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書相關作文20篇

談書 篇1

國一作文 ,674字

當遠古的祖先第一次在石壁上刻劃下象徵不同意義的圖形符號時,人類撰寫書籍的歷史悄然開啟。從殷商刻字的片片龜甲,到春秋儒生們手中的卷卷竹簡,從絲帛上優美精緻的手寫小篆,到白紙上清晰工整的印刷字型,一本本書籍為我們描繪了比口語更真實、更準確的歷史,一本本書為我們勾勒出了歷代人民燦爛輝煌的文化軌跡,一本本書為我們訴說著精彩動人的故事傳奇。正如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的演化歷史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歷史,人類離不開書籍。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讀書。小時候的我喜歡讀寓言故事,它們帶給我啟示與樂趣。現在的我喜歡讀世界名著和現代、當代作家的名篇,那或精緻、或豪放、或伶俐、或幽默、或華麗、或樸素、或嚴謹、或朦朧的詞句和筆觸,常常能讓我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態度和智慧。一本好書猶如一盞好茶,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入口甘甜,回味無窮。

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一本好書能夠開闊讀者的視野,帶你走進陌生世界,汲取知識、增加閱歷、豐富人生;一本好書能夠陶冶人的情操,通過優美的語句,盪滌你的心境,提升你的修養,助你看透世間的浮華,返璞歸真;一本好書能夠傳播深刻的哲理,教人沉澱思想,看透紛亂的表象,直達事物的本質。

借用周汝昌老人在《千秋一寸心》裡的一句話:“以我之詩心,鑑照古人之詩心,又以你之詩心,鑑照我之詩心。三心映鑑,真情斯見;雖隔千秋,欣如晤面。”作者與讀者往往身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卻能夠藉助書籍所承載的文字,彼此讀懂,產生共鳴甚至心心相印。正是通過書籍這座橋樑,我們才能穿越時空、跨越千年,與古人握手,與大師晤面。讀書,善莫大焉!

談談書 篇2

國三作文 ,571字

歷史上趙括飽讀詩書,對兵法的研究很深,談論時頭頭是道,句句成理。頗受人賞識。

後來當了軍官,帶兵上戰場,結果實戰中那些計策不起作用,終於一敗塗地戰死在沙場。

對於書上的知識,只是會說道理,那是沒用的。真正的在實踐中去領會書中的真意,那才是取勝的關鍵所在。如果只是學習空知識,而不去實踐。就如同空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不去吃飽一樣的道理。

這麼說,並不是說讀書不重要,不是隻體驗,兩者應該結合在一起,才會發揮更加強大的威力。

書中的知識應該記在心中,不能放在書上,那如同一餐桌美食,而你卻不去吃,那你始終是餓的。

對於這一觀點,我想用這樣一個童話故事來談論,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一群飢餓的老鼠來到居民家裡偷吃糧食。突然間,軍師報道:“大王,我們發現了一本書。”大王說:“書是什麼?”軍師道:“據說這是一本叫‘滅鼠一百法’的寶典,記載著如何對付我們”。於是鼠王一聲令下,整本書被圍個水洩不通,一陣嘶叫,書成了碎片。

於是老鼠們如同大獲全勝,雖然自己沒弄到吃的,很餓。但覺的出了氣,得意洋洋的回巢。

這時前方的鼠們一個個倒了,後面鼠嚇得四處逃竄,結果都被捕鼠器抓獲了,天羅地網,沒有一個老鼠倖免,連鼠王也不例外。

老鼠雖然毀掉了書,但沒有破壞人的智慧,書中的智慧在人的腦海中,而不在書上,所以,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將書記在腦中,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也談書籍 篇3

高二作文 ,806字

凱勒說:“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如果人生沒有書籍,我們所看到的天空將多麼狹隘,我們的人生將是多麼無趣和乏味?

有了書籍,我們才能學會更好地完善自我。“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書籍能使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戒驕戒躁,培養優良的品性和習慣。每當我們讀完一本好書,就會使知識得到延展,行為得到糾正,靈魂得到洗禮,甚至會產生滿心的愉悅與充實感。這時,書籍就像一汪清泉,使未經雕琢的心靈璞玉愈磨愈潤。

有了書籍,我們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而書籍便是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明鏡,只有通過對比和了解自己,才能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計劃。而書籍的作用便是讓我們能夠高瞻遠矚,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志向前進。

有了書籍,我們更能在悅讀中培養學習興趣。“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生,總不如自得之休休”。有了書籍,知識的水滴便可以匯成汪洋大海,智慧的年輪便可以聚成參天大樹,靈感的星光便可以聚成浩瀚的星空,我們的學習也會增添更多的樂趣。興趣是成功的起點,只有不斷激發自己讀書的興趣,多讀好書,才能潛移默化地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是啊,一本好書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本好書能提升我們的素養,使我們知書達理,“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能為我們樹立好的榜樣,使我們明確前進的方向。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資訊更迭的世界。面對一本本、一叢叢、一架架縱論古今、橫貫東西、琳琅滿目、異彩紛呈的古籍本、線裝書、聽讀本、電子書等等,你我是否真能無視書籍之美,抗住墨香之惑呢?在如此多的閱讀機會面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認真閱讀呢?

