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哲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人生哲理》有感 篇1

讀後感 ,790字

人生的道路很長,有些道理年輕時想不明白,直年老時才想通,但生命卻快走到了盡頭,所以人生的哲理還是早一點知道,才能少一點麻木,少一些彎路。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一本《人生哲理枕邊書》吧!

這本書呢!是由外國著名的編輯與北京出版社共同努力編制的。裡面有很多充滿人生智慧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雖短,但每一個都藏著無窮的知識和力量。

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有三個故事,分別是:“人生,樂觀的心”,“人生,學會拒絕”,“人生,不可沒有誠信”。

其中“人生,樂觀的心”是這樣的:曾經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海邊小鎮,鎮上的人們個個都很有善,突然,有一天,一場超大的海嘯襲捲了這座小鎮,到處都是海水和婦女兒童的哭聲,羅利也是這座小鎮的一員,看,他正穿著靴子坐在院子裡看書呢!鄰居看見了,喊了喊羅利問道:“羅利,你怎麼還是在看書啊?你不傷心嗎?你不擔心你的菜地被淹了嗎?你不擔心你的狗被水沖走嗎?”“我不傷心啊?我有幾天沒有洗澡,我的菜也有幾天沒有澆水,正好海水幫忙。我也不擔心我的狗,因為我的狗它自己會游泳”。羅利不慌不忙的一一回答。就是這樣的心態使他成功的獲得了小鎮上的最佳心理獎。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感悟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人生雖然短暫,但路還是很長的,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努力奮鬥,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停止自己的腳步。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裡面的意思,但是又好奇裡面的內容,總是瞪著無知的眼神眨巴眨巴的聽著爸爸給我講。

現在,我長大了,也慢慢的明白了這些道理。知道了一側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

“人生,短暫也好,慢長也好,這天上是雲,撲面的風,路邊的樹。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不必匆忙趕路,慢下來吧!看看周邊的風景,單調的過程需要用心的感捂來潤色,去慢慢的品味。”

讓我們一起一起感捂道理,開啟自己的成功之旅吧!

人生實苦——讀《走在人生邊上》有感 篇2

讀後感 ,1460字

楊絳先生,錢鍾書先生的人生伴侶,江蘇無錫人。她有一段經典的話語是這樣說的,她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你存心做一個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但是,爹媽志氣大,不管多困難,都要讓我們兄妹三人上學。記得當時還沒有兩免一補政策,二三百的學費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直到兩免一補政策下來,學費也就六七十塊錢,我們家還是交不起。因為交不起學費,我們兄妹不知受到了多少老師同學的白眼。

有一次,老師來催學費,我望著老師說家裡的學費還沒湊夠,老師搖著頭走了,只聽旁邊一個家境富裕的同學說:“連六十塊錢都交不起,還上什麼學。”我當時聽了,忍著眼淚沒掉下來。

在學校裡,同學們從來不跟我玩,於是,我養成了不願與人交流的性格。直到高中,大學,老師們都認為我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記得有一次,在高中的語文課上,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我說:“安海霞,你不說話。”我只是對著老師笑了笑,還是沒說話。

是呀,在這個人世間,外界的影響是多麼的大呀!

一直以來,家裡人都稱我為書呆子。

尤其是媽媽,看到我那麼喜歡讀書,家裡的活都很少讓我做。

沒錯,我酷愛看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忘記了人世間還有那麼多的人情世故。後面再大學裡發生的事,讓我始料不及。

我們宿舍住了六個女生,各個性格獨特。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剛認識的第一個月裡,大家相安無事。直到國慶放假回來,一切似乎都慢慢改變了。

前面說過,我一直酷愛讀書。就因為讀書,給我惹來了大麻煩。我們宿舍的其他五人半夜喜歡跟著一個女生跳舞,我偏偏不跟她們一樣浪費時間。我喜歡在晚上將簾子拉起來看書。她們不行了,說我不跟她們玩。我說,你們把我當個透明人吧!我就這點喜好。可她們不行。之後,她們便漸漸不再和我說話,開始疏遠我,並在別的同學面前辱罵我。好吧,既然這樣,我就不跟你們說話了,我遠離你們總行了吧!於是,我天天泡在圖書館裡。在圖書館的那段日子,我挺美的。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班裡跟我要好的同學也漸漸疏遠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有人告訴我,當時班裡跟我要好的同學因為忍受不了我們宿舍那五個人對她們的辱罵,而選擇了獨善其身。

那段日子,我痛苦極了,最後陰鬱了。不論走到哪兒,都聽見別人罵我的聲音,一度痛苦的想要自殺。當時,書也看不進去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了。我想,我完了。世界彷彿變成了深黑色,日子暗無天日。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嚐盡人情淡泊。

人生實在是苦。

在《大秦帝國之崛起》裡,蘇秦常說:“人世無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無為,然則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見鬥沙片刻之美好,也足矣!”

大學四年,我過的甚是痛苦,但也有鬥沙片刻之美好。比如在圖書館裡的那段日子。比如大三第二學期換了宿舍之後新舍友對我的好。她們笑著對我說:“給你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必在乎什麼。”我聽的心裡暖開了花。比如來到北京之後,妹妹帶著我到處求醫問藥,媽媽也來到北京照顧我。而我,心裡除了感激,再也不能給予她們什麼,只在這裡深切地對她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給我的愛。”

