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痛苦相關作文20篇

論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痛苦 篇1

國一作文 ,560字

我認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大多是痛苦。

戰爭總是有勝利者和失敗者。但是我認為,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

這是因為每當戰爭結束之後,各方都會有所傷亡,有所損失,都要用時間來恢復。所以我認為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最終結果只會是痛苦。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駐紮中國的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燬瀋陽北郊附近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的,日軍以此為藉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佔瀋陽城,這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這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攻陷南京,接著日軍以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砍頭、軍犬撕咬等極其殘忍的手段,對南京平民和被俘虜中國士兵進行了持續的慘無人道的血腥大屠殺,這就是南京大屠殺。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戰爭,這些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最終結果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戰爭一旦開始,人類的痛苦就開始了;戰爭一旦結束,人類的痛苦就結束了。

戰爭開始人們就要準備衣服和食物;可能要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充軍打仗;也可能戰死沙場,讓親朋好友們傷心。這還會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和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使人們天天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

共享時代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篇2

記敘文 ,794字

“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了起來,各大媒體與我們這些普通民眾都開始關注起了高科技,甚至於國家領導人都開始注重了起來。而共享時代,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共享時代的來臨,全國各地都開始相繼創造。例如:“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寶”,“共享紙巾”……可是,共享的意義在哪裡,它的便利又在哪裡呢?

共享,顧名思義就是指共同享用。共享時代的到來,可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與環保。舉個小小的例子,列如共享汽車。我國的經濟一直在往前發展,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買汽車的能力。但是,中國可是每分鐘都在降生著新的生命的國家,如果這十億多的人都想買車的話,那麼汽車排放的廢氣終將人們與大自然所汙染。那麼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共享汽車的作用就能發揮出來了。只要人們消耗一定的金額,就可以開這些車了,不用為油錢頭疼,也不用為停車位頭疼,而且只要最後把車停到相應的地區,就可以離開了,非常方便。

當然,共享時代的有利處還有很多。再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共享單車。上至八十歲老頭老太,下至十二歲的小少年,有哪個不知道共享單車的?共享單車的方便之處,就在於可以隨處看見,並且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夠騎走。每小時最多一塊錢,等騎到了目的地後,就停止使用,不用再消耗資金了。是不是很划算?而且是綠色出行,環保。

但是,共享單車就沒有壞處嗎?當然不是。列如到處亂停放,以及被肆意破壞。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不過,幸好我們也有解決的辦法。處理這方面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非常盡力。列如在一些場所擺放告示,禁止停放共享單車。還有及時派發工作人員回收或修理單車。

共享時代的來臨,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大成就。目前,我國有些城市,還在實驗“共享雨傘”、“共享嬰兒車”,為我們這些市民帶來了便利的生活,當然,我們也要愛護共享物品,制止破壞的行為。

讓我們為創造共享時代的各位了不起的人們致敬了,並說一句:“辛苦了!”

手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篇3

國小二年級作文 ,570字

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手機,它已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玩具”。現在,無論我們走在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個現象,人們不管是坐車還是走路都拿著手機不停的玩著、看著。因此,大家都把他們稱為“低頭族”。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乘坐輕軌去解放碑購買書籍,當時到了馬王鄉站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爺爺,他們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輕軌上的乘客都低著頭玩著自己的手機,沒有一位注意到他們,媽媽所見這一幕,便讓我去叫老奶奶和老爺爺過來坐,但乘客們還是無動於衷。此時此刻,我看了看輕軌上的乘客,又看了看那對老人,我心裡的感觸頗多,心想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危害。

大人不但受到了手機的危害,孩子也受到了手機的影響。我弟弟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手機迷”,今年暑假我到弟弟家裡去玩耍,我跨進他家大門,弟弟的爸爸媽媽熱情的迎接我,他卻在房間裡完全沒感覺到我的到來,我好奇他在幹什麼,便俏俏走進他房間去看個究竟,結果看到他抱著手機,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正有勁的打著遊戲,我邀他出去玩,但他打得很投入,是否沒聽到,他打起遊戲來,可以一坐就是半天,一有空他就想著打遊戲,以至於影響了他的成績。

