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說新語》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世說新語》有感 篇1
讀後感 ,962字雨越下越大了,密集的雨點落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濺起了一朵朵透明的雨花。我終於完成了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抬頭看了看窗外,奶奶一定等急了吧!
我快速整理好書包,衝出了教室。往日喧鬧的教學樓突然變得靜悄悄的,只聽見我的腳步聲。我三步並作兩步,向學校大門口跑去。只見一把紅雨傘在雨中徘徊。那一定是奶奶吧!“奶奶!”紅雨傘下,露出了奶奶焦急的臉。奶奶一路小跑著過來,搶過我肩上沉重的書包,關切地問:“芯芯,怎麼這麼晚才出來?”我剛要解釋,奶奶又開始自顧自地說:“肯定是又磨蹭了!我看到你們班裡其他的同學都出來了,左等右等就你沒出來。你要學學別的同學,這要是你媽媽知道……”哎!奶奶每次都是這樣,不分青紅皁白,就開始發表她的“長篇大論”。“知道啦!就知道告訴媽媽!”我沒好氣地朝奶奶吼道,打斷了奶奶的話,衝進了雨中,身後傳來奶奶焦急的呼喊:“芯芯!芯芯!快回來!衣服要溼了……”
雨肆無忌憚地打在我的頭上、臉上、身上,也打在路旁的石榴樹上。樹上盛開著的紅花已被暴雨打得七零八落,鮮紅的花瓣耷拉下來,落了一地,好似一個個戰敗的士兵,無精打采的。不知為什麼,我忽然想到了《世說新語》中的“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這句話。我想,王祥“抱樹而泣”一定也是在這樣的風雨天吧,他按照後母朱夫人的吩咐,盡心守護著這棵李樹。明知道這是後母有意刁難,卻從來沒有心生怨恨,最後用他的孝心感動了後母。而我呢?在這樣的大雨天,將近70歲的奶奶冒雨來接我,還在雨中苦苦等待了許久,我卻對奶奶的辛苦視而不見。她只不過因為關心我才嘮叨了幾句,卻換來了我的大吼大叫!奶奶一定傷透了心吧!
雨漸漸小了,我的心卻大雨滂沱。我忙回過頭,急切地找尋奶奶的身影。一把紅傘又映入眼簾。只見奶奶氣喘吁吁地揹著書包,急切地追趕著我。在濛濛細雨中,她的身影是那樣單薄,沉重的書包壓得奶奶直不起腰。一陣風吹起了奶奶那花白的頭髮,根根白髮像針一樣刺痛了我的心。我的心一緊,淚水流了出來,落到嘴裡,鹹鹹的,不知道是雨還是淚……
“奶奶,對不起!”我急忙跑過去,接過奶奶肩上的書包和手中的傘—從現在開始,我要像王祥一樣,做個孝順的孩子,為奶奶撐起紅雨傘!奶奶望著我,笑了,滿臉的皺紋彷彿瞬間消失了。
細雨迷濛中,我為奶奶撐著紅雨傘,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鮮豔的紅雨傘,就像一朵雨中的紅蓮……
讀《世說新語》有感 篇2
讀後感 ,1031字古人最看重三件事,乃德行、言語、政事。其中,德行第一、言語第二、政事第三也。在《世說新語》中,故事之精巧,難用言語表達,鮮活人像,躍然紙上,智慧且精簡。若想知其中緣由,且讓我們細細品味之。
不同的歷史時期,道德觀念往往決定著人們的言行。它們非但能感動冥頑不靈者,還能驚天地而泣鬼神,於冥冥之中散播道德的種子。一眼望去,似乎古人各有不同,而那些以德為重的,卻往往驚人的相似:謙虛謹慎者,喜怒不形於色。生活儉樸者,為官清廉,不汲汲於名利。人際關係上,提倡慎於待人接物,不輕易褒貶者。亦比比皆是。
周?,字子居,汝南安城人。天資聰穎,高峙嶽立,非陳仲舉、黃叔度之儔,則不交也。而其智者,卻曰:“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其人謙虛有禮,對貧寒且睿智之人敬仰且尊重,可見修養之高。
孝乃人之常情,卻常難以做到,即便如今,做到之人亦是寥寥,反而古人之孝諸在心中。時時警醒自身。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贏瘦,著重服,竟涕泗流連,見者以為真孝子。其人可謂心善之,孝到也,令人佩服。
魏晉時代,提倡清談之風,不僅寓意深刻,還要言辭簡潔,舉止灑脫,令人佩服。
言語之高深,欲掌控之,非常人所及,它們非常簡潔,論說雙方都很巧妙。或哲理深思,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遠,或機警高鋒,或氣勢磅礴,或抓住要害、一語中的。在交談、辯論中,在侃侃而談中,顯示時人之聰慧。
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黑白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趙雲:“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此話哲理深思,短短几字,便能引人深思,精煉的古文,讓我們自愧不如。可見清談之風下人們對精妙言辭的注重。