托爾斯泰曾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多讀書、讀好書,找尋自己的啟迪之書吧!

談書與路 篇4

高一作文 ,797字

路,就是書;書,亦是路。

——題記

《文化苦旅》中丟擲一個問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我認為:路,就是書;書,亦是路。一個人外出旅遊,行千里,知千里,多了也便成了本書。在書本中徜徉,更深入便是人生領悟,情趣生活。

有一個朋友,他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我問他為何如此,他說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奧、法、美、新、馬、泰……上到俄羅斯,下到南非,東到日本,西到英國,世界各地,幾乎都跑了個遍。他告訴我,每次出遊,他便會帶一個小本子,遊覽之餘,便會寫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去的地方多,感悟自然也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也就通透古今中外了。

的確如此,行走在各地名勝古蹟中,思想便會不自覺的被吸引,流傳千史的古典文明到科技發達的時代潮流,浸染了貫穿五千的文化色彩。在遊覽中,可以通過建築,看到世界的驚人發展;通過文字,瞭解古今的興衰歷史。又何嘗不是把生活凌駕於文化之上,層層領悟,又層層深入,終能領悟生活之道。

可我正值青春求學之時,出遊成了奢望,讀書便成了我最大的樂趣。在餘秋雨老先生的筆墨裡,可以賞遍中國之美景,看《我的山河》時,從長城內側的農耕文明談到未能熟知的海洋文明。長城北漠,溝通千里商貿的晉商谷底,瞭解中國古代之文明,理解到的是那源遠的令人感嘆的興衰歷程。繼隨著文字去流浪,路過充滿野性與熱情的撒哈拉,風沙迷濛了雙眼,我的魂彷彿在呼喚,在招引。隨著三毛而娓娓道來,我彷彿找到了前世的故鄉。猶如夢囈,猶如梵語,雲水為文,駝鈴陣陣的敦煌,誰仍在反彈著琵琶?那條漫漫的古道,仍舊躍動於唐人的詩篇裡,為世人虔誠的吟唱。在這種淋漓的文字中體味的又何嘗不是頗豐的人生極樂與哀怨呢?

路,就是書;書,亦是路,這是我所推崇的。走過漫江碧透,收穫的是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越過字裡行間,通透的也就是打破紅塵的那點人生境界了罷。

漫談讀書法 篇5

高二作文 ,709字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可歸結為勤。其實讀書不止勤奮,還有積累、專注,當然也要注重方法,運用實踐。

勤奮,就是不懈的努力學習、工作。明代張傅喜歡讀書,然而往往記不住,為此他便反覆的抄寫,每讀一篇文章,就抄一遍,邊抄邊讀,抄後又讀,讀後燒掉,重新抄寫,如此反覆七次文章便讀了一二十遍,自然也就記住了。由此長年累月的抄寫,握筆的指上都長滿了老繭,這就是成功的勤奮之道。

歌德說:“過去凡是我們讀過的好思想,聽到的突出事物,我們都記在日記本里,同時也將朋友的特色議論、獨到見解標註出來,納悶就會變得十分富有。”歌德便是把讀書當成了積累,其實如此的文學家還有很多。“崑山無書”的顧炎武,筆記過萬本的馬克思等。都以其耐心、恆心、眼光及獨特的判斷完成了人生的積累。

“牛角書生”李密“掛犢成才”的過程為人們所稱道。歸結他成才的途徑無外乎是“專注”。專注於書中的知識,有執著的追求頑強的毅力,耐住寂寞,不被金錢、地位、名利所誘惑,專注是成才的關鍵。

朱熹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他反對雜亂無章和企圖一步登天,他認為不接順序讀書,就像一個餓肚子的人走進飯館,看到豐盛的飯菜,就左手拿一塊,右手抓一把,全塞進嘴巴,一下吞下去,撐飽腸胃,填滿肚子,但並沒有嚐到菜的滋味。可見,讀書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

懂得了書本知識,例論就成了裝潢門面的東西。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從前有個人,弄夠流利背誦航海駕船法,大家信服他。後來航海時,船老大突然病死,大家請他當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處,他只信書中所學,背誦口訣,也穩不住船,全船人都淹死在海里。

