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間草木》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人間草木》有感 篇1
讀後感 ,1004字簡淡的筆墨描寫世間百態的清歡,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吐露世間的美好與靈動。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樸素中。獨自一人,背靠綠水,面向青山,可謂是“人間之至味,清歡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昆明的雨下下停停,似一位姑娘掀起她潔白的裙邊,指端從發間掠過,使人舒適愜意。一張畫,一首詩,體現昆明雨季使人動情之處。我雖沒到過昆明,卻也在汪曾祺的筆下看到了這座花香四溢,雨來人去的清城。遊走在雨後昆明的小道間,彷彿置身於世外,在靈動與淡雅中,品味花香與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樸。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平淡的手筆,耐人尋味的文章汪先生寫的不是作品,她談的是生活論的是生活中本該有的簡單。他讓我明白,人活著比的不是誰成功誰輝煌,比的是誰認真誰細心,只有認真體會世間百態的人才懂得什麼叫“生活”。
《人間草木》是一本適合閒人看的書,這裡的閒,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無雜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韻味。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我讀《人間草木》時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生活家”最真摯的交流。他的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兩個字:不俗。我們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與超凡脫俗的人對話,不正是一件榮幸的事嗎?
從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從舊人舊事到風土人情,每一個細節都有讓人痴醉的魅力。這本書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多麼巨集大的題材,正是他的那份簡單和汪先生獨特的審美,讓我對他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喜愛,讓我在無數個午後的下午細細品讀。
還記得那隻琥珀扇墜,那隻記錄了汪曾祺與奶奶許多回憶的扇墜。扇墜中的那隻小黃蜂形態如生,讓汪先生記憶深刻,再往後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蟲多少缺失了些靈氣。因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他們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無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說的那樣: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清歡二字。
清歡,是人間之至味。最美好,不過恬淡舒適,最愜意,不過《人間草木》。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給我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做一個食煙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讓簡單美好的大自然伴隨我們,讓這個炊煙裊裊世間成為生活的主打歌。
讀《人間滋味》有感 篇2
讀後感 ,1197字“人活著,就得有些興致。我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兩筆。所畫都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汪曾祺《人間滋味》
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人間滋味》:生活有情處,人間滋味多。
是的,看汪先生的散文,就像看到了一個出落得與眾不同的人,看到了她獨特的修養和容貌,油然而生愛慕之心。
翻開書頁,開篇的幾行小字就把我吸引了:“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孟子說,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孟子的這個觀點正好也印證了汪老對美食的態度——汪老對美食是頗有研究的。
汪老到過不少城市,對於他來說,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種味道的標誌。
他把每一道菜都和那座城的風俗文化相結合,融進自己的飲食習慣裡,蘊蓄了屬於自己的飲食文化。一葉知秋,樂山見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窺探到這個人的喜好和志趣。汪先生圓融豁達,生性隨和,也許跟他的生活喜好有很大的關係吧。
都說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如汪曾祺所說:“一個人的口味要雜一點、寬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如此。”是的,把口味放開了,人走出去了,眼界自然也開了。
讀罷全書,我尤其喜愛“四方食事,明心見性”這一篇章,其中講中國各地有名的菜品,文字簡單,很有生活氣息。吃食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發乎生活。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善於從這些細小的地方挖掘美好,就好像尋寶一樣,在愛生活的人眼裡,這個世界是很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大多講述花草林木,四方食事以及生活百態,他的文字裡永遠帶著一股子煙火氣息,平平淡淡的。我想他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會在走過萬水千山時記得:“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看到:“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放著。”
其實生活很簡單,不過是一茶一飯過一生,不過是有一花一葉相伴而已。生活也是很好玩的,只是你願不願意在生活的角落尋找樂趣,或者是你有沒有期盼在人生的拐角發現一份驚喜。
我們或許真的應該把生活放在心上,流露在日子中。也許在二環路街邊的一份早餐,也許在冬日裡一碗一個人的熱湯麵,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可能下過雨的霧氣矇住了車窗,悄悄用手指畫下的幼稚圖畫,或者趁沒人注意一腳踩進小水坑裡,眯眼看著水花四濺,這些都是生活中特殊的滋味。
人間滋味不僅是飯食的味道,更是對於生活的解讀,酸甜苦辣鹹綻放在舌尖,也存在於每一天的生活裡。