現在的我,雖然跟大多數胸懷夢想的人一樣,在北京過著北漂的生活,但無論再苦,我們都不願意離去,因為這裡有我們的夢想。

人生實苦,但夢想還是要堅持的。

吃串葡萄,還有人生哲理?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2字

葡萄色澤誘人,營養豐富,大家都吃過吧!可是你知道嗎?其實吃葡萄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什麼,你不相信,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從前,有一個農民的兒子和地主的兒子。農民的兒子給地主家幹活,每次有葡萄吃,他總是先吃小的壞的葡萄,最後吃又大又甜的;地主的兒子總是先吃最大最好的,然後剩下的他就隨手一丟,不吃了。農民的兒子因為家裡窮,從小就吃苦耐勞,刻苦學習,最後出人頭地,成了政府官員,家人也跟著享福。而那個地主的兒子呢,因為家裡富有,就整天吃喝玩樂,到後來地主家的錢被他兒子揮霍一空,自己也遭遇了不幸。簡而言之,吃葡萄的選擇,反映了他們兩個人不同的人生態度,那就是“先苦後甜”或是“先甜後苦”。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先苦後甜”。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先苦後甜的人生才是圓滿的。我的夢想很簡單:現在用心學習,將來考上好的大學並且找一份好的工作。但要實現夢想,我就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我必須每天堅持做好一點點,這樣就不會感到特別累。比如農民伯伯種蔬菜,沒有每天的辛勤耕耘,灑水施肥,怎麼會有大豐收呢?還有我的偶像天王周杰倫,他在成名前也經歷了艱辛的過程,但他仍然堅持創作,堅持唱歌,最終才會有伯樂發現他。

所以你說,吃串葡萄這樣的小事,是不是也是有人生哲理呢?

讀《女生賈梅》有感 篇4

讀後感 ,862字

在這八天之內,我看完了秦文君寫的《女生賈梅》。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賈梅的生活,並與她感同身受。

在我眼裡,賈梅不是秦文君先生筆下的一個人物。她賈梅,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是的,我看到了賈梅爸爸得了心肌炎卻又一直抽菸惹得賈梅媽媽生氣,左右為難的賈梅。賈梅一開始是不知道爸爸病情的嚴重性,所以幫著爸爸躲著媽媽抽菸。可是,當她知道自己的爸爸得了心肌炎時,她的內心糾結了。一邊是爸爸的健康,一邊是爸爸的煙癮。

賈梅上了初中後,她開始重視起了自己的外貌了。跟林曉梅去弄頭髮,弄了一個“雲遮月”的髮型。班上的同學的確開始關注她了,可是有一位同學問她:“你的臉沒事吧?賈梅動怒,撥開頭髮給他看:“你說有事沒事?”同學盯著看了一會兒:“原來長了幾顆痘痘啊!”賈梅回到家一氣之下把頭髮統統打散了。

賈梅也追星,她和林曉梅一樣,都喜歡左戈拉。左戈拉回來開演唱會,她們二人都想湊錢去賣演唱會的票和一束鮮花。偏生賈梅的爸爸是不會給那五十塊錢的了,賈梅只好通過打工來掙錢。賈梅通過林曉梅認識了一位餐館店老闆,併到他那裡打一個暑假的工,工資正好是五十塊錢。因為要上早班,賈梅爸爸怕賈梅起不來,去買了一個鬧鐘,那個鬧鐘正好五十塊錢。賈梅的哥哥不服的說:“這樣打個工什麼錢也沒掙到。”而賈梅只當哥哥在妒忌她有了工作。

此後,賈梅工作勤勤懇懇。賈梅的同學知道賈梅在此打工後,紛紛來這家餐館。而老闆也總是很熱情的叫賈梅的同學留下來吃飯。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一個暑假快過去了,賈梅對著老闆說:“老闆,是不是該發我的工資了?”然後賈梅收到一封信,開啟看後是兩元錢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的同學吃飯的錢是四十八塊。剩下兩塊。

賈梅自然是十分氣憤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我覺得賈梅真是遇人不淑啊,虧這人還是林曉梅的親戚,虧賈梅還這麼勤懇的工作!這家餐館的老闆自然是貪心,過不久後就發現這裡的蟹是冰凍的而不是空運過來那麼貴的。還打著空運的招牌招搖撞騙。慢慢的,去那裡的人漸漸少了。

賈梅簡直就是我們生活中成長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她跟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度過這段令人難忘的青春。

詩意人生哲理生活 篇5

高一作文 ,853字

李白曾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愁情,蘇軾也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煩悶,但也有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開朗豁達。詩情如此,都是詩人情感的流露,而我們常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有位哲人曾說:“一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也有哲人曾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些至理名言,這些人生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清楚的。

人生處處有詩意,生活處處有哲理。詩意的人生,在於我們用詩意的心情對待,哲理的生活,在於我們用理性的心理洞悉。

王維用“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向人們描繪了一幅清靜閒淡的隱士生活圖,而我們又何嘗沒有嚮往過這樣的生活:在身心極度疲憊的時候,我們渴望這樣閒適的生活,這不是逃避,只是暫時的休息;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充滿了他對愛人深切的思念,而沐浴在愛河中的人,也會偶爾吟湧兩首情詩給自己的愛人,不是有人說過嗎:在愛情中,誰都可以成為詩人。杜甫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抒發了愛國之情,而我們雖說不必如此沉重,卻也都在內心深處飽含著對國土的愛戀。

……

詩中點點滴滴都浸潤著生活的滋味,人生中也浸潤著詩意。

有位哲人曾說:“一花一世界”。的確,我們都可以從生活中很微小的地方看到一種哲理,一個奧祕。牛頓由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可是他不是哲人,他只是從生活中發現了真理,卻做出了比哲人更大的貢獻。也有哲人曾說:“把你的茶杯倒空,那麼你就會快樂。”確實,一個人在生活中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的看法塞滿了他人生的茶杯,那麼他會活得很累,生活中,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我們都不是哲人。一直都很喜歡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一句話深蘊著對待生活、人生的態度:淡泊、寧靜。只有以一顆淡泊寧靜的心去對待生活,才會真正懂得生活的含意。能夠對生活有如此理性的看法的諸葛亮,他卻不是哲人。

……

哲理充滿著生活的每個逢隙,生活中卻無時不在創造哲理。

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是詩人,也可以是哲人:讓詩意的輕風吹潤我們的人生,讓哲理的陽光浸潤我們的生活吧!

