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毛傳》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三毛傳》有感 篇1

讀後感 ,668字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窗外,飛雪滿天。撥出的熱氣凝成一個個小水珠,吸覆在玻璃上,眼前渲染開來,朦朧中,有一抹紅。那是一株孤傲的紅梅正迎著風雪凜然綻放。手捧卷,淡淡言:“一代才女百年等,紅塵阡陌終一夢。”

在這本書中,向我介紹了一位曠世才女的一生。其中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最令人感動。三毛年輕時遠離家鄉,在外漂流。這其中,有無數西方男子追求她,可三毛都一一拒絕了。為了荷西,三毛在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落後的撒哈拉,陪同荷西過上了長達六年的生活。以至於後來荷西在一次潛水過程中意外喪命,三毛依然不離不棄,多次用自己的性命換一家人的團聚。儘管三毛已向父母表明以後不會再有自己的想法。可丟了靈魂的人終是落紅成泥……

三毛對自己的追求可謂是堅持不懈,而且目標專一,從不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也不像雨水一樣目標零散。看來,只有堅持不懈加上目標專一,才能取得成功!

我不禁想起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文,想起了李時珍、愛迪士、齊白石……的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成功才會在下一個拐彎口處等你!

思緒又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書法考級的前幾天,畢竟是第一次,一定得開門紅!可我卻總是寫不出那份神韻,於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單獨練,直到寫好為止,一練就是半天……

目光回到窗外,那風雪中的一抹紅十分顯眼。其實梅亦是如此,目標專一,不與其它花爭奇鬥豔,只為人綻放光彩,吐露芬芳;堅持不懈,陪伴我們度過整整一個寒冷的冬天。

讓我們大家都如三毛一樣,如紅梅一般,不畏風雪,傲然綻放於風雪之中!

愛國,更需要年少——讀《岳飛傳》有感 篇2

讀後感 ,860字

愛國,原本對於我來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在家裡,我知道得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我懂得要做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至於怎麼熱愛我們的國家,我以前總覺得那是長大以後的事,我還沒有很深的認識。直到我讀了《岳飛傳》這本書後,才有了深度的體會。

岳飛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宋代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傳說出生時,家中屋脊上落下一隻大鳥,鳴叫幾聲後就飛走了。因此他的父親為他取名“岳飛”。他自幼父親早逝,在師傅周侗的教誨下學習文學、武藝和兵法。長大後天資聰穎,膂力過人,很早就表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他甘守清貧,不貪濁富,當宋朝受到金國的侵略時,他的母親為了讓他一生不忘報效國家,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從那以後,岳飛便時刻記住母親的教導,把“精忠報國”做為自己一身的準則,儘管他在39歲時便遇奸臣所害致死,可他的愛國精神卻在中國大地上永遠流傳,而且成為了無數中國人學習的榜樣。

古往今來,有許多像岳飛這樣的偉大英雄,如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總理,為拯救中國大眾而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第一個登上太空的楊利偉叔叔……我從心底裡敬佩像他們這樣的人,他們偉大的愛國精神將流傳千古!在這些英雄身上體現的是中華優秀兒女的種種可貴精神和品質,這些可貴精神與品質成為我們少年兒童今後學習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

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我們生活在無比幸福的新時代,國家每年用大量的經費來培養我們,讓我們在裝置先進地學校裡學習,可慚愧的是我們並沒有好好地珍惜。儘管我們現在年紀還小,還談不上怎樣報效我們的祖國,但是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多讀書,多看報,長大以後建設祖國,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更美好。熱愛我們的祖國,努力鑽研,不知道的東西,勤問;不懂的東西,勤學;看到好文章,勤讀;重要知識點,勤問。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不懼危險,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我要大聲地告訴所有我的同齡人—愛國,更需要年少。只有我們今天好好地學習,一定會有回報祖國的一天!一定會有實現自己“中國夢”的一天!

讀《名人傳》有感 篇3

讀後感 ,798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題記

如果說美麗的衣服裝點了我們的外裝,那麼書便開啟了我們的靈魂;如果說清醒的美景帶給我們美,那麼書便給了我們理性的思考。用它獨具的冷靜淨化我們的心靈,用它獨具的睿智昇華我們的思想……讀《名人傳》它給我們帶來強大的精神動力。《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它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罗蘭所寫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名人傳》是一部諸多不幸遭難者依靠善良的心靈和高尚的品格戰勝各種困難的書。

