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墉散文精選》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劉墉散文精選》有感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0字寒假裡,我讀完了《劉墉散文精選》,這本書分為5個單元—學習、性格、習慣、成長、心靈。讀完這本書,我彷彿喝了一碗濃濃的心靈雞湯,感觸頗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缺憾—不完美的完美》一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幾個事例告訴我們破的東西仔細看也是很完美的,但我覺得,不僅如此,而且破的東西背後,或許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世界上,不完美的物體、不完美的事數不勝數,我們不一定凡事都要追求完美,誰又能說殘缺的美不是美呢?
這讓我想起我在假期中看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的夏伯渝爺爺。他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在年輕時一次登珠峰中,將自己的睡袋借給別人,結果自己的雙腿被凍壞而截肢了。可是他沒有放棄,為了圓自己年輕時的夢想,裝上假肢後,在40年中4次登上了珠峰,可惜天不遂人願,他都止步於8400米的高度。2016年他再次向珠峰進發,在五位年輕的夏裡巴嚮導的帶領下,他艱難地爬到了8740米的高度,離頂峰僅100米,可這時突然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風吹起的冰渣子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情況非常的危急,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雪崩。目標就在眼前,進還是退,夏伯渝爺爺陷入了糾結中。因為年紀、身體等原因,這或許是自己最後一次登珠峰了,100米怎麼也要堅持下去。可是他回頭看到5位二十出頭的夏裡巴嚮導,他們還那麼年輕,那麼有活力,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他們,他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5條年輕的生命,於是夏伯渝含淚做出了立即下山的決定。後來,他們得知,在他登頂的同一天,同一高度有6人喪生。
壞事再一次降臨在他的身上,他得了血栓,醫生告訴他,登山可能得放棄。或許夏爺爺這輩子也圓不了他的登珠夢,但他的精神已比肩珠峰,這或許是他終身的遺憾,但他換回了5條鮮活的生命,這難道不完美麼?
有時一件不完美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完美了。
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好書,他能給我指引方向,讓我告別幼稚和固執,衝動與叛逆,慢慢成為一個成熟冷靜的人,給自己一個無悔的青春!
讀伊索寓言精選有感 篇2
讀後感 ,853字在這個快樂的暑假裡,我結交了一位“書”朋友—《伊索寓言精選》。它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開啟知識的大門,它有著數千年來以其特有的智慧和藝術魅力讓我愛不釋手。
說起寓言它來源於人們生活,它以簡短的寓意而教誨我們,慢慢的成為人類另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並且寓言還十分喜歡採用一些動物故事給我們啟發,這正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也是最吸引我的一點。
寓言它以勸告和諷刺意味形式來表達,用生動逼真的手法,來反映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種種現象給人們啟示和教訓。我覺得有書中有幾個經典寓言故事,先推薦給大家瞭解一下,比如在本書中:《農夫和蛇》以人們日常生活經常可能發生的故事告誡人們,對好為惡者要多加提防。讓我知道了對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在《狼和小羊》中,狼想吃掉小羊,狼試圖以貌似公正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暴行,但當他的虛偽行為被純樸的小羊一一揭穿時他便不加掩飾地露出了固有的橫暴本性。讓我知道了對於那些存心作惡的人,任何正當的辯解都不起任何作用。在《狐狸和葡萄》中,狐狸“吃不到葡萄還說葡萄酸”讓我知道了:之所以沒有辦成這件事,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但有些人就是不承認自己能力小,還要用說大話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很厲害的一面。
當然寓言中更多的是直接描寫生活中的經驗與智慧。比如某些寓言告戒人們,許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可以違背大自然,勉強從事,比如《兩隻青蛙》中,一隻住在路上小水窪中的青蛙不聽別人勸告,最後被過路的車子軋死,它讓我懂得了:趁早改變那些不好的習慣,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比如《烏龜和兔子》作為一篇廣為人知的寓言,讓我懂得了:謙虛讓人進步,驕傲讓人落後,做每件事都不要半途而廢,總有成功的那天。比如《狐狸和猴子》與《狐狸和鱷魚》讓我懂得了:嘲笑、吹牛、撒謊,這些非常不好行為,是不可以有的,我們要學會讚美別人,要學會自謙、坦誠的好態度。
我想用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來詮釋我對這本《伊索寓言精選》的喜愛,它讓深刻感受到,我們不僅要有智慧的大腦,更需要有善良的品質。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03字寒假裡,我讀了著名臺灣散文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他的語言有時波瀾不驚而妙趣橫生,有時閱歷深刻而深入淺出,散發出無盡的魅力,讓人去細細品味和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清歡》,它出自蘇軾的詞“人間有味是清歡。”這篇散文包含了林清玄對人生的感悟,他在裡面寫道:“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它的境界很高,它不同於李白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盡情歡樂,也不同於杜甫的悲痛心事,更不同於文天祥的壯懷激烈。想要做到“清歡”是很難的,尤其是生活在現在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像嘈雜的咖啡廳,或者濃油赤醬的飯館,還有擁擠的景區,別說清歡了,連歡也不剩了。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舌要清歡,找不到蔥茸萵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與其去擁擠,嘈雜的地方,不如靜靜地坐下來,泡一壺淡淡的香茗,心也會隨著那香醇,變得豁然開朗,這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元豐七年歲暮,蘇軾罷了汝州職,回宜興修養。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加嫵媚了。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蘇軾與劉倩叔坐下來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味道的確不錯。但蘇軾覺得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了,因為試吃野菜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嘗試著做到“清歡”,文中提及盛大士說“凡人多熟一份事故,即多一份機智,多一份機智,則少一份高雅。”清歡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的一種熱愛,我們也要在現在喧囂嘈雜的社會裡去維護這種清歡。