讀《男生日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477字

聽話卻不循規蹈矩,懂事卻讓人琢磨不透,父母離異卻樂觀開朗。聰明卻又總是進退兩難……一個“多面怪人”是多麼難刻畫。但這……卻發生在快升入初中的男孩吴緬身上。

整本書是以吳緬的日記為形式,展示了一個註定與眾不同的男孩。

吳緬的生活看上去很辛苦。因為他的父母離婚了。家裡一半的責任就落到了他幼小的肩膀上。但是,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他用他的力量把家重新扛在肩上。敢做敢為的吳緬有個性、有才藝、有愛心……不僅是男生的鐵哥兒們,是女生心中的“真正男子漢”。他能為貧窮中的同學義演捐款,他會因為班上的同學受到欺負而大打出手……

他在日記裡提到的對他來說的小事,是很多比他大的人都完成不了的。

他對朋友友善,對父母孝順,對老師懂事,甚至願意為受到不公的陌生人赴湯蹈火。這是吳緬,一個敢作敢為的吳緬。

除了吳緬,書裡的其他人也個性鮮明。俏皮的“小魔女”劉楊惠子,多才多藝,勇敢機智。調皮的精豆豆搞笑可愛。出類拔萃的莫欣兒聰明。美麗善良的冉冬陽,平易近人的羅老師……看到他們各奔前程多少讓人欣慰卻不捨。

但是如果我們也像吳緬一樣敢作敢為,那麼世上便在無難事。

讀《女生日記》有感 篇7

讀後感 ,815字

寒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紅櫻阿姨寫的?女生日記?。

這本書主要以日記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叫冉冬陽的小女孩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的全部過程,也讓我知道了我們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讀到“母親的受難日”這個片段,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是母親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我們才能平安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母親的細心照料,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快樂,多姿多彩;是母親父親每時每刻的牽掛才使得我們處處都能感受到親情和力量……

其實,冉冬陽不僅僅是懂事孝順的好女兒,她還是關心身邊同學的人呢。書中梅曉雅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再加上梅曉雅的媽媽又下崗了,沒有了工作,梅曉雅也被迫轉學,家境十分困難。冉冬陽得知這件事後,勸梅曉雅的媽媽開店賺錢,賣些生活用品,並向媽媽預支了三個月的零花錢,再加上自己的壓歲錢以及與同學們一起賺的錢,籌集出五千元,資助小雅媽媽開店。後來,冉冬陽還冒著大雨陪梅曉雅去進貨。這樣的舉動使小雅媽媽感動得流淚。讀到這兒,我想我們身邊不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嗎?就說那次紅十字會獻愛心活動,是將自己的一些衣服、玩具捐給一些山區貧困家庭的兒童。這時,我問媽媽:“捐給他們有什麼好處?”“孩子,你可不能什麼事都想著有什麼好處,當今社會,不都是無私奉獻嗎?”媽媽說。對啊,我不能太自私,什麼事都想著對自己是否有益。就象歌詞裡寫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成長的過程,也許就象一艘正在遠行的輪船,一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有些坎坷,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就一定能克服;在成長時,也許還像一碗五味雜湯,你永遠喝不出它是什麼味道,有時酸,有時甜,有時苦,有時辣……

讀了《女生日記》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為何還要依賴父母了?我們和冉冬陽是同齡人,也要學習她獨立、懂得感恩、樂於助人的品質和精神。最後,我建議大家有時間也讀讀這本書,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同齡人與同齡人相比,才是最好的比較。

讀女生賈梅有感 篇8

讀後感 ,953字

坐在草地上輕輕合上書,感觸很深。女主人公賈梅,是一位令人羨慕的女孩,她有正義感,富有同情心,好像在引導我走向積極的人生道路。

在這本書裡,作者主要寫了賈梅和夥伴們一起演繹出的一段段豐富多彩,又讓人感慨萬千的成長故事。有著對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有對親情和純潔友誼的渴望。賈梅和林曉梅是患難之交,她們的友誼好得令人嫉妒,同進同出親密得讓別人找不到同她們接近的機會。在文中,林曉梅是一個寫好文章的才女,每每看到她的作業本簡直是一種享受,可是她們倆因為一點小誤會,她們的友誼小船幾乎擱淺。

我左思右想,為什麼他們的關係擱淺了呢?賈梅開啟鉛筆盒,發現有一個紙條,要相信自己的眼光,我讀到後面才發現,原來石一就是林曉,石一就成了他們的暗號。只要一提石一,兩個人又像拉起了手,又成了患難之交。我佩服林曉梅的智慧,我喜歡賈梅的堅持不懈,我也敬佩他們的友誼,樂觀向上不服輸。賈梅的哥哥賈裡經常會打擊賈梅,但賈梅總是不服輸,總是認準目標,勇往直前,做出讓人們意想不到的事證明自己的實力。就像書中說的,不氣餒,不放棄,因為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關心同學是正義使者。

在書中賈梅被隔壁班的同學踢傷了,賈梅和七個人組成了白色閃電之隊,他們狠狠的教訓了那個同學,讓他不再敢胡作非為。猛然,我想到了一句名言:“當女孩難,當好女孩更難,特別是那種人叫好的出色女孩。”作為女孩,不放棄,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服輸,朝著自己的目標,凡事都有可能實現,關鍵要看你自己做不做,如果要去做就認真去做,絕對不可以半途而廢。

合上書,凝神思索,不禁在腦海回想著那一幅幅畫面:當同學們遇到困難時,賈梅都會生援助,伸出援助之手,主動幫助同學們解決困難,讓同學們感受到友誼的溫暖。我佩服賈梅的正義勇敢,我欣賞賈梅的友誼,我也喜歡賈梅的智勇雙全。努力,總有回報。

再讀假期打工女那一章,賈梅想去聽左戈拉的演唱會,可是他沒有錢,所以就同林小梅一起打工,最終湊齊了錢去看左戈拉的演唱會,但是在路上經歷了許多困難。是呀,要做讓人叫好出色女孩,需要樂觀的面對生活,不怕困難和挫折,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強者。

細讀本書,我明白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我明白了挫折是人最寶貴的財富。更明白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真正的生活,不也就是如此,對嗎?