捲縮在陰雨綿綿的心緒裡,度貝多芬,我似乎能看到,他那雙眼睛在濃重的眉毛下面炯炯閃光,像荊棘叢中的火焰,燃燒著孤獨苦難。在他的世界裡沒有聲音,可他的心裡卻充滿了音樂,充滿了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音樂!閉上雙眼,我的耳邊彷彿響起一曲命運交響曲,他去走了心靈的陰暗,換醒了靈魂。面對這個在逆境中奮起的生命,我學會了堅強。

漂浮在優哉遊哉的虛榮中,我似乎能看到,一位老人在昏暗的燈光下,靜靜思考,然後小心翼翼的剔除不夠完美的細節。面對世人欽佩的眼光,他的一生像一塊沒有雕飾的石頭,充滿了痛苦和平靜。面對這個用畢生精力創造的不朽的生命。我學會了堅持。

倘佯在寧靜安詳的氛圍中,我似乎能看到,一個閃亮的靈魂,如一束火焰燃燒在俄國廣袤的大地上。他蔑視貴權,親近百姓,為追尋生命的意義,一生都在苦苦跋涉,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鼓勵人們堅持信仰,追求美好的一切。面對這個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的崇高的生命,我學會了高尚。

貝多芬用自己的痛苦為世界帶來歡樂的樂章,米開朗琪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躺在病床上還關心著萬千生靈,一生都在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思想。

三位巨人的一生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就自己的卑劣之處。所以,我們要從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在未來的路上堅持、頑強的奮鬥!

經典中的經典——讀《水滸傳》有感 篇4

讀後感 ,439字

暑假裡,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北宋末年宣和年間爆發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規模雖然不大,但一度聲勢很盛,後來卻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最終宋江等人又被殺害了。

《水滸傳》是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書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中至少有70位以上是形象鮮明,令人久久不忘卻的。此外還有一批非常生動的人物,如高衙內,王婆,潘金蓮,何九樹,牛二,黃文炳等等。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每個人都有一個能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質特點的綽號,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宋江是梁山上主要領導人,晁蓋死後一直坐第一把交椅。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仗義疏財,廣交江湖好漢,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而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出的旗號是替天行道。

讀了這部小說之後,我感覺寫的太精彩了,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讀了之後回味無窮,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

苦難造就偉大心靈——讀《名人傳》有感 篇5

讀後感 ,947字

偉人如星。在人來古今的夜幕中,將歷史分為一個個得以辨認追溯的星座,警示著後人,鼓舞著後人。歲月的流星劃過幾番,滄海桑田變化幾般,世間的悲喜輪了幾轉,絲絲涼意的歷史夜幕,只有那星星才依舊散發著璀璨耀眼的光,告訴人們—苦難造就偉大心靈!

貝多芬是一顆堅強的星。命運奪走了他所珍惜的一切,用大刀毫不留情地砍下了他通向理想彼岸的吊橋,任橋下湍急的河流附和著他逼至絕境的咆哮。他不甘夢想就這樣死去,用超乎想象的忍耐和執著,譜寫著緊扣人心的樂章。無聲的沉寂讓他痛苦煩躁,可他卻用盡生命,將黑白彈出色彩,將命運的咽喉緊緊扼住,猩紅的雙眼宣告著他的不甘,蓬亂的頭髮叫囂著他的野心,那激昂的樂曲更是他與生命的對峙。那一日,偉人辭去,冷眼旁觀的人也都去了,散了,可被歷史記住的卻永遠只能是那偉大心靈。

米開朗琪羅,是一顆執著的星。家庭不支援他,對手不放過他,他腹背受擊,儘管他無意傷害他人,而敵人們卻將他步步緊逼。世人對他的作品冷嘲熱諷,大加指責,他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維護藝術的尊嚴。敵人對他百般刁難,惡意破壞,他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職責,以不服輸的意志,激發自己的潛能,在不同方面貢獻著自己的價值。縱使擁有了極高的地位與榮譽,偉人仍孤零零地細緻刻畫著藝術的神聖,堅守著對於文明的承諾。那一日,偉人辭去,惡意誹謗的人也都去了,散了,可被歷史記住的卻永遠只能是那偉大心靈。

托爾斯泰,是一顆仁愛的星。身為貴族,優越的身份並沒有阻擋他走到人民當中去,去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他企圖探索世間的真理,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殘酷地背離。他替人民發聲,想在惡濁的社會中用筆撕開一片藍天,卻得不到人們的支援。無依無靠的智者不知生活將何去何從,在迷惘中尋找自己嚮往的仁愛,為了正義不惜與整個階級的人對抗,拋棄繁華與舒適,從此隱歸森林,與自然相和。那一日,偉人離去,喧擾不解的人去了,可被歷史記住的永遠只能是那偉大的心靈。