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66字前幾天,我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中“爽朗的笑聲”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認識一位老幹部,並對他懷有敬佩之心。作者願意對他談自己的思想。他爽朗的笑聲給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運動使他們都不會笑了。有一天作者在醫院遇見了正在看病的老幹部,雖然作者很擔心他,但不敢打招呼。直到有一天,烏雲逐漸散去,陽光普照,爽朗的笑聲又回到了他們身邊。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經歷。
我的童年裡大部分都是充滿笑容的:考試得一百分時,我會開心的笑;受到表揚時,我會害羞的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時,我會無拘無束的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名叫《萬物簡史》的書,裡面提到宇宙和生命,讓我想起了先後去世的爺爺和姥爺,他們生前都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可是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一想到這裡,我很傷心。於是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想如果人活著還要死去,那麼活著還有什麼用?宇宙是不是無限大的?無限是什麼概念?時間是不是永遠存在的?在那段時間裡我幾乎每天臉上都沒有一點笑容。尤其是想到爸爸媽媽以後也會死去,我會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我就特別傷心,每到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耐心地開導我。
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們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有愛,一個人永遠不會死,TA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笑容也回到了我的身邊。
為什麼要學中文——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5
讀後感 ,1089字我們都知道,中文就是漢語與漢字,經歷了3000多年演練變化的語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維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現階段人類文明中最穩固也是最先進的語言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作者辜鴻銘講述了他對中文的一些獨到的認知與理解。
作者認為“漢語史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必定戰勝英語”,並從思維速度、發音、構成組義等角度進行了論證,真實誠懇令人折服。但我卻對自己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中文,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優秀的語言,還是因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進而學習它?對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箇中國人的象徵。它代表了你的歸屬、你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標誌。這不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民族。中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舉一個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跟隨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及時教他關於他的民族文化的東西,如方言、歷史、習俗,段時間來說他還可以說那裡是他的家鄉,是他的歸屬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過去,當他的子子孫孫再回過頭來,除了血脈,他們已經喪失了全部可以標誌他們家鄉身份的東西,或許也可以說他們已經有了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傳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地方出來的他們了。這就是原始歸屬的喪失,文化標誌的一種丟失。中文,它並不像護照、身份證等具體的一個物體,證明你的來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如中國心一般的精神上的東西,別人或許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淺,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歸屬。我學習中文,因為我仍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人。
中文,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它記錄了中國的文字系統,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並且在不斷的發張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對聯等文化,還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試想如果不學習掌握漢語與漢字,如何能夠真正體會、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能有的人會提出疑問,連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話文進行翻譯,中文也可以通過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進行學習交流,理論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對比過兩者的同學應該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譯,與自己用原來的語言明白的文化內容肯定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就像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傳承一樣,要想得到其真正的傳承,就必須有一個相對應的鑰匙,才能通過考驗。中國文化也是一樣,你必須學習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窺視到它的“博大精深”之處。
