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有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5字

我利用了秋假的時間看了一套記載中國歷史的書,這就是共14本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這套書主要寫了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的精彩歷史故事,這套書使得我愛不釋手,因此我津津有味地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有許多我熟悉的故事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張騫出使西域”、“班超聯絡各國”、“鄭和下西洋”,也學習了不少原來不知道的知識。鄭和下西洋原本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新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區分東漢與西漢……這些讓我明白了不少歷史典故。

但這套書也寫了中國人在清朝的時候忍受的屈辱。每次看到中國被戰敗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我都情不自禁為祖國捏一把汗;當祖國快要成功時,我會欣喜若狂,卻又由於某個原因又失敗了,我又十分沮喪;最後終於成功了,中華民國成立了,我才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我認為雖然現在祖國已經比較強大了,但是我依然會想起“圓明園毀滅”的恥辱,回憶起“中日甲午海戰”的悲壯,要讓這些慘痛的記憶刻入我們新一代的心中。警告年輕的一代人別隻顧享受先人留下的財富,而應該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打拼出一片天下,不然歷史上的那些悲劇,肯定還會再重演。新一代的我們不能過著慵懶的生活,要時刻保持警醒。

讓我們一起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愛我中華,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我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8字

從小我就看過不少歷史典故,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衝稱象》。

曹衝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觀察,人人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孫權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見那頭巨象身強體壯,四肢粗壯,十分罕見。為了想知道這頭巨象的重量,曹操特地聚集了眾大臣一起來商議,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拿個稱來稱一下。”有的就說:“這要造個多大的稱,還是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吧”。當大家都在絞盡腦汁,爭執不下的時候,曹沖走了過來。他彎腰低頭靠近曹操的耳朵,輕聲細語地說了一通。只見曹操聽了點頭稱是,連連叫好。

曹操按照曹衝說的方法,叫家丁們準備好一條船,把巨象帶到了河邊,趕上船,當船下沉穩定後在船舷齊水面的地方劃上一條線。然後宰把巨象趕下船,再往船上裝石頭,直到船下沉到那條線的位置才停止,最後用稱稱出船上石頭的重量,這樣巨象的重量就測算出來了。

曹衝的這個辦法不僅不用宰大象,而且還很輕鬆的量出它的體重。這個辦法“嘖嘖”讓大家稱讚,眾人們立刻豎起大拇指直誇曹衝的聰明。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典故,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冷靜地分析,多動腦。

我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0字

王羲之吃墨

朋友,你知道王羲之嗎?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他寫過很多作品,最有名的是《蘭亭集序》,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家,世人把他們合稱“二王”。但是你知道王羲之還吃過墨嗎?下面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一天中午,王羲之在練書法,書童端來了午飯,並催促王羲之趁熱快點吃。

但是王羲之因為在練字,像是沒聽見似的,繼續練字。書童沒辦法,只好請王羲之的媽媽過來喊他吃飯。

當王羲之的媽媽過來,看到滿嘴黑漆漆的王羲之,很奇怪。又看他仍然手拿饅頭,往墨水裡沾了沾,看都不看直接送到嘴裡,這時媽媽才知道王羲之吃墨了,頓時忍不住大笑起來,而王羲之看到媽媽哈哈大笑的樣子,卻不以為然的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午飯真好吃呀!弄得媽媽哭笑不得。

王羲之看著哈哈大笑的媽媽,又看看自己手上剩下的饅頭,也跟著笑了起來。

我平時總是大大咧咧,做事三心二意,寫字時要不就給一個筆畫來個隱身術,要不就是把字寫成“甲骨文”。

當我看完王羲之的故事,我覺得我應該學習王羲之專心致志的精神。以後我可千萬不能這樣,必須認認真真的做每一件事。

我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9字

鑿壁偷光

中國有許多歷史典故,據我瞭解的有:望梅止渴、完璧歸趙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鑿壁偷光。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匡衡,他年幼時十分愛學習和讀書。但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那時候的書很貴,有書的人都很珍惜那書,沒有孩子願意借給匡衡。鄰居家是有錢人,也瞧不起匡衡,不願給他一根蠟燭。匡衡為了有書看,就去給其他有錢人幹農活,不求工錢,只求有書看,於是,每天休息時間,他都會得到一本書。可白天看書的時間太少了,在晚上看書是最佳時機。但又沒有光亮,這使匡衡很苦惱。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偶然看見,跟鄰居家隔開的牆壁上有一眼非常小的窟窿,從鄰居家那兒透來一道明亮的光。匡衡突然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拿出書本,放到那一眼窟窿下,一個個字型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如果窟窿再大一點的話,那不就看得更清楚了嗎?