手機就像一個騙子,它騙走了人們的美德,騙走了人們的健康,騙走了人們對生活的責任和熱情。手機是現代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好好的利用手機,而不是完全沉迷、依賴於它。

論科技對人類思考的影響 篇4

國一作文 ,841字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慧已不再是僅存於科幻小說中遙不可及的臆想,而是在幾年內便成為熱門的話題。當人工智慧首次破解了據說組合性最多的圍棋時,舉世譁然,不禁有人開始思考:人工智慧的思考已經遠遠地勝過人類了嗎?那麼人類的思考在它們面前還有意義嗎?

毋庸質疑的是,人工智慧在學習能力上是佔有極大優勢的,但究其本質,它則是人類智慧集體的凝聚,因此並不能就此否定人類思考的價值。

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認為,比人工智慧像人類一樣思考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這的確值得引起我們的警醒。

人類是鮮活的生命,而非由指令操縱的機械。因此。人類的思考具有感知他人情緒的意義。我們能經由察言觀色向對方做出適時的反應,因為對方的表情能激起我們的切身體會。這是千百萬年的進化才給予我們面部靈活的肌肉,這是讓目前不具有自身情感的人工智慧極難做到的。然而,當我們行走在路上,不難發現有些人終日沉浸於虛擬的世界裡,維持著僵硬呆板的面容,對周遭的世界置若罔聞,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嗎?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由於受到過後天的教育,具有道德準則、法律規章以及社會價值觀的約束,才能對自身行為的正確性進行判斷。而人工智慧只是人工干預的成果,是依照其內部的程式指令去達成目的的,它不會去深究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就如許多影片中的科學狂人一樣,他們一心為達成目的,卻失去了本來“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可以推廣來說,當所有人都如計算機機一樣思考,那麼未來絕不會是美好的。

或許有人會問,人工智慧在科技的引領下不是也可以達到這些嗎?誠然,我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遠超乎我們的想象,達到或達不到只是因為時間的早晚問題。但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正是思考,它讓我們登上了食物鏈的頂端。當有一天我們失去了自身的情感,也不過是具有智慧的行屍走肉。到這時,我們就該推位讓賢,讓出“萬物之靈”的寶座。

我們不應該對未來持盲目的悲觀態度,但也應時時保持警惕。當我們的思維為科技所改造時,這個世界將變得黯淡。

共享,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壞處 篇5

國一作文 ,805字

21世紀,生活已變得越來越便利。沒錯,這是一個“共享”時代。許許多多的共享資源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扮演著一個必不可缺的角色。

共享單車,使我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大街上,馬路邊,到處都能看到像“小黃車”、“摩拜”等這些顏色不一的自行車。它們一排排整齊地擺放著,人們只需要付一塊錢,就可以用車,只要在不用時歸還就可以了。這的確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可也有人會去破壞它們不是嗎?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有人去破譯單車的密碼;去把單車的輪胎卸下來裝在自己的車上;甚至是佔為己有,把自行車騎到自己家裡,噴上其他顏色的油漆,當做普通自行車使用……這,難道是開發“共享單車”的真正意義嗎?

共享書店,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書是人類精神的食量”,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人們可以在這裡借閱自己喜歡讀的、需要讀的或是感興趣的書籍。也就是說,這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圖書館。這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這也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可以讓我們成為更有文化素養的人。同樣,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們會撕下書本的某一個頁面,或是在書上亂塗亂畫等等。這會讓後面借閱這本書的人看不到這一頁的內容,對書籍感到厭倦—當然是在看到書本所遭受到的破壞之後。和共享單車一樣,這同樣不是創造“共享書店”的初衷。

共享籃球,可以供人們強身健體。一聽到“籃球”二字,這當然有關於體育。當然,一般在“共享籃球”旁邊,會有籃球場。人們付一塊、兩塊這些不多的小數目的錢,就可以在指定時間內使用,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盡放光彩。不用我說,這一樣也會有壞處。人們用完籃球后就把它隨手一丟,給工作人員增添了很大的麻煩;或者使用籃球遊戲,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傷到旁邊的人。是的,總會有人去破壞這些“共享”的東西。