這就是看了辜鴻銘這本書的一些對中文的觀點後,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提問以及解答,或許解答的還不是很充分,很透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繼續前進的理由,一個支援下去的信念。
讀歐·享利短篇小說精選有感 篇6
讀後感 ,488字最近我讀了《歐享利短篇小說精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華而不實》這篇文章。
《華而不實》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窮人,他自己不願努力,卻很要面子,於是他便攢錢每隔十星期去一次富人消費的地方,當這個窮人再次去裝富人的時候,偶遇了一位貴族小姐,便賣弄起來自己,結果卻被這位貴族小姐瞧不起的故事。
小說作者是美國作家歐享利(筆名)創作,其書帶有強烈的諷刺意義,批判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在這個故事中,歐享利完美的展示了他所指責的物件。更讓我驚訝的是這篇小說的結尾,因為不像其他作家一貫的美好結局,而是一個令人挽惜的結局。但是在仔細品讀歐享利的這篇小說的結局後,你也許就會覺得這樣的結局才是最合情合理的。因為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愛慕虛榮、要面子、而且還不肯自己努力的人,這種人是不配得到別人的恩惠和自己的幸福。
通過這篇文章使我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你嚮往某種生活,就應該努力去爭取,而不是把自己偽裝成自己想要得到的那種生活。更要放下虛榮心,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這樣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也是最美麗的。
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7
讀後感 ,1120字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而《中國人的精神》講述的就是那民族命運墮落的時代裡中國的傲骨!
我們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所寫的都是要用到中國的語言的。在說的過程中,我們說話的語氣我們說話的神情說話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所說的話要表達的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掌握修辭手法文段格式表現形式,都會影響到所寫的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中文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中文並不難,與其說它難,那是因為中文最重要的是它的深奧,它不像其他語言一樣簡單,它還要我們賦予給它一種新的活力用來表達我們的深刻感情。中國人可能對自己本國的語言並不太瞭解,他們會說會寫,可是他們可能不會表達。中文是中國的精髓,他可以將深沉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融匯在極其簡單的語言中。我看到書裡有那些將古詩翻譯為英文的例子,我覺得翻譯的很厲害,可是看完翻譯後,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原來好,翻譯完才發現譯文失去了原來語言所蘊含的精華與深奧。一首古詩那麼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中文可以讓人耐人尋味細心琢磨。可是英文出來了,那麼明白直接,卻與原來的文章衝突了,不是嗎。中國的語言可以表達很多想要的表達,你可以讓它深奧,可以讓它古典,可以讓它高雅,可以讓它清新脫俗……當你學習完中國的語言,你可以凌駕於中文來學會表達。
中國的歷史或許在你的眼裡很恥辱,很愚鈍,但是請你原諒過去,每個人都有最愚笨的時候,更何況是領導者呢,感謝他們在歷史所犯過的錯誤,可以用來警醒我們。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人就此開始拼命地努力。中國人的精神是那些研究過中國的外國學者所不能體會的,他們沒有試過中國那些慘敗的歷史與過去,過去的硝煙,過去的槍炮,過去的灰色,深深地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為了拼搏,為了目標,為了自己,好好地活著。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恥辱中國的榮耀,都是中國人所能領悟的。就算國外有再多優秀的外國學者,就算是偉大的漢學家,能夠與中國人談論漢語,那也許是一種諷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夠體會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那種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逼迫從不低頭的毅力,中國人是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別忘了自己的光芒。
作者有段話讓我記憶猶新:“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並無陰險。”就算中國人外貌性格心靈等方面有缺陷,也許你會討厭會嫌棄他們,甚至嘲笑諷刺他們。請你們知道,中國人有一顆比任何國家都要善良都要美好的心靈。中國人的精神是所有的嘲笑所有的厭惡所有的冷漠後涅??重生的,它們帶著它們新的希望,用一種高尚的品質闡述給那些想要了解他們的人聽。
做一個自信的自己——讀《劉備三顧茅廬》有感 篇8
讀後感 ,595字在公元207年的三國時期,劉備的謀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營為曹操效命。臨走前,徐庶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親自上門請諸葛亮,卻被拒之門外。經過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
這一片段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樣。但在為劉備高興的同時,我也十分感嘆:諸葛亮,才高八斗,滿腹韜略。如果劉備不去請他,徐庶不去推舉他,難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閒雲野鶴中孤獨終生?將自己的知識永遠埋藏?懷著一事無成、懷才不遇的感傷死去?眼看著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自己卻空懷一身抱負,一生都未曾為這個世界做出什麼貢獻?
