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文盲》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假文盲》有感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32字“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一對母子正趕著坐公車回家過年,來到了車站。在一條專為母子開闢的通道上,擠著四個大男人。母子被擠在一旁,無奈地看著被霸佔的通道。
那擠在通道的男子們一看就是知識分子。你瞧,離“母子上車處”僅有一步之遙的那位,他身穿華麗的皮襖,一看就是個有錢的大老闆。他雙手插在兜裡,一副不屑的樣子,看著就讓人生氣。第二位男子身穿軍大衣,頭戴軍帽,看起來像是一名軍人。但他還假裝不認識字,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著那格外引人注目的五個大字,一邊搔著頭皮,但還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那兒。第三位和第四位面目和藹,一個戴著眼鏡,一個戴著口罩,看起來像是兩位救過死扶過傷的醫生。那婦女一看有機會便上前質問,卻被胡罵一通,只能無奈地站在“母子上車處”之外,忍受著迎面打來的風。
這是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的一幅漫畫,名為《假文盲》。看完這幅漫畫,我為那對母子打抱不平。圖中的四個男人西裝夾履,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把一對真正需要方便的母子晾在一旁。諷刺了社會中哪些只顧自己利益而沒為別人著想的“假文盲”。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假文盲”現象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在馬路旁,豎立著標著“不可亂人垃圾”的牌子,但一些人好像跟它過不去,偏要在這兒丟垃圾,但垃圾處理站就在不遠處;在圖書館牆上標著“請勿吸菸”的標語,但一些進去補充知識的人卻不由自主地抽出煙,拿出打火機在吞雲吐霧;十字路口紅燈亮著“眼”,可人行道上人有行人過往……這些人不都是“假文盲”的縮影嗎?
我想,生活中的這些假文盲看到這幅漫畫,一定會面紅耳赤。假文盲,醒醒吧!讓我們攜手建立愛心,幫助那些貧困、弱小的人。讓我們手拉手,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園。
觀假文盲有感 篇2
觀後感 ,552字今天,我在課本看到了一幅漫畫《假文盲》。看完之後,我忍不住有些氣憤—為社會上那些“假文盲”不按照規則辦事。
漫畫中畫著:一個寒冷的冬天,在一個車站的候車點,有一對母子被擠出了“母子上車處”。原本屬於這對母子的綠色通道已經被四個身穿大衣、身材魁梧的男人佔了。
通道口處的牌子明明寫著“母子上車處”,難道這四個人沒有看見嗎?是他們看不見、不識字,還是他們不想看見?他們佔用了“母子上車處”,只為了自己能快點上車,而不考慮那些有需要的人士。“母子上車處”就是為了照顧那些媽媽和孩子可以優先上車的綠色通道,然而這些身強力壯的大男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當起“假文盲”,跟一對柔弱的母子搶起位置來,真令人汗顏!
看看我們這個社會,還有多少“假文盲”啊!草坪上明明豎著“不能踐踏草地”的牌子,可是有一些人就是要在草坪上踢足球、休息;馬路上的紅綠燈旁寫著“紅燈亮時不能右轉”,還是有人闖紅燈,造成了交通事故;牌子上寫著“不要隨地亂扔垃圾”,還是有人把垃圾亂扔一地;洗手間貼著“請節約用水”,但還是有人開啟水龍頭後不關,讓水白白流失……一系列“假文盲”只會讓我們的社會秩序越來越糟,讓我們生存的地球越來越醜陋,這將會多麼可怕!
讓我們都來杜絕“假文盲”,一起做個文明人吧!讓地球因為我們而變得更美麗,社會更溫暖!
觀假文盲有感 篇3
觀後感 ,739字今天上課時,老師讓我們欣賞了一幅漫畫,他是著名漫畫家華君武所畫的,這幅漫畫的名字叫做—《假文盲》。這幅漫畫耐人尋味,還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
畫中,勾勒了這麼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外面雪花紛飛,地上白雪皚皚。一位婦女,發現家裡幾乎彈盡糧絕了,沒辦法,只好抱上兩歲的孩子,去車站乘車到糧店。
她來到車站時,已是正午,外面卻仍然雨雪交加。她穿著厚厚的棉衣,卻還是非常寒冷。他在人山人海的車站中穿行,終於找到了標有“母子上車處”的站口。她走過去,正準備上車時,忽然來了四個大男人,吵吵嚷嚷地把這位婦女擠開了。婦女既生氣又奇怪地問:“你們幹什麼啊?沒看到這兒是母子上車處嘛?”那個領頭的男人一聽,竟這樣厚顏無恥地回答:
“這是什麼意思?這塊牌子上標了‘上車處’,那都是上車的地方,我還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
婦女聽後,氣不打一處來,但她又有什麼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四個男人悠然自得地上了車。她心想:這都是些文化人啊!為什麼會……
我看到這裡也想起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假文盲”,比如:草地上明明白白立著“不能踐踏草坪”的牌子,偏偏有人視而不見,反而故意去踩草;路中央的欄杆上明明白白寫著“禁止翻越護欄”,偏偏有人為了圖個方便,忽視生命安全,故意去翻護欄……社會上的“假文盲”其實就隱藏在我們身邊。
相反,另一些人遵守社會秩序,對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雖然這些貢獻不算特別偉大,但是積少成多。這和那些“假文盲”幾乎“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認為,只要那些“假文盲”肯於改正,對社會多做一些貢獻,那還是好公民;但是,如果繼續破壞社會秩序,屢教不改,那他的下場只有一個—不得好死。
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社會中的“假文盲”少一些,多一些對社會有所作為人吧!