於是,他拿出一把錘子,想把窟窿鑿大一點。誰知喧鬧的捶打聲和小石子兒的滾落聲驚動了鄰居。鄰居以為匡衡是來偷東西的。就氣憤地對他和他的父母說:“你們是怎麼教孩子的,竟然讓他偷東西!還有,你這孩子真是沒有教養!”但當匡衡對鄰居說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時,鄰居為匡衡勤學好讀的精神所感動,並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明亮寬敞的環境下看書,學習。匡衡長大後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奮使人進取,好學是通往知識的海洋。

我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9字

玄武門之變

每個人都有許多喜愛的歷史典故,不過,我最喜愛的莫過於玄武門之變了。

唐朝第一任皇帝李淵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是秦王李世明很有心計,另闢蹊徑,打算從業績、能力等方面超越李建成,讓父王改立自己為太子。於是,李世民開始刻苦地學習,注意自身修養和談吐舉止,不僅如此,他還廣交朋友,為自己以後爭儲做準備。並且,他兵權在握,而且深得民心,大家都很尊敬他。

太子李建成知道秦王李世明的業績早已遠遠的超過了他,擔心再這樣下去,父王說不定會動心,改立李世明為太子,於是拉攏齊王李元吉一起來排擠李世明,還拉攏朝廷內內外外的官員當著李淵的面說李世明的壞話。李世明雖然長年在外征戰,但對朝廷裡的事也不是一無所知,因為他早料到會這樣,已經在李建成的部下中安排了很多臥底,一聽到皇宮傳來的事,他立馬帶兵準備回去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他帶著他的愛將尉遲恭及一些士兵躲在玄武門後面,然後下假詔書,找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宮,他倆在回宮的路上發現門口冷冷清清,這才發現上當了,趕緊逃跑,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明一個箭步衝出來一箭射中了李建成的要害,使他當場斃命,李元吉也沒有幸免於難,被李世明的部下殺死了。

這場政變讓李淵只好立李世明為太子,後來再無奈退位,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明。

這讓我彷彿親眼目睹了古代官場的黑暗——為了權力,大家拼得你死我活,還不惜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掉,雖然李世明最終成為了一代明君,但是他殺死親兄弟的行為卻遭到了全天下人的斥責。

我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6字

負荊請罪

大家都應該有自己喜歡的中國歷史典故吧!我也有,我最喜歡的就是負荊請罪這個典故。

這個典故是我在一節語文課上知道的,雖然我不喜歡語文課,但這一節語文課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還讓我知道了語文課的快樂。

剛開始的半節課,我一直沒怎麼聽講,可到了後半節課我就來勁了,老師說:“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課文《將相和》。”光聽這個題目你會想,這和負荊請罪哪裡有半毛錢關係,但是裡面的故事講的就是負荊請罪。聽我一一道來,人物一:藺相如(讀過完璧歸趙典故的應該知道,同一個人);人物二:廉頗。故事是這樣的:在澠池大會上秦王想佔趙王得便宜,但藺相如見機行事未讓秦王得逞而立了大功,因此趙王並封他為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廉頗很不服氣:“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此後藺相如一直迴避廉頗,後來手下人問藺相如為何如此,藺相如答:“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別人不是就有機可乘了嗎?”這一席話使廉頗深感愧疚,覺得自己為了地位而不顧全大局,真是不應該,於是他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道歉。從此,兩人結為知己,同心協力保衛趙國。這也就是課題將相和的由來,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指和好的意思。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顧全大局,而不要因小失大;在做錯了事情的同時,應該先檢討自己然後才責怪別人,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這個典故的原因。

寫給100歲的祖國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7字

親愛的祖國媽媽!

您好!

我是中國大地上的一顆小草,我是您哺育的炎黃子孫中一個普通的孩子。我很愛很愛您,祖國媽媽。

2049年是您成立100週年的日子。一百年來我們的祖國遭受滄桑歷盡苦難,有多少前輩前赴後繼,舍小家為大家,為了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百年來祖國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蒸蒸日上,各項事業都林立於世界前列。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親愛的祖國,我要代表少年兒童為您獻上一朵燦爛的鮮花,代表我們隨時準備保護您的美好心願,希望您能綻放最美的光芒!

在您百歲大壽來臨之際,我們將接過前輩的接力棒,肩挑祖國的重擔,讓中華民族的將來越來越強大,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和我的夥伴們的理想早就和您的繁榮富強融合在了一起。我們會發憤圖強,使自己無比強大,來捍衛您的尊嚴,讓祖國媽媽您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更加強大。

最後,道一聲祝福,祝祖國媽媽

永遠強大,無比強大!

您的子孫

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篇8

寫信作文 ,629字

兒子:

看到兒子你的信,我感到很欣慰。感覺兒子你長大了,知道體貼人了,也懂得感恩了,為此我感到十分的高興。

作為一個母親,我希望兒子能夠快樂成長,為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作為母親十分高興為你做的,因為總是想著為你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把所有一切好的東西都給你,使你有更好的精力去認真學習,為自己的將來做一個好的鋪墊。

我不希望你能成為社會上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有很多的財富,只想著你現在能多用功讀書,將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用像我一樣幹最辛苦的工作,整天東一頭西一頭的為生活忙碌。

我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孩子,你的一些想法超越了你這個年齡,你的固執和自以為是也是我十分擔心的。人有不同,但是品質還是最重要的,希望你能多與身邊的同學交流,學習他們的優點,真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現在起能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敬老愛幼,做一個優秀的青少年。

對於你信中的給我的一些提醒和建議我虛心地接受,在今後我會多與你交流,但無論我對你怎樣都是希望你能做一個好孩子。也許我的方式有一些激進了,為此我也感覺很懊惱,但人總是會犯錯的,讓我一點點改進吧。

你是有理想的,有理想的你才會為之奮鬥,願你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腳踏實地,付出自己的艱辛與努力,在理想的道路上能夠做到展翅高飛,一路向前,不要被生活中的小挫折打敗,一路向前,向前!