但我想,若你懷有一顆汪曾祺一樣熱愛生活的心,你會覺得生活其實就是甜的。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243字棄浮世繁華,飲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於品味生活,善於享受生活。或許是因為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過喧囂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塵埃中慢慢沉寂下來,最後修養出一種平淡的品性。這種品性早已滲透進他的文字裡,讓他的作品讀起來樸質簡潔,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卻能從字裡行間體現出來。
《人間草木》就繼承了這種獨特的氣質。
《人間草木》是他對生活的記錄。生活還是那個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種新生兒一般的好奇眼光來品味它們,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那就能用“可愛”來形容了。“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乎誇張的旺盛。”這些都是真實的敘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摯的語言代替了華麗詞語的堆砌。
除了寫花草,書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有閒來無事記錄自己生活的,也有啟發別人獲得感悟的。汪老遊遍山水,所以書中多遊記,謂“行者無疆”。遊記中又有小詩。小詩第一眼看上去並不令人驚豔,偏是多看幾眼才能嚐出其中的真味。“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令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山下雞鳴相應答,林間鳥語自高低。芭蕉葉響知來雨,已覺清流漲小溪。”
書中最後一章是寫人。他的老師沈從文、他的朋友趙樹理、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金嶽霖。這是放在全書最末的懷念。畢竟,花草終究是花草,可以隨時出去逛逛看看,但這些歲月卻是確確實實地回不來了。這裡收錄了汪老對他們的評價和印象,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小事。想必無論是誰,拿筆坐在桌前回憶過往時,心頭總會湧上一陣陣狂潮。可能是懷念,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悅,但最應該是百感交集。
在這其中,汪曾祺對沈從文的懷念尤其強烈,連他平常愛吃的葷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記得清清楚楚。“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詳地躺著。我走近他身邊,看著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難以想象汪曾祺強忍心中苦痛,簡簡單單勾勒出葬禮情景時的壓抑。這份感情誰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寫人間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詩文的經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悵然。”汪曾祺先生的語言樸實無華,但一字一句都發自肺腑。願他在另一個地方,仍能夠撇一身忙碌,賞人間草木。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4
讀後感 ,800字這篇文章通過對桃花心木的描寫,使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當我們學會依賴的時候,獨立就會遠離我們;當我們學會放棄的時候,勝利就會遠離我們,當……當你依賴一樣東西或放棄一樣東西的時候,另一樣就會遠離你們而去。
當你將一隻黃鶴用籠子困住,每天餵它鳥糧,每天陪他玩耍,讓他每天享受人一般的生活,那麼我想它就算怎麼努力,到老了以後也學不會飛翔,而如果你將一隻黃鶴在它快成熟的時候放飛了它,我想它一定會學會飛翔,因為它不會依賴人類,而會自己尋找食物。
有個故事,一個四年級學生主動到西雅圖圖書館幫忙,他總是認真的把放錯地方的圖書準確的歸回原位,後來他因搬家離開了西雅圖,但他仍堅持讓爸爸開車送他到圖書館義務勞動,他說:“如果爸爸不送我我就走著來!”他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微軟電腦奇才比爾。蓋茨。比爾。蓋茨的成功,真是他當年的那種追求,那種執著,那種拼命的努力,拼命學習的精神,使他擁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一個人曾說過:“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
桃花心木最後經過自己不斷努力,不斷的拼搏,不斷地打敗挫折,終於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就算沒有人澆水,沒有人鬆土,他也會自己努力尋找,拼命紮根的。
如果他們沒有執著的精神,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努力,桃花心木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嗎?
我們人類不也是一樣嗎?
人生的考驗與坎坷多而又多,都是我們無法預料的,但在面對這些考驗時,不同的態度就決定了考驗之後的成敗……
有些人經不起讀書的苦,而選擇放棄;有些人經不住自己的叛逆期,而選擇逃避,而有些人又何曾想過,如果面對了這些問題,又會怎樣呢?如果努力過,奮鬥過我想就算失敗了,也不會留下什麼遺憾,起碼曾經努力過奮鬥過。反而那些自甘墮落,自言自棄的人,真的
會過得快樂開心未曾反悔過嗎?
顯然人生許多考驗,面對的時候,我們要用信心去戰勝一切,因為那些都需要我們坦然的去面對,因為只有坦然面對,不放棄,才會有勝利等待著我們。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5
讀後感 ,503字在這似乎平凡的生活中,處處隱藏著考驗,這些考驗,有大也有小,不過,一樣的是,它們都要被我們打敗,而不是我們被它們打敗。可能你的一個小小的遲疑,一個想放棄的念頭,都會成為你被考驗打敗的原因,不要放棄,考驗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你自己,是你自己那膽小懦弱的心,一旦你被打敗,可能會喪失一切!其實,不只是人有考驗,樹也有考驗“桃花心木”便是其中的一種。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有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很奇怪,總是不定時地給桃花心木苗澆水,有時隔三天,有時隔十幾天,而且澆水的量也不一樣,有些桃花心木苗都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是會帶新的樹苗來補種。這是文章的作者對種樹人產生了許多疑惑,卻一一排除掉了,我懷著和作者同樣的疑惑繼續讀著文章,種樹人的話告訴了我答案:原來,種樹人是為了桃花心木長大以後能夠自主生活,他的做法也是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時間,為了鍛鍊桃花心木自己尋找水分,不依賴人類給予的點點滴滴。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分:一個人只有依靠自己,什麼事情都靠自己,才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有獨立自主的心,會讓自己得到一筆偉大的財富。無論是人還是樹,都要經歷考驗,才能獲得成功!