《假文盲》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86字今天,我在語文上看到了一幅令我難忘的漫畫:在在車站的一處上車通道上方赫然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母子上車處,可是就在這個牌子下面,卻站著四位身強力壯青年,他們全都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把本該從這裡上車的母子擠到了一邊。
這四人中的第一位身穿一件棉襖,看起來應該是個有文化的人,可是他站在隊伍最前面,卻對牌子上的大字視而不見;第二位頭戴一頂棉帽,看起來也是個斯文的人,可是他卻眯著眼睛安之若素的樣子;第三位穿著一件時尚的棉大衣,腳上是擦得鋥亮的皮鞋,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第四位帶著口罩遮住面部,好像也很淡定。他們都是毫無節操的假文盲。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假文盲,例如,圖書館的書架上明明寫著:看完請放回原處,可是有很多人卻不這樣做,人走了,書還放在桌子上;在車站裡,明明掛著“禁止吸菸”的牌子,可還是有人卻不管不顧,怡然自得地抽著煙,影響別人健康;小區的分類垃圾桶裡還是有很多人亂放垃圾,甚至有人直接把垃圾丟在垃圾桶邊上……
從這幅漫畫中我體會到假文盲自私自利,不遵守社會公德,危害他人利益,危害社會文明。希望假文盲都能改過自新,發揚文明風格,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假文盲》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45字語文書上有一副極富諷刺性的漫畫:《假文盲》。畫上候車處的牌子上端端正正地寫著五個大字—母子上車處,而牌子下面卻站著四個高大挺拔的男人……
故事是這樣的:
一位懷抱孩子的婦女剛走到“母子上車處”排隊,一個身穿厚棉襖的男人快步走了過來,搶在了婦女的前面,緊接著,又有一個男人一邊美滋滋地抽著煙,一邊走了過來,濃烈的煙味嗆得孩子咳嗽了幾聲,婦女趕緊抱著孩子離開隊伍站到了遠處,過了一會,又有兩個男人陸續來到“母子上車處”,婦女抱著孩子焦急不安,卻又不知所措,她無可奈何地望著這四個身強力壯的男人……
故事中的男人很過分,為了自己的方便而而像個文盲一樣無視赫然矗立在身邊的標示牌。其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公交車上一般都會有標牌提醒:先下車,後上車;不許插隊;前門上車,後門下車。可是每次公交車進站後,剛一停車,很多人就爭先恐後地搶著上車,甚至從後門上車。他們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假文盲。
假文盲自私自利,損害他人利益,令人討厭。拒絕做假文盲,遵守秩序,做一個有社會公德心的文明人,從我做起!
假文盲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51字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早上,大家都急急忙忙且不情願的早起去上班,在一個火車站裡,人來人往。在一個牌子上寫著“母子上車處”的火車站檢票口,四個男人光明正大的站在了那裡!我想問,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第一個男人,身穿貂皮大衣,雙手插兜,腳上的皮鞋可真是昂貴看這架勢,不是總監就是個老闆,怎麼看也不像個不識字的鄉下人,可在這個北風呼嘯的早晨,他卻為了省時間而幹出了這樣不道德的事情!真是無恥!或許是心虛吧,這個人雙眼緊閉,心裡或許還有兩個小人在爭論吧。
第二個男人更是讓人氣憤了!頭戴軍帽,身穿軍衣,腳穿軍鞋,身份已經很明顯了,軍人!這是要把人的肺給氣炸的表現啊!身為軍人,居然這樣明目張膽的在這裡站著!軍人是什麼?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嗎?他這是在幹嘛?為人民添亂嗎?看啊!做著這麼缺德的事情,竟然還在悠閒地帶著耳機聽音樂?!真是厚顏無恥!
第三個男人也是同樣的讓人生氣,一身氣派的羽絨服,頭上則是一個冬天保暖的帽子,腳上的皮鞋鋥亮鋥亮的,幹出這種事,心靈簡直是烏黑到極致!又大又圓的黑眼鏡架在鼻子上,怎麼說也是個知識分子呀!光天化日之下幹這種搶佔別人上車處裝假文盲,真是太無恥了!
第四個男人也是一身名貴的大衣,價格不菲的皮鞋,也許是知道這種事不道德,他戴上了一個大大的口罩,估計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叫囂著“不要碰到熟人,不要被認出”的話吧!哼!被人認出也活該,怕被看見還做這種事,這種人是最不配被上天眷顧的!
因為位置被四個男人佔住了,所以真正應該站在那裡的婦女和她懷裡熟睡的孩子被擠到了一邊。天,寒冷的讓人發抖,婦女穿著單薄的衣服,冷的瑟瑟發抖,不停的跺腳,一直看著這四個缺德的男人,眼神裡,憤怒與無奈交織在一起,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看啊,隨著社會的變更,原本樸實的人們,少了一分實在,多了一分精明。可以說,現在的人們,老實的人已經算是稀罕的了。現在的人們,少了對彼此的關心,多了不考慮別人感受的自私。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僅有的樸實人都精明起來,那我們人與人之間,信任減少,懷疑增多,到頭來累的不是自己嗎?所以,我呼籲,大家都不要一如既往地自私,關心一下別人,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同時,我也想對還在計謀著怎樣算計別人的人說聲:“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假文盲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21字今天,我看了一幅名為《假文盲》的漫畫。它不僅讓我憤憤不平,同時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就在寒冬中的除夕,呼嘯的北風有一下沒一下地颳著,路邊的小樹被吹得左搖右擺。街上零零散散的行人,卻獨獨火車站裡人群無數而熱鬧非凡。上車處旁,醒目地插著一塊大牌子,上面“母子上車處”五個大字在燈光之下熠熠發光。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本該和諧的場面上,卻站著幾個身強力壯的大男人。
這四個蠻不講理的人中,站在最前面的是一個滿臉肥油的大胖子。他挺著一個比西瓜還打的啤酒肚,可他穿著講究,皮鞋擦得鋥亮,看起來是個既有錢又經綸滿腹的人。可他的眼睛卻直勾勾地盯著前方,一副“我不認識字,我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抄傢伙打他一頓,說他虛偽。
