更為他們的不凡絕技而喝彩。

在作家法布林的筆下,這些小昆蟲的世界生動有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蠶寶寶也是一種非常招人喜愛的小昆蟲,它是同學們的“小寵物”,它的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蠶寶寶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它一共要經歷六次蛻皮。春天,科學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五顆蠶卵,我帶回家後,按照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新鮮桑葉上。過了幾天,隨著氣溫的升高,卵由飽滿的黑色變得空空的了,原來一條條蟻蠶孵化出來了,它們比芝麻還小,看上去只是一個個小黑點,仔細看它們吃過的桑葉,全是零零星星的小孔,一片小小的桑葉放下去,一天都吃不完。

過了些日子,蟻蠶在經過蛻皮後,頭部和身體逐漸變成白色,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晚上,四處安靜了下來,我還聽見了蠶吃桑葉的“沙沙”聲呢。

又過了兩個星期,我發現蠶不怎麼吃桑葉了,身體變得晶瑩剔透,有時揚起頭左右晃著,原來它們準備吐絲結繭啦!結繭可是個大工程:蠶先用開頭一些絲試探性定點,這樣便於固定蠶繭,待整體穩定後,蠶開始努力吐絲,逐漸把自己包裹起來,一層、兩層……經過一天一夜的不辭辛勞,終於,形成了硬硬的蠶繭,就像是蠶的盔甲一般,後來,裡面的蠶慢慢變成蛹,然後變成蛾,破繭而出。

小小的昆蟲具有無窮的力量,它們靠著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創造了自己的美妙世界。小小的昆蟲,裝點了我們多彩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讀《昆蟲記》有感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9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法布林的一部著作,這是一部充滿生趣和無窮魅力的作品。

在這本書裡,法布林帶我走近了奇妙的昆蟲世界,裡面講了一些昆蟲的習性、愛吃什麼東西、有什麼特點等等,我在裡面還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比如金步甲和螳螂會吃自己的同類,紅螞蟻會把黑螞蟻的卵偷來,等小螞蟻出生了,就成了它們的奴隸,天牛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很差……

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數螢火蟲了。別看它很小,但它可是食肉動物呢!主要的食物是蝸牛,螢火蟲在吃掉蝸牛之前先要給它打幾針“麻醉劑”,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等麻醉完了,就會飛來很多螢火蟲,它們向蝸牛體內注入一些液體,不一會蝸牛就變成“肉粥”了。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走進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瞭解了許多有趣的昆蟲知識,同時也懂得了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同時我也覺得,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其實也來源於興趣愛好,不是嗎?正是因為法布林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熱愛,才誕生了《昆蟲記》這本妙趣橫生,讓很多小朋友都愛不釋手的著作。

讀《昆蟲記》有感 篇14

讀後感 ,846字

這個學期我愛上了閱讀,我在這些日子裡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如《老人與海》、《百萬英磅》、《紅樓夢》、《昆蟲記》等。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文學家,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文學佳作。這本書主要寫了成百上千種昆蟲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這本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中國文學之父魯迅爺爺曾經說過,《昆蟲記》是“講昆蟲故事”,“講昆蟲在生活”的楷模,讀起來有趣,也很有益。法布林在描寫昆蟲裡,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詞寫法。讀後讓人念念不忘,使人深深地愛上了這部震驚世界的文學作品。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孔雀蝶。作者描寫了大孔雀蝶的外表“它是歐洲最大的蝴蝶,它穿著栗色天鵝絨外衣,繫著白色皮領帶。翅膀上滿是灰白相間的斑點,一條淡白色之字形線穿過其間,線條周邊呈現菸灰白,翅膀中有一個圓形斑點,宛如一隻黑色的大眼睛,瞳仁中閃爍著黑色、白色、栗色、雞冠花紅色的呈現彩虹的變幻莫測的顏色。”這些形象生動的描寫使我陶醉其中,一隻美麗的孔雀蝶便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書中還寫了大孔雀蝶那種團結友愛的精神。作者在一天晚上抓了一隻雌性的大孔雀蝶,並將她關在一個籠子裡。結果,一連好幾天,都有成百上千只大孔雀蝶來到作者家中,努力尋找那隻蝴蝶,並想方設法解救她,作者無論怎麼趕都趕不走,甚至剪下了每隻大孔雀蝶的觸角。大孔雀蝶這種團結友愛的美好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讀完昆蟲記後,我也有許多奇怪的舉動,我愛上了昆蟲,不像以前一樣像貓見了老鼠一樣害怕了。我一見到昆蟲就忍不住告訴身邊的人們這隻昆蟲的種種習慣,有時我甚至會將它捉回家,仔細觀察後又放回大自然。我愛昆蟲記中的種種昆蟲,因為那些昆蟲會讓我學到一些有趣的知識,說不定我長大也可以像法布林一樣寫出一本有名的關於昆蟲的文學小說。

