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太陽背後不是光》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太陽背後不是光》有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2字

今天,我讀到了《太陽背後不是光》的閱讀文章,被周杰倫堅持音樂的夢想所感動,從而更加敬佩他。

這篇文章主要講從小具有音樂天賦的周杰倫,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在餐館當服務生,但仍熱愛音樂,被吳宗憲看中,他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打工仔,變成了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

周杰倫的成功是靠自己鍥而不捨的努力獲得。“10天,寫50首歌……”這句話很讓我震驚,吳宗憲提出的要求太苛刻。這種任務怎麼可能完成呢?周杰倫雖然有音樂天賦,可是寫歌需要素材,這麼短的時間,要創造這麼多的歌曲,難度很大,再說他從來沒上過大學,沒接受過專業的訓練,這是一般人絕不能完成的,但周杰倫知難而進,他沒日沒夜地寫歌廢寢忘食,沒時間與自己的朋友聚會、聊天,沒時間好好休息,只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也創作,硬是在十天裡寫完了五十首歌,這是多麼地不容易啊!他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人盡皆知的歌星。

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只要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成為勝利者。就如鄧亞萍,她從小酷愛打乒乓球,她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的大賽上大顯身手。因為身材矮小,手腳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最終站上了世界領獎臺。

周杰倫與鄧亞萍的經歷相似,都是在歷經千辛萬苦的努力後,才取得成功的,所以成功來之不易,需要長期的堅持。

《太陽背後不是光》一文讓我明白了只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一直為夢想努力的人,最終才能登上成功的寶座,同學們,就讓我們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喚起心中學習的激情,乘著知識的列車,邁著堅定的步伐,去努力吧!

讀《太陽的背後不是光》有感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1字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豔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

今天,《太陽的背後不是光》一文,它讓我感悟到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寶藏,都需要你去努力挖掘,哪怕希望渺茫,微乎其微,只要努力堅持挖掘,一定會挖出令人驚奇的寶藏,對我的心靈衝擊是巨大的。

兩岸三地著名歌手周杰倫,曾經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看起來沒有前途。但進入吳宗憲公司後,他堅持寫歌,出了一張專輯,馬上紅遍全球。

是什麼讓周杰倫成功呢?是運氣?還是有人幫助?不!都不是,是堅持成就了周杰倫,他的歌曾被吳宗憲當面扔進廢紙簍,或不看就擱置一邊,但這些挫折沒有擊倒周杰倫,他堅持寫下去,一舉成名。我記得有一位智者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我想周杰倫的成功就是對這最好的註釋,周杰倫創作的歌詞曾一次次的夢想,一直對音樂充滿著熱情,一定要做音樂方面有所成就的信念支撐著他,促使他拼命寫歌,甚至親自唱歌,才最後敲響音樂殿堂的神聖之門,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強大的,古時候,人們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在希臘,哪裡的軍隊擊退了波斯侵略者,希臘軍有一名士兵,從勝利了的馬拉松一直跑,跑了42。195千米,到雅典傳遞喜訊,他在中途沒有倒下,卻在捷報之後立即昏倒在地,為什麼?另外,日本有一位體弱多病的青年在作文中寫他的夢想是登上珠峰,但他的各種先天性不足沒有擊倒他,他信心十足,在兩次失敗後,成功登上珠峰。

周杰倫的歌詞被一次次槍斃,他沒有放棄,他的成功還是一次次失敗造就的!朋友,我們擁有夢想的同時,同時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一直努力就能把那一個個困難踩在腳下,成功登上理想的峰頂。

我又想起自己的經歷來了,我在暑假對媽媽誇下海口,不出10天,我就能寫完暑假作業,可第二天一點也不努力,第三天才開工,第十一天完成作業,腸子也悔青了,如果早一天開工的話……

夢是心靈的思想,是我們的祕密真情。堅持+信念

=成功,我想到了無數成功的人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堅持與信念!