排在這個胖子後面的是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男子,穿著軍綠色的皮大衣,帶著又大又厚的帽子,腰桿挺得比軍人還直。這個男人應該也看到了這是母子上車處,可為了早些回到家。實在是受不了良心上的譴責,乾脆把眼睛閉上了。為此也當了一回假文盲,虧他能想出這掩耳盜鈴的辦法……
這時,一個抱著尚在襁褓裡的孩子的媽媽走了過來。可當她看到母子上車處被那四個假文盲男人佔了時,一臉的憤憤不平,就連那個小孩子也不滿的哭了出來,直到滿臉通紅。可無奈自己身子實在是單薄,也懶得和他們比那堪比城牆的厚臉皮。只好在心裡批評了他們一頓,怯生生地站在了一旁。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也有著諸如此類的假文盲:儘管草坪上赫然豎立著“禁止踩踏草坪”的標誌,可依然有人明知故犯,甚至更過分的直接踩出一條路來;有的明知出國旅遊一定要講禮貌,可又有那麼多的人在文物上可下“到此一遊”的字樣……、
面對如此之多的假文盲,我也感到很悲哀。因此,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樹立起公德心,不要只求自己的利益,要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有素質的好公民。
羨慕自己——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8
讀後感 ,759字輕合上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優美的文字,細細想著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蘊藏的思想與感悟,竟有一絲疲倦不知不覺中在腦海間蔓延開來,訝異於自己居然看了一會書,居然就有點累了。但仔細想想,也該累了吧,看了快兩個小時的書,每一篇文章看完後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達,去和她作關於這個話題思想上的交談,大腦工作了這麼久,的確思維也累了。
好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吧,看書把自己看累到,不過也確實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我自己深入進去,仔細思考,細緻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點羨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種種實驗與講座,想到那麼多的科學院士為我們講解知識時愉快與滿足的神情,想起參觀的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個個精巧的實驗,想起我們為了知道原理而把講師圍成一圈的場面……想起那樣充實而又精彩的經歷,不由得為自己而慶幸,羨慕自己,這樣聚集了科學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機會去聆聽一二,去了解,參觀。
於是又想到幾天前那個在興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藍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擴散。滿天的星斗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上,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送來那來自宇宙深處多少億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樹林,日初照,陽光悄悄滲進那被參天古木所籠罩出一片陰翳的小路上,晨風帶來些混雜著微潤的泥土和新鮮樹葉的氣息。羨慕自己,那樣美,那樣不可思議的場景,居然被我遇上,讓我有機會去享受。
張曉風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她暗暗嫉妒那些因為習慣而“處美不驚”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許完全沒有必要。像她這樣會寫出“感謝生活專寵自己”的人,必有一顆懂得羨慕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往往會時時慶幸自己的幸運,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羨慕自己,是通往美好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篇9
讀後感 ,653字一直都很好奇林清玄的文字,在真正的閱讀之前,禪意,冗長,人生哲理是我對林清玄筆下的三個看法。
最初,它吸引我的是它清雅的封面:一朵水墨的出水芙蓉靜靜地盛開著。再加上心中對林清玄的好奇,毫不猶豫就買了它。
翻開書,淡雅的就像是它的封面的文字展開。淡淡的禪意充斥在字裡行間卻沒有晦澀難懂之感;一段段故事拼成的文章,沒有讓人覺得冗長厭煩。沒有耳熟能詳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瑣事感悟。
靜心平氣的翻看著,陷入了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每看完一篇都覺得自己知道了什麼,卻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明白了什麼。
最喜歡講老人茶的那一篇:古老的房子,沒有特殊的雅間,只有簡陋的大廳,簡陋的櫃檯,簡陋的桌椅,簡陋的茶具;櫃檯上倚著一個頗為醜陋的老嫗,這樣的一切構成了這樣一間茶室。但這樣一間茶室卻備受林清玄的喜愛,甚至因為它的消失而感到深深的惋惜。這是因為這家茶室是有著不同於現代社會的平和、寧靜與舒緩,流經這裡的時間都彷彿慢了下來。一杯茶,一盤點心,坐在長凳上靜靜消磨掉一下午的時間,看著屋外的雨淅瀝瀝的下到地上,看著西方的天空慢慢被渲染成紅色,朵朵雲漸漸成為了火紅的晚霞。
在快節奏生活中隨波逐流的我,一直羨慕著,企盼著能有這樣一個下午。曾經的一個下午,有著我最期盼的環境,本打算捧著一本書,坐在窗前聽外面的雨聲,享受悠閒時光。但橫生出的各種事讓我的計劃徹底泡了湯。之後享受時光就成了我的一種奢望。
林清玄是佛學大師,但他不是寺廟裡的老僧,滿口“阿彌陀佛”令人厭煩,他文章中的淡淡禪意如花的馨香靜靜滲入人的心房,讓人舒服平和。
堅定信念,守望夢想——讀《達爾文傳》有感 篇10
讀後感 ,1833字讀完《達爾文傳》,我對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謹以此文來記錄我的感受。