我認為每個人必須認真仔細地觀察身邊的每一樣東西“一種動物、一個人、一首歌、一首詩……”總之,只有全神貫注地去觀察,結果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與激動。

讀《昆蟲記》有感 篇15

讀後感 ,490字

一個人用一生觀察昆蟲,寫出一篇小說竟然名聲大噪,在百年後又一次引起轟動,你想這不可能,但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法布林。

這篇文章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新陳代謝的工作者》:動物有新陳代謝,森林也有新陳代謝,而它的工作者就是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工作者是誰呢?說出來你別吃驚,它就是碧蠅和其他蠅類,碧蠅是什麼,它就是我們常說的“綠頭蒼蠅”,你絕對很想消滅它們,它們在地球上消失了會造成動植物屍體要經過長時間才能腐化,腐殖質營養沒有植物會很難生長,草食性動物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植物而死亡,肉食性動物沒有足夠的動物吃而死亡,動植物沒了,人類也會有滅頂之災的,從而地球會毀滅的。所以請不要全部消滅它們。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作,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佳稱,他還差點當上了諾貝爾獎,可他太早與世長辭了。同時他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做一件事就要最好,不然他不盡一生的時間觀察昆蟲他會獲得那麼多的獎嗎,會有那麼多的讚美嗎。

如果你不用心去做每件事,可能你做一百件事還比不過別人做一件事,所以請認真對待每件事。

讀《昆蟲記》有感 篇16

讀後感 ,811字

合上最後一頁,作者觀察昆蟲的情景仍在我的腦海不斷飛揚,終於下落,激起感觸的水花。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以他獨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人們已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小生命。讀完此書,最使我感動與啟發的就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歌頌,對科學的執著與努力。

比如,在他的荒石園裡,被人們嫌棄和唾罵的昆蟲的鳴叫,在他看來就如同音樂一般美妙,他用心體會其中的韻律與節拍,就像沉醉於音樂家的演唱會一般。他在書中寫道:“這些昆蟲全都是我的夥伴,我的親愛的小動物們,我從前和現在所熟識的朋友們,它們全都住在這裡,它們每天打措,建築窩巢,以及養活它們的家族,荒石園是我鍾情的寶地。”可見,荒石園就是他的港灣,昆蟲就是他的伴侶,是他感情的寄託與生命的庇護。

又比如,作者在觀察蛛絲,居然能夠看出細細的蛛絲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的,好像大將軍劍柄上的鏈條一般。更使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著極為濃厚的黏液。”他的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著實讓我驚訝,再如,作者為了研究蜜蜂的記憶力,而嘗試給它做標記,“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幾口,但我一直堅持著,有時候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痛,只是緊緊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結果有二十多隻受傷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好奇與探索已近入魔,竟“忘記了自己的痛”,這是對昆蟲痴迷到何種程度的人才能做到的啊!

讀到此處,我不禁深感慚愧。小時候,自己曾天真的用石頭砸過馬蜂窩,用腳踩過成群結夥的螞蟻,也惹下了不少的麻煩。今天看到此處,才對這些小動物有了深入的瞭解,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家園,有著自己生存的權利。沒有他們,我們人類也不可能繁衍至今,不可能看到這樣美麗的世界,是這些昆蟲,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美,讓我們的心靈如此的陶醉與充實,它們也是上帝的寵兒,也應該和我們一樣享有生的權利,我們沒有權利去歧視它們,更沒有權利去殘害它們!

讓我們攜起手來,珍愛生命,創造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 篇17

讀後感 ,467字

我曾經讀過《昆蟲記》這本書,並且非常喜歡它,它的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昆蟲記又譯為《昆蟲物語》。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深刻地描述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螞蟻。孔雀蛾等等。我最喜歡的昆蟲就是美麗的孔雀蛾了,它全身披著紅棕色的絨毛外衣,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閃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美麗的孔雀蛾生在世上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它僅有兩三天時間的壽命,只來的及在世上找一個伴侶。

我認為這本書蘊含著一種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昆蟲記也洋溢著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法布林的觀察是嚴謹的,他的著作是嚴密而自成系統的。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科學著作。還能稱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文學著作,而且這部鉅作只有對昆蟲生活有著親自觀察親身體驗的人才能寫的出來。

我看完這本書後覺得我們要學習作者法布林身上這種求真求實,認真,嚴謹的科學精神,並且去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同時我們也要愛護小昆蟲,這本書也讓我們明白了渺小的生命也可以創造奇蹟,也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關懷。

