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雁歸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大雁歸來》有感 篇1

讀後感 ,705字

人類要證實自己對大自然的愛戴與熱情,無不涉及到“敬畏”二字的。而“敬畏”中,折射出作者對自然事業發展的希冀和對自然規律平衡的沉默。這一點,在“大雁歸來”井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將大雁作為自己的朋友來看待,把大雁的數量作自己的財富,這似乎讓人吃了一驚。但是,這不是無病呻吟,而是作者真實想法的寫照;作者希望變身為一隻深埋地底的三月的麝鼠,以窺探大雁初到湖面取代了連夜趕路的疲倦的驚喜,更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但是,沉浸在優美的幻想中,身處在對大雁習性的層層迷霧中時,他選擇了沉默——為了讓神和的東西神祕下去,蒙著一層透明而又輕薄的面紗,引起人們對自然保護的注意,對自然生命的熱愛與讚美。

而另一種敬畏,則是完全超出了動靜限制的尊懶,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誠實的感慨,是真性情形象而具體的體現,也是人類一直追求和讚揚卻很少能真正做到的尊敬。利奧波德做到了。

多年之前,沙鄉真是地如其名,僅是一片只有名字的荒蕪土地和沼澤。他背井離鄉,毅然決絕地來到這裡,蒙受了多少質疑和阻難。誰能說這不是出於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尊敬,使然有人會說,他是一個自然學家,這是他應盡的義務。但是,就是這一點真誠至心靈的舉動,使得他出類拔萃,喚起了無數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他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他對自然最純潔、最熱烈的愛。

作者願俯身為麝鼠,不僅細看了大雁,也細看了自然。他的一生都在不斷的自然發現當中了,這位麝鼠,在不間斷的年復一年的觀察中得到了樂趣,並撰之為文,分享給我們讀者了。因此,不得不說,他的《沙鄉年鑑》無愧為自然文學三部曲之一了。

觀《大聖歸來》有感 篇2

觀後感 ,861字

第一位主角: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是一隻猴子,樣子理所當然是毛猴樣,但是他變回去的時候,就是穿著一身帥氣盔甲,披著一條紅帶子的毛猴。四百年前大鬧天宮,如來佛祖怕他惹事生非,於是把他封印。

第二位主角:江流兒,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孤兒,父親在與山妖的戰鬥中犧牲,母親被迫跳崖自殺。被一位僧人收養。光頭,很可愛。

電影情節:在山妖橫行的長安城,孤兒江流兒與行腳僧法明相依為命,小小少年常常神往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有一天,山妖來掠奪童男童女,江流兒救了一女童,惹得山妖追趕,他一路逃跑,跑進了五行山,誤打誤撞的解開了孫悟空的封印,悟空自由後,只想回花果山,卻又無奈腕上封印未解,又欠江流兒人情,勉強的護送他回長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龍馬也因緣際化地現身,但或落魄或魔性大發,英雄不再。妖王為搶奪傻丫頭(女童)練丹,佈下夜店迷局,卻發現悟空沒有法力,輕而易舉的抓走了傻丫頭,悟空不願去救女童,江流兒決定自己去救,日全食之日,在懸空寺,妖王打算準備將童男童女投入練丹爐中,江流兒卻衝入了道場,不幸被山妖發現,將其砸暈,這時法明出現,救了江流兒,江流兒與法明將裝童男童女的藤球推出懸空寺,不料妖王追上來。在危急關頭,大聖看見了江流兒的齊天大聖布偶,於是他叫上八戒,騎上白龍馬衝到懸空寺,將妖王打下懸崖,把布偶還給江流兒時,一隻巨大,噁心,沒長眼睛,嘴巴特大,六隻腳的蟲子爬了上來,糟了,好惡心的蟲子一下把江流兒打成重傷,悟空極度的傷心,以為江流兒已死,掙脫封印,變回了從前那個齊天大聖,並從耳朵裡抽出金箍棒,用自己的實力把妖王殺死。這時,他卻發現江流兒只是重傷,並沒有死。最後山妖與人類合好。(這裡我提醒了他,那些女童呢,所以在後面他就改了幾句,對人物都有了交待)