命運對這些偉人未憐惜,苦難也與他們形影不離。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一次次地倩絆著他們追求理想的腳步,他們卻始終選擇了大步向前,對著不公的社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光明與正義的渴望,他們的一生與歡樂緣分甚淺,可他們卻用整個生命來創造藝術的歡愉。

偉人不朽,精神永存,告勉來者:苦難造就偉大心靈。

讀《水滸傳》有感 篇6

讀後感 ,616字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的史料為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的形象。

這部小說主要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英雄事蹟。如《火併王倫》《大破連環馬》等。在這眾多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大頭領,人稱呼保義,及時雨,孝義三郎的宋江。他被晁蓋義士救上梁山後,對晁蓋忠心耿耿。晁蓋西去後他擔任臨時大頭領。他代領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消滅了許多的惡勢力。在《五虎上將打童貫》一集中。他很有威嚴地說:“我梁山五虎何在?”嚇得敵軍抱頭鼠竄。最後梁山好漢推選他為當之無愧的大頭領。

讀完《水滸傳》,我的腦海中只剩下兩個字,一個是“忠”,而另一個則是“義”。書中,楊志逼著吳用問這兩個字的意思,吳用毫不猶豫的答道:“忠:對上絕無二心。義:對友絕無二心。”楊志把刀架在宋江的脖子上,大聲喝道:“這你應當如何去做?”吳用掏出一把刀斬釘截鐵地說:“吳用願意以命相換!”說著便刺向自己。吳用這一壯舉,是對“義”最好的詮釋。看到這裡,讓我記起了那件事:一天我和好朋友,一塊踢球。因為頑皮,球砸破別人家的玻璃,當時我害怕極了,看到氣勢洶洶的房主,我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在房主的逼問下,我的好朋友站了出來,替我承認了錯誤。我害羞地低下了頭,心想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每次讀起《水滸傳》,總是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那蕩氣迴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次又一次地打動了我,感染著我。我愛《水滸傳》,我愛讀書!

讀出新,讀出情——讀《水滸傳》有感 篇7

讀後感 ,888字

《水滸傳》是經典著作,是民族的精髓,一百零八位好漢與晁蓋,雖落草為寇,但他們的所做所為卻光明磊落,為人們所敬仰、傳頌。

第一次讀《水滸傳》時,我六歲。那時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因為“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深深的印在腦海裡。那時的我認為能與猛獸相鬥的人是最棒的。

再讀《水滸傳》時,我八歲。那時我最敬佩的人物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豪氣,再加上那純樸的心靈,便是無人能比。

前二次讀《水滸傳》都是在童年,那時的我知識面較窄,也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能夠欣賞別人所欣賞過的。

第三次讀《水滸傳》時,我十二歲。剛剛步入初中的我既激動,又茫然。初次當班委的我被一系列問題攪得亂七八糟,太多挑戰需要我去面對。那時,我三讀《水滸傳》,我發現我最佩服的人竟是宋江。因為那時我被宋江的領導才能所折服,我不得不佩服他與一百零七位頭領、上千嘍羅相處,竟能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我與他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現在我十四歲,又一次讀《水滸傳》。這時的我不再是年幼的我,也不再是被小事攪得手忙腳亂的我。現在的我,目睹過人間的真、善、美,也看見過世俗的假、惡、醜。讀《水滸傳》時,我發現,我所崇拜的人是林沖。是他教會了我在“亂世”中做人。他不僅槍棒使的出神入化,文才也很好,堪稱文武雙全。可能有人覺得他窩囊,我卻不那麼認為。對於一個小家來說,他是一個好丈夫;對於一個大“家”來說,他是一個大英雄。他之所以剛開始沒有反抗的那麼激烈是為了不讓妻子與僕傭受到牽連。他為人謙虛卻不軟弱!他為人正直、講信用、講義氣。他歷經多少磨難卻永不服輸!他內心的堅強一次又一次地激勵了我。每當我經歷挫折想放棄時,總是會讓我想起他的堅強;每當我默默哭泣抱怨命運不公時,總會讓我想起他的堅強!挫折是什麼?挫折就是讓人去打敗的!哭泣不要緊,但哭過以後一定要站起來,用笑容去迎接挑戰,用自信去面對挫折!從他身上我明白了:如果不能改變他人(惡人),那麼就先獨善其身,做好自己。

每次讀《水滸傳》不一定要換一個敬佩的人,只要你有所收益。在不同的年齡段讀《水滸傳》,你會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道理,只要你學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就是有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 篇8

讀後感 ,638字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著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著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別人,人不是為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讓感恩拐個彎——讀《名人傳》有感 篇9

讀後感 ,786字

我們感恩每一滴水珠,來把我們滋養;我們感恩每一隻花朵,帶給我們芬芳;我們感恩每一位長輩,指引我們方向。我們總是向那些美好的事物殷殷道謝,我們又何嘗感謝過挫折呢?不如讓我們的感恩拐個彎,去謝謝那些激勵我們成長的人和事吧!