《太陽的背後不是光》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80字

今天,我讀了《太陽的背後不是光》這篇文章,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周杰倫的成名之旅。小時候,他的父母離異,在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下長大。他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只能在餐館當服務生。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樂壇老大吳宗憲先生的公司錄取。期間,他不停地寫歌,卻被擱置一旁。但是他並沒有洩氣,一如既往地寫歌,吳先生終於被感動了,答應找歌手唱他的歌。可是,大家都不願意唱,說他的歌太古怪。周杰倫並沒有氣餒,他堅信,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最終,他成名了,發行的專輯紅遍全球,名字深深印在人們心中,還成為了一名殿堂級的導師。如果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又怎能越挫越勇,怎會有今天的成就呢?周杰倫用實際行動向他人詮釋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愛迪生也不正是這樣嗎?他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只在學校讀過三個月書,但他從小熱愛科學,刻苦鑽研,醉心於發明,正式登記的發明達到328種。有一次,他和夥伴們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小時。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終於推出可以燃燒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真是太厲害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些名人都是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才有了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讀《太陽請假的時候》有感 篇4

讀後感 ,942字

這個寒假因為有好書陪伴,我過得既充實又溫馨。我讀了不少好書,有《太陽請假的時候》《女生蘇丹》《獻給大象的白色雛菊》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感觸最深的要數《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一個時期,全世界的人們突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太陽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只有滅亡,於是,太陽就對人們說:“你們趕快做工,否則,我也要請假了。”可是人們還不肯做工。於是,到了第二天,太陽真的請假了。到了夜裡,天空還是烏黑,月亮似乎也請假了。沒有太陽和月亮,世界一片漆黑。人們用電燈照亮街道,用電爐溫暖房間,可過了不久,煤也用完了,電也用完了,光和溫暖都沒有了。人們想:我們可以利用水力,可是連一點微風都沒有。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海水凍結100多米厚,船隻不能往來,地面凍結,硬得像鋼鐵一樣。森林裡的小動物都凍死了,空中也沒有飛鳥。人們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們大聲向太陽呼喊,請求他回來,太陽向地球一望,見人們醒悟了不在推諉耍懶,而是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太陽露出笑臉恢復了本職。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眼前彷彿出現了那件讓我記憶猶新的事。週五那天,小組內的一號也就是我和二號小林要選出一人辦手抄報,可我倆誰都不願意辦,於是便開始推脫,我說:“小林你雖然是二號,可是你幹什麼都比我細心。”小林說:“你是一號,應該你辦。”就這樣,我們兩人爭吵不休,相互推卸,連上課鈴響了都沒聽見,恰巧這一幕被老師看到了。老師走過來,看了我們一眼氣沖沖地說:“你們兩人不想辦,班裡還有的同學想辦呢。”說著收走了我們手中的手抄報,遞給了其他同學。後來,辦手抄報同學的作品大部分被展覽了,還有幾個獲了學校一等獎,為班級爭光受到老師的表揚。當時我後悔極了,看到獲獎同學手中的獎狀,羨慕的我心頭直癢癢“唉,當時為什麼要推脫?!如果我不偷懶,辦了手抄報說不定也會獲獎。”可是世上根本沒有賣後悔藥的,我只有等待下一次的機會。

果然,過了不久,學校裡又要舉行手抄報比賽,這回我記住了上次的教訓,接受了辦報的任務,並且認真地辦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真的也獲了獎。

《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們遇到事情不應該只顧著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感受,也不應該遇到困難就互相推脫,要勇於承擔。犯了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就對了。

讀《太陽請假的時候》有感 篇5

讀後感 ,594字

一說到,《太陽請假的時候》,我就感覺這是個天大的笑話。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太陽真的請假了,那該是副多麼可怕的畫面太陽為什麼請假?《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告訴了我答案。

自從我讀完了,《太陽請假的時候》這本書,我就有所感悟,我的感悟是因為書中的一些事兒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天,人們對工作感到,厭倦,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感到極其的不滿所以他們一起罷工了。太陽看到了他們這樣的表現感到不可思議,與是太陽也決定請假,不在工作。從此,地球上白晝黑夜不分,也變得寒冷,太陽停止照耀起來,冰雪也不再溶解,山腳邊的瀑布也不在一洩千里,沒了太陽,人們無法通過風力和水力發電,就不能通過電力來採光取暖,氣候愈加寒冷,環境愈加惡劣,終於有一天人們醒悟了知道了太陽的重要性,於是,太陽也重新露出了笑臉。

這篇故事通俗還易懂,但他帶給我們啟示卻十分深刻。就是這一個小小的科學童話故事,卻能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通過這本書,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勤勞,才能取得碩果。要懂得對自己的生活滿足,學會充裕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變得勤勞。

太陽請假,這雖然不可能實現的。但如果有一天太陽真的請假啦,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怎樣?甚至整個宇宙都會暗淡無光。