你的感覺:我覺得這部電影表達的意思是友愛。

你最喜歡的人物,為什麼:在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當他變回齊天大聖的時候很酷,很帥;救江流兒的時候很有愛。(這裡有提醒用對稱)

你會怎麼做:如果我是孫悟空,我會毫不猶豫的去幫江流兒救女童。現實中,如果別人需要幫助,我就去幫助他。

觀《大聖歸來》有感 篇3

觀後感 ,862字

暑假我和我媽去看了大聖歸來那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第一位主角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是一隻猴子,樣子理所當然是毛猴樣,但是他變回去的時候,就是穿著一身帥氣盔甲,披著一條紅帶子的毛猴。四百年前大鬧天宮,如來佛祖怕他惹事生非,於是把他封印。第二位主角是江流兒,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孤兒,父親在與山妖的戰鬥中犧牲,母親被迫跳崖自殺。被一位僧人收養。光頭,很可愛。

這部電影的情節是,在山妖橫行的長安城,孤兒江流兒與行腳僧法明相依為命,小小少年常常神往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有一天,山妖來掠奪童男童女,江流兒救了一女童,惹得山妖追趕,他一路逃跑,跑進了五行山,誤打誤撞的解開了孫悟空的封印,悟空自由後,只想回花果山,卻又無奈腕上封印未解,又欠江流兒人情,勉強的護送他回長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龍馬也因緣際化地現身,但或落魄或魔性大發,英雄不再。妖王為搶奪傻丫頭(女童)練丹,佈下夜店迷局,卻發現悟空沒有法力,輕而易舉的抓走了傻丫頭,悟空不願去救女童,江流兒決定自己去救,日全食之日,在懸空寺,妖王打算準備將童男童女投入練丹爐中,江流兒卻衝入了道場,不幸被山妖發現,將其砸暈,這時法明出現,救了江流兒,江流兒與法明將裝童男童女的藤球推出懸空寺,不料妖王追上來。在危急關頭,大聖看見了江流兒的齊天大聖布偶,於是他叫上八戒,騎上白龍馬衝到懸空寺,將妖王打下懸崖,把布偶還給江流兒時,一隻巨大,噁心,沒長眼睛,嘴巴特大,六隻腳的蟲子爬了上來,糟了,妖王現出原形,一下把江流兒打成重傷,悟空極度的傷心,以為江流兒已死,掙脫封印,變回了從前那個齊天大聖,並從耳朵裡抽出金箍棒,用自己的實力把妖王殺死。這時,他卻發現江流兒只是重傷,並沒有死。最後,孫悟空招出很多雲,把纏著繃帶的江流兒與童男童女們送回了家,因為妖王已死,山妖沒了依靠,所以與人類合好。

我覺得這部電影表達的意思是友愛。在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當他變回齊天大聖的時候很酷,很帥;救江流兒的時候很有愛。如果我是孫悟空,我會毫不猶豫的去幫江流兒救女童。現實中,如果別人需要幫助,我就去幫助他。

讀《大淖記事》有感 篇4

讀後感 ,789字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篇汪曾祺老先生的著作《大淖記事》。

這篇小說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敘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漂亮的農家女孩巧雲和一個年輕錫匠十一子好上了。之間雖然沒有什麼山盟海誓,卻是最淳樸的心心相印。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雲,巧雲不幸被玷汙。但巧雲和十一子感情反而更進一步。團長看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雲端來尿鹼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夥趕出了當地。

這個故事雖短,但是十分感人。文章前面鋪墊了很長的一段大淖風土人情,大淖的美麗,南岸的錫匠們,東頭的女人們,來來往往、家家戶戶的人們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得非常生動,有無比的韻味,就好像輕輕投入池塘的小石子,餘波盪漾。那時的生活場景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安寧和諧,平靜淳樸。