最後,祝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快樂的人生,因為你的到來使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感謝有你,也願我們的家庭永遠歡笑連連。

母親:周曉麗

2019。4。6

留給世界的中國印象 篇9

國三作文 ,1126字

親愛的朋友,這裡是中國。她的歷史已跨越數千年,她的文化仍歷久彌新。我很高興能有我們今天的相遇,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的相遇;讓我們一起踏足這片土地,來感受這中國印象。

泥河灣人、元謀人,我們的始祖邁動著堅定的步伐向我們緩緩走來;良渚文化、龍山文化,文明伊始;陶寺遺址、新砦遺址,能見證史前部族社會的變遷。終於黃苗開戰了,中原文明得以鞏固;啟的聲望大過益,讓“家天下”成為可能;《湯誓》《盤庚》號令宣誓再起;文武討紂興建國邦;秦王掃六合建都於咸陽。

中土之都,邦中之國,秦的統一奠定了中華各族千年同進的基調。長城鬥折蜿蜒萬里,凝聚千萬百姓的心血,承載保家衛國的精神,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在古時候,長城是一面軍事屏障,來抵禦狄人的入侵掃蕩;隔開戰亂與安寧,橫斷敵營與家鄉。它使深夜的巷犬停吠,它像巨龍般的俯臥邊疆;戰雲佈散現希望,保衛著黎明的曙光。

時間推進,朝代更替過一浪。建元二年,一隊百餘人的探訪隊伍從隴西出發了,他們肩負國家重任與皇帝之命開啟了鑿空之旅。西行往往是危機四伏的。北阻天山,南障崑崙,茫茫大漠,漫天飛沙,唯有駝鈴相伴,但13年征途不負張騫的努力與國家的希望。跨越艱險的代價雖然高昂,可是這連通各國往來足跡的能量無窮。歷史的塵埃拂過一遍又一遍,難蓋絲路的厚重;時間的巨洪湧過一浪又一浪,推動風帆的遠航。宋明之際,泉州港出航的巨輪滿載著瓷器、香料和茶葉。鄭和的寶船更是開啟一段友好外交的新篇章。

長城萬里連線古今,文明千年傳承萬代。今時,長城已作為人類的奇蹟矗立北國,承載著歷史的硝煙,回憶民族舊日的阻隔,代表著現代的和平,記錄國家往來的長河。與這片神州合影,拍一張攀登長城的照片,是多少人的夢想。長城—旅者心中的聖地,正以更積極的姿態來融入時代,迎接新世界的到來。縱越南北,橫貫東西,“一帶一路”這座交流與發展的新長城,是中國在新時代對國際經濟合作的思考,是古絲路與現代科技與意識相結合的產物。西行的列車更替了往日的駝隊,造就經濟走廊這愈加密切的合作形式,遠航的貨輪延伸了以往的路程,納入更多國家協同發展平等交往。從禦敵工事至長城的新內涵,再由絲路到一帶一路的傳承,這是偉大民族前進的步伐,文明的蛻變,她現在正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審視著國家乃至人類的共同命運。中歐班列過往的地域中,商隊的身影、遙遠的鈴聲甚至一段熱切的攀談,都不會湮滅在沙塵裡。因為東有旭日,讓這片在陽光下古老的神州大地熠熠生輝。

孕育,誕生與成長。一路走來,這片土地從荒蕪到繁榮,歷經了炮火與隔閡。我們一起踏足的這片土地,千年間包容地尋求發展、努力地積蓄力量。人們交流互通、社會奮進繁榮:彷彿這一切都方興未艾。古今中國的進步精神千年不變,這是中國留給世界的印象。

讀《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篇10

讀後感 ,1218字

有這樣一本書,它能讓我們每個女孩從心理到生活上徹底改變,它是瞭解我們內心靈魂的夥伴,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心靈成長的力量!它的文筆猶如清晨的雨滴墜在葉尖,又如夜色中的月光灑在曠野。它就是《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

這本書主要是以回信的格式寫的。寫給那個名叫“伊蓮”的小女孩。實際上我們每個處於花季的女孩都是她文中的“伊蓮”。作者用十五封信告訴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憂慮煩惱以及如何克服我們心靈上的“問題叢林”,同時又為未來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語言細膩生動,娓娓道來,文中的每句話都叩擊著我們的心靈。

十五封信的內容各具特色。從我們的身體到生命,再從生命到愛的表達直至走向成熟的第一步。在細細閱讀的過程中,能漸漸看清我們未來的模樣。每個故事都打動著我們的心靈,沒有泛泛的說教,沒有無病呻吟的感慨,沒有所謂嚴肅教條的說教。如陣陣清風吹進我們的大腦,如無聲的細雨洗滌著我們孤獨遲疑羞怯的心靈。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封信就是第三封—最最珍視的生命。這封信用了一個名叫“沈若雯”的女孩因為朋友的背叛、老師的責罵而輕易的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跳樓自殺!讀完了沈若雯的故事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也許我無法感同身受地體會沈若雯的絕望,她的內心一定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屈折與痛苦,但不管怎麼樣,看到這麼一個處於花季的少女這麼快就凋謝了,怎能不讓我感到痛惜!僅僅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就跳樓,草草結束自己的生命,確實太可悲了!她這麼做是對生命極大的不負責任。也許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像“沈若雯”這樣的事件,我們真的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絕不讓“沈若雯”的悲劇再次重演。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旦和老師同學有了誤會和矛盾,首先要檢討自己,如果自己的確被誤會,我們也應該心平氣和的和他們做一次心與心之間的真正交談,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