讀書,即提煉的過程,根據自己的需要把握方法,那樣才會達到讀書的價值。

談讀書 篇6

高二作文 ,921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是學習的一種載體,對人的一生起著關鍵的作用。

讀書開啟心智

韋應物浪子回頭發奮苦讀成為格調淡雅的傑出詩人;王國維飽覽詩書,諳熟儒道成為一代國學大師;于敏最好讀書,勤讀善思,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開卷有益,書裡的知識無窮無盡,在書中可以和高尚的心靈為伴,與傑出的思想共舞,體會字裡行間的奧祕,瞭解事物的真相,探索那些肉眼不可見的精神世界。一個人的閱歷總是有限的,而書恰好能彌補知識的不足,開啟我們的心智之窗,使我們走向成熟。

讀書塑造靈魂

身體和靈魂,要麼旅行,要麼讀書,總有一個在路上。人生就像一條長長的路,在書中,不僅有眼前,還有詩和遠方。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讀書就像是在雕塑一件工藝品,擦亮它的眼睛,擴大它的步伐,裝點它的靈魂。“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應是最好的解釋,當你的知識積累得足夠多時,不驕不奢,還能憐惜那不起眼的草木的長勢,這便是人性的完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多了,那些平凡無奇的事物也有了蘊味,達到“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的境地。

讀書代表人生

字如其人,讀書代表人生亦為不可。看什麼樣的書,看多少書就決定了人生的走向、人生的高度。所謂“讀書無用論”就是針對讀書所帶來的回報有多大提出的。可是讀書本是“無用”的,因為它永遠不可能等價於物質財富,它的收穫是內在的、隱形的、無功利性的,如同宇宙一樣看似空曠卻豐富燦爛而無邊無際。朱子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字面上看自然給予我們的感悟比書純粹得多,但離開書本,光靠時間的滄桑獲得的感悟,這樣的感悟實在是微乎其微。當你逐漸瞭解自己,拓展視野,放下名利,或者說讀書到了一定程度,書中的理趣便如泉湧一般參悟人生。淡泊、寧靜,人生如同讀書,勤奮不懈,人生才沒有遺憾。

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就像喝不解渴的酒,吃不能飽的點心一樣,看似無用的裝點,其實是人生的必需品。以功利讀書的不過是生活的奴隸,以淡泊之心讀書,也許這一漫長過程無法給你帶來物質上的財富,但你豐厚的心靈足以成為你最寶貴的財富。當然勤奮刻苦的人還是有回報的,而且現在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讀書已成為多數人的追求。

多讀書,讀好書。

也談讀書 篇7

國三作文 ,750字

生活裡沒有書箱,就好像大地上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箱,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題記

小時候,我們搖頭晃腦地揹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大點後我們就熱衷於各類童話而馳騁在夢的國度;現在我們已經會捧著厚厚的名著跟著爸爸探討。

那麼我閃到底該如何讀書呢?我認為:

讀書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是指我閃讀書時要全神貫注。“口到”,就是指要大聲讀出來。古人就是這麼搖頭晃腦地大聲念著“之乎者也”的。“心到”想必就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讀書才能領悟書中的精髓。

子曰“溫故而知新”。凡是我們學過的知識或是讀過的書,時間一長,印象自然不深,畢竟它的保質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溫習它。在溫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原有知識的一種鞏固,還能從中獲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不同的體會。

五柳先生說“不求甚解”。我們在讀書上可以廣泛涉獵健康書箱,不需要在一字一句上過分深究。當然這裡的“不求甚解”絕不是囫圇吞棗,要知道陶淵明可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喲。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時我們對某些作文的寫作無從下筆,這是因為我們平時的積累太少了,只有在平時看書的過程中多一些好詞好句的,多揣摩作者的語言技巧、構思和寫作手法,從中讓自己的文學素養得到提高,這樣寫作便會如魚得水,如有神仙相助般。

培根告訴我們“蓋天才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此話點明瞭讀書的重要性。其實讀一本好書就像是給自己靈魂的一次洗禮,讓自己的思想有所提升,並且能從中學到原來所不知道的。當然這些前提一定都是有前面那些好的讀書方法。

好的讀書方法是一把鑰匙,為我閃開啟智慧的大門;好的讀書方法是一個航標,引領我們遨遊書海;好的讀書方法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未來的讀書路。讓我們拿起身旁的書本,大聲地朗讀吧!

