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弟子規》有感 篇1
讀後感 ,805字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小心染膏進眼睛裡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現在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知道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姐姐。姐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裡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直以我為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裡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知道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每讀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規》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讀弟子規深有感,聖人指引我向前,尊老愛幼應在先,親情友情記心間,孝敬父母無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歡,家庭和諧國平安,為國為民做貢獻!
讀《弟子規》有感 篇2
讀後感 ,568字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床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說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 ……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裡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悅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後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裡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裡找個洞鑽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著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裡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我與經典相伴——讀《弟子規》有感 篇3
讀後感 ,915字《弟子規》就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好書,這本書將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將是我們受益一生的書,讓我感悟最大的就是入則孝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慢吞吞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卸偷懶。
以前反應慢是我的一慣壞毛病。記得有一次,我正看著電視,媽媽對我說:“吃飯了,韜韜。”我毫無反應,眼珠子盯著電視一動不動,媽媽又叫了幾遍,可我把媽媽說的話當作“霧裡聽雞叫—當聽不見”這下媽媽可生氣了,她連忙跑到電視機前,“咔”的一聲關掉電視,還嚴厲地批評我。我沒有辦法,只好來到飯桌前,但心裡不服氣呢!還有一次,爸爸早上叫我去買豆漿,我心裡很不樂意,就拖拖拉拉地磨蹭,結果用了幾個小時,才把豆漿買回家,結果被爸爸罵了一頓。但自從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裡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在《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會了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為了我們的好,我們應該心懷感激,現在,我真想向爸爸媽媽道歉,說一聲:“爸爸、媽媽對不起!我錯了。我以後一定聽你們的話,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有一天放假,媽媽生病了,頭重腳輕,全身乏力,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正巧爸爸出差了,我想起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盡心盡力地給予照顧。我馬上用手摸摸媽媽的額頭:呀!真燙!我立即拿來探熱針,放進媽媽的腋下。“嘀-嘀-嘀!”40度!我嚇壞了,連忙打開藥箱,東翻西找,終於找好藥了。雖然這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但我顧不上擦,便整理好藥箱,放回原處,並迅速調好藥的份量,把沖劑倒進熱水中用筷子攪拌均勻,這時我想起了“漢文帝親嘗湯藥”的典故,我把藥放進嘴裡嚐了嚐,待合適了再一口一口喂媽媽。媽媽生病那段時間,我還煲小米粥給她吃,經過我的精心照顧,媽媽很快恢復身體,她直誇我是好孩子。
《弟子規》這本經典之著令我受益良多,在《弟子規》中,我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理解到無窮無盡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行《弟子規》吧!
讓《弟子規》伴我們一起成長吧!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讀《弟子規》有感 篇4
讀後感 ,1195字“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靜靜地閉上眼睛,接受這聖賢智慧的洗禮。心兒像過濾般明淨,沒有了塵世喧囂,沒有紛塵雜擾,留下來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坦蕩。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向我們講述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有餘力,則學文”。一個人的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他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將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孔子苦讀《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尺,而後成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一代宗師,與之對知識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學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處,讀完畢,還原處。”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總會讓我們賞心悅目,並很快投入到學習中。相反,一個雜亂骯髒的學習環境只會讓人嗤之以鼻,讓自己身處其中煩躁不安。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但“惟吾德馨”,在這樣寧靜祥和的環境裡,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於是陋室不陋。歸有光的項脊軒中,雖然“室僅方丈”,但“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仍有一番別緻情趣。陋室因書香而不陋,學文因書香而充實。
成學貴在專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字就會歪歪斜斜,就難以收到顯著的成效。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於是後來便有了“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之說。於濂在致東陽馬生信中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都說明一個人的成才,往往是紮根於對某一知識的專注。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豐碑。
學文卻力行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成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如果我們只懂得死啃書本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去學習,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永遠只能當“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決心要“格”院子裡的竹子,結果搬了一條凳子裡想了七天最終以頭痛宣告失敗。這便啟示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踐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學文不力行只會導致失敗。再放眼看,諸葛孔明便是一個懂得學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致使曹操敗走華客道;在城牆上,他羽扇綸巾,橫賦絃琴,大擺空城計……只有懂得學文與力行相輔相成,幾步忘記學習,又能付諸實踐,我們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別緻的情趣,難道不是嗎?
