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相關作文20篇

星空下的撒哈拉——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1

讀後感 ,800字

記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書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沒想到從此之後我就愛上了這個灑脫不羈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讓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讓我向往,儘管那是一個十分落後、環境惡劣、生活艱辛的地方。沙漠,天氣酷熱,風沙襲人,沒有足夠的水,沒有新鮮的食物……但或許這就是我喜歡三毛的原因吧,她總能把艱辛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貼上只屬於她獨有的標籤。

說起來,她僅僅是看到了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就決定了要搬過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瀟灑的三毛啊!也正是因為她的勇敢和灑脫,才讓我們今天能夠讀到那麼真實,直抵心靈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還有那個苦戀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摯愛—荷西,他二話不說的跟著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並在沙漠結婚,譜寫了一段令無數人銘記的“沙漠戀曲”。

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所以才會讓人感動,難以忘懷。正是因為這些都是三毛親身經歷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說,她只是在描寫她的生活。她與荷西的沙漠生活,有開心,有難過,有無奈,有恐懼……

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她會利用現有的條件為自己艱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寫了當地土著人結婚的文化,結婚時的場景描寫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對於娃娃新娘的難過和憐愛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讓我跟隨著她體會到了面對心愛的人陷入困境,卻倍感無力,深深的恐懼感;但是“素人漁夫”又讓我對沙漠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同時不得不感嘆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無盡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明星,而三毛的文字彷彿有一種魔力,她筆下的撒哈拉狂野溫柔神祕又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她賦予了撒哈拉新鮮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著,猶如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引著你無數的遐想。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2

讀後感 ,861字

很小的時候我就渴望做個“浪跡天涯”的瀟灑女子,儘管這個念頭有點異想天開,可是我內心深處的而且確不安分於一直所處的這個小天地。對外面的世界充滿的好奇和熱情從未消減。正因為如此,《撒哈拉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

它的作者是三毛,之前不認識,可是現在成了我最崇拜的一個人。還是先說說《撒哈拉的故事》吧。讀完後,我感慨良多。沙漠在我的概念裡是荒涼的,同時又具有一番壯麗豪情。能在沙漠上自由馳騁,很是讓我神往。但是聯絡現實,實在沒有那麼瀟灑。在沙漠裡生活的苦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那個什麼都缺的地方,活下去都不是那麼容易。除了身體上要經受那種艱難,心理也要承受寂寞的煎熬。誰能體會到當你突然轉換到一望無際的沙漠,沒有以往舒適的住所、溫飽的三餐和親人朋友的那種惶恐失措?當然三毛也面對著這些,可是她沒有失望,也沒有後悔來沙漠。她不怨天尤人,振作起來去改變現狀。她從始至終都很努力地對待生活。或許婚禮對於女人來說,都是認定必須要風光盛大的,可是三毛的婚禮在沙漠上,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然而她很享受,因為她覺得婚禮不是愛情的全部;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經濟困難的時候,他們就去海邊打魚,還樂在其中,流露出彼此間溫馨的愛意;對於鄰居,三毛總是很熱心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儘管有時候不如人意,鄰居沒有真心接納和對待她,可是她沒有狹隘的計較,始終帶著真誠待人接物。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這個隱忍女子對生活的熱愛和麵對困難的堅定,折服了我。自古以來女性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拘禁了人身和思想,想去做的想要得到的都難以實現。三毛完全是最自由的女性的化身,她不拘一切,不受約束,敢愛敢恨,就像夜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星,照亮的不僅僅是她自己的人生。三毛既有

普通女性沒有的前衛思想和見解,又具備良家婦女的那種賢惠知性。她很聰明,見多識廣,相信每個與她相識過的人都會驚歎世間竟還有這般奇女子。

我崇敬三毛,她的文字帶給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想我將會從中對自己的成長有所領悟,得到啟發。這是一份真正無價的財富。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3

讀後感 ,585字

一片黃色的沙海,沒有水,沒有太多的植物,只有一群為生活掙扎的人們。八歲就出嫁的小女孩,是文明的落後。每天只供應一桶水,是物資的匱乏。居民們沒有見過照相機,是科技的落伍。鄰居家的小女孩偷衣服穿,是沙漠的悲哀。這些故事都發生在撒哈拉,都是一個風一樣的女子作家三毛記錄下的故事。

