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端午文化弘揚中國傳統相關作文20篇

論端午文化弘揚中國傳統 篇1

高二作文 ,1284字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軍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去吃他的身體。這天正是中國農曆五月初五,從此民間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即使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端午佳節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中華傳統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顯現。2006年,端午民俗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年後,“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端午節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其中節令習俗為端午節賽龍舟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隨著人們對歷史節日的重新認識,傳統端午民俗也歷久彌香。在江蘇崑山的陽澄湖水上公園,急促粗獷的鼓聲在晨風中敲響,13只龍舟如同離弦的箭,在湖面上蕩起陣陣浪花。2011年中國龍舟公開賽崑山巴城站日前已拉開帷幕,海內外300餘名選手參與了較量。

傳承為根,創新是魂。隨著政府將“端午節”列為正式節日和時代的變遷,中國民眾在對端午文化和歷史習俗的傳播推廣中注入了更多的現代生活元素,不斷謀新圖變。

對於90後,00後的我們而言,端午並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讓我們意識到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長期的歷史積澱形成一批世代相傳、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需要用自己的責任去挑起肩上的擔子!弘揚中國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特色才是端午真正的內涵所在。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2

高二作文 ,2063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獵的人可能感嘆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容幷蓄,和而不同,似乎無從談起。“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首先,我們應該從精神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長期積澱,形成為社會意識的潛流,滲入到了社會心理的深層,她的影響隨處可現的。只有深入學習弄通弄懂傳統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讀懂中國,在深入瞭解傳統文化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時代進步的要求,創造性地為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充實新的時代內容,使之不斷完善發展。

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愛、正氣、勤學、節儉、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揚,濃縮了傳統文化立世做人榮辱觀。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和諧”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諧理念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特質,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論述,成為各家各派思想學說的靈魂。和諧理念跨越時空,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學派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的闡發。儒家提倡“中和”,強調“禮之用,和為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道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動,因勢利導,合乎自然,虛靜處下,海涵寬容,從而建立起自然和諧的治國秩序。墨家倡導“兼相愛,交相利”,主張實現個體與社會的有序一體,道德與功利的和諧一致。法家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三者關係正確定位,在大一統的格局內,實現國家主導下的社會和諧。兵家講求“令民與上同意”,強調“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作為治軍經武的重要前提,視“和諧”為克敵制勝的根本保證。中華文化能夠生生不息,中華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和諧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的就是這種優良傳統,如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的美德,再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這些傳統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無法匹敵的,也是我們要繼承發揚的。

其次,我們要從文化內容上弘揚傳統文化。

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綜觀而得的盡是璀璨的星火:遠古神話的浩大純美,諸子散文的洋洋灑灑,辭賦經文的博大精深,唐詩宋詞的經典奇葩,輝煌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指出,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對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認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終會走向虛無、走向異化。如此說來,當前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追隨,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漸增強的體現了,由此可見,誦讀千古美文不僅是正確的,也是極其必要的。我們要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化典籍,欣賞文學作品,考察文物古蹟,真正瞭解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我們雖不能全盤吸收,可我們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使其成為我們的資本和驕傲。

另外,我們要多從藝術形式上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澱過程中,為我們民族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體現在漢字、傳統精神、傳統圖形、水墨意境、傳統手工藝等各個方面。從商周青銅器到漢代工藝品,從舉世聞名的“唐三彩”到古樸優雅的宋代瓷器,從明代蘇繡到清代傢俱,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工藝歷程。再看中國的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藝術、民間藝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隨處可見的中國古典建築、太極圖紋、畫像石、金石篆刻、藍印花布、木刻插畫、臉譜文化、民間剪紙、裝飾紋案、書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既有高品位的中國文化內涵,又有符合世界當今潮流的嶄新樣式。如果真正瞭解了這些藝術、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

“傳統化”和“本土化”的迴歸,是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的渠道,同時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反思,甚至可以說更是一種責任。只有使中國不斷的加快全球化的程序,並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才能讓世界瞭解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才是中國真正騰飛的時候!

慶國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篇3

高一作文 ,947字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風飛揚,當萬里山河披上綠裝,在光輝下顯得格外妖嬈,當巍峨的華表,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在這金風送爽的佳節,我們迎來了國慶佳節。

憶古夕,有多少愛國詩人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當祖國繁榮時有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有岳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當祖國飽受戰亂時,唐有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維的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岑參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宋有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祖國美麗的山河讓多少英雄“競折腰”祖國大地人才輩出,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匯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曆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曆。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憶往昔,中國曾,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方也高得多,可繁華如煙,現在的我們很難想象昔日母親的面貌,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母親重新煥發光彩。

綿延的祖國山河中,我看出了您的磅礴,廣袤的草原上展現著您的胸懷,洶湧的大海訴不盡您的氣魄,祖國是東方初生的太陽,是亞洲的明珠,是騰飛的巨龍。在這特殊的日子,我衷心祝願:媽媽,節日快樂!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篇4

高二作文 ,1059字

前幾天老師講課提到家鄉話可能將會被普通話取代,固然大家交流的障礙消失是好事,可這樣我還是感到一絲絲擔心。也許將來再也不會有方言了,再也不會看到那種本來就少見的文字,這樣不禁讓我想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知道它會不會也將被人們忘記?