學文需室“香”,成學貴在專,學文且力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有效的學習經驗,那麼“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漫漫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能苦中作樂,收穫人生道路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彰顯光彩。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趕走朦朧的睡意,翻開書的扉頁……
讀《弟子規》有感 篇5
讀後感 ,687字常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其實這些章句我們整天都聽見,因為每天放學後,廣播都會播放《弟子規》的,而忙於吃飯,洗澡的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心思去體會其含義,更別說領略箇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學校圖書館,那本紅彤彤的弟子規直奔我的視線,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書,不把它領會透徹,我不會釋手。我坐下認真地瀏覽,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導我們要聽從長輩教誨,孝敬長輩的。而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大多數屬於叛逆型的,隨波逐流,脾氣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認為做事情很正確。此刻,我知自己道錯了。
“次謹信”—通行社會的綠卡,這個我們每個同學基本做到了,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它是促進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個人謹言慎行了,就會懂得尊重別人,與人為善。這樣的人在別人的眼裡,就是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這些我們都深有體會。
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是“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幾句。自從上了初中後,我們班同學的眼裡只有中考,個個都成了學習的“奴隸”,忽略我們身邊的同學和生活,成了“兩腳書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同學之間的交流。而我們因為是同學,礙於情面,不敢給予任何批評,儘管那時無原則地縱容。後來,班主任很機智地喚醒我們無知的心靈,並言傳身教,讓我們深刻領略到“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的精髓。
從那以後,我們同學、朋友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學習也有了飛躍的進步,這總算不費老師的一片苦心了!先學會如何做人,再談如何學習。
《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
讀《弟子規》有感 篇6
讀後感 ,434字“出則悌”意思是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整天吵鬧,讓父母操心,以前的我總是和姐姐鬧彆扭,大家更是互不相地搶東西,把家弄得亂烘烘的。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那樣做是不對的。其實兄弟姐妹相處和睦,父母心裡就會感到安慰,這比任何東西都珍貴,這也是孝順父母的方法之一。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深刻理解這些至理名言,長大了才會真正懂得父母的嘮叨是多麼重要,無論再親近的人,都比不過父母的好!
讀《弟子規》有感 篇7
讀後感 ,3725字【篇一:讀《弟子規》有感】
讀經誦典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本學期學校掀起了“誦讀中華傳統詩文”的高潮,並給每位學生髮了細講《弟子規簡說》這本書。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勞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在《弟子規簡說》這本書中,使我體會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話。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是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誤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話,卻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為這剛好是我的弱點。一次,我又遇到了作業中的“攔路虎”,反覆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就去問爸爸。爸爸在給我講解的時候,我的心卻跑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那裡去了,當爸爸講解完後,我把答案寫了下來,其實我還是沒有理解題意和解法,還是不會做。考試時,有一道題目剛好是一模一樣的,結果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爸爸知道原由後,生氣極了,結果自然是被爸爸嚴厲地訓斥了一頓。我還有一點弱點就是父母讓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記得上個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雖然答應了,可是,手裡拿著衣服卻還是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不管爸爸怎樣說,我都是賴到電視節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現在,我讀了《弟子規》後,已經把我的小毛病給糾正過來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啟迪實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改正缺點。為我指明瞭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学會做人,做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篇二:讀《弟子規》有感】
《弟子規》是教育我們每一個人的手冊,《弟子規》裡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連著我們的行為、習慣,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這本書是根據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這學期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掀起了學《弟子規》、讀《弟子規》的熱潮,我們也把學到的內容運用於行動當中,得到了父母、老師、親戚的表揚。
《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意思是父母親生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一嘗,看看會不會太苦、太燙,並且應該服侍在他們身邊,不離開。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便大聲喊:“媽媽,我回來了!”可是沒聽見媽媽回答,我很納悶,這時,奶奶從廚房走出來說:“別吵,你媽媽病了。”我飛快地衝進媽媽的房間,摸摸她的額頭,“呀!真燙!”我迅速拿來體溫計測體溫,呀!39度!“奶奶,快快熬藥!”隨著一聲“沒問題!”,奶奶就開始熬藥了。“好啦!好啦!”奶奶大聲說。我快速端起藥碗,來到媽媽身邊,輕輕呼喚著媽媽:“媽媽,藥好了,快喝吧!”媽媽坐起來喝了一口,又躺了下去,嘴裡喃喃地說:“太苦了,太苦了!”我嚐了一口,果真很苦,為了讓媽媽早點病除,我勸說她“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藥雖苦,但能治病呀!”媽媽好感動,連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會關心體貼父母了,也會運用知識來說服我!”說完便端起藥碗“咕咚、咕咚”地喝完了藥。我望著媽媽,笑了,媽媽也笑了,直誇我越來越懂事了。其實這也是《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的功勞呀!