不僅自然美,生活美,還有最令人震撼的人性美。十一子在被毆打時,其實只需要說一句他不會再進巧雲家門就可以不用被打了,只要鬆鬆口,就不至於後來那樣被打得垂死。但他沒有。因為對巧雲的愛,同時也是一個硬朗、勇敢的男子漢。從中我感受到了,這些淳樸的人們也有為之奮不顧身的東西—愛。同樣為愛,在男人重傷、父親殘疾的情況下,巧雲也能夠像其他東頭的女人一樣挑擔幹活,在面對困難時,不怕苦,真正挑起了重擔,變得更深沉、更堅定。“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幹的小媳婦”。這也是他們堅貞的愛情。還有在十一子被打後,村民們熱情、好心,積極幫助他們,就像書中所說“這樣一對年輕人,使他們覺得驕傲”。他們還堅持請願趕走劉團長,人們的心團聚在了一起,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心也暖暖的。

讀完我仍然意猶未盡。結尾處的獨特設問“十一子的傷會好麼?會。當然會!”兩個非常肯定的句子,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了他們雖然辛苦但美好的未來,這是他們,也是其他萬千樸實善良的男女。

這樣的書會流傳下去嗎?

會。

肯定會!

讀《大雪無痕》有感 篇5

讀後感 ,467字

今年暑假我讀到了一部反腐小說--《大雪無痕》。

大雪紛飛。在A省省會郊區的來鳳山莊內,省市兩級領導正在為某軍區退休司令員籌辦一個接風聚會。那天,來鳳山莊的安保工作可以說是做得滴水不漏。省紀委原本打算聚會結束後,對市政府祕書處的張祕書進行一次祕密談話,問清東鋼集團那三十萬份內幕職工股的下落。然而,就在聚會開始前一個小時,山莊西側的那片雜草叢中隱約傳來幾聲槍響。待警衛人員趕到時,張祕書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凶手跑了,而且沒留下任何痕跡。

於是,在這個北方城市裡,方雨林、馬風山、郭強、丁潔,這樣一群人又將無法入眠。在他們的努力下,最終,殺死張祕書的周密及九天集團總經理被判處死刑,其他案件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處理。但該案的受賄主角依舊逍遙法外,該案的第一揭發人廖紅宇也時常被人刁難--著實令人痛心啊!

其中,敢於尋求真理的方雨林、智勇雙全的郭強、信任別人的丁潔、敢說敢為的廖紅宇,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0年,此書被改編為為電視劇《大雪無痕》。但坐下來認真品讀這本書,比看電視劇還要讓人慾罷不能、引人入勝。我推薦大家都來讀這本書。

讀《大器之材》有感 篇6

讀後感 ,385字

今天我讀了《大器之材》這篇文章,有很多感想。我深深地被文中的一個四年級的美國小男孩兒所吸引。你們想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誰嗎?他就是資訊時代的天才,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

他小時候經常去學校圖書館,發現整理圖書的工作很神奇,也很重要。於是他請求圖書管理員讓他幫助整理圖書。他就像小偵探一樣,把不是一類的書放回自己的隊裡,他乾得很起勁,得到了圖書館理員的讚美。

不久他搬家了,不得不轉學,也不能再整理圖書了。可是過了幾天他又回來了,因為新學校的圖書館不讓小學生當圖書管理員,所以他堅持回到原來的學校上學。他說如果爸爸不開車送他,他就天天自己走著上學。就這樣比爾·蓋茨一直堅持著,內心無比堅定。

和比爾·蓋茨相比,我感到很羞愧。遇到數學難題,我並沒有使勁想就放棄了。以後我要好好向他學習,做事要堅持不懈,也要像他一樣當世界首富。

周恩來,你是偉大的——讀《周恩來》有感 篇7

讀後感 ,762字

讀罷《周恩來》,掩卷沉思。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這不禁讓我想起歐陽修在《伶宮傳序》中的名言:“憂勞可以興國。”