讀《桃花心木》有感 篇6
讀後感 ,854字“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的心。”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就會想起桃花心木是如何長成挺立的大樹,讓我又不僅翻開了這本書。
這篇文章是林清玄寫的,作者發現種樹人來給桃花心樹苗澆水的時間不固定,導致其死棵,從而感到奇怪。後來種樹的人告訴他,不固定的澆水能使桃花心木沒有依賴性,從而自己紮根努力生長。作者從種樹人的話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人也要自力更生,要獨立。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從而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我也很贊成種樹人的做法。不經歷風雨,小樹苗就不能長成參天大樹,不經歷一番磨鍊,我們也不能成為棟樑之材。種樹是百年大計,長時間澆灌,樹就會有依賴性,根浮在地上,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如果不固定的澆水,樹根為了喝到水,就會拼命地往下紮根,從而找到水源,這樣的樹再經歷多少風雨也不怕。人也是一樣,如果父母溺愛孩子,孩子有了依賴,就不會自立,從而以後無法生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那些自力更生,知道管理自己的人,才會快樂成長。學習就如同種樹,有的父母經常幫助孩子整理要點,孩子自己也就照著父母整理的背,成為被動學習者。久而久之,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方法,只依賴父母的方法。而有一些人,自己主動學習,自己尋找方法,久而久之,自己的成績提高了,並從中學到了更多知識。
由此及彼,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對兄妹倆,父母雙亡。姐姐為了讓弟弟讀書,自己打工賺錢。而且每天幫弟弟洗衣服、複習功課,做著一切可做的事。後來,弟弟上了大學,在學校住宿,可是還沒有上完一天,就哭著回來了,嚷著不要上學,要和姐姐住。原來,小時候什麼事都是姐姐乾的,他到了大學什麼也不會,不會照顧自己。從這可以看出姐姐雖然對弟弟很關心,但因為過於的幫忙,使弟弟陷入“絕境”,一旦失去姐姐的庇護,自己就無法生活了。
其實,人的能力也是逼出來的。學會在不確定中成長,能使自己學會獨立;在不確定中成長,在自己面對挫折時有勇氣保持淡然和鎮定;在不確定中成長,就能讓自己成為明天的主角。
讀《時間簡史》有感 篇7
讀後感 ,418字“時間和空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黑洞是什麼東西?宇宙的起源在什麼時候……?”以前,我總是有這些疑惑,而這些疑惑我一直無法解開。直到今天,我讀了《時間簡史》之後,我有一種在沙漠之中口渴難忍突然遇到水的那種喜悅,我的疑團瞬間就被解開了。
《時間簡史》是一本科普著作,全書共分為十二章,講述了宇宙空間和時間的開始與結束,解釋了宇宙膨脹等物理現象,科學地分析了黑洞。讓我們讀後受益無窮,這本書並不是生硬地講述科學,而是以活潑的語言儘量做到通俗易懂。
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地瞭解到了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是,你要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敢於說:“不是這樣的!”有些事情看似正確,實際上他是錯誤的,但沒有人發現它,它有人去發現它時,沒有人敢說,而真正敢說出:“它是錯的”的人,可能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崇尚科學,相信科學,勇於發現科學,讓我們敢於發現錯誤,說出錯誤。
讓我們記住霍金這個偉大的人物,讓住這本科學鉅著《時間簡史》。
讀《人生哲理》有感 篇8
讀後感 ,790字人生的道路很長,有些道理年輕時想不明白,直年老時才想通,但生命卻快走到了盡頭,所以人生的哲理還是早一點知道,才能少一點麻木,少一些彎路。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一本《人生哲理枕邊書》吧!