《弟子規》是提高我們個人修養的好材料,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和諧!
【篇三:讀《弟子規》有感作文】
暑假裡,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後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裡,我經常到鄰居家裡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於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後,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著它玩遊戲,還定時餵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誇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裡,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後,她馬上就走了。然後,妹妹每天都吵著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著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麼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後,我後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後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篇四:讀《弟子規》有感】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喜歡在書海中找到樂趣,我在幼兒園就能背《弟子規》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開頭的八小句點出了這本書的大意,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然而,最令我受益無窮的還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當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這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件往事。
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陽當空高照,快把大地都烤焦了。天氣悶熱得使我只得呆在客廳裡邊享受空調邊看動畫片,正當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時,聽到一聲叫喊:“吃飯了!”我想一定是那個愛找麻煩的媽媽!於是,我沒有回答,繼續看我的動畫片。“吃飯了!”又聽到媽媽的叫喊聲,真讓人討厭!於是,我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煩死了!我正看著動畫片的高潮部分呢!等會兒再吃不行嗎。”也許是媽媽不耐煩,也生氣了,沒等一會兒,只見媽媽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客廳,立刻伸出食指把電視關了,喝道:“瀅旭,你沒聽見媽媽叫你嗎?怎麼那麼沒禮貌!”我只好不耐煩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慢吞吞地走進餐廳,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憤怒。我磨磨蹭蹭地吃著飯,撅起嘴巴嘀咕著:“我就是還想看,我就是想看完再吃飯嘛。”
讀過《弟子規》以後,那件事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媽媽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回到家還要做飯,我不但不幫忙,媽媽做好飯以後,我還百呼不應,真是太不應該了。
現在的我,真正理解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也確實在行動中做到了這一點。《弟子規》這本書在我的成長中將一直鞭策著我不斷前進。
【篇五:讀《弟子規》有感】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這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一開始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再拖延時間等待了!遇到困惑不瞭解時,不必苦求強記,要從容涵泳,今天研讀幾遍,明天研讀幾遍,心中常常思維不忘,時間一到,便有豁然通達的光景。因此,讀書好比“煎藥”一樣,一開始要用大火煮才能滾沸,接著就必須用小火慢熬,藥材的藥性才會滲到藥湯裡,發揮出藥效。
這句話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令我非常慚愧。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壞毛病:無論是週末還是假期,都是先痛痛快快地玩了再說,把做作業的事排到最後一位,總是要在上課前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做完,作業做得不僅潦潦草草,而且一塌糊塗,這種結果可想而知,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被老師勒令重做了。可是,我卻死性難改,好了傷疤忘了痛,沒過幾天又把老師和媽媽的話忘得一乾二淨。就在前兩個星期,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星期五放學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啟電腦,玩起了遊戲……星期六一整天又是玩得不亦樂乎……到了星期天的上午,我睡懶覺一直睡到九點多,還是沒有一點做作業的打算,直到媽媽開始催我了,才慢吞吞地拿出作業本,象徵性地寫了幾個字,不知不覺,整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下午媽媽讓我跟著她上街去買東西,於是我又再把做作業的事兒拋之腦後了……直到吃完晚飯,我才發覺,時間過得真快,再不做是不行了,於是拿出紙筆飛快地在作業本上寫了起來,也不管有沒有錯別字,反正媽媽檢查時會指正的。由於太匆忙,第二天到了學校的時候我才發現,不好,語文作業本讓我落在家裡忘帶來了!後來自然是被老師嚴肅地批評了一頓……
《弟子規》不僅在學習上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還有其他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今後我一定要對照書中做人的道理,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都滿意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 篇8