因此,我讀《太陽請假的時候》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人,一定要勤勞,要懂得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充裕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變得勤勞,只有這樣,太陽才不會請假,地球也不會暗淡無光。

讀《單翼天使不孤單》有感 篇6

讀後感 ,1592字

【篇一:“單翼”不孤單—讀《單翼天使不孤單》有感】

失去了父愛或是母愛的孩子,被稱為“單翼天使”。他們表面看起來快快樂樂的,和一般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但內心裡卻有著揮之不去的憂傷。

《單翼天使不孤單》中的張小偉就是這樣一位“單翼天使”。他努力用表面上的快樂來掩飾自己,換回的卻是同學們的嘲笑與譏諷;他掩飾得很好,全班沒有一個同學知道。他一直憋在心裡,在寂寞與孤獨中伴著委屈與淚水度過了多少個春秋……他的內心,是一口深井,隱藏著傷心、孤獨和難言的苦衷。漸漸地,他發現,在他身邊,有不止一個像自己一樣的“單翼天使”。直到班幹部競選演說時,張小偉敞開心扉地講出自己的一切,自己成長的體會。大家這才知道,這個看似堅強的男孩,卻有這樣一顆脆弱的心靈。

單翼,讓他們過早的體驗到了人生的酸與苦。有些“單翼天使”用微笑去迎接生活,迎接不同於別人的孤單命運,也許,那種孤獨無助只能用笑和出類拔萃的優異來掩埋吧!可是,與其說是笑,不如說是苦笑!就像書中張小偉,成績很好,卻無法與同學們融為一體,在熱鬧的人群中,他還是覺得很孤獨。他們埋藏最真實的一面,將痛苦無助藏在心靈的最深處,只有在獨自一人時,才用淚水發洩出一切的痛苦。有些“單翼天使”則選擇墮落,很多墮落或是犯罪的不良少年,大部分都生活在離異的單親家庭中,他們感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或是被爸爸或媽媽過分寵溺,內心卻仍感覺生活在孤獨中,只能將自己掩埋在虛幻的世界,最終,讓自己一步一步靠近頹廢,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向頹廢。

看起來前者的做法更好,其實不是的,這兩種都是極端的做法。刻意地封閉自己,得到的只會是無窮無盡的痛苦與憂傷;肆意地放縱自己,不僅會傷害自己更會傷害別人。相反,如果這些“單翼天使”們能夠敞開心扉,能夠學會給予他人愛與寬容,那麼,他將會得到更多的溫暖與愛。

從某種程度來說,“單翼天使”不同於普通的孩子。對父愛或母愛的缺失,會讓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異於常人。對團圓的渴望,對現實的不解,對父母的埋怨……都會讓他們對那些“雙翼天使”產生羨慕、嚮往,甚至嫉妒。他們可能選擇各種各樣的文式來掩蓋他們的真實想法,或張揚、或封閉、或叛逆……而有些“雙翼天使”卻始終無法以平常的心態對待他們,總是用異樣的目光看待他們,從內心把他們與自己隔離、區分開來。對於“單翼天使”來說,內心已經在承受家庭給他帶來的傷害,還要接受他人異樣的目光,造成他們太大的壓力與負擔,於是他們開始像刺蝟一樣進行自我保護,卻也造成了他們的自我封閉,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其實,“單翼天使”與“雙翼天使”是一樣的,只不過“單翼天使”失去了父母一方的愛;作為“雙翼天使”的我們,更應該用平常的心態對待他們,鼓勵他們,讓我們溫暖他們受傷的心扉,讓他們和我們一起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

【篇二:愛創造奇蹟—《單翼天使不孤單》讀後感】

每一個小孩子出生,原本都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後來卻因為某些原因,有的孩子變成了孤單的“單翼天使”。不完整的家庭使他們內心深處卻有著揮之不去的憂傷。

《單翼天使不孤單》中的主角張小偉學習認真,也很勤奮,是班主任最疼愛的學生。他努力地用快樂掩飾自己,掩飾得很好,幾乎沒有一個同學知道他是一位“單翼天使”。

其實,我覺得,張小偉不必如此掩飾自己,單親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毫無兩樣,一樣可以快樂地在陽光下翩翩起舞,歡快地在草地上放聲高歌,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著。不是嗎?在我看來,他們一樣可以創造出奇蹟,甚至因為經歷了磨難,他們更加堅強,更加勇敢,可以比我們做得更好。

當然,我這不單單只是在激勵他們。與此同時,我更在反省著我們自己,反省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我想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是我們給了他們太大的壓力,太多的負擔,造成了他們的困擾。

我希望能用我的點點心語、滴滴鼓勵來靠近他們的心胸,撫慰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走出人生的困境!