諸葛亮的想法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做人要矜持,謙虛,不能顯擺。雖然說做人要謙虛,但過度的謙虛就會導致不自信。諸葛亮就是太過謙虛,而貶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運的,他遇上了劉備。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馬等一段段佳話。
其實有時候,我們自己明明有能力,卻對自己不自信,猶猶豫豫的,一個個機會就會從眼前飄走了,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還有時候,我們在和別人競爭時,由於太過謙讓、保守,認為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所以使原本觸手可及的機會往往被別人搶去。其實,這種沒有意義的謙虛是沒用的,不但不會讓人尊敬你,更會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來吧,不需要劉備或徐庶,做一個自信的自己,讓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個自信的你!
祖國在我心中——讀《劉胡蘭的故事》有感 篇9
讀後感 ,711字祖國,一個多麼神聖的字眼!在我們中華母親的懷抱中,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甘願為祖國母親肝腦塗地的英雄兒女,他(她)們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照耀著華夏之路。
懷著激動與敬仰的心情,我捧起了《劉胡蘭的故事》這本書,讀著讀著,我便深深地陷進去了。書中以樸實的筆觸描繪了劉胡蘭極其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文水縣一個普通的中農家庭。生母早亡,劉胡蘭便將所有的真情給予了祖國母親!她年僅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在兒童團裡,劉胡蘭勤奮好學、遵紀守法;她的所作所為如一輪暖陽溫暖著大家的心。但就是這樣一個祖國母親的好女兒,她的生命之花在戰爭的迫害下過早地凋零了!15歲,劉胡蘭因遭歹人設計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劉胡蘭不為所動,她泰然地朝敵人怒吼一句:”我咋個死法?“凶惡的敵人指了指閃著寒光的鍘刀。隨後,在眾目睽睽之下,15歲的劉胡蘭面無懼色地走向了鍘刀……
掩卷沉思《劉胡蘭的故事》,我不由得心潮騰湧,義憤填膺!15歲,如花的年紀,劉胡蘭本該和我們一樣馳騁在碧空之下,歡笑著,飛騰著,可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劉胡蘭—祖國母親的好女兒早已閉上了雙眼,長眠與青山之下。
在冥冥之中,我又感到心底的某個角落湧起一股熱浪,它的名字叫驕傲!我為中華有千千萬萬如劉胡蘭一樣的英雄兒女而驕傲!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讓祖國母親千瘡百孔的身軀重新挺直;讓黃河、長江不住地發出一聲聲驚天動地的怒號;讓我們擁有了如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現在我們早已不用擔心洋炮的彈片、戰火的硝煙,但是我們決不能停止追尋劉胡蘭的腳步,更不能忘記我們共同的祖國母親!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不斷奮鬥、進取,讓祖國母親永遠在我們心中紮根吧!
讀蕭紅散文集有感 篇10
讀後感 ,536字讀書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天不讀書,心裡不舒服。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安靜地讀起書來。我讀的是大作家蕭紅的《散文集》。
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祖父的園子》文章的語句生動活潑,很接近孩子的生活,後來在老師的推薦下,選擇讀過她的《呼蘭河傳》。
一篇文章《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這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口氣把這篇散文讀了兩遍。文章中把魯迅先生和他的夫人許先生的平時生活詳盡的描述,在我們的面前展現的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老人,一個善良的老人,和我們讀過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很多的記敘是一樣的,魯迅先生的關愛窮人,先生的認真,每次寫完文章,都要把筆紙擺放整齊,不可以隨意堆放,讀書經常要讀到很晚,很是勤奮。
記得魯迅先生的格言:“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圖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今天的讀書,讓我再次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無情,生活中,要我們珍惜去努力的事情太多,平時在學校的學習中,自己總是憑著頭腦聰明,學習偷工減料,所以導致每次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今後,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對待,還要學會珍惜當下的時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我們愛讀書。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325字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有感
說實話我認為父母應該多花點時間在自己孩子上,尤其是成績不好和行為規範不好的孩子上,因為我發現: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而這些不好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父母沒有多數時間來陪他們和管他們。
說到這,我突然想到一個故事,故事如下:
就是一個美國男孩等他的父親,等到了大概12點,他的爸爸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男孩提出了借10美元的要求,於是父親給了他。
男孩高興極了拿出了另外10元,合起來把它給了父親,並說:“我能買一小時讓你來陪我嗎?”