平時,常聽老人談起總理,談起他對人民的摯愛,談起他卓越的才幹、寬廣的胸懷、崇高的威望,我內心充滿了對他尊敬和仰慕。

總理的一生堪以“日夜憂勞,殫精竭慮”來形容。從他年輕時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沒有停止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一刻也沒有停止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勞。日寇投降後,為了和平建國,他不顧身患傷寒,數次與蔣介石談判。新中國成立後,他日理萬機,為蒼痍滿目的祖國大地變得美好而嘔心瀝血。文革後期,他身患癌症卻為保護我黨的優秀幹部而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停止呼吸,就這樣去了。總理,您為祖國人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一生的憂勞。您以無畏的拼搏,以無私的奉獻,贏得全中國人以至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中華民族將永遠感謝您,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以憂勞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憂勞而“興家、興國、興邦”,自古以來,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代越王勾踐、唐太宗到近代的孫中山,脈脈相傳,代代相續。這種美德,在總理身上又得到了新的昇華。他賦予這傳統美德以新的含義,它被繼續發揚,成為為實現理想而排除萬難、奮力前進、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我們,跨世紀的接班人,是否也應該有憂患意識呢?是否在享受著革命前輩的勝利成果時,也應該想一想自己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麼呢?是的,我們還不能放鬆,祖國在發展,可她還沒強大;祖國在繁榮,可她遠未達到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前路,還需要我們去開拓、去鋪設,若我們不具有憂勞精神,又怎能成為棟樑之材?

所以,我們要發揚“憂勞可以興國”的美德,在拼搏和磨練中爭做“四有新人”,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人生應當胸懷大志——讀《岳陽樓記》有感 篇8

讀後感 ,942字

總會在不經意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前只是膚淺地認為這是一位愛國詩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終於深刻體會到了范仲淹這位偉人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范仲淹家境貧寒,但自身嚴於律己,從小便胸懷大志,發憤讀書。就因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進士併為國效勞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原則,成為代代稱頌之人,我想這一切都與他的大志分不開。

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縱觀歷史,的確如此。范仲淹在歷經滄桑之後寫下的偉大人生信條;文天祥在被俘之後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馬遷在經歷艱辛之後的生死之論;易安氣壯山河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生心願;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無一不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經想把人生描繪成籬笆牆的內外,我們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爬過去。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通常會遍體鱗傷,假使我們沒有心懷大志,我們還會有勇氣走出荊棘,走向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由此可見,心懷大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數分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偉人數不勝數,但同樣都擁有大志。領袖毛主席從小立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正因為這樣的志向,他成功地成為了我們眾人敬仰的第一代領袖。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為這樣,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偉大總理……志向與這些名人的成功難道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嗎?

曾經有一個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叫做《確定你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傑出人士與平凡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應當有一個志向,這樣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將問題簡單一些考慮,拉近距離來看,當下的志向便是關於中考問題。我想現在為自己選擇一個志向,並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實現它,相信一定會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的,那時,我們就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該碌碌無為,讓我們記住:成功的人生應當胸懷大志!

遇見你,是我的榮幸——讀《雨季不再來》有感 篇9

讀後感 ,1130字

夜晚,好像永遠都滲透著巨大的活力,能夠把一切吞噬,把一顆浮躁的心洗得煥然一新。遇見它,就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玻璃窗外的水流迅速匯成一注透明的隧道,打在篷布上的聲音如同嗚咽的怪獸,躲藏在濃稠的黑色裡。翻開一本書,就好像走進了一個人的世界,恰好是一個雨夜,我打開了《雨季不再來》。

你是一位吟遊的詩人,是豎琴的歌者,你掬起一捧清冽,你踏上一根獨木。

你是三毛,一位骨子裡有風的女子。這是我們第一次心靈會面,而我,就被你深深的吸引。如果把你最後的文字比喻成一盞香茗,那麼這本書,就好像浮開茶葉的水,碧綠帶有芬芳,不濃不淡,脫出時間的力量。當時你還是一個叛逆的二毛,你跌倒過,痛苦過,迷失過,一如每一個“少年的維特”。這是蒼白的二毛,一個純白色的女孩子。