面對失聰,貝多芬可以放棄創作樂曲,但他仍堅持不懈地創作;面對壓迫,米開朗琪羅可以反抗到底,但他仍無怨無悔地雕刻;面對皇權,托爾斯泰可以選擇妥協,但他仍不屈不撓的突破自我。他們都應該感恩挫折,因為沒有經歷過一番尖銳的歷練,是不會有輝煌的成就的。是磨難激勵了他們的成長,是糾結洗禮了他們的心靈,是痛苦換來了他們的成功。他們沒有選擇抱怨,取而代之的卻是感恩。

沒錯,雖然《名人傳》中沒有提到“感恩”兩個字,但我卻從這本書中讀到了感恩。如果一個人一遇到點挫折就打退堂鼓,那麼就註定這一生平庸至極。相反,我們應該感恩挫折,因為它們註定要成為我們攀上高峰的絆腳石。

“感謝那些曾今不看好我的人,是你們的打擊讓我更加努力”這是當今華語樂壇流行天后蔡依林在金曲獎上所發表的獲獎感言,也正是這樣的一句話,她成功了,但背後卻包含了她無數心酸。

她的努力,她一路來的改變,如電影放映一般,無不顯示在了她身上的傷痕,她腿上的瘀青,她腳上的繃帶……她同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一樣,也是一位為了藝術而獻出自己所有的精力、時間的藝術家。她手中揮舞的綵帶,緊握不放的吊環,挑戰極限的鞍馬,翩翩起舞的芭蕾,婀娜多姿的舞蹈不僅靠的是她自身的努力,更關鍵的是他人的打擊喚醒了她那顆好勝心。於是,她做到了,站在萬人矚目的舞臺上,讓那些打擊過她的人大跌眼鏡。

我們總是埋怨生活,埋怨他人,有的人面對挫折便一蹶不振,有的人卻是越挫越勇,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最終走向了成功。那些總是活在抱怨中的人,不妨讓自己的感恩轉拐個彎,勇敢地面對現實,說不定在下個拐彎處,你將會看到同樣令你流連忘返的風景!

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讀《名人傳》有感 篇10

讀後感 ,1051字

說起《名人傳》,你一定對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不陌生的吧!沒錯,他們就是《名人傳》此書的主人公。《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罗蘭所創作的傳記作品。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分別是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托爾斯泰是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是他們印證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閱讀了《名人傳》這本書之後,我對貝多芬這位偉大的名人的故事特有感觸。其實我之前也聽說過他的一些遭遇的事情,也就對他感到了欽佩,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本書作者不僅講述了貝多芬光輝的一生,以耳聾、愛情、挫折為線索,寫出了他小時候收父親的打罵、十七歲喪母、16歲聽力減弱、老年耳朵失聰等等。他的痛苦,以及對命運的反抗的精神。我都特別深刻,經過閱讀此書,我不僅對貝多芬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而且還了解到了另外兩位也非常著名的人物,同樣的也讓人敬佩。即使貝多芬一生坎坷,但是孤寂的生活比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的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

在這本書裡,作者是以多側面地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種種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苦難對傳主的折磨和傳主對苦難抗爭都是《名人傳》的主要內容,而苦難在各人身上又表現為種種不同的形式。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讀懂得了他們那種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我情不自禁感嘆:是多麼偉大的人物啊!他們那種面對苦難永不低頭,對命運不息抗爭的精神感染著我們,鼓舞著我們,這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其實這三位名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遭遇到很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挫折。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我們都有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但有很多人都有不同面對的態度。比如有的人第一時間就請求他人的幫助,不願勇敢地面對困難;也有的人總是逃避,也不願正面的面對它。這都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態度,就拿《名人傳》裡的三位名人來說,他們遭遇的事比我們常人還多還艱苦和折磨,難道我們就這麼容易就被打敗了嗎?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要成就大業,就必需勇敢接受艱難和挫折的磨練。

讀《水滸傳》有感 篇11

讀後感 ,1018字

初讀水滸,我是敬仰崇拜的;再讀水滸,我是疑惑不解的。

《水滸傳》是中華四大名著之一,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瑰寶。它描繪了宋末農民起義,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波瀾曲折,謳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但是,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糟粕。