這個男生是多麼希望能有父親陪伴的時光。
當學生或孩子犯錯的時候請給他們時間;
當學生或孩子孤獨的時候請給他們陪伴;
因為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和陪伴。
且停緩下腳步匆匆——讀泰戈爾詩選有感 篇12
讀後感 ,1277字時間如流水,世上的太多事物都是會在時間的洪流中變質或者是腐壞。但人類永恆不變的謳歌主題,就是愛。無論再過上個十年百年,再耗上個千世萬世,都不會改變。
而要是你問我為什麼泰戈爾的詩會傳世流芳,我會笑而不語,因為這不就是原因了麼。
少時就曾讀過泰戈爾的詩,只可惜當時尚年幼,只能是讀讀罷了,而無法去深層次地品讀。而慢慢地長大,時間賦予了我越來越多的感情、思想、觀點,每過上個時間段我便會重讀一次泰戈爾的詩。就像那句老話“溫故而知新”,每一次重讀總會有相比起以往不同的感受。
而在他所有的詩歌中,我最鍾情的,還是那《飛鳥集》。
句子雖是短小但卻不失精幹,又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就像是一朵小而無奇的花,一旦靠近卻能嗅到那奇異的芬香,一直由著氣管慢慢滲透到了你的血液中再到了你的心,那是一種澀甜澀甜的味道。
而要是你問我它到底何處為妙,我會笑而不語,因為當你沒有親自嘗味詩過時我的誇讚都不過只是旁人的一種易被遺忘的評價。
在如今的這個匆忙世界上,對人生對自由對愛情對未來,我們是否該暫停下追逐的腳步靜心地仔細地去思考它們?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聲嘶力竭地去質問這個世界,發洩我們的不滿與欲求不足,而是去靜默地思考。
就像是身邊太多人執著地在達標而從不靜下心來好好地看看身邊的世界,他們總是很忙很趕像是根本無暇顧及什麼。我很喜歡詩,但在這些人的眼裡,我是自己在可笑地浪費時間與精力琢磨著它。
而要是你問還有誰與我同行了呢?在這個疑問上我不再對你笑而不語,因我感到的是孤獨。
太多人行走得太匆忙,而他們總是未來得及好好享受與品嚐生活便將生活囫圇地吞下。有時候我會在思考,生的意義。
對於少年,難道就是不斷地邁向圓滑與被同化?對於成人,難道就是不斷忙碌地工作與隨波逐流?對於老人,難道就是不斷地畏懼著死亡與想盡著方法欲求延年益壽?
你是否深感陷入了不斷迴圈令人煩悶的困境之中?
“我睏乏了,在閒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歇。早晨醒來,我發現我的園裡,卻開遍了異蕊奇花。”
而往往有些時候,一句詩,便也打通了困境。
一開始,我覺得泰戈爾真的是個神奇的哲人,他像是一位無所不知的智者,為我指點著迷津。但是現在我慢慢地慢慢地有了新的想法。
“人們從詩人的字句裡,選取自己心愛的意義;但是詩句的最終意義是指向你。”
就像這句詩說的一般,我開始在想詩人不過是在扮演著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想法實際上卻是屬於你自己的。這樣一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潛在的哲人,我們自己掌握著自己的思想,我們自己書寫著自己的故事,那麼何必將思維禁錮在狹隘的圈子中?何必將故事寫得如流水賬般的不堪?