你灑下一盤金色的沙,隨著青春揚起屬於你的顏色。

在書中,你說你愛一場場繁華落盡的曲終人散,你說這是超越了一般時空的極致豔美,不知道以後的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哽咽得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你的熱愛,我想是紅色的。有人說紅色因著血液的關係而變得敏感、洶湧、疼痛、衝動、殘忍、血腥、唯美……一切的一切在血液的推波助瀾下變得無法抵抗,像是颱風過境時摧城掠地般無所不能。你穿著彆著蘭花的舞服在閃光燈下如同紅鶴般起舞,你握緊筆桿,抿著嘴思考的樣子,好像在文字中浮現出來。是否因為你的熱烈,於是心跳變成一種呼喚,呼喚著時光在滿是鋒利碎石的礫石灘上止步,陪你跳一場屬於青春的盛舞。

你把一切溫柔包裹進一朵小小的絨花,隨著它開放,你也在長大。

你叛逆的雨季,是一片灰濛濛的天空,沒有黎明的曙光,沒有風,沒有鳥叫,雨水流衝著年老的窗稜,除了雨水外,一切都是靜止的。你還是不再做這樣的一個河童,不會沉在河底。雨季終將過去,再度看看陽光駐留在臉上,一遍遍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在那一日的早晨你還穿著清潔乾燥的白球鞋,踏上一條充滿陽光的大道。

你守住了夜晚,清晨再也不會來。

你站在時光的長河裡,一切都是凌空綻放的唯美,你緊緊的握住水,然後看著它順著手的掌紋,一點一滴流淌乾淨。不僅僅是水,以及那些念念不忘的事情,或者開始漸漸斑駁不清的臉。上帝,是殘忍的,慫恿我們抓住一切,然後讓我們眼睜睜的看著曾經熾熱的東西被時光偷走。

我合上書,望向窗外,雨水蒸發的霧靄矇住了玻璃,對面的路燈像是夜色被敲開一角,流出橙黃的顏色,月光舔著房屋的輪廓,空氣裡瀰漫著新鮮鱷梨的清新氣味。雨後,才會留戀蛻變。曾經的對扭動的瀲灩的習以為常的你,最後也成為追憶和傳說,如同泛黃的書頁,有著潮水的氣味。期待,會化成被風縱容的綢緞,鼓起薄如蟬翼的翅膀,在蒼藍的天空嘩啦作響。我想,與其追憶,不如在雨季悄然綻放。

你就像別在領口的那一枚雨季,遇見你,是我的榮幸。

天空和大海——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0

讀後感 ,958字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大海上升起來的呢?還是從藍色天空升起來的呢?”

小小的英子閉上眼睛默默地想。她把自己想象成躺在一艘擁有白色帆布的小船裡,亦或者是睡在柔軟雲層上的小小人兒。

記得,她曾對“小偷”說過,自己沒見過海,所以不知道海長什麼樣子,也分不清海和天到底有什麼區別。但那個“小偷”卻說,她總有一天會分清的。那個“小偷”語調中的悲傷、蒼涼與無奈讓她恍惚了。她不明白。在她看來,那個“小偷”是一個好人,因為他是一個好哥哥,他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供弟弟讀書。但是,在英子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個小偷是壞蛋,是壞人。這讓英子十分的困惑和無力。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海跟天分清楚,我要把好人跟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麼也分不清。”

這曾一度成為英子的願望,在小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世界是乾淨的。她從來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

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誼;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至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

也許,在英子的眼中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孰是孰非。她的可愛就在於憑著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為是非所困擾。

天空和大海,好人和壞人。天空和海洋本來是一體的,他們都是藍色的;好人和壞人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都為了一己執念而努力。其實,壞人不壞,主要在於我們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還是用本真的眼光去看待。

“小偷”之所以對英子說。總有一天她會分清海與天的區別,應該就是篤定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誰都無法保持自己的本真吧。就算是單純的小英子,也許也會在成長中迷失自己,隨波逐流,用大部分人的眼光去看問題,看世界吧。

這也是時代的結症所在,天空和大海,原本同樣美麗的東西,人們卻要因為自己的意願而要將他們一較高低,並用自己的要求來衡量它們的本質。從而尋找一個平衡點,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而這篇文章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糾結纏綿。雖然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孩子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就是因為他們單純並且善良。或許,我們每一個人反而要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畢竟,是非善惡不是絕對的,用一顆悲憫、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而自己也會變得善良而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