一是過於血腥暴力。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提倡和諧,反對打打殺殺的行為。然而在水滸中,哪個英雄好漢不是靠暴力出來的,動不動就舞刀弄槍的。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當時社會黑暗,奸臣當道,政治腐敗,人民有苦無處說,有冤無處報,走投無路之下就只好以武力或非法手段來平反自己的冤屈。比如說武松鬥殺西門慶那段,武大郎被毒死後,西門慶買通了官府衙門的人,武松證據確鑿卻無處申冤,無法嚥下這口惡氣的武松只好自行報仇。他用尖刀往嫂子胸口一剜,取出五臟六腑,並割下她的頭顱,又割下西門慶的頭顱,放在武大郎的靈牌前。這一面反映了武松的有仇必報勇猛剛強的性格,另一面也反映出武松的殘忍。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武松的這種做法,這是當時黑暗社會的產物,然而在當今社會是不可取的。若說武松殺人還有可原諒之處,那張青夫婦賣人肉就真的是無法原諒了。他們所殺之人都是無辜的過路人,可就算這樣,張青夫婦在水滸一書中仍然被稱之為英雄好漢,這真是令人無法理解。

二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水滸一書可算是將銀子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銀子能化解各種矛盾,上下打點,拉攏各種關係。及時雨宋江,廣施銀子,謀得了江湖中極高的威望;小旋風柴進,仗義疏財,博得了江湖好漢的愛戴。有了銀子,牢獄是可以擺平的。只要錢到,禮到,關係到,棍棒是不用挨的,累活是不用幹的,甚至可以好酒好菜伺候。林沖入牢,用銀子上下打點,再加上柴進的兩封書信,免了殺威棒,開了項上枷。武松入牢,更是受到特別對待,因為施恩父子有求於他。銀子鑄就了強大的關係網,關係網的鋪開與壯大形成了梁山水泊之勢。這種惡俗的社會風氣也延續至今。

然而更令我無法理解的是,《水滸傳》一書選入了中學生必讀書目。這就需要身為初中生的我們區分水滸的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水滸傳》的複雜性體現在它許多令人爭議的情節上。這個世界不是什麼都是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更多的都是亦正亦邪亦黑亦白。

其實,從一面倒地認為梁山全是英雄好漢到逐漸發覺梁山人物亦正亦邪的複雜性的過程,不也是一個思想成熟的過程嗎?想起某本書說的:“當你不再單純地以好人和壞人判斷一個人的時候,你就長大了。”

讀《蘇武傳》有感 篇12

讀後感 ,654字

擎一支旌節,揮一揮羊鞭。雖飽經摺磨,卻寧死不屈,傲然站立在那孤獨的土地上,他,就是蘇武。

初讀蘇武,便被他那錚錚傲骨所吸引。當初,蘇武不幸牽出一場兵變,為了不辱使命,他竟不惜以自刎來保護國家的名節,面對衛律的威逼利誘,他不為所動,他寧願自赴黃泉也不願背那叛囚的千古罪名。

身處冰冷的地窖,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嚥下,渾身的熱血都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精忠報國。寒風凜冽,他與冷日作伴,北顧中原,他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銘記在心,冰雪飄落,他仍手持旌節,不忘漢朝,蘇武用他那高尚的氣節深深的詮釋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一個不屈的蘇武,一邊是高官俸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就在安逸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銘記中心,給他的人生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好一個堅貞的蘇武,一個普通的老臣,卻用他的赤膽忠心萌發出一種偉大的愛國情,在蒼茫的草原之上,一個背影攜著不悔漸行漸遠。19年,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一道道疤痕,記載了那些苦難的日子,詮釋了精忠報國的最高定義。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富貴榮華的利誘,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用那光禿禿的旌節寫下一段千古悲歌。

帆的一生曲折困苦,它呼嘯在暴風中,騰躍在波谷裡,急行在驟雨中,喧囂在狂浪中,行於礁石之間,帆以它堅強不屈的意志年年月月與怒浪巨瀾搏鬥著,蘇武就如同一隻在大海中行駛的帆,用他那不屈的意志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讀《水滸傳》有感 篇13

讀後感 ,561字

水滸傳,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他描寫了108位梁山好漢起義以及最後的結局。全書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感情色彩,情節一波三折,富有感染力與表現力,讓人愛不釋手,難以忘懷。

水滸傳最令我驚訝的是,他能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人物的形象。無論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每個人穿著衣貌,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交代。還有文章內容詳略得當,更有層次感。我也非常欣賞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義氣。他們殺富濟貧,他的熱愛百姓,反對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能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與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到時候同學的情誼就會越來越親密,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也許有人說,水滸傳裡的起義是一種反對官場的行為,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並不贊成這種說法。因為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殘酷黑暗的封建統治無情地壓迫的農民,許多農民都揭竿起義,反對政府的統治,所以他們的反抗是有道理的,他們是為自己的人權為自己的人格獨立而反抗!這不是某些人為了追求官場和利益,為了追求金錢和名譽而反抗政府,而是一種正義的,勇敢的富有勇氣的反抗,這種反抗最值得提倡。

水滸傳,裡蘊含的精神力量,精神品質是深刻而豐富的的,我們需要認真的閱讀,用心來閱讀它,感受它那生動的情節,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振奮人心的精神力量,這,才是《水滸傳》的精髓所在!