我喜歡寫東西。而我總是寫得很慢,總是刪了又改改了又刪。
要是你問我為什麼,我這次便會回答你: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在思考我也需要思考,不斷地思考會帶來一輪又一輪的新發現。而思考是需要時間的。
這樣一來你或許會說我是在浪費時間,或許會說我是在荒蕪青春。
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
要是我“浪費”、“荒蕪”得精彩又快樂,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只是想告訴你,停下腳步未必是落後,是為了你可帶著寶貴的東西跑得更快。
那一種精神——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 篇13
讀後感 ,842字“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對話。”最近,我拜讀了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著作—《魯賓遜漂流記》,使我受益匪淺。
書中主人公魯濱遜熱愛探險。在他的一次航海中,他所在的船隻不幸觸礁。除他以外,與他一起的船員都葬身魚腹。可他,並沒有放棄生的希望。他用盡自己的全力游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從此,他開始了二十八年的漫長曆險生活。
他自己蓋房子,做獨木舟。後來,他還學會了種莊稼,做麵包……若干年以後,他甚至還馴服了野人“星期五”,他又在荒島上生活了很多年。直到一六八六年,他們才通過一艘英國船,離開了孤島。
當我鄭重地翻過書的的最後一頁,認真地品玩最後一個字時,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個問號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假如我是魯賓遜,獨自一人在孤島上,能待得上幾天?一天?兩天?我一定會被無邊的困難所嚇倒。更不必說像魯賓遜一樣一個人在這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了。
想想魯賓遜,再想想我們自己。我似乎覺得自己太膽小了。在晚上,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可能便會因風呼嘯的聲音而擔心會有小偷破門而入。可當我細細品完《魯賓遜漂流記》之後,再次遇到這種情況,我便會回憶起魯賓遜,回憶起他在孤島上獨立生活的情景。漸漸地,這種恐懼心理便消除掉了。
在我看來,我們都應該向魯賓遜學習。學習那樣一種不怕困難,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樂觀心態。無論是遇到多大的坎坷,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生活下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爭取堅決不能放棄!要學會像魯賓遜一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善於動腦筋去想辦法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收穫最終的成功果實。
看完這本書,是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然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的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難能可貴。從魯賓遜身上,我體會到了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我明白了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自我的真諦!
啊!那一種精神,是樂觀;那一種精神,是智慧;那一種精神,是勤勞;那一種精神,是挑戰是面對困難永不放棄……讓我們共同向魯賓遜學習,學習那一種精神!
讀《我的媽媽是精靈》有感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2字看了《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本書,我不禁潸然淚下,也受到了許多啟發,更因此也懂得了珍惜。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陳淼淼的女孩子的家庭,她的媽媽其實是精靈,可她卻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媽媽喝錯了一杯酒,才讓她知道了這一切。而爸爸與媽媽約定,等到哪一天她們的女兒淼淼知道了這件事情就要離婚。淼淼知道實情之後再三勸阻父母,但並無效果,最終,他們還是分開了,淼淼的精靈媽媽回到了精靈世界,以後可就再也無法回來了……
這個令人傷感的故事,讓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兼小妹妹玲玲,如果她還在的話,現在應該已經上小學了吧。她是小芳姐姐的親妹妹,記得以前她經常來我家玩兒,和我在一起,一玩兒就是一整天。那一次她來我家玩,我和她一起做了一個風箏,那是我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才做成的。那天下午,我們一起去池塘邊的公園裡放風箏。這地方沒什麼人,而且風很大,是放風箏的好地方。
我們玩得很開心,到玲玲放的時候,風已經大得都能吹斷樹苗了。她放著放著,線就斷了,我急忙上前,可已經來不及了,風箏被吹得很遠很遠了。我埋怨玲玲做事不小心,什麼事都做不好。她不停地向我道歉,可我就是不接受她的道歉,還不停地責備她。她傷心極了,哭著跑了……
半個月之後,我想明白了才發現自己做錯了,於是到她家去向她道歉。可遺憾的是,她因為腦瘤去了另一個世界。
我真的太不應該了,因為那麼一點小事對她不依不饒,連她最後的日子都沒有陪在她身邊,使我最終失去了這個好朋友,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憾。如果時間能夠重來,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珍惜這個朋友,珍惜和她在一起開心玩耍的日子。可沒機會了。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讀《鋼琴小精靈》有感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6字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小精靈嗎?或許它就躲藏在你不經意翻過的書頁裡,或許它就跳躍在你繪製了無數次的圖畫中,或許它也靈巧地隨著你腳下的足球翻滾,或許……在《鋼琴小精靈》這本書中,可愛的小女孩丹妮爾就遇到了一個住在鋼琴裡的小精靈克雷琛多。
故事的開始充滿著傳奇色彩,丹妮爾並不喜歡彈鋼琴,但她的爸爸媽媽卻給她買了一架鋼琴,認為女孩子彈鋼琴最優雅。丹妮爾抵制著練琴,當她迫於無奈開啟鋼琴蓋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小精靈克雷琛多。小精靈既不喝水也不吃飯,它以音樂為生。善良的丹妮爾為了不讓小精靈捱餓不得不賣力彈琴唱歌,在不知不覺中,點點滴滴地積累讓丹妮爾的琴藝越來越嫻熟。
我的心中也有一個小精靈,是一個書法小精靈。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希望我能學會“靜心”與“耐心”,就給我報名了一個毛筆書法班。可是活潑又好動的我,並不喜歡書法,每天站著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是我最痛苦的事情。隨著一天又一天地練習,我慢慢地發現這些橫折、彎勾、撇捺都躍然紙上,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我和它一起談天說地,一起分享喜悅悲傷。我喜歡上了書法,彷彿每天等我寫字的不是老師,不是父母,而是毛筆中的書法小精靈,它不停地催促著我快點練習,不要把它餓著哦!通過不懈地努力,長年累月的書法練習,我和小精靈一起收穫了很多書法的獎項呢!