這本書呢!是由外國著名的編輯與北京出版社共同努力編制的。裡面有很多充滿人生智慧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雖短,但每一個都藏著無窮的知識和力量。
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有三個故事,分別是:“人生,樂觀的心”,“人生,學會拒絕”,“人生,不可沒有誠信”。
其中“人生,樂觀的心”是這樣的:曾經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海邊小鎮,鎮上的人們個個都很有善,突然,有一天,一場超大的海嘯襲捲了這座小鎮,到處都是海水和婦女兒童的哭聲,羅利也是這座小鎮的一員,看,他正穿著靴子坐在院子裡看書呢!鄰居看見了,喊了喊羅利問道:“羅利,你怎麼還是在看書啊?你不傷心嗎?你不擔心你的菜地被淹了嗎?你不擔心你的狗被水沖走嗎?”“我不傷心啊?我有幾天沒有洗澡,我的菜也有幾天沒有澆水,正好海水幫忙。我也不擔心我的狗,因為我的狗它自己會游泳”。羅利不慌不忙的一一回答。就是這樣的心態使他成功的獲得了小鎮上的最佳心理獎。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感悟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人生雖然短暫,但路還是很長的,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努力奮鬥,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停止自己的腳步。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裡面的意思,但是又好奇裡面的內容,總是瞪著無知的眼神眨巴眨巴的聽著爸爸給我講。
現在,我長大了,也慢慢的明白了這些道理。知道了一側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
“人生,短暫也好,慢長也好,這天上是雲,撲面的風,路邊的樹。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不必匆忙趕路,慢下來吧!看看周邊的風景,單調的過程需要用心的感捂來潤色,去慢慢的品味。”
讓我們一起一起感捂道理,開啟自己的成功之旅吧!
讀《時間之墟》有感 篇9
讀後感 ,678字人們總認為永恆是美好的,它代表著一種不滅的希望。但直到我讀了《時間廢墟》這部小說後,才對“永恆”這個抽象的詞語有了新認識。
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韓方與他的室友經歷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時間大輪迴。在經過20個小時後,一切又會重返昨日。在無盡的輪迴中,人們的心靈經歷了無數次洗禮,世界混亂了,一切罪惡都湧現出來,燒殺搶奪,死去的人再次復活,去進行復仇。如果永恆意味著如此,我寧可保持短暫的美好。
從古到今,人們無時無刻不渴望著永恆。古代人研製長生不老藥,想長生不死;如今,人們有迷信著死後成仙。這些盼望著永恆的想法,在我看來是十分可笑的。即使實現了,會不會也出現像小說中產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呢?各國互相轟炸,有用不盡的彈藥,人民每天生活在一種不死不活的陰暗狀態……後果真是令人不堪設想。
作者寶樹通過小說虛構的情書,把一個看似實現了人們永恆願望的世界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不禁對這虛假的永恆產生了一種厭惡呢?在故事的最後幾個情景中,主人公韓方也是想盡辦法逃離這個世界,但卻又無計可施,甚至連死都無法實現。讀到這兒,我對於永恆這個代名詞不禁產生一種恐懼的想法,在這個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世界中,世界會不會也變成像小說中的那樣呢?
最終,我把小說給看完了,結局是美好的,世界回到了原來的平靜之中。原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相比虛假的永恆,短暫的美好更令我向往。我們不如在短暫的人生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任何事物都只是在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瞬間才絢麗無比吧!
也許,在這個社會中,短暫的精彩瞬間,也可以變成永久美好的回憶。
讀《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時間簡史》有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2字暑假裡,我讀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時間簡史》。在這本書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還收穫了滿滿的樂趣。
作者採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講述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科學知識,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理論………這些理論通常是在中學階段才會接觸到。
宇宙膨脹、黑洞、奇點,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關於黑洞的介紹。黑洞是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神祕區域,在科幻片中常常能見到,譬如電影“星際穿越”。在黑洞中存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如時空彎曲…。一些解釋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不過仍覺得挺奇妙的。
這本書還帶著我深度地瞭解了之前的知識。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電燈泡是愛迪生髮明的。但這本書告訴我,如果當時不是特斯拉及時地發明了交流電,愛迪生是不可能發明出電燈泡並廣泛應用的…。類似的例子在書中還有不少。
另外要說下,這本書還自帶“4D”功能!在手機中找到“4D書城”APP,在APP中輸入書名找到書籍,然後掃描書頁,在手機中看到的頁面有立體效果,非常有趣。
我喜歡這本書,它就像一位風趣的老師教會我們許多知識。
讀《人間有晴天》有感 篇11
讀後感 ,401字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講了一個女孩的曲折經歷,沒錯,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人間有晴天》。
現在簡單紹一下這本書,這本書是美國的金伯莉威樂斯荷特寫的。簡單內容是:在賽特鎮住著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她很聰明,名字叫做虎娃,但是她的父母去和他相差的遠了,他們有智障,不管張多大也只有六歲小孩的智商,經常成為虎娃與同學相處的尷尬。還好有勤勞又能幹的外婆來料理家中的一切。虎娃很愛自己的外婆,她喜歡這樣的生活,希望可以這樣永遠的生活下去。然而,由於外婆的猝死,虎娃的內心幾乎崩潰,他想隨同姨媽一起到大城市裡一起生活。但是因為臨行前的一場的暴風雨她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多麼地愛她,也懂得了爸爸的特殊長處……所以她開始思考是否留下,什麼東西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
讀了這本書讓我我受益匪淺:別的地方再怎麼好也沒有自己的家鄉好,沒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即使有厄運也會有辦法解決的,因為人間有晴天。
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12
讀後感 ,1120字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而《中國人的精神》講述的就是那民族命運墮落的時代裡中國的傲骨!