共享時代,它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與壞處大家有目共睹,它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也許等人們變得更有素質了,“共享”的真正目的也就達成了吧。

共享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 篇6

記敘文 ,544字

隨著人們走進“網際網路+”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就是“共享時代”。從剛開始的“共享單車”,到現在的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在源源不斷的走進我們的生活,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些麻煩。

共享單車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在馬路邊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我家小區門口就有許多共享單車,每天早晨,當我騎車上學時,總能看見一些上班族用手機掃描車上的二維碼,騎著共享單車去上班,共享單車不僅存取方便,還不用擔心會丟失,只要你下載共享單車的APP,預存一定數額的押金,或者你的信用足夠好,還可以免費使用,很好的解決了上班族最後三公里的交通問題。

“好物不可多”,共享時代也如此。就拿共享單車來說,他雖然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但是投放量相當的大,由於疏於管理,就造成了亂停亂放的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像“疊羅漢”一樣的場景,新聞裡報道說“共享單車堆成了小山”、“共享單車堆滿人行道”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走在路上,路邊常見停放著破損的共享單車,不是車座沒了,就是輪胎爆了,還有的車被上了鎖據為己有的。這些景象和“共享”是格格不入的。

如果每個人都懷著一顆服務大眾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主人,好好珍惜這些共享資源,讓共享資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讓我們很好的利用和享受“共享資源”吧!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篇7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 ,782字

碎片化生活在如今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幾乎超控著我們的大腦、佔用著我們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在我們的思想裡慢慢生長,進化成一種“殭屍病毒”,使人們變成“行屍走肉”,漫無目的地過完一天。

而現在的智慧手機就是創造碎片化生活的罪魁禍首。人們現在越來越依賴起手機。似乎它成了人們身上一種不可缺少的器官,每當手機一響,人們就會迫不及待的拿起它。也正是因為這樣手機把好好的完整的生活給碎片化了。現在大街上的人們走路都埋著頭看手機,猶“如行屍走肉”一般,很少看到那些“倖存者”(走路不看手機的人);如果“倖存者”不幸被“殭屍”咬上一口,也會中“病毒”(也會被碎片化生活所影響);好比我自己,就像是快要被“殭屍”咬死的人。而想要消滅碎片化生活,最基本的就是要遠離手機,但這幾乎不太可能,因為它太有魅力了,美團、餓了麼、淘寶、京東、噹噹、等等……種各樣的購物平臺橫空出世,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所以人們更加離不開智慧手機帶來的便捷;還有就是各種各樣遊戲吸引著人們,微信等也使人們的聯絡方式變得更加便捷……

那碎片化生活到底什麼樣子呢?打個比方:一個人早上起床,刷牙時手機“嘀嘀”地響了一聲,他就急忙跑進臥室看手機;吃早餐時手機又響了一聲,於是放下筷子又拿起手機,一頓飯就這麼斷斷續續的吃著,本來計劃十五分鐘吃完一頓早餐,結果花了二十五分鐘才吃完,真是太浪費時間了,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現在的科技確實發達,給我們帶來便捷的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好。但負面的影響就是把人們的生活的碎片化了,想想看,一個人整天捧著手機低著頭、低著頭、還是低著頭,走路難免會撞上人、電線杆、甚至是一輛跑著的車,想想就可怕!

所以,請放下手機,讓我們回到正常的生活;消滅碎片化,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

碎片化資訊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 篇8

碎片化資訊給我們帶來 ,1374字

從前,我爺爺奶奶輩的生活,永遠是慢悠悠、不急不躁的悠閒,雖然偶爾也會有心急如焚的事兒,但是經過時間的沖洗,任何事都會慢慢的迎刃而解。他們的生活永遠踩著慢悠悠的腳步,有條不理的進行著。奶奶買菜、做飯、看電視,爺爺則遛鳥、喝茶、看書看報紙。我爺爺尤其關心國家大事,家裡的報紙訂了好幾份,當爺爺和我們說起最近發生的大事的時候,以奶奶為首的我們,包括爸爸、媽媽總是不懷好意的對爺爺笑嘻嘻的來一句:“我們知道了,昨天新聞就播了。”然後看看爺爺有些些沮喪的眼神,我們都得意的哈哈大笑,然後爺爺也跟著我們笑了。因為爸爸總和爺爺說:“電視上的新聞比報紙更快,講解更清晰。”而誰也動搖不了爺爺對報紙的偏愛。