達爾文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頗有名望的醫生。小時候的達爾文成績平平,然而他卻總是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採集各種昆蟲和植物標本、釣魚、掏鳥窩上,因此在大人的眼中,達爾文實在是個過於頑皮、不成器的男孩,整天不務正業。
為了讓兒子學一門正當的技藝,父親希望達爾文以後繼承他的事業,於是將達爾文送進愛丁堡大學學醫。但是醫學院枯燥的課程無法激起達爾文的學習慾望,由於好奇心的驅使,達爾文仍就每天去池塘採集各種動植物標本、去野外觀察鳥類,這使得他在學醫的道路上半途而廢了。
父親終於明白達爾文不適合學醫了,在經歷了一輪周折之後,父親決定讓達爾文去讀神學,將來做一個牧師,不僅能拯救人的靈魂,而且會有穩定的收入,最終達爾文采納了父親的建議。然而,他卻在足夠多的業餘時間裡故態重萌---大大滿足了自己的第一大愛好,就是野外採集,尤其是採集昆蟲。在此期間,達爾文結識了亨斯羅、塞治威克等有名的生物學家,在他們的指導下,達爾文打下了紮實的科學根基。
讀完了神學的達爾文,正準備回到家鄉做一個普通的牧師之前,卻收到了亨斯羅教授的邀請---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去參加“貝格爾”號艦的遠洋航行,於是達爾文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道路。歷時五年的遠洋航行生活是枯燥的,常常好幾個月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看不見陸地,但是達爾文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而且,在航海期間他每天都勤勤勉勉地做著日記,養成了安靜思考的良好習慣。五年的航行經歷實在是過於豐富,這讓達爾文蒐集了大量的標本。尤其是在經過加拉帕戈斯群島和火地島這兩個地方的時候,達爾文的所見所聞更是為他後來尋找人類的起源埋設了線索。五年的航行生活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生涯,回到家鄉之後,達爾文果斷放棄了牧師的工作,他開始一門心思地整理標本和思考問題,最終舉世震驚?O《物種起源》問世了,達爾文的夢想終於實現。
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是的,縱觀達爾文的一生,不難發現,最終還是他的夢想指引著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蕭伯納卻說“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人生在世,沒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而如果只有滿腹志向卻不付諸任何的實際行動亦不可取。若想堅守住理想信念並使其實現,讀完《達爾文傳》,我總結出以下幾點要素:
一、良好的習慣很重要。人們都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達爾文從小就養成了愛思考、勤動手、及時做記錄的好習慣,這為他能夠在五年的遠洋航行中搜集大量的資料奠定了基礎,同時他的航海日記也為《物種起源》一書的編撰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達爾文的成功與其良好的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優秀的精神品質很重要。陶鑄說:“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有理想,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只做物質的主人而不做物質的奴隸的人”。從達爾文的身上,我們看到耐心、勤勉、仁慈、謙遜、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敢於為夢想堅持到底等優秀的精神品質,這些優秀的精神品質使得達爾文在遠洋航行中,不顧外界條件的艱苦,仍然能夠忘我地工作。達爾文的成功與其優秀的精神品質密不可分。
三、機遇是實現理想信念的關鍵。拉羅什富科說:“不管人們怎樣誇耀自己的偉大行動,它們常常只是機遇的產物,而非一個偉大意向的結果”。在達爾文的成長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大師。從愛丁堡到劍橋,達爾文有幸遇見了格蘭特、亨斯羅、塞治威克等生物學家,他們是達爾文的啟蒙者、和塑造者,正是他們的出現,才推動了達爾文的進一步成功。由此可見,達爾文的夢想之所以實現,與其機遇密不可分。
四、學問出於好奇與探索。亞里士多德說:“學問出於閒暇與好奇”。就達爾文來說,這兩方面他都有了:對於博物學,他從小就充滿好奇;此外,他還碰巧擁有閒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達爾文總是喜歡蒐集動植物標本,並常常去池塘採集各種小動物做解剖;在他的閒暇時間,他還去參加各種學術聚會,拜訪學界精英。這使得達爾文積累了很多博物學的知識和本領。由此可見,達爾文的夢想之所以實現,與其好奇之心和探索之心密不可分。
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猶如和高尚的人談話”,讀《達爾文傳》,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我認識到了理想信念對於我們成長的重要性。理想和信念之於人,猶翅膀之於鳥,理想和信念是飛翔的翅膀。堅定信念,守望夢想!我將帶著我的感悟努力走好接下來的路程,不負青春,實現我自己的理想。
讀《大自然的文字》有感 篇11
讀後感 ,695字今天,我讀了《大自然的文字》這篇小說,讓我懂得了大自然中的文字是無數的,是有趣的。
剛讀這本書,我有種種疑惑,大自然真的會寫字嗎?其實在大自然中,星星在夜晚就像一個路牌,望望星空,找到北極星,有北極星的地方就是北方,即使沒有指南針,北極星也會照亮回家的路。
雲朵,像一位悠閒的老師,當你不好好聽課的時候,它會嚴厲地懲罰你。天空中,白絲帶似的雲在飄蕩,它會警告你,捲雲不會有好天氣,陰雨天要來。當天邊向你伸出鐵砧似的雲的時候,雷雨在慢慢向你靠近。
當你沒看天氣預報,沒關係,大自然會幫助你。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燕子在空中偵察天氣,飛很高天很晴,飛很低雨很大。白嘴鴉為你報春天來了的喜訊,大雁幫我們告別秋天,鶴幫我們迎接暖和的日子。
我們走在大自然裡,看到一塊石灰石,就像讓你翻閱一本歷史書,它從海底貝殼,變成大地上的石灰石,讓我們知道這裡從前是一片海洋。森林裡的大石頭,披著青苔,讓我們由然而知它沒有晒過陽光,想想它的經歷,該是冰川帶它來這的。
大自然是美麗的,也是可怕的,它也會教訓人,當你不認識大自然的文字,五彩繽紛的有毒食物常常會教訓你!