這本書首先打動人的地方是對異域風景和文明的描寫,在書裡,你會看到一個你平時所不瞭解的世界,一個不同的大洲不同的氣候裡發生的故事。這裡的故事雖然有的讀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卻都是真正生活裡的故事。在那個物資匱乏文明落後的社會,沒有那麼完美的居住條件,那裡的人舉止也沒有特別的大方,那裡的故事也是充滿了艱難,一個女子竟然鍾愛那樣荒涼的地方,還有詩一般的眼神望著這片土地。這裡發生的任何故事,在她看來都是別有深意的,她的文字裡透露著對這些人的可憐,對這片土地的忠誠,這是一部獨特的書。

這本書裡甚至沒有一句對生活艱辛的感慨,有的只是一個外國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新奇,對這裡生活的樂趣的挖掘。這部書裡有成群的駱駝,有奇特的風沙,還有三毛自己簡單地不能再簡單的婚禮。這裡恐怕就是三毛的第二故鄉了吧,其實三毛挺幸福的,在異域找到了自己渴望的第二故鄉,遇到了真心愛著她的荷西,還有遇見了一片從未見過的風景。一個對生活非常敏感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細膩的文字了吧。

在撒哈拉的故事裡,感悟那個別樣的沙漠。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4

讀後感 ,1262字

第一次認識沙漠,應該源於攝影集《我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我不知道那是非洲哪一個沙漠,但那一望無垠的黃沙,那浪漫而又瘋狂的色彩,仍然給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而真正瞭解沙漠,是今年寒假細讀《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年多以前媽媽買來的,我之前略略看過一些,三毛給我的初印象,同沙漠一樣,浪漫而又瘋狂,還有一些叛逆,是一個十分個性化的人。而這次細讀,讓我更全面地認識了這樣一個奇女子——三毛:

她會僅僅因為對沙漠嚮往,就收拾行囊奔向撒哈拉定居,白手起家去面對諸多麻煩的沙漠生活;她會去盡己所能幫助那些可憐的撒哈拉威人,那些悲慘的啞奴;她來自文明社會,卻不會因此嘲笑撒哈拉威那些落後的思想;她也會為了滿足好奇心千方百計去探得真相……我會覺得三毛與眾不同很瘋狂,也會被她的真性情、瀟灑與有趣吸引,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的樣子,敢想敢做敢承擔,從不後悔自己的年少瘋狂。

《撒哈拉的故事》寫的都是沙漠日常生活的一些事,三毛質樸活潑的筆調,細膩形象的描寫,使人讀之猶如身臨其境。

我最喜歡、認為最有趣的應該是第一篇《沙漠中的飯店》,這一篇我是笑著看完的,它描寫了一段幽默有趣的夫妻生活。三毛詼諧的語言與豐富的想象,讓人莞爾一笑的同時又覺得十分溫馨。她將粉絲說作“雨”“尼龍線”,為了肉乾不被“窺竊”說作“喉片”,將海苔說成“複寫紙”……三毛與荷西就像一捧一逗,恩愛而默契,將生活這場相聲說的妙趣橫生。

給我印象最深、最震撼的應該是《娃娃新娘》,僅僅是撒哈拉威男婚女嫁的事,卻讓人看得憤懣不平,為新娘姑卡感到悲哀——更或者,是為撒哈拉威女性感到悲哀。這個故事是說三毛在沙漠中一個要好的小女孩——年僅十歲的姑卡,被告知即將結婚,但年幼的姑卡連新郎的面都沒見過。緊接著,是撒哈拉威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婚禮習俗——拖新娘,打新娘,新娘要掙扎要哭叫……

“既然要拼命打,不如不結婚。”

“結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

“‘給我藥好嗎?那種吃了沒有小孩的藥?’她急急地低聲請求我。”

姑卡被封建落後的思想壓迫,結婚對她來說成了噩夢……想到前一篇《結婚記》中三毛與荷西的兩廂情願,當真為姑卡所遭遇的一切感到可悲……我多麼慶幸我生於當代中國。

《撒哈拉的故事》所帶給我的,不只是撒哈拉威習俗文化思想的瞭解,還有三毛敢想敢做,樂觀堅韌的生活態度。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美景令人神往,而更吸引我的她那種性格與生活態度:有夢就敢追,心懷一顆知足感恩的心。