每個人都曾擁有過一個小精靈,這個小精靈就是你的目標。你要不停地去餵它,不時地去陪伴它,和它成為持之以恆的好朋友。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發現小精靈,懶惰、缺乏耐心的人往往會與小精靈們擦肩而過。守住我們心中的小精靈吧,勤奮和努力,是餵養小精靈們最好的食糧,也是我們堅持做好自己的源泉。
讀《鋼琴小精靈》有感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5字暑假裡,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名叫《鋼琴小精靈》。
書中的小主人叫丹妮爾,她是一個很不愛練鋼琴的小女孩,在偶然的機會中,她遇到了一個小精靈—克雷琛多。因為小精靈以音樂為食,丹妮爾發現她不練琴,克雷琛多就越來越瘦,感覺好可憐,為了餵飽小精靈,她不厭其煩地天天練琴,不知不覺中點點滴滴的積累,給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慢慢地她發現練琴沒那麼可怕,不僅把小精靈克雷琛多餵飽了,而且還將他餵養的胖胖的。因此她的鋼琴水平也有了大大提高。她的老師聽了感動地說:“這孩子彈的太好了,真是奇蹟,真是奇蹟啊!”
讀到這裡,不禁想起我家裡的古箏都快蒙上灰塵了,真覺得有些臉紅,於是,我試著想象著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古箏小精靈,它每天陪我練古箏,我也用優美的曲子去餵它,發現練習起來也沒那麼枯燥了,反而覺得輕快多了。
讀了《鋼琴小精靈》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精靈,它就是目標。時刻提醒我們:“練練琴吧,寫寫作業吧,唱唱歌吧,跳跳舞吧……”它不需要吃各種美味的東西,也不需要穿漂亮的衣服,只需要我們每天去餵飽它,這些食物,就是勤奮與努力,我相信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顆勤奮向上的心!都有屬於自己的小精靈!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7
讀後感 ,598字《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
從詩歌的風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後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
在“五四”戰鬥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寫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後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湧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學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後留學生備受欺凌。後來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巨集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中”為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後,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可以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希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讀文天祥有感 篇18
讀後感 ,573字今天,我讀了一篇關於文天祥的愛國故事,文中的故事情節讓我深受感動。
南宋末年,朝廷已經十腐敗。蒙古貴族的元朝舉兵南侵,宋朝的文臣武將個個膽小如鼠,不是不戰而降,就是棄城而逃。一時之間,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文天祥毫不猶豫地變賣了自己全部家產,充作軍費,招募義軍,文天祥帶領他的軍隊抗擊元軍。然而蒙古族的士兵個個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把文天祥的軍隊打敗了,文天祥被俘。面對元軍的糖衣炮彈,軟磨硬泡,文天祥寧死不屈,在又臭又小的土牢裡關押了四年之久,最後被執行死刑。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問:為什麼別人選擇逃跑,選擇投降,選擇去元朝做高官,去過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卻選擇變賣自己的家產,招兵買馬與元軍抗爭?那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的心。
文天祥為了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想起了劉胡蘭,劉胡蘭為了國家,和那些傷病員,寧死也不告訴日本人傷病員在哪兒。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面不改色心不跳,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被敵人殺害了。她的血染紅了天空和大地,那年她年僅15歲。
15歲,這是個多麼驚心動魄的數字啊!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美好的年齡呀!小小年紀的劉胡蘭,從哪來的勇氣,毅然志向斷頭臺的?我想這時劉胡蘭一定這麼想的:“如果我一個人犧牲了可以換來別人的生命,死而無憾!”小小年紀居然有這樣的愛國精神,真是了不起啊!