我本人就遇到過類似的事件:以前我和我的同學關係非常好,可以說是推心置腹無話不談,但不知怎麼的,有一次她把我的難以啟齒的隱私添油加醋的給廣播了出去,讓我在同學中間丟盡了臉。為此我們大吵了一架,我下定決心和她“割袍斷義,畫地為牢”!事後冷靜下來,發現這件事我也有錯,即便是最好的朋友有些隱私可以深埋在心底,不必和盤托出,這樣做並不會淡化我們之間的友情。真正的好友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體諒!第二天,我正準備和她談一談,她卻先我一步,給我道了歉,並且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們又一次和好了。所以說假如我們真的被誤會,遭人恥笑,即便是周圍全是鄙夷的目光,我們的心一定要堅強!我們可以找父母和老師傾訴,不要沉默,不要悲傷,不要自我封閉,不要唉聲嘆氣!

《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覺。我相信這本書會陪伴我度過我的多愁善感的少年時光,這些柔軟的有著青澀的瓜果味道的文字,一定會滋養我們這顆顆對現實對未來怯生生的、卻又是迫不及待的長大的心。

讀《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有感 篇11

讀後感 ,592字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殷健靈姐姐的書。

“在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除了最本原的大自然,便是天真無暇的孩子了,尤其是蓮花般的女孩,她們如芳馨的水中之荷,渾身散溢著甘香,歷經塵世之劫,卻了無垢痕……伊蓮,我相信,你正是這樣的蓮花。”這十五封信充滿詩意,有充滿真情的信,正是作者寫給口中的伊蓮的。

其實,給我感觸最大的是第九封信—認識另一個自己。其實,在每個人心裡,都會有另一個自己。不管你隱藏的有多好,也不管你是否遺忘了它,它始終是你,始終是你最真實的自己。在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另一個自己,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有時,它會突然出現。它的突然出現,會讓你嚇一跳。

作者在信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一方澄藍的能滴出水的天空,一隻飄逸的紙鷂,它努力向上—向上—幾乎要將的小小身體融化在這片曠遠裡面。這一幅圖景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嚮往。它寫出了作者希望自己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希望自己是個“壞孩子”,來一場實實在在的心靈旅行。這或許就是作者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沒有父母的嘮叨,也沒有那些煩惱,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改變。做一個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自己。這或許就是潛藏在我內心深處的另一個,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自己。

在一個寧靜而又詳和的環境,努力傾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因為那樣,你可能會意外的發現—自己內心深處那個不為人知的一面。

讀《中國男孩》有感 篇12

讀後感 ,861字

當超級女聲在中國持續火熱時,當哈韓哈日風暴在中國風起雲湧時,這個中國男孩的出現來的有點突然,有點突兀。他的名字叫:洪戰輝。

他的故事更像一部傳奇:自幼母親出走,父親瘋癲,撿回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但卻憑一已之力頑強地生活著。這一切對於洪戰輝來說都來的過於險促,在別的孩子都還在撒嬌的年齡,他便開始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或者說他是個異類,在我們開始享受生活和親情的溫暖時,他在另一個孤獨的世界掙扎。當脆弱成為時代病,同情和理解都成為時尚的呻吟時,他讓這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可以說,他唯一比我們富有的便是那顆堅韌不拔的心,它有力的搏動著,使他的人生在苦難中昇華。

當我讀著他日記本中的那些不屈的字句時,我感動,我自慚形穢。而本書告訴我們的不僅是深深的感動,我們真正在乎的是:是否能從洪戰輝的承擔中看到我們自己的承擔,並努力為之。作者並非用諸如“艱苦卓絕”等詞語來形容他的生活,但平凡的語言帶給了我們更多的觸動。為什麼他的人生就如此慘烈,為什麼生活就如此不公?從平凡的字句中,我們找到了一種生活,一種我們願意相信而始終不能相信的生活。在洪戰輝面前,我們太過脆弱,他的光芒刺痛了眾多習慣黑夜的眼睛。

縱覽此書,難道我們得到的僅僅是一種難言的觸動?可以說洪戰輝的傳記是一部最能催人淚下的作品,而作者卻告訴我們:“其實任何道德的標高都反映出現實的缺失。“洪戰輝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他的精神更需發揚光大。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環境,洪戰輝的人生不需要被複制和刻意模仿。無論你是什麼人,只要你心存對生活的愛和希望,只要你歷經磨難而不放棄對生活的愛和希望,就能從你身上找到洪戰輝的影子。

只有在苦難這個迥異於常人的背景裡,我們才能看見洪戰輝的堅持,只有在洪戰輝被擊倒一千次後第一千零一次爬起來,我們才看得清他的價值。是的,總有一種精神會讓我們感到得淚流滿面,總有一個在人性的大漠上踽踽獨行的開拓者會觸動我們蒙垢的心靈。與其說我們發現了洪戰輝,不如說洪戰輝拯救了我們!