讀《沒頭腦和不高興》有感 篇7

讀後感 ,700字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任溶溶爺爺寫的的書《沒頭腦和不高興》,剛剛看到書名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口氣看完它。

這本書有兩個主人公: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沒頭腦”做事非常馬虎,經常丟三落四,總是鬧出不少笑話;還有個“不高興”性格固執,做事任性,從來都不願意與其他人合作,因為缺乏團隊精神,沒有人喜歡他。“沒頭腦”長大後成了建築設計師並設計了一座三百層的少年宮,但卻忘了設計電梯,小朋友們要去少年宮的二百二十五層看戲,卻要背上乾糧被褥來回走上一個月。“不高興”長大後是個演員,在《武松打虎》這部戲中演老虎,他卻因為不高興不按劇情發展被武松打死,結果因為他的任性,這部戲演了幾天幾夜都沒有結束,這可急壞了臺下的觀眾,也耽誤了大家的時間。

在生活中,我有時候也和“沒頭腦”一樣,做數學題總是馬馬虎虎不仔細,有一次把數字“47”抄成了“74”,後來這道題就大錯特錯了。本來一道簡簡單單的計算題卻因為我的馬虎和粗心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媽媽發現後嚴厲地批評了我,可我卻一點兒也不在乎,心想:“不就是一道計算題嗎?沒事兒,下次不錯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再也不這麼認為了,做任何事情要先打好基礎,不馬虎,做事要細心,認真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才能做好大事。我有時候還會像“不高興”一樣任性,不聽取別人的勸告,現在想想這也是不對的。如果一個人永遠都任性,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那麼他將會一事無成,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與人合作的精神。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以後做事要認真仔細,不發脾氣,凡事都要多想想父母、老師、同學。必須從小養成細心、謙虛的好習慣,要不然長大後會一事無成。

讀《那個蠢女孩是我》有感 篇8

讀後感 ,612字

翻開《讀者》,映入眼簾的一篇故事—《那個蠢女孩是我》讓我感受頗深。這篇故事主要寫了“我”上學時與琴學習成績相仿,與幾個女孩的嫉妒與對立的事情。

“我”七歲上學時,所有的班主任都認為我們班女生最友好,總和和氣氣的。其實,文藝委員“我”與學習委員琴之間很格格不入。“我”與她的成績太相近了,所以“我”一直嫉妒琴,正像琴一直嫉妒“我”一樣。“我”以為琴鎖門是故意的,於是“我”便給琴取綽號。後來,我們終究沒有成為朋友。

在生活中,誰都害怕對方超過自己,於是用盡心思孤立對方,讓別人的立場最終委全於自己。嫉妒產生仇恨,仇恨化作行動,使人處心積慮地尋找對付敵人的方法。於是,這些本不該出現在一二年級同學身上的算計、心機卻發生了。

在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一位這樣的朋友。每次考完試成績出來,她都會找我比成績。如果,她的成績比我好,就會在我面前炫耀一番。再如果,我的成績比她高,她就反過來吐槽我,使我毫不感覺到愉悅感與成功感。屢次下來,雖然無形中我們都把對方當做競爭對手,但我跟她依然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是無話不說的好閨蜜。所以,我們之間不會有嫉妒、算計。

《那個蠢女孩是我》這個故事告訴我,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會有對手,但是我們不要過於去算計對手,把對手列為敵人,一個人的真正長大是從真誠地欣賞對手開始的。

真正的愚蠢並非自己本身,而是缺乏審視錯誤、自我批評的勇氣。讓我們從心開始,將強大的對手樹立於心中,欣賞他,超越他吧!