讀後感 ,1179字工作後,整天在生活與工作間疲於應對的我,鮮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書。家中書架上排列著的那眾多大而厚的專業書籍和包裝精美的文化類書籍,於是乎也成了擺設。只有在打掃衛生時才會猛然發現它們,還要感慨因它們的存在而禿添了許多打掃的煩惱。日子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悄悄地流淌,變化是從一本金色的小書開始的……
轉眼間女兒已長有三歲,上了幼兒園。忽一日回家,傳達老師的要求:家長陪同誦讀經典。我在記憶的深處搜尋了好幾遍,終於憶起似乎有這麼一本書,好一會兒翻箱倒櫃後,《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靜靜地躺在了我們的面前。從此,我們開始和這本小小的書結緣了。
我很好奇在眾多的古典書籍中,老師為何選擇這本做為孩子的啟蒙讀物。與女兒一起誦讀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明白其中的道理。《弟子規》總敘中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總敘告訴我們做為一個人,首先應做到的就是孝順父母。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幼時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總會想象出在孟郊將要千里趕考前,深夜的油燈下,頭髮花白的孟母正凝神為兒子縫補著衣裳,一針又一針,把對兒子無限的愛都縫進了衣裳裡。
長大後漸漸明白,我的母親何嘗不是“孟母”,深深地愛著她的兒。兒時的我是一個從不與母親分離的小家雀兒,母親走到哪兒,我都拉著她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影裡。長大後,離母親越來越遠,開始是求學,而後是工作。離家越遠,母親的愛,感受越深。每次回家,母親總能變戲法似的弄出一大桌子我愛吃的菜,席間再一次次的把菜夾到我的碗裡,碗裡的菜堆得似小山;母親好像每次都積攢了說不完的話,聊聊親戚們的生活,說說地裡的莊稼……時間就這樣溫馨而美好的流逝,母親就像幼時的我粘著她一樣,一直守在我身邊,看著我睡下,幫我拉一拉被子,躡手躡腳地滅了燈,帶著滿足的笑關上了門。
“養兒才知父母恩”,真是一點不假。從女兒呱呱墜地那刻起,我也榮升為人母,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每一夜每一次的哺乳,換尿片,洗澡,穿衣,直至修剪指甲……再到一粥一飯,一言一語,哪一樣都得放在心上;到了小女兒降生,事情更是成倍的增加。每每累得抓狂的時候,總會想到:要幹沉重的農活,要做無盡的家務的母親,還成功的養育了我們三兄妹,那得多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母親對我無微不的至關心,我如何能報答一二呀!
《弟子規》,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母愛,讓我更加懂得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感恩《弟子規》,讓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方,找到了傳續愛的妙法。和女兒一起誦讀《弟子規》,我想在她小小的心靈,種下愛的種子:讓她學會愛父母,愛家人,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我相信有一顆善良仁慈心的女兒,一定會孝順父母,努力學習,有益於社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為愛而讀,讓愛傳續,我們將繼續!
讀《弟子規》有感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31字記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學校的老師要求我們必須熟背弟子規,當時的自己學習成績也很好,背書對於我來說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規還能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諦。最近給兩歲的兒子買了個點讀機,想著讓他從小薰陶一下我們的國學,然後我也就跟著一起跟讀了,現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裡面的精華。現在的我才體會到我們的國學是有多麼的經典。為人父母的我現在才能更加透徹的理解裡面的好多東西。“首孝悌”百善孝為先,在沒有結婚特別是沒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點幼稚和任性,對於父母的嘮叨覺得煩,覺得爸媽管得太多了,媽媽的話太多了,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發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並且有了小孩,才發現父母把我們養大是多麼的不容易,特別是自己一個人帶小孩的第一年裡,愛人不在身邊,什麼事情都要自己面對,把自己所有的愛和耐心都給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媽當時把我們姐弟三帶大是多麼的不容易。不僅如此,孩子成長的這兩年裡爸媽給了我巨大的幫助,自己不僅要帶孩子還要上班,都是媽媽幫著我伴著我。孩子有什麼事情,媽媽都會說:沒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還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裡好吃的、我愛吃的統統帶給我。每一次車的後備箱都是裝得滿滿的,帶著他們的關心和愛啟程。他們一輩子都在為我操心。我怎麼能不孝敬他們啊。
父親是位農民,一輩子都在為我們奔波。但是在教育我們的過程中父親能把弟子規的精華詮釋得那麼好。“首孝悌,次謹信”,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們要尊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家裡的姐弟三人長大都特別的聽話,從來都不會因為爭搶什麼東西而打架,只會是吃在最後的一個人吃的最多,因為前面的孩子都會想著給後面的多留點,所以父親這輩子是成功的,雖然苦了累了一輩子,但是把我們都培養得很好。現在的自己工作第七個年頭了,和同事都相處得很融洽,因為要做一個誠信友善的人。別人也才會與你親近。這是做人的真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規裡的各項規則的話那我們的社會就將是一個和諧文明誠信友善的社會!