隨著我的漸漸長大,爺爺戴上了老花鏡,爸爸買了智慧手機,和親戚朋友聊天更方便了。智慧手機也逐漸有了更多的新功能,比如拍照、上網、聽音樂、看視訊等等,漸漸的家裡人手一部智慧手機。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微信,微信裡每天都有新聞推送,對只知道讀書和遊戲,不看電視不關心新聞的我來說,我被這些碎片化的新聞強制洗腦,開啟微信總會把一個個未讀的資訊粗略的掃一遍。當爺爺再和我們說新聞大事的時候,我也可以興致勃勃的插上嘴了,因為我手機裡也有新聞啊!當然爺爺也對我的參與性大幅提高表示認同與讚賞,不過他仍堅持他的看法:“手機裡的新聞量太少,內容介紹的不夠完整,更多的人也只是看了一下標題對新聞事件有了大概的瞭解而已,你們接受的純屬碎片資訊,所以手機帶來的資訊還是不及報紙和書啊。”爸爸的態度仍舊是不屑一顧,他經常說:“我要是想了解什麼事情,用手機上網搜尋一下,想看啥就看啥,沒有什麼是手機不知道的事情。”


奶奶也被手機裡的遊戲迷住了,經常因為玩遊戲而忘記了正在燒的飯菜,導致家裡經常會有燒焦的味道揮之不去。奶奶被爺爺訓斥了好幾次,依舊戒不掉玩遊戲的癮,爺爺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奶奶燒飯的時候幫著留意一下鍋裡的情況。

每當逢年過節,我們家裡一直很熱鬧,叔叔伯伯們、舅舅阿姨們圍著餐桌吃好飯後聊天、吃瓜子、說笑話,孩子們追逐打鬧,下棋、看電視,屋子裡特別的溫馨。可是自從前幾次的大家庭聚會中,二伯說了一句:“看哪,每個人都是低著頭拿著手機在看呢,都沒有人說話了!”我一看,果然,有的在看視訊,有的在打遊戲,有的在刷微信,有的在拍照,真的個個都是低頭族啊!以前家裡那個熱鬧的場景似乎好久不見了。

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父母出門不用帶錢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買東西了,可是媽媽說用手機購物似乎花錢更快了,而且經常會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就因為付款太便捷了;我的作業不會的時候可以查手機,有各種軟體可以教我如何解題,可是爸爸不允許我經常查手機,說這樣會導致我的思考能力下降,對學習沒有幫助;媽媽由於長時間看手機,眼睛近視的厲害了,脖子也變得僵硬了……

我發現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但是因為看手機而耽誤事情、甚至丟掉性命的新聞仍持續傳來。我們從手機中獲得了大量的資訊,卻很少有人耐心地、完整地去了解一件事,大多數人只是從各種鋪天蓋地的趣聞中得到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沒有深入瞭解事情的真相與意義。

看來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利與弊,就看人們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了。碎片化的資訊如果被人們合理利用、收集、消化,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幫助我們吸收知識的途徑的。

支付寶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5字

我對錢印象最深的就是過年的時候,外婆開啟裹著好幾層的舊手絹拿出錢,喜氣洋洋地說:“乖孫子,這是外婆給你的壓歲錢!”我興高采烈地接過,小心翼翼地把錢放在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拿著這些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可現在我聽說,“一部手機在手,吃喝玩樂全有”。非常奇妙!今年國慶節,媽媽帶著我體驗了一把顛覆傳統的“拇指生存模式”。

早上8點,媽媽帶著我來到位於市區中山一路的紅旗粉店吃早餐,結賬櫃檯上擺放著醒目的標識:“歡迎使用支付寶”,媽媽熟練地拿出手機,對著一個奇怪的正方形影象掃了一下,輸入支付密碼,完成了交易,哇,好輕鬆、好便捷呀!