時勢造英雄——讀《水滸傳》有感 篇14

讀後感 ,794字

翻開一本書,欣賞頁與頁之間淡雅的清香。掀開一頁紙,品味字裡行間濃郁的書香。

—題記

《水滸傳》這本書的書名毫不起眼,因此剛開始,我對它並不感興趣。可當我聽到別人說起書裡的故事時,我卻動搖了,確實,它那豐富有趣的內容,讓我曾一度愛不釋手。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他在書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個人物,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松。

武松,是一個勇敢,善良,熱心的人;是一個愛打抱不平的英雄。而滲透在武松性格中的,有關古代英雄的力、智、勇,充分寄託著作者正戰勝邪,善戰勝惡的理想。

而我最欣賞的,卻是他那份正直。同時我也認為,現在的社會需要這樣的英雄。雖然,他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天真的我總希望在真實生活中存在著這種具備英雄氣概的人。因為,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黑白兩種勢力的對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挺身而出,維護正義,走出對抗惡勢力的第一步。我們常說建立和諧社會,可如果我們都不把它付諸以行動,去維護正義,幫助人民警察加強治安的話,談何公平,哪來和諧呢?

《水滸傳》表面上一本關於武打的長篇小說,但它卻揭示了現在複雜的社會關係背後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我覺得書中的“及時雨”宋公明為人善良,雖然他手無寸鐵,但卻樂於助人。與武松相比,他看上去十分文弱,但很多英雄都被他感化。可最後還是因為醜陋的社會風氣,而把他逼上了梁山,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時候,社會的正義需要的不是一個人的正直,而是許多人的正直,當這種正直大到可以形成一種社會風氣之時,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有希望。

其實,不管是武松的英勇善戰,還是“及時雨”宋公明的與人為善,或是魯智深的大智大勇,林沖的忍辱負重……這些英雄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那個社會可以給予他們更好機會,我相信他們都能有一番成就。

所以我想,時勢造英雄的意思是,只有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造就更多的英雄志士,更多的偉大人物。

讀《水滸傳》有感 篇15

讀後感 ,693字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個個都俠肝義膽,處處都以一個“義”字當頭,真令我欽佩。

《水滸傳》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集在梁山水泊。由於那時幾乎是奸臣當道,官府貪汙,於是疾惡如仇的他們決心替天行道,但宋江卻接受招安歸順於朝廷,最後死傷大半……我不禁為他們感到痛心。

在那個元末明初的時代,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冒險起義呢?這些英雄們即使拎著刀,刀尖上流的也絕不是無辜百姓的血。他們殺惡濟貧,還把兄弟情義放在了第一位,冒死也不出賣兄弟。但他們的“義”,並不是一味庇護,就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朋友願意對自己講義氣,但這不是偏袒,而是在你犯錯誤時,毫不忌諱地指出,有時會讓你接受相應的懲罰,倘若沒有讓你意識到錯誤並改正,將會害了你。

有人說,宋江最後是因為屈服才接受招安,如果不招安,就不會死傷那麼多兄弟,但我認為,如果不被招安,最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朝廷不會讓這樣的一個對他不利的一群人存在的,那麼老百姓也會跟著遭殃。英雄們即使在“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時代,也毫不畏懼,寧死不屈,他們寧願造反起義,也不願當貪官的“奴隸”。雖然他們死傷慘重,但他們的精神將永不泯滅。

在這本書中有太多太多訴不盡的情感環繞在我腦海,這一百零八位英雄一直在我眼前浮現。謹慎細心的林沖讓我及時改掉了粗心的毛病,沉著冷靜的吳用使我在遇到困難時不再慌張,敢作敢當的武松讓我在犯錯時勇於承認……

《水滸傳》教會了我很多,我越來越重視我和和朋友之間珍貴的友誼,讓我永遠記住這些為“義”犧牲的英雄好漢們。

讀《名人傳》有感 篇16

讀後感 ,1793字

【篇一:永不停止的旋律—我讀《名人傳》】

半開的窗戶,柔和的陽光,微風翻動著書頁,牽扯著我的思緒。

寒假中,我讀了《名人傳》,書中共描述了米開朗琪羅、貝多芬、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其中貝多芬的一生帶給我的感觸最深。