讀《弟子規》有感 篇10
讀後感 ,792字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很多,演員表演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個心靈純潔,沒有私心的人卻很難。這無疑是因為戲可以反覆琢磨,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戲是虛構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弟子規》中的一詞一句,都組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統,貫徹了小學生的生活。做為小學生,就更應該學習《弟子規》,在其間感受聖人的諄諄教誨。
“首孝悌”,就是說要孝敬父母,尊敬別人。行孝是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將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臥冰求鯉”一樣偉大,而有些人則是把孝敬父母當做工作一樣對待,之所以時不時看望父母,是因為怕別人說他望恩。而《弟子規》恰恰是要我們從細節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絕不是一時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長輩,一個人如果對長輩都喪失了尊重,對其他人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了,當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難被別人認可,支援。
“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小心誤入歪門邪道,對邪僻之事絕勿問。還要有信用,一個人,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會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爾”品牌,不就是靠誠信才被人信任的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說的就是與人交往要平和,要寬以待人。多與有仁義的人交往,向他們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如果這些做完了,還有力氣,就學習其他的知識。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長補短,向身邊的人請教,虛心一點,不懂就問。
學習《弟子規》,將聖人的教誨融入生活,融入學習。尊敬他人,虛心請教,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些不就是小學生要做的嗎?《弟子規》這一文化瑰寶,這一學習方向,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璀璨。我們在學習中也在完善自我,樹立起正確的觀點,思想也有了昇華的過程。
孝敬父母,愛周圍的人,信任別人,虛心請教,這個社會才更加和諧。
讀《弟子規》有感 篇11
讀後感 ,516字《弟子規》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是學生必讀名著。至此,讀《弟子規》半個學期了,感受尤為深刻。
我感悟最深的是“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意思是: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於衣服的昂貴華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著,也要依照家裡經濟狀況。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懂得“節儉”。我們學生崇尚的應該是節儉,而不是奢侈。我非常贊同學校的做法:每天都要穿整潔的校服。這樣可以減少學生之間對昂貴華麗衣著攀比。我們要注重衣服的整潔,而不是價值昂貴外表華麗。穿著校服,要注意衛生,保持校服乾淨,並且穿校服要是穿一套。我們同學之間可以攀比衣著,可比的是誰的衣服更整潔,更樸實。這樣,不僅使得學生們更有素質修養,更顯得校風嚴謹。
假期時間,不在校,不穿校服,我們也不能過分打扮自己。如穿華麗的衣服,跟隨潮流買流行衣服,吵著使父母給你買“牌子”衣服。其實,穿著一件樸實的衣裳,只要一身潔白整齊,也能穿出不一樣的美感,穿出自身內心的美麗。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會向這方面努力,也希望大家學習《弟子規》,多多瞭解《弟子規》。它對內心素質昇華有著很大作用。
讀《弟子規》有感 篇12
讀後感 ,1069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聽著熟悉的弟子規,你是否深受啟發?《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指示。為人要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要對自己的行為約章,誠實守信,博愛眾生,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昇華,也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行動方面的規範,所謂《弟子規》中的“規”字是規矩的意思。
“百善孝為先”,你知道“空巢老人”嗎?“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離家後的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年夫婦因此產生的心理失調症狀,成為“家庭空巢綜合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他們得了各種各樣的病,心靈受到了重大傷害,看到這些,你是否覺得心靈有一陣慚愧?或許你就是那個不管老人的親人。你要知道他們把你養育成人,現在你的成功都離不開他們,你們因工作原因、賺錢原因等而忽視了老人,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社會的空巢老人不斷增加,他們把你養大,受傷害的卻是他們。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及時改正現在犯下的錯誤,不管什麼原因,“孝”永遠排在第一位。
關於道德,世上有許多不良行為,如:暴力、罵人、賭博、打架等。他們每天都會發生,有時還會每天在你眼前出現,我恨“它們”,因為有了它們,世界不得安寧;因為有了它們,我們被它所帶動,所吸引。我們要愛人,愛自己,愛他人也是愛我們自己,出口用文明語言,舉止言談要正當,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有用的、文明的人。
尊重師長,現在伴隨我們的不是父母了,而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每天為我們講課、講題目、改正缺點。有時老師批評了學生,有些學生不服氣,在背後罵老師。其實,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要知錯就改,尊重師長,看見師長,輕輕問候一聲:“老師好”!這是我們學生應有的義務。
《弟子規》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本好書,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社會。
讀《弟子規》有感 篇13
讀後感 ,626字《弟子規》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斥,讀了它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教敬還有不滿。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不僅要孝敬父母,還要尊重老師,如《弟子規》裡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的人甚至因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催自己搞複習,從而覺得討厭,卻不知道父母是為了他們好,還有的人被老師批評或是責備了,很憎恨老師,上課開小差,卻不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啊!