自然界中的文字是美妙的,是不計其數的。一顆小星星,一塊小石頭,一個異常的雲,都存在無數的奧祕,我們在大自然中多留心,就會了解到許多大自然中的文字,這些文字對我們很重要,很有幫助,對於那些不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他們會有相當的懲罰。這些文字是很有趣的。大自然像一本書,我們做大自然的夥伴應該多學習,多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讓大自然做我們的老師教會我們更多知識!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我們遇到問題一定要多善於請教,善於觀察,那樣你會發現更多的奧祕。
真事隱,假語存——讀《紅樓夢》有感 篇12
讀後感 ,912字《紅樓夢》以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講述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走向衰敗的過程,也反映了曹雪芹的親身經歷,暗示著社會的腐朽。
賈寶玉自小備受賈母疼愛,也養成了他頑劣,任性的性格。他憎惡封建禮教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寶玉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你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這隻因封建觀念中,男子必須讀書做官的觀念,寶玉憎惡這些世俗觀念,便整天和一群女兒們廝混,追求隨性的生活。曾經的寶玉是一個風流公子,苦苦追求真愛卻一直無果,直至林黛玉進入賈府。
黛玉由於母親早亡,他的父親把她送到了賈府,她在賈府中無依無靠,無權無勢,遭到別人的冷落,還依稀記得黛玉葬花的場景,黛玉見風吹落花飄滿地,不忍落花隨水流到汙濁之水中,便用絹袋裝好埋入土中,讓落花隨土消散,黛玉用落花比喻自己的處境,留下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嘆。
寶玉第一眼見到林黛玉,便被她那傾國傾城貌迷倒,兩人從此深陷愛情之中。可這段姻緣卻不被被人看好,在別人眼中林黛玉只是一個叛逆任性、心胸狹隘、小家子氣的女兒,可寶玉卻獨愛黛玉,黛玉從來不勸寶玉追求功名利祿,也正符合了寶玉的性格,清高脫俗,正是這兩人性格的描寫。
在書中人物的眼中,黛玉遠不如出身高貴、舉止嫻雅、端莊穩重的薛寶釵,寶玉和寶釵才是金玉良緣,可是林黛玉的出現卻擾亂了這一切。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事正是封建禮教的表現,婚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寶、黛、釵無一落得一個好結果,賈寶玉和薛寶釵成了封建制度的犧牲者,可結果也沒如書中人物所願。
《紅樓夢》最終的結局批判了曹雪芹所在時代的封建,黛玉在寶玉取妻那一刻含淚而終,寶玉悲傷出家,薛寶釵抱憾終生。在這樣的社會時代,沒有一個人有一個好結局。賈府由榮華走向沒落,直至被抄家,也暗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敗,表達了曹雪芹對他所處社會的厭惡,他能在家境敗落,生活貧困的情況下完成這一著作,也著實令人敬佩。
讀罷紅樓夢,心中產生了諸多感嘆,因書中悲傷結局而感嘆,因封建風俗所感嘆,讀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很多,其中細膩的描寫使我閱讀得更加細緻,也培養了我的耐心,這會是我人生一筆財富。
真事隱,假語存,這其中奧祕我還未完全參透。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讀《培根論說文集》有感 篇13
讀後感 ,768字在收錄培根集中體現哲學思想的58篇隨筆中,我感受到了培根的文筆簡練優美,更重要的是極富哲理性、透徹深刻的道理衝擊我心靈的侷限。
論讀書
讀書學習主要是為了增長才識。“學習關於修養的知識,會使你在談吐上溫文雅緻。學習關於發展事業的知識,會對你在處理事物做出判斷時大有益處。”讀書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太過書面化。學問最終都是要經過檢驗與鍛鍊的。學問如果得不到實踐的檢驗,極為面向顯得過於呆板。
讀書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書適合不同的人。有些書只要去讀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書應當盡力通讀,有些書要精細去讀,反覆細讀,而有些書只需瞭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博物使人深廣,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由此看來,人的各種缺陷,都是可以通過學問來補救的。
論美
“對於人的美,雖然容貌可能並不嬌麗,但是舉止嫻雅氣質端莊,身份嚴謹,擁有高尚心靈,那麼這個人才是最美的。”人的行為之美是勝於榮脈之魅的。而“暮秋之色更美”是說,一個人雖然用菸頭眉毛,但是缺少老年人所具有的修養和德行,所以年輕人往往得不到美好的讚譽。所以美最重要的是德行之美,修養之美。
論速度
“真正的快捷其實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若果有了速度,可以用相等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但過於最求速度,做事就充滿了危險。“以緊密的手段縮短做事時間是一回事;而以省略手段縮短時間,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做事時,不能一昧的最求速度,也要保證質量。
人生是一個甦醒的過程。這一刻不能夠寬恕的人,下一刻就會得到原諒;這一刻不能接受的道理,下一刻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在培根58篇隨筆中,雋永的名言警句使我深刻。使燥亂的的心得以沉澱,客觀地認識世界。在其中的故事及深刻的道理中,我得到反省與思考。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深刻的學問必定是人生路程中難忘的景色。
讀《千字文》後有感 篇14
讀後感 ,823字小時候,老師讓我們背誦《千字文》,雖然過了很久,但還是清清楚楚的記得內容,只是當時我們無知,還未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麻木的背誦。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他其中的道理。《千字文》是五代後梁周興嗣所寫,據說他寫這本書用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看到他的時候,他的頭髮全白了,可見其用心之甚。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全書僅一千個字,卻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農業、礦產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的內容,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識全書。這本國學經典讓我們增長的知識。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這句話讓我難忘,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外接受師傅的訓誨,在家遵從父母的教導。對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要像是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我們要以孝為先,孝已經成為我國的傳統美德,“孝”不僅僅是孝敬父母,也要尊敬長輩,待他們如父如母。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之間要相互關心,因為同受父母血氣,如同樹枝相連。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我自己有兩個弟弟,我們雖然有些小矛盾,但後來還是雨過天晴,不離不棄,就是因為我們是同一個父母生的,就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和理解。我的朋友和我取長補短,我在學習上及生活上的疑惑,我們都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氣氛仍然融洽。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結義廉退,顛沛匪虧”這句話的意思是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無論在何地何時,即使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正義的氣息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對每一個人都要關心,給他們溫暖。
《千字文》這一國學經典,至今流傳了1400多年,孔我相信,只要現在我們能好好去理解他的意思,在未來及千年後,這本國學經典一直會流傳下去,那些炎黃子孫一定會看到他們的祖先為他們留下的為人之道。這本國學經典著作,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讀《假如我有一季生命》有感 篇15
讀後感 ,880字在漆黑的夜裡……一盞小小的煤油燈,卻能給人帶來一絲絲的溫暖。但這只是短暫的安慰,因為總會有油盡燈枯的時候。
生命就正如這盞煤油燈一樣,總會有盡頭,但人們往往對此感到恐懼。害怕有這樣一天的到來。
心臟像鬧鐘一般“滴答……滴答……”不停跳動。假如我有一季生命,我會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把自己想做,而又沒有完成的事完成。珍惜留在親人朋友身邊的分分秒秒。我還會用僅有限的時間裡,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
我們的生命是一次偶然的結合,母親要懷胎十月生下我們,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事、遭遇挫折時,身邊總會有父母的鼓勵支援、朋友的扶助。因此,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它還屬於我們的父母、朋友。我們在生的時候,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慮是否傷害到身邊的人,離開時也要顧及他們的感受。但是有的人並不是這樣想。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小小的挫折,竟然自私地自行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他們卻完全沒有顧及到自己父母的感受。使他們的朋友,以及所有關心和愛他們的人,都因他們的自私而傷心流淚。難道他們還可以忍心如此的自私嗎?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當中,有些東西失去了,或許還會有機會重新取得。但生命每一個人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了將不能夠再重來。因此,我們就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沒有了生命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人物為了民族的榮辱、國家的繁榮、人民的生活,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用鮮血換來今天的這一切。文天祥在國家面臨滅亡,自己面對即將淪為階下囚和賣國求榮的選擇的時候,他毅然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沒有了林則徐的虎門硝煙,沒有了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怎會有現在強大的中國、幸福的我們呢?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嗎?