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閱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閱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巨集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傳統文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被人忘記。

猶記得2014年,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推出一個調查節目“家風是什麼?”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2012年國慶前期央視推出的“幸福是什麼?”電視臺的記者奔赴各個地方採訪了很多工作者。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動,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到無奈。“家風”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沒有那麼清晰了。“幸福”是經常會用到的,“家風”就很難回答。經過思考,很多普通老百姓回答:“家風是中國傳統,不能忘。””做人要誠實、厚道。””別出去打人。”家風是家庭遵守的規則、道德。好的家風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日積月累和長年品行的沉澱才能形成。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很多新的東西浮現在人類的腦海裡,很多舊的思想漸漸淡去。家風對現在的家庭來說已經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被遺忘。現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幾家人會談論家風?親朋好友都是討論如何賺錢、怎樣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重提家風,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這是一種良好文化的迴歸,是一種智慧的挖掘。是一種道德的力量。

但怎樣弘揚傳統文化呢?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和戰士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獲得祖國的榮譽為後人做出了榜樣,有多少先烈為國捐軀,然而有許多人面對物質的誘惑賣國求榮。我們時刻要重視祖國的利益。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有堅強的信念,什麼事都能成功。很多成功人士的以前是失敗的,他們經過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不要被金錢和物質所迷惑,不要被甜言蜜語動搖。我們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很少人能注意他們。吃剩的菜和飯,他們不是選擇倒掉,而是選擇繼續把剩菜剩飯吃完;破舊不堪的衣服,一般的人們都會選擇扔掉,他們會用針細密地縫起來,因此,你會看到他們的衣服上有一個個補丁。

讓我們牢記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吧!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 篇5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985字

一個人由咿咿呀呀的稚童到心懷理想的青年,這個過程叫成長。由後者到身軀佝僂的老人,這個過程叫衰老。但我認為這兩者具有一致性,成長就是衰老,這是亙古不變的定理。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當走在爸爸身後看到稍稍彎曲的後背時;當坐上家裡的“老爺車”感到鞋子與地面的磨擦時;當聽到洗澡後媽媽幫我梳特不好梳的頭髮叫我蹲下的聲音時……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當我在成長的時候,我最愛的人在變老。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消耗,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想:以後該怎麼辦?然後開始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遺憾,許多人都覺得太不現實,然而,有一項,肯定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便是孝!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一個人呱呱墜地起,便與一個家庭聯絡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最濃厚的一份親情。從個人角度而言,孝道是道德的要求,從國家角度而言,孝道不僅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

我國自古就有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講的是孝子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親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好幾次去王祥的父親那裡告狀,可王祥很聽繼母的話,繼母讓他做的事,他都會盡力把它做好。一天,後母生病了,想要吃活魚,可外面風呼呼地吹,天空中飄著大雪,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怎麼可能捉得到魚呢?這時,王祥靈機一動,他想:我可以用自己的體溫使這河面的冰熔化。於是,他就脫掉了衣服,趴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冷得直打哆嗦,但為了繼母,他一直忍著。突然,他身下的冰面裂開了,兩條鯉魚蹦了出來,他高興極了,提著兩條魚就回家給繼母煮湯喝了。其實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也深有感觸,想著自己也要像王祥一樣,為父母做一些事。但是因為太懶了,所以做的很少。

寫此文時,因為沒有構思,本想胡謅幾句,草草了事。而靜下心後,卻覺得難,太難!是因為父母為我做的太多了,說不盡。也源於這些年對父母極少關心,且前日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心裡感到愧怍,不願寫此文。

回望這幾年,由於自己由於自己的任性,讓父母操碎了心。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爸,媽,今後我一定會積極上進,不惹你們傷心。既然生命短暫,那便毫無遺憾的渡過這一生。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篇6

國三作文 ,853字

從前,有一個勤勞的小夥子撿到了一個大田螺,便養在自家的水缸裡。小夥子下地幹活,早出晚歸,很是辛苦。一日,小夥子筋疲力盡回到家時,卻發現家中飯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塵不染。原來是那個田螺在他離家後變身為美麗的姑娘,為他操持家務。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我們都驚歎於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卻忽略了其中知恩圖報,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時代,我們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華傳統美德。

一天中午,爺爺燒了可樂雞翅,濃濃的醬汁,帶著甜絲絲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狼吞虎嚥,不一會兒,盤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猶未盡地擦嘴時,才發現爺爺只夾了幾片青菜,慢慢咀嚼著。我愧疚地將一塊雞翅夾給了爺爺,爺爺卻微笑著說:“不用給我夾,留給你晚飯時吃吧。”我慚愧地低下了頭。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只是爺爺做到了愛幼,我卻忘記了尊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古往今來,漂泊遊子的思鄉之作,也道出了對母親的讚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慈子孝,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常常厭煩母親的絮絮叨叨,卻聽不懂其中的關愛之情。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的名言,依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總想著一蹴而就,不願踏踏實實。