《弟子規》中的“規”是規範的意思,還寫道做人要懂得誠實,感恩,《弟子規》還有一句“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的就是既然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凡事從口裡說出來的話,一定要以守信為基礎。
說到感恩,父母、朋友、老師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我們也是應該好好回報下了,在家裡,哪怕幫爸爸媽媽整理家務,在朋友身邊,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一起解決,在學校的走廊上,如果碰到了老師就說聲:“老師好!”在課堂老師為我們在黑板上寫了那麼多粉筆字,浪費了那麼多的口水,說聲:“老師,您辛苦了。”這些都是感恩,讓我們一起去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親人,感恩傳授我們知識的人,感恩曾經與我們一起拼搏奮鬥的人,感恩那些曾批評我們的人吧!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不少深刻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按照弟子規的條件去做好每一件事,社會將會是快樂的社會,世界將會是和諧的世界。
讀《弟子規》有感 篇14
讀後感 ,436字最近,我讀一本書,它是《弟子規》。我每天都會朗讀兩句,每天都會背兩句,到期末,差不多整本就背下來了。
這本書很有意思,三個字三個字的成一句,就像順口溜一樣輕輕鬆鬆就能背下來。
這本《弟子規》的原名是《訓蒙女》,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我記憶深刻的一句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每次讀著兩句的時候,都不想在我媽媽面前讀,因為,媽媽平常叫我做事或幫忙的時候,我總是慢慢地,懶懶地過去,媽媽很生氣。所以,一讀到這句,就害怕媽媽又嘮嘮叨叨地沒完。
還有一句: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自己讀完了這兩句,就開始理解這兩句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事再小,也不能擅自去做,東西再小,也不自私藏起來據為己有。我看了看意思,跟我理解的差不多,我特開心,感覺自己有了很大的成就。
我很喜歡《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又有意思,又容易理解,還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正確,怎麼做是錯誤的。我很喜歡它。
踐行弟子規有感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6字【踐行《弟子規》有感】
李鑫
放寒假的前一天,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幾張單子,說是讓我們在假期裡踐行《弟子規》,並讓家長根據我們的表現做出評價。
我本想得一個“A”很簡單,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放假的第一週,我就因為做得不夠好而連續得了好幾個“B”
有一次,老媽招呼我,讓我過去幫忙,可我一時貪玩兒,把媽媽說的話當成了耳旁風,就沒有過去幫忙,媽媽見我遲遲沒有去幫忙,就大喊“來不來幫忙?”我不耐煩地說“嗯!知道了!”所以這次就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裡得了個“B”。
還有一次,阿姨家的妹妹來我家玩,這次我為了得“A”就勉強讓著她,可誰知她得寸進尺,非要獨自霸佔我最喜歡的玩具,我當然不能讓著她,所以就又和她吵了起來。媽媽知道後,就毫不留情地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裡打了個大大的“C”。
哎,這些如果說起來都應該怪我,因為我沒有主動洗漱,沒有跟長輩請安,沒有等長輩吃飯再吃……所以得的“A”並不多。但下週我一定會努力讓單子上全是“A”的。
【春節踐行弟子規】
朱寶坤
過年啦,過年啦,今天就是除夕了!白天,媽媽提前去超市買好了做年夜飯的食材,準備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做年夜飯了!媽媽爸爸他們做菜。大爺大娘給媽媽洗菜摘菜。我呢,就給他們打個下手,幫忙把大蒜扒完皮,搗成蒜泥給媽媽送去。
過了好一陣年夜飯陸陸續續做好了。我把兩個桌子並在一起,一盤一盤往上端菜,有油燜大蝦、醬牛肉、紅燒排骨……`還有我最愛吃的鍋包肉。看著滿桌子的美食饞的我口水直流,真想把桌子上的菜都夾一塊嚐嚐,我忽然想起來《弟子規》上有一條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想到這兒我忍著饞把菜放了回去。看著我跟著大人們一起忙裡忙外,家人們都誇我懂事了,我聽了心裡美美的。
終於,大人們都忙完了。大家圍坐在一起,舉起杯互相慶祝春節快樂,我也向奶奶及長輩送上了祝福,同時收到了他們的紅包。
今天的飯菜格外好吃,我心裡也格外的高興,高興的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