以前的生活沒有電腦、空調、電話、電燈,學習條件惡劣,人們也能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堅強地生活過來。如今,國家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D輕生嗎?
人生不會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只要我們樂觀地面對生活,暴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我們要勇於克服困難,決不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讀《弟子規》有感 篇16
讀後感 ,1195字“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靜靜地閉上眼睛,接受這聖賢智慧的洗禮。心兒像過濾般明淨,沒有了塵世喧囂,沒有紛塵雜擾,留下來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坦蕩。
《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向我們講述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有餘力,則學文”。一個人的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那麼他將被社會所淘汰。一個沒有知識的民族,將會成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孔子苦讀《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磨斷了三尺,而後成為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一代宗師,與之對知識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學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處,讀完畢,還原處。”一個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總會讓我們賞心悅目,並很快投入到學習中。相反,一個雜亂骯髒的學習環境只會讓人嗤之以鼻,讓自己身處其中煩躁不安。劉禹錫雖身處陋室,但“惟吾德馨”,在這樣寧靜祥和的環境裡,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於是陋室不陋。歸有光的項脊軒中,雖然“室僅方丈”,但“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仍有一番別緻情趣。陋室因書香而不陋,學文因書香而充實。
成學貴在專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字就會歪歪斜斜,就難以收到顯著的成效。伯樂學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於是後來便有了“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之說。於濂在致東陽馬生信中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這都說明一個人的成才,往往是紮根於對某一知識的專注。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才能收到顯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豐碑。
學文卻力行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成行,不學文,任已見,昧理真。”如果我們只懂得死啃書本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只知道埋頭苦幹而不去學習,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我們永遠只能當“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決心要“格”院子裡的竹子,結果搬了一條凳子裡想了七天最終以頭痛宣告失敗。這便啟示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踐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學文不力行只會導致失敗。再放眼看,諸葛孔明便是一個懂得學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戰中,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致使曹操敗走華客道;在城牆上,他羽扇綸巾,橫賦絃琴,大擺空城計……只有懂得學文與力行相輔相成,幾步忘記學習,又能付諸實踐,我們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別緻的情趣,難道不是嗎?
學文需室“香”,成學貴在專,學文且力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有效的學習經驗,那麼“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在漫漫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能苦中作樂,收穫人生道路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生彰顯光彩。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我趕走朦朧的睡意,翻開書的扉頁……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7
讀後感 ,1423字讀完了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425頁,期間的感受很難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達,剛開始時,讀起來有點澀,有點苦,到後來,越讀越覺得酣暢淋漓,蕩氣迴腸,溫暖熨貼……在品讀《中國文脈》的過程中,如傾聽一支穿越三千年時空的清雅妙曲,蕩氣迴腸,暖意氤氳,頭腦清明。
餘秋雨先生像一位畫壇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飽蘸深情的筆墨,大氣磅礴地勾勒出漫長的中國文脈畫卷,流露對中華文學家園的滿腔撫愛和關切之情,時而工筆重彩,繪聲繪色;時而妙筆生花,汪洋恣意;時而清新點染,靈光流動……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從五千年的蚩尤黃帝時代開始記載歷史,於是文學開始它永無止境的行走了。過了大致兩千年後,它在平和、安詳、尋常、世俗的黃河流域找到了《詩經》,讓新生的文脈開始走上旅途。
中國文脈跌跌撞撞吟唱著一首首《詩經》,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齊放、絢麗多姿、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時代。行吟在江風草澤邊,穿著衣飾奇特的屈原如約而至,他孤傲而天真,悽楚而高貴,離群而憫人,塑造了懸崖獨吟曲,拉出了詩人的文脈。
到了漢代,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的司馬遷在獄中以從容真切的樸素筆觸、錯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記》,散文接手了文脈,文脈在此變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繪出了中國歷史的魂魄。
三國時期,叢林邊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從亂世之中強悍地接續文脈,隨後緊接著的是風骨飄逸,才德兼備的怪才學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學的賞顧,嵇康在刑場之前暢彈《廣陵散》更是將那種絕倫的聲調和情感震撼於世。響徹著自然之音的田園之中,氣定神閒、流淌潔淨淡遠之氣的陶淵明用他窮苦的凡人之軀高高舉起了文脈。