貝多芬自幼學習音樂,在其父的嚴格訓練下很早就顯露出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在藝術方面進步飛快。但貝多芬從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最終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他並沒有輕言放棄!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頹廢或隱退,相反在那個封建、禁止言論自由的年代依然堅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展現出來。貝多芬這種敢於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無不令人心生敬佩。

貝多芬的命運既是痛苦的,更是幸運的,他曾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與莫扎特交流,拜海頓為師,他開始初次品嚐勝利的果實。但好景不長,他的聽力慢慢衰退,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是面對種種困難,貝多芬並沒有放棄音樂,這需要他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呀!所以有人說,貝多芬的眼神中既有天才的光芒又能看到他悲慘的命運。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困難,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罷,上帝是公平的。這時的成敗便取決於自己,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自己選擇的,困難和失敗其實並不阻擋自己前進的方向,只要你能鍥而不捨,勇於與命運鬥爭,而不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就會有所成就。

我有時會思考,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錢、權,或是其他?現在我終於懂了,人活著的意義是為了為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物質上的財富終有一天會消失,可是精神上的財富卻是永恆的、無價的。就像貝多芬創作的一首又一首樂曲,許多年來一直是音樂界的經典,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那些旋律好像永遠也不會停止一樣,伴隨時光一同流淌。

我總是習慣性地把困難擴大化,考試失利、老師批評、難題難懂……這些在我眼中天大的不順似乎沒有那麼嚴重,只要我們把每天學的知識複習好、鞏固好,那麼這些問題是否全部解決了呢?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作為學生的我們有著較重的學習壓力,但在同學中總有幾個人學習好又十分輕鬆,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學、怎樣學,並且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們難道不該學習貝多芬的這種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嗎?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罗蘭告訴我們:只有克服悲劇的苦難,才能幫助我們坦然接受命運有時的殘酷,努力向前!

【篇二:苦難造就人生—我讀《名人傳》】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我在閱讀這部作品時,由始至終都是懷著一種虔誠的態度,因為我覺得在羅曼罗蘭筆下的三位家喻戶曉的偉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質,應是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名人傳》中的貝多芬令我感觸最深。

他是德國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被稱為“樂聖”,從小就酷愛音樂,有很高的音樂天分,但命運卻無情的摧殘了他的聽覺,在二十八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人來說,好比魚兒離開了水一樣,失去聽力就等於失去了生命。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一切困難。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失聰後,他把一根木棒叼在嘴裡,讓木棒接觸鋼琴感受聲音的震動,來感知樂感。他的許多經典作品都是在失聰後完成的,可以說是音樂讓他堅強地活著。

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矢志不渝,那麼托爾斯泰的偉大痛苦就是在於他的人生選擇。

羅曼罗蘭在《托爾斯泰傳》中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與他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也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最終羞愧、鬱悶而死,沒被人蔑視而死。在他八十二歲那年的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周圍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什麼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米開朗琪羅在我心中同樣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僅因為他一生創作了那些偉大的作品,而且在於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所以我翻《開米開朗琪羅傳》,時時被一種崇敬的情緒左右著。他曾說過,大衛用他的彈弓,我用我的弓箭。這是一句驕傲的話,反襯出他自尊心

我讀《水滸傳》有感 篇17

國一作文 ,884字

電視里正在播放《水滸傳》。忽然發現,我已許久未讀《水滸傳》了。但這本書給我帶不的快樂從未遺忘,它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影響著我的成長。

記得宋江困被奸臣誣衊而被判死罪時,晃蓋等人便立即商討辦法救宋江。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宋江被成功救出。宋江平時為人豪爽,對待兄弟坦誠真摯,兄弟有困難他仗義疏財,所以宋江有難時,他們才會這樣義無反顧的去幫助宋江。從中我也明白了:“你想要別人怎樣對你,那你就怎樣對別人。”就像我們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只有自己先誠懇待人。反之,我們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從那以後,一顆“誠懇待人”的種子便在我心頭播種、萌發,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在一天一天的生長,我想信:終有一天,它會長成參天大樹,讓身邊的人感到愉悅。