讀《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篇9

讀後感 ,1067字

大片的時光如浮雲流過。我們的青春單薄地穿梭在藍天上,穿梭在這片寫滿和諧的藍天之上。——題記

縱觀歷史的軌跡,踏遍歲月的浪淘。未曾在意過永恆的成功與失敗,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青春的渡口駐足回首時,才會對自己的汗水與淚水的往事露出笑容。

天際邊拂過的清風吹起一頁頁紙,肆意的領略青春。我沉醉在書間的青春洋溢,敬佩作者肆意揮灑的青春。

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他是這樣述說的。“你曾因此失去了一些東西,但你卻得到了更多。”大四畢業正式進入湖南電視臺工作時,你租了一輛車搬家。你當初只提著一個行李箱到得長沙,四年的時間,他變成了一車的東西。四年的時間,你得到的永遠比失去的多。你曾遇到一些你愛的人,因為你沒有錢而離開你。後來,你學會了快速甄別發展物件的品性……當然,你也並不是一真都悽悽切切地生活在冷宮中;期間,你也犯過很多錯誤,失去了一些本該一直繼續的朋友,失去了一些本該關係更好一點兒的朋友。但成長不就是這樣麼?不是學到就是得到。

“年輕是什麼?年輕是永遠也換不來的歲月。”蕭楓就這樣說過,青春不正是如此嗎?在青春的過程中,我們都走過一樣的路。你成長中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是為你度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為了你這類人中的倖存者,不解決,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為誰。在這條路上,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我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麼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我的青春,亦復如是。哦,燦爛的青春季節,雖然異想天開,卻總也忘不了作業本上鮮紅的“X”,也忘不了去做枯燥無味的XYZ,不忘去念那總也學不會的ABC。無論何時,總想著明天考幾何、代數,後天聽寫英語單詞……會為一次考試失利而哭的天昏地暗,拼命地學幾個通宵,過後又嘻嘻哈哈忘得一乾二淨。明明搞不懂政治,卻總喜歡談論伊美戰爭,談論日本首相安倍,關心臺灣與內地的關係;根本不瞭解經濟,卻總喜歡用課本上學到的少得可憐的知識大談世界經濟;壓根不知道什麼是哲學,卻又哲學家似的侃侃而談。正因為我正值青春,我不迷茫誰迷茫!

“在多年後,在你們的世界裡,重新發芽,穿梭成一幅流光溢彩的青春。”是呀!我們的固執,倔強在青春中揮灑,我們在浩瀚的青春中迷茫,續寫青春的摯約!

你是太陽身後那朵雲 篇10

國三作文 ,876字

毛主席說過,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而你,是太陽身後那朵雲。

你是太陽身後那朵雲,推著它向前奔跑;你是太陽身後那朵雲,託著它向上升起。當它躍上天空,光芒萬丈時,便是你功成身退之日。

時下流行一句話:“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可我要說:“每個自信的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師。”

課堂上,您滔滔不絕,把您所有知識傾囊相授,在三尺講臺上將顆顆種子深植於我們心中,再以您的汗水澆灌,辛勞作肥,使之生根、發芽。

辦公室裡,您手握硃筆,一絲不苟的批改我們的作業。一勾、一叉,傾注了您多少心血。額頭皺紋深了,發間銀絲多了,也從無怨言。

記得有一回,那時我們還是小學生,不喜歡學習,只一味貪玩。課後練習做得亂七八糟。你抱著一堆練習本默默走了進來,重重的砸在了講臺上,我們都嚇了一跳,原來嘈雜的聲音也都安靜下來了。你不說話,只是看著我們。我們心中也直打寒顫,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事。幾分鐘後,你叫一個木訥的男生,問他學習是為了什麼。他低頭囁嚅著,說不出來。你又陸續叫了幾個人,他們也都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你盯著我們,一字一句地說:“記住,你們來學習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你們自己;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老師。所以沒必要用作業敷衍老師,用分數敷衍家長。這樣只是在敷衍你們自己!”說完,便走了出去。那次,你沒有給我們上課;而我們也沒有繼續玩鬧、談天侃地,只是用作業來掩飾內心的不安。

校外,您風中來,雨中去。到學習困難的學生家中家訪,瞭解完情況就走。絕不在學生家中吃一頓飯、喝一口茶。

不論課裡課外,您總是以身作則,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您總是說:“先成人,後成才,學習不好沒關係,只要道德品行好就行了。”你從不拿成績來評學生好壞,而是以品德來判高下。

您親手把一撥撥莘莘學子送往重點高中,名牌大學,高薪職位。而您卻依舊守在某某學校的某間教室,始終不悔。

您不求功名,不為利祿,一生別無他求,只有四個字—教書育人。

如此師恩,怎能忘懷;如此師恩,定當感念。

就像小草感謝土壤,小魚感謝溪水,小鳥感謝森林。太陽,也一直感謝著身後那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