談讀書 篇8

國三作文 ,667字

明代的王心齋曾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這歌寫出了他對學習的痴迷。當然,學習並不僅僅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主要途徑或方式。古往今來,的確有無數學者或讀書人嗜書成癖。

人們讀書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增長知識,有的是為陶治性情,有的只為獲取片言隻語作為談論的材料或令人莞爾的笑語。但不論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讀任何一本好書,都會使你心有所感,讀有所益。

古人把讀書人分為三類:苦讀、痴讀和閒讀。比起點墨成冰而心目如磐的苦讀,還有頭懸梁錐刺股的痴讀,我更多的是在閒讀—茶餘飯後,隨手展卷,“知於天地外,意在有無中”,不求甚解,只求一得。

當然,精讀一些書也是有必要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學而思,才可避免迷惘和危殆。“不動筆墨不讀書”,做些摘抄非常必要,或是開動腦筋,細細回味一番,以便從先哲的著作中汲取精華,也必不可少。

讀書是一種樂趣,要享受這種樂趣還要講究讀書的意境。

比如夜讀就很不錯,它能使勞累一天的你忘記白天的緊張,生活中所有的煩惱也將通通忘記,心靈就會進入一種寧靜的境界。

書是傳播思想的工具,它能啟發人的思維,也能成為束縛人的框框。所以,讀書既要能入,也要能出。看《莊子》時曾得一佳句:“筌者所以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裡的“得意”指領悟到書中之意旨,但我卻由“得意而忘言”感受到一種自得其樂,無可名狀的情味。大概這就是王心齋所說的“學是學此樂,樂是樂此學”吧。

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得到許多的樂趣,也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

談讀書 篇9

國一作文 ,1126字

屈指數來,結識書本已十二載有餘,書本於我,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堪為至交。

從幼年時的格林安徒生到如今的川端康成,讀的書在同齡人中也算不少的了。因此對於“讀書”二字逐漸有了自己的認識,雖則淺薄,但不吐不快。

曾聽說一言,知識即善。初聞不然,細較則盡然。只是這裡的“知識”二字須作計較。雖然如今人們都將讀書人稱之為“知識分子”,但在我看來,知識並不全限於書本。有些人也許目不識丁,但秉性純良,這至善的性情必是有人教授感化才能有的。有好的東西自己悟之,他人授之或書本習之皆是知識,而有識之士才能做到善其身而檢其行。

學習知識的途徑雖多,書本卻是其中極其必要的。

讀書須知寧精勿濫,當前有一批號稱“90後作家”的網路寫手,文章中既無大見地,又無好文筆,卻能在校園中大行其道,奇也怪哉,我猜想個中緣由莫過於此類書製造的“肥皂泡”太吸引人,無病呻吟的作者們的白日美夢居然也能忽悠一批又一批的年青學子。難道現今的學生會空虛到相信著別人,連三歲小孩也騙不了的謊言來尋求自我安慰嗎?此見閒書誤人的一大表現。因此我說讀書要慎,書本應為至交,豈能因其自誤前程??

讀書時應懂得思考。有些人看書純當消遣,一本書只關注其情節發展,其它的全然不顧,殊不知有時這一漏是何等遺憾。如曹雪芹的《紅樓夢》,雖然其中的人物糾纏著實吸引人的眼球,但若因此忽略了其中對日常起居,遊戲往來,社交禮儀等的詳盡描寫,豈不辜負了曹公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付出的心血。

讀書要做到不偏激,兼收幷蓄。中國文學的深刻細緻,日本文學的隱晦清新,美國文學的熱情現實,英國文學的優雅圓滿,法國文學的浪漫憂傷,皆有可取之處,如能遍覽,文章必大有進益。曾有人戲說“天下文人是一家,你抄我來我抄他”。此話太過,但仍有一定道理,唐朝大詩人杜甫曾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能多閱讀名家大作,從中學習,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將來就有機會在文壇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書讀到一定的時候,又要學會選擇—列位看官,聽我此言必有疑問,何來前面說書應遍覽如今卻出此言?事實如此,讀書有一個過程,在剛開始確應訪覽名家在心中細細比較,然後擇其高成者悉心研究,才能形成鮮明觀點見識,學海廣博,若自始至終的泛泛而學,不可能有大成就,只有在集中後才能拼出一番作為,就拿本人來說,曾渴慕哲學的智慧,康德、尼采、叔本華等大家的著作借閱不少,最終覺得還是柏拉圖高一等。雖然我於哲學是門外之人,而帕拉圖的大作又號稱千年來無人能懂,但由於他的某些觀點讓我深為敬服,因此心中也就推他第一了,雖如今尚不入門,但興趣依然,有必學之,豈不比泛泛而自省力?