猶記得宋江的那句“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現在的生活就很好的印證了這句話。現在的人們極易引起仇恨,如同學之間因一點小事就從此大路兩邊走,街坊間因點雞毛蒜皮的事發生爭執,老死不相往不。可是這樣真的好嗎?俗話說:“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是的,當我們遇到困難,自己無法解決時,我們需要他人的幫助嗎?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宋江本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處處結冤,結果會怎樣?毫無疑問,他會遭到別人的怨恨,很有可能死於仇家之手。所以,每一次快要和別人吵起來時,我的心裡都會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少了朋友還多了仇家。”於是,我選擇聽從心靈的勸告,停止與他人的爭執,這樣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了。所以,人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會對“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情節百看不厭。我也不例外,書中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場景看得我的心熱血沸騰,恨不得“親臨現場”。但興奮過後,我也明白了,現代社會是講文明、講禮貌、講法津的社會,我們不能像武松那樣用武力解決問題。如果人人都像武松一樣,那我們豈不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了嗎?想必一定沒有人願意過這L的午後,再隨著它感受書中各位好漢的豪爽仗義,跟著楊志去比武,跟著晁蓋去劫綱,跟著武松去打虎……

讀《張衡傳》有感: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篇18

讀《張衡傳》有感:苦 ,538字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經歷苦難才能取得成功,我讀《張衡傳》時,張衡不怕苦難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張衡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一個為官清廉的太守,家裡沒有什麼積蓄。張衡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生活一下子變得清苦起來,有的時候甚至無米下鍋。貧困的生活並沒有使張衡屈服,反而使他更加刻苦學習。

少年時代的張衡十分喜愛文學,可因為家裡沒有錢買書,他只好向別人去借,借到後,他如獲珍寶,愛不釋手的看,苦難沒有打倒他,他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司馬相如、揚雄等人的作品,希望將來自己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文學家。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洛陽一代經常會發生地震,地震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災難,看著這無家可歸的人,張衡決定發明測試地震的一起,苦難是他的動力,為了讓更多人擺脫苦難,他夜以繼日的研究,為了測定地震方位,張衡花了多年實踐一次次測量。132年,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地動儀。這個儀器是用青銅鑄成的,不僅能測定出有沒有發生地震,還能測試出地震的大致方位。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要迎難而上,相信,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讀《梵高傳》有感 篇19

讀後感 ,809字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談。—題記

梵高,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現在,人們爭相購買他的畫。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驚人畫作背後的故事呢?他的畫家之路上充滿荊棘,在19世紀,印象派畫家是不太為人們所認可的。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印象派畫家,於是,他走上了這條荊棘之路。

一、體驗懂得

他當畫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納日。在這裡,他為了更好的瞭解曠工們,得到礦工們的信任。他租了那裡最差的一間房,他和礦工過著一樣的生活。他用他的工資去幫助礦工,他和礦工們一樣窮。這樣他才懂得礦工們,他才能成為一個能把所有的礦工畫在一張畫上的一個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體驗過,才會懂得。

二、艱苦坚強

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們嫌棄他和議論他但是他依舊堅強的活了下來。

他被嫌棄過,被人議論,但是,這有算什麼呢?他愛的是畫畫;他經歷過許多次失敗,但是,失敗並不代表什麼,只要堅持下去的一定會成功;他過的是艱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們的議論中。他生活在只有一點點錢這種艱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就退縮,我們要堅強

三、愛恨

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三愛三別。

第一次,是在巴黎。他愛上了一個叫烏蘇拉的小姑娘,但是她並不愛他,她已經有了一個未婚夫了。本來被愛改變得活潑的小夥子,又變回來原先那個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他愛上了一個叫克里斯汀的女人。在他的朋友們和他的親戚們中,只有一個人支援著他,其它人都反對他。慢慢的她也不愛他啦。於是他就離開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紐恩南。一個叫瑪高特的女人愛上了他,他也愛她。但是,人們認為梵高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認為梵高配不上瑪高特,瑪高特的姐姐們和母親也不同意。但瑪高特深愛著他,於是她自殺了。

愛恨之間,凡高體驗了人世間的痛苦和美妙,瞭解了那時的人的無知。

《梵高傳》是一本好書,在與這本書的交談之中,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讀《水滸傳》有感 篇20

讀後感 ,403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年暑假,我讀了《水滸傳》一書。讀後,我受益匪淺。

《水滸傳》是一本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他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其作者是元朝的施耐庵。這本書真實地反映了宋代人民起義,發展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從書中我認識到了性格剛烈的黑旋風李逵,神機妙算的智多星吳用,神箭手花榮……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為了除掉朝廷敗類,與他們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驚心戰鬥。

我在啃讀這本書後,思緒萬千。我懂得了:不管是逆境,還是在順流中,我們都要學會適應環境,就像梁山好漢一樣,無論在官場,在村莊,或是在梁山,都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同時,我也十分敬佩他們。我們在生活中給老爺爺老奶奶讓給座位,做個志願者,可他們在危機中獻出生命,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他們有著足夠的勇氣,相當的義氣!

這真是一本耐人尋味,值得人們思考的一本好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