讀《人間草木》有感 篇9

讀後感 ,1004字

簡淡的筆墨描寫世間百態的清歡,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吐露世間的美好與靈動。端起手中茶,方可天人合一,融化在大自然的淡雅樸素中。獨自一人,背靠綠水,面向青山,可謂是“人間之至味,清歡也”。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昆明的雨下下停停,似一位姑娘掀起她潔白的裙邊,指端從發間掠過,使人舒適愜意。一張畫,一首詩,體現昆明雨季使人動情之處。我雖沒到過昆明,卻也在汪曾祺的筆下看到了這座花香四溢,雨來人去的清城。遊走在雨後昆明的小道間,彷彿置身於世外,在靈動與淡雅中,品味花香與茶香融合在一起的淳樸。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平淡的手筆,耐人尋味的文章汪先生寫的不是作品,她談的是生活論的是生活中本該有的簡單。他讓我明白,人活著比的不是誰成功誰輝煌,比的是誰認真誰細心,只有認真體會世間百態的人才懂得什麼叫“生活”。

《人間草木》是一本適合閒人看的書,這裡的閒,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無雜念。只有戒除浮躁的人才能理解它的韻味。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在我讀《人間草木》時的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生活家”最真摯的交流。他的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兩個字:不俗。我們以一種普通人的姿態與超凡脫俗的人對話,不正是一件榮幸的事嗎?

從江南秀色到小四合院,從舊人舊事到風土人情,每一個細節都有讓人痴醉的魅力。這本書中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多麼巨集大的題材,正是他的那份簡單和汪先生獨特的審美,讓我對他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喜愛,讓我在無數個午後的下午細細品讀。

還記得那隻琥珀扇墜,那隻記錄了汪曾祺與奶奶許多回憶的扇墜。扇墜中的那隻小黃蜂形態如生,讓汪先生記憶深刻,再往後汪先生看到的琥珀中的昆蟲多少缺失了些靈氣。因為那些琥珀不是偶然形成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他們往往不是刻意的。就像我無意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說的那樣: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清歡二字。

清歡,是人間之至味。最美好,不過恬淡舒適,最愜意,不過《人間草木》。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美好,更多的是他教給我面對平淡生活的勇氣,做一個食煙火的普通人就好。品味生活,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讓簡單美好的大自然伴隨我們,讓這個炊煙裊裊世間成為生活的主打歌。

讀《人間滋味》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97字

“人活著,就得有些興致。我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兩筆。所畫都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汪曾祺《人間滋味》

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人間滋味》:生活有情處,人間滋味多。

是的,看汪先生的散文,就像看到了一個出落得與眾不同的人,看到了她獨特的修養和容貌,油然而生愛慕之心。

翻開書頁,開篇的幾行小字就把我吸引了:“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孟子說,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孟子的這個觀點正好也印證了汪老對美食的態度——汪老對美食是頗有研究的。

汪老到過不少城市,對於他來說,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種味道的標誌。

他把每一道菜都和那座城的風俗文化相結合,融進自己的飲食習慣裡,蘊蓄了屬於自己的飲食文化。一葉知秋,樂山見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窺探到這個人的喜好和志趣。汪先生圓融豁達,生性隨和,也許跟他的生活喜好有很大的關係吧。

都說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如汪曾祺所說:“一個人的口味要雜一點、寬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如此。”是的,把口味放開了,人走出去了,眼界自然也開了。

讀罷全書,我尤其喜愛“四方食事,明心見性”這一篇章,其中講中國各地有名的菜品,文字簡單,很有生活氣息。吃食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發乎生活。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善於從這些細小的地方挖掘美好,就好像尋寶一樣,在愛生活的人眼裡,這個世界是很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大多講述花草林木,四方食事以及生活百態,他的文字裡永遠帶著一股子煙火氣息,平平淡淡的。我想他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會在走過萬水千山時記得:“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看到:“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放著。”

其實生活很簡單,不過是一茶一飯過一生,不過是有一花一葉相伴而已。生活也是很好玩的,只是你願不願意在生活的角落尋找樂趣,或者是你有沒有期盼在人生的拐角發現一份驚喜。

我們或許真的應該把生活放在心上,流露在日子中。也許在二環路街邊的一份早餐,也許在冬日裡一碗一個人的熱湯麵,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可能下過雨的霧氣矇住了車窗,悄悄用手指畫下的幼稚圖畫,或者趁沒人注意一腳踩進小水坑裡,眯眼看著水花四濺,這些都是生活中特殊的滋味。

人間滋味不僅是飯食的味道,更是對於生活的解讀,酸甜苦辣鹹綻放在舌尖,也存在於每一天的生活裡。

但我想,若你懷有一顆汪曾祺一樣熱愛生活的心,你會覺得生活其實就是甜的。

初見傾心——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感 篇11

讀後感 ,905字

“初見驚豔,再見依然。”—題記

在黃落黃昏,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書香和茶香氤氳在空氣中。

人生若只如初見,彷彿這樣重要。如果所有的往事化為紅塵,所有的背叛與傷懷成為過雲煙雨,只留下初見時嫣然回首的驚豔,像清水一樣清純透明,這是何等美好的人生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班婕妤與漢成帝一見傾心,成為妃,又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在冰冷絕情的深宮大院,她始終相信,漢成帝會銘記初見的驚豔,會重新對她回眸,會如初見時候待她,她是否會明白,人會變?“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當班婕妤獨守皇陵時才明白得透徹:初見時的漢成帝已成過眼煙雲,無異於一具冰冷的屍體,事情不會再有轉機。