中國男孩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人生——讀《中國男孩》有感 篇13

讀後感 ,801字

只要你信心不倒,什麼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脊樑不彎,你能扛起一座山;只要你心中充滿愛,世界將更加精彩。

洪戰輝的一席話讓人回味無窮,在這現今“超女”橫行,韓劇流行的現代偶像化社會裡,無疑是一聲驚雷,驚醒了有些麻木的頭腦;如同一縷陽光,驅散了心中鬱悶的想法。他的出現,使得我們這些整日飽食無憂的青少年得以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戰輝是一個十分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少年,他經歷了太多太多有些同齡人甚至無法想象的苦難。他的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在他12歲那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他的人生開始改變。不堪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而面對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戰輝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艱難困苦並未壓彎他稚嫩的脊樑,反而激勵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撿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生活拮据,卻從未申請資助,一直獨自努力奮鬥著。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讓我懂得了“一個人自主,自強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何其短,眨眼間已是物是人非。人生在世,什麼都帶不走,只能帶走惋惜;什麼都留不住,只能留住回憶。雖然活著時非常瀟灑高貴,但死後,不過也魂歸塵土,軀灑大地,留下一點曾存在過的印記罷了。而活著時十分貧窮困苦,但精神高貴,死後什麼也留不住,只能留下人們心中的精神烙印,這反倒更能讓人鉻記於心,久久不忘。

但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往往甘當前者,不當後者。他們追求衣錦榮華,互相攀比,全然不顧尚有多少人仍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他們精神開始麻木,對於各種花錢的理由都可接受,卻不願掏出一兩元錢去資助路旁的窮人。在大手大腳的同齡人前,洪戰輝的那種勤儉的習慣就如同是黑夜裡的燭火,顯得格外醒目,縱然自己僅有50元錢,卻仍用來幫助班上更貧困的同學。比起他人,更重要的是那種面對人生的精神。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像洪戰輝那樣經歷太多苦難,但是我們都要學習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要對得起自己所擁有的。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4

讀後感 ,1423字

讀完了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425頁,期間的感受很難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達,剛開始時,讀起來有點澀,有點苦,到後來,越讀越覺得酣暢淋漓,蕩氣迴腸,溫暖熨貼……在品讀《中國文脈》的過程中,如傾聽一支穿越三千年時空的清雅妙曲,蕩氣迴腸,暖意氤氳,頭腦清明。

餘秋雨先生像一位畫壇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飽蘸深情的筆墨,大氣磅礴地勾勒出漫長的中國文脈畫卷,流露對中華文學家園的滿腔撫愛和關切之情,時而工筆重彩,繪聲繪色;時而妙筆生花,汪洋恣意;時而清新點染,靈光流動……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從五千年的蚩尤黃帝時代開始記載歷史,於是文學開始它永無止境的行走了。過了大致兩千年後,它在平和、安詳、尋常、世俗的黃河流域找到了《詩經》,讓新生的文脈開始走上旅途。

中國文脈跌跌撞撞吟唱著一首首《詩經》,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齊放、絢麗多姿、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時代。行吟在江風草澤邊,穿著衣飾奇特的屈原如約而至,他孤傲而天真,悽楚而高貴,離群而憫人,塑造了懸崖獨吟曲,拉出了詩人的文脈。

到了漢代,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的司馬遷在獄中以從容真切的樸素筆觸、錯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記》,散文接手了文脈,文脈在此變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繪出了中國歷史的魂魄。

三國時期,叢林邊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從亂世之中強悍地接續文脈,隨後緊接著的是風骨飄逸,才德兼備的怪才學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學的賞顧,嵇康在刑場之前暢彈《廣陵散》更是將那種絕倫的聲調和情感震撼於世。響徹著自然之音的田園之中,氣定神閒、流淌潔淨淡遠之氣的陶淵明用他窮苦的凡人之軀高高舉起了文脈。

唐朝則是一場審美的大爆發。因著機緣巧合,北方曠野和南方巷陌間文化靈魂的融合,政治帶動著文化瘋狂地不可一世。文學自立而冗長,豐富而挑剔。詩即是如此,文亦出採,各種文學都以最強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唐詩巍峨頂峰瀟灑行走的幾男子:李白、杜甫、王維等成就了這麼一個文化藝術史的傑出時代。

五代十國,南方詩文仍在,南唐李後主李煜為開創“詞”的先例,讓明月夜風感受到:中國文脈從未停住過。

宋代,政文貼近,文人當政,數個同時足踏在文化巔峰和政治巔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蘇軾造就了中國文脈的慷慨激昂。

元朝的戲劇隨著文脈的涓涓細流顯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一舉奪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明清兩代之期,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枝獨秀,全方位地探尋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滅,撫慰了中國文脈五百年的荒涼。

中國文脈,還在繼續行走著。

讀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讓人不得不歎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綿厚而不沉悶,沉重而不冗繁,新穎而不輕佻,個性而不張揚。洋洋灑灑36萬字的鉅著,文采斐然,情感濃烈,邏輯嚴整,新意迭出,讓那些在漫長曆史長河中漸漸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閱讀過程如同在萬水千山中閒步觀賞美景靜聽天籟,空曠清新,賞心悅目,很有“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回到開篇,讓我們再次溫故和回味: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等級,是文脈的生命……文學的等級,與官階、財富、療效、傳播等因素完全無關,只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來定,這個東西叫品位……總之,品位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先生嘆道:“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5