迎著心中的故事努力吧!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16字

流動的沙漠

前世的鄉愁,這是三毛奔赴撒哈拉的理由。而我,少見這種愁感出現在這本書中。

聽聞三毛這名字,腦中首先浮現的是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形象,而後才遲鈍地去接觸這現實中的作家三毛。

動畫片的那三根毛髮給人一種漂泊無依、心地卻善良的純粹之感。同樣,作家三毛十分純粹,感覺就像七八歲的小女孩,一種歡脫奔瀉到底。對,就是歡脫這個現代化的詞彙,完完全全就是三毛的感覺。不知是由於歡樂而產生的自由感,還是因自由而歡樂?倒像只錦鯉,小巧純色的那種,任性遊。

“哇,指甲油補人牙齒!他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全豎起來,像漫畫裡的人物一樣好看極了。我看他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帶,等他想起來要追時,這個巫醫已經逃之夭夭了。”短短的一段文字,感覺就好像是度過了愉快一天的小女孩順手記下的日子,沒有太多的矯飾或硬生生扯進成熟的孤獨感,文縐縐的華美詞藻更是少見。

我很羨慕三毛,但沒有敬仰之情。我閱讀她的作品就好像閱讀鄰家女孩的快樂事蹟,沒有高高在上的教誨和難以理解的文字。她很歡脫,很快活,在所愛的土地上做各種各樣的事,與各樣的人們來往。她的幸福和自由是可以傳閱的,而不是讓人費盡心思去設身處地。

三毛的鄉愁來自於沙漠而不是海灘。同是夏天,人聲鼎沸的陽光沙灘未必比寂寥的沙漠涼快。沙漠是個小自閉,三毛卻熱鬧個不停,沙漠會微笑,而不是手舞足蹈。沙漠性偏冷,有種獨特的神祕感。三毛和沙漠是朋友,三毛也是沙漠。

沙漠並非一種一成不變的事物,她是有生命的,她和三毛一樣曾經叛逆卻依舊單純。其實她很喧鬧,彷彿從不落寞。沙漠應是輕盈的,風一吹便能飛起來,掛在樹梢上等下一陣風。沙漠也很不羈。

三毛如此,人人如此。只是有些人承受風沙太厲,傷了筋骨,害怕起風來。有些人被樹枝牢牢地掛住了。有些人,變成了綠洲,變成了風沙。世界便如此存在了。畢竟,流沙是少數,晶瑩純粹,化為近在咫尺的虛渺的銀河。所以啊,沙漠和星星很美,卻只有沙灘更擠滿了人,也不乏獨有的椰汁香甜。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16字

撒哈拉,一個地處北非的沙漠,這兒只有熾熱、刺眼的陽光和乾旱的沙土,人們稱之為“死亡沙漠”。但有一個人,用筆寫出了這裡獨特的美麗,和純樸的人們。他就是三毛。她寫的《撒哈拉的故事》由十七篇短文組成,記錄了她與她的愛人—荷西在撒哈拉里發生的趣事。這本書沒有華麗的修辭,也沒有精彩的情節,但它用卻用最平凡的語句把“純樸”展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章節,是那一篇《結婚記》這篇文章記錄了荷西與三毛結婚儀式的整個過程。結婚前,三毛在最後一個單身夜只是想著回去裝桌子,做窗簾;結婚時,她甚至因為在場人太多而緊張;結婚後,原本可以住國家旅館,但她卻回了家,只因為住一晚國家旅館的錢可以買一星期的菜。這整片文章都透露這兩個字—“簡樸”。

這篇文章中,荷西、荷西同事送的禮物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兩件禮物,在三毛眼裡,一個是“真豪華,真豪華”的駱駝頭骨,一個是“太幸福了”的沙漠中的奶油蛋糕,這足以表達出三毛的知足和純樸

面對這些,我不禁捫心自問,在這這個物質橫飛的世界,我們是否能抵抗得住物質的誘惑?在這些誘惑前全身而退呢?也許有人會說:“簡樸不能當飯吃,簡樸不能當錢花,又要簡樸有什麼用?”我卻想說,雖然簡樸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但它能淨化我們的心靈,面對名利,金錢的誘惑能全身而退,不深陷泥潭,這難道不夠嗎?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不錯,在這世界上,我們應當簡樸,這樣,才能不陷入那些奢侈、奢靡的泥潭。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66字