書中的人物大多都與班婕妤有著相同經歷,曾經滄海早已換了人間。讀第一篇時驚豔,闔上最後一頁時只剩下歎服。漢代的長慨是人生流動的畫卷,大唐的繁華是天邊綻開的焰火,宋同的迤邐是水邊的朵朵紅蓮,元令的精緻是秀氣迷人的小點,或悲或喜,有愛有恨,安意如用憐惜的心緒勾勒出在男權世界裡一個個心潔如霜、花容月貌不減清烈的奇女子和男子初見、相識、相處的故事,在她的書中古詩詞間的好不再是一個個任人擺弄的皮影,而成為具有獨立靈魂的演繹者,生動的詮釋著,最初的美麗,相處的心動與最初的遺憾,於是人們如我般的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通過這本書,體會到支離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於笑容背後細微的苦澀。初見時風華正茂,那份可貴的美麗即使千年後你都難以忘卻,但也只能停留在回憶裡,或許那也是一種別樣的美好。也許生活就是那樣的,得到了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種境界,或者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我想人生這個東西,淡然一點往往是清風明月,太過執著,則就是迷惘,把名利、恩怨、過失都看得淡一些,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夢裡。

人生若只如初見即是美好,眼波流轉,微笑蔓延,怦然心動。安意如也許曾也懷戀著曾經的美好,在黑夜裡獨自撫慰日久的傷痛,但她更達觀,懂得放手擁有更多時間擁抱未來,我想我也應如此,不能沉溺在傷痛。初見。

茶涼,書讀完,今夜春風微迭,把我的心扉吹動,往事流淌在夢裡,記住初見時的微笑就好……

人生應當胸懷大志——讀《岳陽樓記》有感 篇12

讀後感 ,942字

總會在不經意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前只是膚淺地認為這是一位愛國詩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終於深刻體會到了范仲淹這位偉人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范仲淹家境貧寒,但自身嚴於律己,從小便胸懷大志,發憤讀書。就因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進士併為國效勞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原則,成為代代稱頌之人,我想這一切都與他的大志分不開。

有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縱觀歷史,的確如此。范仲淹在歷經滄桑之後寫下的偉大人生信條;文天祥在被俘之後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馬遷在經歷艱辛之後的生死之論;易安氣壯山河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人生心願;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岳飛精忠報國的決心……無一不體現了他們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經想把人生描繪成籬笆牆的內外,我們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爬過去。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通常會遍體鱗傷,假使我們沒有心懷大志,我們還會有勇氣走出荊棘,走向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由此可見,心懷大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道:數分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的偉人數不勝數,但同樣都擁有大志。領袖毛主席從小立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正因為這樣的志向,他成功地成為了我們眾人敬仰的第一代領袖。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為這樣,他成為了眾人稱頌的偉大總理……志向與這些名人的成功難道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嗎?

曾經有一個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題目叫做《確定你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傑出人士與平凡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應當有一個志向,這樣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將問題簡單一些考慮,拉近距離來看,當下的志向便是關於中考問題。我想現在為自己選擇一個志向,並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實現它,相信一定會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的,那時,我們就到達了勝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該碌碌無為,讓我們記住:成功的人生應當胸懷大志!

若只如初——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感 篇13

讀後感 ,1379字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題記

記得,第一次喜歡上古詞,就是因為讀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見》一書,就在那上面我看到了納蘭容若所寫的飲水詞的魅力,也看到了納蘭容若的一生,書上經常戲說:我是人間惆悵客,納蘭心事幾人知?來細說納蘭的惆悵,也許納蘭容若的一生在外人看來是光鮮亮麗的,他擁有顯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識,和一切別人夢寐以求得東西,可是他背後的惆悵卻是鮮為人知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其實不止納然容若一個人這樣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第一次的相遇,第一眼的感覺,總是最美好的,因為,那時的我們還很單純,無論是對別人還是自己,總是少一份虛偽,多一份真誠;總是少一份複雜,多一份簡單;總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然。那時的我們真的很快樂,不會去想水中月鏡中花,不會秋風悲畫扇,可是人生永遠無法停留在過去,不能總是若只如初,我們總要去面對種種問題,會體會許多不一樣的悲傷,或是識人不清,遇人不淑,又或是因為一些外界環境,而遺失了很多東西,可是對於這,我們不能逃避,只能去勇敢的面對,只能積極向前,去挑戰那一個個磨難,創造一個新的開始。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正如上句詩中的美好,才有了這下句詩的哀怨,因為初見是幸福的甜蜜的,對古人充滿了好感和讚賞,可是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總會產生一些嫌隙和摩擦,就好像兩個身處不同地方的好友,因為,生活不同,呆的環境不同,想法漸漸也就不同了,其實,在我們覺得別人變了的時候,自己何嘗又不是發生了改變呢?所以當我們再覺得人心易變的時候,不妨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妨去換個心態,就當這個朋友是新認識的,去試著體驗這份不同的友情。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時間過了好久,過去的誓言早已不見,可是心還是不曾後悔,畢竟曾經擁有過,那份甜蜜總是會留在心底讓人難以忘懷,那份幸福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記得,老師曾和我說過,有時候做比不做要好得多,因為如果你不做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步會是什麼,心中也會永遠有一份遺憾,而如果努力過,即使失敗了,心中也永遠不會放不下,反而會有一種釋然和放鬆感,會能夠更好地走向未來。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讀納蘭容若的飲水詞,發現書上最多的是納蘭容若為妻子盧氏寫的悼亡詞,盧氏在我看來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子,他用了三年的時光,讓納蘭容若記了她一輩子,即使是死亡的消逝,也沒能消滅這份感情的存在,也許盧氏不是納蘭容若一生中最愛的人,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納蘭容若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一定很幸福,因為他沒有誓言當日願,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海誓山盟,或是友情,或是愛情,但這些誓言卻不一定都會實現,有些只能變成了過眼雲煙,與其在那獨自哀怨,倒不如展望未來。