讀後感 ,3934字

前記

談到文化,這勢必是一個極為博大深遠的話題。古往今來,文化洪流奔湧不息,其之大,浩浩蕩蕩,其之深,難尋其底,其之絢麗多姿,琳琅滿目。

文化,之所以稱為文化,就是因為它的那般與眾不同,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任何民粹主義的自由海選,即便再有人數、再有資金,也與優秀文學基本無關。這不是文學的悲哀,而是文學的高貴。”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它早在黃帝一代便開始作為記錄的工具,於是,文字經過不斷髮展,在那平靜安詳的黃河流域一帶,孕育出了《詩經》。餘秋雨先生這樣評價詩經:“《詩經》使中國文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將散佈久遠,至今還聞到、聽到。”於是,中國的文化,便從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走向了極為博大精深的漢朝。

領略漢朝

在漢朝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司馬相如,孔融,班昭,班固,東方朔。在這些人物中,令我最欽佩的人就是司馬遷:他在年輕時是一個旅行家,遊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在他三十七歲時,他因為幫著戰敗投降的李陵說了幾句好話,就惹怒了皇上,被殘酷的處以死刑,但是,他為了自己未編寫完成的史記,最後決定用腐刑代替。我一直十分驚訝於他用超長的勇氣竟然活了下來,因為當時在那個瀰漫著開疆拓土之勢、征戰殺伐之氣的時代,人們對死亡看得比較隨便。司馬遷過去侍從漢武帝出巡時,常常看到當時的大官由於沒有做好迎駕的準備而自殺,就像懊喪地打一下自己的頭一樣簡單,周圍的官員也不以為意,例如當時河東太守和隴西太守都是這樣死的。他大可以直接死去,撒手人亡,但是他並沒這樣做,因為他有自己的理想。

從文學的角度看《史記》,其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開闢出了一個新的寫作思路—散文。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到了三國鼎盛時期:

亂出豪傑

文化上的三國對壘,讓人啞口無言的,是曹操的一大堆兒子中有兩個非常出色。父子三人攏在一起,佔去了當時華夏的一大半文化。真可謂“天下三分月色,兩分盡在曹家”。曹操的詩,乾淨樸實,簡約精悍,曹植的詩,悽悽涼涼,純美高雅,曹丕的詩,綺麗工練,抒情深婉。三個人中,每一件精品都是能使世人嘖嘖稱奇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諸葛亮也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他寫的《出師表》在中國,只要有點文化的人就知道,南宋詩人陸游曾經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只是,諸葛亮的文章,是當做一份軍事檔案來寫的,只憑這一點,他就比那心胸開闊,壯志激昂的曹操略顯遜色。因為曹操,他是真的把詩當做詩來寫的。

自三國以後,便是唐朝—一場審美的大爆發。

審美之勢

唐代文學自立而冗,豐富而挑剔,就像一場文學審美大爆發。在這場審美爆發中,接過中國文脈的人是是田園文學家陶淵明。他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厭倦了官場生活,於是脫穎而出。他感受自然,享受平靜,以大自然為魂魄,享受田園生活,最後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

繼陶淵明之後,在唐代,一個又一個文學巨匠脫穎而出,這,就是為什麼唐代文學如此之興盛的原因。但是,唐朝的唐詩盛世,其實南北朝功不可沒。北魏就像一個文化大熔爐,集各朝文化於一身,使它們融於華夏文明之中。

北魏王朝,不僅在唐詩上有著光榮的成就,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國家文明中,以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為最,今年寒假我還特意的跑去做實地考察,當我看到了那壯觀雄偉,高高聳立在那石壁之上的石窟時,我不禁發出一聲感嘆,眼前似乎浮現出大批勞工熱汗朝天的修建石窟時的場景。

亂藏蘊麻

時光變遷至了宋代,儘管宋代已經失去了唐代的輝煌,但是畢竟宋太祖趙匡胤提出了文人當政的政治思想,所以中國文脈還依然閃耀著明亮的光芒。使宋代文學還是與往日比起來更別具一格。

宋詞的出現,使中國的文脈為之一振,使無數的愛國詩人因為憤憤不平,而留下了自己的筆墨: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當我在電腦上打出這些熟悉的詩詞時,我不禁再次被它們的驚天氣魄所打動。宋代,就是一個愛國志氣的高漲的時代。就是他們的氣概促成了擁有豪邁之氣的宋詞,並使其達到巔峰。這,或許是連文學水平達到鼎盛的唐代也自愧不如的。

文化延續

元代,一個壽命只有鮐背之年的朝代,創造了中國抹不去的恥辱—他是中國第一個受到外族入侵的朝代。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漢族文化與文脈很難在這個朝代中繼續延續下去。但是,令漢人沒想到的是:元朝皇帝闊窩臺與耶律楚才並沒有將中原地區整改為牧地,反而十分推崇漢文化。中書令耶律楚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湛然居士文集》便出自他手。