所以,如果書能讀好,即使不得像先賢那樣胸中涇謂分明,舉筆字句珠璣,也能心明眼亮,不墜青雲之志。

談讀書 篇10

國二作文 ,656字

一本好書就如一位親密無間的好友,它像與生俱來的一道靈光,照亮你的天空;像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牽引你走進感知和靈魂的深處。它使你的身上澎湃著智慧的潮汐,讓睿智的目光中總有一種憾人心魄的力量。

許多東西都是今天擁有明天失去,唯有從好書中引發的思考,可以永久的盤踞在你的腦海裡。這些思考,有可能引起爭辯,有的又使人感到妥帖,有的可能引起思潮,有的又可能平靜如鏡。將嬉笑怒罵盡收眼底,實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品嚐醇香可口的清泉,泉水流經的地方,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彩蝶飛舞,小鳥歡唱。這樣美麗的景象,無疑能夠洗滌自己的靈魂。若不慎讀到一本壞書,就好似進入一條被汙染的河流,流過之處,花不能生草不能長,無一絲生機,只有一片死寂,這隻能毒害靈魂。

讀書如流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心有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卷有益,擇善而讀。

對一本好書,就是一次心靈的遠行。到那有著美麗風景的思想的遠方,去共赴一場精神的盛宴;讀一本好書如飲醍醐,心靈相互感應,漸漸不再浮躁和慌亂。

一本好書像一位智慧長者,讓你不至於在這個日趨喧囂功利的物質年代迷失方向,迷失本性。它閃爍的光芒無法概括,就如同陽光不能被概括。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書是一個多情的種子,如果說你一不小心沾惹上了‘她’,這一輩子就休想擺脫‘她’的糾纏。”

書是最好的朋友—在彷徨中它是顧問,在消沉時,它是慰藉。書是時代的見證,是旅人返鄉的航船和駿騎。書是忙碌者最好的娛樂,是解除疲乏的安神丸,書是心靈最好的說教,也是大自然永恆的花園和苗圃。

札記漫談——愛上圖書館 篇11

散文 ,1191字

近日,幾朋友相聚,我隨口一問,圖書館於你們來說是什麼?最多的答案是“讀書唄”。我仔細想來確實如此,可不知怎的,又似乎少點……

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寶藏,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園。作為一位讀書人,圖書館是必經之地,我每到一處,必會尋當地圖書館一遊。因為我實在無法抵擋它的誘惑,一次次走進它,親近它,直至愛上它,所以一得空兒,便遊圖書館,讓自己不再流於世俗,流於躁亂。

館內一般安安靜靜,偶得有一二翻書聲和刷刷寫字聲,有些雅緻些的便會配上清雅的古樂器聲,從極遠處傳來很輕很柔,很美很飄。書架上的書琳琅滿目,整整齊齊,透著淡淡油墨香味,望著滿架的書,想著滿館的書,莫名地讓人感到踏實。書籍有散有雜,它們或記載了歷史的興衰成敗,或汲取了當代的社會技能,或承載著一幅幅美麗的祖國山川圖,實則,壯哉。有些人自知在館內必然想讀些正經書籍,可我覺得不然,書是抓起來便可閱讀,無論何種書籍,讀不讀得透徹,都能給予我們成長,不是有言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只要一本書,便可打發一下午。如果你在圖書館待上一天,不管這座圖書館有多麼小,當你面對人類積累下來的無窮智慧,你的心中只會滿懷敬意,甚至會夾雜著淡淡悲哀。圖書館予我之感,是放鬆想看書,也是一個人的世界,在淘書……信步在高高的書架中穿梭,往四下裡尋尋覓覓地搜尋,也不急,也不知,手指劃過一排排書脊,聽著指甲劃過的聲音,走走停停,有時若無其事地抽出一本書翻開,隨意地看上幾頁,又興趣索然地放回書架。呵,別樣趣味。我酷愛躲在一個偏僻角落,盤腿而坐或尋一旮旯依靠,沏杯不入格的咖啡,透著嫋嫋白煙,手捧一本雜書,不知所云,閒看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擁擠的車道。圖書館便是如此,它不居之高閣,它存於塵世,又脫於世俗,它有一處必定是雅緻的,也有一處可以讓你感到喧鬧。

圖書館的書也是別樣的,它們經過挑選分類,被貼上標籤,編進目錄,定製整理,被借走,被歸還,可每本書都是實在的。它讓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流,分享閱讀的樂趣。有時我想象自己就像一條缺水的魚,遨遊在書海,汲取營養。書撫慰我的憂傷,讓我遠離圖書館帶離了世俗的侵擾,都市的喧囂,生活的瑣碎,洗去心中的雜念;人生困惑;身心疲憊,剩下的只有純淨的思想滌盪著心靈。

掩卷長思,我不禁驚歎於圖書館的海納百川,博大精深。面對現在越來越便捷的資訊網路,電子書等網上閱讀形式層出不窮,實體書籍越來越少人去觸碰,但圖書館卻一直存在著,且不說它是唯一一處不會拒絕躲雨人的地方,也是人們心中聖地,一個類似於西方教堂,東方寺廟的地方。它或“高大上”或“矮矬窮”,但它的美需要你走進觀賞。不正應了古人那句“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能靜下心來嗎?去圖書館吧!愛上圖書館!