我們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所寫的都是要用到中國的語言的。在說的過程中,我們說話的語氣我們說話的神情說話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所說的話要表達的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掌握修辭手法文段格式表現形式,都會影響到所寫的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中文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中文並不難,與其說它難,那是因為中文最重要的是它的深奧,它不像其他語言一樣簡單,它還要我們賦予給它一種新的活力用來表達我們的深刻感情。中國人可能對自己本國的語言並不太瞭解,他們會說會寫,可是他們可能不會表達。中文是中國的精髓,他可以將深沉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融匯在極其簡單的語言中。我看到書裡有那些將古詩翻譯為英文的例子,我覺得翻譯的很厲害,可是看完翻譯後,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原來好,翻譯完才發現譯文失去了原來語言所蘊含的精華與深奧。一首古詩那麼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中文可以讓人耐人尋味細心琢磨。可是英文出來了,那麼明白直接,卻與原來的文章衝突了,不是嗎。中國的語言可以表達很多想要的表達,你可以讓它深奧,可以讓它古典,可以讓它高雅,可以讓它清新脫俗……當你學習完中國的語言,你可以凌駕於中文來學會表達。
中國的歷史或許在你的眼裡很恥辱,很愚鈍,但是請你原諒過去,每個人都有最愚笨的時候,更何況是領導者呢,感謝他們在歷史所犯過的錯誤,可以用來警醒我們。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人就此開始拼命地努力。中國人的精神是那些研究過中國的外國學者所不能體會的,他們沒有試過中國那些慘敗的歷史與過去,過去的硝煙,過去的槍炮,過去的灰色,深深地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為了拼搏,為了目標,為了自己,好好地活著。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恥辱中國的榮耀,都是中國人所能領悟的。就算國外有再多優秀的外國學者,就算是偉大的漢學家,能夠與中國人談論漢語,那也許是一種諷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夠體會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那種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逼迫從不低頭的毅力,中國人是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別忘了自己的光芒。
作者有段話讓我記憶猶新:“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並無陰險。”就算中國人外貌性格心靈等方面有缺陷,也許你會討厭會嫌棄他們,甚至嘲笑諷刺他們。請你們知道,中國人有一顆比任何國家都要善良都要美好的心靈。中國人的精神是所有的嘲笑所有的厭惡所有的冷漠後涅??重生的,它們帶著它們新的希望,用一種高尚的品質闡述給那些想要了解他們的人聽。
為什麼要學中文——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13
讀後感 ,1089字我們都知道,中文就是漢語與漢字,經歷了3000多年演練變化的語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維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現階段人類文明中最穩固也是最先進的語言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作者辜鴻銘講述了他對中文的一些獨到的認知與理解。
作者認為“漢語史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必定戰勝英語”,並從思維速度、發音、構成組義等角度進行了論證,真實誠懇令人折服。但我卻對自己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中文,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優秀的語言,還是因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進而學習它?對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箇中國人的象徵。它代表了你的歸屬、你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標誌。這不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民族。中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舉一個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跟隨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及時教他關於他的民族文化的東西,如方言、歷史、習俗,段時間來說他還可以說那裡是他的家鄉,是他的歸屬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過去,當他的子子孫孫再回過頭來,除了血脈,他們已經喪失了全部可以標誌他們家鄉身份的東西,或許也可以說他們已經有了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傳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地方出來的他們了。這就是原始歸屬的喪失,文化標誌的一種丟失。中文,它並不像護照、身份證等具體的一個物體,證明你的來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如中國心一般的精神上的東西,別人或許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淺,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歸屬。我學習中文,因為我仍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人。
中文,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它記錄了中國的文字系統,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並且在不斷的發張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對聯等文化,還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試想如果不學習掌握漢語與漢字,如何能夠真正體會、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能有的人會提出疑問,連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話文進行翻譯,中文也可以通過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進行學習交流,理論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對比過兩者的同學應該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譯,與自己用原來的語言明白的文化內容肯定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就像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傳承一樣,要想得到其真正的傳承,就必須有一個相對應的鑰匙,才能通過考驗。中國文化也是一樣,你必須學習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窺視到它的“博大精深”之處。
這就是看了辜鴻銘這本書的一些對中文的觀點後,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提問以及解答,或許解答的還不是很充分,很透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繼續前進的理由,一個支援下去的信念。
為人的藝術——讀《羅斯福傳》有感 篇14
讀後感 ,1365字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D罗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他拯救了美國人民,拯救了美國經濟,使美國成為二戰世界大聯盟的領導者……他的成就如漫天的星斗,每一項都璀璨奪目,光耀千秋。
羅斯福的輝煌不是命中註定的,也不是靠運氣獲得的,更不是用陰謀取得的,他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他人的鼎力相助。最令我敬佩並值得我借鑑的便是羅斯福善於舉賢任能、懂得協調各方面關係的能力,在這方面羅斯福不愧為大師!