耶律楚材主張漢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身為中書令的他,做了一系列改革大事:他選擇了自己的主要幫手—清楚漢族典章制度的丞相,主張不殺人,不屠城的信念,促成了財政,軍權,法權互不干擾的局面,並且及時控制住了高利貸,採用了戶籍制度,於是元朝日漸強大起來。

耶律楚材一生清貧,餘先生這樣寫道:“他死後,政敵對他的家庭財產進行了查抄。結果發現,“惟琴阮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財產。真是太廉潔了。”不僅如此,他還放棄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他追求的“王化歸一統”、“四海皆弟兄”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復興契丹之夢。儘管他的契丹曾經建立過那麼壯闊和強大的遼國,留下了那麼豐富而動人的故事。

明清蕭條

讀過歷史書的人應該知道,明清兩朝閉關自守,廢除宰相制,設立錦衣衛監視重臣,大興文字獄,使文人墨客喪失考科舉的意義,隱居山林。不僅如此,朝廷還閉關自守,拒絕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從而斷絕了中國文學的創新。所以,朝廷得不到新鮮的血液,文武百官中,大部分只是一些阿諛奉承的官員。再加上皇帝的享樂並且聽不進錚丞的勸告,最後中國文脈在這樣的推動下走起了下坡路。

所以,明清兩朝中,真正有價值的文學家也只有了曹雪芹與王陽明。

王陽明,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學”,他留下來的四句話即是“心學”的精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曹雪芹,在中國,幾乎是人人皆知。她寫下的《紅樓夢》被後人極力讚揚。“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四句話成了這本書瀟灑的寫照。我一直不知道,餘先生是非常熱愛《紅樓夢》這部書的。他在《中國文脈》中這樣說道:

“小說,習慣說“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我們中國人喜歡集體打包,其實這四部小說完全沒有理由以相同的等級放在一起。

真正的傑作只有一部:《紅樓夢》。其他三部,完全不能望其項背。”

我覺得這段話說的的確有道理,《三國演義》氣勢恢巨集,故事密集,是一本從史學角度上來看十分重要的書,只是它按照陳舊的正統觀念來劃分人物正邪,有臉譜化傾向;《水滸傳》好得多,有正義,有性格,但是,小說情節到了好漢們被逼上梁山後,情節就無法繼續,這一點在我看來十分可惜;《西遊記》,在整體文學品質高於上兩部,可惜重複過多、套路過深,光憑這兩點,就影響了整本書的精神力度。

所以,我想說,《紅樓夢》通過了一個家族興衰的輪迴,讓人充分體驗到了人性美的存在狀態和幻滅過程,有一種時有時無的虛幻之感。

但是,畢竟在這茫茫540年中,只有曹雪芹屹立在中國文學聖壇上不倒,但是光靠那一隻螢火蟲是無法照亮整片中華大地的,所以,復興衰落的中國文脈,是我們華夏子弟應該做的頭等大事。

走進現代

為什麼中國的文脈不能復興?這是我讀完書後,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但是,我現在總算是想出答案來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安逸,沒有一絲波瀾,激發不起“文人墨客”創作的激情。回首古代,多少的好詩好詞都是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或者是作者的政治抱負未能如願的時候?屈原,自己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於是寫下了《懷沙》賦後便投河自殺;司馬遷受到了奇恥大辱後寫下了《史記》,從此悄然無蹤;蘇軾一生被貶多次,但是他對生活抱滿希望,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千古名句……

所有的證據都悄然的告訴了我們,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必須要有激情,要多多出去活動,開開眼界,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閉門造車,就像在學校裡天天做著同樣題型的卷子一樣,是始終是沒有效果的。

文章至此,我就引用一下餘先生的話吧:

“對中國來說,中國文脈是一種千年的需要,又是一種千年的無奈。抓住它,滿手芒刺;丟棄它,步履艱難。所以,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讀《給孩子的動物寓言》有感 篇16

讀後感 ,668字

寒假裡,我在蘇州圖書館借了一本《給孩子的動物寓言》。這是一個名叫黃永玉的老爺爺寫給小朋友的。

看題目,就知道這本書是寓言故事。字典上說“寓言”就是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儘管我還小,但也能慢慢體會書裡面的圖畫和故事告訴我們的所以然。

這本書很簡單,每頁都是一幅毛筆畫的動物的圖片,配上幾句或者一小段好笑的旁白或者故事。就如《袋鼠》一文,畫了一隻活靈活現的袋鼠媽媽,她的口袋裡裝了一隻小袋鼠。小袋鼠探出身體,伸著小手,在東張西望,好像是要看看這有趣的世界。而袋鼠媽媽卻把手伸在口袋前面保護著她的寶貝。黃永玉爺爺配的文字是“根據我的教訓,子女要有出息,不能養在口袋裡。”我覺得很有道理,如果我是袋鼠媽媽,就不會一直把小袋鼠放在口袋裡保護著,我會讓他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這個寓言很適合給我媽媽看!

另有一篇《海馬》,畫中海馬爸爸吐著泡泡,挺著圓鼓鼓的肚子,好像快要生了。文字說“照料孩子,我比我老婆還在行。”我非常贊同這個說法,養孩子不只是媽媽的責任,也是爸爸的責任。我要把這個寓言讓我爸爸讀讀!