談讀書 篇12

國三作文 ,572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學會在書海里暢遊。

正所謂“學海無涯”。我們正像一群群魚兒在茫茫的知識之海中跳躍,嬉戲,在知識之海中出生,成長,生活,我們離不開這維持生活的海水,如果跳出這個海洋,到“陸地”上生活,我們就會被無情的“太陽”晒死。我們要學會不斷的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讀一本好書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提升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偉大的文學家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語”。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我們要學會利用這種身份充實自己的生活,豐富自己的情感。讀書能夠使人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利用一點點課餘時間或者閒暇時光去讀一本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那麼,書是不是讀得越多越好呢,當然不是這樣,選擇怎樣的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選擇對自身沒有價值,只是無關的書,那看了也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因為沒有選擇正確的東西。

看書的同時學會推敲細思,琢磨其中的道理,這樣可以使自己富有知識。有人說讀書不一定有用,但是我想不讀書就一定沒有用。讀越多的好書,對自身是非常有好處的,簡而言之,讀書對我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讀書不僅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社會的命運,它改變社會的流動性和活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在書海里泛舟,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

淺談讀書 篇13

國二作文 ,732字

只有好學的人才能有成就,只有渴求知識的慾望,才有堅強的意志,任何惡劣的外部環境都不能阻撓我們前進的腳步。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闊澤,他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為了讀書,他去給有錢的人家當抄書匠,他一邊抄一邊讀,校對時再讀幾遍,一本書抄完以後還要接著讀。他還用這種方法閱讀了很多書,最後成為了三國時著名的大學者。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重視讀書且勤於讀書,讀書不僅可以修身養性,亦可以使人明事理,成大業。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

散文家餘秋雨說過,“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裡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物件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讀書需要方法,讀書就如同交朋友一樣,交一個高尚的朋友,自己也變得高尚起來,讀書也是如此,閱讀高層次的書,提升的速度也就非常快。讀書不能過死,要把書中所學與自己的所感所悟結合,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學活用。

愛因斯坦有“總、分、合”三步讀書法。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瞭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所謂分,就是在“總”體瞭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絡,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書是知識的載體,是靈魂的老師。刻苦學習是通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刻苦鑽研,勤學苦讀,最終能成大事!

我與書談戀愛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1字

將記憶摺疊壓縮成一本繽紛的圖書坐在樹下,翻看著獨屬於我們的“愛情”。

日出,很美。一股金色的陽光透過淡藍的窗簾,打在你的身上,格外的美。

回首與你的緣分,我不禁婉爾一笑,好似與你談了一場戀愛。童年時,由於父母的工作忙,每天迎接我的只有寂寞。寂寞的童年,沒有想象中的碧海藍天,沒有夢幻中的華麗宮殿,也沒有童話中的快樂生活。那時,你如“王子”一般降臨我的世界,使我的童年有了顏色,也就是那時開始,懵懵懂懂的我,對你一見鍾情,從此深深愛上了你。

猶記得狂戀你時,我拋開了一切,投入了你的懷抱,並無時無刻不在想你。早上,起床第一眼想見的是你;晚上,必須擁你入懷,嗅著你獨有的香味才能安然入睡。倘若離開你,心裡總是空蕩蕩的,心情也莫名的煩躁,但只要看到你,心裡的喜悅與滿足感擋也擋不住。

天長日久,你向我引薦了諸葛孔明,讓我結實了張飛關羽,使我懂得了睿智,學得了忠義;你也令我會見了魯濱遜,卡西莫多,基督山伯爵,聽他們講述動人心絃的探險,瞭解善良釀造生命;也讓我看到了大千世界,學會了分辨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惡醜……

像這樣的你,怎能不讓我如痴如狂。

現在的我,發現越來越離不開你了,我深深的迷戀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如“行屍走肉”一般,毫無生氣。我喜歡嗅著你的香味,聽你講著故事,我渴望瞭解你,我希望讀懂你,我盼望與你肩並肩攜手走向世界。

我覺的你是一位相當稱職的戀人,每當我感到迷茫,或害怕做某一件事時,你總能給予我堅定而有力量的文字,又或給我一個真實的故事,展現主人公頑強奮鬥的精神,每每見到你我總能倍受鼓舞充滿鬥志。你總能帶給我良好的心境,我悲傷、焦躁時、你總能夠使我的心境恢復平靜,一切不快消失於大千世界之中。

人世間最美好的事,莫過於遇到你;人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與你戀愛。一生有你,我願意永世沉淪。

我想我已離不開你了,因為你已深入我的骨髓,融入我的血液。

親愛的,遇上你是我的緣,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氣。“書”我們“結婚”吧!我們的愛泉將永遠不會停止流淌,我們的心橋將永遠異彩繽紛。