管理者首必重法度、維護法制,重視制度的建立。而封建社會的政治舉措少能寬厚待民,即使給百姓以實惠,所謂德政,常常只是亦表面功夫。但總有些人,視金錢為糞土,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聽事前陶公。作荊州時,令船官悉收集木屑,不限多少,人皆不解此意。後,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為了百姓利益,他也是物盡其用了。
小小古文蘊藏大大智慧,本著作真乃奇書,讓我們透過文字知古人會談。筆觸貌似清淺,卻又入木三分。其中的道理,回味不止!
《世說新語》讀後感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17字暑假期間,我喜歡上了一本名叫《世說新語》的書,我被裡面的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簡短的文字,蘊含了無窮知識,它讓我眼界大開。
《世說新語》記述了魏晉人物言談軼事,它是一本筆記小說。裡面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則。多以人物評論、做人道理和機智應對的故事為主。
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雅量第六”中的一則小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只有七歲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經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遊玩。大家看到路邊的李樹上結了很多果,把樹枝都壓彎了,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有人問他,他回答道:“樹在路邊,又結了這麼多的果子卻沒人摘,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嘗,果然是苦的。當我讀這則故事,讀到前半部分時,第一反應是,王戎怎麼這麼笨,有這麼多的果子,為什麼就不願去摘呢?整則故事讀完的時候,我要為王戎聰明、機智、善於動腦點贊。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見的“迷惑”。可以根據事物的現象思考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看完這則小故事,不由的讓我想起了發生在三年級暑假期間的一個故事。爸爸出差從海南迴來,帶回了一個大大的菠蘿蜜。我初見菠蘿蜜時,只見它渾身長滿了小疙瘩,又粗又長,像個長滿“青春痘”的大冬瓜。我邊看邊搖頭,爸爸見我對它充滿了“敵意”。他告訴我,別看它長的醜,它的味道卻特別的鮮美。我頭搖的像撥浪鼓,嘴巴里一直說著: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可當爸爸開啟它後,我的味蕾瞬間被空氣中瀰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後來,我嚐了一口,便從此愛上了它。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千萬不能光憑著外表或是現象,就急著去下結論,一定要去深入瞭解,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時,一句話,也蘊含著大道理。在“輕詆第二十六”中有這樣一則:舊目韓康伯“將肘無風骨”。意思是:過去人們評論韓康伯說:“胳膊肘粗壯,但是沒有什麼剛氣、骨頭。它從人的體格外貌上去輕視詆譭別人,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一種行為。”這則小故事警世我們,千萬不要從一個的外型體貌上評論他人。這樣不但讓別人“受傷”,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生活學習中,一定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優點,檢查自己的不足,學會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優秀!
《世說新語》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讀它。它不但讓我們能快速瞭解魏晉時期的風流人物、時代精神和各種歷史知識,它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指引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還培養我們對古文的閱讀興趣。
愛上它—《世說新語》很容易。
只要你願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對它愛不釋手—閱新語、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