書後半部分的故事比較長,也更加有意思了。我特別喜歡一篇《猴子兵》。畫上一隻猴子手舞足蹈,它身邊有很多瓷器的碎片灑落一地。故事說的是夏天屋子裡有很多蒼蠅,害得人午覺都睡不安穩。人就訓練了一隻猴子來捉蒼蠅。三天之內,屋子裡的器皿就沒有一個還是完好的了。讀了這個故事,我笑得停不下來,這猴子是多好動啊。我在讀書會上和朋友們分享了這個故事,他們也哈哈大笑,搶著要問我借這本書看。

我真佩服黃永玉爺爺,他怎麼那麼瞭解動物,也這麼懂孩子的心思呢?

中國歷史常識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50字

在沉默的歲月中,喚醒五千年的記憶。像層層細沙,積澱已久。時光飛逝,斗轉星移。一疊疊腳印,一縷縷陽光。譜寫了一段無法重現的歷史。

剛讀完《中國古代歷史常識》這本書。這本書好,不是因為它比其它歷史書描寫生動,只不過更詳盡些。要單說這本書,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歷史書都是用記敘的表達方式記錄史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看完這本書後對歷史的“感”。

“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很常見的一句話。我覺得,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就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例如:張騫出使西域,隋文帝統一南北,玄奘西遊…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今天,習主席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與實施,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了中國同沿線國家的友誼,實現互利共贏。也正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談過歷代偉人的做為,那我們又該如何呢?人為點,縱橫阡陌為線,才構成了點線交織的歷史畫卷。所以比起偉人的作為,我們的責任才更重要。歷史是一個厚重的話題,但我們要做的,就在點滴。就如同清晨的露水,一片葉子上可能不多,但每片葉子加起來,就會發出陣陣清香。

從現在,文明守信,遵紀守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為歷史擔一份責任!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默默無語,卻勝過千言。她的魅力,使人們多一份責任,也為人們添上了絢麗的色彩!

讀《中國節氣》有感 篇18

讀後感 ,847字

提起二十四節氣,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接一句:“知道!中國有二十四個節氣!”但是,對這些節氣,你又瞭解多少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也接觸了不少的節氣知識,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對節氣不熟,背下了節氣歌,也只是認識了這個所謂的“節氣”而已。

暑假裡,我充分地瞭解了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有人可能會疑惑地問:“暑假中只有兩個節氣,可節氣一共有二十四個,一個暑假,你怎麼可能會了解完二十四個節氣?”其實,我是看了肖復興老師寫的有關於中國節氣的這本書書,認識了二十四個節氣,並且跟它們打成了一片!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

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大地復甦……每個節氣都有各自所代表的含義,連起來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最喜歡,最期待的節氣就是大雪,漫天飛舞的雪花,猶如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孩子就可以到窗外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可惜,我們身處南方,很少能夠看到這種美麗的景色。

二十四節氣既是古老的文化和趣意,也是承載了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密碼鎖,你只要拿起這把密碼鎖,開啟傳統文化的閘盒,就能夠領會它的奧妙;整本書圖文並茂,文字優美,生動有趣,圖畫精緻,活靈活現。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們來說,這本書的顏值已經十分的高了。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承認,肖復興老師講的故事真的十分有趣,每一個節氣,已經不再是像度娘上的官方回答,死板無趣,而是加上了自己的生活經歷,感想,還有古詩等等內容,讓我情不自禁地就深陷故事的情節……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收穫了閱讀的快樂,還有新的知識,讓我瞭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國傳統勞動人民的智慧!傳統文化的知識一定不止於二十四節氣,期待下一次與傳統文化的邂逅……

大埔縣高陂中心小學 504班 羅依桐 指導老師:黃愛群

舌尖上的中國3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517字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於《舌尖上的中國3》的視訊短片,頗有感觸。

看過視訊,我知道了:原來在酸甜苦辣鹹這幾種味道里,辣最年輕,也最刺激。貴州遵義市,是一個吃辣很普遍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把辣椒當做下飯菜來吃的地方。在外地工作的貴州人,經常會隨身攜帶一瓶辣椒醬,既是懷念家鄉的味道,又是對辣椒的忠誠。在成都的菜市場裡,辣椒遍地都是,隨處可見。很多成都人對辣椒都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喜愛之情。想想我們廣東人,我們對辣椒的感情是不深的,因為辣椒不常吃,只是在做菜時,偶爾放一點提味。

說完辣椒,我再來說說白菜。冬季的中國東北,很多人都會吃白菜。它對於東北人的意義,不僅僅是由衷的喜愛,而且是打小的飲食習慣。東北天氣嚴寒,一到冬天便很少有蔬菜供大眾食用。沒有了當季的新鮮蔬菜,那麼白菜自然就成了首選。對於東北人來說,醃酸菜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用新鮮的白菜來醃製,味道會更好。這件事看起來難,但做起來卻很簡單。醃好的酸菜可以配魚煮著吃,也可以和肉攪拌在一起,包成酸菜餡兒的餃子。時代在變,大家的口味也在調整,可對於大多數的東北人來說,不變的就是對酸菜的熱愛。

我覺得,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美食,不同的美食又有著不同的味道,我們應當享受這種美妙的味覺之旅。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13字

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裡讀了《中國歷史》裡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著他一起治水患。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著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