唐朝則是一場審美的大爆發。因著機緣巧合,北方曠野和南方巷陌間文化靈魂的融合,政治帶動著文化瘋狂地不可一世。文學自立而冗長,豐富而挑剔。詩即是如此,文亦出採,各種文學都以最強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唐詩巍峨頂峰瀟灑行走的幾男子:李白、杜甫、王維等成就了這麼一個文化藝術史的傑出時代。
五代十國,南方詩文仍在,南唐李後主李煜為開創“詞”的先例,讓明月夜風感受到:中國文脈從未停住過。
宋代,政文貼近,文人當政,數個同時足踏在文化巔峰和政治巔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蘇軾造就了中國文脈的慷慨激昂。
元朝的戲劇隨著文脈的涓涓細流顯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一舉奪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明清兩代之期,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枝獨秀,全方位地探尋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滅,撫慰了中國文脈五百年的荒涼。
中國文脈,還在繼續行走著。
讀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讓人不得不歎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綿厚而不沉悶,沉重而不冗繁,新穎而不輕佻,個性而不張揚。洋洋灑灑36萬字的鉅著,文采斐然,情感濃烈,邏輯嚴整,新意迭出,讓那些在漫長曆史長河中漸漸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閱讀過程如同在萬水千山中閒步觀賞美景靜聽天籟,空曠清新,賞心悅目,很有“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回到開篇,讓我們再次溫故和回味: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等級,是文脈的生命……文學的等級,與官階、財富、療效、傳播等因素完全無關,只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來定,這個東西叫品位……總之,品位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先生嘆道:“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8
讀後感 ,3934字前記
談到文化,這勢必是一個極為博大深遠的話題。古往今來,文化洪流奔湧不息,其之大,浩浩蕩蕩,其之深,難尋其底,其之絢麗多姿,琳琅滿目。
文化,之所以稱為文化,就是因為它的那般與眾不同,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任何民粹主義的自由海選,即便再有人數、再有資金,也與優秀文學基本無關。這不是文學的悲哀,而是文學的高貴。”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它早在黃帝一代便開始作為記錄的工具,於是,文字經過不斷髮展,在那平靜安詳的黃河流域一帶,孕育出了《詩經》。餘秋雨先生這樣評價詩經:“《詩經》使中國文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將散佈久遠,至今還聞到、聽到。”於是,中國的文化,便從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走向了極為博大精深的漢朝。
領略漢朝
在漢朝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司馬相如,孔融,班昭,班固,東方朔。在這些人物中,令我最欽佩的人就是司馬遷:他在年輕時是一個旅行家,遊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在他三十七歲時,他因為幫著戰敗投降的李陵說了幾句好話,就惹怒了皇上,被殘酷的處以死刑,但是,他為了自己未編寫完成的史記,最後決定用腐刑代替。我一直十分驚訝於他用超長的勇氣竟然活了下來,因為當時在那個瀰漫著開疆拓土之勢、征戰殺伐之氣的時代,人們對死亡看得比較隨便。司馬遷過去侍從漢武帝出巡時,常常看到當時的大官由於沒有做好迎駕的準備而自殺,就像懊喪地打一下自己的頭一樣簡單,周圍的官員也不以為意,例如當時河東太守和隴西太守都是這樣死的。他大可以直接死去,撒手人亡,但是他並沒這樣做,因為他有自己的理想。
從文學的角度看《史記》,其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開闢出了一個新的寫作思路—散文。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到了三國鼎盛時期:
亂出豪傑
文化上的三國對壘,讓人啞口無言的,是曹操的一大堆兒子中有兩個非常出色。父子三人攏在一起,佔去了當時華夏的一大半文化。真可謂“天下三分月色,兩分盡在曹家”。曹操的詩,乾淨樸實,簡約精悍,曹植的詩,悽悽涼涼,純美高雅,曹丕的詩,綺麗工練,抒情深婉。三個人中,每一件精品都是能使世人嘖嘖稱奇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諸葛亮也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他寫的《出師表》在中國,只要有點文化的人就知道,南宋詩人陸游曾經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只是,諸葛亮的文章,是當做一份軍事檔案來寫的,只憑這一點,他就比那心胸開闊,壯志激昂的曹操略顯遜色。因為曹操,他是真的把詩當做詩來寫的。
自三國以後,便是唐朝—一場審美的大爆發。
審美之勢
唐代文學自立而冗,豐富而挑剔,就像一場文學審美大爆發。在這場審美爆發中,接過中國文脈的人是是田園文學家陶淵明。他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厭倦了官場生活,於是脫穎而出。他感受自然,享受平靜,以大自然為魂魄,享受田園生活,最後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
繼陶淵明之後,在唐代,一個又一個文學巨匠脫穎而出,這,就是為什麼唐代文學如此之興盛的原因。但是,唐朝的唐詩盛世,其實南北朝功不可沒。北魏就像一個文化大熔爐,集各朝文化於一身,使它們融於華夏文明之中。
北魏王朝,不僅在唐詩上有著光榮的成就,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國家文明中,以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為最,今年寒假我還特意的跑去做實地考察,當我看到了那壯觀雄偉,高高聳立在那石壁之上的石窟時,我不禁發出一聲感嘆,眼前似乎浮現出大批勞工熱汗朝天的修建石窟時的場景。
亂藏蘊麻
時光變遷至了宋代,儘管宋代已經失去了唐代的輝煌,但是畢竟宋太祖趙匡胤提出了文人當政的政治思想,所以中國文脈還依然閃耀著明亮的光芒。使宋代文學還是與往日比起來更別具一格。
宋詞的出現,使中國的文脈為之一振,使無數的愛國詩人因為憤憤不平,而留下了自己的筆墨: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當我在電腦上打出這些熟悉的詩詞時,我不禁再次被它們的驚天氣魄所打動。宋代,就是一個愛國志氣的高漲的時代。就是他們的氣概促成了擁有豪邁之氣的宋詞,並使其達到巔峰。這,或許是連文學水平達到鼎盛的唐代也自愧不如的。
文化延續
元代,一個壽命只有鮐背之年的朝代,創造了中國抹不去的恥辱—他是中國第一個受到外族入侵的朝代。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漢族文化與文脈很難在這個朝代中繼續延續下去。但是,令漢人沒想到的是:元朝皇帝闊窩臺與耶律楚才並沒有將中原地區整改為牧地,反而十分推崇漢文化。中書令耶律楚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湛然居士文集》便出自他手。