讀昆蟲記有感 篇18

讀後感 ,794字

記得童年時的一天,我正坐在門前發呆。突然,一處草叢中傳來了一陣短促而尖銳的叫聲。我悄悄地向那處草叢移動,想扒開草叢一探究竟。可是,它們好像並不給我這個機會,“沙”的一聲,從草叢中消失了。是什麼呢?這個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為一本書,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

這本書名叫《昆蟲記》,又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所著。這本書介紹了大自然中十多種昆蟲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繁??後代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曾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通過閱讀,我解開了幼年時心中的疑惑—原來當時是蟬正被蟈蟈追殺時發出來的聲音。這麼說來,當時是我解救了蟬呢!

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潔工”,認為蟬是為快樂而放聲歌唱,評價黃蜂是一個不知動腦筋的“建築家”,而蟋蟀則是一位有名的田園“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還寫了只有兩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見的綠色蟈蟈……他寫昆蟲,並不是呆板的去把觀察過程和有關昆蟲的知識一一擺出,而是像寫一段人生一樣的去寫它們,寫它們像人們一樣的艱辛,寫它們像人類一樣的歡樂。我想這應該是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對於他人對某種昆蟲給出的評價,法布林絕不隨意輕信,他總是先行去觀察,再後作結論,並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調”。例如,人們認為狼蛛是十分討厭的,而法布林通過觀察,卻評價他們為“勤奮的勞動者”、“天才的織紡家”和“狡猾的獵人”。還有,面對人們對螞蟻的讚美和對蟬的鄙棄,法布林卻認為螞蟻是個“最壞的罪犯”,蟬是個“勤苦的生產者”。你們說,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獨特呢?

久久回味《昆蟲記》這本書,裡面的昆蟲世界是多麼的美妙,而法布林對昆蟲的細緻觀察和獨特評價,更讓我感受到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昆蟲記》的確是值得我們一生閱讀的好書。

讀昆蟲記有感 篇19

讀後感 ,560字

他,把一隻只不起眼的昆蟲,寫成了擁有了人一樣性格的靈性動物;他,告訴我們,其實科學就是身邊的一隻蝴蝶,一隻螞蟻,他,就是法布林。他的《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沒讀《昆蟲記》之前,我對昆蟲可謂是一問三不知。我不知道屎殼郎如何滾屎球,不知道蟋蟀是如何捕食,更不知道松毛蟲的“家”在哪兒。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了那些鮮為人知的昆蟲知識和生活習慣。原來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螞蟻是如何團結互助,又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等。螢火蟲、蟬、螞蟻、蟋蟀、蜘蛛等許多文人讚美過它們,但始終只有法布林會為它們的弱小生命感到惋惜。在這本書裡,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讓我足不出戶也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這本書使我認識到一位有著非凡耐心,細緻觀察力,刻苦鑽研的法布林。我們與他相比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有句名言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描寫像法布林這樣的人。明知昆蟲學十分艱難,全得靠實踐來證明,可他還是堅持不懈,為昆蟲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今後一定要學習法布林認真嚴謹的態度和努力探索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盡的啟發,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閱讀的一本書。只要仔細、認真地閱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精彩。

讀《昆蟲記》有感 篇20

讀後感 ,451字

暑假裡我又看了一遍去年寒假就看過的《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瞭解了許多關於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知識,有趣極了。你們知道嗎?知了唱歌是因為它在黑暗的地下做了四年苦工,才見到光明,所以忍不住開心地縱情歌唱。在沒看過這本書之前,我還以為它是熱得受不了才叫呢!有一種孔雀蛾,它們的壽命只有短短的三天,只來得及找一個伴侶。還有捕蠅蜂媽媽,她能夠準確地估算出自己的寶寶能在多長時間內吃完她留下的食物,神奇吧?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螳螂了。螳螂雖然有美麗的容貌,在平時捕食時,總是假惺惺地擺出一副祈禱的樣子。但你可千萬別被它的外表給騙了。每當有獵物經過它面前時,它總是會打敗它,把獵物變成自己的美餐。因為螳螂的暗器真厲害!細針般的硬勾,鋸齒一般的刺,一對健壯無比的大鉗子。這其中不論哪一個讓你碰上都是不好受的。螳螂還吃自己的同類,雌螳螂還吃自己的丈夫。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螳螂媽媽生下寶寶,幫它們建好巢之後,就什麼也不管了,我覺得螳螂媽媽一點也不稱職,不該丟下小螳螂不管。我認為昆蟲世界裡最殘忍的就是螳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