羅斯福出身名門望族,影響和財力首屈一指。但羅斯福卻沒有富家紈絝子弟的驕奢淫逸和自負,他從不恃才傲物,他為人謙遜,從小就顯示出政治家的潛質。他在中學時期就知道如何處理和他人的關係,如何取悅於人。他始終保持著紳士特有的風度,這些都為他步入政壇夯實了基礎。
步入政壇的羅斯福能用各種方式協調各方關係,始終保持著關係鏈條的正常運轉。豪就是受到羅斯福的感染,誓死追隨羅斯福,在關鍵時刻總能給羅斯福最大援助的人之一。羅斯福也非常感激豪,在重大決策前總要和豪商議,倆人形影不離,其親密程度堪比三國時期的劉關張。
我也很想搞好人際關係,但是有時候我的做法欠妥,結果總是事與願違,有時候,同學問我問題,如果在我看來是很幼稚甚至是很無聊的問題,我就時常表現出不耐煩,或以厭煩的態度敷衍了事,長此以往,使得一些朋友認為我不合群,或是認為我心高氣傲,不大願意和我交往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
讀完《羅斯福傳》以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
人是群居的動物,大家在一起生活,就不可避免要和他人交往。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擇友?如何對待不同的朋友?如何維持人際關係鏈條的正常運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正確解決。尤其是在自己的地位提升或影響力增大時,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就更顯出它獨特的作用和魅力。
羅斯福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囊團的鼎力相助,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但是羅斯福並沒有因自己的地位的改變而對他的朋友有任何改變,相反,他第一次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感謝他的夥伴相助並和他們共同慶祝。他組建了新的內閣,成員基本上都是先前追隨他的“智囊團”成員,而且羅斯福還能將每一個人放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羅斯福的一位好友,少年時期的夥伴因為經營並擔任過地方的農業局長,才能和智慧首屈一指,很快被羅斯福任命為農業部長。事實證明,羅斯福沒看錯人。這位朋友在位期間,通過頒佈一系列的條令以及刺激舉措,使美國農業安然度過了經濟大蕭條。這使得許多人對羅斯福更加欣賞,認為自己沒有跟錯人,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羅斯福,為全美國人民著想。以至於在他去世時,英國等數個國家為羅斯福降半旗致哀。整個美國為偉人的離去而落淚。
羅斯福作為一個人是成功的,是偉大的。
處理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技巧。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不是一舉就能掌握的。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交往中,通過不同的交往總結經驗,它是一種積累。人際關係就是一個改錯本,他記錄著我們交往時的瑕疵以及正確的答案,以防我們重蹈覆轍;它又是一種修養,在它的下面,個人魅力盡情地得以展現。
學會交往吧,它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學會交往吧,在彼此的交流中,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學會交往吧,它會助你走向成功;學會交往吧,它會使你一路與快樂相伴。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人生應當胸懷大志——讀《岳陽樓記》有感 篇15
讀後感 ,942字總會在不經意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前只是膚淺地認為這是一位愛國詩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終於深刻體會到了范仲淹這位偉人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范仲淹家境貧寒,但自身嚴於律己,從小便胸懷大志,發憤讀書。就因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進士併為國效勞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原則,成為代代稱頌之人,我想這一切都與他的大志分不開。
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縱觀歷史,的確如此。范仲淹在歷經滄桑之後寫下的偉大人生信條;文天祥在被俘之後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馬遷在經歷艱辛之後的生死之論;易安氣壯山河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生心願;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無一不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經想把人生描繪成籬笆牆的內外,我們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爬過去。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通常會遍體鱗傷,假使我們沒有心懷大志,我們還會有勇氣走出荊棘,走向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由此可見,心懷大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數分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偉人數不勝數,但同樣都擁有大志。領袖毛主席從小立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正因為這樣的志向,他成功地成為了我們眾人敬仰的第一代領袖。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為這樣,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偉大總理……志向與這些名人的成功難道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嗎?
曾經有一個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叫做《確定你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傑出人士與平凡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應當有一個志向,這樣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將問題簡單一些考慮,拉近距離來看,當下的志向便是關於中考問題。我想現在為自己選擇一個志向,並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實現它,相信一定會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的,那時,我們就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該碌碌無為,讓我們記住:成功的人生應當胸懷大志!