耶律楚材主張漢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身為中書令的他,做了一系列改革大事:他選擇了自己的主要幫手—清楚漢族典章制度的丞相,主張不殺人,不屠城的信念,促成了財政,軍權,法權互不干擾的局面,並且及時控制住了高利貸,採用了戶籍制度,於是元朝日漸強大起來。
耶律楚材一生清貧,餘先生這樣寫道:“他死後,政敵對他的家庭財產進行了查抄。結果發現,“惟琴阮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財產。真是太廉潔了。”不僅如此,他還放棄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他追求的“王化歸一統”、“四海皆弟兄”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復興契丹之夢。儘管他的契丹曾經建立過那麼壯闊和強大的遼國,留下了那麼豐富而動人的故事。
明清蕭條
讀過歷史書的人應該知道,明清兩朝閉關自守,廢除宰相制,設立錦衣衛監視重臣,大興文字獄,使文人墨客喪失考科舉的意義,隱居山林。不僅如此,朝廷還閉關自守,拒絕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從而斷絕了中國文學的創新。所以,朝廷得不到新鮮的血液,文武百官中,大部分只是一些阿諛奉承的官員。再加上皇帝的享樂並且聽不進錚丞的勸告,最後中國文脈在這樣的推動下走起了下坡路。
所以,明清兩朝中,真正有價值的文學家也只有了曹雪芹與王陽明。
王陽明,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學”,他留下來的四句話即是“心學”的精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曹雪芹,在中國,幾乎是人人皆知。她寫下的《紅樓夢》被後人極力讚揚。“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四句話成了這本書瀟灑的寫照。我一直不知道,餘先生是非常熱愛《紅樓夢》這部書的。他在《中國文脈》中這樣說道:
“小說,習慣說“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我們中國人喜歡集體打包,其實這四部小說完全沒有理由以相同的等級放在一起。
真正的傑作只有一部:《紅樓夢》。其他三部,完全不能望其項背。”
我覺得這段話說的的確有道理,《三國演義》氣勢恢巨集,故事密集,是一本從史學角度上來看十分重要的書,只是它按照陳舊的正統觀念來劃分人物正邪,有臉譜化傾向;《水滸傳》好得多,有正義,有性格,但是,小說情節到了好漢們被逼上梁山後,情節就無法繼續,這一點在我看來十分可惜;《西遊記》,在整體文學品質高於上兩部,可惜重複過多、套路過深,光憑這兩點,就影響了整本書的精神力度。
所以,我想說,《紅樓夢》通過了一個家族興衰的輪迴,讓人充分體驗到了人性美的存在狀態和幻滅過程,有一種時有時無的虛幻之感。
但是,畢竟在這茫茫540年中,只有曹雪芹屹立在中國文學聖壇上不倒,但是光靠那一隻螢火蟲是無法照亮整片中華大地的,所以,復興衰落的中國文脈,是我們華夏子弟應該做的頭等大事。
走進現代
為什麼中國的文脈不能復興?這是我讀完書後,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但是,我現在總算是想出答案來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安逸,沒有一絲波瀾,激發不起“文人墨客”創作的激情。回首古代,多少的好詩好詞都是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或者是作者的政治抱負未能如願的時候?屈原,自己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於是寫下了《懷沙》賦後便投河自殺;司馬遷受到了奇恥大辱後寫下了《史記》,從此悄然無蹤;蘇軾一生被貶多次,但是他對生活抱滿希望,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千古名句……
所有的證據都悄然的告訴了我們,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必須要有激情,要多多出去活動,開開眼界,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閉門造車,就像在學校裡天天做著同樣題型的卷子一樣,是始終是沒有效果的。
文章至此,我就引用一下餘先生的話吧:
“對中國來說,中國文脈是一種千年的需要,又是一種千年的無奈。抓住它,滿手芒刺;丟棄它,步履艱難。所以,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漫畫假文盲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650字在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看到了一幅由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畫的漫畫《假文盲》我感受很深。
畫的是車站的牌子上寫著“母子上車處”幾個字,但卻有幾個男人在那裡等候上車,他們有的身著皮衣、有的穿著軍大衣、有的穿著皮鞋戴著眼鏡,還的有穿著白大褂……看上去都不像沒有文化,不認識這幾個字的人,可他們都對牌子視而不見。就在牌子額旁邊,有一對母子站在那,正用驚異的眼神看著這幾個男人,但她並不敢上前指責。
難道他們不認識“母子上車處”這幾個字嗎?不是的,他們只是裝作不認識,只是自私,只是光想著自己的利益罷了。他們又有什麼資格在母子上車處站著?是因為有錢、有地位嗎?
看畫中的第一個人,身穿皮衣,應該是認識字的,第二個人穿著軍大衣,也是有學問的人,他把手放在口袋裡,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臉上沒有一點羞愧,倒像是理所當然的。後面幾個有的閉目養神、有的裝作看不見……這樣的做法的確令人心寒!看他們外表乾淨整潔,但內心卻十分骯髒!
只能說利益在人們的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道德的地位卻在慢慢下降。他們哪怕是一點便宜也要佔。
生活中這樣的假文盲一點也不少。垃圾桶牌匾,一個小牌子上寫著:請勿亂倒垃圾,但有的人就不願多走兩步路扔進垃圾桶。草坪上離著一個牌子寫著:請勿踐踏草坪,但在草坪裡試試被人們踩出了一條小路。水龍頭上方一個牌子子寫著:請不要讓水龍頭流淚,但水龍頭依然“淚流”不止……
這些人真的不認識這幾個字嗎?不是的,只是他們裝作看不見,如果每個人對標語視而不見,社會將會變成一個多麼冷漠的社會!那麼,讓我們杜絕假文盲吧!
讀《淘氣包馬小跳之暑假奇遇》有感 篇20
讀後感 ,525字如果說我所喜愛的書籍,是夜空當中的繁星,那這本書就一定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最美的一顆。
它,就是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的楊紅櫻阿姨所寫的—《淘氣包馬小跳之暑假奇遇》。
這本書主要寫了:馬小跳的奶奶家在野生動物保護區,熱愛動物的馬小跳,在這裡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他用“殺雞給猴看”的妙計,嚇跑了為非作歹的壞猴子;還幫胖猴子減肥;當他發現村民們在夜裡捕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便跑到專賣野生動物肉的野味餐廳,將關在那裡的娃娃魚等各種野生動物全部放生了;他還發現:在一座黑暗的小屋子裡,關著一頭黑熊,便機智地將這一情報傳到“黑熊保護中心”,這頭被抽取膽汁十一年的黑熊被成功地久了出來。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馬小跳把一頭叫黑旋風的豬當馬騎、拉車,甚至讓黑旋風和看門的大白鵝學滑板、溜旱冰。結果,馬小跳的這一想法竟然成功了。黑旋風半小時就比馬小跳玩的還好了,大白鵝溜著,溜著,雖然沒有黑旋風滑的速度那麼快,但它卻會了另一種方式—花樣滑冰。馬小跳要是沒有這麼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怎麼可能會想到這麼無厘頭的想法呢。我真佩服馬小跳啊!
楊紅櫻阿姨不只寫了《淘氣包馬小跳》還寫和它有關的《笑貓日記》,我建議大家看看,十分棒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