浪漫的善良

一直對三毛疏於瞭解,只聽說過她的灑脫與執著,於是我懷著興奮的心情翻開了《撒哈拉的故事》,品味她在異國他鄉的生活。

雖然在這本書中更多的是簡單平實的語言,卻能夠把奇異的沙漠和浪漫的生活描寫得淋漓盡致。真可以說讀起來令人舒暢,放下時讓人為之震撼。

初讀伴著輕鬆的心情,《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沙漠觀浴記》等展現了在沙漠生活的趣味,也使我覺得荒涼的大漠別有一番風情。到了《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死果》,漸漸暴露出來的是沙漠的殘酷,我一度放下了書,不願再去感受三毛那艱苦的日子。再次拿起它,讀了《沙巴軍曹》、《啞奴》等又令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三毛的善良。她在《芳鄰》中寫到了和撒哈拉威人做鄰居的經歷,他們總是來要千奇百怪的東西,又偷吃天台上的水。不過,三毛並不氣惱,反而感謝這些鄰居讓她沙漠的日子變得五光十色。在《啞奴》中,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和啞奴一家人成為了好朋友,一直無私地接濟他們,卻在羞愧自己無法幫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同時,窮得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的啞奴全力的回報,也令我動容。

我最難以想象的是三毛的勇氣和對於生活的熱忱。正是她的勇敢和熱情,即使遠離繁華的大都市,置身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她也能把與荷西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素人漁夫》中,三毛荷西迫於生計,開車到很遠處抓魚來賣。儘管非常累,到最後反而賠了錢,兩個人還是去飯店開開心心地大吃了一頓。正像三毛所說的那樣,她愛上了“這片大漠詩意的蒼涼”。

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敘寫了從剛進入陌生又簡陋的房子的灰心,到後來被別人誇讚她的房子別出心裁的驕傲。她和荷西用裝棺材的木板做傢俱,又慢慢地攢錢為小屋添置用品,條件上的困難可想而知,他們卻從不放棄對生活情趣的嚮往和追求。三毛眷戀大沙漠就像是前生的故鄉,再多的艱辛也磨不滅心中的希望。

在《哭泣的駱駝》中,三毛以戰爭為背景,寫出了巴西里、沙伊達等人的悲慘經歷。沙伊達“沉靜的微笑,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然而她“漆黑得深不見底的大眼睛”在聽見巴西里的死訊後卻變得了無生趣,這樣一個脫俗的美女淪落為當時政治糾紛的犧牲品。我讀出了三毛深深的憂傷。

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三毛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無限熱愛,她是沙漠中一朵常開的花,也是這世界上一段值得品味的傳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86字

沙漠情懷

一張照片帶著前世的鄉愁,一次邂逅擁著半生的悸動。她以優美的姿態飛躍進貧瘠的大漠,褪去了繁華的光鮮,用著質樸的態度生活。佛說: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過,換來今世的一次相遇。她笑著撲進大漠的懷裡,或許不止五百次的擦肩而過,更為五百次的相遇,相識,相知與相愛。

這個英姿颯爽的女子毅然地拋棄了安逸的生活,和苦戀她的荷西在大漠的懷中安居落定。簡陋的房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他們將人生中最神聖的婚禮獻給了無言的大漠,炙熱的情感迸發出無盡的動力,於是一個完整而又精緻的家展現。三毛以點滴的攢聚開始,帶著愛意佈置她的窩巢。這樣,他們愛的凝聚赫然成為了一個真正藝術上的宮殿。

生命從來就不是轟轟烈烈的展現,它是細水長流的欣欣向榮。在那一片荒寂的貧瘠之地,炊煙裊裊,落日的恢弘見證著撒哈拉威人一代一代的生老病死。黃沙細流,繾捲起緩慢的歲月蒼生。而在大漠守護的深處,傳統的陋習根深蒂固,禁錮著女人的堅持,禁錮著婚姻的可笑,禁錮著啞奴的自由。

無盡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夕陽殘血,悽豔蒼涼。她知道,撒哈拉這個多年的夢中情人終於被她遇見,同她相守。

隱藏在夕陽下的,撒哈拉沙漠的夜是蒼涼而又絕望的,她恐懼著吞噬了她丈夫的泥沼,絕望壓迫著她的神經:“荷西,荷西—”一聲聲悲慼的呼喚,一步步生存的希望,他們的愛擺脫了死亡的邀請。無言的大漠目送著年輕的夫婦遠離,寂寞與悲慼在他們的身後哭號。