永恆的光芒——讀《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 篇16
讀後感 ,819字我是一個有名的“小書迷”。這不,放寒假了,我讀書的機會又來了。每天我徜徉在書的海洋裡,尋找著我的樂趣,尋找著我成長的力量。偶然間,一本震撼力特強的書《居里夫人的故事》走進了我的心裡。
這本傳奇之書記述的是1867年到1934年偉大的、傑出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一生的故事。她是成功女性的典範,也是一位謙虛的科學家,具有著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
從書中我得知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首都華沙的普通家庭裡。由於自己的刻苦、頑強奮鬥,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之後,隻身前往巴黎大學求學。她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其苦其累盡在不言中。後來,她與皮埃爾居里喜結良緣,志趣相投的他們走上了科學研究之路。他們為了尋找新元素而廢寢忘食,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發現了鐳、釙、釷等當時人們不知道的新元素。在居里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遇難,這對她的打擊非常沉重,但她最終還是將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繼續進行科學研究。隨之,有無數的獎項朝她湧來:一百多個榮譽、十項獎金、更有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上享受,可她卻視名利如糞土,繼續埋頭研究科學……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居里夫人折服,她從科學的殿堂中向我們走來,靠的不是引人注目的外表,而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居里夫人相比,我深感慚愧:在老師同學們眼裡,在親戚朋友眼裡,我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誰也不知道我內心的弱小,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沒有毅力,在數學上遇到難題就不願多動腦筋,一旦做不出來就求助家長,甚至老師佈置的觀察探究都不願意做。今天這本勵志的書,這個偉大的人,給我洗了腦,充了電,幫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居里夫人使我懂得對待學習應該刻苦認真、對待困難應該不屈不撓;居里夫人使我懂得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居里夫人更使我懂得,做為一名在校的小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在將來有機會攀登科學高峰。
謝謝您,居里夫人,您將在我心中閃耀著永恆的光芒!
不過一碗飯一念間——我讀《哈佛家訓》有感 篇17
讀後感 ,902字一邊是生機盎然,一邊是落葉凋零,人生旅途中,喜與悲,成與敗,只在你一念之間。
—題記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什麼也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禪師的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收穫的果實自然不同。一個年輕人聽了禪師的話後辭去了工作回家種田,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名農業專家,而另一個,在公司中忍氣吞聲,卻在不斷的進步,最後成為公司的經理,兩個人在一起談論,不禁為當初兩個人不同的信念而感到詫異,禪師的一句話只不過是給他們的信念找一個堅信的理由罷了,堅定的信念,能夠超越自己,實現夢想。
信念是什麼?他就是那個讓你改變態度,轉變想法,付諸行動的驅動理念。“不過一念間”就能夠改變多少人的未來,改變多少人人生的追求。
成功的道路千萬條,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走上的道路必然不同,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因為雖然行動的力量是有限的,信念的力量卻是無窮盡的。每個人只有在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之後,才能迸發出內在的潛能,可見,信念的力量不可小覷。
很多事情的成敗都源於人的一念之間,當人們面對同樣的事情產生了不一樣的念頭做出不一樣但絕對能夠改變一生命運的決定的時候,結果就已經註定了,所以我們應該相信信念的力量,例如:你在學業中遇到了挫折,一蹶不振,卻在偶然間聽到老師說你很有前途,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於是,你奮發圖強,努力不輟,成績直線飆升。所以只要不停的堅信你會成功,就一定會實現夢想!
在成與敗的關鍵時刻,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是信念!只有堅定心中的信念,你才會超凡脫俗,達到理想中的自己。讓我們帶著理想的翅膀,心中懷揣著對信念的執著,越過浩瀚的海洋,飛向成功的彼岸吧!畢竟,希望給予我們的,除了希望,還有驅動力……
銷煙中怒放的人性之花——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8
讀後感 ,1034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已逐漸淡出我們的心靈,但在這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創作的《安妮日記》仍經久不衰。這本日記到底記載了怎樣的生活?懷著一顆好奇心,我走入了安妮的世界。
安妮弗蘭克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因為受到納粹的迫害不得不與家人躲入了一棟辦公樓內的密室裡,開始了長達25個月的祕密生活。對於只有13歲的安妮來說,沒有光明、自由的生活是灰暗不堪的,所以,寫日記成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日記本忠實地記錄了她這段非凡的生活。
在安妮日記中,我看到了那個時局動盪的社會下猶太人的悲哀,“不準出入任何娛樂場所,不準在8點之後出現在街上,不準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能步行”,這些在如今看似荒誕的條約在當時卻束縛著一群無辜的人們對自由與美好的嚮往,“胸襟上繡著的恥辱的黃星星”是那個時代納粹對猶太人的犯罪象徵,也是納粹在他們身上烙下的邪惡印跡。
我可以想象出那時的猶太孩子們是多麼渴望摘下“猶太人”的標籤,但安妮卻從未怨恨過自己的身份。對於她而言,“猶太人”是上天賜予她的勳章,哪怕是面臨被送往集中營受盡慘無人道的折磨的命運,她也一直堅定地信仰著自己的民族,並在這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仍為其他未躲開納粹屠殺的猶太人擔憂,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我歎為觀止。
“我患了感冒,老想打噴嚏,媽媽每次都緊緊捂住我的嘴,生怕我弄出聲響……”這是讓我最為之動容的一段文字,因為安妮的躲藏身份,她作為猶太人連一點打噴嚏的權力都無法獲及,可是她由衷地感謝上帝,讓她遇見密室裡那些“可愛卻憂愁”的人們。當安妮聽見廣播裡傳來同胞被殺害的噩耗時,她強忍淚水寫下的“這真是一個奇蹟,至今我還堅持我的信仰,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更是讓我震撼不已。安妮因被迫藏匿,所處的密室裡時常斷電斷水、一日三餐都是腐臭的剩菜,甚至從不被允許拉開簾子窺視陽光,但她始終相信人性的深處仍是可以用愛喚醒的。安妮骨子裡的剛毅與勇氣我們無法想象:在炮火連天的屋外,她獨自一人死守在密室門前放哨,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在昏暗幽狹的密室裡,她完成了16萬字的讀書卡片以及各種課程的學習筆記……從《安妮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安妮如同一朵在銷煙中默默盛開的花,當銷煙散去,她散發出的人性的芬芳將讓世界為之感動,也會讓人們驚豔於她那怒放的姿態!