我們一定要向愛國英雄學習,保衛國家,建設中國!
讀《我的媽媽是精靈》有感 篇19
讀後感 ,719字暑假時,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是一本幻想小說,它的作者是陳丹燕,讀完之後,我若有所思。
主人公是小女孩淼淼,她非喜歡照相,可是照媽媽總是虛的,照別人是實的。在一次吃晚飯時,媽媽喝了可樂,全身就變藍了。
在一次夜裡,陳淼淼上廁所,看到了媽媽殺她最喜歡的小動物——青蛙,並喝了它的血。她非常害怕,不知所措。爸爸抱住她,並給予安慰。媽媽為了不嚇著自己的女兒,和她爸爸離了婚。陳淼淼非常難過,雖然是精靈,但也是她的媽媽呀!
“我伸手去拉媽媽,可她的衣服像影子一樣,從我手裡一掠而過。我抓到的只是一小塊藍色,而我頭頂上的星星,突然發出特別明亮的光來,輕輕抹掉了我手掌裡最後剩下來的一點藍光。”讀完最後一章後,我才發現,我哭了,心裡想著,或許這就是親情吧。
讀完這本書,有一句話似乎很適用來形容這本書——如果這種異次元間的情感關係不真實,幻想世界也不能真實。
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晚上,我慢慢閱讀,眼淚也是不斷的往下流。望了望正在休息的爸爸媽媽,我問我自己:“假如你的媽媽是精靈,爸爸也一直瞞著你,你會接受媽媽,並原諒爸爸嗎?假如他們分開了是因為你,你會挽留嗎?”
“會!”我的心裡立刻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原圍很簡單,我不想讓平時顯而易見的愛離我而去,並且如果他們分開了是因為我,那我寧願天天都裝出一個若無其事、開心的樣子。在我看來,一個幸福的家來源你的父母,如他們不快樂,你也開心不起來。
想完這個問題,我的心情隨著平靜的夜晚,安靜下來。想著自己是精靈,彷彿進入了二次元空間……
讀《紅船精神》有感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53字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1921年,在嘉興南湖的一條船上,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我們今天所獲得的幸福生活,都是黨給我們送來的。中國共產黨歷經多少困難,面臨了多少難題,才為人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許許多多的人都因為為了革命,而現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是黨的傳播者,要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共產黨。我們的國家發展都離不開共產黨。我們敬愛的習總書記更是經常發表關於黨的講話。
毛澤東作為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多次在水深火熱中挽救共產黨。那時的中國還是動盪不安,危機四伏的年代,而毛澤東就出生在這個年代。滿心抱負的他決定改變這一切。反叛父親的他創辦了《湘江評論》,宣傳共產黨思想。1927年9月,毛澤東毅然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從文家市出發,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當時的許多領導者都批判說毛主席時右傾逃跑主義。不久,毛主席被撤銷了一切職務,但是他不氣餒,不灰心,以革命事業為重。那時的毛主席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有了毛主席這樣精神,中國共產黨才開闢了第一塊農村革命很據地。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在開國大典之前,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一個人,他就是陳望道。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編寫出了《共產黨宣言》,而陳望道就是第一個翻譯他的人,他的翻譯,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共產黨,他的翻譯,為革命者照亮了道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陳望道返回杭州。來到浙江一師當國文老師。在學校裡,他積極主動得配合校長經亨頤傳授白話文。他們以學校為大本營,向學生傳授音節字母,讓學生用國語課本,大力推進中國思想和中國教育,不再受外國人壓迫。因此,陳望道在浙江一師做的貢獻數不勝數。1920年8月,第一個《共產黨宣言》問世。正是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後來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了中華大地。
關於革命,還有許許多多的背後工作者們在默默的付出勞動。他們不需要榮華富貴,現在的共產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最後,讓我們用最崇高得敬意對革命工作者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