談讀書 篇15

國二作文 ,492字

快樂是什麼?快樂是一杯茶,能使人心曠神怡;快樂是一絲晚風,能吹走夏日的炎熱;快樂是一縷火焰,能溫暖冰冷的心;快樂是一汪清泉,能滋潤人的心田。

和上面的快樂之事相比較,讀書更是一大樂事。記得我上小學時,最初接觸《三國演義》、《水遊傳》等名著,其中有許多字詞句我都不理解。我那時讀書往往只注重情節,囫圇吞棗,不懂之處,跳過也就算了。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讀書,而且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勁。

進了中學,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和思想的日趨成熟,讀書的慾望愈加強烈。讀書給予了我無窮的樂趣,成為我日常生活中與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讀書,要用心地讀,要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像辛勤的蜜蜂不斷釀蜜一樣。讀書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比三月踏青,六月裡喝雪水更加令人舒暢,更有樂趣。

當你消極悲觀時,讀書可以使你熱愛人生,可以喚起你對未來的信心和對生活的追求。

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每讀一本好書,這種樂趣就增加一分。明月高懸的夜晚,品讀老舍的小說,獨有一番滋味;烈日炎炎的正午,抱著幾篇魯迅的雜文,或許能體會出生活的真諦。

總之,讀書是很有滋味,非常快樂的事情。讀書也許就是令人快樂的密碼之一吧!

讀書方法談 篇16

國二作文 ,593字

讀書可以讓我們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可以讓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我們可以從書中瞭解古今中外的事。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蘇軾說過:“就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字知。”意思是,讀過的書讀個一百遍都不滿足,熟讀了書就能得到知識,而這個知識就是你的。今天我們來談談讀書的方法吧!

我國著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毛澤東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那毛爺爺是怎樣讀書的呢?毛爺爺對於喜歡讀的書,總是一遍又一遍的研讀,一次又一次的加深理解。每一次讀書,他都會在上面寫批註,有的書頁上下兩端,中間的空隙都寫滿了。毛爺爺的這種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不僅要讀課內的書,還要讀課外書。對於一篇文章不是讀一遍就可以懂得其中蘊含的意義,而要多讀,最起碼要讀個五六遍,才會懂得大概的意思。看書也要有目的的看,對於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你可以選擇精讀,而對於一些沒用的書就不必費時的去看了。讀書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並不是三分鐘熱度就可以明白所讀的書的。讀書還要學會思考,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思考了才會從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學會了讀書,就會獲得更多的知識,為己所用。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好讀書,讀好書,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談讀書 篇17

國三作文 ,749字

說到讀書我真是慚愧,我這個人最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我就頭疼。有時想:我為什麼會這樣?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使我喜歡讀書?怎樣從書中受益更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每當和愛讀書的同學坐到一起時總是聽他們說的讀書有很多好處。我當然知道讀書好處。可以說每個人的成功誰都離不開知識,就好像酒店管理員需要知道怎樣去管理才能盈利讓老闆滿意,然而這些都來自於書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書。可見書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對我們有多的好處啊。可為什麼還是不喜歡讀書呢?是我們的方法出錯了嗎?

我們讀書要奉行: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覺得讀書很好,帶著一個求知的心去讀然後要讓自己喜歡讀書。達到當沒有書讀的時候生活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的境界。最後我們要有選擇性的去讀一些好書。讀一些有益的書。

理學家朱熹的三到法即: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即,每當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拋除心中的一切雜念,不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去讀。不要眼前出現了什麼熱鬧的事情而把視線從書上轉移,口的即,讀書時不僅眼要看,口還要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記憶。

學者陳善的“出入法”即既能選的進去還要跳的出來。鑽的進去是說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讓自己喜歡讀書,要做到時時刻刻離不開書。跳得出來是說:該讀的時候我要讀好,不該讀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因讀書而耽誤了正事。

還有讀書有三境界如果了一定會成功即:吞,啃,品。吞是要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把大致內容看個差不多。啃即當我們讀第二遍的時候就要強花記憶,記清楚書中有的內容,爛熟於心。品即要當讀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就要細嚼慢嚥。讀書人多如牛毛,很少有人達到第三境界,如果得到第三境界必是成功之人。

以上就是我對讀書方法的看法,讀書真的很好,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知道了嗎?