《安妮日記》不僅是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鐵證,還顯示出了一個少女在苦難中頑強生長的人性之美,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世人前行!
人生也會蛻變——讀《小鹿斑比》有感 篇19
讀後感 ,886字《小鹿斑比》是一部世界經典文學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萨爾騰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成長的勵志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小鹿斑比》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斑比的小鹿,他在媽媽的呵護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可是有一天,獵人出現了,這使他的生活不再平靜。斑比親眼目睹了母親、朋友的死亡,他自己也差點死在獵人的槍口下。幸好每次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都得到了鹿王的幫助。鹿王教會斑比獨立,自信,並指導他如何防範危險。斑比跟隨著鹿王,慢慢明白了生存的本質,他變得勤于思考,學會了主動面對危險與挑戰困難,最終成長為新一代鹿王。
這本書獨特的藝術魄力和感人的故事情節深深的感染了我。獵人使斑比看到生活的殘酷與磨難;法莉帶給斑比自信和愛;斑比的媽媽使斑比看到生活的美好;高博使斑比認識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鹿王教會了斑比生存的技能、獨立、防範危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一次—斑比不小心中了獵人的陷阱,他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站立。就在這時,鹿王出現了,他鼓舞斑比站起來,並用堅定的眼神安慰斑比。鹿王的鼓勵給了斑比信心,他站了起來。鹿王帶領著斑比,教斑比分析狀況,躲避了獵人的捕殺。斑比的傷口更加嚴重了,鹿王讓斑比吃一種短小肥厚的葉子。這種葉子很苦,氣味也很噁心難聞,但斑比還是吃下去了。斑比的病情轉危為安。鹿王還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斑比養傷。在斑比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鹿王指導他,幫助他,帶領他克服了困難。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摻雜著痛苦。事物都具有正反兩面,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成長著,同時我們也在改變,變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成長經歷必然少不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然而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應該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困難,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人生中少不了磨難,當我們克服困難時,也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困難,是動搖者和懦夫掉隊回頭的便橋,但也是勇敢者前進的腳踏石。這是美國散文作家愛默生說的一句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克服了困難,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由平庸變成非凡。
讀《和時間賽跑》有感 篇20
讀後感 ,654字《和時間賽跑》是我讀小學的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前些天在寢室裡拿普通話水平測試教程的這本書朗讀,從書中我又看到了這一篇課文。課文中它沒有華麗的語句,也沒有奇巧的結構。可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讀它。
課文主要告訴我們時間是珍貴的,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以前也許我還小,不知道文章裡面蘊含的真諦,但是現在我終於明白時間的重要性。課文是圍繞時間的珍貴講述了幾件事和講述了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贏得時間就是延長生命。它告訴我們:假若一直和時間比賽,我們就可以成功。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幾句關於時間的名言:“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也讓我想起了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從前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東東,一個叫明明。東東每天抓緊時間讀書寫字,鍛鍊身體,幫助媽媽做家務、幹農活。他堅持今日事今日畢,從不拖延,因此他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本領。而明明卻覺得時間用不完,便每天與他人鬥蟋蟀,不學習不勞動,虛度年華。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幾十年過去了,東東和明明都成了老人。由於東東珍惜時間,學到了很多知識,得到了人們的尊敬,而明明卻把時間白白浪費了,最後他落得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這個小故事講述了時間是看不見的,也是摸不著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少的;是平常的,也是最珍貴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它,並記住《龜兔賽跑》的教訓。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者無不是惜時如金的人。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陰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流傳千年的名言,都是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