讀完《人生若只如初見》,之所以說納蘭容若惆悵,正是因為他一生都無法從惆悵中走出來,其實,何必呢?事實是無法改變的,既然已經功高蓋主,備受壓制,為何不隱姓埋名,去個偏僻小鄉,做個教書先生,平凡快樂的度過這一聲呢?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卻總是停留在過去,可人卻不能總是停留在過去,所以與其沉浸在過去中無法自拔,倒不如展望未來,未來是全新的,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料下一步是什麼,這不就是一切如初嗎?也是一份新的遇見。

人生也會蛻變——讀《小鹿斑比》有感 篇14

讀後感 ,886字

《小鹿斑比》是一部世界經典文學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萨爾騰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成長的勵志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小鹿斑比》的主人公是一隻名叫斑比的小鹿,他在媽媽的呵護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可是有一天,獵人出現了,這使他的生活不再平靜。斑比親眼目睹了母親、朋友的死亡,他自己也差點死在獵人的槍口下。幸好每次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都得到了鹿王的幫助。鹿王教會斑比獨立,自信,並指導他如何防範危險。斑比跟隨著鹿王,慢慢明白了生存的本質,他變得勤于思考,學會了主動面對危險與挑戰困難,最終成長為新一代鹿王。

這本書獨特的藝術魄力和感人的故事情節深深的感染了我。獵人使斑比看到生活的殘酷與磨難;法莉帶給斑比自信和愛;斑比的媽媽使斑比看到生活的美好;高博使斑比認識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鹿王教會了斑比生存的技能、獨立、防範危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一次—斑比不小心中了獵人的陷阱,他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站立。就在這時,鹿王出現了,他鼓舞斑比站起來,並用堅定的眼神安慰斑比。鹿王的鼓勵給了斑比信心,他站了起來。鹿王帶領著斑比,教斑比分析狀況,躲避了獵人的捕殺。斑比的傷口更加嚴重了,鹿王讓斑比吃一種短小肥厚的葉子。這種葉子很苦,氣味也很噁心難聞,但斑比還是吃下去了。斑比的病情轉危為安。鹿王還找了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斑比養傷。在斑比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鹿王指導他,幫助他,帶領他克服了困難。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摻雜著痛苦。事物都具有正反兩面,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成長著,同時我們也在改變,變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成長經歷必然少不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然而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應該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困難,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人生中少不了磨難,當我們克服困難時,也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困難,是動搖者和懦夫掉隊回頭的便橋,但也是勇敢者前進的腳踏石。這是美國散文作家愛默生說的一句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克服了困難,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由平庸變成非凡。

感悟人生——讀《人生》有感 篇15

讀後感 ,1097字

清晨,紫羅蘭與我一同夢醒。參差不齊的年輪日記上,風化了時間的氣息;曉枝上靜臥著的鳥兒,是否吟著春曲?捧一本路遙的《人生》,想起世紀老人冰心曾言:我不能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

同樣地,我無法說人生是什麼,我只能說人生像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我們隨著時間的齒輪向前滾著,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曾經有過這樣的夢境,那裡有寂靜而沸騰全世界炫目的白,乾淨的表層下埋藏著世間的美好與夢幻。那些美好,讓美貌永存;那些夢幻,讓幸福永恆。在這樣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炫白的人生。然而每個人的出生便是一種原創,人生更不可能都是美好而一帆風順的。人生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疊而成過去,由對對錯錯的選擇構建而成未來,每一個選擇都是在人生的棋盤上走下慎重的一步。韓寒說:“生活實在是最無辜的事物,他明明最公正,卻常常被當做壞事的藉口,一切都是生活所逼,而生活卻從沒被抓住過。”多少人做著那些卑劣的事卻振振有詞地將責任推給生活,只為人生路上所謂的一帆風順。一帆風順的人生並非真正的人生,“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出現了,我們只能努力、奮鬥才能扭轉殘局,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說霍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與其說他有智慧,不如說他努力,面對殘疾的缺陷,即使再有智慧的人,摒棄努力又如何成功呢?霍金用他的努力讓人生的坎坷變坦途,讓人生的高塔閃耀著光芒。

不由得想起一群人,他們是蟻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稜角,他們喪失了理想與追求,他們平庸了。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當然,如果只有一顆甘於平庸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是草芥螻蟻。高加林不甘於平庸,因此他走出了農村,走向了城市。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擁有一顆強者之心,才能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才能有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意,心懷鴻鵠之志,終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攜長風,浩蕩而去。

看看我們自己,是生活幸福的90後,我們青澀得未卷芭蕉,笑容如撕裂的朝陽般燦爛,眼睛裡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們總挑戰著社會的忍受極限,莫名其妙的“非主流”、“N重門”這究竟是青春個性,還是遊戲人生?方招、陳及時、何東旭三人跳水的瞬間給了我們震撼,也令我們感到自豪,我們90後的肩膀已經承受了無數的關注與期待,一個民族的成長與社會的變遷都映在我們的眼眸中,我們的明天應該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充滿精彩的,我們應該在反省中成長,在客觀思考中邁步向前。

冥冥自嘆,我於何思?繁華一夢,攜一卷書,悟得人生的真諦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好合適的事。願我用奮鬥、努力、信念、汗水,驚豔了時光,用溫柔的歲月,精彩了人生。

讀《人生》有感 篇16

讀後感 ,835字

《人生》,路遙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我很喜愛,從初中到現在,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都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人生》這一長篇小說,非常值得一讀,書面語是柳青的幾句感悟: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光是卷首語就已經深深地吸引了酷愛讀書的我。其實柳青的話,就是對小說最深刻和核心的概括。

小說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典型的七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輕人。自由生長在貧困的農村裡使他更具有一種對文明、富裕社會的嚮往和追求,他們不甘向命運低頭,希望有一天擺脫貧困,走向人生的美好。但,年輕的生命,往往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也會犯下許多錯誤,主人公高加林更是如此,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職業,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這種為了利益而不惜犧牲親情愛情友情的行為最終讓他後悔莫及。錯,不要緊,趁年輕,勇於承擔責任,改過自新,在結尾處尤為凸顯,進一步昇華了主題。