做人要言而有信——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6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60 ,677字《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在我看來,《信》可稱得上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了。
何為信?顧名思義,誠信,即誠實守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古人云:“人無信則不立。”這讓我想起了家長從小就教育我們的故事—《狼來了》。故事中的小孩,因愛撒謊,喜歡玩弄大家。農民們在前兩次受騙之後,便不再相信那位小孩。以至第三次狼真的來了,羊慘遭被狼吞食的厄運。如此看來,不講誠信,是不可取的。
那麼,要如何才能做到擁有誠信呢?我想,這不外乎就是要堅實諾言。范仲淹在其老師陳先生病逝之際受到妥託,讓他把祖傳的冶金方法交給他的兒子。范仲淹堅守諾言,路上有人冒認而被范仲淹識破。三年之後,他反冶金方法親手交給了陳先生的兒子。
古人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我們要相信,商鞅之所以能變法成功,是因為他取信於民。古代君王之所以能受到人民的愛戴,是因為他們遵守誠信。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義薄雲天的古人竟如此注重誠信,一諾千金不正是他們的寫照嗎?所以我們更要發揚誠實守信的美德。在自然和宿命面前,人是強大的,更是渺小的。我想說,人的強大與渺小,取決於信。一個人縱使再怎麼微不足道,但就遵守誠言這一方面而言,他的人格也是高尚的。反之,一個人縱使再怎麼有權威,但他不守誠信,他也終究會喪失這種權威,因而說到底,他也是渺小的。
誠信所彰顯出來的美德,不是光從外在就能看出來的,它是不留痕跡的,但它能在人的心裡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記。正如一句話所言:“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讀《誡子書》有感 篇17
讀後感 ,483字最近我讀到了一篇古文諸葛亮的《誡子書》,其中有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讓我深有體會。
這是諸葛亮教導兒子該如何治學立身。其中“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到現在一直被人們傳誦。
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心不靜,身子當然也不會靜,心身靜不下,學習就學不好,你心身不靜,你學習上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的,這樣你就不能實現你的遠大理想。
總之,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你的志向和理想就是一座遠方的大山。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你不好好學習,你的理想永遠都實現不了。你只有好好學習,明確志向,才能實現理想。大學畢業那天,你就已經站在了山腳下。工作上,你繼續努力就能翻越這座大山,並做得更好。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個我的故事。一次,我在週末放假,媽媽說要星期五晚上就把作業全做完。我就想:放假有兩天,等最後一天再做也不遲。到了第二天我趕呀趕呀,一直都沒做完,一直趕到深夜才趕完。我真後悔沒有聽媽媽的話。
我一定要記住諸葛亮的說的“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好好學習,多多采納別人的好建議,長大後做一個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讀《兔子坡》有感 篇18
讀後感 ,720字去年過年,我用太太給我的壓歲錢買了這本《兔子坡》。看著這個書名,我便有了一些疑惑:什麼是“兔子坡”?是兔子的山坡嗎?帶著這些疑問,我翻開了書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小兔子喬治與新人家發生的一些怪事。後來我才知道,兔子坡就是兔子的山莊啊!自從新人家來的時候,大家都聽到了狗的叫聲,也對新人家產生了無窮的遐想……大家一致認為是捕獵者來到了兔子山莊,要把它們一網打盡。於是人們就讓喬治去打探。後來喬治沒回來,大家都以為他出事了。其實,喬治在新人家與狗狗一起玩耍呢。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戶人家是警察一家,那隻狗狗是一隻警犬,兔子山莊又恢復了往日的安寧。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像喬治那樣,勇於探索才能發現你認為邪惡的那真實一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在杭州的一個遊樂場裡面發生的事情。
“前面就是鬼屋了,我們進去嗎”姐姐在旁邊忐忑地說。“去一下吧”我拍著姐姐的肩,鬥志滿滿地說。姐姐看我都這麼勇敢,不好意思退縮了,硬著頭皮一起往裡走。可是,我們才進鬼屋不到10秒鐘,就哭天喊地的跑出來了。究竟發生了什麼?原來裡面有個窗戶,那個窗戶裡就有一個殭屍,在對著我們張牙舞爪,好像就要吃掉我們的樣子。難道這就被嚇著了嗎?我跟姐姐說,那些都是假的,沒事的。定了定神,我們第二次再次進去,居然走完了全程,出來了!原來只要克服心裡的恐懼,也沒什麼可怕的嘛!