恐懼,未知的惡毒詛咒降臨。一條平凡無奇的項鍊隱隱的透著死亡的威脅,過敏,眼疾,嘔吐,頭暈等經常發生的小病都可以在不經意之間奪取人的生命。一切的巧合足以推翻唯物主義的殿堂。未知的最為可怕,所以人們對於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都會閉口不談,唯恐犯了禁忌。噩夢之後,一切平靜了許多,生活依舊。

大漠的枯燥乏味卻依然有人為止深愛。愛,是最迷茫的話題。總有人肯為之飛蛾撲火。沙崙的愛是渺茫的,這個木訥的年輕人一直靜待他的妻子,他夢中的溫柔之鄉。可到頭來留給他的只是空泛的幻想,一絲渺茫的希望。沙崙一直都明白,一切都是他的空想,可他甘願抓著這泡沫,為的就是有家有愛的溫暖。最後的最後,他奔向遠方去尋找愛的殿堂。

人說沙漠是枯燥的,但在三毛眼裡它是固執的。荒涼,死寂,沒有歡笑,沒有哀樂,就這樣靜默著,等待著。終於,它等到了知己,同三毛一起,同固執己見的撒哈拉威人一起,紮根於沙漠的深處,望著遠方的落日。

完美,幸福。三毛有幸遇見了大漠,而大漠亦有幸遇見了三毛。無論是平凡的落日,還是繁華的街道,這都是生活,生命的旅程。就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30字

淡黃色的封面,封面中右處寫著“撒哈拉的故事”,題目的下方印著作者的名字—三毛,左上角印著“三毛全集”的字樣,除此之外再沒有多餘的圖案和文字。可就是這本看似平凡無奇的小書裡深藏著撒哈拉的祕密,令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撒哈拉的祕密令人驚奇。

這裡常年乾旱,當地的居民渾身上下充斥著令人作嘔的氣味。直到一個名為“泉”的浴場出現,撒哈拉人洗澡的祕密才被作者挖掘:他們準備好冷水,在溫度極高的房間用石片來回颳去身上的汙泥再用冷水清洗。那濃稠的黑汁順著面板滴落地板,形成一小塊汙塊。更加無法想象的是他們用水管伸入體內來清洗身體內部。

這種特別的洗澡方式令我感到驚奇,我難以想象住在沙漠裡的居民三到四年只是洗一次澡。這兒可是撒哈拉沙漠!陽光刺眼,黃沙漫天。試想下,在炎炎烈日下全身汗溼,黃沙飄到衣服裡卻不能洗澡,刺鼻汗臭味終年環繞全身。別說是三到四年,就連三到四天洗一次澡,都讓人難以接受。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一滴水是多麼的珍貴,隨隨便便就把水浪費是多麼可恥的一種行為。

撒哈拉的祕密醜陋無比。

這裡的小女孩十歲就要結婚,父母像販賣人口一樣把女兒“嫁”出去。所謂的結婚初夜,僅僅是新郎通過暴力奪走小女孩的貞操,在女孩的心底劃上一道不可磨滅的傷疤。

看到這裡我感到心寒,閉塞落後的習俗下,每個人都是一副醜惡的嘴臉,就這樣目睹著暴力的發生卻沒人阻止。也許是習慣了吧,習慣了這種事情的發生漸漸也就習以為常。這種行為已經和犯罪掛鉤,但在撒哈拉,這種醜陋的習俗將繼續延續下去。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我生活在一個法制的國家,這裡和平安定,小女孩的經歷不會在我的身邊發生。

撒哈拉的祕密有趣可愛。

當三毛裝修好她和荷西的家時,來拜訪的客人源源不斷—荷西的同事,周邊的鄰居,周邊商店打工的小夥子……他們給這個沙漠帶來無限的生機活力,也給三毛帶來困擾。同事在家裡嚐到獨一無二的美味中國菜,鄰居無賴的借走生活用品,不僅如此還放羊踏破了三毛家的屋頂……

書中最有趣的描寫是,鄰居借不到東西時會故意流露出可憐的表情,那小眼睛裡發出乞求的目光。但一旦把東西借出,它就如潑出去的水一樣一去難回,真是無可奈何卻又有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撒哈拉居民的可愛,他們雖然有些無賴但卻充滿著當地的風情。

《撒哈拉的故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寶藏等待著人們來尋找,每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哈姆雷特一樣。對我而言,它神祕,它悲傷,它有趣,它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