還有很多,誠實守信,謙遜禮讓……它們如一顆顆閃光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民族的文明與輝煌,卻又常常被遺棄蒙塵。

今天,我們批判孔融讓梨是“虛偽”“做作”,嘲笑黃香溫席是“傻瓜”“落後”。是的,浮躁的社會讓我們改變得太多。我們變得“聰明”,變得“精明”,“聰明”到冷酷,“精明”到無情。我們渴望著突破,衝破傳統的“枷鎖”,卻忘了被甩在身後的,有多少文明的“寶藏”。

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師真誠地問個好吧,幫同學撿下筆袋,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當我們拋去浮躁,迴歸寧靜。你會聽見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力地敲擊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華少年的心臟,那是中華文明亙古不絕的力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攜手同行。

弘揚中華傳統,緬懷革命先烈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673字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小主人報》南昌小記者站開展了以“弘揚中華傳統,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清明節掃墓活動。

今天下午兩點,我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乘坐大巴,前往位於南昌市西郊梅嶺山麓的方誌敏烈士墓,進行祭掃活動。

南昌小記者站四所校區將近有300名小記者參加了這次祭掃活動,我們列好隊,緩步走進方誌敏烈士陵園,只見兩邊青松翠柏環抱,登上了共11層,約170級的臺階,我們來到了方誌敏烈士紀念碑下,這裡一片莊嚴肅穆。

在記者站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懷著對烈士無比崇敬的心情,在烈士雕像前,我們緊握右手,面向五星紅旗莊嚴宣誓,我們向烈士默哀致敬,小記者代表為先烈敬獻了花籃。隨後,我們依次向烈士墓獻花。

之後,我們還瞻仰了烈士紀念碑並參觀了烈士物品陳列館。方誌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是江西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者。他歷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紅十軍政委、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主席團委員,黨中央委員。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誌敏任總司令。

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名著,激勵著億萬人為新中國的成立不懈奮鬥。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南昌英勇就義。

此次活動,我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我深知,我們今天的生活就是無數的向方誌敏烈士一樣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更有責任發憤圖強,好好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8

國二作文 ,1887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裡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著父母為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篇9

國一作文 ,646字

中國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個歷史,而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還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先從家庭說起,一個家庭要和諧美滿,最重要的是敬老愛幼。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傳承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諺語吧,它講的是一位東漢人黃香,他的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給父親把被窩用自己的身熱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的夜裡很熱,黃香就手持蒲扇給父親扇。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精神從古代就開始了。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但在近百年來,人們往往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傳統美德”,一些優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壞。現在人們有了雄厚的經濟,往往以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們錯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的慢慢的吞噬你的靈魂。”

傳統的美德是五千年來中國流動的血液,如果我們把這個主要的血液堵塞,那還談得上什麼“中國”!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神,它會使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它會使我們中國的力量凝聚起來,如果沒有了它,中國會逐步走向滅亡……傳承和發展中華的文化和美德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更是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的說出:“我是中國人!”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風氣 篇10

高二作文 ,953字

楊絳說:“我們不斷地發明,不斷地實驗,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時代。”沒錯,科技發展,時代變遷,人類的文明愈來愈昌盛,但精神的文明愈來愈萎縮,究其根本,還是文化的缺失。

央視名嘴白巖鬆曾經有這麼一段評價:“中國很難出一個牛頓,因為即使蘋果砸到了我們頭上,也不會有人停下腳步去思考。”是啊,當今社會人們沉醉於紙醉金迷的喧囂,而拋棄了文化的修養與沉澱,他們的靈魂正是因為缺少文化的滋潤而變得乾澀、浮躁,自然也就不會有去思考的時間和想法。所以傳承中華文化,至關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花鳥魚蟲、節日歡樂都凝聚在一件件古物上。你是否記得那天青色的煙雨,那江南秀麗的水天一色,那色白花青的錦鯉,唯有那青花瓷能承擔起這一切。於靈氣中出生,在烈火中鍛造,吟誦著歲月的詩歌,它是中華文化的凝結與見證。

王朝、傳奇將相終究逃不了一?g黃土的歸宿,唯有名篇不朽。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開啟《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字字珠璣,文化之風躍然紙上。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上那些動人味蕾的美食,但我更欣賞其中一群平凡的人—麥客。這個職業就是割麥子,但他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是文化的傳承人。他們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正如他們自己所說:“這個工作,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很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捨難分。我們所期待的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僅此而已。”簡單的話,樸實的語言,卻凝結了文化的精神。

我們頭頂著中華的天空,腳踩著中原的大地,呼吸著華夏森林的空氣,我們就應該傳承這一份文化,這一份輝煌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