還記得我第一次坐飛機,真是膽戰心驚,生怕飛機墜落,於是我死活不肯上飛機,後來,媽媽給我安慰,耐心講解,我終於鼓起勇氣上了飛機,克服了坐飛機的恐懼。
《兔子坡》教會了我一個十分意味深長的道理:我們不能做只說不做的縮頭烏龜,要做在海上搏擊風雨的海燕。只有克服困難,才能成為你自己。
讀《兔子坡》有感 篇19
讀後感 ,610字暑假裡,我興致勃勃地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兔子坡》。它是美國羅伯特,羅索編寫的。這本書讓我感受來到動物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兔子一家與動物們在兔子坡的精彩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膽戰心驚,有的傷心欲絕,有的捧腹大笑……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我被新人家所打動了,(新人家是這本書裡的一戶人家,兩人)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不僅沒有獵殺動物們,反而“伸手”保護他們,顯然,動物們與新人家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再想想以前的我,一看見青蛙就捉,一看見鳥就打,毫不猶豫。那天,我回老家,我知道老家的鳥很多,所以我帶了彈弓。“看見一隻”!我小聲說,我舉起上了彈的彈弓打,打到了,哈!拿回去煮了……。還有一次,我在小區裡看見一隻青蛙,我知道強光手電筒照到青蛙身上,它就無法動彈,我就一照,果然,它不動了,我喜洋洋的將它拿回去養了……。可是現在的我不一樣了,看見鳥不打了,看見青蛙也不捉了,如果朋友家裡有鳥,便勸他(她)放掉。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保護動物,幹嘛要奪走它們的家呢?你想一想,如果你與父母分離了,你會怎麼想?如果將你爸爸或你媽媽其中一個離開,你又會怎麼想?所以從現在開始,“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最後,我也從文中一些事明白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還從一些事明白了“做事要小心謹慎”的道理。總之,我從這本書上學到了許多。哦,對了!這本書還獲得了國際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呢!
真是“一本好書,勝雜書萬卷!”呀!
讀獅子王有感 篇20
觀後感 ,528字一個真正的君王,在乎的不是所有人都要聽他的,在乎的是百姓們幸福安詳的生活。
——題記
國王,誰都想當,獅子也不例外,但並不是每一頭獅子都能勝任。
影片開始,是萬眾為獅子王歡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十分正常,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很平常沒什麼可看的,只想看個大概,就差不多了,直到我看到後面,我才知道,我錯了。
電影給予了動物人類的語言,把人類之間的王位之爭,換一個角度來寫。讓觀眾與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當我看到刀疤一次次騙辛巴,想讓自己當上國王時,我很憤怒,一個真正的君王會為了名利捨棄親人嗎?辛巴,這個幼小的君王什麼也不懂就被騙了,讓我感到心酸。
當我看見木法沙為了救辛巴,縱身跌下懸崖,這讓我看到了木法沙偉大的父愛,這是一個真正的君主所幹的,換作別的動物有生命危險,我肯定木法沙也會毫不猶豫去救。
後來,辛巴長大了,去找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時。丁滿和彭彭一直支援它,我也支援它,刀疤這麼自私的人,即使有千軍萬馬也鬥不過一個正人君子。
它們戰鬥時,我一直提心吊膽,知道辛巴會贏,但又怕它打敗戰。
辛巴登位,我不由露出一絲微笑,果然,正人君子是不會輸的。
看完這場電影,我目瞪口呆,明白了——屬於我的,誰也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