小說中還有許多性格鮮明,個性飛揚的人物。純樸、善良的高玉德夫婦;精明、為人樂觀闊達的順德老漢;城府深、心胸狹窄的劉立本;還有大方得體、乖巧懂事的劉巧珍等。從他們身上,我們都可以在現代生活中找到相同的地方。他們正是整個社會的縮影,折射出不同人的不同的行為和人生,從而引發出我們的深思,對人生的思索。這正是小說的偉大之處。例如高加林式的人生,充滿著戲劇性,最具光彩,從他身上,我得到了許多的人生感悟,受益匪淺。

現在反腐已成熱點。書中有宣揚反對貪汙腐敗及對勢利之人的批判和諷刺。高玉智,高加林他們便是代表,作為國家幹部,奉公守法,嫉惡如仇,侄子違法也要嚴懲。這也是小說的亮點。

但書中隱約還體現出一點等級觀念,比方說對農民有所貶抑。但是,我國原本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千百年來,農業是根本,作為一個農民,雖苦,雖累,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們兢兢業業,安守本分。沒有農民的貢獻,國家不會發展得如此迅速。所以,回到本質上來說,人無分貴與賤,職業也亦如此。

我想,這就是人生: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讀《沙原隱泉》有感 篇17

讀後感 ,1338字

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最富哲理的一篇遊記,也無非就是這篇《沙原隱泉》了。文章不長,但蘊含的思考足夠人們細細品上一陣子,像一杯清茶,散發著悠長悠長的餘香。

山,名為鳴沙山—全副行囊的智者,手持登山杖,佇立在沙丘前。這一刻,他是侏儒,也是巨人。黃沙漫漫,大漠之景在他面前鋪展,金蛇般的線條向前伸沿,像終點線,又預示了新開始—那是個制高點,佔領它,你也許會有新發現。

就這樣,看著前人留下的一串一直鋪到盡頭的腳印,他開始了。出奇的是—沙子意外的軟。一踏,一陷,一滑,耗去了他大半力氣—而踏別人走過的路,更是舉步維艱。你越發火,沙子越是死一般的溫柔,溫柔得令你打不出心中硬碰硬的烈火,想取個巧,卻發現更為困苦,就算苟且登上了所謂的終點,也心虛地懷疑到底是不是你走過的路,摸著那陌生的腳印驀然發現自己沒留下一絲痕跡。懷著這種虛浮,即便站在厚實的高崗上,也不比站在快開融的冰面上強,總怕著自己會狠狠地摔下去,萬劫不復。而自力更生卻更需要勇氣和毅力,細沙的圓滑總能把你的心搓圓,磨光。講不定哪一步之後你突然感到腳下的平實,怯怯地抬頭,山頂就被你爬到了。而且是踏踏實實地爬到了。

站在沙丘頂,大自然作為犒賞,鋪開了一道無與倫比的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金黃和黛赭純淨得毫無斑駁。日夜的風,把山脊,山坡塑成波盪,大大方方,明明淨淨。色彩單純到了聖潔,氣韻柔和到了崇高。把自身的頂端和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籟般的梵唄。踏實的成功就應名正言順地享有這樣的壯闊雄渾,伸出手指順著線條傾瀉下去,這,就是你的。

然而,當你細嚼慢嚥完“一覽眾山小”的瑰奇之後,細細地往山谷端詳,分明是一彎清泉,來得突然,來得冒失,甚至有些莽撞,安靜地躲在一個本不該有它的地方,有些無辜,有些害怕。要想弄清它的祕密,就要靠近觀察,可,問題來了—剛剛才爬上的丘頂,怎麼這麼顯得無助,化成了悲哀。嚮往巔峰,嚮往頂端,嚮往那傲視雄奇,風臨天下的霸氣,卻又怎麼知那迷人的峰頂只是一線鋒利的刀刃,容不得t望臺,卻被生靈們擱得老高。

無奈地滑下沙丘,看來老莊的預言實現了,站在丘底暇想頂峰的壯麗,身處頂峰又羨慕平原的溫暖,而所謂人生,也不過是在這矛盾中周而復始罷了。

急急向泉水奔去,卻發現這不僅是一灣小泉,中間寬處相當於中等河道,甚至還有幾隻水鴨在此輕浮游弋,岸邊盤虯臥龍的是幾棵百年古木,清泉靜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樹後有一陋室,遲疑間,步出一老尼。二十年前,這本有廟,毀了。為什麼在無垠大漠中會有如此的信仰者在此孤守?漠然沙丘不是答案,這源頭活水才是心靈的慰藉。壯麗之中寫一筆明麗,獷野之間抹一線溫柔,起伏之中鑲一份平實,浮囂之間躺一念寧靜。在浮誇裡給一份質樸,在居高裡給一份服帖,在狂野中給一份安靜,在厭俗中給一份清新。

生活需要調劑,只有這樣,生命才富有層次,才不會一味地大喜大悲。習慣了被各種單向誇張侵佔的思想才能在須臾之間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這世間便有了歡騰與沉鬱,喜悅與憂傷,喧囂和平靜,膽怯和坦然—這個世界也會活出靈性,活出姿彩。

讀罷《沙原隱泉》,心中彷彿什麼充實著,有了厚度,也有了溫暖。

泉,你是淌在沙丘邊上的人生。

品讀經典,感悟人生——讀《繁星·春水》有感 篇18

讀後感 ,1008字

你讀過這樣篇幅短小卻蘊含豐富的短詩麼?這種詩被稱為“小詩”。“五四運動”後,它曾盛行一時。在數量眾多的“小詩中”,最引人注目,還是偉大的散文作家,小說作家—冰心女士。她以詩歌的體裁寫成的著作—《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冰心女士認為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寫成篇段,她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機集子裡。總的來說,它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童年自然。