漫談讀書 篇18

高二作文 ,893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某種意義上說,你讀書的多少和你能達到的人生高度是正比關係。

讀書可以使人享受心靈上的愉悅。掉進書籍情網中的人,時時品嚐著戀愛般的甜蜜。讀書能夠盪滌浮躁的塵埃汙穢,過濾出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營造出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閒暇之餘,去欣賞一篇美妙的散文、吟誦一首清新的小詩,它們將帶你或領略田園風光、或感受異域風情、或欣賞春花秋月,免去勞頓之苦,安享造化之美。

劉白羽說過,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那種廣闊、輕盈的感覺足以使心靈飛起來,羽化而登仙。

讀書不僅僅是文人的精神田園,讀書還可以給予人知識和智慧。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暢遊在粒子、生命和星體的處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澤,猶如攀登高山一樣,瞬間眼前呈現出彷彿九疊畫屏般的開闊視野。

宋朝開國丞相趙普更是直接從書中尋找治國治事的方法。宋史中說,趙普每次遇到政事不能決斷,便在回家後查閱家中一個書箱裡的書,然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家裡的人很是好奇,偷偷開啟箱子一看,原來裡面只有半部《論語》。於是,便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讀書好處多多無可爭議,然而各朝各代、各國各族總有幾個“書呆子”大煞風景。“書呆子”似乎因書而呆,實則不然。“書呆子”們往往認為有字的才叫書,不明白無字的生活是一部大書。他們死讀有字之書,而不會用書上的知識變通用於生活,於是,顯得不合時宜、木訥呆滯卻自以為是。

還有一種“書呆子”病症源頭在於讀書單一。漢代的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就是建議皇帝讓天下人只讀儒家的著作。董氏的這一做法得到了漢朝以後絕大多數統治者的青睞。為了使讀書人只讀官方希望的書,官方在選拔官員時只考一些有利於統治的書。其他諸如什麼小說、野史之類應均屬於旁門左道了。讀書單一,人就變呆了,且美其名曰“統一人民思想”,呆了的百姓當然好管的多啦。“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最好的明證。總而言之,“書呆子”們或因誤解了書而被書誤,或因陰謀而被誤。實在不是書本身的錯。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談讀書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6字

無意間翻開自己的同學錄,密密麻麻的字讓我眼花繚亂。上面寫著同學們最喜歡的食物、明星等。翻閱許多男生寫的同學錄後,我發現他們最崇拜的作家是鄭淵潔。他們也都愛讀書。

一次課間,我和陶澤林饒有興趣地用文言文聊著。他的文言文說得頗具古風,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老陶,真厲害!你是怎麼把文言文說得這麼溜的?”我崇拜地看著他。思考了片刻,他說了兩個字:“讀書。”“不可能啊,文言文說得這麼好,不會只是讀書吧?”我不信,繼續追問。“我讀很多書,讀很多好書!你看,《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好書。”

開學時,我和錢影是同桌。她就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四、五年級,她不很出色。六年級的她卻發生了巨大轉變。只要有時間,她就會捧起一本書閱讀。幾個月來,她的閱讀和習作能力在班上嶄露頭角,成為一位學識豐富的學生。是什麼力量幫了她?答案不言而喻。

班長謝沁原也是個愛讀書的人,最常讀的是圍棋書。他曾對我說:“讀書要投其所好。”當他在比賽中遇到困難時,書上的知識就會幫助他度過難關。在圍棋書的幫助下,他從一個圍棋初學者,很快成長為五段的強手。在班上,他是班長,更是我的偶像。

班上這些愛讀書的同學,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有好書讀是快樂的。”“只有寫得完的筆,沒有讀得完的書。”同學們的句句讀書心得銘記在我心中。

淺談讀書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2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讓我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有力於我們寫作文……古往今來,人們以識字為驕傲。

我認為,讀書應該要:

愛書

中國的魯迅看書前都要:先把手洗乾淨,再將書講仔細的品讀。我們也應該學習魯迅這種愛書如命的方法。有一次,妹妹把我的書拿出來,剛剛拿出來我還沒在意,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哭喪著臉對我說:她把我的書弄壞了,當時我就生氣了……

不動墨不讀書

現在全省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邊讀書邊讀邊畫,邊思教,讀書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現在我已弄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例如寒假時我在小豆豆這本書,在書上邊讀邊畫,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理解書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種方法,我們要真正理解書意,掌握其精髓才能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例如,讀書時的好詞好句,時常拿出來品讀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記出這些東西把它牢記在心。

記書

讀書要記書,理解題意和內容。記書也就是記住重點,好詞好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有自己的黃金屋和顏如玉,我們要認真讀書,好好讀書,記住書中意思理解書中的意思。

用心讀

讀書要用心讀,不能想這想那。“南思北想無安著。”讀書時坐在桌前心裡什麼也不想,只有安心下來才能學到知識。如果,坐在桌前想西,想東,心無定力,就算讀了之後,也學不到知識。讀書還要“思人患不明,患足以不學,即學患不行。”只要用心讀就可以把學的知識牢記心中。

讀書要多思,多想,多學,多記,虛心求教才是真正的讀書。