吃完美味的早餐,我們來到華潤超市,挑選了滿滿一車的東西。媽媽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機,輕鬆地一掃,OK,完事了!

怎麼把這車東西拿回去呢?這下子可為難了,哪怕吃了菠菜,我們也不能像“大力水手”那樣神力爆發呀!媽媽衝我微微一笑:“這有啥難?看我的!”媽媽開啟手機中的微信錢包,選擇了滴滴出行,兩分鐘後,一輛嶄新的車子停在我們面前,“歡迎乘坐,您要到什麼地方?”我目瞪口呆地看著,心裡嘀咕著,真是奇妙!

中午,媽媽用手機預訂了晚上的電影票,電影票是在“糯米APP”上團購的,可以線上選座,不用去到現場排隊等候,還十分便宜。午餐也是用手機解決的,媽媽在“美團APP”上為我叫了一份紅燒牛肉飯套餐,28元的訂單,實際支付了21元。用餐結束後,還可以對美食進行評價。

晚上,媽媽帶我來到下崗街的燒烤店飽餐一頓,結賬時燒烤店的阿姨笑著問我:“微信還是支付寶?”我驚訝極了:“燒烤店也不收現金嗎?”阿姨回答:“晚上收現金,光線差,我還怕看不清,手機支付,我省心!”聽了阿姨的話我躍躍欲試地說:“媽媽,讓我來行嗎?”媽媽滿足我的好奇心,我拿著媽媽的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輸入支付密碼,看著“交易完成”這四個字,我興奮地叫著:“太神奇了,太方便了!”

不用帶現金,只要一部智慧手機就能安全便捷地完成所有常見交易。媽媽告訴我,現在,我們可以使用手機在百色辦理醫院掛號、生活繳費、餐飲娛樂、違章罰款……太神奇了!

手機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985字

在這個資訊滿天飛的時代,人們傳遞資訊的方式已經漸漸發生了變化,從古代的託人傳信到飛鴿傳書再從發郵件,到現在我們用手機上的社交軟體傳遞資訊…………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手機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而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更是齊全,它集通訊、支付、娛樂與學習於一身,讓我人們的生活便捷,更提高了我們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去超市買東西時,不用掏出錢包,不用算要付多少錢,只需掏出手機開啟支付軟體,“滴”的一下,掃掃二維碼就行了。而收銀員則不用擔心收到假鈔,也不用找零錢了。這對買家和賣家都是一件“美差”,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而在學習上,手機也給學生們帶來了福音。學生們如果有不會的題目,無論是什麼學科的題,只要對題目拍一張照片,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答案都任你挑選。不僅如此,傳統的紙質字典,也被網上各種電子字典取代,彌補了紙質字典厚重、不易攜帶,查詢起來繁瑣的缺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可是,如果我們長期依賴手機,只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惰性。就拿上網查詢題目答案來說好了,我們上網查詢題目答案,找到答案後,大部分人也只是抄個答案,也沒有明白這個題目的知識點,更不能記住這道題的解題思路,下次遇到這樣的題還是不會,又去查,這樣就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不就跟在學校裡抄同學答案一樣嗎?到了考試的時候,題目還是不會做,那還不是白搭嗎?

長期使用手機不僅會導致以上的學習問題,還會產生很多疾病,如近視眼、頸椎的各種疾病等。

而且,在社交軟體盛行的當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交流與互動,也越來越少了。現在,大家交友都是在網上交網友,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不僅如此,逢年過節時,大家也都在家裡,只是在一個個微信群裡發發紅包,問個好什麼的。即使家人好不容易全部聚在一起,也都在自顧自的看手機,不管老一輩的大人們怎麼向看手機的年輕人提問,年輕人們也都只是“嗯”簡單的回個二句,但和網上的網友卻聊得熱火朝天。這個場景就剛好印證了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

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很快,我相信,手機還會陪伴我們很多年,甚至會應用於更多新的領域。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手機服務於人類,同時把手機為漢語人類的機率減到最少。也不能長期依賴手機,要合理運用手機,讓我們的生活因為手機而變得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