母愛是一切擁有自己“寶貝”的母親所對待自己寶貝的無私、喜愛、真誠等等的愛,它如同朽木回春、雨後春筍、迎風破浪般等神奇可貴的力量。所以,母愛是一切“惡”人的懸崖勒馬,回頭奔向陽光燦爛的人生道路。然而,冰心女士用最熾烈的語言謳歌母親,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無上的威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物之源”,而當不安寧的心靈需要安慰和歸宿的時候,母親又成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世間擁有著最為獨特的思想,那就是稚嫩的孩子的童真。童真是最為單純的嬰兒,它們的心靈世界中,不知道什麼是貪婪,不知道什麼是歧視,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敗壞的風氣。所以,冰心女士偏愛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樣的事物。她視為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的醜惡以及世風的墮落。

生物組成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生命。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競爭,互相生存,才有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倘若,我們人類破壞這個體系,就只會帶來災難,某些有害生物的天敵被我們獵殺,導致它們繁殖的越來越多,破壞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混亂,影響著其他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生活。冰心崇尚自然,熱愛自然,這與她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在她的心中,太空,繁星、樹影、荷花、大海、山影、晚霞、白雲……無不散發出生命的氣息,意象豐繁而情思專一,對於向她這種“品質”要值得學習與發揚。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品質,對任何事物以及生態環境能向新時代。

冰心寫這本書中包含著對母愛的尊敬與熾烈,她認為心中的風雨來了、躲進母親的環裡,才能迎來風平浪靜,幼小的事物以及自然與母愛一脈相承,用幼小的事物去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認為只有幼小的事物才是最純真的,自然當中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散發著無止盡的熱愛對於冰心女士。

這本書,這本用“小詩”寫的書,蘊含著豐富的情思,體現出一種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人生——讀《中國男孩》有感 篇19

讀後感 ,801字

只要你信心不倒,什麼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脊樑不彎,你能扛起一座山;只要你心中充滿愛,世界將更加精彩。

洪戰輝的一席話讓人回味無窮,在這現今“超女”橫行,韓劇流行的現代偶像化社會裡,無疑是一聲驚雷,驚醒了有些麻木的頭腦;如同一縷陽光,驅散了心中鬱悶的想法。他的出現,使得我們這些整日飽食無憂的青少年得以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戰輝是一個十分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少年,他經歷了太多太多有些同齡人甚至無法想象的苦難。他的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在他12歲那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他的人生開始改變。不堪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而面對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戰輝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艱難困苦並未壓彎他稚嫩的脊樑,反而激勵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撿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生活拮据,卻從未申請資助,一直獨自努力奮鬥著。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讓我懂得了“一個人自主,自強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何其短,眨眼間已是物是人非。人生在世,什麼都帶不走,只能帶走惋惜;什麼都留不住,只能留住回憶。雖然活著時非常瀟灑高貴,但死後,不過也魂歸塵土,軀灑大地,留下一點曾存在過的印記罷了。而活著時十分貧窮困苦,但精神高貴,死後什麼也留不住,只能留下人們心中的精神烙印,這反倒更能讓人鉻記於心,久久不忘。

但在現今社會裡,人們往往甘當前者,不當後者。他們追求衣錦榮華,互相攀比,全然不顧尚有多少人仍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他們精神開始麻木,對於各種花錢的理由都可接受,卻不願掏出一兩元錢去資助路旁的窮人。在大手大腳的同齡人前,洪戰輝的那種勤儉的習慣就如同是黑夜裡的燭火,顯得格外醒目,縱然自己僅有50元錢,卻仍用來幫助班上更貧困的同學。比起他人,更重要的是那種面對人生的精神。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像洪戰輝那樣經歷太多苦難,但是我們都要學習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要對得起自己所擁有的。

餘秋雨人生哲言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45字

生命因感悟而美麗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叫《餘秋雨人生哲言》的書。合上書本,我表面上正安靜地看著窗外,其實內心如一池春水,突然吹來了一陣風,風過之處,漾起錦似的陣陣漣漪。我開始思索,開始回憶,開始省思……最終我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餘秋雨說“人人都在人生中,但發現人生,卻需要特殊的眼光。”看到這句話,我開始思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但是要發現人生的價值、意義,卻要特殊的的眼光。可是,什麼特殊眼光才能發現人生?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只好接著往下看來尋找答案。“有時需要特殊的仁慈。”看到這裡我又開始思索:為什麼仁慈的眼光才能發現人生呢?後來,我在生活中慢慢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有著差異,所以人與人之間就開始競爭:在某方面做的差的人希望變強大、希望能超越另一個比自己好的人。而那個在某方面做的好的人,則怕被那個差的人超越,所以兩人就開始競爭。正是因為這種競爭,又擴大了這種差異。最後,擴大了的差異就成了事實。

餘秋雨說:“人生畢竟有很多共同點。”我就接著他的話想到:那麼,發現了共同點,也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有縮小差異的可能,而縮小之後,大家的人生就幾乎是平等、平常的。“平常也是人生的正規形態。”餘秋雨這樣說。我想: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就不要鄙視世俗年月。只要負責的一天一天過下去,那麼平常中也就出現了滋味,出現了愛,出現了溫馨,出現了快樂!餘秋雨說過:“這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這句話我實在理解不了,只好接著往下看:“想到起點和終點,我們的日子空靈了又實在了。外力終究是外力。”是啊!外力終究只是別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換言之,生命的老師就是生命本身。當我們做錯一件事情後,才會明白自己有那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哪些地方需要繼續保持的。只有這樣,自己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變得更強大。

餘秋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季節觀什麼景。”我想: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和什麼時令賞什麼花想表達的意思一樣吧!什麼意思?那就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一下:在對的時候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這樣才能是人生變的完整和自然,不是嗎?

所以,我想說:漫漫人生,是靠自己去走的。很多人以為:人活著很多時候是在為別人而活,其實人生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把握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感悟世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